【高考历史】中国史与世界史重要改革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

(一)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初期,秦国数十年内乱不止,国势日弱,屡遭邻国入侵。被动挨

打的局面,促使秦国变法图强,奋起直追。

2)目标: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

3)内容: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

列法规

4)结果:秦孝公死后,商鞅因政局变动而惨遭杀害。与其他各国改革的“人亡

政息”不同,商鞅的改革得以继续后续,秦国也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冯太后时期

出身汉族的冯太后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

1.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2.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

3.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

和发展。

2)孝文帝亲政时期

决心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1.为摆脱保守势力影响,将都城迁至洛阳

2.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3.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

4.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5.以身作则,促进胡汉通婚

6.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3)作用

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4)民族融合

1.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2.过程:

a)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频繁的接触和交

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并接受先进

的汉族文化成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胡族君主身体力行,经

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

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

b)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凶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胡文

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

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胡族

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日

益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胡服以及胡

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

斓的色彩。

3.作用: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宋初的各项改革,有效地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

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名实分离、叠床架屋的官僚体制,导致官员人数大增,人浮于事;宋朝实行募兵制度,养兵百万,开支庞大。“冗官”、“冗兵”以及

2)对外的“岁币”,造成财政开支的“冗费”,最终形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

局面。

在财政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

2)目的: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号召,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3)内容:

1.政治上,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指导变法的领导机构

2.经济上,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开支,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

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3.军事上,推行保甲法、将兵法等

4.文化教育上,推行科举新法

4)结果和影响

积极:新法推行十余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极:伴随着变法的深入,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宋神宗的改革决心也逐渐动摇。宋神宗去世后,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执掌朝政,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全面罢废新法。时值元祐年间,史称“元祐更化”。

中国近代

(一)洋务运动

1)背景:

1.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使清王朝面临内忧外困。

2.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主张与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洋务派代表人物:奕䜣、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5)领导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

奕䜣担任总理大臣,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6)内容

1.军事上

a)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求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

旨在学习西方的军工制造以及工业技术,以增强军事实力。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b)自70年代起,为了增强军事实力,清政府在洋务派的推动下开始整

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三支海军,

后又建立了北洋舰队。

2.经济上

7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原料、能源、运输等方面的困

难,同时也为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

张,着手兴办民用企业。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

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1877年,李鸿章在滦州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采

掘的大型煤矿。

这些民用企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与军事企业相比,洋务派所创

办的民用企业具有更多的资本主义色彩。

3.教育上

a)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培养了一

大批外语、科技、军事人才,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1862年,在奕䜣的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

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b)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

福州船政学堂也先后派遣三批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其中不

少人学成归国后成了北洋水师的骨干。

7)影响

积极: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消极: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