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导学案(zhangshuang)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4、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字,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号,世称,有《》传世。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2)、题目解说:《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自主学习(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 五柳先生传》优秀导学案

《 五柳先生传》优秀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背诵全文。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

)二、文学常识:1.作者(掌握:名、时、地、评、作)2.文体介绍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1.古今异义。

(1)因以为号焉(古义: 今义:)(2)每有会意(古义:今义:)2.词类活用。

性嗜酒亦不详其姓字以乐其志3.重点词语。

(1)每有会意(2)造饮辄尽(3)期在必醉(4)曾不吝情去留(5)晏如也(6)戚戚(7)汲汲(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赞曰补充的还有:六、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你从文中读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谈一谈。

我的疑问:探究案: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2.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但为什么“不求甚解”?3.“嗜酒”说明了什么? 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有什么作用?5.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6.文中写到“颇示己志”“以乐其志”,两次提到“志”。

联系结尾的“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和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谈谈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

拓展延伸: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检测反馈: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名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我国_________时期诗人、_________家。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是唐代文学杰出代表之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陈子昂所撰写的一篇散文。

本篇文章在描写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才华方面,突出了五柳先生具有的博学多才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五柳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道德的高尚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感知阅读内容、思考文本主题、理解文本内涵、文本创新研究。

一、感知阅读内容1、阅读课文,了解文中主人公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才华。

2、分析文中五柳先生的代表性事迹和言行。

3、了解作者陈子昂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4、掌握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现形式。

二、思考文本主题1、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和意义。

2、思考五柳先生的性格和特点,为何能被作者如此荐举?3、五柳先生的学问和才华为何能在文中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4、通过对五柳先生的事迹和言行进行分析,理解作者对五柳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理解文本内涵1、分析“柳下惠”的故事和“五经注”等内容在本文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先生”一词的含义和特点,分析其与现代人们认知中的“教授”“学者”的异同点。

3、理解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段,如引用古代典故、旁征博引、比兴等。

4、通过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文本创新研究1、对比现代学者和五柳先生的学识和阅历,思考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启迪和影响。

2、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知识精华,进行文化深度挖掘和重构,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3、通过文本的创新研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形式的热爱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总之,《五柳先生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本文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五柳先生传》是一篇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古代文学经典。

《五柳先生传》教师用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教师用导学案

语文八年(下)《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理解: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

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

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不一样的。

22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

22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
】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
多用否定句【随堂检测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qián lóu ch
以之为
:
】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随堂检测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答题要点——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共3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二、疏通文意,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教师强调重点语句的翻译,学生快快速记忆。

4.研讨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的品格和情趣。

3、体会文章的精妙的写人手法,体会并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的写人方法。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

不计得失的品格和情趣。

相关链接: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

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

他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闻,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他做过几任小官,有志不得伸,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2、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着严重的士族门阀制度。

士族是贵族、豪门,处在社会上层,把持权力;庶族是寒门,处于社会下层。

士族靠血统沿袭权力,禁止庶族进入社会上层,两者之间互不容忍,斗争剧烈。

3、《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学习过程:嗜()酒辄()尽吝()情短褐()箪()食黔娄()汲汲()俦()衔觞()欤()3、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二、翻译文章,走进先生1、结合课下注释、参考书,理解重点字词和句意。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3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
3、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心灵回音】(读己)
五柳先生,您使我懂得了(提示:可以是对本堂课的反)
辄尽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课堂导学】
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疏通文意。
二、再读填空(读文)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借黔娄之妻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部分:导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著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历史背景,感知宋代士人的风度和审美情趣;2. 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并领悟其中寓意;3. 能够运用本篇文章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等语言元素,构建自己的思想世界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导学步骤活动1:引入《五柳先生传》引入方式:通过翻阅《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让学生先自行探究一下《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内容,并在讨论中抛出以下问题:1. 《五柳先生传》是谁写的?写在什么时候?2. 《五柳先生传》有什么特点和意义?3. 《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活动2:深入探究《五柳先生传》了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袁枚,探索他的人生故事及文化背景。

阅读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五柳先生传》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语言、词句和情感上感受袁枚对五柳先生的赞美之情。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组,对《五柳先生传》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中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和寓意,撰写读书笔记。

活动3:商讨语言表述技巧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漂亮的比喻、诗意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等语言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活动4: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篇,并展示给同学或老师。

第三部分:学习评价本篇文章将《五柳先生传》作为本篇文章的主题,从人物、情感、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在引导学生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益,并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写作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述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五柳先生传》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袁枚这位文学巨匠的人生故事和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技巧。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共3篇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1追随五柳先生的人生之路——《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五柳先生传》是清代孙懋勋所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传记。

其主人公五柳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化名人,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他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均有杰出的贡献,可谓是一位干系较为广泛的伟人。

《五柳先生传》通过描写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与思想品格,向读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人生启示。

一、阅读前的思考1. 你对五柳先生了解多少?2. 在你的印象中,文化名人是如何成为文化名人的?3.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意义在哪里?二、阅读中的关键问题1. 五柳先生是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派?2. 五柳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有哪些独特性?它们又有哪些现实意义?3. 五柳先生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文化修养来影响人心的?4. 五柳先生在面对政治权力时又是如何保持崇高的思想品格的?三、阅读后的思考1.五柳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现代意义的“生命导师”。

2.五柳先生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应当被发扬光大,但其实质应当被深度理解与认知后才能被真正“发扬光大”。

3.五柳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也有很多启示意义,但要理解和应用它,公众应当具有足够的文化修养。

四、解析1.五柳先生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派五柳先生的学问涵盖了诗歌、礼教、学术等方面,并且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

他与徐霞客、黄宗羲等人共同创立了“五经学派”,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五柳先生的建学之初,曾遭受到太监等权贵的打压,但是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推动着自己的学派发展。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赢得了他学生的钦佩和后人的赞颂。

2.五柳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五柳先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特点,推崇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方法主张依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性。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设计«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习目的:1、学习、积聚课下白话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虚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笼统,了解人物的性情志趣和肉体面貌。

3、体会特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言语作风。

4、熟读、背诵课文。

二、知识链接:1、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情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拟和夸张。

依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表达作者自己生平阅历的文章。

普通来说,自传要引见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情喜好及思想开展等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经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

«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

〞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讲透,即所谓〝明〞之义。

所以〝赞〞不是赞誉,而是对史传注释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本文应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提醒五柳先生的肉体,展拓文章的境界。

三、自主学习:1、先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 )酒辄 )尽吝( )情短褐( )箪( )食汲汲( ) 俦( ) 觞( )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贫贱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⑾赞曰3.了解以下词语的古今含义:因以为号焉(古义:,今义: )每有会意(古义:,今义: )造饮辄醉(古义:,今义: )4、课文节拍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五柳先生传》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五柳先生高尚的情操。

【学习过程】一、导入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诗,想想看,哪些反映了他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1、看书面,看态度。

2、看正确与否。

3、看掌握与否。

4、评出最善于预习得同学。

并互相指点: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陶渊明:(2)不为五斗米折腰(3)你了解什么是"传"吗?三、诵读课文,疏通文字1.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感情(一、二段感情的异同)(3)初步了解文意2. 翻译要求:(1)重点字词——准确(2)归纳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一些简单句式四、合作研讨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五、深入探究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2. 人物性格是怎样的?3.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

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六、拓展延伸比较课文与下文,说说传记一般应写哪些内容?《老舍自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名士五柳先生及其生平经历2、学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特点及语言技巧3、理解五柳先生的人生哲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1、五柳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成就2、《五柳先生传》的文学特点和语言技巧3、五柳先生的人生哲理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三、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五柳先生传》中的文学语言和隐含哲理2、如何将五柳先生的人生经验应用于现代社会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讲解五柳先生的生平经历、文学特点和哲学思想2、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和思想,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小组讨论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融入现代社会的角度4、演讲竞赛法:利用演讲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用禅宗名句“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四季如春,常见不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五柳先生的人生哲学思想。

2、整体感知通过展示五柳先生的画像和相关图片,让学生对五柳先生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了解他的生平、成就和英名。

3、文学赏析(1)分析文章的构思利用思维导图或课堂板书,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思,即五柳先生与书信来往的故事和哲学思想的逐步展开。

(2)解读文章的语言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如作者精练的语言、多样的表现手法等。

(3)发掘文章的隐含哲理通过探讨文章中的寓意、象征和象征手法,让学生揭示文章的隐含哲理,如五柳先生自强不息、求真务实、顺应自然等。

4、现代意义借助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事例,与五柳先生的人生经验进行比较和联系,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五柳先生的思想信条应用于当今社会,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5、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此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⑵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的优秀品质,学习“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逐渐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旨意。

2、结合背景、材料,领会作者“不慕荣利”人生追求的含蓄表达。

资料链接:一.介绍作者以及作品: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辄()箪()黔()汲()俦()觞()欤()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也..去留④箪瓢屡空,晏如⑤不戚戚..于富贵。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于贫贱,不汲汲三、自主探究,加深理解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答: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归纳、2、评析人物形象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答:⑵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答:2.翻泽课文大意。

思考:○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答:○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答:○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答:○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答:○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答:五、讨论以下问题:(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答:(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答:(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答:(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答:(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答:。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 五柳先生传 》设计人: 审核人 :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一、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法与学法反复诵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六、教学过程【目标导入】回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一、 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

嗜( ) 辄( ) 箪( ) 黔( )汲( ) 俦( ) 觞( ) 欤( )二、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三、以小组为单位,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1、重点字词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饮..辄尽( ) ⑤环堵萧.然( ) ⑥箪瓢..屡空,晏如也( )⑦不戚戚..于贫贱( ) ⑧不汲汲..于富贵( )2、特殊句式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省略句:闲静少言3、译文这位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别号。

他悠闲安静,沉默寡言,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过分下功夫;每当读书有了心得,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特别喜好喝酒,但因家里贫穷,不能常常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就准备好酒邀请他去喝酒;他一去便喝个尽兴,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

醉了便离去,并不在乎客套,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22五柳先生传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22五柳先生传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22五柳先生传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22.五柳先生传主备:时间:备课组长审核:教导处审核: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自学、累积课下文言词语,掌控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四书五经、背诵课文。

2、体会人物形象,体会个性独特的写人方法,自学本文明快的语言风格。

3、自学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力行”的优秀品质,培育践行恰当的人生。

自学准备工作:1、本文作者就是,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存有《》传世。

我们研习过他的诗存有。

2.给以下各字注音嗜()辄()吝()褐()箪()汲()戚()欤()觞()俦()箪瓢屡空,晏如也()()()()赋诗()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存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天下,期在必醉酒。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积累文言词语:⑴一词多义①之:或设宴南昌招之黔娄之妻存有言②言:闲适少言黔娄之妻存有言③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④甚:不求甚解所欲有甚于生者⑤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目似瞑,意暇甚⑥得: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⑦志:以乐其志颇示已志⑧回去:曾有加情争执不下日始出时回去人将近⑵古今异义:赞曰“亦不详其姓字”问题探究:1.文章的结构模式存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3..陶渊明不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5.何为“盛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联结?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对待?6.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课堂练习:一、中考练: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优秀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优秀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一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正确朗读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自学导航】1、了解体裁和作者:本文是一篇,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本文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

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好.读书()性嗜.酒()造饮辄.醉()短褐.()箪.瓢屡空()晏.如也()黔娄..之妻(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无怀氏之民欤.()3、标划节奏: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或置酒而招之3)、常著文章自娱4)、不戚戚于贫贱5)、其言兹若人之俦乎4、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今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语,翻译句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何许()许( )详()因()以()焉(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慕()3、好读书,不求甚解;好()甚()4、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会( ) 便( ) 欣然( )5、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性()嗜()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亲( )旧( )或()而()之()7、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辄()期()8、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既( )而()曾不()曾( ) 吝情()去留()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环堵( )萧然()《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二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正确朗读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合作探究】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褐()穿结()屡空( ) 晏如()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三里岗中学zhangshuang)
班级姓名
自学导学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3、体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习难点: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鉴赏本文的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
1、传“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相关材料,加以选择编写而成。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人物传记的种类,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特写等。

传记文章最后通常有一段“赞”。

“赞”是传记结尾的一段评论性文字。

2、本文以安贫乐道为主旨,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陶渊明中年几度出仕,但性情耿介,不会圆滑,后毅然归田。

他把田园看做与腐朽现实对立的一片净土,在这里带着深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怡然自得地生活,傲彼浊世。

他的可贵处就在于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
1、给画横线字注意
赋()兹()戚()嗜酒()
造饮辄尽()短褐()箪瓢()晏如()黔娄()汲汲()俦()衔()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
(1)一词多义
之:或置酒而招之()
葛天氏之民饮()
其: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
(2)古今异义词
因以为号焉:
造饮辄尽:
赞曰:
(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
亲旧知其如此:
以乐其志:
交流协作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3、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
为什么要描写他的生活状态?
展示激励
1、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为什么“不求甚解”?“嗜酒”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赞”与前文有何关系?
3、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深化引领
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巩固拓展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