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紊乱 (NXPowerLite)
髌股关节紊乱病因、诊断、治疗进展
综述髌股关节紊乱病因、诊断、治疗进展摘要髌股关节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患中需要骨科处理的病变。
类丧失运动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的紊乱,类似病例以女性居多。
在生物理论上,人类较复杂的关节之一是髌股关节,该关节的发病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该类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方面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这种情形更加告诫广大的医务工作者针对髌股关节紊乱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较为全面的叙述了髌股关节紊乱方面的发病原因分析,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获得有关于髌股关节紊乱的前沿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信息,为髌股关节紊乱方面研究提供出相对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髌股关节病因诊断治疗1 髌股关节紊乱的发病原因髌骨关节紊乱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明晰的命名。
ACSM将它称为髌骨疼痛综合症或髌骨关节紊乱、跑步者膝和髌骨软骨化、髌骨排列错乱、髌股关节疾病、髌骨轨迹异常等。
髌骨关节紊乱的症状有:疼通、膝关节不稳定、滑膜皱襞综合征、颊脂垫综合征、髌腱炎、膝关节假性绞锁、髌骨软骨化。
1.1 发育不良的髌股关节髌股关节的发育不良会引起髌骨病症的变化。
通过对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股骨前倾及胫骨旋转畸形都与髌股关节退变性的关节病密切相关。
如学者Biaiment和Sehoon〔1〕指出胫骨旋转畸形在髌股关节症状原因的重要意义,同时Wanner〔2〕和Bandi〔3〕研究股骨前倾会伴有髌骨软化和髌骨的不稳定。
Echoff〔4〕和Lee 〔5〕也发现股骨前倾的促进髌骨倾斜增大和诱发髌骨的外侧半脱位。
Taikai〔6〕也发现股骨前倾的加剧伴随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的升高。
证明应力负荷大小不适会诱发软骨损伤退变及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
相反股骨前移和或胫骨扭转将改变髌股关节的排列。
髌股关节的应力分布严重失衡源于胫骨旋转,负荷过小或过大,引起软骨发育障碍,产生软骨化等现象。
造成髌骨症状的原因是伸肌发育不良。
维持髌骨正常滑动轨迹的主要因素是股四头肌的作用。
髌骨不稳定专业知识
CT或MRI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使髌股关节 不稳定的诊断更加准确,避免了普通X线影像的重叠和失 真。因髌股关节在0°~20°位(伸直位)时,髌骨大部分 处在髁间沟最浅的滑车上凹,而此位置股四头肌及内、 外侧支持韧带放松,髌股关节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故 在膝关节屈曲20°以内的位置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诊 断髌骨不稳定的阳性率最高。但实际上,膝关节屈曲 20°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存在投照技术困难,影像常显 示不清,难于测量,而用CT或MRI技术,在膝关节伸直 位,使四头肌放松,对髌骨关节中部做横断面扫描,图 像清晰,重复性好,便于测量与计算,是髌骨不稳定有 力的诊断手段。
维持髌骨稳定的动力因素
主要指股四头肌的作用。股内侧肌的斜头肌纤 维附着于髌骨内缘上处,当该肌收缩时,有向 内牵拉髌骨的作用,这是拮抗髌骨外移(主要 对抗股外侧肌的牵拉)、稳定髌骨的重要动力 因素。
动力性因素和静力性因素都有使髌骨外移的倾 向。
Q角(quadriceps-angle)
该角是由股四头肌牵拉力线与髌骨的延长线于髌骨中 心交叉所形成的。临床上该角相当于髂前上棘至髌骨 中心点连线与髌骨中心至胫骨结节中心连线所形成的 夹角。为了测量准确,在屈膝30°时,髌骨必须在股 骨滑车的中央。在男性,正常Q角为8°~10°,在女 性,Q角正常为15±5°。随着Q角的增大,股四头肌 向外侧牵拉髌骨的分力逐渐增大,髌骨稳定性也越来 越差。
髌骨不稳定专业知识宣讲
概述
髌骨不稳定(unstable patella)是前膝疼的常 见原因,是髌股关节常见的疾病,是髌骨软骨 软化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病因。生物力 学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 多样化,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髌股关节退行性 改变多由于髌股关节适合不良或髌骨力线不正 造成的髌骨不稳所致,如髌骨偏移、髌骨倾斜、 髌骨高位、髌骨半脱位等。
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
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董启榕;郑祖根;成茂华【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年(卷),期】1999(6)10【摘要】目的:对一组髌股关节紊乱症从关节镜下观察髌骨运动轨迹及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并予治疗。
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髌股关节紊乱症的30例38膝,其中20例27膝经CT检查明确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所有38膝均经关节镜关节腔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
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1个月,优良率为737%。
经CT检查的27膝关节镜下所见均有软骨损伤,在较严重软骨损伤(OuterbridgeⅢ期Ⅳ期)的21膝中,CT测量显示有静力性髌股排列异常者占15膝(71%)。
结论: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外侧髌股关节有着较高而持续的接触压力,对软骨危害较大。
通过关节镜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诊断明确、早期活动、恢复快等优点,且不妨碍以后必要的进一步手术。
术后坚持股四头肌肌力锻炼,维持股四头肌(尤其是股内侧肌)的力量,是获得持久良好疗效的保证。
【总页数】3页(P723-725)【关键词】关节镜;诊断;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作者】董启榕;郑祖根;成茂华【作者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相关文献】1.关节镜下联合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 [J], 潘永谦;李健;林淦松;胡汉生;麦伟文2.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应用体会 [J], 娄方勇;赵春芝3.关节镜下外侧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 [J], 董启榕;郑祖根4.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应用 [J], 李林武; 吕波; 于佳; 秦汉兴; 秦庆发5.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 [J], 张建兵;王志强;郭志远;王乐润;陈国林;赵爱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髌骨不稳定怎样治疗?
髌骨不稳定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髌骨不稳定的治疗方法,治疗髌骨不稳定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髌骨不稳定应该吃什么药。
*髌骨不稳定怎么治疗?*一、西医1、髌骨不稳定的非手术治疗(1)限制活动:限制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活动,如登高、爬坡等,可减轻髌股关节的负荷,减少髌股关节磨损,特别是当了解到某项活动与症状加重有明显关系时,采用限制这项活动的方式,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2)股四头肌练习: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常伴有明显的股四头肌萎缩、肌力减弱,特别是股内侧肌斜头肌力的减弱,可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不稳定,使关节肿胀,症状加重,因此应加强股四头肌练习,改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的肌力比值。
最初可行等长性训练(isometric exercise),第1步先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即将患侧下肢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使髌骨上提,持续5s,然后将肌肉完全放松10s,再收缩肌肉,每回练30~50次;2~3周后,可行直腿抬高训练,即先行股四头肌收缩,再将足跟抬高离床15cm左右,持续10s(数1,2,3……10),然后放下,使肌肉放松,这样算1次,每天练习3回,每回练30次。
当肌肉有一定恢复后,给足部加一抵抗的负荷,做上述直腿抬高训练。
重量可逐渐增加(1~3kg)以加强锻炼强度。
(3)支具治疗:髌骨支具有限制及稳定髌骨的作用,它用于急性患者,或在参加某项运动或活动较多时使用。
长期配戴可使患者感到局部不适,并易导致股四头肌萎缩。
(4)药物治疗:非甾体消炎药可减轻髌股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症状。
有实验研究证明,关节液中有一定水平的水杨酸,可阻止关节软骨的纤维束改变,阻止软骨软化的发生,并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髌股关节病。
但也有学者认为该药除减轻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症状外,其他治疗意义不大。
2、髌骨不稳定的手术治疗如患者症状较重,经上述保守治疗效果不显,多项检查证明其症状与髌股关节结构异常或髌骨力线不正有关,可考虑选用手术治疗。
髌股关节紊乱
• 股四头肌是否收缩 • 胫骨内、外旋 • 髌骨是否脱位
站立位和仰卧位没有显著差异
Q角测量(仰卧位)
Q角测量(站位)
Q角测量 • 定义是最重要的测量方法 • 缺乏统一的标准仍然是个问题
影像学评估
正常股骨髁
影像学评估
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Crossin动力稳定结构
• 股内侧肌斜部
• 静力稳定结构
• • • • 内侧支持带 内侧关节囊 内侧髌股韧带 股骨外髁
内侧髌股韧带
• 屈膝20°时是防止 髌骨外脱位的主要 内侧静力稳定结构 • 与股骨外髁共同提 供60%稳定作用力
• 内侧支持带至少提供11% 作用力 • 髌胫韧带至少提供5%作用 力
影像学评估
• X线(屈膝30° 站立位,侧位片) • Insall和Salvati 法:屈膝30°,测 量髌腱长度/髌 骨最长对角线的 长度(正常值 0· 8~1· 2)。 • b/a=1.07
影像学评估(病例,高位髌骨)
• X线(屈膝30° 站立位,侧位 片) • Insall和Salvati 法:屈膝30°,测 量髌腱长度/髌 骨最长对角线的 长度(正常值 0· 8~1· 2)。 • b/a=2.6
髌股关节紊乱 Patellofemoral joint Malalignment
提纲
• 第一部分 髌股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 • 第二部分 髌股关节紊乱
• • • • 病因 临床表现及体检 影像评估 治疗
第一部分 髌股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
髌骨
• 包裹于股四头 肌腱内 • 人体最大的籽 骨 • 为长轴向下的 倒三角形
影像学评估
• X线(屈膝30°站 立位,侧位片) • Backbone-Peel法: 屈膝30°,测量髌 骨关节面下胫骨平 台的垂直距离/髌 骨关节面长度比 (正常值0· 8~1· 0)
髌股关节紊乱(NXPowerLite)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的细微 结构,有助于发现关节内的微小病变。
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理学检查
通过关节镜等手段获取关节内的 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 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检等实验室检 查手段,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的 可能,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03 治疗
非手术治疗
01
02
运动前热身和拉伸
预防运动损伤,减轻关节压力 。
寻求专业指导
在专业教练或医师的指导下进 行康复锻炼和运动,确保正确
性和安全性。
05 结论
髌股关节紊乱的总结和展望
髌股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 ,主要由于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关 节囊等软组织的异常或损伤引起。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髌股关节 紊乱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如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 修复或重建手术。
截骨手术
通过改变骨骼形态来调整 关节对位关系。
其他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
如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和提高肌肉 力量。
生活方式调整
如减轻体重、改变运动方式等,有 助于减轻关节负担。
心理治疗
针对疼痛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髌股关节紊乱的症状和影响
疼痛
膝关节内部或周围的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加 重,如上下楼梯、蹲下或久坐后站立。
僵硬
早晨起床时可能感觉膝关节僵硬,需要活动一 段时间才能缓解。
弹响
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听到膝关节内部发出咔嗒 声或弹响。
肿胀
膝关节可能因为积液而肿胀,特别是在长时间活动 或站立后。
无力
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
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宦坚;龚建平;董启榕;汪益;钱铭辉【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05(015)001【摘要】目的评价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价值.方法膝关节疼痛患者21例(26膝),对膝关节屈曲0°、15°、30°髌股关节进行CT检查,对髌骨的位置作出定性评价.结果在伸展状态下至屈膝30°股肌收缩导致髌骨出现移位和倾斜.最常见的异常是髌骨移外侧位伴倾斜.在屈膝30°股肌收缩时,在患膝组中10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有3例出现外移和/或倾斜.余下7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在屈膝15°股肌收缩时,发现有3个为潜在性髌骨位置异常.结论屈膝0°~30°在股肌收缩状态下,髌股关节CT扫描是检出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有效手段.【总页数】3页(P160-162)【作者】宦坚;龚建平;董启榕;汪益;钱铭辉【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测量 [J], 阳明;彭志远;余江2.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CT检查 [J], 丁建林;易旦冰3.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参数测量 [J], 肖国伟;韩楚源;崔玲4.髌股关节半脱位的CT检查和诊断 [J], 王孔林;杨水泉;等5.股内侧肌被动康复疗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所致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J], 孙振杰;徐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点 揉 、 推法 。顺 下肢 内侧 线 ( 足 太阴 脾经 箕 门 、 海 、 陵 拨 在 血 阴 泉 、 机 、 谷 、 阴 交 ; 少 阴’ 太 溪 穴 位 上 重点 指 揉 , 地 漏 三 足 肾经 以 酸 痛 为 度 ) 外 侧线 ( 足 少 阳胆 经 风 市 、 及 在 中渎 、 陵 泉 ; 阳 阳 足
・
71 ・ 0
中 国骨 伤 20 年 9月 第 2 卷 第 9期 C iaJOto 08 1 hn r p& Ta m ,e . 0 , o.1N . h ru aS p 0 8 V 1 ,o9 2 2
・
手 法 介 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俞 国 旭 , 敏 民 , 超 魏 徐
Z o g u s a g C ia JOa o h n g oGu h n / h n h p& T a ma 2 0 , ( : - 1 W . g z .OU r u , 0 8 2 9) 7 7 1 1 1 WW z s z I 0 g C
髌 股关 节 紊 乱 ( 骨 倾 斜 、 骨 半 脱 位 ) 髌 骨 不 稳 定 的 髌 髌 是 常 见原 因 ,而髌 骨 排 列 和运 动轨 迹 异 常 及 由此 形 成 的应 力 分 布 异常 所 造 成 的关 节 软骨 损 伤 , 是髌 股关 节 疼 痛 的主 要 原 因 , 是 髌股 关 节 常 见病 。 现 为 膝前 疼 痛 、 骨轨 迹 异 常 和髌 股 关 表 髌
( 中国 中 医科 学 院广 安 门 医 院骨 科 , 京 10 5 ) 北 0 0 3 关键 词 髌 股 关节 ; 关 节 不稳 定 性 ; 正 骨手 法
M a iuaietet n f ea gme t fp t if rl on Y u —I WE n ri, ho un ' m n np l v rame t rn e n aeoe t od o l mo a jit U G o X , I L Mi— nXU C o.G aga e a n
髌骨运动轨迹紊乱
髌骨运动轨迹杂乱(2009-08-19 11:27:16学习目的 :膝关节的构造髌骨运动轨迹杂乱的原由X型腿与髌骨运动轨迹杂乱髌骨运动轨迹杂乱的预防和改良方法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也是我们身体中构造较复杂的一个关节,并且因为其位于下肢、蒙受的压力大,所以膝关节是人体中最简单退化的关节之一。
这篇文章主要议论膝关节的构造,髌骨与股骨轨迹杂乱这一常有损害问题的发生原由及经过伸展股四头肌、髂胫束,加强股内侧肌预防缓和解髌骨退化和膝关节痛苦问题。
介绍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也是我们身体中构造较复杂的一个关节,并且因为其位于下肢,在我们站立或走路时都需要蒙受很大压力,以下这些膝盖肩负压力的数据,能够评估自己的膝盖每日做了多少工作以及使用的方法能否太强烈。
当躺下时,膝盖蒙受的重量是近乎零;走路时膝盖蒙受的重量是体重的一到二倍;上楼或上坡时蒙受的是体重的三到四倍;跑步时是四倍;打球的动作是六倍;跪或蹲是八倍。
正因为它蒙受的压力大,所以膝关节是人体中最简单退化的关节之一。
据统计,每一个人在一世中有高达 75%的时机患上各种膝关节痛症。
本文将议论膝关节的构造,髌骨与股骨轨迹杂乱这一常有损害问题的发生原由及一些预防和改良方法。
膝关节的构造从构造方面分类,膝关节属于滑液关节中的枢纽关节。
由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及髌骨构成的膝关节能够分红两个部分:即胫骨-股骨关节和股骨-髌骨关节。
髌骨位于股骨的正前面,正常的髌骨与股骨之间有特别符合的轨迹。
(如图1)当膝关节在矢状面达成屈曲和伸展动作时,髌骨沿着股骨的轨迹上下滑动。
图1:髌骨和股骨之间的轨迹髌骨偏离轨迹的原由当稳固髌骨的力量出现不均衡,髌骨的活动偏离了股骨下端的轨迹时,便会出现膝关节痛苦和发炎的状况。
而在多半髌骨不在正中位的损害病例中以髌骨向外拉最常见,而痛苦感是发生在膝关节前面中间的地点。
造成轨迹偏离的原由有好多,最常有的是大腿外侧的髂胫束(ITB)太紧张和股四头肌的内侧部分-股内侧头太弱。
髌股关节综合症的4大因素和康复方法
髌股关节综合症的4⼤因素和康复⽅法在跑者的⽇常⽣活和运动中,膝痛是影响⽣活质量的常见症状。
或许你刚经历⼀场马拉松,跑完之后的⼏天膝盖隐隐作痛;或许你许久没跑,突然增加跑量,在跑步的途中膝盖就开始反抗;或许你之前受过⼀点⼩伤,膝痛偶尔反复发作,最近却越来越有感觉;或许你的膝痛已经严重影响⽣活,上下楼梯都显得⼗分困难...膝盖这个⼈体最复杂、⼜很脆弱的关节在我们⽇常⽣活和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旦出现问题,牵⼀发⽽动全⾝。
很多运动损伤都可以引发膝痛,与跑步有关的膝痛通常发⽣在两个部位:膝前侧和膝外侧,今天主要帮助⼤家解决膝前侧疼痛的问题。
⼀、髌股关节综合症的典型表现膝前侧疼痛学名叫“髌股关节综合症”,⼜称为髌⾻劳损、髌⾻软⾻软化症。
髌⾻关节疼痛综合症有以下四种典型症状:疼痛的部位明确是在膝盖前⽅,但是如果请跑友指出疼痛具体位置时,往往却定位⼗分模糊,更⽆法⽤⼿指指出具体位置。
这是跑者膝的重要症状,虽痛但⽆法定位或者疼痛部位很深。
此外表现为平时⾛路基本没有任何不适,但上下楼梯疼痛会明显加重,下楼⽐上楼更甚,因为在下楼梯过程中,膝关节压⼒更⼤,引发疼痛,下蹲时往往疼痛也⽐较明显。
跑者的膝前痛还有⼀个典型症状是 “剧院征”,所谓剧院征是指长时间将膝盖固定于⼀个⾓度。
如坐飞机,看电影、开车时,膝关节维持⼀个固定⾓度时间久了,膝盖⾥⾯会有不适感、酸胀感,⾮得换个姿势才会感觉好些,或者从坐到站转换体位时,膝关节出现疼痛。
⼆、髌⾻运动轨迹异常是导致髌股关节综合症的直接原因要说髌股关节综合症,我们⾸先了解⼀下髌⾻。
髌⾻,俗称膝盖⾻,是股四头肌肌腱中形成的⼀块籽⾻,也是全⾝最⼤的籽⾻;跑友们摸到膝盖正前⽅的⼀块⾻头,就是髌⾻。
髌⾻在⼤腿⾻,也就是股⾻下端的内外侧髁之间构成的凹槽中,伴随膝关节的屈伸上下滑动。
髌⾻与股⾻下端凹槽成了髌股关节⾯。
正常情况下,髌⾻在膝关节的凹槽中上下运动,就如同⽕车轮⼦在轨道上平稳滚动,但是如果轮⼦边缘与轨道发⽣了摩擦,就会发出我们乘坐⽕车时,时长听到的尖锐“啸叫声”,当然这时就会对⽕车轮⼦和轨道产⽣磨损。
髌股关节疼痛原因、症状及治疗
髌股关节疼痛原因、症状及治疗1.常见原因髌股关节疼痛,也称为膝盖前疼痛,是膝关节最常见的疼痛,而且与在体育运动中过度使用的关联最大。
髌股关节疼痛涵盖所有年龄组和所有体育运动,而且在屈曲膝关节的活动中会导致疼痛加剧,比如坐下、爬楼梯和驾车。
2.识别方法运动员的膝盖前部通常出现疼痛,但是在髌股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情况下(在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中更常见),这种疼痛可能放射到膝盖后部。
明显的肿胀很少见,不过可能发生膝盖发软。
局部压痛可能出现在髌骨的任何部位,前内侧关节线压痛很常见,应该评估髌股关节的轨迹。
由股直肌和髌腱牵引形成的角度称为股四头肌角,而且在轨迹不佳的运动员中该角度可能变大。
韧带测试有助于排除前十字韧带损伤。
体检应包括对下肢对齐和同侧髋关节的总体评估。
X线片可能会显示出髌股关节不对齐、骨发育障碍和退行性病变。
3.治疗方法绝大多数髌股关节疾病都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得到改善。
通常建议参加家庭锻炼计划或接受正式的物理治疗。
这些计划侧重于增加柔韧性和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
超声波和电刺激可能有助于康复。
如果发生肿胀或剧烈的疼痛,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可能有用。
可调节护膝可能对一些运动员有用。
在康复期间,运动员应避免锁定膝盖,也应避免任何极端的弯曲姿势(盘腿而坐、跪着或下蹲)或腿部过伸姿势(将腿伸靠在咖啡桌上)。
如果在6个月的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评估其他可能导致症状的原因。
髌股关节疼痛的手术结果是不稳定的。
4.重返体育运动运动员通常要停止参与活动几周到6个月,如果做手术可能需要3~6个月才能重返体育运动。
在重返体育运动之前,运动员必须能够模拟体育运动动作而未出现明显疼痛。
如果疼痛或无力仍然存在,建议继续治疗。
可以使用髌股关节护具,但是它们只是辅助物品,不是治疗方法。
髌骨不稳定
其他辅助检查
但实际上,膝关节屈曲20°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存在投照技术 困难,影像常显示不清,难于测量,而用CT或MRI技术,在膝 关节伸直位,使四头肌放松,对髌骨关节中部做横断面扫描, 图像清晰,重复性好,便于测量与计算,是髌骨不稳定有力的 诊断手段。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X线测量,尤其是关节镜, CT和MRI检查能够确立临床诊断。
髌骨“斜视”(squinting knee)存在膝外翻、髌骨高位、股骨前 倾角增大、胫骨外旋过大等膝部畸形和力线不正时,为了维持 正常的步态而引起的髌骨向内侧倾斜,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因 素。
临床表现
(4)轨迹试验:
患者坐位于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屈曲90°,使膝关节 慢慢伸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是否呈一直线。若有向外滑动, 则为阳性,是髌骨不稳定的特异性体征。(5)压痛:
其他辅助检查
Jackson根据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改变的程度,将其分为3型: Ⅰ型: 髌骨软骨面有局限性软化灶。Ⅱ型: 髌骨软骨面有?裂和侵蚀破坏,而股骨髁关节面正常。Ⅲ型: 除Ⅱ型变化外,股骨髁关节面也有破坏改变。6.髌骨不稳定 的CT或MRI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使 髌股关节不稳定的诊断更加准确,避免了普通X线影像的重叠 和失真。因髌股关节在0°~20°位(伸直位)时,髌骨大部分处 在髁间沟最浅的滑车上凹,而此位置股四头肌及内、外侧支持 韧带放松,髌股关节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故在膝关节屈曲 20°以内的位置拍摄髌股关节切位相,诊断髌骨不稳定的阳性 率最高。
其他辅助检查
(3)Insall和Salvati法(比值法): 摄屈膝30°位侧位像,测量髌腱长度(Lt),即自髌骨下极至胫 骨结节顶点上缘,再测量髌骨最长对角线的长度(Lp),两者之 比(Lt/Lp),正常值为0.8~1.2。大于1.2为高位髌骨,小于0.8为 低位髌骨(图6)。 (4)Blackburne-Peel法: 摄膝屈30°侧位像,测髌骨关节面下缘至胫骨平台的垂直距 离(A),再测髌骨关节面的长度(B),正常A/B比值为0.8,大于1.0 为高位髌骨(图7)。 (5)小儿髌骨高位测定法(中点法):
髌股关节紊乱致膝前疼痛的病因探讨
膝 装 置 主要 是 起 到 增 加 动 力 臂 的 作 用 和 定 滑 轮 的 作 用 , 用 利
髌 骨 的厚 度 增 加 股 四 头 肌 腱 拉 力 轴 线 与 膝关 节 运 动 中心 的距
离 , 伸 膝 装 置 的力 增 加 3 % 。 在 股 骨 滑 车 凹 中 髌 骨 正 常 运 使 0
研 究 表 明 , 骨 对 剪 切 暴 力 最 为 敏 感 , 受 到 损 伤 , 成 软 骨 软 易 造 切 线 骨 折 、 性 及 坏 死 。无 论 Q角 增 大 或 Q 角 减 小 都 可 导 变
髌 股 关 节 紊 乱 是 指 以 髌 骨 疼 痛 或 不 稳 为 特 征 的一 组 临 床 综 合 征 。髌 股 关 节 是 伸 膝 装 置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骨 在 伸 髌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r o ra o tga dTaioa C ieea dWetr Meii 0 0N v 9 3 ) oenJun l f nert rdt nl hns n s n dc e2 1 o ,1 ( 2 I e i e n
[8 1 ]张燕 燕 , 美 香 , 碧 燕 , .不 同 剂 量 肝 素 封 管 液 对 老 年 人 浅 黄 周 等 静 脉留置效果的影响 研究 [ ] J .护 理 进 修 杂 志 ,0 8 2 1 : 20 ,3(9)
髌 股 关 节 紊 乱 致膝 前 疼 痛 的病 因探 讨
刘 锟 王 树 亮
,
山 650 ( .山东 中 医药大 学 , 东 济 南 2 0 1 2 山 东省 青 州 市人 民 医院 , 东 青 州 2 2 0 ) 1 山 5 0 4;.
[ 键词 】 髌股关节 ; 前疼 痛 ; 因 关 膝 病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6 18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 4 ( 00)2— 2 1— 3 0 8— 8 9 2 1 3 4 3 0 增大使髌股关 节剪切力增 加 , 响 了髌股 间合作 用力 的方 向 影 和 应 力 分 布 。Q 角 越 大 , 骨 软 骨 软 化 症 的发 病 率 越 高 , 且 髌 而 容 易 造 成 髌 骨 向 外 不 稳 定 I , 与 位 于 冠 状 面 上 的髌 股 关 2 这 节 剪 切 力 的合 力 的 增 大 密 切 相 关 。 另 外 , 骨 的 病 理 力 学 软
髌骨不稳定-课件
发病机制
2.动力因素 主要指股四头肌的作用。股内侧肌的斜头肌纤维附 着于髌骨内缘上处,当该肌收缩时,有向内牵拉髌骨的作用, 这是拮抗髌骨外移、稳定髌骨的重要动力因素。Q角 (quadriceps-angle)指髂前上棘至髌骨中心点连线与髌骨中心至 胫骨结节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Q角为5°~10°。若Q 角大于15°,则股四头肌收缩时产生使髌骨向外移动的分力。 随着Q角的增大,向外侧牵拉髌骨的分力逐渐增大,髌骨稳定 性也越来越差。
其他辅助检查
(3)Insall和Salvati法(比值法): 摄屈膝30°位侧位像,测量髌腱长度(Lt),即自髌骨下极至胫 骨结节顶点上缘,再测量髌骨最长对角线的长度(Lp),两者之 比(Lt/Lp),正常值为0.8~1.2。大于1.2为高位髌骨,小于0.8为 低位髌骨(图6)。 (4)Blackburne-Peel法: 摄膝屈30°侧位像,测髌骨关节面下缘至胫骨平台的垂直距 离(A),再测髌骨关节面的长度(B),正常A/B比值为0.8,大于1.0 为高位髌骨(图7)。 (5)小儿髌骨高位测定法(中点法):
髌骨“斜视”(squinting knee)存在膝外翻、髌骨高位、股骨前 倾角增大、胫骨外旋过大等膝部畸形和力线不正时,为了维持 正常的步态而引起的髌骨向内侧倾斜,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因 素。
临床表现
(4)轨迹试验:
患者坐位于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屈曲90°,使膝关节 慢慢伸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是否呈一直线。若有向外滑动, 则为阳性,是髌骨不稳定的特异性体征。(5)压痛:
临床表现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时亦可感到或听到压轧音。(7)恐惧征:
患者膝关节处于轻度屈曲位,检查者向外推移其髌骨诱发半 脱位或脱位时,患者产生恐惧不安和疼痛,使膝关节屈曲而使 疼痛加剧(图2)。恐惧征(apprehension sign)亦是髌骨不稳定的特 异性体征。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知识参考)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单纯髌骨倾斜、单纯髌骨半脱位、髌骨倾斜合并半脱位。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前痛(上下楼、爬坡、劳累、久坐时加重)、打软腿、假性绞锁等。
在运动医学诊所,有膝关节疾病主诉的患者中,有高达25%的患者有膝前痛的症状。
如果该疾病长期得不到适当合理的治疗,会产生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软骨软化、水疱样变、溃疡,软骨下骨硬化,骨囊性变,骨赘形成,游离体形成,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在髌股关节轻度不稳的情况下和疾病的早期,保守治疗即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目前缺乏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尤其是导致很多髌股关节不稳的患者在早期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医疗负担。
一.解剖和功能髌股关节是伸膝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剖结构包括髌骨、股骨滑车、髌周支持带、髌韧带、股四头肌。
众所周知,髌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加膝关节屈伸轴和伸膝装置之间的距离来增加股四头肌的力矩,从而有利于伸膝活动,在此活动中,髌骨至少可以增加50%的伸膝力量。
股骨滑车、髌周支持带(包括内侧支持带和外侧支持带)和髌韧带提供静力性稳定作用,股四头肌提供动力性稳定作用。
由于Q角的存在,再加上髌骨外侧支持带和股外侧肌的向外牵拉,髌骨有向外移位和倾斜的趋势。
髌骨内侧支持带和股内侧肌,尤其是股内侧斜肌提供了向内的牵引力量,这是防止髌骨外侧脱位和倾斜的主要解剖结构。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解剖因素引起的Q角增大、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内侧支持带松弛、股内侧肌萎缩均可导致髌骨倾斜和半脱位的发生。
二.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和其他骨科疾病一样,主要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三方面进行。
1. 病史由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症状和膝关节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有时候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仔细询问病史有助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诊断。
患者多数都有膝前痛的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前方髌骨后方或髌骨周围持续性钝痛偶发尖锐的刺痛,疼痛在上下楼、爬坡、劳累、久坐等情况下加重,甚至膝关节因痛不敢屈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髌骨活动度
屈膝20-30°髌骨进入滑车沟稳定,若外移提示: 外侧支持带紧张、内侧支持带松弛。
髌骨纵向4等分,内外移不超过2/4。 内移≤1/4或外移≥2/4,外侧支持带紧张;
髌骨活动度
内移≤1/4 外移≥2/4 提示外侧支持带紧张、内
侧支持带松弛
4.特殊检查
6).压髌试验:疼痛阳性提示相应区域 软骨损伤或病变
7).髌股研磨试验:疼痛或异常摩擦音阳性提
示髌骨软化、髌股骨性关节炎、滑膜皱襞综合征
8).髌周指压痛:阳性见于髌骨软化、骨性关
节炎、髌腱末端病、髌周筋膜炎
9).髌骨抽动试验:阳性见于髌骨软化、退行
性改变;阴性可排除髌股间病变
10).伸膝抗阻痛:疼痛、打软阳性提示髌股关
后面:有关节面上3/4; 无关节面下1/4。中央嵴 分为内侧面和外侧面。
Wiberg分型:
Ⅰ型24%、Ⅱ型57%、 Ⅲ型19%
Baumgartl 补充Ⅳ型
外侧支持带肥厚 外 侧面宽大?
Goodfellow指出内侧面旁中央嵴的存在,通常为 软骨,将内侧面内缘分成临时面(odd facet), 当膝关节完全屈曲时与股骨内髁相接触。中央嵴 表面软骨最厚可达5mm。
或半脱位 本例为半脱位
CT&MRI
CT可更准确的进行测量,且可连续的进行测量。 MRI除可进行测量外,可辨别软骨损伤。 MRI分级:1级,局部肿胀信号减低;2级,局部
变薄软骨表面不规则;3级,软骨缺失软骨下骨 暴露,滑液填充。
1).关节松弛度评定:膝关节反张>5°、内外翻>
10°;
2).髌骨移动度:约2cm;减少:骨性关节炎、股四
头肌紧张僵硬、关节内外粘连;增加:髌骨不稳、关节 韧带松弛;
3).髌骨移行轨迹:出现外移倾向的横向摆动
阳性;
4).股四头肌紧张试验:阳性增加髌股关节 压力致疼痛
5).腘绳肌紧张试验:阳性增加髌股关节压 力致疼痛
Fwt,体重;r,髌腱的瞬间力臂 20°时最大;f,股骨有效长 度;t,膝至足与地面接触点距 离。
Reilly计算正常行走屈膝9°时 为0.5倍体重;上下楼梯屈膝 60°为3.3倍体重;深蹲130° 为7.8倍体重。Huberti计算屈 膝90°,可达4600N,6.5倍 体重。
髌股关节接触区
高位髌骨 最可信赖
轴位X片
3.轴位X片可测量外侧髌股角、股骨髁间角、髌 股适合角、及髌股指数;显示髌骨及滑车发育 不良、髌股关节面不相适应及髌骨移位。
外侧髌股角
外侧髌股角:股骨内外髁 连线与髌外侧面连线交角;
正常膝关节开口向外; 髌骨半脱位此角消失或开
口向内;
复发髌骨脱位:外侧髌股角向内
下蹲加剧
不稳(Instability):乏力、打软腿、突然活动不灵
和摩擦无特异性
交锁(Locking):多在负重情况下如上楼梯、站起 肿胀(Swelling):主观胀感
(二)查体(Physical Examination)
1.一般检查
髌骨位置、大小、形状; 上下左右推压髌骨,检查活动是否受限、关节面是否光
力 压强
屈20° 屈30° 屈60° 屈90° 屈 120°
23.6 30.7 47.2 35
2.0
2.4
4.1
4.4
3.5
髌股关节紊乱(Disorders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二、临床检查 (Clinical Examination)
(一)症状
疼痛(Pain):髌骨周围钝痛,髌骨后痛,上下楼梯、
髌股关节作用力(Patellofemoral Joint Reaction Force)
PFJRF=2Fqcos α/2 髌骨为无摩擦力的定滑轮
装置,Fq 为股四头肌肌 力即M1股四头肌拉力, M2为髌腱拉力。 屈曲角度越大,髌骨关节 作用力越大。
Fq=Fwt(fsinα+tsinβ)/r
髌骨稳定的骨性因素:外 侧面高度,髌骨中央嵴于 滑车沟的适配性。
软组织稳定结构
被动稳定结构:髌腱、内 侧支持带、外侧支持带;
主动稳定结构:股四头肌 腱;
髌腱:长35~55mm,中 央宽度24~33mm,厚度 3~5mm,远端止点略斜 向外下。
髌内侧支持带(Medial Retinaculum)
节间病变
11).单足半蹲痛:疼痛、打软阳性提示髌股软
骨病变、滑膜皱襞综合征、髌腱末端病变
12).咿轧音试验:深蹲活动出现握雪球或碾碎米样
摩擦音,提示髌骨软化Ⅱ或Ⅲ度
13).恐惧试验:说明髌骨不稳、半脱位或脱位
14.髌腱松弛压痛试验:挤压髌下脂肪垫产生疼痛,
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疼痛减轻阳性,提示髌下脂肪垫损伤
止于髌骨内缘上2/3,可分为两束:内侧髌骨股 骨韧带止于股骨内上髁;内侧髌骨胫骨韧带止于 内侧半月板及胫骨。
防止髌骨外脱位。
髌外侧支持带(Lateral Retinaculum)
浅层:髂胫束斜行至髌骨 及髌腱外缘。
深层:中部(髂胫束横行 至髌骨外缘,深横支持 带)、上部外上髁髌骨束、 下部髌骨胫骨束。
Insall&Salvati法
T:髌腱长度,在其后面 测量,从髌下极至胫骨结 节。
P:髌骨最大长度。 T/P=1.0正常变异<20%,
T/P>1.2高位髌骨 胫骨结节病变时不够准确
Blackburne&Peel法
屈膝至少30度侧位片测量 A:髌股关节面远端到胫
骨平台最短距离; B:髌股关节面长度; A/B正常0.8,如>1.0为
侧位X片
2.侧位X片可测量髌骨高度。常用有: Blumenssat法(1938) ,Insall&Salvati法 (1971),Blackburne&Peel法(1977)。
Blumenssat法
准确的膝关节屈曲30°侧 位X片;
正常髌骨位于骺痕画线和 髁间窝画线之间
要求高准确度不高
随屈曲运动滑车接触面下 移,髌骨接触面上移,同 时接触面积增加。
屈20°时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为1/5, 屈90°接触面达1/3。
屈90°时接触面积增加可 以相应减少单位接触面的 压力。屈90°后,股四头 肌腱与股骨接触,减少压 力。
髌股关节接触面压力
下蹲过程作用力和接触面都相应增加,接触面的 增加起代偿作用,避免了软骨面压强过高。
滑、有无摩擦音、疼痛; 伸膝位髌股研磨,若疼痛:软骨退变、关节面糜烂、髌
骨软化; 直接触诊髌骨关节面、内外侧支持带止点;
2 .Q角
Q角:股四头肌牵拉轴与髌韧
带长轴在髌骨中点交角,临床 以髂前上棘、髌骨中点、胫骨 结节连线交角。正常值:男性 8-10°,女性10-20°。
Q角增大,股四头肌收缩,髌
髌股关节紊乱(Disorders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一、解剖和生物力学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
髌骨(Patella)
前面:上2/3,,三角形, 股四头肌腱;下1/3,“V” 形,髌腱;长:4.5cm; 宽:4.7cm;关节面长: 3.5cm,厚:2.3cm
股骨髁间角和髌股适合角
股骨髁间角:内外髁关节 面连线夹角,正常138+6, >150异常
髌股适合度:髁间窝角平 分线和髁间窝与髌股关节 面中央嵴连线的夹角,正 常-6+11,>16异常
复发髌骨脱位:股骨髁间角和髌骨适合角增加
髌骨适合指数
髌骨适合指数:内外侧髌 股关节间隙最短距离比
正常值<1:1.6 若>1:1.6表明髌骨倾斜
髌骨侧软骨病变多于滑车软骨。
按髌骨长度和髌骨的关节 面长度比(morphology ratio)分:Ⅰ型:1.2~ 1.5,Ⅱ型:<1.2,Ⅲ型: >1.5。
髌股关节病变患者Ⅱ型、 Ⅲ型比率增高。
股骨滑车(Femoral Trochlea)
分为中央沟、内侧面和外 侧面,中央沟向下延续为 髁间切迹,内外侧面向下 与股骨髁表面相连。外侧 面较内侧面凸起。
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髌骨作用:①.增加伸膝装置力臂提高股四头肌 作用。通过髌骨的厚度增加髌腱的瞬时力臂。 髌骨切除,0~70°时股四头肌力距下降,10~ 30°可下降40%。②.定滑轮作用:集中股四头 肌力量以无摩擦(软骨高压低摩擦)方式将拉力 由股骨传至胫骨。③.保护股骨远端。
15).髌骨摩擦试验:膝关节主被动屈伸出现摩擦及
疼痛阳性提示髌骨软化
髌股关节紊乱(Disorders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三、影像检查 (Imaging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正位X片
1.正位X片:髌骨位于股骨髁中央,下极位于关 节线。可见发育异常,骨折及脱位。
髌骨发育异常(Patellar Dysplasia)
髌骨缺如 小髌骨(髌骨发育不全) 大髌骨(patella magna) 二分髌骨(Bipartite Patella)
二分髌骨多发于髌骨外上 角,可发生于髌骨外缘、 尖部、内上极。
通常是由于髌骨骨化过程 中周围软组织对骨化中心 过度牵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