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理性与结构理性主义--从小茅屋到圣家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理性与结构理性主义--从小茅屋到圣家堂
摘要结构理性自有建筑以来就一直存在,而结构理性主义这一说法却是现代主义萌生阶段由理论家所定义的一个特殊时期的概念或者思潮,本文主要阐述自己对结构理性和结构理性主义的理解,并以高迪作为突破口,试图找到数字化设计方法下结构与建构以及装饰的统一。
结构理性
结构理性由来已久。吉迪翁以棚屋作为人类房屋的原型,最开始其实就是四根柱加上屋顶的结构。这个最初的图景给后人一种印象,建筑之所以得来,最初都是由于需要,而需要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由最简单的形式建造起来。也因得于这一原型被世人所接受,类型学所归纳的建筑原型分类,就是几种不同的结构。而由这些简单的结构发展,得来现在我们所见的形形色色的建筑。
所以体现结构的建筑形态就变得理所当然了,从古希腊神庙的梁柱式结构,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顶结构,无一不是将结构完整的表现出来,成为建筑造型的主导因素。时代不同,建筑材料的不同,导致发挥材料不同特性的结构产生,而原有的材料与结构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惯性而在很长时间内得以保留。就像古希腊的柱式在古罗马的建筑立面上得以保留,虽然有的也起着结构作用,但由于尺度不同,柱式在建筑整体的表达效果上有很大差异。更多的柱式的使用是不起结构作用,而只是成为了建筑立面上的一种处理方式。为人们所记住和称道的古罗马的建筑象征就不再是柱式了,而是它利用天然混凝土的拱券和穹顶支撑起来的巨大室内空间。
但这种感观的,经验的评价方式并没有上升为某种理论,而隐藏于人类感性判断的背后,真正把它作为某种“标准”却是到了近代以后的事了。
从古典到现代主义转型时期的结构理性主义
表达结构的建筑被人们认为是“彻底的”、“纯粹的”、“美的”。这一审美判断的由来可能正是由于上述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并且伴随着时代与建造经济性的原因,被大家所接受。我们是受过现代建筑教育的研究生,这种看法是否是由于已有教育给我们的误导,由于身在其中,不得而知,本人还是对这一看法持比较肯定的态度的。
由于建筑材料一直没有新的突破,文艺复兴之后,被审美习惯所固定下来的“柱式”与“穹顶”在发展得成熟之后就再也没有太大的进步了,形式或者说形态的变化占了主导地位,巴洛克时期那富有动感的建筑,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更像雕塑了。
每个时代过去,总会有人对上个时代进行反思,而反思的对比材料当然是已然有的古建筑,特别是当考古学的发展,人们惊叹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比例与秩序的时候。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我们都看到了这种反思,而反思的焦点就在于建筑与结构、装饰、形态的关系。从佩罗开始又对“古典”有了质疑,他提出了“实在美”和“相对美”的区分,将“实在美”划作建构的范畴,因为它的基础是材质和几何秩序,回归了结构理性。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大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新的建筑材料产生了,铸铁技术的成熟使得铁这种材料成为结构构件大量使用变为可能。拉布鲁斯特和勒杜克成为实践这种结构的先锋建筑师,而后者在理论上又有更大的贡献,他将上面提到的建筑结构的理性展现上升为审美判断的“标准”,并试图找出一种适合当时那个时代的结构。
史学家们把现代主义之前,这一些新探索归为结构理性主义是不无道理的,首先,新的能颠覆以前结构形式的材料—混凝土,还没有出现,这些探索还只是局限于将铸铁作为室内
空间或者屋顶的结构与承重砌体之间的结合;再次,作为当时盛行的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的对立面,这些探索都想梳理出一种合理的出于建构的方式来回应时代对于建筑的要求。
高迪的启发
在时代上,高迪是在勒杜克之后的,并且肯定受到过他的结构理性主义的影响。乍看圣家堂,肯定会被它的外表所欺骗。塑性的造型,建筑立面上大面积的雕塑,如同进入森林般的树干形的立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洛克和哥特时期的教堂。然而高迪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践理性主义者,他精于几何学,所有看似无理由,仿生的形态都是由纯粹的几何体旋转变化而来,而且事先都用等比例缩小后的灰泥模型检验过力学性能的。甚至有的形态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实验得来什么结果就直接用在建筑中,比如说经过一定的压力,变形性能比较好的灰泥变成了什么样子,就把这个样子做到建筑中,这样肯定是符合受力的。这跟结构理性主义的宗旨不谋而合,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令人震撼的形态。其实这不也有力地反驳了结构表达就不为装饰这一对结构理性主义的误解吗,其实结构和装饰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在于每一个建筑师在使用建构方法时怎么处理了。
与同一时代的建筑师不同,高迪的建筑很难归入哪一个流派,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他那天才的想法和打动我们的艺术品一样的建筑。
不得不承认,高迪的建筑是在特殊时代条件下特殊地域的特殊产物,对现代建筑演化进程的实质性影响微乎其微。
然而建筑发展到今天,建筑材料的多元化和数字化设计方法的广泛使用,使得所谓的传统“纯净”的建筑变得越来越无力,建构方法也随之多元化了。曲线和非线性的结构系统本身就表达了建筑的结构,同时还是建筑形态的主导因素。这跟高迪的建筑可谓如出一辙。结构渗透到表皮和形态是当代设计中的一个趋势,这不也正是结构理性主义一直要求的吗,为什么因为形态的“不纯净”,就反倒成为了被人诟病的理由了呢?
时代在进步,新的材料和新的建造方法必然会导致新的建筑形态的出现,而人们的审美同样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期待在这个时代洪流里,越来越多的富有创造性的建构方法的出现并为大众所认同,当然,可能像近代混凝土那样使建造方法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材料还没有出现,但是希望这一天不远了。
参考书目:
1、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美]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王骏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