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管理操作规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法律法规,制定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操作规程。

一、血液保护是指通过改善生物兼容性、减少血液中某些成

分激活,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应用血液保护药物和人工血液等各种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不必要的输血既增加了输血风险,也造成了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在临床输血实践中大力开展血液保护,尽量做到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于进一步减少输血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防止因大量输血引发的免疫抑制、术后感染和癌症转移等并发症,保护血液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节约用血技术:①严格掌握输血指征②减少术中出血(外科和麻醉科医生的共同责任)③开展自体输血(输血科负责采集和保存病人血液)④术中出血的回收⑤合理使用血液和血浆代用品⑥止血药物、止血设备的应用。

三、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具体措施:①术前自体血预储+促

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②麻醉后血液稀释及术野自体血的回收③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④大力提倡和普及成份输血,避免或减少全血的输入⑤提高麻醉管理水平,联合使用控制性低血压、低温等麻醉技术⑥提高手术技能及术中采用良好的止血措施⑦血液保护及止血药物、止血设备的合理使用⑧手术后体腔或切口引流血的处理回收。

四、术前自体血储备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出于对输血安全的关注,为了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在择期手术前对估计需输血的病人进行自体血储备,供手术中或术后使用。根据预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在术前7-21天,采用“蛙跳法”采集血1~3单元(每单元400ml),每次采血1单元(不多于估计全身总血量的12%),间隔1周。采血400ml一周后血红蛋白基本达到采血前水平。术中可能出血600-800ml,可自体储血400ml,则术中不用输异体血。

适应与禁忌:①除全身感染(如菌血症)外术前自体血储备无绝对禁忌症②一般状况好,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Hb:男性>120g/L,女性> 110g/L③小儿病人除了能理解和配合外,体重应在30kg以上。

年龄因素:①传统认为大于60岁病人不宜自体采血②现在临床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病人能够安全耐受术前自体

采血1~3单元

术前自体采血可刺激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同时补充外源性EPO能促进采血后机体骨髓的造血更有益,术前2周开始应用,每次皮下注射EPO 400μ/kg,每周两次。在多次应用EPO时应及时补充铁剂,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叶酸及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

五、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麻醉医生操作)。麻醉后采集自体血,同时输入一定比例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采集的自体血在手术结束或手术后期(不超过6小时)回输。对于心血管、肝病及骨科手术尤为适用,大大减少了异体血的输注。血液稀释是否可行就取决于血液稀释一定程度后的氧供(DO2)能否满足机体的需求(氧耗)。血液稀释的安全限度:Hct30%(Hb100g/L)是血液携氧能力的最低水平,将Hct30%作为术中和术后输血的指征或血液稀释的安全限度。临床试验发现,术中Hct并非越高越好。冠脉搭桥的病人体外循环期间能显著耐受血液稀释,未见明显并发症。Hct维持在25%~30%是安全的,低于25%应输血,即使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Hct也不应低于20% (Hb为70g/L),心功能差的病人则要求Hct 维持在30%以上。经验证明,在Hct25%(Hb为

80-90g/L)时效果很好。

六、麻醉与低温。在深麻醉下,机体耗氧量降低,对血液稀释的耐受程度增加;低温同样降低机体耗氧。全身麻醉配合低温可以耐受更大程度血液稀释,这也就是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可以进行重度血液稀释的理论基础。体外循环期间Hb可保持60g/L ,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体外循环后应回升到Hb为80g/L。

放血量的简化计算:体重60-70公斤,Hb为120~140g/L 时,放血量按10~15ml/kg计算,Hb>140g/L时放血量可按15~20ml/kg计算。体重60公斤,术中放血800ml,通常能够耐受。

具体方法:麻醉后经静脉或动脉放血,同时经静脉输入晶体液或/和胶体液,采血量与所用液体量的比例为: 晶体液为1:3,胶体液为1:1,晶体与胶体液合用为1:2。

存放与回输:室温下可放置4~6小时,超过6小时应放入2-6度储血冰箱并于24小时内用完(但低温同样破坏血小板活性)。待术中大出血基本控制后输还给病人,也可在术后输入,如情况紧急,可提前输还。

七、血液回收。将手术野的出血回收、经抗凝等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传统的方法如收集宫外孕或脾破裂时的腹腔内出血,经抗凝过滤后直接回输,方法简便易行,但回输的血液质量低,输血后并发症高,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现在还多用于血管外科、骨科及良性肿瘤。自体血回收装置,

潜在问题:回输的血液不含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在大量失血的病人,应同时补充血小板(富含血小板血浆)或凝血因子。禁忌征:菌血症或恶性肿瘤细胞污染。

八、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①节约用血,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传统输血观念,避免不必要的输血;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体输血,③普及成分输血,控制异体输血,科学规范的使用血液资源。大量输注异体血可明显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自然杀伤细胞,影响到机体肿瘤的复发、扩散等。红细胞输注:

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输血指南:Hb>100g/L不必输血;Hb<60g/L 需要输血;Hb6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的可能而定。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Hb>100g/L不必输血;Hb<70g/L需要输血;Hb70~100g/L之间,根据病人的贫血程度、心肺功能情况、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而定。

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术后Hb维持在80~90g/L不必输血,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术后Hb维持在90~100g/L不必输血。

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血容量在5000ml 时,失血量在1500-2000ml,不必补充血浆,可用红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