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社区规划原则
1. 2. 3. 4. 5. 6. 7. 8.
尊重自然原则 软硬结合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经济性原则 公共参与原则 安全性原则 便利性原则 舒适性原则
(一)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形特点,采取多种空 间布局形式。采用“点-线-面”空间组合方式,即由“ 居住区-组团-庭院”构成室外空间规划结构形式,形成 多栋住宅组成点状组团围合空间结构,由公共活动场所组 成面状空间,由道路联系线状空间。例如,威尼斯滨水住 宅。采用带状空间组合方式,即沿着城市河流或主干道布 置小区的主要建筑形成的狭长空间。例如,奥地利萨尔斯 堡住宅小区。采用自然地貌型空间组合方式,位于山地住 区规划,考虑排水处理、地面透水性、自然风向等因素, 采取结合自然地理特点的规划,设计小区道路、绿化和水 处理、桥梁和街区。风向型空间组合方式,位于气候寒冷 地区的住区规划,主要考虑自然气候对建筑的影响,采取 建筑防风和保温技术处理。例如,斯德哥尔摩住宅小区。
1.
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水系统
在室外系统中,要设立排水处理后重复利用和雨 水收集利用系统。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 l00%. 小区绿化、景观、洗车、道路喷洒、公共卫生等 用水使用中水或雨水。 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
1.
2.
3.
4.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生态社区的建设途径
加大生态建筑技术的实质性研究:无论是资源的高效利 用还是能源的节能减排,都需要加大对生态建筑技术的 研究力度,低成本的生态建筑技术是对全社会推广和建 设生态社区的前提条件; 制定生态社区创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制 定合理的评估体系和考核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保护基 础条件较差的老社区的创建积极性,而对新社区应提出 较高要求,以体现生态社区的发展方向。 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生态社区的建设不光关系到建设 单位、还与政府部门环保单位、民间环保组织、街道、 社区业主等密切相关,应积极协调区内有关单位及民众 的支持和参与,将创建工作与区的整饰工程、宣传教育、 安全文明、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工作有机 结合。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手册》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能源系统 水环境系统 气环境系统 声环境系统建筑节能 光环境系统 热环境系统 绿化系统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生态社区的基本特征
1.
2.
3.
4.
5.
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在充分考虑舒适的通风、日照及 交通条件下,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 境的影响 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并尽量使用 可再生资源; 采取各种节能措施,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并尽可能采 用清洁能源 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采用各种生 态技术,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 使用 提供舒适的开放空间及方便的文化设施等,促进和睦的 邻里关系及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能源系统 要求对电、燃气、煤等常规能源进行分析优化,采取优 化方案,避免多条动力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 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50 %以上。 同时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 热、废热资源等。全年日照在2500h以上的地区,普遍 要装太阳能设备。
(三)环境生态系统设计
3.绿化、废弃物处理系统。
室外绿地采用具有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实现节约用地、节 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按照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 则分类处理。
(四)生态控制工程设计
创建生态社区模式满足“节能、节水、节地、治污” 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绿色住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 术导则》等住宅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及标准,达到的评价 指标主要包括:绿化、水文、景观、空气、日照、通风、 噪音、无污染、气候、绿色住宅、能源、垃圾等指标要求 。生态社区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 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住区为载体,全面 提高住宅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 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住 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能原则,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生态住区的建筑节能达到国 家规定的标准。
生态社区的功能
生态调节功能 除了生产和消费功能外,还具有资源持续供给的调节能力、 环境持续容纳的调节能力、自然持续缓冲功能以及人类社 会的自组织调节功能
生态社区的功能
社区凝聚功能 生态社区是归属感和凝聚力很强的社区。社区内具 有可识别性的标志性建筑,供人们交往、休闲和 娱乐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反映地域独特风格的类 型多样的住房,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都会使 人们愿意长期定居这里,产生“社区是我家”的 归属感,而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公正的社 会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又使社区的凝聚力 得以增强
生态社区的功能
社会教化功能 生态社区体现了一种生态文明,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稳定 安全的社区秩序,融洽团结的人际关系,以及亲近自然的 氛围,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感, 升华人的思想境界
生态社区的建设目的
追求居住环境的合理性、舒适性、安全性,注重区域生态 规划和布局,广泛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社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 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减轻对环境生态承载力; 建立与推广应用与环境协调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环境与 生态动态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能引导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建立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的环 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体系; 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以 及构筑和谐社区的责任,且参与外来专家与机构共同建立 具有创造力的环境创造与经营; 在生态社区持续演变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持续发展。
生态社区的特点
整体性 生态社区不是淡淡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 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社区生态化也 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社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 整体上的生态文明
生态社区的功能
环境保护功能 生态社区环境的生态化,对环境利用的生态原则,即使环境 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得到利用,又是环境受到保护。人们由 于处在这样一个具有公共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伦理道德的 社区中而热爱社区环境,义务维持,自觉加以保护。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光环境系统
光环境系统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 自然光。 注意避免居民遭受光污染,在室外公共场地采用 节能灯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1.
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热环境系统
应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和建筑节能要求以及 环保要求。冬季室内适宜温度为20度~24度; 夏季为22度~27度。
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 地采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
1.
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绿化系统
该系统具备3个功能: 1.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绿地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 气清新;绿地能调节气温湿度。 2. 休闲活动功能,小区绿地提供户外活动交际场所,小区 绿化覆盖率不低与40%,无裸露地面,要求卫生整洁, 适用安全,景色优美,设施齐全。 3. 景观文化功能,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雕塑等 提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
(二)空间环境的专项设计
住区空间环境专项规划包括:绿地、水系、道路、建筑 小品等环境设计要率。其中绿地规划包括规则式、自然式 、混合式绿化平面布置形式。因地制宜结合坡地、洼地作 为绿化用地,根据建筑布局、环境特点、居民生活要求设 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系统;将绿化、景观和居住方式结 合起来,运用垂直绿化、屋面、阳台、地面多层次绿化方 式;住区绿化提供社区居民交流休憩的共享空间;运用对 景、框景造园手法,将装饰性绿地与休憩性、娱乐性绿地 相结合,创造多种公共、半公共与私密空间环境。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要求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建筑材料使用需遵 循3R原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 使用。 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材料和产品。
1.
2.
绿色生态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
气环境系统
居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卫生间装备通风换气设 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异味气体能 在瞬间散发。 居室内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1.
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声环境系统
它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阻隔措施。
1.
2.
室外设计应满足:日间噪音小于50dB,夜间小 于40dB。室内声环境,日间噪音小于40dB,夜 间小于35dB。 小区周边产生的噪音如果影响了小区的环境,则 应该采取降低噪音的措施。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技术导则》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包括了收集和处置。 1. 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分类收集,全部 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 达50%。 2. 处理应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 。就地处理,最大程度的化废为宝,循环利用 。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三)环境生态系统设计
1.能源与水环境系统。
生态住区要求节约建筑能耗,采用绿色能源同时,增加辅助能源 系统,对于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要求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管道安 装与给水系统配套,同时做好防雷与防雨处理;太阳能光伏技术 发电、风能发电等要与地区电网并网;将地热用于户式中央空调 系统的冷热源。生态住区要求水环境系统中使用节水器具,全部 污水处理率和排放率达标,建立中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与利用 系统。
生态社区的特点
和谐性 生态社区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 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生态社区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 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 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当然也不能缺少怡情悦目的绿 色空间
生态社区的特点
持续性 生态社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社区社 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能够把和谐的社会关系 延续下去,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 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把社区自然环境作为社 区公共资源得到系统利用
(三)环境生态系统设计
2.气、光、热环境系统。
生态住区要求室外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禁止使用破坏臭氧 层产品,室内具有自然通风和机械换气设备;室内声环境小于35 ~40分贝。生态住区要求室外公共照明采用绿色照明,使用发光 指示牌和立体照明设备;室内采用自然采光和节能光源;采用采 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
国内外不少城市已开始了生态社区(eco community)建设的探索,并将其作为生态城市建 设的重要基础。联合国人居委员会认为,今后人 类居住地,都要求逐步改造成为既能满足当代和 子孙后代的需求,又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 展的人类居住区。这意味着社区的建设,应以强 化社区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性能为主旨,以整 体环境观来组合相关的建设和管理要素,将其建 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准的、且可持续发展的人类 聚居地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 (15)
辜智慧
本节内容
生态社区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社区的设计原则 生态社区的评价标准 生态社区国际案例 课程论文要求及案例
生态社区
生态社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社会、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 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 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
社区生态设计的实体要素
社区生态设计通常在一个整体的目标框架下,分成若干要 素进行设计,较多被关注的要素有:场地、建筑、能源、 交通、水和垃圾等。这些要素构成了社区功能运转的基础 ,他们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因而不同领域的职业合 作与交流成为社区生态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绿色生态住区规划设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