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品味人生》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定义与定义
——读林语堂《品味人生》有感
摘要: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人生研究”、“人生享受”、“人生归宿”,本书主要将林语堂对中外人性,人生及其人的理想追求、生存状态和悠闲生活的方式等等所作的议论和探讨的文章进行了编辑。
关键词:人生、研究、享受、归宿、文化
一人生研究
林语堂在对人生进行研究时并不是泛泛地就这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看法,而是从人的德行、心灵着手,并就不同的国度对不同的人做了剖析,其中主要分析地便是中国人。
(一)中国人的人性
谈人就离不开一个集体。书的开始从中国的国民性谈起。中国人大多为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然而,林语堂却在书中指出,中国太老了。一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这就像中国人一直以来强调的敬老一样。老人有什么可敬的呢?这话听起来似乎放荡不羁。我们都说老人经历的事多,经验多,对一些事情能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但是老辈的襟怀却不如少年人。回到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强盛大半还是少年撑起来的。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那么中国人说的敬老岂不是仅敬他的寿考?国家也是如此,五千年里多少天灾人祸,中国至今仍然存在,那我们是否该赞叹一下她的伟大?
我想,中国人是很乐意承认中国的伟大的。哪个国民会不乐见自己的国家伟大呢?你要是正儿八经问一句,哪里伟大了?保管他会回你,中国已经存在了五千年了啊,这么悠久的历史!然后你想不懂,为什么越老就越伟大,越想越想不明白,越想不明白就越伟大。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即使得不到精华也算是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家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碰撞融合,变得复杂多样。南北文化更是大相径庭。南方人细腻,北方人粗犷。虽有南北之分,与外族对立而言,中国民族尚不失为有共同的特殊个性。这个就
是所谓的国民性。林语堂在书中提出了国民性中最为明显的三个弱点:忍耐性,散漫性以及老猾性。
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忍耐的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而这种忍耐在林语堂眼里却成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之一。忍耐性来自世家大族,散漫性则在文人身上体现的尤多,而老猾性则被林语堂称为最富刺激性的品性。这些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品中林语堂提及了幽默、知足、和平、圆熟等德行,而关于人的心灵,林语堂给出的评价则是智慧但缺乏科学精神。我们没办法因为林语堂在上世纪就这么精准地说出了现在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就感到沮丧,因为上下五千年过来了,我们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成熟。幽默,那是存在于外表的形式,与现实的内容无关。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林语堂说,人生如剧,一大趣剧,人类仅仅是其中的傀儡。的确,真正能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活下去的人,在这世间能有多少?我们被各种各样的牵连所羁绊,但是却又没办法亲手斩断。归根到底只有三个字,舍不得。这就又牵扯到舍与得。但是在这方面中国人的欲望还是比较小的,他们更倾向于知足。中国有句谚语叫知足常乐,由此可见一斑。但是知足这俩字儿跟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到了林语堂嘴里就又变了味儿。什么叫知足?中国为什么会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存在?是国人自己明哲保身的意识,还是只求温饱别无所求的自我满足?人民对朝政事不关己,朝廷对人民下令禁议朝政,散漫之风由此而成。若想改变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须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让人有话敢讲,才能化这种散漫为团结。
(二)中国文化下的人生观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为中外奉为圭臬。孔子为一人文主义者,也给中国文化中注入了很多人文思想,这就使中国历来讲求“仁”。中国的人文主义包括了三点:人生最后目的之正确的概念;对于此等目的之不变的信仰;依人类情理的精神以求达到此等目的。这就使中国的人生理想里具有了某种程度的顽固的特性。生命也许是愁惨的,但是他们会从中寻找到快乐。不管作为什么样的角色而存在,生活中繁琐的小事纷乱不绝,他们会将生活继续下去。
也就是因为骨子里对于生活的固执和容易满足,中国人并没有很明显的宗
教信仰。在这一点上和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或是伊斯兰教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可人终究是要信奉些什么的,否则他们就对生活毫无畏惧。所以部分中国人选择了佛教。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以至于改变了孔子哲学的本质。宋代理学的出现就是在佛教的直接影响之下。
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书中,林语堂给他们一些人定了位。庄子能够发现自己,孟子以“智、情、勇”为他的“大人”的三种“成熟的美德”,老子最邪恶的“老猾”哲学却产生了和平、宽容、简朴和知足的最高理想。这种教训包括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
人类往往忘记自己是多么渺小,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另一方面,当人类把自己和自然界伟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他就会变得真正的伟大。一个能认识到自身渺小的人本来就需要足够的勇气去证明自己的伟大。当他有了这种涵养,就会去谈论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有的时候,做人与写文章是对立的。林语堂的观点是,做人可,做文亦可,做文人不可。文章写不好没关系,但是做人不能不做好。与其说林语堂是在劝人们不要做文人,倒不如说他在用一种反讽的手法批评人们对在世文人的不公。大家几乎都认定文人应穷,历史上似乎也的确如此。文人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是他们舍弃了社会,还是社会放逐了文人?
(三)中外的人性研究
每个国家都有他文化之特性,而此特质是常与国民性有关,文化和国民性则是互相影响。中华民族与西方国家比较,进取不足,保守有余,勇敢有为之精神不足,而动心人性之功夫甚深。中国人的美德的是静的美德,主宽主柔,主知足常乐,主和平敦厚;西洋之美德是动的美德,主争主夺,主希望乐观,主进取不懈。中国人主让,外国人主攘。有些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做的很不够。虽然自称礼仪之邦,但是在国际上日益下降的声誉已经让我们越来越愧对这四个字。
美国可以说是一个新生国家,她的历史只有短短二百多年,却在这二百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日本虽然历史较美国要长,但是她借鉴了很多国家的文化精髓并把它们融为一体成为自己独特的文化领域;英国人的精神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