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一、四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此词的“醉”能等同于生活中的“醉酒”吗?对此你作何理解?明确:此词看上去都是作者的醉语醉态,实际词人是清醒的,昏醉欲倒的是最高统治者和把持朝廷的投降派。

词人在这里借醉写自己独立的人格。

高傲的品行和抗金复国壮志难酬的无比愤懑。

表现手法上,词作拟人化和问答体的写法,幽默诙谐,风趣横生。

叙述杂以描写,让人物自己出来表演,塑造了生动艺术形象。

◆议论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歌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首句直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往日以下做好铺垫。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好男儿,受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有愧于英雄的称号。

第三四句对项羽如不自杀的结局做了假设;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

只可惜项羽自杀了。

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此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歌的首句引出众口一词的论调,大运河就是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首句平淡无奇,但第二句反转话锋,摆出大运河的功劳来反驳。

“至今”说明始终造福于世;“千里”说明地域之广;“赖”字更突出了运河对交通航运和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作用。

诗歌的后两句直承次句展开。

采用两点论的正确态度,议论隋的开掘运河的千秋功过。

一方面,诗人对隋的荒淫奢侈作了严正的批评,另一方面,诗人提出假设,如果没有这些奢侈糜费搜刮民脂民膏的恶行,那么的他的功劳就可和禹媲美。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举例谈谈运用的妙处。

◆抒情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表达技巧之借代、反复、通感-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借代、反复、通感-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31、中鼎:仕宦生涯
38、婵娟、嫦娥:月亮
32、披宫锦:考中进士
39、白丁、布衣:百姓
33、垂拱而治: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40、提携,垂髫:小孩
34、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41、持戟、旌旗:军队
35、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书人 36、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 37、社稷、轩辕:国家
4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 警报或军情消息
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诗 中 的 鞍 马 代 “ 客 人 ” ③ 诗 中 以 “ 杜 康 ” 代 酒 。
一、以特征来代本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用“朱门”代替显贵之家。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当
(2)描写方式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②虚实结合③动静结合 ④视听结合⑤点面结合
注意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逐一介绍
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 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 “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双关等。
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

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 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
达 典等。
技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的术语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

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抑扬:突出于强调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8)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 致。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
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 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4、细节描写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 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 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 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10、借景抒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 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 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 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 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举 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 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 满诗情画意。

最实用诗歌鉴赏(8)--抒情技巧

最实用诗歌鉴赏(8)--抒情技巧

3.托物言志
蝉 垂緌ruí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①托物言志 ②写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 名远播的特点。 ③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的人生态度。
4.借典抒情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①借典抒情 ②写了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③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运用衬托手法,上句以哀景衬哀情,通过 写檐和月,描绘了萧条凄凉的月夜景象。下句 乐景衬哀情,通过写江水和枫叶,描绘了绚丽 灿烂的江边景象。 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和悲凉。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 两点作赏析。
①借古讽今、对比 ②以六朝帝王临政之地台城为对象,描写 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野草丛生的 凄凉景象形成对比。 ③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不应骄奢的规 劝之情。
6.通过叙事或议论抒情 送韩汝度还关中 华岳云台万里情,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注】①韩汝度:作者友人。因上疏指斥时政,被夺官 还乡。关中:古代指陕西一带,也是韩汝度的家乡所在。 ②华岳:即华山,古称西岳,北瞰黄河,南临秦岭。云 台:即云台峰,华山北峰。末句“仙人掌”在华山朝阳 峰。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 4.艺术构思
手法:狭义指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广义等同于技巧。 答题时常从广义考虑。
表达方式
1.抒情 2.描写 3.叙述 4.议论 5.说明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原卷版)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原卷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精讲】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方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4)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现象。

如有的比喻又带有夸张,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等。

2.步骤第一步:审题。

抓住题眼,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指出具体修辞。

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使用修辞的做法。

第四步:体会表达效果。

3.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使用的。

(3)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①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即为夸张。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

下犹歌舞。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对比
17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议论)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抒情)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3、衬托(正衬、反衬)
③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 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 事物的表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 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 哀,以丑衬美。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 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1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3、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2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阐运用】(步骤二)
3、这种手法的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 人感情。 【析效果】(步骤三)
1、渲染
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 ,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此法引入诗歌 创作中,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

第六课时第三节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一、描写手法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2.动静结合课堂练习1.请赏析《雨霖铃》一词中所运用的虚实结合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答案《雨霖铃》一词中,写离别之时的景物、未别与临别之情景,均为眼前实景或实有之事,为实写;上阕末及下阕推想别后经历之景之境和相思苦况,属于想象,为虚写。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表达离别的空间,使离别之苦更加曲折细致深入,提升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课堂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圆① [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步骤一: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步骤二: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4.点面结合课堂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初中常考的诗歌表现方法15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08年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词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问题: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 首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借景抒情。诗人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 斋, “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既凸现了 燕子的可爱之态, 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 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同时也 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 情。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8】 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 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 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 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 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 样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 怎样写“思
家”的? (全国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 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 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 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本诗以小见大,它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
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 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承受深重痛 苦的大主题。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所谓“点”,指的 运用点染 “多情自古伤离
是点,点明离别;
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法,会收 别,更那堪,冷
乐情
水后楚妃。”(李颀《琴歌》) 烧的温暖欢乐
作用:委婉含蓄,饶有余味。
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托物
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言志
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

风。”(虞世南《蝉》)
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
借古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抒情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记叙
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议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描写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 情两种表达方式。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控制、压抑,贬斥,否定; 扬:发扬、放开,褒扬、肯定。
举例: 闺怨 王昌龄
欲抑先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是 衣锦还乡。 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 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 上飞来飞去。
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2.结合文本简析是如何运用
答 题
这种手法的。
模 式
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Biblioteka 象、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以及作者
表达的情感。
随堂练习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木兰诗》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 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 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 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乐府双璧” 借事抒情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 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七.描写角度 层次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或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色彩的角度:色彩的对比、映衬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咏梅》
物 言 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 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 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 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时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学习目标:
1、能判断出诗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2 、能从正确的表达方式入手解读诗歌
学习重点:能从正确的表达方式入手解读诗歌
学习难点:能从正确的表达方式入手解读诗歌
一、知识积累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琵琶行》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小练:判断下列诗句的表达方式,: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记叙)
解说“藕红花残时,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描写)
解说: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议论)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抒情)
二、方法与积累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1)通过描写来怀古,寓情于景
(2)诗人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抒发了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
(3)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总结规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构成: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
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明方式)
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阐运用)
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效果)
三、当堂演练
1、简析下列诗句的表达方式
(1)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颁《雨后池上》)()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另外,以“明镜”喻池塘,突出了池水之平净。

(描写——动静结合)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抒情——直抒胸臆)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描写——点面结合)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抒情——借景抒情)
2、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和。

【答】怀古伤今、至今无所作为的伤感;议论、写景、抒情。

(2)在本诗中,“古”对应,“今”对应,你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句话是如何看待的?
【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人事在不停地变化,时光在不停地流逝,我们应该珍惜美好光阴,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两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分)
答:(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

意思对即可)
五、本节课有何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