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六国论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六国论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A.赂.(lù)秦暴.(bào)霜露弥.(mí)繁
B.与.(yǔ)嬴厥.(quē)先祖父日削.(xuē)月割
C.殆.(dài)尽洎.(jì)牧以谗诛率.(shuài)赂秦D.为.(wéi)国者当.(dānɡ)与秦相较荆棘.(jí)
【解析】A.暴pù;B.厥jué;D.当tǎnɡ,同“倘”。
2.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解析】A.灭亡;B.逃亡的人;C.逃走;例句及D,损失。
3.下列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B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解析】B是修饰关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①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④可谓智力
..孤危
⑤胜负
..之数,存亡之理
⑥思厥先祖父
..
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
A.③④⑥B.①⑤⑦
C.②③⑤D.③⑤
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披坚.执锐.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
【解析】①⑤⑥⑩名词活用为状语,②⑧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④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B.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时,作者主要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了论证。
C.选文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既照应了开头,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证做好了准备。
D.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进行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应为比喻论证。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0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齐人未尝
..赂秦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不免:免不了
C.是故
..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革灭:消灭
【解析】不免:不能幸免。
8.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C )
①齐人勿附于秦
②斯用兵之效
③李牧连却之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⑤
9.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文: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就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了,可惜它们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如果当初韩、楚、魏三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人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名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如果跟秦国人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