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六国论》
2024年《六国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省级一等奖pptx
2024/2/29
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件整合了大量与《六国论》相关的 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 果、多媒体素材等,为师生提供了丰 富的学习材料。
精美的视觉呈现
课件在视觉设计方面非常出色,色彩 搭配和谐,排版美观大方,图表清晰 直观,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体验 。
2024/2/29
10
素材收集与整理
01 文本素材
从《六国论》原文、注释、译文等文本资料中, 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02 图片素材
收集与六国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战争场景等相 关的图片,为课件制作提供视觉支持。
03 音频素材
选取与课件内容相匹配的背景音乐、朗读音频等 ,增强课件的感染力。
2024/2/29
8
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价值
01
02
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具有高度的说服力。
语言简练,气势磅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 文学功底。
03
04 影响
对后世的政论文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 誉为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05
2024/2/29
06
文章中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的北宋朝廷及后 世的历史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9
03
课件制作过程
02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清晰、准确,重点突出,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0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 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困惑。
2024/2/29
20
专家评价与获奖情况
专家对《六国论》优质课一等奖 课件省级一等奖pptx给予了高 度评价,认为该课件设计精美、
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六国论》的一等奖说课稿
《六国论》的一等奖说课稿1、《六国论》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国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唐宋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是理解文章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了解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
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
苏轼的《六国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辙的《六国论》突出了团结的力量。
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
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
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
全文论述非常严密:第一段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二三两段分别论述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
最后两段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文言文知识,背诵全文,理解文章中总结的历史教训。
教学的难点是学习紧扣中心论点,层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还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与文言文教学密切相关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24版国家一等奖选修《六国论》课件
关注现实
当代散文应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 题,通过深入思考和敏锐观察,创 作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作 品。
个性与情感
当代散文应注重个性和情感表达,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打动 读者,引发共鸣和思考。
05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THANKS
感谢观看
思想价值
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倡导积极抵御 外侮、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民族 精神。
写作技巧与启示意义
写作技巧
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通过史实和典故的引用增加文章的 说服力和感染力。
启示意义
告诫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强调团结一致、奋发图 强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思考《六国论》 对现代国家间合作与竞争的启示。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探讨《六国论》 中蕴含的智慧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启 示。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分析《六国论》 中政治策略对国家治理的借鉴意义。
课堂互动: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阅读《六国 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结合自 身经历和思考,畅谈对《六国 论》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课堂互动,增进学生对 《六国论》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作业布置:撰写一篇关于《六国论》读后感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六国论》, 并结合自身理解和认识撰写一篇
读后感。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思想内涵、 启示意义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
分析和阐述。
通过撰写读后感,加深学生对 《六国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03
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梳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六国论》
日本如果占领钓鱼岛,日本可以与中国共同分划东 海大陆架,并进而攫取东中国海油气一半,中国东面和台 湾直接暴露在日本军事威胁之下。
对于日本来说,占有钓鱼岛,日本就有了军事扩张 基地;对中国来说,守住钓鱼岛,就意味着守护住了中国 外围防卫线,进而遏制美日对华的势力扩张。
三、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 的原因的?齐国和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 是什么?
例证法
与嬴而不助五国
荆轲刺秦王
不赂者以赂者丧
诛杀良将
失强援不独完
四、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作用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结构上---承上启下
五、第五段的主要内容
今表示又一次
D 始速祸焉 招致
今速度快
E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 今真实的或虚构
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课堂练习
三、特殊句式
A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判断句
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C 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D 举以予人
省略句
E 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句
探究:我看钓鱼岛
爱我中华 扬我国威
钓鱼岛资料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课后作业
以“钓鱼岛之我见”为题,写一篇 800文章。 要求:结合历史 ,表达爱国情感, 同时要运用本课的论证结构和论证 方法。
祝同学们: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借古讽今,纵横对比
古
秦与六国 :诸侯
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六国论》
谢谢大家!
无独有偶,因为“盾”这缺失, 没有防骗意识、应有的常识,没有汲 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临沂市内接连 发生至少三起电信诈骗学生案件,三 名学生银行卡内学费或资金被骗走, 由此引发一男一女两名学生猝死。 (论危害)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不脱离生活?我以为, 在家庭中,家长不能只把孩子当作“学生”, 要把他们当成家庭的正常成员,让他们融入正 常的家庭生活;双休节假,不能只把孩子关进 兴趣班,要有计划地让孩子走向社会,参与社 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并在生活实 践中补充完善、丰富发展知识。在学校里,增 加社会实践类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 等特点,让学生走出学校,体验真实的生活, 汲取必要的社会常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提办法)
人教课标2003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六国论》(苏洵) (读写结合)
高二年级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史论——时评
六国论
苏洵
教学目标
一、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二、读写结合,强化写作训练;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时人。
一、分析论证层次,巩固写作要点
第一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总论点: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分论点2: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观点新
3.论证严密,层次清晰 表达准 4.方法恰当,针对性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关注时事,写好时评 意识强
课后作业 2016年4月6日,济南市122路公交车 驾驶员杨涛按了两次“文明礼让宣传键”, 仍旧没有乘客给一位站立的老人让座,便 对坐在前排座位的女乘客进行了让座提醒。 而这名女乘客在让座之后,把杨涛投诉到 了公交车公司,认为公交司机提醒她让座 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阅读材料,围绕其中一点写一篇时评。
六国论一等奖教学设计10篇
六国论一等奖教学设计10篇《六国论一等奖教学设计10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六国论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国论优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梳理文本思路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秦始皇》电视剧中秦国统一六国的片段视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意味着持续五百多年的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终结。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说说曾经称雄一时的韩、魏、楚、赵、燕、齐六个诸侯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亡?……现在,我们来学习《六国论》,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文学家苏洵的观点是什么。
(板书:六国论)(二)梳理积累互助讨论学习。
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
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翻译下列句子。
提醒学生圈点句中的重要词语,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2.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省略句)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4.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
(省略句)(三)诵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自由诵读课文,并快速阅读文后赏析。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明确:本文的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在贿秦”。
《六国论》公开课教案一等奖3篇
3、《六国论》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2.了解六国破灭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培养中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
教法设计:诵读法、分析讨论法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一)说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武器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交替、一个接一个全都3.思厥先祖父。
他们4.子孙视之不甚惜。
看待5.与赢而不助五国。
亲附、亲近6.始速祸焉。
招致7.洎牧以谗诛。
等到、及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9.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10.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几乎1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二)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并说出其含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数量2.思厥先祖父。
祖辈、父辈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以致、以至于4.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力量6.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旧事、前例7.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凭、凭借(三)说出下列句式特点。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2.洎牧以谗诛/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3.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定语后置二、新课研讨:(一)1.(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
历史上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请齐读全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明确:“弊在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
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一个字“赂”上。
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纲举目张。
《六国论》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六国论》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六国论》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六国论》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一、以学生活动为主,提供能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六国论》公开课教案。
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统一。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研学传统内容,又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疏通句义,掌握字、词、句方面的文言知识要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字义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教学方法点拨、答疑、导引、讲解主要步骤四步两场:四步:一是导入新课,自主感知课文;二是互相质疑解疑,相互合作学习;三是探究讨论,学习论证艺术;四是理解写作意图,小结课文。
重点在“两场”:一场讨论(字、词、句疑难问题),一场争论(本文的论证有无漏洞)。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4:10战国时代,七国争雄称霸,秦由弱变强,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虽然七国纷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的回声却永不消失,智者的思考也没有停止。
面对这一段风云突变、狼烟四起的历史,尤其是对六国被秦灭掉的原因,历来论者就莫衷一是,那么,苏洵对此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又是怎样论证的呢?让我们带着积极思考探究的精神,去学习这一篇课文。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落实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出示演示文稿画面:“学习目标”)二、下面先请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大声把文本朗读一遍,在朗读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准确停顿。
2.充分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义,尝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字义。
3.对疑难问题作好标记。
(4:15)哪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段,来展示你不凡的朗读水平,教案《《六国论》公开课教案》。
2024优质六国论课件ppt一等奖(2024)
逻辑论证类
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事 实依据,使目标对象认同 策士的观点和主张。
情感打动类
运用情感共鸣、激发目标 对象的同情、信任等情感 因素,达到说服目的。
利益诱惑类
通过描绘美好前景、承诺 实际利益等方式,引导目 标对象采取策士所期望的 行动。
20
典型游说案例剖析
01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苏秦以六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分析天下大势,指出六国各自为政的弊
深入了解六国历史与文化
通过对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增进学生对该时期历 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通过对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提高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
通过六国论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关系,拓展 国际视野。
2024/1/30
4
六国论简介
80%
六国论的起源与背景
政治、军事斗争。
突出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塑造有助于突出文章的 主题思想,即强调纵横家们在战 国纷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各国 君主为求自保和发展而采取的不
同策略和手段。
增强艺术感染力
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增强文 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 入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 和命运起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
鸣和情感体验。
齐威王
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明君形象。他 听从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整顿吏 治,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武灵王
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军事实力 大增的英明君主。他勇于变革、锐意 进取的精神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2024/1/30
17
人物形象塑造在文章中的作用
揭示历史背景
通过对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以及 各国君主的形象塑造,文章展现 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3年新编)《六国论》课件
17.当:同“倘”,如果。
18.易量:容易判断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 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 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 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 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 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 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 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 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 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 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 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 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
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难道全部是因
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
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
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
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 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 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 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 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 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 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 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 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 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 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03299_《六国论》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05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训练
2024/1/24
19
重点知识点回顾总结
六国灭亡的原因及历 史教训
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 点
2024/1/24
论点的提出与论证方 法
20
类似题材文章阅读推荐
《过秦论》
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与《六国论》进行对比阅读。
《阿房宫赋》
描写阿房宫的壮丽与秦朝的奢靡,加深对秦朝历史的理解。
谈判过程
在模拟谈判中,学生需要运用 语言技巧、外交手腕和战略思 维,争取达成有利于自己国家 的协议。
谈判总结
谈判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谈判 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成
败得失及原因。
27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阅读心得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六国论》后 的心得和体会,包括对文章主题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的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音频视 频等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和文学 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六国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4/1/24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4
7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阐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提出“ 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
提出并论证“为国者无使为积 威之所劫”的主张。
《史记·六国年表》
了解六国历史背景,补充相关知识。
2024/1/24
21
写作技巧指导及实践练习
论点的确立与表述
明确中心论点,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作为论据,增强说服力。
2024/1/24
16-2《六国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2《六国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教学设计【素养目标】①文言-积累文言词汇语法句法②文章-掌握阅读政论文的方法,总结作者观点,理性论证思路,分析论证逻辑③文化-区分事实与观点,辩证理解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思考作者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
领会古代仁人志士一家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结合历史事实,区分事实与观点,辩证分析一、译读检查①非兵不利战不善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④暴霜露斩荆棘⑤薪不尽火不灭⑥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⑦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解题入文,研读分析梳理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论证逻辑和论证方法,鉴赏论证特色1.文章思路:①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主要原因在于贿赂秦国。
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贿赂秦国的国家国力减损,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求和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失去强大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②论述赂秦而力亏。
贿赂秦国使秦国增加土地,把祖先竿路蓝缕开拓的疆土奉送给秦国以求一夕安寝,结果确实助长秦国野心,加速被灭掉的进程。
③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但是他亲赴秦国,不帮助五国,等到五国灭亡之后无法抵御。
燕国坚守道义没有贿赂秦国,但是派荆轲刺杀秦王,招致祸患。
赵国与秦国交战,然而中反间计,杀李牧自毁长城。
总结六国破灭的原因,韩魏楚三国不爱其地,齐国依附秦国,燕国刺客行刺,赵国良将不在。
④提出六国保存的方法,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分封天下谋臣,用侍奉秦王的心礼待天下奇才,合力抗秦。
⑤升华,六国比秦国弱,还有不用割地给秦国就能战胜它的形势。
如果凭借这样广大的天下,却自降身份,甚至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连六国也比不上了。
学生活动1:《阿房宫赋》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同样是劝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方法【明确】写作目的虽然相同,所选择的文体会影响具体写法。
2024精选六国论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 场景中感受和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设置问题链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 考和探讨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 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和沟通能力。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但意蕴深远,表 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 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通过对比六国与秦国的实力、策略、 结果等方面,突出了六国破灭的必然 性和秦国的强大。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句话揭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即不在于武器不锋利、战术不精,而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这体现了作者的 深刻洞察力和对于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学生主导课堂讨论
0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03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使教 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问题导向教学法
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 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学生参与课堂设计
01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不爱人)
苏轼: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见识短)
该给孩子补上生活教育这一课了 (8月26日新京报)
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银行卡内学费 被骗而猝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泄漏学生 信息者可责,倒卖学生信息者可恶,骗取学 生学费者更可恨。拒绝被骗最保险的“盾” 还是自己。这个“盾”,就是我们应该具有 高度的防骗意识、应有的常识,汲取他人的 经验和教训。(提观点)
直接: ③韩魏楚:至于颠覆
危害严重:六国破灭
论危害——严重
六国破灭
第四段:礼贤下士,并力西向
①六 国:礼贤下士,并力西向 ②赂秦者:各爱其地 ③不赂者:A.齐:勿附于秦
B.燕:刺客不行 C.赵:良将犹在
方法对应:分国提出
提办法——针对
分国提出
第五段:勿蹈覆辙,引以为诫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谢谢大家!
如此,孩子长大后才不会是“空壳巨 人”、 “知识硬盘”、 “生活白痴”, 而是一个个社会经验丰富、自我生存能 力极强、鲜活丰实的社会人。这样,他 们才不会为骗子所操控,不会再惧怕假 警察的恐吓,不会再将自己的学费轻易 地拱手转给骗子。(联实际)
课堂总结
1.立意高远,借古讽今 2.论点鲜明,见解独到
针对现实:不赂而胜
联实际——针对
不赂而胜
二、对比史论结构,总结时评要求
一、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提论点:鲜明 二、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挖根源:深入
赂 三、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论危害:严重
四、礼贤下士,并力西向 提办法:对应 五、勿蹈覆辙,引以为诫 联实际:针对
三、课堂训练
罗庄区中坦社区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 京邮电大学录取。19日下午4点30分许,她接到 了一通177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 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 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于 是,徐玉玉按照对方要求,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 元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号。发现被骗后,徐玉玉 万分难过,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晕厥,不 省人事,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死亡。
徐玉玉等同学之所以一步步的按照骗子要求 去做,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当下教 育狭隘到只是灌输“书本知识”,很少准许他们 与社会接触。尽管电视网络对骗子的伎俩进行过 无数次的揭露,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没有这些常 识,也没有从他人那里汲取教训。(挖根源一)
这些同学之所以上当,还因为缺乏一定的生 活常识,第一,钱(助学金)打到卡上,一般是通 过短信提示,很少通过电话通知;第二,钱打到 卡上,一般只对提款者有诸如24小时或约定时间 内不能取款的限制;第三,一般的银行卡,只要 办理完就是“活”的,无须再“激活”(挖根源 二)
无独有偶,因为“盾”这缺失, 没有防骗意识、应有的常识,没有汲 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临沂市内接连 发生至少三起电信诈骗学生案件,三 名学生银行卡内学费或资金被骗走, 由此引发一男一女两名学生猝死。 (论危害)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不脱离生活?我以为, 在家庭中,家长不能只把孩子当作“学生”, 要把他们当成家庭的正常成员,让他们融入正 常的家庭生活;双休节假,不能只把孩子关进 兴趣班,要有计划地让孩子走向社会,参与社 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并在生活实 践中补充完善、丰富发展知识。在学校里,增 加社会实践类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 等特点,让学生走出学校,体验真实的生活, 汲取必要的社会常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提办法)
观点新
3.论证严密,层次清晰 表达准 4.方法恰当,针对性强
5.关注时事,写好时评 意识强
课后作业 2016年4月6日,济南市122路公交车 驾驶员杨涛按了两次“文明礼让宣传键”, 仍旧没有乘客给一位站立的老人让座,便 对坐在前排座位的女乘客进行了让座提醒。 而这名女乘客在让座之后,把杨涛投诉到 了公交车公司,认为公交司机提醒她让座 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阅读材料,围绕其中一点写一篇时评。
观点鲜明:弊在赂秦
提观点——鲜明
赂
第二段: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①赂之所得——战胜而得 ②赂之所亡——战败而亡 ③祖父艰难——子孙轻易 ④今割五城——明割十城 ⑤土地有限——贪欲无厌 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数量对比 程度对比
根源深入:层层递进
挖根源——深入
层层递进
第三段:以赂者丧,不能独完
间接: ① 齐:终继迁灭 ②燕 赵:智力孤危
人教课标2003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六国论》(苏洵) (读写结合)
高二年级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史论——时评
六国论
苏洵
教学目标
一、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二、读写结合,强化写作训练;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时人。
一、分析论证层次,巩固写作要点
第一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总论点: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分论点2:以赂者丧,盖失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