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超静定结构弯矩图
结构力学弯矩图练习
![结构力学弯矩图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ba0120af5335a8102d220fe.png)
设 有 静 定 与 超 静 定 杆 件 结 构 , 二 者 除 了 支 承 情 况 不 同 外 , 其 余 情 况 完 全 相 同 , 则 在 同 样 的 荷 载 作 用 下 超 静 定 的 比 静 定 的 变 形 要 大 。
( )图 a 与 图 b 的 内 力 除 E 、F 点 附 近 截 面 外 , 其 它 截 面 相 同 。
( )(a llhh(b ll图 示 桁 架 , 当 杆 C D 截 面 积 A 增 加 一 倍( 其 它 杆 截 面 积 不 变 ), 则 其 应 力 就 减 小 一 倍 。
( )PCD超 静 定 结 构 中 如 果 要 降 低 某 些 杆 截 面 弯 矩 10 %, 可 把 该 杆 惯 性 矩 增 大 10 % 。
( )若 不 考 虑 轴 向 变 形 , 则 欲 求 图 示 结 构 D 点 有 单 位 水 平 位 移 时 产 生 的 弯 矩 图 , 可 以 采 用 力 矩 分 配 法 。
( )A BCD图 示 结 构 中 ,E I = 常 数 , EI 1=∞ , 全 长 受 均 布 荷 载 q ,则 : A . M ql AB =-212/ ;B . M AB =0 ;C. M ql AB =-28/ ;D . M ql AB =-131082/ 。
( )EI ABEI 1l /3l /3l /3EI 1图 示 结 构 中 ,梁 式 杆 EI = 常 数 ,链 杆 C D 截 面 积 为 A ,且 I Aa =2, 则 轴 力 N CD 等 于 :A . -P;B. -P /2 ; C . 0 ;D . -P /4 。
( )a a图 a 和 b 图 结 构 的 基 本 频 率 分 别 为 ωa 和ωb , 则 :A . ωωa b > , 但 不 等 于 2ωb ;B . ωωb a > , 但 不 等 于 2ωa ;C . ωωa b = ;D . ωωb a =2 。
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
![第十四章:超静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8b4817ccc7931b764ce153f.png)
Fl3 8EI
0
l3 2EI
X1
l3 3EI
X2
l2 2EI
X3
5Fl3 48EI
0
3l 2
l2
2l
Fl 2
2 EI
X1
2EI
X2
EI
X3
8EI
0
14
化简,得:
32l X1 12l X 2 36X 3 3Fl 0 24l X1 16l X 2 24X 3 5Fl 0 12l X1 4l X 2 16X 3 Fl 0
14
11
1 EI
1 2
l
l
2l 3
l3 3EI
1 ql 2 2
1F
1 EI
1 3
ql2 2
l
3l 4
ql4 8EI
M图
11X1 1F 0
l
M图
X1
1F
11
ql4
8EI l3
3 ql (方向向上) 8
3EI
14
例2:解图示超静定问题。
多余约束可以是结构外部的(多余支撑条 件),也可以是结构内部的。
14
2.内部约束
多余内部约束的实例:
ab
静定
二次超静定
三次超静定 14
具有多余内部约束的结构的特点:平衡 方程可以求出所有反力,但不能求出所有内 力。
一个超静定结构,去掉 n 个约束后成为 静定结构,则原结构为 n 次超静定结构。
材料力学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材料力学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7a0bd328ea81c759f57800.png)
FN 3 l 3 E 3 A3
FN1
FN3
a a A
A1 FN2
l3
FN 3l3 E 3 A3
(3)
(4)补充方程:由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得:
F N 1l1 E1 A1
2
cos a
(5)联解(1)、(2)、(3)式,得:
FN 1 FN 2 E1 A1 F cos a 2 E1 A1 cos a E 3 A3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
第六章
§6-1
§6-2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6-4
扭转超静定问题 简单超静定梁
2
§6-1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1.单纯依靠静力平衡方程能够确定全部未知力(支反 力、内力)的问题,称为静定问题。 相应的结构称为静定结构。
2.单纯依靠静力平衡方程不能确定全部未知力(支反 力、内力)的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相应的结构称为超静定结构。
3
F N3 A3 9F 14 A [ ]
F
[F ]
14 9
14 9
[ ] A
[ ] A
11
[例6-2-4]木制短柱的四角用四个40404的等边角钢 加固,角钢和木材的许用应力分别为[]1=160MPa和 []2=12MPa,弹性模量分别为E1=200GPa 和 E2 =10GPa;求许可载荷P。 解:(1)以压头为研究对象, 设每 个角钢受力为FN1,木柱受力为FN2.
14
B
1
D
C
3 2
(2) 几何方程
l1 ( l 3 ) cos a
超静定结构(精)
![超静定结构(精)](https://img.taocdn.com/s3/m/4441e37dcaaedd3383c4d3e2.png)
第4章超静定结构§4.1 超静定结构特性●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产生的影响1. 内力状态单由平衡条件不能惟一确定,必须同时考虑变形条件。
2. 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抵抗突然破坏。
3. 内力分布范围广,分布较静定结构均匀,内力峰值也小。
4. 结构刚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的影响1. 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与各杆刚度比值有关,与其绝对值无关。
2. 计算内力时,允许采用相对刚度。
3. 设计结构断面时,需要经过一个试算过程。
4. 可通过改变杆件刚度达到调整内力状态目的。
●温度和沉陷等变形因素的影响1. 在超静定结构中,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等因素都可以引起内力,即在无荷载下产生自内力。
2. 由上述因素引起的自内力,一般与各杆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
不应盲目增大结构截面尺寸,以期提高结构抵抗能力。
3. 预应力结构是主动利用自内力调节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典型范例。
§4.2 力法原理●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最基本方法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联系(约束)的静定结构,其反力和内力(归根结底是内力)不能或不能全部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过程一般是在去掉多余联系的静定基本结构上进行,并选取多余力(也称赘余力)为基本未知量(其个数等于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根据基本体系应与原结构变形相同的位移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多余力后,原结构就转化为在荷载和多余力共同作用下的静定基本结构的计算问题。
这里,基本体系起了从超静定到静定、从静定再到超静定的过渡作用,即把未知的超静定问题转换成已知的静定问题来解决。
●基本结构的选择(解题技巧)1. 通常选取静定结构;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比原结构超静定次数低的、内力已知的超静定结构;甚至可取几何可变(但能维持平衡)的特殊基本结构。
2. 根据结构特点灵活选取,使力法方程中尽可能多的副系数δij = 0。
3. 应选易于绘制弯矩图或使弯矩图限于局部、并且便于图乘计算的基本结构。
结构力学--超静定问题典型习题解析
![结构力学--超静定问题典型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aa00ec4afe04a1b071dee2.png)
3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 wB = wC + ∆BC ,得
3 F a3 F a q(2a )4 FN (2a ) − = N + N 8EI 3EI 3EI EA
解得 FN =
2 qa 2 qa 3 A = 2 1 3a A + I 3+ 2 Aa
4
图示梁的右端为弹性转动约束,设弹簧常量为 k。AB 段可视为刚性,并与梁刚性连接。
()
3 结构如图示,设梁 AB 和 CD 的弯曲刚度 EI 相同。拉杆 BC 的拉压刚度 EA 已知,求拉杆 BC 的轴力。
C
a q A 2a B FN FN B FN C a FN a D a D
解题分析:将杆 CB 移除,则 AB、CD 均为静 定结构。杆 CB 的未知轴力 FN 作用在 AB,CD 梁上。为一度静不定问题。 解: 1、写出变形协调方程
2⎡
2
=
FR 3 EI
⎛ 3π 2 − 8 π − 4 ⎞ ⎜ ⎟ ⎜ ⎟ 8π ⎝ ⎠
6 结构如图 a 所示, AC = AD = BC = BD = a ,已知各杆弯曲刚度 EI 相同。A、B 点为刚 性连接,C、D 点为铰连接。将 C、D 点用一弹簧相连,弹簧常数为 2k。但由于弹簧短了 ∆ , 强行相连后,在 A、B 点加力 F。试问:当 F 为多大时,弹簧回复到其原长?
C
D
A
B
A
B
(c-1) 题 1 图(c)
1
(c-2)
大家论坛
(d) 解:图示结构为一封闭的圆圈,在任意截面截开后,有三个未知内力分量,故为三 度静不定。沿对称轴将圆环截开,由于对称性,轴力等于
F ,剪力等于零,只剩 2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9815b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a.png)
第二节力法
这样,原结构的内力计算问题就转变为基本结构在多余未知 力多的X余基1未本及知未荷力知载量Xq共1就,同是其作多余用余的下未计的知算内力就力。迎计刃算而问解题了了。。因只此要,设力法法求计出算
(二)力法方程 基本结构在月端不再受约束限制,因此在荷载y作用下月点
竖1小因5向-不此10位同基(d移而本)]向异结。下 , 构显由 的[然图于 变在15形X二-11位是者0(c移取共)]状代,同态了在作应被X用1与拆下作原去B用点结约下竖构束月向完对点位全原竖移一结向将致构位随,的移X即作向1的B用上点大,[图 的余方竖未向向知产位力生移X的1位△共移1同必应作须与用为原下零结,,构在也在拆就X除是1方约说向束基的处本位沿结移多构相余在等未已。知知即力荷X:载1作与用多 △1=0 这就是基本结构应满足的变形谐调条件,又称位移条件。
用结所构示11、上。产则12生△、的11、1沿3 △表X11示2方、单向△位的13可力相以X应1表=位1示移, X为,2=如1,X图3=151-分12别(c作),(用d)于, (基c),本(d) 11 11X1、12 12 X 2、13 13 X 3,上面儿何条件(15-2)
中的第一式可以写为: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超静定结构基本知识
(1)去掉支座处的一根链杆或者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去掉一 个约束,如图15-3 (a),(b)所示的两个结构都多出来一个约束, 都是一次超静定结构。
(2)去掉一个铰支座或内部的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两个约束。 图15-4 (a), (b)所示的两个刚架都多出来两个约束,都是二次 超静定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力法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所引起的内力时,其基本 原理和解题步骤与荷载作用的情况相同,只是力法方程中自 由项的计算有所不同,它表示基本结构由于支座移动在多余 约第束五处节沿“多支余 座未 移知 动力 时方 静向 定所 结引 构起 的的 位位 移移 计算△”iC,所可述用方第法十求四得帝。 此外,还应注意力法方程等号右侧为基本结构在拆除约束处 沿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条件,也就是原结构在多余未知力 方正向值的,已否知则实 取际 负位 值移 。值△i,当△i与多余未知力方向一致时取
材料力学 第14章 超静定结构
![材料力学 第14章 超静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87631380912a2161479291d.png)
39
目录
例题 14-4
M1 图
M F图
1 a 2 2a a3 ⋅ = δ11 = EI 2 3 3EI ∆1F 1 a 2 qa 2 qa 4 ⋅ =− 2 8 = − 16EI EI
40
目录
例题 14-4
由力法正则方程δ11 X1 + ∆1F = 0得: 3qa X1 = 16 3qa ∴X C = ,YC = 0,M C = 0 16 qa 3qa X A (→) = X B (←) = ,YA = YB = (↑) 16 2 qa 2 M A (顺时针) = M B (逆时针) = 16
25
目录
对 称 结 构
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
26
目录
对 称 结 构
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
27
目录
对 称 结 构 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
28
目录
对 称 结 构
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
29
目录
对称结构,反对称载荷 对称结构,
判断载荷反对称的方法: 判断载荷反对称的方法:
将对称面(轴)一侧的载荷反向,若变为 将对称面( 一侧的载荷反向, 对称的,则原来的载荷便是反对称的。 对称的,则原来的载荷便是反对称的。
24
目录
对 称 结 构
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 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对称结构在对称载 荷作用下: 荷作用下:
约束力、内力分量以及变形和位移都是对称的; 约束力、内力分量以及变形和位移都是对称的; 反对称的内力分量必为零; 反对称的内力分量必为零; 某些对称分量也可等于零或变为已知。 某些对称分量也可等于零或变为已知
34
目录
对称结构,反对称载荷 对称结构,
《材料力学》第6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 习题解
![《材料力学》第6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 习题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420aa183d049649b66587d.png)
第六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 习题解[习题6-1] 试作图示等直杆的轴力图解:把B 支座去掉,代之以约束反力B R (↓)。
设2F 作用点为C , F 作用点为D ,则:B BD R N = F R N B CD += F R N B AC 3+=变形谐调条件为:0=∆l02=⋅+⋅+⋅EA aN EA a N EA a N BD CD AC 02=++BD CD AC N N N03)(2=++++F R F R R B B B45FR B -=(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即:↑) 故:45FN BD-= 445F F F N CD -=+-=47345FF F N AC=+-= 轴力图如图所示。
[习题6-2] 图示支架承受荷载kN F 10=,1,2,3各杆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其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1100mm A =,22150mm A =,23200mm A =。
试求各杆的轴力。
解:以节点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所示。
∑=0X030cos 30cos 01032=-+-N N N0332132=-+-N N N 0332132=+-N N N (1)∑=0Y030sin 30sin 0103=-+F N N2013=+N N (2)变形谐调条件:设A 节点的水平位移为x δ,竖向位移为y δ,则由变形协调图(b )可知:00130cos 30sin x y l δδ+=∆x l δ=∆200330cos 30sin x y l δδ-=∆03130cos 2x l l δ=∆-∆2313l l l ∆=∆-∆设l l l ==31,则l l 232=223311233EA l N EA lN EA l N ⋅⋅=- 22331123A N A N A N =- 15023200100231⨯=-N N N23122N N N =-21322N N N -= (3)(1)、(2)、(3)联立解得:kN N 45.81=;kN N 68.22=;kN N 54.111=(方向如图所示,为压力,故应写作:kN N 54.111-=)。
工程力学第10章 弯曲变形与简单超静定梁
![工程力学第10章 弯曲变形与简单超静定梁](https://img.taocdn.com/s3/m/69968c65ff00bed5b9f31dc9.png)
简支梁。 根据原超静定梁A端横截面转角θA=0这一变形条件, 即可进而建立补 充方程以求解MeA。 建议读者按此自行算出全部结果。 以上解题的方法步骤也适用于解二次超静定梁。 此时可建立两个变形几何方程, 因而补充方程也就有两个。 这样, 解多余约束力时就需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组。 对于三次以上的超静定梁若仍用上述方法求解, 则将不够简便, 此时就宜采用其 他方法。
但弹性模量E值则是比较接近的。 2.调整跨度 梁的转角和挠度与梁的跨度的n次方成正比, 跨度减小时, 转角和挠度就会有更 大程度的减小。 例如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 其最大挠度与跨度的四次方成 正比, 当其跨度减小为原跨度的1/2时, 则最大挠度将减小为原挠度的1/16。 故减小跨度是提高梁的刚度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有些情况下, 可以增设梁的中 间支座, 以减小梁的跨度, 从而可显著地减小梁的挠度。 但这样就使梁成为超 静定梁。 图10-10a、 b分别画出了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与三支点的超静 定梁的挠曲线大致形状, 可以看出后者的挠度远较前者为小。 在有可能时, 还 可将简支梁改为两端外伸的梁。 这样, 既减小了跨度, 而且外伸端的自重与两 支座间向下的载荷将分别使轴线上每一点产生相反方向的挠度(图10-11a、 b), 从而相互抵消一部分。 这也就提高了梁的刚度。 例如桥式起重机的桁架钢梁 就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图10-11c), 以达到上述效果。
下述关系
因为挠曲线为一平坦的曲线, θ值很小, 故有 tanθ≈θ(c) 由式(b)、式(c)两式可见, 梁横截面的转角应为
式(d)表明转角θ可以足够精确地从挠曲线方程(a)对x求一次导数得到。 它表 示梁横截面位置的x与该截面的转角θ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为转角方程。 在图10-2所示的坐标系统中, 挠度w以向上为正, 向下为负; 转角θ则以逆时针 转向为正, 顺时针转向为负。
超静定结构
![超静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e55f9a70029bd64783e2c89.png)
l
A
B
l
q
D
2 )建立正则方程 1 (δ 11 + ) X 1 + ∆1P = 0 C
3 )求解 2 1 2 2l 3 δ11 = ( × l × l × × l) = EI 2 3 3EI 1 1 ql 2 2l 1 ql 2 3l ∆ 1P = − ( ×l × × + ×l × × ) EI 2 2 3 3 2 4 ∆ 1P 7 ql 4 7 ql =− X1 = − = (↑ ) 1 24 EI 24 δ11 + C 2 )据平衡条件,求得
ql 2 M C = M × X1 = 7
0 C
q
A
ql 2 7
X1
MP
ql 2 2
M
5ql 2 14
M A = M × X 1 − M PA
0 A
5 ql 2 =− 14
例14 − 2 − 4 画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q
D
q
C
X2
解:利用对称性,从CD中间
X1
EI
D K
剖开,由于结构对称,载荷 对称,故只有对称内力, 所以,X 3 = 0。
δ11
求得 X 1 后,则可解出相当系统所有内力、位移,此相当系统的解 即为原系统的解。
三、n次静不定的正则方程
可将上述思想推广到n次静不定系统,如解除n个多余约束后的未知多余 约束力为 X j ( j = 1,2,..., n ) 它们将引起 X i 作用点的相应的位移为 ∑ ∆ ij ,而原系统由 x j ( j = 1, K n) j =1 与外载荷共同作用对此位移限制为零(或已知),故有
P A C D n O B P (b) P A
17讲 简单超静定梁
![17讲 简单超静定梁](https://img.taocdn.com/s3/m/8f12acea102de2bd9605882b.png)
l
A l/2 B
F
而
C l/2
wB lBD
(1)
wB wBF wBF
2
N
FN
A B
F
C
Fx 5Fl wBF (3l x) () l 6 EI 48 EI x
wBFN l 3 FN ( ) 2 () 3EI
2
3
l/2
l/2
代入(1):5 Fl 3
FN l FN l 48 EI 24 EI EA
静定梁(基本静定基) — 将超静定梁的多余约束解除,得到相应
的静定系统,该系统仅用静力平衡方程就可解出所有反力以 及内力。 多余约束 — 杆系在维持平衡的必要约束外所存在的多余约束 或多余杆件。
q
多余约束的数目=超静定次数
B
多余约束的数目=1
L
静定梁(基本静定基)选取
q A L B
(1)解除B支座的约束,以 FBy代替, 即选择A端固定B端自由的悬臂梁 作为基本静定梁。
仅有 FBy作用,B点挠度为:
y BF
FByl 3 3EI
yB yBF yBq
解得:
ql 4 FByl 3 0 8EI 3EI
q
A l B
3 FBy ql () 8
FBy
5、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在基本静定梁上求出其余的约束反力。
本例: (1)
MA
q
F
B
x
0 0
A
FAx 0,
3
FN
A l/2
F C l/2
B
解得:
5F 1 FN 2 (1 24 I ) Al 2 3、在基本静定梁上由叠加法求 wC 。
《工程力学》超静定结构.
![《工程力学》超静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d525e52e53a580217fcfe26.png)
试求悬臂梁AD在D点的挠度。
A
D
F
B
C
E
(1)、判定超静定次数 一次内力超静定问题。
A
D
F
B
C
E
(2)、确定多余约束 以CD杆的轴力为多余约束力;
(3)、去掉多余约束代之以反力 ,得到相当系统。
A
D
FN
FN
FN
F
B
C
FN
E
(4)、设两梁的挠度以向下为正,则变形协调方程为
2KN
2KN
0.5m
2、GH平行于EF,并且GH、EF垂直于圆轴的轴线。 圆轴、GH、EF处于水平。已知:圆轴的直径为D1 =100毫米,GH、EF的直径为D2=20毫米,材料 相同。G=0.4E,M=7KNm。求轴内的最大剪应 力。
M
2m
H
1m
1m G
E
2m F
3、直角拐ABC的直径为D=20毫米,CD杆的横截面 面积为A=6.5㎜2,二者采用同种材料制成。弹性 模量E=200GPa,剪变模量G=80 GPa。CD杆 的线胀系数α=12.5×10-6,温度下降50º。求出直 角拐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A 0.6m
B 0.3m
C
D
4、图示中梁为工字型截面,梁的跨度为L=4米, 力P=40KN作用在梁的中央。对本身形心轴的惯性 矩为IZ=18.5×106mm4,求该梁的最大剪力和弯矩, 并求C截面的挠度。
P
90 C
5、图示中的钢制直角曲拐ABC的截面为圆型,直径为d=100
毫米,位于水平面内,A端固定,C处铰接钢制直杆CD。已
q
a
a
7、悬臂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为2a,用二根长均为 a的拉杆BC、CD支撑。已知拉杆的抗拉压刚度相 等同为EA。求C点的铅垂挠度。
结构力学_11超静定结构-位移法
![结构力学_11超静定结构-位移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93974831126edb6e1a1010.png)
n1
n2
...........
nn
系数行列式之值>0
主系数 ii 0
副系数
0
ij 0
0
5)最后内力 M M 1 X 1 M 2 X 2 .......... ... M n X n M P
超静定结构 的计算方法
位移法的优点 P
3 4
B
3 B
31.15
3.45kN m
M CF
4
1 2
C
2 C
2 (4.89)
9.8kN m
43.5 46.9
24.5 14.7
A
3.45 B
C 9.8
D
1.7
M图(kN m)
E
4.89 F
例1.作M图,EI=常数 解:
P l l
F1=0 k111 F1P 0 k11 8i
....................................................................
n1 X 1 n2 X 2 ............... nn X n nP 0
1) iP , ij 的物理意义;
2)由位移互等定理 ij ji ;
计算线性刚度i,设EI0=1,则
iAB
EI AB lAB
E 4I0 4
1
iBC
1,
iCD
1,
iBE
3, 4
iCF
1 2
i=3/ 4 i=1/ 2
剪力图和弯矩图(史上最全面)
![剪力图和弯矩图(史上最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27dceb92168884868662d6b4.png)
1.25 1
q=2kN/m
+
x
_
1
26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一、叠加原理: 多个载荷同时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载荷单独
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的代数和。
Q ( P 1 P 2 P n ) Q 1 ( P 1 ) Q 2 ( P 2 ) Q n ( P n )
9
[例1]贮液罐如图示,罐长L=5m,内径 D=1m,壁厚t =10mm,
钢的密度为: 7.8g/cm³,液体的密度为:1g/cm³,液面高 0.8m,外伸端长 1m,试求贮液罐的计算简图。
解:
q — 均布力
10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一、弯曲内力:
a
[举例]已知:如图,P,a,l。 A
求:距A端x处截面上内力。 l
Q Q(x) M M (x)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2.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
Q Q(x) 的图线表示
弯矩图
M M (x) 的图线表示
16
[例2] 求下列各图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内力图。
MO
YO YO
MO
L
P
解:①求支反力
Q(x) M(x)
x
YOP; M OPL ②写出内力方程
Q(x) M(x)
利用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及特殊点的内力值来作图的方法。
38
三、 叠加原理: 多个载荷同时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载荷单
独作用于结构而引起的内力的代数和。
Q ( P 1 P 2 P n ) Q 1 ( P 1 ) Q 2 ( P 2 ) Q n ( P n )
M ( P 1 P 2 P n ) M 1 ( P 1 ) M 2 ( P 2 ) M n ( P n )
05-3结构力学 第五章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5.2节 位移法)ok
![05-3结构力学 第五章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5.2节 位移法)ok](https://img.taocdn.com/s3/m/997d5e1955270722192ef782.png)
如: 1 2
3
1 2
1
3
这样即可使12、13杆 成为单跨超静定梁
2、附加链杆支座约束:为使杆件两端相对线位移被约束而在结点上附加的约 束阻止结点移动的装置。
如:1
3
用“
” 表示
2 1 3
结构变形时,显然13杆可沿水平方向移动, 同时刚结点1也可能发生转角,要使各杆独立成为 单跨超静定梁。 需在1结点上附加刚臂约束 同时还需加附加链杆支座以阻止13杆的水平线 位移。
r11Z 1+ r12Z 2+ · · · · + r1nZ n+R1P=0
位移法 – 刚度法
ri j=rj i
反力互等定理
位移法典型方程,简称为位移法方程 – 结构的刚度方程
主系数,rii>0 r12 ...... r1n Z1 R1P r11 r Z R r ...... r 2P 22 2n 2 21 ri j=rj i 反力互等定理 0 ...... ...... ...... ...... rn 2 ...... rnn Z n RnP rij=rji,Rip,>0,=0,<0 rn1
F M AB ql 2 / 12 F M BA ql 2 / 12
F A l/2 l/2 B
Fl/8 A
Fl/8
F M AB Fl / 8
B
F M BA Fl / 8
q
ql2/8 B A B
F M AB ql 2 / 8
A
F A l/2 l/2 B
3Fl/16 A B
EI=
Z1 Z2
EI=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举例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d0177baef8941ea66e055c.png)
3)计算系数和自由 绘 N1 和NP 。 项
11
1 EA
1
1
3
4 3
4 4 2 ( 3
5 ) ( 3
5 3
)
5
3
45 EA
1P
1 EA
(75) (
5)5 3
60
4 3
4
945 EA
例:用力法计算图示桁架的轴力。(各杆EA相等且为常数)
4)计算多余未知力X1
945
X1
1P
11
EA 45
21(kN)
EA
5)作最后内力图
N=N1X1+NP
四、超静定组合结构
五、力法计算铰接排架
例:用力法计算图示铰结排架,并作弯矩图。
解:1)选取图示基本体系 2)力法方程为: 11X1 1p 0 3)绘单位弯矩图M1和 荷载弯矩图MP
3)绘单位弯矩图M1和荷载弯矩图
MP
11
2 EI
(1 3 3 2
EA
EA
ip
NiN EA
p
dx
NiN EA
p
l
各杆的最后轴力按下式计算:
N N1X1 N2 X2 Nn Xn N p
例:用力法计算图示桁架的轴力。(各杆EA相等且为常数)
解:1) 确定基本体系(如图所示) 2)建立力法方程:
11X1+△1P=0 (基本体系在切口两边截面沿X1方向
取结点A为脱离体 取结点C为脱离体
Y 0,
2 RA 5 ql
()
Y 0,
RC
ql 2
3 ql 5
11 ql 10
()
讨 ①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其内力与EI 的实际值无关,只与EI的相对值有关;
7.8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7.8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eef50f0360cba1aa811dac1.png)
1 l/4 l/4
1
1 ( FP l ) 4
M图
M 1 图之一
M 1 图之二
解:(1)作原超静定结构的最后弯矩图 (2)作虚拟力状态下的单位弯矩图 (3)用图乘法求位移
ΔDV Ay MM 1 ds 0 EI EI EI 3FP l 3 () 1408EI
A B
q
a l
3EI a (q ) l l
M图
解: (1)作原超静定梁 的 最后弯矩图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q
A B
q
a l
3EI a (q ) l l
M图
1
FR 1
1
M 图
(2)作虚拟力状态下的单位弯矩图 (3)计算位移:
qB
MM ds FR c EI 1 1 3EI a q 3a l (q ) (1) 1 q EI 2 l l 2 2l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 " y02 y01
l/2
l/4
l/2
M 1图
• 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的基本思路:利用基本体系求原结构的位移.
将计算出的多余未知 力作为外荷载
超静定结构
静定结构
• 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的步骤
1、解超静定结构,作超静定结构的最终内力图;
2、取原结构的任一基本结构作为虚拟状态,并作虚拟力状态下 的单位内力图;
ql 12
2
5 l 3 l ql 2 8 2 8 2 ( )
结构力学弯矩图练习
![结构力学弯矩图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d77e7724b35eefdc8d333f8.png)
设 有 静 定 与 超 静 定 杆 件 结 构 , 二 者 除 了 支 承 情 况 不 同 外 , 其 余 情 况 完 全 相 同 , 则 在 同 样 的 荷 载 作 用 下 超 静 定 的 比 静 定 的 变 形 要 大 。
( )图 a 与 图 b 的 内 力 除 E 、F 点 附 近 截 面 外 , 其 它 截 面 相 同 。
( )(a hh(b图 示 桁 架 , 当 杆 C D 截 面 积 A 增 加 一 倍( 其 它 杆 截 面 积 不 变 ), 则 其 应 力 就 减 小 一 倍 。
( )PCD超 静 定 结 构 中 如 果 要 降 低 某 些 杆 截 面 弯 矩 10 %, 可 把 该 杆 惯 性 矩 增 大 10 % 。
( )若 不 考 虑 轴 向 变 形 , 则 欲 求 图 示 结 构 D 点 有 单 位 水 平 位 移 时 产 生 的 弯 矩 图 , 可 以 采 用 力 矩 分 配 法 。
( )A BCD图 示 结 构 中 ,E I = 常 数 , EI 1=∞ , 全 长 受 均 布 荷 载 q ,则 : A . M ql AB =-212/ ;B . M AB =0 ;C. M ql AB =-28/ ;D . M ql AB =-131082/ 。
( )EI ABEI 1EI 1图 示 结 构 中 ,梁 式 杆 EI = 常 数 ,链 杆 C D 截 面积 为 A ,且 I Aa =2, 则 轴 力 N CD 等 于 :A . -P ;B. -P /2 ;C . 0 ;D . -P /4。
( )图 a 和 b 图 结 构 的 基 本 频 率 分 别 为 ωa 和ωb , 则 :A . ωωa b > , 但 不 等 于 2ωb ;B . ωωb a > , 但 不 等 于 2ωa ;C . ωωa b = ;D . ωωb a =2 。
( )()a()b/2l /2图 示 结 构 , 水 平 振 动 频 率 为 ωa , 垂 直 振 动 自 振 频 率 为 ωb , 则 :A .ωωa b > ;B .ωωa b = ;C .ωωa b < ;D . 不 定 , 取 决 于 I I 12/ 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