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摘要:本文从目前襄阳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着手,剖析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尤其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的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措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造福于民。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水资源现状管理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今年对于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业突破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巨大机遇。另一方面,50年不遇的重旱袭击,对我们的水利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更是一次全面深入、客观真切的检验。

众所周知,襄阳是农业大市,更是水利大市,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襄阳尤为重要:

一、襄阳降水少,蒸发大,干旱频发,是有名的“旱包子”。

襄阳地理位臵特殊,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年均蒸发

量为1359毫米,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全市人均水资源量1300 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4,是有名的“旱包子”,属典型缺水地区。

襄阳的干旱灾害频繁,据旱灾资料分析,汉江中游干旱频繁,年际分布不均匀。20 世纪旱灾出现最频繁,其次是19 世纪,16 、17 世纪是干旱增多的世纪,18 世纪有所减少。据湖北省民政厅1950~1979年干旱的统计,更进一步说明鄂北是干旱多发地区。汉江中游地区干旱主要出现在高湿的夏季,尤其是梅雨期过后的“伏旱”;再是秋高气爽时期的秋旱;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降水少,旱灾也经常出现(见表1.1)。

鄂北岗地旱灾甚为频繁且程度较高,较大旱灾二到三年一遇,时段性干旱年年都有,甚至一年多次,平均一年1.5~2 次,宜城盆地也是干旱多发地区。

干旱发生频繁最高区域为襄州、枣阳、老河口三县市区的北部地区,这一带旱灾甚为频繁且程度较高,较大旱灾二到三年一遇,时段性干旱年年都有,甚至一年多次,平均一年1.5~2次。宜城盆地也是干旱多发地区。据历史资料统计,襄州自明朝以来平均4.3年有一旱年;枣阳明清时期平均12年一次干旱,民国时期则不到两年就有一次干旱;老

河口历史记载反映干旱机率达80%,大旱5年一遇。1950~1979年襄州有18个干旱年、枣阳16年、老河口15年,襄阳市北部较南部重,中部较东西部重,汉水以东较汉水以西重。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将会对襄阳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臵,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线工程实施后,从战略上对于促进供水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是毋庸臵疑的,但是对于首当其冲的襄阳市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必然威胁到汉江襄阳段的农业灌溉。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年调水95亿m3,远期年调水130亿m3,加上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再从汉江调水10~15亿m3,这样势必直接导致下泄水量大大减少,汉江襄阳段水位将平均下降0.6m-1.3m。汉江襄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0.7亿m3,年平均流量1207m3/s,调水后,汉江襄阳段流量小于800m3/s的枯水期将由现在的2-3个月增加到7.7个月,800-1800m3/s流量的中水期,将由现在的7-8个月缩短为3.2个月。受此影响,沿江142座提水灌溉泵站将会废弃。

三、农业灌溉粗放式管理,大水漫灌,导致水质恶化,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通过调查了解,襄阳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习

惯的影响根深蒂固,不讲可持续发展,掠夺式的消耗水资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模式还没有扭转过来。

大水漫灌的落后农灌方式不但导致全市农田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还导致周边的苦咸水、农药和化肥残留物入侵淡水区域,造成水质恶化,农村、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已然受到了影响。

大水漫灌的落后农灌方式还导致区域水资源失衡,苦乐不均,导致不少地方的小(二)型水库、堰塘常常处于枯竭、半枯竭状态,里面的水质逐渐恶化。

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因素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没有像重视工业、重视招商引资那样重视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不够。

我市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襄阳地区水资源丰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认识。

康熙大帝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治河兴修水利看成是执政的第一要务,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建下了千秋不世之功,为后人传颂。

毛主席老人家深知水利对农业的影响,历来十分重视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经典论断,精辟地阐述了水利对农业的地位作用。作为人民领袖,他真正把准了水利这个

国计民生的命脉,开创了中国水利事业最伟大辉煌的时代,可以说现在我们很大程度上还依然在吃他老人家的老本呢!今年的特大旱灾,充分暴露了襄阳全市目前的水利设施数量不足、建设标准低、配套不齐全、设施严重老化、管理滞后等诸多缺陷,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与否,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在调查中老百姓形象地向我们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形:上世纪70年代前后,千军万马兴水利,水利这个农业的“命脉”生机勃勃,水渠互通,水源互补,旱涝不惧;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三提五统”管水利,“命脉”严重老化,小修小补维持延缓了日益下降的机能,多数水利设施带病尚可运转;进入新世纪后,千家万户用水利,“命脉”严重老化,部分功能丧失,水利设施效能锐减。

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出台的一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文件。这个文件出台以后,对于加快水利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首先,这个文件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明确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这是62年来首次把水利提到这样的高度。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是继今年中央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