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储贷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美国两次金融危机的成本比较及启示

美国两次金融危机的成本比较及启示

[ 中图分类号]F 3 . [ 8 1 9 文献标识码]A [ 5 文章编号] 10 — 3 6 (0 0 7 0 5 — 7 0 0 7 2 2 1 )0 — 0 4 0
20 0 7年 7月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全 面 爆 发 ,并 逐 步 演 变 为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对 美 国 和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造 成
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胡 松 明 ,北 京 师 范 大学 经 济 与 工 商管 理 学 院 副教 授 ( 京 ,1 0 7 ) 北 085。

54—
(08 2 0 )的一项对 4 0个金融 危机事 件 的研究 也显示 ,一般 的 国家解决 金融危 机所牵涉 的财政 成 本 占 G P D 的 1%。这 个平均值 包括 了一些小 的和新兴 的经济 体 ,但 对于工业 化 的经济体来 说 ,财政 成本也 同样很 6 高 .平均为 G P的 1 %。1 埘’ D 5 2 ] D v . ol hr M r Q itn (0 4 ai S H e c e 和 ac uny 2 0 )认 为 ,评估 金 融危 机 的财政 成本 既要 考 虑政府 的直接 费 d s 用 ,也要考 虑到资产 出售 回收 的资 金 ,他们 将金融 危机成本 定 义为 4种类 型 :公 共部 门总成 本 、公 共部 门净成本 、净 现值成 本 、危 机经 济成 本 。_【 P t c o o a (0 8 3P 14 3 a i H nh n 2 0 )认 为 ,银行 危机 成本 包括 银行 rk
莩未拜 宜 21 年第 7 ’ 00 期
美国两次金融危机的成本 比较及启示
胡 海峰 孙 飞 胡松 明
[ 摘
要]金 融 危机 成 本 可 以分 为 显性 成 本 和 隐 性 成本 两个 方 面 ,前 者 是 指金 融 危机 指 危 机 中政 府救 助 导致 的各 种 社 会 资源 损 耗 。 通 过 比 较 美 国储 贷 危 机 和 次 贷 危机 中金 融危 机 成 本 的异 同 ,寻 求 显 性 成 本 最低 化 和 隐性 成 本 最 优 化 的 处 理 方 案 .可 以 发 现 此 次金 融危 机 的 显性 成 本 和 隐 性 成 本都 明显 高 于储 贷 危机 ,说 明此 次 危机 的程 度 严 重 ,对今 后 的危 机 成 本 分担 问题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键 词 】金 融 危机 成 本 储 贷危 机 关 次 贷危 机 道 德 风 险

美国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美国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美国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近一百多年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三次较为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分别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20世纪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

美国“大萧条”以股市崩盘为首要标志,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均早于股市泡沫,其影响远小于股市泡沫,因而不被瞩目,相关的研究和讨论较为少见,有关文献非常缺乏。

因此,我们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研究集中于20世纪以来的两次泡沫。

一、美国近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基本情况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房地产泡沫与储蓄贷款协会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进入成年,形成了对住房的巨大需求。

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使用金融手段鼓励居民购房,成立了房地美公司,为低收入群体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提供担保。

80年代初,里根总统为振兴经济,对房地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1981年颁布《经济复苏税收法》,促使房价节节攀升。

1983-1986年是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形成与膨胀阶段。

1986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新的税收修正法案,消除了许多避税,特别是对于房地产投资的避税。

美国房屋价格和土地价格分别于1986和1989年走向高点,随后在1986年国际石油市场的震荡和1987年纽约股市“黑色星期一”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影响下,房地产泡沫破裂。

受房地产泡沫破裂影响,以储蓄贷款协会为中心的银行业危机全面爆发,199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自1982年以来的持续增长,陷入了新一轮衰退。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了储蓄贷款(S&L)协会危机。

美国储蓄贷款协会(简称/储贷协会)主要是以储蓄存款作为资金主要来源,并提供长期贷款(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在解决美国人的住房问题和发展美国支柱产业建筑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到1986年完全取消了针对利率管制的Q条例。

由于储贷协会的业务主要是长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和较短期的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使其资产和负债期限和利率上的不匹配问题更为严重。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内容简介:2007年8月份,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级债危机,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引起人们对世界经济衰退和爆发金融危机的担忧。

本文着重对次级债次级债危机的原因、过程、影响和次贷危机背后的道德危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文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一系列危机没有离开三个方面的薄弱和漏洞,一是金融工具本身的薄弱和漏洞;二是过度的证券化;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

从次贷危机所处的阶段上看,由于分工、科技和信用扩张等方面目前都有衰竭迹象,因此把欧美金融危机判断为处于开端期的末尾更合适。

次贷危机,已逐步演变成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

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还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并引起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大动荡,次贷危机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更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

这些危机的背后实际上昭示了目前西方国家的道德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危机。

次级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重要的不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多少可能变成坏账的美国次级贷款,或者持有多少相关衍生产品,而是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刮起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蝴蝶效应。

如果从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幻来看,次级债就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当它不停地扇动起翅膀,全世界都为之心惊胆颤。

?2007年八月,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级债风波,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各大金融机构出现巨亏,各国央行不得不对金融市场紧急补充流动性。

曾经有一个小幽默,讲的是有一位富人提着大把美元走进瑞士银行,要求开立一个存款账户,银行柜台人员问他:“先生,您要存多少钱?”那位先生环顾四周,神秘兮兮、小声地告诉柜台:“500万美元。

应用文-对美住房抵押贷款金融市场上二次危机的思考

应用文-对美住房抵押贷款金融市场上二次危机的思考

对美住房抵押贷款金融市场上二次危机的思考'\r\n [摘要] 金融体系只能分散横向风险,但不能消除风险。

银行本身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利用贷款多样化和分散化来规避,但是对银行业的经营能力却要求很高。

本文回顾了美国储蓄协会(S&L)与次贷危机发生的脉络。

美国住房抵押按揭金融市场的两次危机提示出:一是绝不能将信贷规模凌驾于风险之上;二是风险控制必须政府监管和市场手段双管齐下;三是我国住房信贷金融二级市场必不可少。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金融市场二次危机近20年来,美国住房按揭金融市场爆发了两次危机。

美国储蓄信贷协会(S&L)危机爆发后,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在解决危机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美在建立了发达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二级市场后又爆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债危机。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这两次危机的形成脉络,找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美国的Allen.F和D.Gale提出了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

他们认为,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两部分,金融市场提供了横向风险分担机制,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利用多样化投资组合来规避非系统风险,而对系统风险无能为力;银行中介向投资者提供了分担系统风险的机会,存款者利用存款进行跨期风险分担,可以较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

但是,银行本身所面临的非系统风险绝大部分是通过贷款多样化和分散化来规避的。

但是对于系统性风险,银行是无法规避的,只能是银行中介与企业之间进行分担。

在系统风险很大的,银行就可能成为一个系统性风险最终聚集的部门。

美国次贷危机使积极参与次贷相关产品开发交易的银行成了风险汇聚的重灾区。

一、美国储蓄信贷协会(S&L)危机(S&L)储蓄信贷协会是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1831年诞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一家储蓄信贷协会,到1970年代末,全美共有4700家储蓄信贷协会,成为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重要的金融巨人之一,是美国政府调控房地产业的重要部门,具有浓厚的“国营色彩”;储蓄信贷协会(S&L)的业务单一,仅为购房者提供低息住房抵押贷款,贷款融资渠道大都来自利率更低的政府借款和中息揽存,拥有制度性存贷息差收益,美国政府对其经营方式和范围有很强的管制。

关于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几点比较

关于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几点比较

关于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几点比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金融危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货币危机。

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或提高利率。

(2)银行业危机。

指实际或潜在的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兑,最终导致银行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救援帮助。

银行业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所谓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则是指由于市场有效运行的功能减弱导致的金融系统的严重破坏,进而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重大的影响。

(3)外债危机。

指一国不能偿付其国外债务从而导致政府信用被严重破坏,进而导致的金融危机。

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会对经济未来有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

尤其令我们深有体会的是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媒体称这次金融危机为“金融海啸”。

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

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而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业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金融危机的历史共同性和差异性——从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到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的历史共同性和差异性——从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到次贷危机

年代末 , 全美 共有 470家储贷 协会 , 产总额 突 0 资
破 60 0亿美 元 , 为美 国重要 的金 融机 构 之一 。 0 成
街五 大投 资银行 的轰 然倒 塌 , 贷危 机最 终 演变 次
为一 场波及全 球的金融 危机 。
二、 两次 危机的历 史共 同性
( ) 快 的金 融 创 新 一 过
第2 7卷
第3 期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z o n t u e o r n u ia n u t Ma a e n o r a f e g h u I s tt fAeo a t l d s ̄ Z i c I n g me t
V0 .2 1 7 No. 3
然 而到 了 2 0世纪 8 代 , 0年 储贷 协会 遭 遇 空前 危 机, 大批储 贷协会倒 闭 , 称为 “ 贷 协会 危 机” 被 储 。
这 次危机 总体上被 控 制在银 行 业范 围 , 一场 狭 是
义范 围的金融危机 。
美国2 纪 8 0世 0年代 的金融危机 始于金融 创 新 。N W 账户 ( O 可转 让提 款通 知 书账户 ) 和货 币
20 0 7~20 0 8年 的次 贷 危机 则 起 源 于美 国次
级 抵押贷 款 市 场 。美 国 房屋 贷 款 分 为 优 级 贷 款
( r eL a ) A T Pi on 、 L —A贷 款 ( 一A L a ) m A on 和次
市场互 助基金 的兴起 使 储贷 协会 与 商业 银 行 、 货 币市场 互助基金 在 资金 来源 上 展开 激烈 的 竞争 ,
级贷 款在房屋抵押贷 款 中的 比重从 19 99年 的

浅谈透过两次房贷危机看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演变

浅谈透过两次房贷危机看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演变

浅谈透过两次房贷危机看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演变[论文关键词] 储贷危机次贷危机[论文摘要]上世纪80年代美国暴发了储贷协会危机,造成了许多银行尤其是储贷协会的大量破产与倒闭。

自2007年6月以来美国又暴发了次贷危机,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的猛烈动荡。

这两次金融危机都根植于美国房贷市场,并最终迅速向金融市场蔓延。

鉴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咱们应该吸取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从中取得一些启迪并借以反思我国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存在的金融风险。

本文别离分析了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产生的背景、原因、后果,并对比分析了这两次房贷危机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改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降低房贷风险的启迪。

一、储贷危机上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国际金融业务日显重要。

随着布雷顿丛林体系的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

这使浮动利率机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

随着欧洲美元的发展,石油涨价,美国的通货膨胀上升,名义利率高涨。

为了控制70年代后期美国国内慢慢失控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于1979年10月决定不息以经济衰退为代价,大幅度提高联邦基准利率,同时货币政策委员会开始实施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

在70年代银行业资产回报率约为%,投资回报率大约为10%,而到80年代这两个指标别离下降为%和1%。

高通胀和高利率给银行业以繁重的冲击。

在银行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银行监管者采取了宽容的政策,没有及时处置问题银行的风险,结果大量银行破产或倒闭,造成了庞大的损失。

美国80年代、90年代初银行业的破产状况见下表:其中,美国的储贷机构受到了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冲击。

美国储贷协会(Savings andloan Associations,S&Ls)是一种合作合作性质的,近似于商业银行的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吸收社员的储蓄并为社员购买住房提供贷款。

在业务操作上,这些机构靠吸收期限相对较短的按期存款来筹集资金,发放长期、固定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

美国次贷与金融危机的若干探讨

美国次贷与金融危机的若干探讨

美国次贷与金融危机的若干探讨一、美国次贷危机理论概述介绍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

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市场地发展壮大,企业开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从而取代了以往利用银行部门进行间接融资地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的热浪打破了银行业的准入门槛,更多形式地中介机构应运而生,银行靠传统的、日趋标准化的、面向企业的信贷业务已经无法保证自己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

于是,这就迫使银行业渐渐退出传统的信贷业务,把新的业务业务增长点转向了质量较差的收入增长,他们通过适当地介入“高收益风险”的次级贷款业务来优化以往“低收益风险”的信贷组合然后将这些资产证券化,出售给各机构,以达到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20世纪80年代,美国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开始发展成为以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

美国金融业面临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方面,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开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从而取代了以往主要利用银行部门进行间接融资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的热浪打破了银行业的准入门槛,更多形式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银行靠传统的、日趋标准化的、面向企业的信贷业务已经无法保证自己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

这就迫使银行逐渐缩减传统的信贷业务,把新的业务增长点转向了差异很大的消费者客户群体上。

这一业务内容的变迁,实际上完全改变了原来银行业长期积累的商业信贷管理的有效模式。

来自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使商业银行被迫改变经营战略:从以公司信贷业务为主转变为以个人信贷业务为主;从传统稳健的资本管理模式,转变为激进的风险管理的现代模式。

美国次贷市场的灾难房贷债务的迅速扩张

美国次贷市场的灾难房贷债务的迅速扩张

美国次贷市场的灾难房贷债务的迅速扩张2000字文章美国次贷市场的灾难:房贷债务的迅速扩张在我们进入正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事件。

这一次金融风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美国次贷市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持续的扩张导致了房贷债务的迅速增加,最终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一、次贷市场的兴起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美国金融机构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房贷产品,即次贷。

次贷与传统的房贷有所不同,它们往往面向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通常要求较低的首付款和较高的利率。

这种房贷产品的兴起为更多的家庭提供了购房的机会,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然而,次贷市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将次贷打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并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这种行为导致了次贷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二、次贷市场泡沫的形成随着次贷市场的扩张,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认识逐渐模糊。

他们过于乐观地将较高风险的次贷打包成高评级的金融产品,并通过信用担保和衍生品等方式将风险分散。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利润,但也掩盖了潜在的风险。

同时,由于住房市场的火热,房价不断上涨。

借款人很容易通过抵押房屋获得额外的资金,使得次贷市场的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这种迅速扩张的过程就好像一座越来越脆弱的泡沫,虽然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内部却充满了风险。

三、次贷市场的崩溃与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美国次贷市场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由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下降和贷款违约率的增加,许多次贷债务遭到违约。

这使得那些已经购买次贷相关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面临重大损失。

次贷市场的崩溃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的风险,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恐慌状态。

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一些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以防止系统性崩溃。

然而,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终止于此。

五分钟叫你看懂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巨大危害

五分钟叫你看懂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巨大危害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分析三、危机的本源最根本的是政府的导向和由此影响的民众预期。

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看,只是危机的引发点在贷款方面。

1、放贷机构没有控制好信贷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

导致:一则产生了大量放贷效应,二则对信贷流动性失控,表现为信贷回收困难。

2、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不合理利用。

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使信贷风险转移,将放贷机构的个体风险向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转移,风险被扩大,使单个放贷机构可控的风险变得不可控。

3、最根本的是经济中、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机构和人们为了追逐更多的货币,而不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使大量的货币创利行为与真正的物质创造脱离。

投机行为助长了风险。

4、世界经济一体化使风险跨越了国界,形成世界经济危机。

特别是以美元这种国家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被货币发行国利用,大量发行没的物质基础的货币来拯救本国经济、金融,因为怕影响本国实体经济,从而使更多的货币脱离于实体经济,并且美元的内在价值下降,表现为贬值。

而事实上是困难重重,因为增加货币量就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导致物质产品的进一步货币计量加大,他国持有的美元则内在价值下降,形成了美国利用美元来无偿地占有了他国财富。

5、还有一点,就是政府的政策和信息导向,这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很大影响。

如对放贷机构、人们的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预期作用足可以使预期变现行动。

启示首先,贷款机构在进行证券化时,没有如实地披露信息。

现在大家都已知道,一些贷款机构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次级房贷,也就是对那些信用状况不是很好的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本身的信用风险比较大。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贷款就不能证券化了,但必须对它的信用状况进行如实的评估并向投资者进行披露,以便让投资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这些信息都没有被客观地披露出来。

而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信用评级,也不是真正根据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而是凭着对房价上涨的盲目估计,高估资产池的信用等级,把次级贷款当做优质贷款,把由次贷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评得与正常贷款证券化产品一样,严重误导投资人。

美国两次银行业危机的成本比较

美国两次银行业危机的成本比较

作者: 胡海峰[1];孙飞[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国际金融研究
页码: 69-7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银行危机成本;储贷危机;次贷危机;道德风险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引发的两次银行业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经济成本最低化和公共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

研究发现,此次银行业危机的经济成本和公共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银行业敲响警钟,在危机处理时应注意把握救助界限,谨防救助成本的不合理激增。

透过两次房贷危机看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演变

透过两次房贷危机看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演变

透过两次房贷危机看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演变作者:黄秋妹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摘要]上世纪80年代美国爆发了储贷协会危机,造成了许多银行尤其是储贷协会的大量破产与倒闭。

自2007年6月以来美国又爆发了次贷危机,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这两次金融危机都根植于美国房贷市场,并最终迅速向金融市场蔓延。

鉴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吸取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借以反思我国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存在的金融风险。

本文分别分析了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产生的背景、原因、后果,并对比分析了这两次房贷危机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改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降低房贷风险的启示。

[关键词]储贷危机次贷危机作者简介:黄秋妹,福建长乐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在校生。

一、储贷危机上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国际金融业务日显重要。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

这使浮动利率机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

随着欧洲美元的发展,石油涨价,美国的通货膨胀上升,名义利率高涨。

为了控制70年代后期美国国内逐步失控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于1979年10月决定不息以经济衰退为代价,大幅度提高联邦基准利率,同时货币政策委员会开始实施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

在70年代银行业资产回报率约为0.7%, 投资回报率大约为10%,而到80年代这两个指标分别下降为0.1%和1%。

高通胀和高利率给银行业以沉重的打击。

在银行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银行监管者采取了宽容的政策,没有及时处理问题银行的风险,结果大批银行破产或倒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美国80年代、90年代初银行业的破产状况见下表:资料来源:George G. Kaufman “The U.S. Banking Debate of the 1980s: An Overview and Lessons”, 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 “ The Financier: ACMT”, VOL2, No.2, May 1995.其中,美国的储贷机构受到了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比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比研究

预期下降
资产价格超过实际价值
流动性短缺
资产价格 泡沫破灭
美国次贷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比
概念区别 美国次贷危机 债务危机 共同点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存在资产泡沫,流 动性过剩,,银行 和非银行信贷快速 膨胀
东南亚金融危机
货币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比
成因区别
美国次贷危机 本不具备贷款资格 的购房者购买了房 子,但由于房贷利 息不断提高导致无 法偿还贷款 受国际游资的冲击, 一些亚洲国家外汇 政策不当,动用长 期外汇储备弥补逆 差,外债增加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对比研究
次贷的风险传递链条
风险判断完全依赖评级机构对MBS的评级
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大规模推行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借贷人
拥有地产
大规模
获利 争夺市场
金融机构投资者
2、贷款发放条件和审核程序太过宽松
金融机构贷前不审核。
3、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 资产证券化: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 预期收入 的资产 ,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 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以最 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 流动性过剩: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过资产证券化可以转移风险并不能消除风险 。
2、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零首付让次 贷市场疯狂,华尔街日益提高资产权益比,投行杠杆率提升
3、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监管机构标准不一,出现真空地带。
4、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案例分析—别了,雷曼兄弟
传统投资银行业务的应属于具有特殊地位的证券 自营,证券承销赚取佣金、咨询费等经营风险极小 ,以高杠杆运作方式来达到低经营风险来对冲高财 务风险,从而达到低风险高收益的股东利益最大化 的目标。 然而,在传统投资银行分部大力拓展资本市场分 部,并购上游企业,并通过内部交易,最终转向客 户的商业模式下,从而形成高经营风险、风险留在 资产负债表内且风险头寸大大增加,当资本市场出 现问题时,其资产将会大大缩水。

美国两次住房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两次住房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本文对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和2007年的次贷危机这两次住宅金融危机从发生的诱因、政府的干预、对金融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在分析美国储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文章最后给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长期以来,美国房地产业就作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得到政府与金融业的支持,并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为促进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相应地发展了住宅金融创新,但先后两次重要的住宅金融创新均以失败告终,并对美国的金融与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70—90” 1999 32Lessons from Subprime Turbulence ,By John Kiff and Paul Mills,IMF Monetary and Capital Markets Department August 23, 2007.from IMF3Remarks by Chairman Ben S. Bernanke 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s Economic Symposium, Jackson Hole, Wyoming August 31, 2007 Housing, Housing Finance, and Monetary Policy4CHAPTER I ASSESSING GLOBAL FINANCIAL RISKS; from ,1“” 1998111“70 —90” 1999 3/fomc/fundsrate.htm1987198712001.41120068480GDP6.4%,1“IMF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April 2007 Chapter 1. Assessing Global Financial Risks”from ,20071-2008102270%CDOsABS CDOsLBOLBO LBO80LBO1FINANCIAL MARKET UPDATE, July 2007,Monetary and Capital markets Department,Global Markets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Division,IMF2006 3.6LBO80413LBO/EBITDA EBITDA2000 3.520065.1LBO LIBOR150LBOEBITDA)EBITDA11929-20070.801980-2007GDP0.630.8819295%200541.08%200639.58%200734.82%1980-2007GDP=2.349661+0.092202*t:R 2=(R 2=), S.E.=,D-W=198020070.5019802007GDP0.69GDP0.226071944-20070.72=2.519762+0.189569*t:R2= (R2=), S.E.= ,D-W=1Remarks by Chairman Ben S. Bernanke 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s Economic Symposium, Jackson Hole, Wyoming August 31, 2007 Housing, Housing Finance, and Monetary PolicyGDP198418.14%7.2%1991-8.14%0.2%GDP1991GDP0.639030%218%220078200888.9%-3.7111Property of stocks and wealth effects on consumption, Ricardo M.Sousa 2003.5, NIPE W orking Paper No. 2/2003-4.184250+3.172147*1.674709 0.455953t: -2.498494 6.957176R 2=0.573471(R 2=0.561623), S.E.= 4.412789,D-W=2.4882461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Stock Prices and House Prices on Consumption in OECD Contries,Prepared byAlexander Ludwig and Torsen Slok, Authorized for distribution by Ramim Bayoumi,January 2002,IMF Working Paper 2701970-2007,0.806020-27%0.72GDP198418.14%7.2% 1991-8.14%0.2%GDP1991200051.俞达,“从美国70—90年代的金融动荡中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3期2.Lessons from Subprime Turbulence ,By John Kiff and Paul Mills,IMF Monetary and Capital Markets Department,August 23, 2007.from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Remarks by Chairman Ben S. Bernanke,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s Economic Symposium, Jackson Hole, Wyoming,August 31, 2007 Housing, Housing Finance, and Monetary Policy,来自美联储网站4.萨奇,宗良,黄金老,“美国解决储贷协会危机中各类中介机构行为之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11期5.陈志英,美国处理储贷协会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借鉴,《南方金融》2001.46.FINANCIAL MARKET UPDATE, July 2007,Monetary and Capital markets Department,Global Markets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Division,IMF7.Remarks by Chairman Ben S. Bernanke,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s Economic Symposium, Jackson Hole, Wyoming,August 31, 2007 Housing, Housing Finance, and Monetary Policy,来自美联储网站8.Property of stocks and wealth effects on consumption, Ricardo M.Sousa 2003.5, NIPE W orking Paper No. 2/20039.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Stock Prices and House Prices on Consumption in OECD Contries,Prepared by Alexander Ludwig and Torsen Slok, Authorized for distribution by Ramim Bayoumi,January 2002,IMF Working Paper。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引言次贷危机是指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起因1.低利率政策:2001年至2005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低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低利率使得房屋贷款更加容易获得,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2.低信贷标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台了宽松的信贷政策,大量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3.资产泡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导致了资产泡沫的形成,不动产的价格高企。

4.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创造了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抵押贷款债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和有违约可能的债务(CollateralizedDebt Obligations,CDO),这些衍生工具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出现了问题。

发展过程1.贷款违约:2006年开始,由于利率上升和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

大量借款人违约,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2.金融机构危机:次贷危机导致了多家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面临破产的危险。

其中最知名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3.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股票市场下跌,信贷市场冻结,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

影响分析1.经济衰退: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许多工业国家的GDP下降,失业率上升。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了房价下跌,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2.金融体系危机:次贷危机揭示了金融体系的薄弱点。

许多金融机构因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而受到冲击,信贷市场陷入冻结状态。

为了避免金融体系的崩溃,许多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救助措施。

3.全球贸易受限: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贸易受到了限制。

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全球贸易紧缩。

4.政府财政压力:次贷危机导致了公共财政的压力增加。

美国两次银行业危机的成本比较

美国两次银行业危机的成本比较

美国两次银行业危机的成本比较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储蓄贷款危机给美国银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直接导致1300多家商业银行和1400多家储贷协会破产,约占美国同期商业银行和储贷协会总数的14%。

同时,为应对危机,美国政府付出了高昂的救助成本,累计支出1800多亿美元用于清理破产机构。

20多年后,同样始于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也对美国银行业的正常运营构成了巨大威胁。

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破产银行数目急剧上升,截至2009年5月1日,美国破产银行账面总资产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升至4.8%,已发展成一场严重的银行业危机。

而这次银行业危机不仅造成了巨额信贷损失,还使宏观经济急剧下滑,美国陷入6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为此,美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救助计划,在救助资金、救助手段等方面的力度均前所未有。

以目前情况看,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美国经济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

因此,从危机成本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两次银行业危机的各项成本,在此基础上寻求合理有效的危机处理模式,对我国完善银行业危机管理体制,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银行危机成本界定近年来,随着危机在各国银行蔓延,其带来的各项损失、救助支出等也不断增大,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从危机成本的角度对银行业危机展开探讨,以寻求最佳的危机处理模式。

Honohan和Klingebi(2000)研究了40个国家的银行业危机,得出这40个样本国家用于整顿金融系统的平均成本占GDP的12.8%。

在发展中国家,该比例有可能更高。

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阿根廷和智利发生的银行业危机导致的财政成本相当于GDP的40%~55%。

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所耗费的财政成本占GDP 的20%~25%。

David S.Hoelscher和Marc Quintyn(2004)认为,评估银行危机的财政成本既要考虑政府的直接费用,也要考虑到资产出售回收的资金,他们将银行危机成本定义为4种类型:公共部门总成本、公共部门净成本、净现值成本、危机经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储贷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两次危机爆发过程的概述
储贷危机:
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胀和高利率造成了以主要发放中长期固定利率住房贷款的美国储贷协会大量亏损,加之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他有吸引力的金融投资工具不断出现,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储源大量外流,储贷协会危机重重。

直到80年代初,美国政府推行以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DIDMCA)和加恩-圣杰曼法案(Garn-St Germain Act)为代表的金融自由化。

这些鼓励性政策赋予了储贷协会冒险投资的倾向和机会,而里根总统推行的减税政策和OPEC减少石油供给而引发的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更助长了金融业和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的虚假繁荣,资金不断涌入,房地产泡沫逐步形成、膨胀。

但80年代中期后,经济环境急转直下,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政治动乱削弱了OPEC限制石油供给的能力,油价开始下跌,并引起房地产价格下降,违约事件频发,70%-80%资产用于房产抵押投资的储贷协会发生大量贷款损失,银行不良资产激增,危机就此爆发。

次贷危机
发生于21世纪初的次贷危机根源于贷款本身无法收回的危机。

进入2000年后,随着美国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的发生,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为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采取连续13次降息的低利率政策,这一举措大大刺激了美国住房需求,过度的需求和大量资金的涌入直接诱发了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并随着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房产泡沫继续膨胀。

为抑制通胀,美联储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又连续17次加息,造成资金供给成本不断提高,潜在的购房需求逐步减少,可得资金规模的下降带来的房地产价格增长放缓一起推动了房产价格下跌的预期,使逐利的游资逐步退出该市场,房地产业开始降温。

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扬使得大批借款者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导致违约率急剧上升,并带来负向的财富效应(投资、消费需求的双萎缩),进而威胁到银行和个人的资产质量状况,银行出现坏账,导致个人投资者开始赎回基金,并通过“羊群效应”发展成为集中挤兑的混乱局面,由此美国次贷市场危机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的不同点
(一)危机波及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不同
后者波及范围和程度均超过前者,已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如股市、债市、汇市、商品市场等
(二)危机影响的主体不同
储贷危机发生时,大部分贷款由储贷机构持有,这些机构累计了较大的风险,因而当危机发生后,这些储贷机构首先遭受巨大损失。

而次贷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的主要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等交易型金融机构,而直接面对借款者并提供放贷的商业银行和其他房贷机构受影响程度反而相对较小。

(三)对危机处理的方式不同
为应对储贷危机,1989年美国出台了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FIRREA)来进行整顿。

而次贷危急中首先是政府高级官员不断高调声称次贷危机仍然可控、美国经济不会陷于
衰退,以使投资者重拾信心。

其次,美国很快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包括调息,救市,经济刺激计划和国有化等。

四:储贷危机为什么没有酿成大的经济危机
20世纪七十年代的储贷危机发生时全球一体化才程度还不高,金融市场相比较而言不够繁荣,股市,债市,汇市,商品市场无论规模,范围,业务种类等都还不大。

当时金融衍生品较少,金融杠杆效应不明显,所以相应的金融风险也较小,并且危机的规模不大,受害者多限于储贷机构,没波及到广大购房者和庞大的投资者。

五、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应尽可能减少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IMF关于美国经济的研究表明: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仅有0.2%的增长下降,但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就大得多(郑良芳,2007)。

由于
市场的动荡,我国企业将难以在海外市场上寻找到较好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渠
道,进入2008年后,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出现了多轮的大幅跌势,几乎所有的个股市值都大幅缩水,这其中次贷危机的负面效应也贡献不少。

(二)应密切关注流动性过剩所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近来,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和股市剧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境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愈加凸显,特别是加息后带来的境外短期游资的进入,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并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我国的人民银行应该跟踪反映流动性情况的相关指标,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

(三)应加强对房贷市场的监管。

近几年,我国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泡沫凸现,最近又出台的新国十条如要求二套房首付比例超过50%的规定等,显示了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四)应不断推动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督力度.
通过现代金融衍生产品。

次贷危机说明,脱离实体经济太远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产生新的风险,所以,除了对金融市场中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监控外,我国金融管理当局也不能忽略对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如要求衍生品市场参与者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何艳.从美国解决储贷危机中得到的经验教训[J]. 南方经济,2000,(4):75-77.
[2]李云林.美国为什么会发生次贷危机?[J].中国投资,2007,(12):116-121.
[3]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9-16.
[4]郑良芳."见利忘险"与"次贷泡沫"—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十点警示[J].经济纵横,2007,(10):24-26.
[5] 诸濛,佘传奇. 美国储贷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