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交融,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智交融,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因此可以说“情智教育”与新课改理念是相吻合的。“情智教育”着眼于教育的两大领域——情感领域和智慧领域,并且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人的发展要求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情感和智慧相和谐,情商与智商共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实现“情智交融,和谐共生”。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情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成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新公民。

学生的语文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两大部分。智力素质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范畴,它主要包括感知、识记、思维、能力等要素;非智力素质属于人的意向活动范畴,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要素。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就应该使学生主体情智交融,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情为先导,营造适合儿童智力素质发展的氛围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所说的“人的情感”就是指人的兴趣、动机、情意等要素构成的非智力素质。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首先就应营造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氛围”。

1.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需要层次论中指出: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如果一个人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会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某一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等要素在课内落实到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习负担,防止“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发生,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不然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使学生感到可怕、厌恶而不愿学习。

3.给学生积极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要具体: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而不是表扬结果;在孩子失败后鼓励,公开场合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不要事先赞扬,少用物质奖励。如我在课堂上经常用以下这些语言激励孩子:你给了我美好的一天!你真负责任!让我们再试试!你太有创造力了!这是最好的!掌握得很好!你听讲很认真!你真是太有趣了!你很有爱心,能与大家分享!你赢了!你真是个宝!你真是太出色了!你是宝贵的!

4.情商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得出人的成功因素,情商主宰80%,智商决定20%。心理和情绪处于非正常状态,甚至心理扭曲,导致智力不能充分发挥,成绩平平。

二、智为载体,激起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

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在其认识上是相对平衡的,由于这种相对平衡的认知结构的存在,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感,主观上就不想进一步的探索,思想上就有一种惰性。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把学生引入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诱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愿望,激起其探索知识的强烈兴趣。

三、情智交融,促进学生两种素质的和谐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两者相互依存。在学习的每一环节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离开情感的认知活动和离开认识的情感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情智交融,促进两种素质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想学—会学—更想学—更会学”的良性循环中发展语文素质。根据布鲁纳“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论,教师有责任把学生主动探求所获取的肤浅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主动提高升华为抽象的理解性知识。

1.实行自主学习,实现两种素质的同步形成

自主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在探究获取知识过程中同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没有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质就难以得到真正发展,甚至于智力素质也难以落实。自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学习,同时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能积极主

动地参与学习、研讨活动。

2.注意培养和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遭受失败是常有的事。这时就必须靠学生坚强的意志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难,获得新的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比一帆风顺的成功喜悦更强烈,树立起的自信心更强。意志是在困难中体现并在困难中磨砺的。较强的意志,不仅仅是学生优良的性格,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精神支柱。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从传播和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以培养有个性的学生为主。在语文课堂中要创造性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各种情景和机会,要不拘泥于教材,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拓宽思路、施展才华,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个性中发展,让语文课堂情智交融。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唐集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