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浅析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锦3篇)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锦3篇)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锦3篇)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篇1)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创新。

简单来说,创新是一种新的思维或实践方式,其目标是产生或实现新的理念、方法或产品。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意味着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项目合作,通过集体智慧激发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除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或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场所;还可以举办生物技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此外,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创新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

这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学生则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活动,不断挑战自我。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我们相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篇2)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实践和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这种经验会让他们明白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实际操作的。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浅析作者:姜勇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4期摘要: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现代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

以其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产业之一。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满足当今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

本文就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初步剖析。

关键词:生物技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22-02目前,国内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中,其毕业生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训练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医药领域的技术要求。

同时,全世界60%以上生物技术的成果都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而医学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及医学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严重不足。

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发挥自身强大医学资源优势的同时,紧密结合生命科学,培养既懂医学又懂生物技术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已刻不容缓。

然而,满足这一需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关键环节。

1 生物技术专业与医学生素质教育生物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因此,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团队精神等优秀品质是首要任务。

素质教育是一个包含身心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进一步发展。

现在素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1]。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既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8.192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①王守鹏 邢朝云*(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摘 要:为了培养出能解决随社会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医学问题且具备创新能力的医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室、科研项目、传统文化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社会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192-02①课题来源:依托传统文化提升医护学生职业素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SZJ050)。

通讯作者:邢朝云(1981,7—),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E-mail:191753609@。

我国医学教育是参照国际高水平医学教育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和特点新推行的一种医学教育体制。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主要基地,要担负起“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低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所突破。

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如何通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开发达到师生共赢,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考虑与落实的问题[1]。

1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目前,我国医学生培养仍沿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比较注重理论基础的培养而忽视实践的学习,即使在实践环节也仅仅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少之又少。

现在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型医学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改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2]。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医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促进医学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水平不高。

由于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医学生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表现不佳。

2. 医学科研环境不够完善。

一些医学院校的科研条件和环境比较落后,无法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和条件,限制了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医学生科研意识不强。

部分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投入。

二、对策建议1. 创新教育理念。

医学院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并建立科研创新教育体系。

3. 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学校和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培养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科研工作。

4. 改革医学教育系统。

医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增加科研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开展科研导师制度。

学校应该设立科研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帮助学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提升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科技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医科建设需要医学生有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也能够推动医药科技的发展,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年课程学习改为一个学期内完成。

由于现在的本科阶段学习已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自学能力的提高,一些基本课程也可以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如计算机技术等,而有的课程还可以用讲座的形式取代。

同时,将过去课程学习结束后先进入临床/教学实践阶段(时间约半年)改为先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最后才进入临床/教学实践阶段,使攻读科学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尽早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并在完成课题研究后有足够的时间在毕业前将课题研究的成果予以发表,也使得管理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将学位论文送给省外同行专家进行匿名评审。

312 完善淘汰机制。

将论文双盲评审结果作为是否同意研究生答辩的主要条件,以此督促导师和研究生都认真对待他们的学位论文,将论文完成的时间比过去提前相当的时间,使外省同行专家能及时对毕业论文评审。

313 设立导师负责机制,使全体研究生导师们清楚的意识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对本校和外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是研究生导师的职责之一,也是提高研究生导师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将其是否作为同行专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审阅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任务与研究生导师的年度考核挂钩,并作为导师上岗的条件之一。

314 完善“双盲”评审制度。

我校的全日制科学学位研究生至今尚未有因为论文评审和答辩不过关而未能获得学位的,因此应逐步完善我校“双盲”评审制度,取消“公开评审”。

督促研究生按时完成论文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双盲评审,如不能按时完成的则先进行公开评审,答辩结束后再进行双盲评审。

用一两年的时间逐步过渡到全部在答辩前参加双盲评审,取消公开评审,待双盲评审结果反馈后才决定是否允许进行论文答辩。

4 结 语加强学位论文环节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论文评审仅仅是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通过结合我校对2002~2007届的医学科学硕士毕业论文抽检的结果总结我校当前论文评审过程的经验与存在问题目,并提出相关对策。

生物学教学与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生物学教学与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生物学教学与创新素质的培养[摘要]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要求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创新能力素质培养1 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而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

因此说,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也是创新,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为其成人后的创新作了准备。

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

据此,只要是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

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

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物科学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

比如,在学习了密码子后,告诉学生第一个被破译的密码子(苯丙氨酸),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知道决定的是苯丙氨酸。

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介绍尼伦伯格的实验,人工合成一段仅由尿嘧啶核菅酸构成的rna,以此为模板合成出了一段仅由苯丙氨酸连接而成的多肽。

至此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尼伦伯格实验的巧妙之处,产生出“我也能~我也行”的自信心。

再如,根据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的事实,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所有生物的密码子都相同,如果找到了另一类生物的密码子与现知的不同,这又意味着什么。

这无疑可与丁肇中教授寻找“反物质”的工作相媲美。

这就是新的思路,也是生物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只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才会嫁接到学生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式, 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 激发学 生的创新思维 , 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 学校提倡学生尽
早 参与 科学研 究 、 技术 开发 等创新 活 动 , 同时 制定和 实施 了相关 制 度 和方 法 以保 障 该 项 工 作 的 顺 利 进 行 。尤 其是 在学 校教 育 思 想 大 讨 论 的指 导 下 , 生物 技术 专 业作 为试 点率先 探 索新模 式下 的本 科 生导 师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为四年制本科 , 理论课程教
学 时间为 3 . 5年 , 实 践 教学 时 间为 6个 月 。生 物 技
术专业 的学生参 加创 新能 力 培养活 动 主要集 中在课
外学术研究、 信息技术开发和发明创造活动三个方
面 。课 外 学术研 究 又可分 为公 共课 和专 业课 外学 术 研究 。公 共课 外学 术研究 类 创新 能力 培养 活动 的项
困难 和难 题 , 养 成乐 观 向上 的心理 品质 和 自立 、 自强
P P T制作 、 编程 、 制作 动 画等各 类竞 赛 。发 明创造 类
则主要是应用医学物理学知识进行发明活动。
生物 技 术 专 业 2 0 0 6级 一 2 0 1 3级 共 有 学 生 1 9 5
人, 其 中参 与本科 生创 新能 力培 养活 动 的有 1 3 8人 。 参加 基础 课外 学术 研究 的学 生有 3 6人 , 参加 专业 课 外 学术研 究 的学生 有 8 8人 , 参加 信息 技术 开发 的学 生有 1 3人 , 参 加发 明创 造 活 动 的 学 生有 1人 , 部 分
的人 格修 养 。 在具 体实 施过 程 中 , 面 向生 物 技 术专 业 学生 开
基础医学教育 . 2 0 1 5年 7月 . 第 1 7卷 第 7期

关于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

关于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

关于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分析的论文摘要: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要使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就急需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系于教育。

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是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生物教学经验所做出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创新21世纪是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了,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要使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就急需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系于教育。

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结合自己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和教学关系,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水平现今的学校教育是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方式进行。

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封闭式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达不到层次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现今我校已经开展选修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来机会成熟会实行“走班制”;这样的趋势更需要教师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使自己成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点拨者,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表现出来,只有他们真正的爱学习才能把教学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通过思考或合作解决问题、才能培养个性的特长,真正使“传统填鸭教学”变为“现代化活泼教学”。

大力实施“研究型”“探索型”学习,才能真正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教育机会呢?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了解生物学发展史,激发创新意识生物学的发展史是建立在不断创新和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的,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素材,可选择著名的发现、实验以及重大的科研成果分类给学生,例如: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这不仅说明他善于观察思考和创新,更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对于遗传变异的研究,当前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羊、超级鼠的问世等重大事情的发生。

谈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谈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谈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摘要】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医学院校中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瓶颈问题,医学院校应以创新的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开拓社会实践新途径和构建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医学院校【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94-0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的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凸显。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瓶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其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这也是医学院校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发展战略的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高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国家竞争力、科技生产力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2.1 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核心,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高校大幅扩招的大众教育时代背景下,目前医学院校传统应试教育缺乏特色,填鸭式教学,脱离社会需求,知识老化,致使大学生学习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联想、发散以及逆向思维能力欠缺,创新欲望与洞察力欠缺,创新潜能有待开发。

具体表现为遇到实际问题思维方式呈单一和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用常规方法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没有新意和突破,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创新所需的洞察力和深层次思考能力及自我探索学习能力。

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精选全文

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应大学生自我成长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高等院校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在相关专业领域去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去胜任临床工作,还需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在工作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意识,因此,对医学本科生进行早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很有必要。

课程组结合本校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在专业基础课程《医学生物化學》的课堂教学、课后知识拓展、大创课题申报及实施及开放实验室搭建科研平台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科研能力是指临床实践能力、医学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总称。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仍是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偏重临床技能训练,加上科研创新能力不作为常规教学任务,也不列入考核体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不够。

此外,大部分院校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国内很多医学院校进行了一些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如采用八年制、导师制等教育模式,但仍存在如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设施经费不足、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更为合适的培养方法,做好临床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医学生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二、具体实施措施1.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很重要,但是医学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的本科生,要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仅仅依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识的拓展。

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增加基础知识与临床及实际应用的联系,补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将教师自己的科研思维及科研结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高精尖产业之一。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尚有很多亟待拓展的研究领域。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基本的必备素质,也是决定我国科技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1],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的缺口。

生物技术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及水平的关键环节[2]。

本研究通过探索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构建了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

一、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现状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发展日新月异。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优异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实验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主要途径[3-4]。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课内容设置依附于理论课,各自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

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不利于各课程的交叉融合,常会造成同一实验内容的重复。

这不仅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生物技术实验技能;2.实验课在内容设定上多为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孙美艳1,李大鹏2,张磊1(1.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吉林吉林132013;2.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吉林吉林132013)摘要:生物技术产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朝阳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技术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急需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本研究结合现阶段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本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对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旨在培养生物技术创新型综合人才。

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既需要人们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又需要建立一套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更需要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主要从激发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既需要人们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又需要建立一套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更需要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生物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生物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

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

把关实践环节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素质的探讨

把关实践环节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素质的探讨

1 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 的扩大 ,各 医学 院校普遍开设 了生 物 医学 工程专 业 , 我校该专 业开设 于 2 0 0 3年 , 随着高校 扩 招规模放缓 , 如何把控教学质量关 , 培养 合格的专业人 才成 为新时期 的核心任务 。我院是河南省 唯一设置该学科硕 士 学位授权 的高校 , 作为一 门综合性交 叉学科 , 又开设在 医学 院校 中, 它兼具 医、 工特色。学院坚持 “ 重素质 , 求创新 , 突出 医学特 色” 的办学理念 , 以培养具备 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 合 的科学研究 能力 , 适应现代化 医院 、 现代 医疗技术和生物 医 学科研 的高级复合 型人才为培养 目标 。在提倡素质教育 的 前提下 , 如何 把关 实践教学 , 高毕业生综 合素 质 , 提 加强 实 践动手能力是本文探讨 的问题 。
关 键 词 实 践教 学 毕 业设 计 生物 医学 工 程 D sus n o w t mp o e te Qu ly o i d i si n Ho o I r v h ai fBo c o t me -
ia En i e rn S u e t b Pr c ie cl gn e ig t d ns y a t Te c i g / Ga c ahn / o Z iin L n c i h n i h xa , i Mi g a, a g B n Z Ab t a t T i ril u s r c h s t es mma ie ewh r a o t f i me ia a c r s h ee b us o dc l z t ob e gn e ig su e t f r g a u t n a ay e h mp r n e n i e r t d n s a t r d ai ,n l z s t e i o a c n e o t a d n c si f h r ci et a h n , n ic s e e s e — n e e st o e p a tc e c i g a d d s u s st p c y t h i c me s r so o t o t l r ci et a h n o ra p c s i f a u e f w c nr a t e c i g i f u s e t: h o op c n c ri u u u rc l m a r n e n ,x e i n t a hn , i tr s i a d ra g me t p r e me t e c i g n en h p n g a u t e i n r d ae d sg . Ke r s p a t et a h n ;r d a ed s n b0 d c l n i y wo d r c i c igg a u t e i ;i me i a g — c e g e

生物医学工程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介绍及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介绍及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介绍及探讨摘要: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背景、内容的了解以及几所不同性质的高校该专业的情况的比较,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的实情和背景,就生物医学工程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基本介绍了我校该专业的培养,提出了可以多增加实践多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建议,并根据我校实情建议增强对医学基础的培养。

关键字:生物医学工程、交叉性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介绍及发展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

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十分迅速。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它的发展过程与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采用了几乎所有的高技术成果,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学科交叉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结合,而是多学科、广范围及高层次上的融合。

由于该专业覆盖的知识面宽,而大多数高校成立本科教育的时间又不长,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

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是我国首批建立该专业的大学。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69所高校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中47所为理工或综合性大学,22所为医学院校。

已经设立BME学科的69所高校中,理工科或综合性大学主要以培养研究性人才(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而医学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论文

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论文

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论文关于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论文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也要求学生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能够所掌握的知识、理论开展科学研究,以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主要是创新性人才,自此,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在各个高校推进,如何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各个高校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从教学改革出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一,加强教材建设,提高学生理论水平。

教材是高校实施教学的载体,学生所用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着该校科学研究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并且与学校的本科教育直接相关。

以中南大学为例,学校在开展生物科学本科生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建立了《医学分子生物学》这一精品课程,并且在1991-2009年期间不断对《医学分子生物学》这门教材在理论、技术和进展上进行完善,这些对保证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

学校教学理念、教学大纲以及授课时间的安排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在注重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实践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验项目和技术的综合创新。

对此,在生物科学本科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加强学生基本训练的同时,也应按照试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综合设计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本身所含内容的同时,也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最后,在实验内容设计方面,教师也应加强与开放实验室的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的不同自主选择。

第三,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构建“主体教学、两翼开放”的机制。

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高职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高职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高职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摘要】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创新教育规律,深入探讨创新教育的评价问题,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开辟创新教育新天地。

对本课题的研究,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高职生物教学创新能力一、创新能力的涵义及对教师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支配下形成的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是多种能力和优良人格的整合。

其基本内涵是: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实践几个方面。

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创造性实践和学习为手段,目的是形成创新人格品质,养成不断创新的习惯,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创新,形成创造性成果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系统知识结构,并能把它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具有善于及时捕捉、激发、引导学生创新的能力;教师要在创新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高职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1.创新能力培养是知识经济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体系)己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创新能力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环境、粮食、人口等一系列难于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无法维持再发展。

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根本是人,是有知识、能创新的人才。

只有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可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人类的长足发展。

3.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传统的“应试教育”己严重阻滞了人的培养与发展。

于是,提出了“素质教育”口号,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明确要求新课程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论文

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论文

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对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学类专业需要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等环节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有创新精神、有创造力的专业人才,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

政府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源头,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当前,高等院校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作为一名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教师,结合生物学科专业的特点、长期实践教育工作的经验,以及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切身体会,总结了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列出了关于培养和提高生物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途径和思考。

一、当前生物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不断加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滞后,与学科专业背景结合不紧,教师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等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当前高等院校生物学科师资队伍的结构比较多样化,包括了教学型、科研型和应用型,能够满足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但由于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工作量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精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同时,大多数教师学历层次高、专业面较窄,与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脱节。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主要以培养临床专业的学生为主,随着对科研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医学为背景的生物技术科研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剧增。

本文以湖北医药学院培养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为例,对医学院校如何培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标签:生物技术专业;科研;创新能力;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人才的重要举措。

科学研究是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创新意识和组织策划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

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型科研人才奠定基础,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湖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

1.深化教学实践改革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设置主要考虑到医学背景,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基本的医学方面知识,并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技能。

生物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

在理论教学方面,盡量将理论知识讲得浅显易懂,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每章节内容结束后提出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教师把科研引入到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类型实验课的比例,实验课方面除了开设基本的实验操作课程外还增设了设计性实验,通过分组讨论和查资料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协同完成实验操作。

浅析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1.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1)现行的医学教育受制于呆板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其主要表现有: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教育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和熏陶。

(2)由于教学观念相对滞后,传统以课堂传授知识为基本形式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培养医科学生整体医德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缺陷。

(3)人文素质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就医学院校而言,没有将人文知识整合到医学实践中,人文教育没有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而仅仅只是点缀。

 2.医学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医学承接的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医学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以及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态度。

现代社会对一个医学人才的评价,不再是以业务水准为第一标评。

一个人文素质欠缺、缺乏爱心、医患沟通能力差的医生,给人类、社会和病人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灾难。

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重新提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认识。

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医学道德和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呈现。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大趋势,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

二、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型医学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浅析摘要: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现代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

以其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产业之一。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满足当今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

本文就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初步剖析。

关键词:生物技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22-02
目前,国内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中,其毕业生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训练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医药领域的技术要求。

同时,全世界60%以上生物技术的成果都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而医学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及医学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严重不足。

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发挥自身强大医学资源优势的同时,紧密结合生命科学,培养既懂医学又懂生物技术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已刻不容缓。

然而,满足这一需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关键环节。

1 生物技术专业与医学生素质教育
生物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因此,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责
任感、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团队精神等优秀品质是首要任务。

素质教育是一个包含身心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进一步发展。

现在素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1]。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既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创新型生物技术教学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着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弘扬“学会学习”的素质教育核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发散思维,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也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纵观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知识渊博、经验丰富、适应能力强、富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本科学生选修课特色,强化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等环
节,多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生物技术专业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一门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坚持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实验装置方面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设计方案,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扎实的基本功下,努力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相结合,不断创新训练,提高创新意识[2]。

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学生在生活理想、人生追求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强化创新意识。

2.2 增设创新型实验,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生物技术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专业,是理、工、管结合,以理为主的复合型专业。

因此,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是一项紧迫任务[3]。

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仪器设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实验对象等方面实现全面开放,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式实验变成主动探索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自主的选择和安排实验,熟练运用各种实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及规律[4]。

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学生产生灵感、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当然,开放并不意味着放任。

因此,
创新性实验开设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

2.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大量的实践表明,导师制度可以通过科研工作将学生带入学术前沿,从而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5]。

而实施导师制度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及先进的科研思维。

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导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导师学习,将本科生的实践学习与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提高实践学习的质量,为成为医学生物技术研究、生产和开发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应承担一定的基础研究及技术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让学生与老师共同交流思想,然后教师客观性的对学生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2.4 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全面普及创新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训练,让他们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迅速成长,成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拔尖人才。

同时对在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及科技创新方面有一定成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形成人人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2.5 营造学术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开设专家讲座或举办学术报告会,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注入新的理念,开阔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学
生及时了解到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市场前景,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6 重新审视考核制度,抓好平时表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对待考核结果的错误态度“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这种完全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当今学生学习效果的办法已经时过境迁了,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号召,我们应该加强对综合素质、创新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着重抓好学生的平时表现。

在实验教学考核方面: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实验记录的真实性,不能千篇一律,督促学生写入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分析,把重点由单纯的结果转移到实验结果的讨论上来。

如实验失败原因的剖析,实验所得的经验教训等等,不要一味的为了实验而实验。

对于最终的考核,学生充分结合平时的经验积累,自行设计实验,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打下牢固的基础。

这样,考验出学生每次实验的认真程度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2.7 强化毕业实习训练,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积极倡导“知识-能力-实践-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学生毕业实习的契机,让学生走进实习基地,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研究,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实际与高新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文献等方式解决实习过程中发现的
问题和障碍,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积极思考难以解决的科学难题,提高学生将已有知识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针对性的提高创新能力。

3 结语
总之,要打造医学背景下的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就要坚持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设创新性实验,实施本科导师制,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营造学术氛围,重新审视考核制度,强化毕业实习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高新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韩冰,李蘅,孟建宇.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2):146-147.
[2] 田美,申欣.浅谈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化生教学,2009(10):210.
[3] 马纯艳,卜宁,李学军,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建立[j].2010(4):119-122.
[4] 许金华,何淑雅,刘四春.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5):534-536.
[5] 陈士华,吴兴泉,景红娟.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研究[j].教研教改,2009(9):3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