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文字拓展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文字拓展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文字拓展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隋朝时,部分党项羌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在当时名噪一时。唐中央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僖宗传檄天下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战斗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

发展

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图片-西夏党项族造像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南北朝末期

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天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此外。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大白上国”。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

部中最为强盛。

隋朝

隋开皇四年(584)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朝。次年,党项首领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开皇十六年(596)党项首领进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纷纷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隋朝贡。唐初武德中(618~626)党项相率归属唐朝。太宗贞观三年(629)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在其他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亦纷纷响应,唐朝又设崌、奉、岩、远四州,并以原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贞观九年(635),唐下诏遣使开河曲地为16州,党项内附者34万口。当时曾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为姻亲的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亦辞,也在与唐作战兵败、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归附唐朝。唐就其地分设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作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受松州都督府节制。

唐宋

唐初崛兴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日益向外扩张,北上并灭了吐谷浑,并侵袭威逼党项羌。散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被迫请求内迁,唐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县),辖下的25个党项州,也随着一道迁徙。党项原住地为吐蕃占领,留下来的党项居民为吐蕃贵族所役属,吐蕃称这些人为"弭药"。

唐中叶"安史之乱"后,由于发生了吐蕃、党项、吐谷浑等族联合对唐的进攻,西夏文明遗址唐延采纳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建议,把散居在灵、盐和庆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迁到银州(今陕西米脂县)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以东地区。从此,迁居在庆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叫做东山部落;迁居在夏州一带的党项羌部落叫做平夏部落。其时还有部分党项羌人一度东进到石州(今山西离石县)。内迁后的党项羌由于其定居的陕北、河套一带,秦汉以来已是汉族封建文明发展的地区,党项羌人民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发生密切的交往,生产力发展很快。党项羌从这时起,进入阶级社会。唐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参与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军事行动。唐朝以夏州为定难军,以拓跋思恭为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再赐李姓。从此党项族便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一说四州,无静州)。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藩镇争战、朝代更替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宋朝初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附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亦对夏州李氏政权衽羁縻统治。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传至李继棒,发生了党项贵族内部争夺权位的斗争。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率族

人投附宋朝,献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宋封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继捧弟李继迁采纳部下张浦的建策,率领贵族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同步训练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皇帝是()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朱棣 解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 答案:C 2.建立契丹国的契丹首领是() A.耶律德光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解析: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答案:B 3.辽对北宋进行澶州之战,力劝皇帝亲征的北宋宰相是() A.赵匡胤 B.寇准 C.石守信 D.秦桧 解析:根据历史事实分析后可以知道,澶州之战时,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 答案:B 4.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党项族 解析: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所以,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党项族。 答案:D 5.契丹族原来居住在() A.黑龙江流域 B.辽河流域 C.蒙古高原 D.长白山一带 解析:契丹族生活在辽河流域,后来崛起建立了契丹国,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 答案:B

6.下列各项与耶律阿保机有关的是() ①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②重用汉人③创制文字,制定法律④发展农业生产⑤改国号为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对耶律阿保机政绩的准确掌握。回顾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与耶律阿保机有关,而改契丹国号为辽是耶律德光在位时。 答案:A 7.幽云十六州是指今() A.北京、天津一带 B.河南、河北一带 C.山东、山西一带 D.河北、山西一带 解析:幽云十六州是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北方的州府。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一带。 答案:D 8.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北宋、辽、西夏 B.北宋、西夏、辽 C.辽、北宋、西夏 D.辽、西夏、北宋 解析:辽建立于916年,先叫契丹,后改称辽;北宋建立于960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 答案:C 9.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统一各部,916年在上京称帝,建立_________国;1038年,党项族首领_________称帝,国号大夏,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_________。 解析: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民族、都城容易混淆,结合教材插图可以帮助记忆。 答案:耶律阿保机契丹元昊西夏 我综合我发展 10.下列关于元昊业绩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916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 B.懂汉文、喜读兵书和法律书籍 C.重用汉人为官,仿宋制设置行政机构 D.创制西夏文字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九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课后辅导 练习九十九 第1题【单选题】 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情禁军统帅赵匡胤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该事件发生在( ) A、陈桥驿 B、琢郡 C、马嵬坡 D、余杭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宋祖”是( ) A、李渊 B、杨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 C、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D、宋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隋朝南北统一 B、唐蕃“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统一全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了“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的人物图片展。下列不应选取的图片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如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

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刘祜 一、设计说明 【教材版本】河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了解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比较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客观分析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的历史作用。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与战争

【教学准备】1、将学生按照4或6人分成5个小组,各小组设小组长一 名。 2、教师编写出相应的导学 案。 3、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提前进行半节课的预习。 【教学设计要点】结合课标“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的要求,再结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五个小问题:列表格比较出现的五个政权的基本情况;评价“澶渊之盟”;画出本课中对峙政权的简单图示;找出本课中三次议和的基本情况;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与战争。五个小问题相对应的就是各个小组的任务,小组在预习完课本内容后合作解决本组问题。 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和扩展相关知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增加了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教师补充“澶渊之盟”的视频和一些图片,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达到拓展知识、课堂总结的效果。 三、教学片断 第一环节:回顾反馈,温故知新。 形式:教师提问上节课知识点,提问对象是中等偏下程度的学生,达到回顾、检测上节课知识的目的。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确定目标。 形式:由各小组针对预习过的情况,进行知识点的再回顾,主要采取对子之间的互问、互查形式;其后,由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本课学习重点及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重点) 第三环节: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文字拓展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隋朝时,部分党项羌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在当时名噪一时。唐中央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僖宗传檄天下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战斗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 发展 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图片-西夏党项族造像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南北朝末期 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天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此外。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大白上国”。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导学案 岳麓版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1.背诵北宋、辽和西夏的建立者、建立时间以及民族,了解三个政权在对抗中的优劣关系。 2.通过分析“澶渊之盟”的影响,理解北宋屈辱求和的积极作用。 3.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政权的建立;契丹与北宋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兴起:①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②崛起:辽河流域的契丹族崛起。 (2)契丹国的建立:①建立: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916年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②发展:阿保机在位期间,重用汉人,发展农业生产,创制文字,制定法律。③结果:契丹逐渐成为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想一想:一些国家的语言中用“契丹”的音译称中国,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契丹族与汉民族的融合,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说明了契丹政权曾经强盛一时。 2.陈桥兵变 (1)北宋的建立: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定都 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中原和南方: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想一想: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 结束了唐朝中后期以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和经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澶渊之盟 (1)背景:①1004年秋,辽军大举南下攻宋,逼近澶州,东京震动。②北宋有的大臣主张南逃,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③真宗抵达澶州,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2)宋辽和议:1005 年,宋辽在澶州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这就是“澶渊之盟”。 (3)影响:此后,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4.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从10世纪初——12世纪中时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守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参予到其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正确认识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②本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正确分析民族战争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感受了繁荣与开放的大唐风采,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前不久,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来中国考察,当他来到当年宋辽签订和议的澶州城下,他感慨地说:“我看到的不是当年北宋失去了多少岁币,而是后世的一派繁荣。”这位历史学家为什么如此感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段久远的历史,学习第10课。 形势分析 1、如果辽、西夏政权要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向哪个方向发展比较有利?为什么? 2、向南发展就会与哪个政权发生矛盾、冲突? 3、发生了矛盾冲突会怎么样? 澶渊之盟 1、澶渊之盟讲述了哪两个政权关系? 2、北宋为什么北伐?结果怎样?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3、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 4、澶州城发生过哪两个重要事件? 5、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无能)澶渊之盟有哪些内容?它的签定影响如何? 众说纷纭 对于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有人认为北宋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利大于弊? 看待历史问题要一分为二,澶渊之盟在当时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澶渊之盟使辽宋人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由此看出,战争是解决民族之间冲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战争毕竟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在历史上,秦始皇当年用万里长城阻止了匈奴南下的步伐,换来了长城以南的地区的相对和平,西汉时期,昭君出塞换来了汉匈边境牛马布野的繁荣,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使唐番合同为一家。所以,和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总结 你如何认识宋辽与宋夏之间的和战?(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和议的影响) 1、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虽是兄弟之争,但也存在着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无论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夺为目的而发动战争,就是非正义的。辽与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北宋进行的反掠夺的正义之战。 3、战则两伤,和则两利。 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在战与和的碰撞中,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一起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今天,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56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同繁荣,56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高三历史 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精编版

高三历史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教学重点:契丹建国及制度和西夏建立及制度。“澶渊之盟”。 教学难点:民族关系中,和战交错,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 指出:北宋时,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契丹族建立的 ()、女真族建立的()和党项族建立的()。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契丹的兴起 ①居住地:()上游 ②生活方式及其变化: A.契丹族起初是过着()和()生活。 B.唐末:契丹人逐渐学会种植庄稼、织布、建造城郭房屋。部分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 原因: 2.契丹政权的建立 (1)政权建立的条件: A.统一:10世纪初,首领()统一契丹各部; B.阿保机提倡(),接受汉族()。 (2)政权的建立: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后来,契丹改国号为(),定都()。 3、统治措施: (1)创立契丹文字 (2)势力的扩大: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契丹得到()。 作用:进一步壮大契丹的力量,促进其封建化。 (3)“蕃汉分治”制度 原因:辽统治区,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 内容:中央设置()和()。 特点:“因俗而治”;统治原则:“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实质:阶级统治。 评价:这种制度肯定和保护了先进的封建文明,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契丹封建化过程二、宋辽的和战 1.战争: (1)宋对辽: ①目的:夺取幽云等州。 ②结果:宋军大部被歼; ④影响:从此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2)辽对宋: ①目的:掠夺财富 ②战役:1004年,澶州之战 2.宋辽议和:()年,澶渊之盟 (1)背景:澶州之战宋军大挫辽军锐气,辽方有所惧怕,提出议和要求,宋真宗接受。 (2)内容: A.宋每年送给辽“”; B.辽(); C.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史称澶渊之盟。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教案 1 岳麓版 [课标内容] 知道辽、北宋、西夏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耶律德光与契丹改国号为辽;陈桥兵变与北宋建立;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寇准与澶渊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战争、宋夏和议。 ①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过讲述杨家将的故事,培养学生联系文学作品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统一活动、西夏建立与宋夏和战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的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②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和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观点。

②了解寇准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 ③了解辽、西夏在边疆开发上的成就,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的。 ④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进一步说明,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 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重点和难点] 重点:契丹、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难点:澶渊之盟和宋夏议和。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纲要] 一、契丹的兴起 1、五代十国 2、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3、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4、辽的历史地位 三、陈桥兵变 1、赵匡胤建立宋朝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三、澶渊之盟 1、澶州之战 2、澶渊之盟 四、宋夏和战 1、党项族的崛起 2、元昊建立西夏 3、宋夏和议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习题,教师讲评指导。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练习 1、唐朝灭亡后,出现了()的分裂局面。 2、916年,契丹首领()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他在位期间,重用(),发展(),创制(),制定(),契丹逐渐成为()民族政权。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 1 课 辽宋夏金的和战中图版课后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 1 课辽宋夏金的和战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六 第1题【单选题】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北宋 B、西夏 C、金 D、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念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金—阿保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陆游(南宋诗人)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表格中的③④分别是哪两个朝代?( ) A、辽、南宋 B、蒙古、明 C、唐、南宋 D、南宋、明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一位原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的英雄首领,1115年建立了金政权,他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构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 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