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研究

合集下载

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研究

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研究

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研究新闻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引导和塑造舆论导向的巨大影响力。

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事件、观点和信息,直接影响着公众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

本文将就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定义与作用新闻媒体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意见的媒介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向公众传达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权力,塑造社会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指社会舆论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领域或某一特定主题上的方向和倾向。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评论和解读不同事件,影响着公众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塑造了舆论导向的形成。

二、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机制1.信息传递与加工: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和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它通过报道事件、发布评论,将信息传递给公众。

公众在接受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新闻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和角度,直接影响了公众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2.舆论引导与塑造: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看法,进而影响公众的情感和行为。

新闻媒体的报道角度、热点选择和表达方式,会直接影响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闻媒体所呈现的价值观和立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和态度。

3.权威认可与舆论影响:新闻媒体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主要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公众普遍认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信息更加客观、准确,因此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认可。

在涉及重大事件、社会问题、公共等方面,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仅引导舆论,还对相关部门决策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三、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部门对新闻媒体的管理控制、政治利益驱动、宣传引导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新闻媒体对舆论导向的形成。

一些政治力量会通过控制新闻媒体的报道内容和角度,影响舆论导向的形成,从而实现其政治目的。

《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研究》范文

《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研究》范文

《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媒体舆论监督与个人名誉权保护之间的边界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在保障媒体舆论监督的同时,防止其侵犯个人名誉权,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法律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媒体舆论监督的意义及作用媒体舆论监督是指媒体通过对社会现象、事件、人物等进行报道、评论,揭示事实真相,引导公众舆论,以实现社会公正和民主监督的目的。

其意义在于:1. 促进社会公正:媒体舆论监督能够揭示社会不公现象,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2. 维护民主:媒体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政治清明和民主发展。

3. 提高公众意识:媒体舆论监督能够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三、名誉权的概念及法律保护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名誉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法律对名誉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1. 禁止侮辱、诽谤:法律禁止以言语、文字、图画等形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损害其名誉。

2. 保护个人隐私:法律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禁止非法获取、传播他人隐私信息。

四、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的边界问题尽管媒体舆论监督和名誉权保护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两者之间的边界问题却常常引发争议。

主要原因在于:1. 报道失实: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因信息不全面、理解偏差等原因导致报道失实,从而侵犯他人名誉权。

2. 言论过激:部分媒体为追求点击率、关注度,采用夸张、偏激的言论,对被报道者造成名誉损害。

3. 侵犯隐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如未经允许公开他人私人信息,侵犯其名誉权和隐私权。

五、解决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的建议为解决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媒体舆论监督的权限和责任,规范媒体行为。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技巧探析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技巧探析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技巧探析在新闻采访中,舆情监督类新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新闻类型。

该类新闻不仅仅对于监督政府与企业行为、提醒公众正确认识某些事件,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起到宣传和宣泄的作用。

同时,由于这类新闻具有话题性和引人关注的特点,因此也是新闻媒体角逐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技巧对于新闻人员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的技巧。

1. 调查研究首先,舆论监督类新闻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只有了解事件的全貌,了解各方的说法和背景,新闻媒体才能够对该事件进行全面的报道和分析。

新闻人员在采访中需要注重客观性,摒弃主观判断的偏见,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的真相。

2. 专业知识舆论监督类新闻往往涉及到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新闻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准确地理解事件和分析事件的背后含义。

3. 意识形态中立舆论监督类新闻不应该有意识形态的倾向,要保持中立立场,尽可能全面、公正地报道事件,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新闻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在新闻采访中,新闻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对采访对象尊重和礼貌,对待事实客观公正。

4. 审慎舆论监督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往往与重大事件、国家安全或者个人隐私有关,因此在报道过程中需要审慎对待,遵循新闻伦理、法律法规等,并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和权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后果。

5. 逻辑思考在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中,新闻人员需要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分析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关联,对于事实进行把握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观察、判断能力,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

总之,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需要新闻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遵循新闻伦理,尊重被采访者权利,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正确认识和报道事件,用新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模式,使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同时也为舆论监督与引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不仅仅是政府和传统媒体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合作。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概念、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闻传播的变化以及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的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概念舆论监督与引导是指社会各界通过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与引导,包括政府的工作、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行为等。

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民主法治的建设;舆论引导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公众正确看待事物,形成健康理性的舆论氛围。

舆论监督与引导需要依靠传播媒体来实现,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舆论监督与引导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手段。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便利,同时也催生了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新闻内容。

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不仅能够获取信息,还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推动信息互动和碰撞。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播更快速: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手段,信息能够实现即时发布和传播,传统媒体的报道时间和空间受到了挑战。

2.信息生产更多样:新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使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

3.信息互动性更强:新媒体时代,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形成了信息的双向互动。

4.信息传播更具影响力: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更大,可以迅速影响和塑造舆论。

三、新闻传播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新闻传播,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立体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渠道更多样: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渠道,使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问题与舆论监督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问题与舆论监督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问题与舆论监督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问题与舆论监督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市场竞争加剧,而新媒体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为新闻伦理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舆论监督也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问题与舆论监督,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思路。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新闻和信息泛滥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这使得虚假新闻的传播变得更为容易。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人故意发布虚假新闻,误导公众。

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会造成舆论的误导,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2. 隐私和个人信息泄露新媒体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被获取和泄露。

一些媒体和平台在追求流量和点击率的同时,不顾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频繁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还可能被滥用和不法分子利用。

3. 缺乏新闻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一些新媒体从业者缺乏新闻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他们追求轰动效应和吸引眼球,不惜通过制造假新闻、故意制造争议等手段获取流量,而忽视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种行为的出现不仅伤害了公众的权益,也触犯了新闻伦理的底线。

4. 不规范的版权保护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也加剧了盗版和侵权现象的发生。

一些新媒体机构或个人不尊重知识产权,盗用他人的作品或信息,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

二、舆论监督的必要性与挑战1. 对于新闻伦理问题的监督舆论监督对于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通过舆论监督,可以揭露和曝光虚假新闻,提高公众的辨识能力,净化媒体环境。

舆论监督可以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促使新媒体从业者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更加注重真实、客观和负责任的新闻传播。

2. 对于舆论自由的保障舆论监督的存在对舆论自由起到保障作用。

舆论自由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基本前提,舆论监督是舆论自由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单向度的向公众传递信息,而是成为了一种交流互动的媒介,具有双向交互性质,使得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广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也使得新闻传播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更加繁荣和广泛。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中舆论监督与引导的作用和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重大改变。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主管部门和传统媒体有着相对集中的话语权和言论控制权,但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应用和社交媒体自由、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舆论监督的范围和形式得以扩大和改变。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加的公开透明,这种公开透明是难以想象的。

新媒体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和表达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为舆论监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通过在新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很多问题会得到公众的关注,从而拓展了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趋于自发和多元化。

由于新媒体上的信息多种多样,传达的方式和手段各异,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可信任、可供证明的媒体进行相应的阅读或观看,从而形成众多的声音,多样的舆论监督方向,这种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形式使得监督不再局限于官方媒体,包容了不同的声音,更加丰富了舆论监督内容。

第三,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更注重疏导和引导。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泛性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干扰和媒体混杂,很多无科学依据和真实性的谣言和声音也可迅速传播和影响公众,造成公众的误解和混淆,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因此,舆论监督者需要进行更多的疏导和引导,使舆论更趋于科学公正,规范信息传播的秩序。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是舆论监督的延伸和深化,同时也是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力的一种引导。

有选择的引导舆论不同于过去的粗暴引导方式,而是更注重引导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和主动力,因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更加贴近一般人的生活经验,更加熟悉公众的日常生活。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2020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闻舆论是由多种新闻传播方式引导的,可以更直观反映特定社会背景下民意民情。

新媒体时代,民众获取信息途径增多,可以充分发表自身对社会的意见,一改往日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主动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这也为舆论监督与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引导的内涵与意义浅谈新闻媒体因其在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一直有无冕之王的称号。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利,在新闻媒体工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会深刻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因此新闻舆论监督一定要为大局着想,充分发挥喉舌作用,有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而有效的新闻舆论引导效应,就是新闻舆论传播后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的程度,它主要体现在对受众影响力的广度与深度。

新闻报道质量高低受多重因素影响,除了应当坚持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还应考虑地域性及对受众产生的影响等因素,做全方位科学判定。

鉴于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引导的社会效益,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引起重视,最大程度发挥新闻传播对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1]。

二、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环境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由过去传统媒体一枝独秀,改为大众媒体和社会各个群体的同步并行,每个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完成新闻的拍摄发布,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公众新闻传播的参与度。

而且在“互联网+”视域下,新闻传播的速度相较过去也有了大幅提升,较传统媒体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趋势,不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也促进了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使新闻媒体影响力空前加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区别界限逐渐模糊,传统媒体也会吸收新媒体的新闻传播经验,学习新媒体传播方式,两者呈现出交互相融的发展趋势,使过去只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的舆论,产生了线下舆论浪潮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网络舆论影响下,议程将打破小众决断的限制,意见领袖对舆论引导也会产生新的形势,在参与舆论方面有所创新。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文化与生活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刘礼鹏摘要:我国的监督体系中离不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这一重要部分。

而新闻媒体具有其他监督主体没有的功能,该主体能够短时间内开展舆论监督,进而更好地督促我国的各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效率提升,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计算暴露出一些关键的社会问题,为建设一个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做贡献。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舆论监督的内容,总结目前的不足和问题,进而针对性提出对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新闻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新闻媒体;监督体系;民主化;舆论监督;应对策略一、前言这些年来,党和国家不断优化和完善监督体系,并且逐步推进了我国的社会民主化进程,社会上的改革新闻媒体也可以逐步做到实事求是的报道,对社会敏感问题作出及时的,客观的报道。

但作为新闻媒体,更应该在工作中端正立场和心态,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通过揭露社会上的违法、违规等问题,实现对权力的制约。

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分析(一)新闻媒体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报道内容经济效益做好新闻媒体基本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关键的工作。

但是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存在与社会焦点问题相去甚远,为了利益夸大广告效果,赚取外快,而忽视了对于时事类、权威媒体的报道内容,导致严重违背了社会群众的需求。

尤其是部分地方新闻媒体来说,由于其经济效益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不仅依靠自身的营业收入,更多资金由地方财政拨付。

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少地方新闻媒体会选择忽视地方问题,选择敷衍态度,难以真正起到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二)新闻侵权事件频发目前我国新闻媒体报道难以满足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隐私侵权、名誉侵权、著作权侵权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而其中的原因是记者必要的法律意识缺少,缺乏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还有的业务技术能力差等。

比如,有些记者追求效应,随意发表报道内容;评论主观性强,甚至使用侮辱语言;有的没有得到原作者同意,随意摘抄文章,甚至发生随意修改的问题,严重背离原作者初衷。

浅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

浅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

浅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摘要: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加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由于新闻媒体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特征,且传播范围广,能够针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曝光,规范社会的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并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只有舆论监督作用,利用社会舆论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关键词:闻媒体舆论监督;社会作用;措施1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1.1新闻媒体的权利我国的法律规定了人民享有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这就使得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可以说是党和国家赋予了新闻媒体的监督社会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民主的监督权利。

法律是保护各种权利的基础,新闻媒体要行使社会监督的权利必须有法律作为保障,所以我国的法律就明确的规定了新闻媒体拥有采访权,并且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具有知情权和实时公开报道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社会的黑暗面要履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这既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义务。

采访权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在任何公共空间搜集新闻信息并自主选择记录方式的权利,或新闻工作者有权要求法律规定有义务公布信息的采访对象提供真实、准确和全面的相关信息,不受他方外力非法地阻止和侵犯,媒体及记者的财产权、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凡是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媒体都有采访权和知情权,然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布给人民,让人民具有获悉社会事件的权利。

新闻媒体的采访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侧重点,一个就是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这就明确了新闻媒体采访权的职责范围,要新闻媒体不能越界法律的红线。

另外一个是新闻媒体的采访对象可以自主的选择,采访的方式也是由自身决定,最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的违法犯罪具有监督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其采访权是受保护的,不会受到其他外力的干扰和阻止。

由于新闻媒体充当的正义的角色,在采访的过程中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这就要求社会各界要切实的保护新闻媒体的采访权。

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通过对新闻事件采访,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编辑,在通过媒体报道出来,让人们可以获知社会事件的真相,实现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泛,也更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与引导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媒体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巨大的。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各种新闻资讯。

互联网还为每个人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平台,这也就意味着消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

更何况,虚假信息的传播也在互联网上盛行,这给舆论监督与引导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舆论监督与引导呢?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至关重要。

新闻媒体承担着监督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及时报道和揭露各种违法行为和不良现象,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与此政府应当为舆论监督提供支持,对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新闻报道,政府应当给予大力度的支持和保护,为媒体提供充分的报道空间和发声权。

加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舆论监督与引导的基础。

媒体应当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勇于挑战权威,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让人们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真相。

政府也应当建立健全的新闻监管体系,对于虚假信息和造谣传谣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积极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媒体除了传递信息,也扮演了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角色。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这就需要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媒体应当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议题,引导公众正确的表达观点和情绪,净化网络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净化网络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社会公共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空间也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现状研究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现状研究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现状研究分析摘要:新媒体舆论监督有“准确、快速、灵敏”的特点,对转移社会负面情绪疏导群众负面观点有明显作用。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舆论监督应对对策:加强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建立伦理规范网络、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之路。

关键词: 新媒体;舆论监督;融合发展1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现状概述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各种规则和资源的帮助下,公众舆论的监督被规范化,由此促进了部分机构关系的逐渐建立,影响了在新媒体环境中中国媒体监管的发展。

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博客、微博到微信、直播平台,再到互联媒体的全面覆盖,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民离不开的生活方式。

我国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的典型案例可追溯到2003 年发生的孙志刚案,通过网络媒体及网民的争议和关注,最终促使政府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出台了相应的新政;2005 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徐工贱卖案”,因“博客门”揭发的徐工重工和凯雷的并购案,到2008 年最终宣告无果而终,徐工重工最终保住了“国有资产”的身份, 2009年躲猫猫事件、2010年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郭美美事件、2012年PM2.5、2013年“表哥”事件、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等,都是通过互联网在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曝光,网民正在积极讨论并不断曝光视频,让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形成了舆论压力,直到官方对事件进行调查,相关负责人被处理后,事件才得以解决,媒体监管在新媒体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2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监督的特点与功能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新媒体应运而生,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网络传播属性。

公众参与的方式有很多。

例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新闻和帖子、论坛发帖、微博和微信热。

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当前媒体环境的巨大变化。

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生活方式,这种变化也影响着新闻媒体领域的拓展和延伸,随着媒体格式的不断变化,新功能不断衍生。

网络时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研究

网络时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研究

网络时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对于新闻报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时代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方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重点就网络时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特点和问题。

首先,网络时代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以互动性、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为特点。

相比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平台使得用户可以即时发布和传播新闻信息,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此外,网络时代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具有高度互动性,使得公众有了更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公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对新闻进行评价和传播,进一步推动了舆论的形成与传播。

然而,网络时代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也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问题。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门槛较低,不可靠、虚假的信息大量涌现,使得新闻舆论监督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由于舆论传播的快速性,有些不负责任的个人或机构可能会散布谣言或不实信息,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

网络新闻的主观性也比传统媒体更为突出,个人和媒体的立场可能对舆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网络时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

信息过载是指因为互联网上信息大量涌现,而导致人们无法有效处理和筛选信息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新闻的评价容易受到干扰,有时很难准确理解和判断事实的真相。

此外,由于新闻报道广泛、粉丝经济盛行,一些热门新闻容易成为网络指数,形成话题热潮,导致公众对其他重要新闻的关注度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网络时代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

首先,加强信息真实性的监管。

政府可以建立更加严格的信息发布规范,对不实信息和谣言进行打击,同时加强对新闻媒体和网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

其次,加强舆论监督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不仅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新闻舆论监督,还应该建立专业的舆论监督机构,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监督和评价,提高社会对新闻行业的信任度。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审核和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用户行为规范。

新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内涵和路径研究

新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内涵和路径研究

24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内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逻辑学上指某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如“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语言、会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等。

要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需先明确三个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

首先,核心是监督;其次,这是一种通过舆论实施的民间监督;再次,这是一种通过新闻媒介实施的民间监督。

下文分别对三个界限进行简要阐释,梳理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

(一)舆论定义中国《辞海》界定,舆论指公众的言论,舆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和时势的晴雨表,可预测动向,是调节决策科学性的有力杠杆。

以西方英语国家的定义,如《美利坚百科全书》,认为舆论是公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

一般认为,舆论是一种公众的意见,类似于民心民意;意见主要针对多数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舆论一般具有大致相同的利益诉求;反映和引导舆论最有力的载体是新闻媒体;舆论影响社会公众也具有正反两面性;正面舆论会在社会上形成赞扬和积极的情绪,反面则会让公众产生愤怒或不满的情绪。

(二)监督的定义监督是监察、督促的简称,特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代表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公职人员依法进行质询和监督。

广义的监督实际上范围很广泛,除了对官方机构和权力进行对公监督外,还包括对社会现象及个人品行的对私监督。

本文重点讨论对权力和执法机关的监督。

此类监督一般分为三种:以权力监督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

其中,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形式主要存在于近现代的民主社会,它以承认公民权利为根本前提,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最终目的,从而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主要力量,舆论监督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三)舆论监督学者侯健在《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中认为,舆论监督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自由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的论文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的论文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和责任,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大众对媒体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之处,从而出现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

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基本原则;一、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与方向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礼仪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1]。

舆论监督的产生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致辞中曾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媒体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两位国家领导人对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鼓励与期许,为我们未来更好地开展新闻监督指明了方向。

二、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不菲业绩。

从最初的小心谨慎到今天的锋芒毕露;从最初的屈指可数到今日的遍地开花,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背景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个人拥有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话语权,舆论的传播和影响力也更加广泛和深入。

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面临挑战,虚假信息、偏见观点和恶意炒作层出不穷,对舆论监督和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与引导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议题。

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何引导舆论走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都是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挑战。

1.2 舆论监督与引导概述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新闻报道和舆论表达的监督和制约,是一种民主检验和监督新闻传播的方式。

而舆论引导则是指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和影响,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观点和态度,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个人和组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可以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舆论场景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新媒体的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特点也增加了舆论监督与引导的难度。

新媒体时代也为舆论监督与引导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舆论监督更加全面和及时,公众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监督媒体的报道。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为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能够更精准地对不同群体进行引导和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与引导既面临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研究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研究

1 、 认识上存在误 区 这里所说 的误 区
2 、 公 开性。 媒体每天与千万人进 行面 指 的 是 , 对‘ ‘ 正面 宣 传 为 主 ” 与 舆 论 监 督 的
对 面 的接 触 , 这 种 监 督 的议 程 、 立场、 对 立 关 系 问题 上存 在 着 片面 的 、 肤 浅 的 认 识 。
的 飞 速 发 展 是 我 国 新 闻 改 革 所 取 得 的 重 的 , 涵盖政 治、 经济、 文化 、 社 会 生 活 等 各 时, 也无可奈何地暴露出诸 多问题。 要成果, 也 是 新 闻 媒 体 赢得 党 和 人 民越 来 方 面 。 越 多 的 关注 和 信 任 的根 本 原 因。
我 国新 闻媒体 的舆论监督 尚有许 多不足 情绪 , 人 民的意见和批 评 , 通 过新 闻媒体 注 , 形 成 一种 社会 舆 论 。 而其 他 的 监 督 形
之处 ,在对其进行分析概 括的基础 上 , 探 反映 出来 , 形 成舆论 , 受 到党和政府 及有 式则一般要经过一整套的既定程序 , 费时 讨 完善新 闻媒体舆论监督 措施 , 借 以推动 关 部 门 的 重 视和 考 虑 ,这 就 是 舆 论监 督 。 较长 。
我 国新 闻媒 体 的 舆 论 监督 工作 。 关键 词 : 新 闻 媒体 ; 舆论 ; 舆 论 监 督 中 图 分 类号 : G 2 0 6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现代 民主 政治 国家 都很重视 发挥舆 论监
有如下特点:
4 、 灵活性 。 无 论 是 司法 监 督 还 是 行 政 式, 遵 循 分 级 管 理 固然 有 组 织 严 密 、 力 量
二、 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的不足
在 社 会 矛 盾 日趋 复 杂 多变 的 严 峻 现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摘要】我国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推动政府和企业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

新闻媒体揭露和批评社会事件,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正义。

在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发生变化,信息传播更快速和多样化。

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至关重要。

建议新闻媒体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加强自律和公正性,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的报道。

未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应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会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应当不断完善和提升。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社会舆论引导,政府监督,企业监督,社会事件,揭露,批评,公共利益,网络时代,重要性,建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第四权力,新闻媒体是监督权力行使的重要渠道,扮演着曝光、监督和引导舆论的角色。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通过揭露问题、监督权力、维护公共利益,确保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包括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对社会事件的揭露和批评、对公共利益的维护等方面。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闻事件,引导公众舆论,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新闻媒体还通过报道社会事件的不公平现象和不良行为,呼吁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

在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更加便捷传播,新闻媒体需要更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提升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和广泛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舆论监督研究

舆论监督研究

舆论监督研究【摘要】近年来,舆论监督研究备受关注,其在社会发展和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舆论监督研究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方法论、实践案例以及前沿领域。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对舆论监督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推动舆论监督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效果提供了有益参考。

舆论监督研究的持续研究将为舆论监督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促进舆论监督在社会管理和舆论引导中的更加有效和积极的应用。

【关键词】舆论监督、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方法论、实践案例、前沿领域、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舆论监督不再只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监督的一员,这为舆论监督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数据。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谣言等不实信息频频出现,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研究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方法论以及实践案例对于推动舆论监督研究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

深入探讨舆论监督的前沿领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舆论监督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积极的舆论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舆论监督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民主,它是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是促进政府透明度与廉洁的有效手段。

通过深入研究舆论监督,可以更好地理解公众舆论对社会事务的影响,提高人们的舆论素养,加强公民参与议政的意识,推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社会。

舆论监督研究还有助于揭示舆论传播的规律与特点,促进舆论传播体系的健全发展,提升舆论监督的效果和水平,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和支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研究舆论监督,探讨其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方法论、实践案例和前沿领域,寻求启示与展望,对于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

浅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舆论监督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舆论监督方式主要是依靠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论监督方式也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多元化和民主化。

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和监督中来。

社交媒体、微博、博客等互动平台在这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平台,公众可以发布信息、交流观点、表达意见,并对政府部门和媒体进行监督。

因此,公众的参与可以使舆论监督更加民主化和多元化,更加充分地反映公众的声音和需求。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即时和快速。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的流动也更加灵活和自由。

因此,当发生突发事件或社会事件时,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迅速传播信息,并对事件进行监督和评论。

这样可以迅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响,对推动问题解决和政府部门的回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再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个性化。

不同的网民具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网民的需求。

比如,电子邮件订阅、新闻聚合应用等,可以实现信息的智能推送,让网民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可以促进舆论监督的精细化和有效性。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问题。

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由于信息发布门槛较低,不少虚假信息也混杂在其中,而这些虚假信息往往会对舆论产生误导和影响。

其次是信息质量问题。

在信息过度流动的互联网环境中,如何筛选、鉴别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可以使舆论监督更加民主化、乃至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传播》2018•5(下)41科技新闻传播新闻媒体是传播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发展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改革,新闻媒体需要正确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恰当运用新闻舆论力量,对社会进行监督。

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博得社会与大众的认同与信任,因此,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则显得尤为重要。

1 舆论监督概述1)舆论监督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对于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会进行讨论,并具备自己的观点。

舆论就是要整合这些议论与想法,以传播的方式再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社会集合性。

从广义上来看,大众的意见与想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就可以称之为舆论。

从狭义上来看,可以将新闻舆论称之为舆论,因为实现舆论主要传播的方式就是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传达着人民的想法与意见,代表着人民的利益,由此形成的舆论,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就有了舆论监督。

2)舆论监督特点。

第一,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新闻媒体代表着大众的意志与想法,任何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和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批评。

媒体与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实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由于舆论监督的内容包含许多方面,因此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其广泛性。

第二,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

舆论监督的许多细节都要面对公众,尤其是经过新闻媒体报道的人和事件,将会以广泛的传播方式被千万人知晓,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性质,就会产生相应的舆论,并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中。

在公开的监督之下,被报导的人和事件将无处躲藏,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与讨论。

第三,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

当媒体与数字网络等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时,就意味着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事件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迅速形成舆论,使得舆论监督及时性更强。

第四,舆论监督具有灵活性。

舆论监督不同于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其监督方式可以不拘一格,监督范围比较广泛,免去许多中间环节,提高监督的效率。

舆论监督并不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线性监督方式,而是以相反的方式开展监督,因此会更加灵活。

2 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不足1)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目前在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具体来讲,有许多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人员认为,新闻报道就是要侧重正面宣传,歌功颂德,如果披露真相就可能会削弱正能量的传播,是社会中存在着消极的情绪,因此舆论监督就是助长不良风气的直接途径。

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不仅会缩小新闻传播的范围,还会使许多批评性报道与揭露真相的新闻越来越少。

实际上,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反而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的增长,削弱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

有许多官方机构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而是以维护稳定为由,掩盖事实的真相。

长此以往,就会使得新闻舆论监督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没有起到充分监督的效果。

2)地方保护主义动机强烈。

对于一些重要的机构和单位而言,新闻舆论监督,往往会因地方保护主义动机十分强烈,而丧失其应有的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如果该机构或单位因某种错误需要被媒体曝光,当记者就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采访时,相关人员并不配合,或者谎报情况,甚至干脆刁难记者,禁止记者继续采访。

如果干扰采访失败,还可能会采取其他方法阻止新闻报道,拒绝披露真相。

如果新闻报道得以顺利刊出和传播,即使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有关机构和单位会失口否认,不承认错误,不思悔改,甚至对错误进行掩饰和辩解。

这种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动机,不仅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也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对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开展十分不利。

3)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

目前中国的新闻媒作者简介:郭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研究郭 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 要 随着新闻行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何应用舆论监督工作则成为广大新闻媒体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课题。

文章主要对舆论监督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目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1-0041-02DOI:10.16607/ki.1674-6708.2018.10.0252018•5(下)《科技传播》42科技新闻传播体舆论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落后,对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工作开辟有利的环境,这样就会使得监督不能发挥出有效作用,一些问题不能够被及时揭露,相关机构部门的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曝光,社会不良风气日益加浓。

中国的新闻法治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仅缺乏完善的新闻法,还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使得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事业青黄不接。

缺乏法律法规保障的新闻舆论监督,就会沦为走形式,也会使新闻媒体的地位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新闻媒体的职能无法明确,媒体人士的权利和义务也缺乏法律保障。

如果记者要进行真实的报道,而该报道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就可能会被强制压下,从而使真相无法被揭露;还有一部分机构和单位,将媒体的职能过度夸大,将其作为单纯的宣传工具,相关新闻报导的内容言过其实,丧失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新闻媒体的地位职能都会变得十分尴尬,或者只能发挥单一的功能,成为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的社会矛盾的工具。

4)媒体自身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不仅承担着新闻传播的职能,也成为许多企业机构打广告的有效途径。

除了必要的新闻采访和时事报道之外,一些新闻的传播主旨是某种商品,带着浓厚的软文性质,也可以称之为商业新闻。

这种新闻鉴于广告和新闻之间,没有标明是何种体裁,公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把这种新闻作为真正的新闻报道。

随着人们阅读积累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识别商业新闻和真正新闻报道之间的区别。

这种模棱两可的报道侵犯了公众的阅读利益,降低了新闻机构与媒体的权威性。

3 完善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措施1)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鉴于一部分人在新闻舆论媒体监督方面存在的错误认知,就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了解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并不矛盾了解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并不矛盾。

舆论监督的本质是要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稳定,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公众揭露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恰当的舆论监督,可以产生良好的正面效果,因此要将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有机结合,找好角度和利益挖掘事实的真相,使不良行为可以得到曝光,引发人们思考和反省,这就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意义所在。

2)政务公开。

要实施政务公开,尤其是涉及到人民利益的事情与工作均需要向人民群众公开,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政务公开有助于新闻舆论监督顺利开展,配合舆论监督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人民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促进人民群众自觉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开展有效的监督,就可以使人民更加理解党和政府面临的问题和付出的努力;政府也可以了解人民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上下一心,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就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减少矛盾激化。

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通过舆论监督可以使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与改善,并引发全社会的共鸣,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使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帮助,打造和谐文明的社会。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使新闻媒体和记者能够充分行使采访的权利,报道真实的新闻,减少其他机构单位对新闻媒体传播行为的干扰,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与保护措施,必要时要予以法律追究。

要避免舆论监督被滥用,通过完善的条例,规范舆论监督行为。

4)提高新闻媒体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要坚决反对有偿新闻,通过新闻舆论监督避免新闻行业中的不良风气。

在禁止有偿新闻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各大新闻媒体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新闻媒体机构可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使每一名新闻媒体人员都可以得到教育。

要鼓励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刻遵循舆论监督,法制化的理念,规范自身的舆论监督行为,不违法,进一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作出真实、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

4 结论综上所述,关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的配合。

要正确认识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政府要对该工作予以大力支持,配合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顺利开展,为舆论监督工作缔造完善的法律环境。

此外,新闻媒体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做真实的新闻,坚决杜绝新闻行业中的不良风气,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更高,更具备可读性和发人深省的好新闻。

参考文献[1]张潜.刍议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与被监督[J].现代交际,2016(1):122-124.[2]王钰.解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传播,2014(16):148.[3]郭秀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3):112-113.[4]齐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问题研究及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55.[5]王倩.浅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J].前沿,2013(11):119-122.[6]张晓梅.以人为本,舆论先行——新闻媒体提升舆论监督力之我见[J].科技与企业,2013(9):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