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方法论》

2012级行政管理

学号:2012111101000230

姓名:孙佩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服务型政府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要求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界定服务型政府的结构要素。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核心理念,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加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使政府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证。本文试图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动因,内涵,存在的问题及路径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对我国现阶段的政府行政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内涵职能转变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政府性质决定的,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目标,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领域,任务十分艰巨。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

从21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政府体制变革,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小政府大社会变等词汇正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力图冲破旧行政体制的樊篱。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纵观我国历史,纵根据地到1949年后取得全国政权,在这一过程中,是统治权力向中国共产党转移,并高度集中于战争中形成的新兴的政权体系,同时也是集中统一的行政机制第一次全面深人地渗透到广阔的乡土社会之中,形成动员性的乡村行政治理体系”。此后,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然而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制约着社会进—步的全面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革命时代的全能型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降低,政府职能在社会领域的缺位、越位等弊端造成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政府传统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因与限度

1、动因

1.1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与整个体制转变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相联系的。改革开放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也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角色定位。改革开放既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其重要的变革内容,又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实现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又为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面对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单一的政府调控经济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做法,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政府市场监管的缺失,致使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例如最近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正是政府职能缺失的表现。这些问题表明,政府职能转变迫在眉睫。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成为了重中之重。由历史的惯性、市场与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对不协调,我国各级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因此也在实现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主要责任。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程,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里也要统筹安排,要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当地的综合实力水平结合起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以为公众服务为对象,把公众最现实、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与当前的工作部署紧密地结合起来;建设服务型的政府,要与转变工作作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结合起来。

1.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自身改革,比如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且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地方也推行了大部制改革,但力度明显不够。部分地方工作人员依然存在着贪污腐败、违法执法等现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仍处于体制改革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根本消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政府的期望必然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1.4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让人们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实现人民民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条件,没有民主的服务型政府就好比是空中楼阁。只有实现真正意义的人民民主,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成功转变,因为要实现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管事范围的缩小而把更多的管事权直接交由人民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的建设也能够成为政府执政理念顺利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成功转变的催化剂。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与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个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过程。

2、限度

2.1 定位的模糊。建设服务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确政府应当承担什么职能。党的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同时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主要任务在于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其合理性。但时至今日,全能型政府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定位还极其模糊,一方面认为自身是管理者,统筹市场和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资源要素是通过市场机制完成自动的最优化配置,全能型政府无法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同时在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职能有没有完全切换到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角色中来。

2.2 权责的混淆。现代市场机制对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行政权力的配置应同其承担的行政责任相对称、相平衡,从而达到权责统一,事权—致。然而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由于改革的力度不够彻底,权责分离、部门职责交叉重叠、运作不畅等问题层出不穷。在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同一部门的权责应有相同的广度。如果责任大权力小,势必力所不及,导致职能束之高阁、难以有效实现;反之,则会造成权力过剩,容易滥用权力,导致权力腐败;其次,同—部门的权责应有内在的同质性。—个机构享有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若在性质上相悖不一,就会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陷入混乱;再次,在同级行政机构之间,要以制度形式使机构权责任明晰化,从而在各级政府之间、不同行政部门之间以及不同岗位之间,实现无缝隙的责任衔接。

2.3 理念的滞后。当前,官民矛盾、警民矛盾、城管与商贩的矛盾经常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部分地方政府的官本位思想依旧深刻。湖北石首市、河南栾川等地方政府部门就因在解决矛盾过程中采用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在当地诱发了严重的群体性事件。部分政府官员解决矛盾的动机只是为政府自身利益,而不是为民服务。当前,经济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方基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转型也要同时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也逐渐强烈,在面对公共问题时,就更需要政府官员采用服务与协调的管理方式。

三、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1、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对于服务型政府内涵的界定,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特征就是政府管理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便利人民群众为政府管理的最高原则。相应地,政府对社会管理的理念应该是“人民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具体说来,服务型政府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涵:

1.1为社会提供私人不愿或无法提供的公共服务。那么,什么是公共服务?不能由市场机制完全解决而必须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这类产品或服务统称为公共服务。这样,一部分人民需要的产品由市场来提供另一部分人民需要但市场无法或不愿提供的产品由政府来提供或在政府的监管下由第三部门提供,不管由谁来供给,在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下,

人民群众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这是服务型政府行政的基本内容。

1.2 要以方便人民群众为管理的最高原则。不论是从我国的国体出发,还是从我国的政体出发,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关系都应该是主从关系。因此,服务型政府对社会同样要进行管理,但不是怎么方便政府就怎么管理,而是以方便人民群众为管理的最高原则,人民群众是服务的对象。管理的中心政府要围绕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开展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依法行政。这不仅是服务型政府的标志之一,而且也是服务型政府行政的基本方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行政就是在执行人民群众的意愿,相反,不依法行政或不正确依法行政其实就是在对抗或歪曲人民群众的意愿。因此,服务型政府的行政运行方式必须是依法行政。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确保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府管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府管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保障,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府管理,政府才能是人民的政府,服务的政府。

1.3 透明的政府决策。透明的政府决策执行等行政行为才能置于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政府才能最终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出发来制定行政决策。只有人民群众参与政府管理,才能有效扼制行政腐败,最终才能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人民群众满意政府的行为,才能说明人民群众的授权得到了正确的执行,人民才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2006年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听取陕西代表团意见时提出: 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

四、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各地方相应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实行一站式办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行政问责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任务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经济建设型政府的惯性依然存在,管制型政府的观念在一些公务员心中还挥之不去。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最大障碍,政府职能不能真正转变过来,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就不会真正转变过来,还难以摆脱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政府利益”致使政府自身转变职能的动力不足。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政府的政策应该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这是学理上的应然。但在现实中,政府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公共意志的最高体现,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公共资源的最大整合和调配者;另一方面,政府在社会结构中心的特殊地位、作用和职能,又使它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其他团体的特殊利益,我们叫做“政府利益”。政府利益是复杂的客观存在,会导致政府自身转变职能的动力不足。首先,“政府利益”导致公共权力市场化,违背了公共服务的公共利益导向。其次,“政府利益”使政府和特殊利益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了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公平.第三,政府利益往往还表现在为了自己管理的方便,缺乏“顾客至上”观念、“为人民服务意识”,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体现不出公共服务性。最后,“政府利益”的存在容易使公共行政演变为部门行政,把追求“公共利益”变成追求“部门利益”的工具。

2、“官本位意识”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深层制约因素。在我国仍可以看到“官本

位”意识影响深远。“官本位”表现为行政主体对上负责重于对下负责,把管理的地区或部门视为自己的领地,随意扩大行政干预范围,侵害公民正当权利,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深层制约因素.(1)“官本位”意识不利于民本位、参与型政府的形成。(2)“官本位”意识不利于政府自身改革。“官本位”者奉行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价值观念。他们固守计划经济的旧观念,甚至套用封建时代的旧观念,这与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民主、效率等观念是完全对立的。(3)“官本位”文化不利于公务员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心理认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长期以来国家公务员在物质利益分配中的优越地位被打破,一部分率先富裕起来的社会阶层在个人财富和生活水平上远远超过了国家公务员,导致一些国家公务员在物质利益问题上产生失落感,在个人欲望上把握不住自己,以致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非法利益,跌入腐败的深渊。

3、我国公务员的素质现状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大量的公务员从事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决策水平的高低,执政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公务员的素质和其学历水平、知识结构的合理程度。就公务员整体队伍来讲我国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行政能力与现实要求还有差距。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4、淡薄的公民意识和不发达的公民社会.不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公民意识不强,总的来说表现在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都淡薄,不是主动地、有序地要求政府进行如何改革,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而是等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这不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民参与性”的实现。公民意识不强还表现在公务员身上,公务员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具体载体,公务员首先也是公民,如果不具有现代公民意识,也很难其有现代公务员意识。

五、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

服务型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它彻底摈弃了“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和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严重失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树立良好公信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吸取外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益经验与启示

1.1 新加坡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经验

新加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经验新加坡从1965年独立至今的40多年。通过不断进行公共服务行政管理改革.努力营造了一个务实高效、清正廉洁、改革创新、亲商亲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1.注意“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发扬和服务型政党组织的构建,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党政互动”。在新加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实践中,人民行动党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强调“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贯彻和发扬。以民为本.心系群众.关怀草根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信念。其次,执政党与政府在队伍和政策方面的协同互动。人民行动党作为执政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国会议员是党的最重要的干部。由于新加坡在法律上是多党议会制政体.议员可以担任政府要职,现任政府中的总理、副总理以及15个部的部长、政务部长、政务次长都是代表人民行动党的国会议员。正是这些议员一方面在国会参与议政.把党的意志转化为法律.转化为国家意志.一方面又在政府中领导公务员队伍,把党的理念转化为政府的政策、措施.从而实现了对社会的高效管理。再次,人民行动党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人民行动党议员一般要兼任选区党组织的领导工作,作为党的干部,他们要带头为民服务。如果没有执政党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基础,没有服务国家、执政为民的理念.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奉公、身体力行的践行与表率,仅靠政府来推进,新加坡政府的优质公共服务恐怕是难以维持的。

2.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强调公众参与,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府一社会双向互动”。构建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参与。首先,新加坡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新加坡大量的社会组织丁作网络,在政府与人民中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其次,注重社会公众的意见表达与沟通协调.强调社会全面参与。在新加坡.每年的财政预算在国会批准前后都要各搞一次民意调查。在政府发起的”重造新加坡”民意征询活动中。民众纷纷献计献策,在74项重大建议中有60项获政府采纳。

3.以搞好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为重点。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好政府”为公众提供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新加坡非常重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和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以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回馈社会。首先,以搞好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为重点.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新加坡政府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经济政策力促全民就业,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和建立高质鼍的生活;社会政策是确保和平稳定.种族和谐.居者有其屋;教育政策实行全民六年义务教育,选拔精英人才。使每个人能够发挥所长。其次,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注重“好政府”的角色扮演。人民行动党的核心价值观是精英领导,主张政府必须由第一流的糖干人才来领导.治国的成功之道就是栽培、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再次.强调政府的廉洁与高效,为公众提供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新加坡政府是世界七少有的掌握国家和社会资源并大量进行政府投资的政府.其问钱权交换的机会很多,但由于新加坡反腐制度的健全。再加之公共管理和运作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得新加坡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在廉洁高效上得到体现,政府得以为公众提供了大量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积极推进政府机构与运作机制的革新,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构筑政府服务公众薪的载体和平台。小国、危岛、孤城情境所产生的“生存哲学”和实用精神.使人民行动党党员、国会议员、政府高官与普通公务员.都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首先.不断推进政府部门改革,加强机构与运作机制革新。其次,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握造“创新领先型国家”。新加坡是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府发展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在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针对电子政务的调研中.新加坡连续5年与加拿大、美国一道被评为全球电子政府的“创新领先型国家”。

1.2 新加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些有益启示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和主要目标。借鉴新加坡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先进经验,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启示:

1.注意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党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党应明确当前服务型政党的

功能定位,与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协同互动,积极探索新时期适合中国国情和党情的群众工作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基层组织转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2.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促进社会组织培育与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应该是一个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政府应切实提高认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工作导向。另一方面,要努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的全面有序的参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街办、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予以健全,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它们接近群众、了解下情的优势.密切政府与民众的联系。建立重大决策群众参与制度,对社会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事先通过社会公示或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各阶层群众的意见或建议。

3,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搞好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廉洁高效政府为要务。明确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真正把搞好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来落实。对存在问题进行分类排队.有重点、有步骤地予以解决。在坚持“适度从紧”的情况下,提高政府运行质量和公务员队伍素质,尤其是在建设廉洁政府和高效政府上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4.积极推进政府部门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行大部制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同归公共服务。并且应有一系列配套改革,如设置各种执行机构等等。同时,应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务信息在党政机关内部及党政机关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传递.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政府工作程序。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腐败。

2、建设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2.1 更新政府理念,养成服务型政府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结构要素应由服务型政府理念、服务型政府体制、服务型政府管理方式三大板块组成。理念居于服务型政府结构要素的最上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和难点。所谓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就是要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树立以下三大理念:

1. “以民为本”的政府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就在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官本位”的政府理念的危害性日渐暴露,甚至已成为政府合法性危机的主要诱因。只有坚持“以民为本”,时刻为人民办实事,才能维系党和政府的血肉联系,才能巩固和提高党和政府威信。正所谓“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关键就是在于政府是否认同并实践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官为轻”。因此,无论是政府行政,社区自治,还是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也无论是把服务的对象看作是公民、顾客,还是委托入、股东。政府都必须把人民作为唯一的、本原的服务对象,摆在重要位置。

2. “高效服务”的政府理念

高效服务就意味着政府服务不仅有高效率,还要有好豹效果。高效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为公民社会提供高效的服务,即政府对公民或社会团体积极提供及时、便民、优质的服务,真正解决人民群众之所需f二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高效的服务,即政府要简化行政审批,创建良好的竞争、经营环境,服务而非管制企业;三是为政府提供高效的服务,即处理好纵向和横向的政府关系。高效的服务还意味着较低的社会成本,即要廉洁服务。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应避免权力利益化、利益部门化、与民争利等丑恶现象,杜绝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情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降低公共服务提供背后的社会成本。

3. “平等服务”的政府理念

政府的公共服务应能覆盖全体国民和所有领域。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政府主要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观念,改变把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另类的观念,政府要一视同仁地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另外,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弊端的日渐显露,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研究员的划分,根据职业状况,以及所占据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当前社会存在着十个不同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员,作为中国的公民,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公共服务必须对所有阶层、所有公民平等开放,每一个阶层的人员在享受公共服务和权利救济的过程中都应受到平等对待。

2.2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体制

体制是建设和完善服务型政府的保障,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点。构建服务型政府体制最主要的就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它主要涉及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社会及政府与企业等诸多结构要素。

1. 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而政府则是对市场失灵的弥补。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关键在于建立面向市场、亲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1)政府必须培养和发展市场体系。培养和发展市场体系,除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消费品市场,重点是培养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2)政府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二是加强信用建设,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三是培养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四是强化法治,从严监管。最后,政府应该在公共领域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市场化部门政府职能,做“掌舵”的政府而非“划桨”的政府。

2. 改革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模式。近些年来,“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开始改变,但我们的目标选择应该是“强国家强社会”,走国家社会共同治理的道路,这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共同需要。政府不仅要改革自身,而且要肩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的责任,以促进公民社会的迅速成长。在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广泛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继续有效推行省市县长公开电话等回应社会的便民措施,增强政府对公民和社会的回应性。确立这一要素的意义在于明确社会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政府承担的责任。

3. 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企业就无所谓市场经济。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就要构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间接管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提供法律制度框架;二是政府主要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影响企业。三是对某些具有垄断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实施直接管制;四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农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型政企关系的意义在于明确政府服务的主要对象,建立一种新型的政企关系以适应服务型政府的新型体制。

2.3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形成服务型政府管理方式

与服务型政府应具有的理念和体制一样,政府的管理方式也要体现服务的特点。怎样让政府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让政府在服务的方式和方法上向服务型的政府接近呢?针对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现实问题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实施服务型政府科学的管理方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构建服务型政府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可以缩小政府失灵的辐射范围,使政府体制具灵活性,从而提高效率。从理论的角度上来看,公共服务市场化有以下三层含义;决策和执行分开,即政府更多的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二是公共服务供给者和具体的提供者、生产者、管理者、经营者分开,政府负责供给,但具体的提供者、生产者、管理者、经营者却是多元并存的,多元主体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三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有在多元提供者、生产者、管理者、经营者之问选择的权力,以及拥有用以选择的资源和途径。政府行政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可引入市场机制。具体而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工具主要有:民营化,契约外包,使用者付费,委托一代理,补偿,分散决策,内部市场等。但市场化的工具远不止这些,凡是或多或少地具有明显市场特征的方式和手段,都是市场机制的反映,也都可以适当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2. 实行绩效管理,建立政府效能评价体系。建立政府效能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乃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绩效评估、绩效衡量和绩效追踪。政府部门推行绩效管理的意义在于: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诱因机制,能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能在政府的运作和管理上加上成本一效益的考虑,改变政府机关的浪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评价机制,能让公众了解政府,提高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政府部门进行绩效管理的关键就是要确立一套评价政府绩效的指标,也即建立政府效能评价体系。

3. 以战略管理为基础,创新决策机制。创新决策机制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要实现政府决策的正确有效,应以战略管理为基础创新决策体制:(1)对政府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确定政府的战略发展目标;(2)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不断完善政府决策制度.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4.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检讨管制行政。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但如果过度审批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需要根本上改变政府职能,精简和重组作为审批主体的政府机构,按专注于公共服务这一核心政府业务的要求缩小政府规模,并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是行政审批本身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都具备明显的合法性。同时,还需要突破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行政模式,再造行政流程,创建一种新的空间上高度聚集、时间上高度快捷、功能上高度统一、程序上高度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如行政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实现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模式。减少不适当的规制、检讨管制行政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有力举措,也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六、结语

总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尚在进行着探索和改革,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更加的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又要统筹兼顾改革的速度、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循序稳妥地向前推进。只要我们结合我国的情况适时地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按照民众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转型,一定能够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最终是为了让人民满意,这同样是衡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最高标准。政府从管理老百姓中领悟到如何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职能,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政府的服务水平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魏想明,程敏.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性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10(11).

[2]严仍昱,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建设.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秦存强,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 2010(13).

[4] 茹婧, 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动因、限度及路径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1(6).

[5] 李三珊, 转变行政职能构建服务型改府.大观周刊.2011(33).

[6] 王慧君,张振琪, 我国新时期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探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5).

[7] 陶学荣,黄元龙,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甘肃社会科学》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