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

合集下载

泌尿科普——如何远离泌尿道感染?

泌尿科普——如何远离泌尿道感染?

泌尿科普——如何远离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UT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致病细菌在泌尿道内感染引起。

尽管UTI通常可以轻松治愈,但它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因此,对待这种虽容易治愈但是痛苦的疾病,要做好预防,不能因为容易治愈就掉以轻心。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UTI)是一种由病原菌(通常为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症状通常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腹部不适等等。

泌尿道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绝大多数泌尿道感染仅限于膀胱和尿道,称之为膀胱炎和尿道炎,但有时也可能涉及肾脏和输尿管,称之为肾盂肾炎。

泌尿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女性尿道短且近阴道、肛门等易于感染人体内的细菌。

男性也可以患上泌尿道感染,但发病率相对较低。

UTI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肾脏感染和膀胱炎复发。

泌尿道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一是女性更容易感染泌尿道感染,这是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更短,细菌更容易进入泌尿道感染,而性生活、妊娠和更年期等情况也会增加女性患泌尿道感染的风险。

二是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下降,更容易感染泌尿道感染。

三是使用导尿管或尿管留置者的人群也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因为这些异物可能会破坏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导致细菌进入泌尿道感染。

四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由于其自身免疫力因病降低,因此也更容易感染泌尿道感染。

怎样治疗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和感染范围,但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一些自我护理措施。

(1)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药物。

具体使用哪种抗生素取决于感染的类型和病原菌的敏感性。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吡咯烷酮等。

泌尿道感染常常会引起腹痛、尿急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通过使用止痛药来缓解。

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利尿剂可以刺激肾脏增加尿量,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细菌和毒素。

例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此外,膀胱解痉剂可以减轻尿急、尿频等症状。

例如,山莨菪碱、奥托吡啶等。

泌尿道感染护理PPT课件

泌尿道感染护理PPT课件
增加维生素C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 橙子、柠檬、草莓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保持饮食清淡: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 豆腐、鸡蛋等,有助于身体恢复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加强人际沟通,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1 尿频、尿急、尿痛
2
排尿困难
3 尿液浑浊、有异味
4
腰痛、腹部不适
5
发热、寒战
6
血尿
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 施
预防措施
01
保持个人卫生,勤 洗澡、勤换衣物
04
避免长时间憋尿, 及时排尿
02
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良好的作Fra bibliotek规律05
避免不洁性行为, 减少感染风险
03
多喝水,保持充足 的水分摄入
06
加强锻炼,提高身 体免疫力
泌尿道感染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泌 尿 道 感 染 的 概 述
02.
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 施
03.
泌尿道感染的康复指 导
04.
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与 保健
泌尿道感染的概述
泌尿道感染的定义
泌尿道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受到病 原体感染,导致尿道、膀胱、输 尿管、肾脏等部位出现炎症反应。
泌尿道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 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包括肾 盂肾炎、输尿管炎等,下尿路感
03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焦虑、紧张等 不良情绪
05
02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
04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等。

早期诊
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1. 膀胱炎,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呈浑浊,有时伴有血尿。

2. 肾盂肾炎,患者常表现为发热、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尿液呈浑浊,有
时伴有血尿。

3. 尿道炎,患者常表现为尿道口红肿、疼痛、尿道口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脓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2. 尿培养,培养出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对于肾盂肾炎患者,B超检查可以显示肾脏的肿大、积液等情况。

2. CT或MRI,对于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病例,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
断和评估病变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膀胱镜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患者,可以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病变
部位和性质。

2. 尿路造影,对于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尿路造影有助于明确泌尿系统解
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综上所述,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

只有全面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希望医生们能够加强对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对患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

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

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首先,病情观察是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变化,特别是注意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道感染的典型表现。

同时,还要观察患儿有无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及时记录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士应指导患儿多饮水,增加尿液的排除,有利于清除泌尿道内的细菌。

同时,要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泌尿道黏膜,加重炎症。

此外,还应注意患儿的膳食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促进患儿身体抵抗力的提高。

药物治疗也是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护士应指导患儿正确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者过量。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在给患儿治疗过程中,还要遵循科学的输液原则,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毒素的排除。

最后,家庭护理也是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护士应向患儿的家长传授正确的护理知识,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个人卫生等方面。

特别是要教育家长避免过度包裹或者穿着紧身衣物,保持外阴干燥,以防细菌滋生。

家长还应指导患儿随时随地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外阴清洁等。

此外,还要提醒家长随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尿频、尿急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总之,小儿泌尿道感染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要做好病情观察,指导饮食调理,科学用药以及家庭护理等工作,为患儿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患儿早日康复。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护理能力,促进患儿在家庭中的康复和发展。

泌尿科普--如何远离泌尿道感染?

泌尿科普--如何远离泌尿道感染?

泌尿科普--如何远离泌尿道感染?尿路感染一般是指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由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通常指尿路感染,是一种由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泌尿系统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传染主要指肾盂肾炎,下尿路传染则主要指膀胱炎和尿道炎。

通过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方面可以进行抗菌消炎治疗,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1.导致泌尿道感染的原因是什么?(1)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尿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侵入尿道口和逆行细菌感染。

如果个人卫生不好,细菌和病毒很可能在尿道口积聚,导致细菌沿着尿道和输尿管上升,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2)生理结构性原因: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因为女性尿道相对较短较宽,靠近肛门,容易滋生大量细菌。

如果不仔细擦拭,很容易被感染。

此外,外生殖器经常出汗,生殖器相对潮湿,也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3)憋尿:如果你不经常喝水或长时间保持尿液,很可能会引起泌尿系统疾病。

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尽量不憋尿。

尿液分析是身体的必需品。

同时,它还可以清洁尿道,排出细菌,长期抑制尿液,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尿路刺激症状常见。

尿路刺激的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疼痛和排尿困难,这些症状往往共存。

排尿频率是指排尿频率的增加。

尿急是指排尿后立即排尿,经常导致尿失禁。

尿痛是指在排尿过程中,由于刺激而引起的疼痛或灼热。

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有些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尿路刺激症状。

1.泌尿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与感染的程度和部位直接相关。

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如下:(1)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症,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作的下背痛、发烧、发冷、血尿、小便困难等症状。

(2)下尿路感染:指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膀胱炎,以突然出现小腹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等为主要表现症状。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细菌侵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尿液灼热、混浊或有异味。

在妇女中,尿路感染还可能伴随着阴道炎症状。

因此,医生在诊断尿路感染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情的具体表现。

其次,尿路感染的体征主要包括腹部压痛、肾区叩击痛和膀胱刺激征。

腹部压痛是指医生在患者腹部按压时患者感到疼痛,肾区叩击痛是指医生在患者肾脏区域轻轻叩击时患者感到疼痛,膀胱刺激征是指医生在患者膀胱区域按压时患者感到尿急、尿频等症状。

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尿路感染。

最后,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关键。

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等异常情况,而尿培养则可以确定尿液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尿路超声、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病变的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

尿路感染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鉴别诊断

症状
尿路感染和尿道综合征都可能出现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但尿道综合征可能伴随
其他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尿 道综合征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心 理治疗、抗过敏治疗等。
案例三:尿路感染与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都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状,但前列腺炎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会阴部疼痛、
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肾盂、输尿管等部位的 炎症,导致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发热
血尿
尿路感染时,细菌在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 ,引起机体发热。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黏膜出血,出现肉眼血 尿或镜下血尿。
辅助检查
01
02
03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 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指 标,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 断。
状。
根据感染病原体鉴别
01
02
03
04
细菌性尿路感染
主要由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等,可通过尿液细
菌培养确诊。
病毒性尿路感染
主要由病毒引起,如腺病毒、 水痘病毒等,可通过尿液病毒
分离确诊。
支原体尿路感染
主要由支原体引起,可通过尿 液支原体培养确诊。
衣原体尿路感染
主要由衣原体引起,可通过尿 液衣原体培养确诊。
同时,随着人们对尿路感染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该病的预 防和治疗也会有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相信在未来,尿路感染 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更好的 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急、尿痛等症状。
05 鉴别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泌尿道感染就是细菌侵犯到肾脏、膀胱或其它尿路而造成发炎现象。

它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副睪炎。

该病在生育年龄层及65岁以上的女性病患最为常见,远超过男性求诊数目的十至五十倍以上。

1、逆行性细菌感染肛门一带的细菌,很容易经由尿道逆行到膀胱,并因为某些原因,细菌会停留在泌尿道内,造成感染。

这种逆行性的感染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大约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泌尿道感染,是一种经常出现在直肠的大肠杆菌所造成的。

女性排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阴道口擦至肛门,即由前向后擦拭,当擦拭方向不对时,容易把阴道和肛门间的细菌逆行带进尿道、甚至膀胱里,而引起感染。

2、性行为传播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是由于女性的尿道口离阴道和肛门相当近的缘故。

因此很容易透过性行为把阴道和肛门间的细菌带进尿道、甚至膀胱里,造成感染。

3、水喝得太少了水喝得少,会减少排尿的频率,因而增加细菌停留在膀胱或尿道内的时间,并且繁殖,进形成感染。

4、忍尿时间过长有些人因为工作性质缘故,而需长时间忍尿,例如,老师、股市营业员、百货公司职员、司机等,容易因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较久,而造成感染机率增加。

5、使用了不当的避孕方法不当地使用子宫避孕套,会压迫到膀胱,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机会。

此外,避孕套上的杀精剂,也会使得阴道内的组织变得脆弱,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6、便秘粪便存留在肠道的时间长,粪便内的细菌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机会也相对增加;或粪便直接压迫到膀胱出口,造成排尿不正常,尿液发生潴留,也容易造成感染。

7、局部的尿道刺激尿布疹、寄生虫感染或洗泡泡澡也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

9、先天性泌尿道构造异常最常见为输尿管、膀胱逆流。

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首先,医生会要求患者做一个尿检,一般取中段小便检查,只要操作确实,其可信度很高。

一旦确认为泌尿感染,一般多是使用抗生素治疗:1、正确就医态度在发现有上述症状后,千万不要到药局随意买药吃。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临床上,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本文将介绍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症状和体征。

泌尿系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下腹部不适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腹部压痛、尿道口红肿等表现。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泌尿系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多、蛋白质阳性、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此外,尿培养和药敏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肾盂肾炎的患者,可以进行B超、CT、MRI等影像学
检查,以了解肾脏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的范围和严
重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
炎症指标等辅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
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帮助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以上标准,提高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水平,
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包括有症状的泌尿道感染、无症状的菌尿症和其它尿路感染。

1.有症状的泌尿道感染标准一:病人具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上但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尿急、尿频、尿疼或下腹触痛、肾区叩痛。

[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则表现为发烧(38。

C)或低体温(V36°C)、排尿困难、呕吐、呼吸暂停、心博徐缓、昏睡]。

同时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白细胞酯酶或硝酸盐试验阳性。

(2)脓尿(尿镜检白细胞大于或等于3个/每高倍视野)。

(3)未浓缩的尿标本革兰氏染色看到细菌。

(4)重复两次导尿标本的尿培养得出相同的泌尿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其细菌计数大于或等于105cfu∕ml0(5)临床医生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6)临床医生进行了针对泌尿道感染的适当治疗措施。

标准二:病人具有下述症状之一而又无别的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尿急尿频、排尿困难、耻骨弓上触痛(下腹触痛)[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至少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但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或低体温(V36°C)排尿困难、呕吐、呼吸暂停、心博徐缓、昏睡]和病人尿培养细菌数大于或等于105cfu∕m l,而且细菌种类不应多于两种。

2.无症状菌尿症标准一:病人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但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且在取尿标本前的7天内有留置尿道插管史。

标准二:病人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但两次尿培养得出同样的一种细菌且细菌数>105cfu∕ml,并且病人在第一次尿培养阳性之前7天内无插管史。

注意:①尿道插管顶端的培养阳性不能作为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依据。

②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标本。

③婴儿的尿标本应用膀胱穿刺抽吸而得,其它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3.其它尿路感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或肾周围组织的感染)标准一:从体液(非尿)或感染组织中分离出病原体。

标准二:病人有脓肿或其它感染症状或通过直接检查、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而证实的感染。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也被称为泌尿系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尿路系统引起的感染。

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饮水: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从而减少细菌在尿液中的浓度,并促进细菌排出。

2. 抗生素治疗: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尿路感染的关键。

医生会根据尿液培养结果确定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对细菌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阴、会阴和肛门区域的清洁,尤其是女性要注意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

4. 服用止痛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相关的不适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此时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缓解症状。

5. 避免刺激性饮食:某些辛辣食物、咖啡因和酒精等可能会刺激尿道,加重症状,应尽量避免食用。

6. 镇痛敷贴:可以在下腹部附近贴上保暖的热敷贴,有助于缓解膀胱和尿道的不适。

7. 忌烟酒刺激:尼古丁和酒精可能会刺激尿道,让感染症状更加严重,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8.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及时排尿,避免憋尿,可以有效预防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泌尿道感染注意事项

泌尿道感染注意事项

泌尿道感染注意事项泌尿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中的尿道、膀胱和肾脏等部位。

泌尿道感染可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和尿中带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尿路结石和肾脏损害。

为了预防和处理泌尿道感染,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基础。

每天坚持洗手,特别是在上厕所后和接触私密部位后要注意洗手。

女性在使用卫生巾和卫生护垫时要勤换,并避免使用过度强烈的清洁剂清洁阴部。

另外,要注意从前向后擦拭,以防止细菌从肛门传播到尿道。

其次,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这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细菌在尿道中滋生的机会。

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为1500-2000毫升。

尤其是在气温较高、体力消耗较大时,应增加水分摄入。

此外,要注意控制尿频和尿急。

多次尿急和频繁排尿容易导致尿道受到细菌侵袭。

尽量减少饮用咖啡、茶和酒,因为这些饮品会刺激尿道和膀胱,增加尿急和尿频的发生。

避免过度憋尿,及时排空膀胱,可以减少尿液在膀胱内积聚的时间。

对于性生活,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性行为卫生习惯。

尿道口在过程中容易被细菌感染,因此,洗手并尽量排尿在前后可以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另外,女性在后要注意清洗外阴,以防感染。

如果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和尿中带血等,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病情,进行尿液分析和细菌培养等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以及具体的病原体。

对于轻度的泌尿道感染,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改善症状,比如增加排尿次数和饮水量,避免过度强烈的清洁剂,保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等。

对于严重的感染,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来杀灭细菌,以及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症状。

总之,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的水分摄入、控制尿频和尿急,以及良好的性行为卫生习惯。

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我们可以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

病例讨论泌尿道感染

病例讨论泌尿道感染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尿路感染
病例讨论
病史简介
基本信息: 石某某,女性,39岁,已婚,职员 主诉: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3天
病史简介
现病史:患者3天前泡温泉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腰痛,解肉眼血尿2次, 体温最高达39摄氏度,无恶心、呕吐,至当地医院就诊后予“三金片及盐酸左氧氟沙 星”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不清),治疗3天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未再解肉眼血尿, 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未降至正常,仍反复发热,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门诊就诊, 门诊以“尿路感染”收住院。病程中,无咳嗽、咳痰,无腹泻、腹痛等。自起病以来, 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小便如上述,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体格检查
查体:体温37.8摄氏度,脉搏97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02/79mmHg, 体重53kg,一般情况欠佳,查体合作,颜面无浮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浊音界 正常,心率97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 肠鸣音4次/分,肝脾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右侧上、中输尿管点压痛,左侧上、 中输尿管点无压痛,右肾区叩痛,左肾区叩痛可疑。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 未引出。
尿路刺激征
腰痛 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痛
尿路感染与哪些疾病
鉴别?
病例讨论
尿道综合征 肾结核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尿路感染
病例讨论
需进一步完善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
病例讨论
相关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尿培养、血培养(必要 时)、感染相关蛋白。
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
血糖5.2mmol/L
心电图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胸片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泌尿道感染护理查房

泌尿道感染护理查房

泌尿道感染护理查房泌尿道感染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道炎症,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等疾病。

该病常见于女性,但男性和儿童也有可能患病。

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查房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护理干预,旨在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以下是一份关于如何进行泌尿道感染护理查房的文章,内容包括背景介绍、评估要点和护理干预等。

一、背景介绍泌尿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疾病,女性尤为多见。

各年龄段都有可能患病,其中多见于生理期和孕期女性。

泌尿道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盂肾炎、尿道狭窄等。

因此,对泌尿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查房非常重要。

二、评估要点1.主诉: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2.发病史:了解患者的疾病发生时间、是否有过类似症状等。

3.病程: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是否有加重或缓解等情况。

4.个人史:了解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如排尿习惯、卫生习惯等。

5.体格检查:包括对膀胱区、肾区、尿道口等的触诊和观察,以及体温、心率、血压等的测量。

6.实验室检查:进行尿液分析,查看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异常。

三、护理干预1.保持患者安静:提倡患者休息,减少活动,以便排尿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2.保持个人卫生:教育患者在排尿后,从前至后擦拭清洁,避免将肛门的细菌带入尿道。

3.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饮水,尤其是饮用一些对尿路有益的饮品,如蔓越莓汁和柠檬水。

4.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和消炎药物,以控制和消除感染。

5.症状缓解:对于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以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止痛药、尿道舒缓药等。

6.定时排尿:教育患者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避免尿液在泌尿系统内过度滞留。

7.监测疗效: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注意尿液颜色、味道等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8.教育患者:宣传患者关于泌尿道感染预防的知识,如提醒勤换内裤、注意饮食卫生等。

以上是关于泌尿道感染护理查房的文章。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通过一系列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来确定,以下是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腰部或腹部不适等。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二、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尿液的外观、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三、尿细菌培养。

尿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通过对尿液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尿道分泌物检查。

对于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尿道分泌物检查。

通过检查尿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细菌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尿道感染。

五、影像学检查。

对于复杂的尿路感染病例,如复发性尿路感染、男性尿路感染等,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

六、其他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尿液感染相关的其他检查,如尿液抗生素敏感试验、尿液免疫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尿道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性,确诊尿路感染,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尿路感染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尿路感染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尿路感染吃什么药效果最好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的下段,包括膀胱、尿道和输尿管。

很多人在患有尿路感染时都会考虑吃一些药物来缓解疼痛和消除感染。

那么,针对尿路感染,哪些药物的效果最好呢?1.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药物。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类(如Ciprofloxacin)、硝基呋喃类(如Nitrofurantoin)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如Amoxicillin/Clavulanate)。

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来消除感染。

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的敏感性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2. 利尿剂尿路感染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此时,利尿剂可以帮助增加尿液的排出,缓解尿路症状。

常见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如Hydrochlorothiazide)和醛固酮拮抗剂(如Spironolactone)。

尽管利尿剂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治愈尿路感染本身。

3. 抗病毒药物某些尿路感染由病毒引起,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

在这种情况下,抗病毒药物可能是治疗的选择。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Acyclovir)和替诺福韦(Tenofovir)。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尿路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尿路感染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4. 镇痛药尿路感染会引起腹痛、尿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

在这种情况下,镇痛药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镇痛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麻醉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镇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治疗需要结合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预防和缓解尿路感染,比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饮水、尽量避免过度使用令尿液变浓的药物(如降血糖药物)、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尿液滞留的药物(如镇痛药、抗抑郁剂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道感染(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

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

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UTI。

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UTI)和无症状性菌尿。

调查统计泌尿道感染据我国1982年全国调查显示,尿路感染占本系统疾病的8.5%,1987年全国21省市儿童尿过筛检查统计,UTI占儿童泌尿袭击病的12.5%,无论成人或儿童,女性UTI 的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但新生儿或婴幼儿早期,男性发病率却高于女性。

临床症状急性感染(1)新生儿,以泌尿道感染全身症状为主,多由血行感染引起。

败血症伴黄疸、隐性细菌尿,可有发热、体温不升、皮肤苍白、体重不增、拒奶、腹泻、嗜睡和惊厥等。

(2)婴幼儿期,全身症状重,主要为腹痛、腹泻、呕吐等。

排尿时哭闹、尿恶臭,可因尿频而致顽固性尿布皮炎,夜间原无遗尿而出现遗尿。

(3)儿童,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上尿路感染以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为主。

大肠杆菌所致的出血性膀胱炎可有血尿。

复发与再感染复发系指菌尿经治疗后暂时转阴,停药后短期内(<6周)原有致病菌又死灰复燃,症状再现。

再感染系指一次感染经治疗已愈,停药后较长时间(通常>6周),由另外一种致病菌侵入尿路引起。

慢性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

可间歇出现脓尿或菌尿。

病程久者可有贫血、乏力、发育迟缓等表现。

疾病病因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UTI,但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泌尿道感染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少数为肠球菌和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是UI中最常见的致病菌。

约占60%—80%。

初次患UTI的新生儿,所有年龄的女孩和1岁以下的男孩,主要的致病菌仍是大肠杆菌,而在1岁以上男孩主要致病菌多是变形杆菌。

对于10—16岁的女孩,白色葡萄球菌亦常见,克雷伯杆菌和肠球菌多见于新生儿UTI。

细菌引起UTI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是宿主内在因素与细菌致病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感染途径1、血源性感染经血源途径侵袭路的致病菌主要金黄色泌尿道感染葡萄球菌。

2、上行性感染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的致病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是UTI最主要的途径。

引起上行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或其他肠杆菌,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的直接通道。

3、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结肠内的细菌和盆腔感染可通过淋巴管感染肾脏地肾脏周围临近器官和组织的感染可也许可直接蔓延。

(二)宿主内在因素1、尿道周围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为致病菌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

2、细菌黏附于尿路上皮细胞(定植)是其在泌尿道增殖引起的UTI的先泌尿系统决条件。

3、UTI病人分泌型IgA的产生存在缺陷,使尿中分泌型IgA浓度减低,增加发生UTI的机会。

4、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5、新生儿和小婴儿抗感染能力差,易患UTI。

尿布、尿道口常受细菌污染,且局部防卫能力差,易致上行感染。

6、糖尿病、高钙血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镰刀状细胞贫血及长期适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UTI的发病率可增高。

(三)细菌毒力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检查及尿细胞计数(1)尿常规检查:如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白细胞>10个/HPF,即可怀疑为尿路感染,血尿也很常见。

肾盂肾炎病人有中等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及晨尿的比重和渗透压减低。

(2)1小时尿白细胞排泄率测定,白细胞数>30×104/h为阳性,可怀疑尿路感染,<20×104/h为阴性,可排出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2、尿培养细菌学检查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

通常认为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可确诊,104—105/ml为可疑,<104/ml系污染,但结果分析应结合病儿性别之有无症状之细菌种类及繁殖力综合评价临床意义。

由于分链球菌一个链含有3之个细菌,一般认为菌落数在103—104/ml间即可诊断,通过耻骨上膀胱穿刺获取的尿培养,只要发现有细菌生长,即有诊断意义。

至于伴有严重尿路刺激症状的女孩,如果尿中有较多白细胞,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且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类或腐物寄生球菌等,也可诊断为UTI,临床高度怀疑UTI而尿普通细菌培养阴性的,应作L—型细菌和讨厌氧菌培养。

3、尿液直接涂片法找细菌油镜下如每个视野都能找到一个细菌,表明尿内细菌数>105/ml以上。

4、亚硝酸盐试纸条试验(Griess试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杆菌呈阳性,产气、变形、绿脓和葡萄球菌为弱阳性,粪链球菌、结核菌阴性。

如采用晨尿,可提高其阳性率。

5、其他如尿沉渣找闪光细胞(龙胆紫沙黄染色)2万个—4万个/h可确诊,新生儿上尿路感染血培养可阳性。

影像学检查目的在于:①检查泌尿系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②了解以前由于漏诊或治疗不当所引起的慢性肾损害或疤痕进展情况,③辅助上尿路感染的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B型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加断层摄片(检查肾疤痕形成)、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VUR)、动态、静态肾核素造影、CT扫描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年长儿UTI症状与成人相似,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常是就诊的主诉。

如能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立即得以确诊。

但对于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由于排闹刺激症状不明显或缺如,而常以全身表现较为突出,易致漏诊。

故对病因不明的发热混儿都应反复做尿液检查,争取在用抗生素治疗前进行隶培养,菌落计数和药敏试验,凡具有真性菌尿者,即清洁中段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或球菌≥103/ml,或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即可确立诊断。

完整的UTI的诊断除了评定泌尿系被细菌感染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1)本次感染系初染、复发或再感;(2)确定致病菌的类型并作药敏实验;(3)无尿路畸形如VUR、尿路梗阻等,如有VUR,还要进一步了解“反流”的严重程度和有无肾脏疤痕形成;(4)感染的定位诊断,即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

UTI需与肾小球肾炎、肾结核及急性尿道综合征鉴别。

急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但清洁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或为无意义性菌尿。

急性UTI经合理抗菌治疗,多数于数如内症状消失,治愈,但有近50%患者可复发或再感染。

再发病例多伴有尿路畸形,其中以VUR最常见。

VUR与肾疤痕关系密切,肾疤痕的形成是影响儿童UTI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肾疤痕在学龄儿童最易形成,10岁后进展不明显,一旦肾疤痕引起高血压,如不能被有效控制,最终发展至慢性肾衰竭。

治疗方案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根除病原体,去除诱发因素,预防再发。

1、一般处理(1)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女孩还应主要外阴部的清洁卫生。

(2)鼓励患儿进食,供给足够的热卡、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对症治疗:对高热、头痛、腰痛的患儿应给予解热枕痛剂缓解症状,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治疗或口服碳酸氢纳化尿液。

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2、抗菌药物治疗选用抗生素的原则:①感染部位:对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对膀胱炎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

②感染途径:对上行性感染人,首选磺胺类药物治疗。

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或属血源性感染,多选用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单独或联合治疗。

③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结合临床疗效选用抗生素。

④药物在肾组织、尿液、血液中都应有较高的浓度。

⑤选用的药物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最好能用强效杀菌剂,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菌株。

⑥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

(1)症状性UTI的治疗:对单纯性UTI,在进行尿细菌培养后,初治首选复方磺胺异恶唑(SMZCo),按SMZ 50mg/(kg.d),TMP 10mg/(kg.d)计算,分2次口服,连用7~10天。

待尿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对上尿路感染或有尿路畸形病儿,在进行细菌培养后一般选用两种抗菌药物。

新生儿和婴儿用氨苄西林75~100mg/(kg.d)静注,加头孢噻肟钠50~100mg/(kg.d)静注,连用10~14天,1岁后小儿用氨苄西林100~200mg/(kg.d)静脉缓慢滴注。

疗程共10~14天。

治疗开始后应连续3天送尿细菌培养,若24小时后尿培养阴转,表示所用药物有效,否则按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停药1周后再作尿培养一次。

(2)无症状菌尿的治疗:单纯无症状菌尿一般无需治疗。

但若合并尿路梗阻、VUR或存在其他尿路畸形,或既往感染使肾脏留有陈旧性疤痕者,则应积极选用上述抗菌药物治疗。

疗程7~14天,继之给予小剂量抗菌药物预防,直至尿路极性被矫治为止。

(3)再发UTI的治疗:再发UTI无有两种类型,即复发和再感染。

复发是使原来感染的细菌未完全杀灭,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再度滋生繁殖,绝大多数患儿复发多在治疗后1月内发生。

再干是指上次感染已治愈,本次是由不同细菌或菌株再次引发UTI。

再干多见于女孩。

多在停药物后6月内发生。

再发UTI的治疗在进行尿戏剧培养后选用2种抗菌药物治疗,疗程10—14天为宜,然后予以小剂量药物维持,以防再发。

3、积极矫治尿路畸形4、UTI的局部治疗常采用膀胱内药液灌注治疗,主要治疗顽固性慢性膀胱炎经全身给药治疗无效者。

疾病预防1.保持外阴清洁。

(1)女婴在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洗涤会阴和臀部,所用尿布必须干净清洁。

l岁以后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应穿瞒挡裤,不要就地而坐,以免外阴和尿道感染。

(2)成人应每日清洗外阴1次,勤换内裤,大便后擦拭肛门,应从前向后,避免将肛门污物带到尿道口。

(3)禁用坐浴如果坐在浴盆内洗澡,污水容易浸入尿道,引起感染。

因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与阴道、肛门靠近,尤应注意。

2.注意性生活卫生。

泌尿系感染的发病原因,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较为常见,男女一方外阴或阴道、尿道的病菌极容易传给对方,也容易自身感染。

因此性生活前,应清洗外生殖器。

如果使用避孕工具,应将避孕工具清洗或消毒。

性交前后,都应排尿一次。

此外,戒除手淫,尤其是用器物手淫,防止尿道感染和损伤。

3.防止尿液满留。

(1)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胱。

(2)怀孕5个月以上的妇女睡觉时以左侧、右侧卧位为宜,免得子宫压迫输尿管,引起尿流不畅。

(3)积极治疗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茎、肾下垂、瘢痕狭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等。

4.清除入侵病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