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以诗学诗,悟诗情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示儿》2、作者:陆游3、原文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翻译内容: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5、赏析要点:情感表达: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艺术手法:语言质朴,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
历史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二、原文解析11 “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在生命的尽头,坦然面对死亡,深知人死后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这种超脱的认知,显示出诗人的豁达与通透。
111 “但悲不见九州同”然而,诗人心中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
一个“悲”字,凸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无尽忧虑。
112 此句情感的强烈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理性看法,又突出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执着追求。
三、翻译理解2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在翻译中,“元知”被准确地译为“原本知道”,“万事空”被清晰地表达为“什么也没有了”,精准地传达了诗人的原意。
211 “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悲”字,翻译为“悲哀”,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痛。
212 这两句的翻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人的临终感慨。
四、赏析深入31 情感表达深沉的爱国情: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国家的统一是他至死不渝的心愿。
无奈与遗憾:明知生命即将终结,却仍未能看到国家统一,这种无奈令人动容。
坚定的信念:尽管自己无法亲眼见证,但相信国家终有统一的一天。
311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的爱国情感贯穿始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情感的真挚和强烈,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32 艺术手法朴素直白:语言简洁,毫无修饰,以最朴实的话语表达最深厚的情感。
以小见大:通过个人临终的遗愿,反映出整个时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示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
《示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示儿》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流程: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题)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示儿》教案篇二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重庆市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教师谭仕荣教学目标: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示儿古诗读后感
示儿古诗读后感示儿古诗读后感通用文档第1篇【示儿古诗读后感】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名博士,我深感自己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众多的古诗佳作中,【示儿】这一诗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与魅力。
【示儿】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诗以一位老人的身份,对子孙后代寄托了深沉的期望。
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用其坚定的信仰和忠诚,向子孙传达了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启发了我对家国情怀的深思。
这首诗中,陆游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期望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中提到的“死去元知万事空”,意味着诗人已经看透了生死,但他依然担忧着国家的命运。
诗人用“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分裂的悲痛之情。
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这些诗句都让我深感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
在【示儿】诗中,陆游还通过讲述历史,教育子孙后代要牢记民族大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诗中提到的“胡马窥江汉行空,云母台中鹤归翔。
黄州定鼎矣,神州咸百川。
安得倚天抽宝剑,昆仑铜柱铸金汤。
”这一段讲述了南宋时期国家的动荡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这些诗句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这首诗的韵律优美,对仗工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两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透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又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通过讲述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这些诗句都让我深感古诗的韵味与魅力。
在阅读【示儿】这首诗后,我深感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启发了我对家国情怀的深思。
《示儿》全文及赏析
《示儿》全文及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全诗内容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开篇就表明,当人死去后,原本就知道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然而,接下来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笔锋一转,将诗人内心深处的遗憾和悲哀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一生都渴望国家能够统一,山河能够完整,可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个愿望仍未实现,这种悲愤之情令人动容。
“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坚定信念。
尽管此时国家仍处于分裂状态,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大宋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种信念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源自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将诗人的爱国情怀推到了极致。
诗人深知自己已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但他希望在子孙后代祭祀时,能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牵挂,即使在死后,他的灵魂也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从整首诗的结构来看,前两句写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和对国家未统一的悲痛,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嘱托,情感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在艺术特色上,《示儿》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感,却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
诗人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让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诗歌以“悲”字贯穿始终,从“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切,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示儿》还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它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人陆游作为一位爱国志士,他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爱国人士的共同心声。
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陆游《示儿》原文翻译赏析
陆游《示儿》原文翻译赏析陆游《示儿》原文翻译赏析《示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陆游《示儿》原文翻译赏析,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wenxue)。
示儿《示儿》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前言】《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鉴赏】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全文与赏析
《示儿》全文与赏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凝聚了诗人一生的心愿,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渴望,以及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悲愤和无奈。
全诗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开篇就说,当人死去后,原本就知道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感慨。
陆游一生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奔波操劳,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如今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对于生死,他已经看得很通透。
“但悲不见九州同”,然而,唯一让他感到悲哀的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九州”,代指中国。
这句诗是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将诗人内心深处的遗憾和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陆游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大片国土沦陷在金人手中。
诗人一生都怀着抗金复国的壮志,却始终未能实现,这种悲愤之情在这一句中达到了高潮。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南宋的军队必定能够北上收复中原。
这里表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望。
尽管此时他已病入膏肓,但心中依然怀着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憧憬。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们的嘱托。
他希望在祭祀时,儿子们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告诉他。
这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子孙后代的深情,让人感受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始终。
诗人的“悲”,既有对个人生命即将结束的无奈,更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牵挂。
这种“悲”不是狭隘的个人之悲,而是深沉的民族之悲,家国之悲。
同时,诗人通过想象自己死后的情景,来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这种想象既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又让人感受到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结构上,这首诗层层递进。
从对生死的看淡,到对国家未统一的悲哀,再到对未来的期望和嘱托,情感逐步升华,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陆游《示儿》全文解读,希望对大家把握全诗的中心思想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
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贺贻孙在《诗筏》中就说这首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鬼神”。
陆游示儿子诗歌鉴赏
它由陆游所作,内容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鉴赏: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
“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示儿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示儿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示儿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示儿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示儿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示儿》教案优秀10篇
《示儿》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示儿》教案优秀10篇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小学古诗公开课《示儿》听后感
小学古诗公开课《示儿》听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教师采用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课前教师认真制作了多媒体,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但由于线路出现问题没有能用上,非常遗憾。
整首诗,教师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
索老师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教师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
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听过本课后,我对索老师一点小小的建议:首先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件。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时,教师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
如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
通过此次教学活动,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陆游《示儿》诗意赏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到达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陆游《示儿》诗意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前言】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到达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局部教材中本诗第一句
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
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
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示儿》教案(精选14篇)
《示儿》教案(精选14篇)《示儿》篇1教学目的: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 (出示:岳飞像并《满江红》词)一、激情导入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份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轻声阅读手头资料)北宋1127年,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里看到的金国,)他们当时大举南侵,攻陷了北宋的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淮河就此成了宋、金两国的分界线。
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同学们,刚才你看了那段历史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 、简介陆游是啊,当时岳飞等一批爱国志士,捶胸顿足,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起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呼喊、战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出示陆游像)这就是诗人陆游,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介绍)3、揭题,粗读全诗是啊,陆游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
二、粗知大意1、正音、准确朗读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强调生字读音及组词)(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陆游古诗《示儿》的思与教
陆游古诗《示儿》的思与教《示儿》是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教科书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第一首古诗。
本诗寥寥数语,看似简单,实则情感浓烈,凝聚了陆游一生的“悲”与“盼”。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首诗读起来并不难,甚至很容易理解得出结论:这首诗表达诗人渴望北定中原、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但陆游的时代已经十分遥远了,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陆游内心激荡的炽热的爱国情,无法感同身受。
因此,有必要通过了解陆游的经历和写作时的境遇、心理以及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来解读《示儿》。
鉴于此,我将通过剖析陆游创作时的心境、了解诗人跌宕的一生、观照南宋爱国志士的群体悲剧来理解陆游之悲。
一、临终之际留绝笔《示儿》这首诗为陆游的绝笔,创作本诗的陆游当时已经85岁,而且缠绵病榻,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曾经意气风发、文成武就的英勇少年已行将就木,曾经满腔热血、上阵杀敌的豪情壮志已无法实现,肉体的虚弱和未竟事业的遗憾折磨着陆游的身心,想到此,悲不自已,然陆游开篇“死去元知万事空”,是他痛定思痛之后,试图抛开尘世间一切的烦恼,一切的牵挂,可一个“但”又将他拉回现实无尽的悲痛之中,一个“悲”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了解平生细味悲。
陆游活了85岁,从生在淮河中流的一条船上开始,到其临死之际,都宿命般的被伤国之痛纠缠着。
陆游2岁时,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他们一家人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0多岁,才算安定下来,此时的他,在父亲陆宰和宾客激愤言辞中耳濡目染,立下了“抗金”之志,他疯狂地崇拜抗金英雄岳飞,并开始学剑术。
17岁时,岳家军打过淮河,挺进汴京,眼看胜利就在前方,结局却是岳飞惨死,心中的大英雄逝去,陆游和泪书写《满江红》,年少的梦破碎,但他依旧未改初心。
19岁开始科举,第一次没中,29岁,又因秦桧做手脚无缘殿试,新仇旧恨再涌心头,可还是无能为力。
34岁,金国完颜亮南侵,打过淮水,双方对峙不下,此时,金内部兵变,原本朝廷能一举收复中原,奈何高宗怕兵权旁落,贻误战机,恢复成泡影,又一次与梦失之交臂,陆游唯有仰天长叹。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研究目标1、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研究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研究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课800多年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老泪纵横、手指北方,用微弱的语气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会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教师评价正确与否。
)是啊,一般人们都会这么做,但这位老人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却一字未提家事,但里面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他是谁呢?(对,板书:陆游)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研究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释题1、课前老师让大家了陆游的资料和写作背景(生汇报)2、师出示课件(陆游资料及背景)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陆游出生两年后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对示儿这首诗的评价
对示儿这首诗的评价说起《示儿》这首诗,那可是咱们中国古代文学里的一块瑰宝,感情深沉,读起来让人心里头五味杂陈。
这诗是南宋的大诗人陆游写的,短短四句,却把对儿子的嘱咐、对国家的牵挂,还有那份深深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先来看看这诗是怎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哎呀,一读这开头,心里头就咯噔一下。
陆游老爷子说,他知道自己一死,啥事儿都成空了,这话说得挺洒脱,但接下来那句“但悲不见九州同”,立马就让人感觉到他心里的那份不甘和遗憾。
啥是九州同呢?说白了,就是希望国家能统一,别老是四分五裂的。
陆游老爷子一辈子都在盼这个,可惜啊,到死都没能盼到。
咱们平时说,人活着得有个念想,陆游老爷子的念想就是国家统一。
那时候的南宋,被金人欺负得不行,北方的大片土地都被占了,老百姓过得那叫一个苦。
陆游老爷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想看到王师北伐,收复失地啊。
可是,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等到那一天。
这诗的后两句,更是让人泪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陆游老爷子心里的一个梦,他梦想着有一天,南宋的军队能打败金人,收复中原。
那时候,他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心里那份愿望还是特别强烈。
他说:“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告诉儿子,将来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别忘了在祭祀他的时候,跟他说一声。
这句话,听起来挺简单的,但里头包含的情感,却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咱们平时跟家里人说话,有时候也会说:“这事儿你得记着,将来我哪天不在了,你得跟我说。
”陆游老爷子这话,其实就跟咱们平时说的差不多,但因为是写在诗里的,又因为是那么一位爱国的大诗人说的,所以听起来就特别感人。
这诗啊,就像是陆游老爷子跟咱们在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心里的那个梦,那个永远都实现不了的梦。
咱们读这诗,就像是跟老爷子一起,经历了他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的那份深情厚谊。
有时候想想,咱们现在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那些为国家统一、民族解放付出过努力的人们,都值得咱们铭记。
示儿所在单元语文要素
示儿单元语文要素
一、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通过学习《示儿》这首诗,深入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感。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的炽热情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理解古诗的意境
《示儿》一诗通过描绘家国之悲,创造了深邃的意境。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并感受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三、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通过学习《示儿》,我们要掌握古诗的基本节奏和韵律,学会正确诵读诗歌,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积累古诗名句
《示儿》一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这些名句,丰富语言素材。
五、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示儿》时,我们要探究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六、体会古诗的表达技巧
《示儿》一诗在表达上采用了多种技巧,如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等。
通过学习,我们要学会分析这些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掌握古诗的翻译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保持诗歌原有的韵味和意境。
八、学习古诗的文化内涵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示儿》,我们要了解古诗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词赏析】示儿
诗词赏析:示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以笔为剑,以诗为歌,用一生的热血与激情,书写着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与无尽忧思。
他,就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而他的《示儿》,更是以其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浓郁的人文关怀,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作。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开篇两句,诗人便以一种近乎超脱的口吻,道出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家国的无尽忧虑。
他知道,人终有一死,死后万事皆空,但唯一让他感到悲痛的,就是未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这里的“万事空”与“但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种超越个人生死,心系家国天下的崇高情怀。
接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无疑是整首诗的精髓所在。
诗人以遗嘱的口吻,叮嘱自己的子孙,当大宋的军队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那一天,一定不要忘记在自己的祭奠仪式上告诉自己这个好消息。
这里的“王师北定中原日”,不仅是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情表达。
而“家祭无忘告乃翁”,则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种跨越生死的亲情纽带,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深深期许。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关于家国情怀的故事。
有一位老兵,他年轻时曾参加过抗日战争,为了保卫家园,他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然而,当他年迈时,却常常对着家人的照片默默流泪。
他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完全统一。
每当听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深深触动,因为家国情怀,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最深沉的情感。
再回到《示儿》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首关于家国情怀、关于人文关怀的哲理诗。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渴望,也表达了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
他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家国情怀,为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奋斗。
而这份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也让我们不禁思考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示儿 赏析
示儿赏析
答:示儿赏析是:示儿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临终之际也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弥留之际,他对儿子说了什么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王师”指的是什么?(国家的军队)
“祭”呢?就是祭祀的意思。我们来看看“祭”字是怎么写的:左上是“一块肉”,右边是“一只手”,手捧着肉,把它放到“桌子上”,来祭拜祖先。(课件演示)
(3)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在金兵马蹄的践踏中,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听到了什么?(播放音频)
(4)学到这儿,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因为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而悲伤吗?还因为什么而悲呢?
(5)感情朗读诗第一、二句。
板书设计
示儿
宋 陆游
悲 盼
(爱国爱民)
2.诗人为何而悲?
课件补充相关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悲伤,并指导朗读一、二句。
3.链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诗人的悲痛之情 。
(1)在中原沦陷了整整六十五年以后,陆游还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视频朗读,生欣赏。
(2)课件出示诗和诗意,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炽热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播放音频)
1.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在一户人家低矮的茅屋里,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给儿子题写了一首诗作为遗嘱。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古诗。
(爱国爱民)
【设计意图】以诗解诗,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诗眼“悲”: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初步体会诗人悲伤的心情;链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诗人因金兵统治下中原百姓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的生活而悲痛;链接《题临安邸》,感悟诗人为南宋统治阶级纸醉金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而悲愤。追“悲”溯人,让学生走进陆游内心,充分感悟陆游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4.链接《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1)老百姓日夜盼望的王师呢?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又在干什么?南宋诗人林升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
(2)来,同学们读一读。
(3)那些朝廷权贵们在干什么,王师又在干什么?你能用你想到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醉生梦死、花天酒地、饮酒作乐)
(4)中原国土沦陷,遗民泪尽,可就在这杭州的西湖边,那些朝廷权贵们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他们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抛到了九霄云外。同学们,你觉得此时此刻涌动在诗人内心的仅仅是悲伤吗?(悲愤)
4.陆游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是一位驰骋沙场、威震敌胆的抗金将领。但他生不逢时,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免官职。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临终之时,要告知儿子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的这份特殊的遗嘱。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背景,为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真正走进诗人内心,奠定感情基础。
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片段设计表
区县(市):常德澧县一完小桃花滩分校组别小学科目语文
教学片段标题:
《示儿》——以诗学诗,悟诗情
学情分析:
《示儿》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的最后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示儿》这首诗本身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说是明白如话,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但真正理解陆游深沉的爱国之情,却并不容易。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诗人的内心,在解诗题、知诗人、初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如何紧扣诗眼“悲”多层次、多角度体会诗人的悲伤、悲痛、悲愤之情,还需老师巧妙引导,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诗学诗”的方法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在链接本单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这两首诗的基础上,充分感悟陆游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最后可设计背诵诗歌的环节,力求向“依课标、重学情、找重点、可检测”的“真语文”课堂靠拢。
二、知诗人
1.到底是谁告知儿子?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是谁呢?(陆游)
2.关于陆游,你了解多少呢?(生交流资料)
3.老师这儿也有一段资料,大家浏览一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的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5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时刻写给儿子的临终遗嘱。
六、背诗文
陆游拳拳的爱国之心穿越时空,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让我们把诗人的这首千古绝唱永远的铭刻在心中,我们背一背吧。
七、作业小超市
1.朗读古诗《示儿》并背诵。
2.把《示儿》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搜集几首陆游的诗作,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积累下来。
(可任选一题来做。)
【设计意图】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实践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向课外迁移。
(5)读出你还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6.体会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盼”。并指导朗读三、四句。
(1)这首诗是诗人的绝笔,诗人悲在其中,恨在其中。其实,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字眼,那就是盼。诗人在盼什么呢?
2.板书课题,读题。
3.解题。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告知儿子)
4.质疑。读了诗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谁告知儿子?)(他想告诉儿子什么?)
(你们的问题提的很好,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诗题,把学生情感带入到诗境中,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明诗意
1.《示儿》这首诗是诗人对儿子的临终嘱托。在临别之际,诗人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万事空”你是怎么理解的?(人死以后是什么都成空了呢?)本来就知道人死了金钱、名誉、地位、快乐、烦恼都成空了,什么都没有了,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呢?(但悲不见九州同)
3.九州指的是什么呢?(全中国)
(盼祖国统一)(盼人民安居乐业)
(2)什么时候才能盼到那一天呢?或许几年,几十年,又或许更长的时间。不管多少年,诗人会一直在九泉之下等着这个好消息。男生读——三、四句。
(3)这是诗人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再三叮嘱。读——三、四句。
7.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托,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一悲一盼,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那就是爱,他爱什么?
三、读古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读、反复读,一直到把这首诗读顺口了为止。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然后师生交换读。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6.《示儿》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嘱托,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份特殊的遗嘱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摒弃繁琐的分析和讲解,意在使学生主动地研究古诗的意思,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悟诗情
1.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所谓的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请大家找找看,哪一个字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