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学 2
古代汉语第二册重点字词解释
古代汉语第二册重点字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古代汉语第二册里那些重点字词。
先说说“爱”这个字,在古代可不只是咱们现在说的那种喜欢哟!它有时候指“吝啬”,就像有些人守着自己的财宝,舍不得拿出来分享,这能叫爱吗?哈哈!“兵”字也不简单呐!咱们现在一说兵,就想到军人。
可在古代,它还指兵器呢!你想想,手里拿着兵器才能打仗,对吧?“病”这个字,古代的意思可比现在严重多啦。
现在咱们有点不舒服就说病了,古代那得是重病才叫病,不然都不算呢!再来讲讲“除”。
不是咱们打扫卫生那个除,在古代它指授予官职。
这是不是跟咱们平常理解的大不一样?还有“贷”,可不是贷款那么简单,有时它表示宽恕。
这就好像别人犯了错,咱们大度地不去计较,给个机会,就是“贷”啦。
“当”字也有讲究,它能表示判罪。
想象一下,衙门里官老爷一拍惊堂木,大声说“当某某之罪”,是不是特有画面感?“度”也很有趣,它不光有度量的意思,还能指常态。
比如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度可不是测量,而是说春风没有像往常那样吹到玉门关。
“恶”字也别小瞧,它除了表示不好,还能读“wù”,表示讨厌。
这就好比你讨厌吃某种食物,那就是“恶”这种食物。
“奉”字有时指恭敬地捧着,有时又表示进献。
就像臣子给皇帝献上宝贝,那动作得小心翼翼,这就是“奉”。
“负”可不只是背负的意思,还能指依仗、依靠。
是不是感觉一个字有这么多意思,就像一个人有好几副面孔?“顾”字也有门道,除了看,还有回头、拜访的意思。
比如“三顾茅庐”,那就是多次去拜访啦。
“过”字,不仅仅是经过,还能指过错、责备。
这就像我们走路走偏了,那就是有“过”啦。
“假”字有时表示借,有时又表示凭借。
是不是像个多变的小精灵?“间”字,有间隔的意思,还有偷偷地、参与的意思。
就像间谍,偷偷摸摸地做事,这就是“间”的一种用法。
“见”有时表示被,比如“见笑”“见弃”。
这就像自己处于被动的位置,被别人怎么样了。
“解”字,除了解开,还有理解、和解的意思。
古代汉语词汇2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烂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地不周载。火烂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 彩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彩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 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 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 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词义引申的途径
从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性质、形状、 从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性质、形状、 颜色、味道、 颜色、味道、用途等来延展引申 用比喻的方法引申 用特征或标志代替本体 用借代的方法引申
由部分代全体 由事物的所在、所属、用途、 由事物的所在、所属、用途、 产地、 产地、制造者代替事物 具体代抽象
考察本义的方法
分析字形
字形分析一般是以小篆为基础, 字形分析一般是以小篆为基础,结合甲 骨文、金文来分析字形, 骨文、金文来分析字形,考察本义 注意汉字结构的规律,根据不同类型 注意汉字结构的规律, 的形体结构进行不同的分析 字书、 字书、辞书等资料的解释
考核文献
古代作品中的用法,就是考查一个词 古代作品中的用法, 在古代语言实践中, 在古代语言实践中,是否有相应的确 切意义
出 出去
生出 长出 显露 显现 超出 驱逐 罢免
亡 逃跑
消亡 灭亡 遗失 死亡
驱 赶马
赶车
驱赶各种兽类
驱使
解释词义有根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掌握本义的作用
使纷繁的词义有头绪 理解词义更透彻
。(2)信也。 (1)木实也。( )信也。 )木实也。( 。(4)诚也。 (3)定也。( )诚也。 )定也。( 。(6)能也。 (5)成也。( )能也。 )成也。( 。(8)终也。 (7)克也。( )终也。 )克也。( 。(10)决也。 (9)美也。( )决也。 )美也。( 。(12)必行也。 (11)勇决也。( )必行也。 )勇决也。( 。(14)杀敌为果。 (13)敢行其志也。( )杀敌为果。 )敢行其志也。( 。(16) (15)犹济也。( )犹遂也 )犹济也。( (17)犹竟也。《中华大字典》 )犹竟也。 中华大字典》
古汉语词汇学与词汇史-文学院
古汉语词汇学与词汇史第一章绪论一、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1、词汇学词汇学就是其中以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词汇学通常分为普通词汇学和个别语言词汇学。
个别语言词汇学又可以分为历史词汇学和描写词汇学。
2、汉语历史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就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
3、古汉语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就是以古汉语(一般把它理解为“文言文”的同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历史词汇学的范畴。
二、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必须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随着历史的演进,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转化,单音词与复音词之间构成了交错的、复杂的关系。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复音词的构成方式等问题,是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2.古代汉语词汇学要研究词与词的关系。
在古汉语中,词与词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意义相同的词,构成了同义词关系。
意义相反与相对的词,构成了反义词关系。
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的词构成了同音词的关系。
意义无关,读音不同而字形相同的词构成了同形词的关系。
总之,各种不同类型的词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汉语的词汇系统。
对古汉语词与词的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对古汉语的词汇系统的研究。
3、古汉语的词义系统及其演变。
4、古汉语专书词义考释。
三、古汉语词汇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古汉语词汇学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汉语词汇学的形成而建立起来的。
它的建立主要吸收了我国传统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的成果,换言之,古汉语词汇学与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古汉语词汇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和中国语言学范畴内的文字、语音、语法、修辞都有密切的联系。
1、古汉语词汇学和训诂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它以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其核心则是词义。
它注重探讨词的本义、由本义推衍引伸义、由语音推求假借义、由语音探求语源;它有大量的同义训诂和词义辨析,等等,这些训诂学的成果是古汉语词汇学的重要食粮,古汉语词汇学须要充分利用。
古代汉语词汇学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文化词汇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 和价值观念。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词汇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政治文化相关,如“皇帝”、“臣子”、“官职”等,这些词 汇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01
文化词汇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词汇,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特点
02 文化词汇具有特殊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词汇也有所不同,是语言中文化信息的载体。
举例
03
如“礼”、“乐”、“仁”、“义”、“忠”、“孝
”等。
行业词汇
定义
行业词汇是古代各行各业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词 汇,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之”、“何”、“若”等 。
词的搭配与组合
动词与名词搭配
如“吃苹果”、“骑马”等。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
如“大房子”、“美丽的花朵”等。
副词与动词搭配
如“快速地跑”、“慢慢地走”等。
代词与动词、名词搭配
如“他来了”、“这是什么”等。
词序与句法结构
主语+谓语:如“我爱吃 苹果”。
同义词与反义词
要点一
同义词
意义相近的词,如“高”和“上”,都表示位置较高的意思。
要点二
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如“大”和“小”,表示大小相对的概念。
词义的演变与转移
词义的演变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 仅指妻子。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需。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
《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一广义。
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 以备参考。
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貝正义。
6、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记录孔子及英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年、丘雍编修。
《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 “雅” “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宜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2.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一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比比方比喻,使形象更鲜明。
兴借助其它的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吉仕梅2004年10--11月第四章词汇学古代汉语词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部分既是学习的难点,又是重点。
学习是时要注意掌握常用词,常用词以实词为主;除此以外,要勤查工具书。
古代汉语词汇学虽然很重要,但在整个古汉语的研究中,是很薄弱的。
总的说来,其研究方法陈旧,没有一套很完善的专著,有的书虽然引用了西方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引用了现代语义学的术语,如义位、义素、语义场等,但还不能把它们彻底地贯穿于词汇研究中,还显得有些囫囵吞枣。
教学中尽量避免太多的新名词,紧密结合古书实际,以期达到帮助大家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书目: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教学内容:1.字和词2.单音词和复音词3.词汇的发展4.古今词义的异同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6.同义词7.典故性语词第一节字和词研究古汉语词汇,首先就得从字谈起。
在传统语言学中,字和词的区分是不大严格的。
传统语言学家所谓的字,往往就是词,而实际上字和词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字和词的区别:简单地说,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而词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因此,字和词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在文言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
《左传·庄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
”七个字就是七个词。
但有的时候,一个汉字记录的只是词的一个语素,如“朋友”。
有时一个汉字只记录词中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如“蟋蟀”。
在一般情况下,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因为在造字之初一般是一词造一字,一字记一词,字、词对应较整齐。
但是在汉字和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词和异词同字的现象。
异词同字:同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意义毫无关系的词。
如同形字、假借字、通假字(记录本字和通假字)。
同形字,如:怕:①(bó):恬淡、淡泊。
古代汉语第二册 复习资料
一、指出古今异体通假(一)通假字1、已,通“矣”。
语气词。
斯不善已。
2、伯,通佰,百倍。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3、辯-辨:分別。
“此小大之辯也。
”4、有-又:又。
“旬有五日而后反。
”5、辯-變:變化。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
”6、培-憑:憑藉。
“而後乃今培風。
”7、瓠-廓:很大的樣子。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8、呺-枵:大而中空。
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9、龜-皸:手足凍裂。
宋人有善為不龜首之藥者。
10、嚮-響:響聲。
今簡化作“响”。
“砉然嚮然。
”11、蓋-盍,疑問代詞。
“技蓋至此乎?”12、郤-隙:空隙。
“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13、擿-擲:投擲。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14、辯-辨:分辨。
“不辨牛馬。
”15、邪,通“耶”,語氣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6、阨通隘,狭窄。
夫處窮閭阨巷。
17、輮-煣:火熨木使曲。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18、有-又:副詞。
再。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19、槁-藃:收縮。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0、靖-靜:安心。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21、介-丐:給予。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22、生-性:先天條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3、象-像:按照。
“榮辱之來象其德。
”24、柱-祝:斷。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25、蟺-鱔:鱔魚。
“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
”26、疇-儔:同類。
“草木疇生,禽獸群居,物各從其類也。
”(二)古今字1、兹,今作滋。
更。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見,今作现,表現出。
其不欲見賢邪!3、冥,后作溟。
大海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4、志-誌:記載。
“《齊諧》者,志怪者也。
”5、反-返:返回。
“適莽蒼者,三飡而返。
”6、知-智: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閒-間:間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8、匱-櫃:柜子。
今簡化為“柜”。
“将為胠篋、探嚢、發匱之盜”9、知-智:智慧。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古代汉语·词汇2
四、方言詞
◆流行於某個區域内,不是全民族所普遍使用的, 而是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的詞語,即“方言詞”。 例: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謂乳為穀,謂虎為於 菟。” 《史記·陳涉世家》:“楚人謂多為夥。” 《方言》:“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 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說文》:“聿,所以書也。楚謂之律,吳謂之不 律,燕謂之弗。”
治心修淨,而防心攝行。僧至二百五十戒 ,尼五百戒。俗人信憑佛法者,男曰優婆 塞,女曰優婆夷,皆去殺、盜、淫、妄言 、飲酒,是為五誡。(《隋書·經籍志》) 總結: 從民族、社會及應用領域的關係來分析 古漢語的詞彙成份,可以看出古漢語已經 是一種很發達豐富的語言了。
學習文選《司馬錯論伐蜀》
學習文選《司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論伐蜀》
◆根詞:構詞能力特別強的基本詞,被稱作為“根詞 ”。 例:“社”: 社稷、社會、集會結社、公社、學社、合作社、 出版社…… “農”: 農業、農時、農事、農田、農具、農村、農產 品、農作物…… ◆思考:“根詞”與“詞根”的區別?
二、專門用語
◆只在某種專門範圍内應用,不爲一般人所普遍需 要的詞,叫做“專門用語”(有人稱之爲“社會 方言”)。 例: 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 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 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丞相綰、御史 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 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
第二節 古漢語的詞彙成份
漢語詞彙是漢語的詞以及與詞等價的成語、俗 語等慣用語的總匯。 根據詞與民族、社會和應用領域的關係,我們 可以把古漢語的詞彙成份分作: 一、基本詞 二、專門用語 三、古語詞 四、方言詞 五、外來詞
古代汉语词汇学学习内容词与词之间...
古代汉语词汇学学习内容:1.文字与词汇的关系2.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3.古汉语的词义系统4.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同义关系——意义相同或相近;反义关系——意义相对或相反;同音词——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同形词——意义无关,读音不同,字形相同;5.词汇与文化一、字与词1.字与词,古人用到“词”或“辞”的时候,指的是虚词如:采采芣苢(fu yi 三声)薄言采之。
(《诗经·国风·周而》)毛传:“薄,辞也。
”2.字与词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书写符号。
(1)在古汉语中,有些字本身记录的就是词。
如:上、下、忧、乐、天、地(2)有些字本身不能成为词,必须与别的字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词。
如:葡萄、蟋蟀、苜蓿(xu)(3)有些字在有的情况下记录的是词,在有的情况下又不是词,仅仅是字。
·犹:如同,好像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豫:事先有准备,预先豫则祸不生。
(《荀子·大略》)·犹豫:不是词(4)有些合成词里的字,虽然其本身有意义但是只能看成这个复音词的一个语素而不是词。
如:寡人,先生(5)有些词义复词虽由两个同义单音词组成但这些单音词仍然具有独立性。
例如:封疆:指边疆;师旅:指军队“封”“疆”“师”“旅”既是语素又是词,作为单音词时都是有一个词记录的。
3.同字异词:有的字可用来记录几个不同的词,这就是同字异词,也就是一字多词形成原因有三种。
(1)字的本身和字的借用:为甲词造的字又被借用来记录与甲词音义不同的词·甲、字的本用和本无其字的借用。
例如:叔1——拾、捡九月叔苴(ju 麻子)(《诗经·豳风·七月》)叔2——伯、仲、叔、季的“叔”,表示排行,记录叔2的“叔”是借用夫1——成年男子一夫不耕,或受其饥。
贾谊《论积贮疏》夫2——指示代词,等于说“这”“那”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四》夫3——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夫4——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乙、字的本用和本有其字的借用。
古代汉语2最新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最新名词解释1、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在韵文中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2、韵部:古韵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叫一个韵部。
3、叶音:也称叶韵。
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前人的韵文感到不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些押韵的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
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不同所致,是错误的。
4、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
如“蚤起”,“ 蚤” 通“ 早”。
5、三十六字母:音韵学术语。
字母是古代用来标记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按发音部位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五类,称为“五音”。
三十六字母是见溪群疑等。
6、连绵字: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
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就是“连绵词”。
连绵字可以分为三类:双声字、叠韵字、非双声叠韵字。
有人把“叠字”(或称重言)也列入连绵字之内。
7、传:训诂学术语。
指解释经义的一种体式。
8、注:训诂学术语。
是一种解释经书词句意义,兼及订正衍讹的训诂体式。
9、笺:训诂学术语。
补充、申发旧注原意,间抒己见的一种体式。
此名源自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
郑玄解《诗》依据毛传,从而引申生发,更下己意,故名之曰“笺” 后人注书,。
或宗主一家,并博引诸书以证之,亦称为“笺” 。
10、疏:训诂学术语。
指疏通旧注并加以引申发挥的一种体式。
“疏”之名源于南北朝时讲论佛家的经典,当时称为“义疏”。
唐时,“疏” 也称为“正义”,“正义”也就是厘正、阐发前人的义疏。
1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1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2222黄老学说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以道家为主并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古代汉语第四章词汇(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 今 词 汇 的 变 化
旧词的消亡 新词的产生 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词义的变化 词义范围的差异
扩大;缩小; 扩大;缩小;转移
古今意义有同有异 感情色彩的差异 词义轻重的差异
1、范围上的差异 、 (1)词义扩大 )
菜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说文》 草之可食者。
感激《异苑》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异苑》卷五: 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饿 《韩非子》:“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病 《韩非子》:“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韩非子》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锻炼《汉书 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 汉书·路温舒传 路温舒传》 则锻炼而周纳之。
韦彪传》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后汉书 韦彪传
玩弄法律来罗织别人罪名的狱吏,他们的心是非常刻薄险毒的。 玩弄法律来罗织别人罪名的狱吏,他们的心是非常刻薄险毒的。
古中今贬
古 今 富国》 然后荤菜百蔬以泽量。 《荀子·富国》:“然后荤菜百蔬以泽量。” 荀子 富国 杨倞: 辛菜也。 郝懿行: 荤菜, 杨倞:“荤,辛菜也。”郝懿行:“荤菜, 亦蔬耳。 亦蔬耳。”
脸
《韵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脸,目下颊上。” 韵会》 目下颊上。 《昭君怨》:“满面胡沙满 昭君怨》 面风,眉消残黛脸消红。 面风,眉消残黛脸消红。”
客
卢纶《送李瑞》 卢纶《送李瑞》:“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2)轻重色彩不同 ) 古轻今重 论语·公冶长 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 诛 《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 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说文》 懑也。 愤 《说文》:“愤,懑也。” 论语》 不愤不启。 《论语》:“不愤不启。” 古重今轻
上古汉语词汇
上古汉语词汇1、zhì pū【踬仆】【释义】跌倒。
【例句】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2、zhuó zhuó【濯濯】【释义】清新、明净。
【例句】韩愈《南山诗》: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3、lǐ【醴】【释义】一种甜酒。
【例句】《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guī tà【闺闼】【释义】指家门、家庭。
【例句】《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
5、bēi zōu【卑陬】【释义】惭愧的样子。
【例句】《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6、tuān lài 【湍濑】【释义】水流疾速【例句】曹植《洛神赋》: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7、bù huáng【不遑】【释义】无暇,没有闲暇。
【例句】《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8、cǎn lǐn【憯懔】【释义】又忧又惧【例句】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
9、yá niè【芽蘖】【释义】植物刚长出的枝芽。
【例句】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10、hàn dàn【菡萏】【释义】荷花【例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1、qī chí【栖迟】【释义】漂泊失意。
【例句】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12、miǎn shì【眄视】【释义】斜着眼看【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13、bǐ kāng【秕糠】【释义】秕子和糠,均属糟粕。
指没有价值的东西。
【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古代汉语常用词(2-3册)
61.辞:(1)口供。
(2)言词,话。
引申为言之成文的,文辞。
这种意义与“词”相通,后来常写作“词”。
引申为口实,借口。
(3)文体的一种。
(4)不受。
引申为推辞。
又为告别。
又为躲避。
“不~辛苦”。
62.谢:(1)道歉。
注意:在上古汉语里,这种意义最为常见。
(2)辞。
“闭门~客。
”(3)告,告诉。
“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4)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
按:这与现代的意义一样,但上古罕见。
(5)衰退,凋谢(后起义)。
“形~则神灭。
”63.责:(1)读zhài,债务,债款。
按:这个意义在上古都只写作“责”,后代才写作“债”。
(2)要求。
“宋多~赂於郑。
”(赂:财物。
)引申为对别人或自己道德品行上的要求。
“躬自厚而薄~於人。
”“求全~备。
”再引申为用言语批评别人。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而归之。
”(3)责任。
64.让:(1)责备。
(2)退让,不跟别人争夺权利,跟“争”相对。
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社会道德。
引申为谦让。
“其言不~。
”“当仁不~於师。
”(3)把权益和职位让给别人。
[禅~]以帝位让给别人。
引申为先人后己,避让。
如“~路”,“~座”。
65.争:(1)跟别人抢着要同一个东西。
引申为竞争。
“晋未可与~。
”“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也。
”又引申为为了真理而与人辩论。
“鄂侯~之急。
”“据理力~”。
(2)读zhèng。
谏,规劝。
“~臣”、“~友”、“~子”,后来写成“诤”。
66.使:(1)使,叫,让。
(2)读shì。
奉使命(外交上的)。
“~於四方,不辱君命。
”又名词。
奉使命的人,使臣。
[~者]派遣为代表的人,奉使命的人。
(3)连词。
假使。
67.令:(1)发出命令。
“其身正,不~而行”注意:“令”字在古代往往用作不及物动词。
又名词。
命令。
(2)旧读líng。
使。
引申为假使。
“~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就~]纵使,即使。
(3)总其事的官。
春秋时代,楚国的相称“~尹”。
古代汉语词汇学PPT课件
• 例如"虚"、"危"、"驰"等。
2021/4/8
21
• 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引申 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 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 (1)连锁式引申:指由本义派生出直接引申义 之后,又依次派生出若干间接引申义,它是以 本义作为起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递相派生出几 个意义的引申脉络。
2021/4/8
10
• 第七节 单音词 复音词
•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我们的书面 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 复音词。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是双音节词。
• 一、古今比较
• 1、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成为现 代的复音词。
• 2、两个同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
• 3、古代单音词变成不同的复音词。
2021/4/8
11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2021/4/8
12
词汇学(二)
• 第八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1/4/8
20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
(一)词义的扩大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焚: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也。”
治。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说 文》:妇家为婚,壻家为姻。
饑馑
朱熹《论语集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朋友
《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恭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集 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③《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④贾谊《鹏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耳,果然。
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⑦《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 守真。
⑧ 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 歌》)
自考《古代汉语》常用词集合(2)
22、解 解:是个会意字,从⼑从⽜从⾓,本义是分解动物的⾻⾁肢体。
常⽤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
特指解脱对犯⼈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
B、打开,开放。
C、破碎,离散。
D、松弛,懈怠。
读xie(四声),后来写“懈”。
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
F、理解,知晓。
23、读 读:阅读,诵读。
本义是解释、阐发⽂字语句的意义,常⽤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
B、⽂章⾥⼀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 “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的意义是离开,常⽤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
B、除去,废除。
C、死亡。
25、徒 “徒”本义是指徒步⽽⾏,常⽤的引申义有:A、步兵。
“师徒”连⽤,泛指军队。
B、同⼀学派、同⼀政治主张的⼈,或同⼀集团、同⼀类的⼈,徒党。
C、特指门徒,弟⼦。
D、泛指同伴,⼿下⼈。
E、服劳役的⼈,仆⾪。
F、空,⽩⽩地,徒然⽽⽆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
G、仅仅,只不过。
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 保:甲⾻⽂和⾦⽂的“保”字象⼤⼈抱着、背着或领着孩⼦的形状,表⽰“保”的本义是护送幼⼉。
泛指保护,保全。
常⽤的引申义有:A、依靠。
B、固守,防守。
C、保有,具有。
E、安,安定。
F、保育幼⼉的妇⼥。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
G、护卫⽤的城堡。
27、造 “造”本义是往,到……去。
常⽤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
B、达到某⼀境界,如“造诣”。
28、旅 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为旅。
常⽤的引申义有:A、军队。
B、⼀同,俱。
C、在外的⼈。
D、在外,在异乡。
E、野⽣的。
29、达、理 “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
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
B、胸襟宽阔,豁达。
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
D、通⾏的,共同的。
“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第” 始见于汉代,用在数次之前,表次序:
第一、第二、第三……
於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
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史记·陈丞相世家》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7
上古语言于动词前加“爰、曰、言、薄、于、 聿 。”等,尤以《诗经》最为多用。如:
冉冉(柔弱)孤竹生。 《古诗十九首》
仓庚喈喈。
《诗·小雅·出车》
鸡鸣喈喈。
《诗·郑风·风雨》
鼓钟喈喈。
《诗·小雅·鼓钟》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1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例如: 双声复合词:亲戚 将军 股肱 叠韵复合词:刚强 人伦 中庸
上面的词都可以拆分为两个语素,是合成词。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
②小船。《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
刀。”后造“舠”字表小船。吴均《赠王桂 阳》:
“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
夫①成年男子。贾谊《论积贮疏》: “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
②指示代词“那”。《战国策·齐策四》:“乃歌 夫
长铗归来者也。” 17.01.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一)》中《孟子》文选复音词研究我们知道,先秦时代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词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复音词为主,这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历时长,但从先秦时代就已显现出来,因此,对先秦复音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是以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
要对复音词进行研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复音词,如何区分词和词组?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的《词和短语》一文中说:“必须承认,词和短语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本文通过具体的语境,意义标准,语法标准,词频标准对《孟子》文选中的复音词进行划分。
一、古汉语复音词的判定1、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判定一个双音组合有时是一个复音词,有时是两个单音词。
判定它是不是复音词,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左右】“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本来是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指左边和右边,在这引申为在旁侍候的人或近臣,是复音词。
2、意义标准2.1 一个双音组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般是复音词。
例如:【兵刃】“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兵和刃都是指兵器的意思,合在一起指战争,被赋予了新的意思。
2.2两个意义基本相同或相同的单音词,复合后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相关而又增强了交际职能的新概念,那么它就成为一个复音词。
例如:【尝试】“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尝:《广韵》“试也”;试:《说文》“用也”,尝试增加了意思。
2.3如果这个双音组合的意义是偏重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不表义,那么它也是一个复音词即是偏义复词。
例如:【国家】“恶能治国家”《许行·滕文公上》古代诸侯称“国”,大夫称“家”。
赵岐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家也。
”连用时多用作偏义复词,只指国,不指家。
3、语法标准3.1从词汇结构上看,两个音节结合紧密,不能拆开或随意扩展的是复音词,否则是词组。
例如:【比及】《论语·先进》:“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按:古代汉语中,“比”有及义,这里“比及”同义并列。
但两音节结合紧密,共同充当谓语,中间不能加“与”等字。
因此,“比及”是复音词。
3.2从词性上看,一个双音组合,如果改变了原来作为单音词时的词性,那么它就是一个复音词。
例如:【长幼】《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宋君无道,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余来为民诛之。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近世之事,语尚在于长老之耳。
”按:“长”和“老”是形容词。
“长老”,指老年人,是名词,改变了原来作为单音词时的词性,则成为复音词。
3.3从句子结构上看,在对文中,如果其中某一位置上的双音组合已经确定为复音词,那么相对应位置上的另一个双音组合可以首先考虑是复音词而不是词组。
例如:【师旅】【饥馑】《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按:《说文》称“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这里的“饥馑”是否也分训呢?当我们理解了相对应位置上的“师旅”是指侵略军队即是一个复音词之后,“饥馑”则应考虑是一个复音词,泛指荒年。
反过来理解“师旅”也一样3.4从构词方式上看,相类似的同结构的双音组合可以类推。
如果其中一个确定为复音词,那么另一个也可以类推为词。
例如:【淑人】【淑女】这两个双音组合结构相同,都是偏正关系,而且修饰成分都是“淑”,相同;被修饰成分是“人”和“女”,同类。
如果“淑人”是一个复音词的话,那么“淑女”也可以考虑是复音词,反之亦然。
3.5重叠的双音组合,如果重叠后不是原义的简单重复,而成为一个以原义为基础的状态词,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情貌。
这样的双音组合是词,不是词组。
例如:【荡荡乎】“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许行·滕文公上》荡荡乎,广大辽阔的样子。
3.6从语素顺序来看,并列复音词在形成过程中,有的字序不十分稳定,或为AB式,或为BA式,但它们是表示同一个概念,应是一个复音词的不同形式。
例如:【械器】“以粟易械器者”《许行·滕文公上》械器,即器械。
4、词频标准语词是具有社会性的。
一个词一旦使用了以后,就有可能常常出现。
因此,词频也是帮助我们判定复音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在《孟子》中“天下”出现了175次,“君子”出现了82次,它们肯定是复音词。
当然,词频标准是辅助的,主要还是看意义标准和语法标准。
二、复音词的语义构成1、联合式复音词联合式复合词,两个构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什么主从之分。
《孟子章句》这部书中联合式复音词所占的比重较大,总有897个,占全书复音词的50.90%。
联合式复音词又可以分成同义联合,类义联合和反义联合。
1.1同义联合【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忖度】“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泛滥】“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许行·滕文公上》【仓廪】“滕有仓廪府库”《许行·滕文公上》【置邮】“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褊小】“齐国虽褊小”《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尝试】“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斧斤】“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功烈】“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智慧】“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辅相】“相与辅相之”《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声音】“声音不足听于耳与?”《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朋友】“朋友有信”《许行·滕文公上》【繁殖】“禽兽繁殖”《许行·滕文公上》【府库】“滕有仓廪府库”《许行·滕文公上》1.2类义联合【兵刃】“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耒耜】“负耒耜而自宋之滕”《许行·滕文公上》【交易】“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滕文公上》【械器】“以粟易械器者”《许行·滕文公上》【孝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麋鹿】“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文王之囿·梁惠王下》【镃基】“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草木】“草木畅茂,禽兽繁殖”《许行·滕文公上》【禽兽】“草木畅茂,禽兽繁殖”《许行·滕文公上》【忧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告子下》【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告子下》1.3反义联合【左右】“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兄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许行·滕文公上》【父母】“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君臣】“君臣有义”《许行·滕文公上》【父子】“父子有亲”《许行·滕文公上》【夫妇】“夫妇有别”《许行·滕文公上》2、偏正式复音词偏正式复合词是由一个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偏语素和一个表示中心成分的正语素复合而成。
偏语素在前,正语素在后。
这类复合词可按正语素的性质分为定中式和状中式两类:(1)定中式定中式偏正复合词,即正语素是表示人或事物等方面的意义,是名词性的。
从偏语素意义修饰、限制正语素意义的复杂关系看,定中式偏正复合词又可细分为如下若干小类:①偏语素表示身份、职业【农夫】“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许行·滕文公上》②偏语素表示数量【四海】“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诸侯】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百姓】“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五谷】“五谷不登”《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③偏语素表示特征、性质或品德【寡人】“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洿池】“数罟不入洿池,鱼不可胜食也”《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数罟】“数罟不入洿池,鱼不可胜食也”《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饿莩】“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巨擘】“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陈仲子·滕文公下》【仁政】“万乘之国行仁政”《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大人】“有大人之事,也有小人之事”《许行·滕文公上》【小人】“有大人之事,也有小人之事”《许行·滕文公上》【贤人】“皆贤人也”《文王之囿·梁惠王下》【圣人】“闻君行圣人之政”《许行·滕文公上》④偏语素表示方位、时节【南蛮】“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许行·滕文公上》【中国】“朝秦楚,莅中国”《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后世】“是以后世无传焉”《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⑤偏语素表示颜色【黄泉】“上食槁壤,下饮黄泉”《陈仲子·滕文公下》偏语素表示地点或范围【国人】“故曰国人杀之也”《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天下】“犹未恰于天下”《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⑥表示类属关系一般是前面的语素是属,即逻辑学的下位概念,后面的语素是类,即上位概念。
例如:【麋鹿】“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文王之囿·梁惠王下》有一些却是正语素在前、偏语素在后,传统称之为“大名冠小名”的结构方式。
这是先秦所特有的一种偏正式,例如:【斧斤】“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⑦表示领属关系偏语素是领有或具有,而正语素为隶属或从属的关系。
偏语素在前,正语素在后。
【天子】“春秋,天子之事也”《所为故国者·滕文公下》(2)状中式在《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暂时没有找到状中式的复合词。
3、述宾式复音词宾语素表示客体【折枝】“为长者折枝”《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4、主谓式复音词主谓式复合词是主语素在前,谓语素在后。
谓语素陈述主语素。
例如:【鸡鸣】“鸡鸣狗吠相闻”《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狗吠】“鸡鸣狗吠相闻”《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5、述补式复音词在《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暂时没有找到述补式的复合词。
6、附加式复音词1、前附式在《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暂时没有找到前附式的复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