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的自身原因

袁崇焕之死的自身原因
袁崇焕之死的自身原因

兰台纵横〈〈〈LANTAIZONGHENG D01:10.16565/https://www.360docs.net/doc/736962285.html,ki.l006-7744.2017.02.39

袁崇焕之死的自身原因

赵芷仪

(兰台世界杂志社沈阳110036)

摘要袁崇焕的军事天赋使得他成为一位军事家,军事能力得到明清两朝的认可。但是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及其自身性格的短板 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崇祯帝杀了袁崇焕并不是明朝灭亡的全部原因,但时势造英雄,袁崇焕的死绝对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催化 剂,一代名将的陨落,不论是什么原因,均是国家的损失。

关键词刚愎自用擅权专断政治斗争中图分类号K248.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10-15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明朝 末年任蓟辽督师。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 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因保卫明朝的关防有功,被誉为抗 清名将。后被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最终被崇祯帝凌迟处死。死后,“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唤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1]

一代名将,为何人生起落如此之大,落得如此下场?张廷玉评价他:“崇焕智虽疏,差有胆略,庄烈帝又以搀 间诛之。”[2]乾隆帝评价他:“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 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3]

关于袁崇焕的死,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是崇祯 帝昏庸听信搀言?还是袁崇焕真的通敌叛国?我们纵观 明末的历史,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结果,从英雄末 路的一首绝命诗可看端倪: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 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4]。处决袁崇 焕的判决书也未见“内奸”意思。而,崇祯帝天启七年 (1627)八月即位,十一月即处理了权倾朝野的阉党魏忠 贤,崇祯二年(1629)正月定逆案,瓦解魏忠贤余党。崇祯 帝雷厉风行,勤俭敬业,一生发布六次罪己诏,是明朝少 有的勤政皇帝之一。所以,评论崇祯帝昏庸似乎也不恰 当。我们分析,袁崇焕之死更多的原因其实是他自己的 “不聪明”造成的。

―、袁崇焕性格刚愎自用

纵观袁崇焕的一生,35岁中进士,随即被封为福建 邵武知县。其以文官出道,却以武官大展宏图,特殊的 军事天赋让他八年之内从一个小小的知县迅速升职为兵部尚书、边防大员,这份独宠的荣耀任谁都会信心大

增。同时,明朝末期,内忧外患之际,明朝确实推选不出

优秀的军事人才,因此,袁崇焕在自荐守卫边关之时,得

到了君臣的一致赞扬和支持,在他夺得几场关键性胜利

之后,被军民奉为“神明”也就不足为奇。这也为他的自

负埋下伏笔。

1.天启二年(1622 ),努尔哈赤攻陷抚顺,势如破竹,京师朝野官员,谈敌色变,君臣商议推举得力将领镇守

边关。袁崇焕听此消息,单骑出关,考察军情。还朝之后,

给明熹宗上书: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镇守

山海关。后虽有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军功,但因开罪魏

忠贤等党羽,并未得到应有的奖赏,愤而辞官回乡。

2. 天启七年(1627),明思宗朱由检即位,设计除去 阉党魏忠贤,重新启用袁崇焕。7月,朱由检召见袁崇

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收复辽东。朱由检大为赞

赏。而后,袁崇焕自知语失,提出条件。朱由检同意,给予

他足够的支持,又赐予尚方宝剑。然而,两年之后皇太极

便绕过宁远打到关内,袁崇焕率部在蓟州堵截,又斩钉

截铁的上奏:绝不会让后金军前进一米。结果,皇太极又

轻松绕过蓟州直达通州、密云。后虽化解危局,但足见袁

崇焕之自负。

二、袁崇焕擅权专断

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已任职蓟辽督师,由于其

不喜文官牵制,遂皇帝准许,未设文官督军。因此,蓟辽

军政大权唯袁崇焕一人掌握。袁崇焕自上任以来,管理

上奉行铁腕政策,独断专行,其霸权的性格也导致了共

事的其他将领的不满。

毛文龙,左都督平辽总兵官。为驻守东江镇的将领,

124t兰台世界LANTAI W O R L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