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预习学案:逍遥游
高中语文 逍遥游 教案人教版必修五
![高中语文 逍遥游 教案人教版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30625dfa5f0e7cd185253665.png)
《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及论辩思路。
重点难点:一、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梳理作者的论辩思路。
二、难点:正确理解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字音识记鲲〔〕鹏抟〔〕齐谐〔〕坳〔〕堂迁徙〔〕北冥〔〕夭阏〔〕沮〔〕丧榆枋〔〕斥鴳〔〕舂〔〕米晦朔〔〕泠〔〕然蓬蒿〔〕翱〔〕翔恶〔〕乎待哉穷发〔〕之北知〔〕效一官决〔〕起而飞数数〔〕然飡〔〕蟪〔〕蜩〔〕文本研读一、第一、二段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翻译以下句子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②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
3.阅读并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二、第三、四段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用法。
①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②故九万里,那么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③而后乃今将图南④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那么不至。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⑥之二虫又何如!2、区分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翻译以下句子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之二虫又何知!4、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这种对象有何特殊表情?5、文中“之二虫又何知〞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态度或道理?三、第五、六段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②彼且奚适③穷发之北④绝云气⑤且适南冥也⑥此小大之辩也2、翻译以下句子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②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4.作者为了说明“此小大之辩也〞这个道理,举也哪些例子?阐明了什么道理?四、第七、八段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征一国者②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③彼于致福着④犹有所待者也⑤而御六气之辩⑥彼且恶乎待哉2、翻译以下句子①知效一方,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高二语文2.6 逍遥游 学案(人教版必修5)
![高二语文2.6 逍遥游 学案(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c05f2867a8956bec0975e3c9.png)
第6课逍遥游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庄子的名言名句,背诵本文关键段落。
2.读:理解本文,掌握本文以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理解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
3.写:发挥想象,写一个作文片段。
4.练:学会文言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作者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8.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9.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小吏,后隐居于“穷闾陋巷”,以织履糊口,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
但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意志,反而助长了他的豪气。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
作为一位哲学家,他继承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并发扬光大,对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作为一位文学家,他以超尘脱俗的思想、诡谲奇特的形象和汪洋恣肆的文风,使其散文成就高居先秦诸子散文之首。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
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高中语文 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逍遥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6792ee3052d380eb63946d1e.png)
2014年高中语文逍遥游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一、辞海撷英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
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见微知著:微,小,苗头;著,明显。
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看清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
吉光片羽: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种羽毛。
比喻残余仅存的古代文物。
胶柱鼓瑟:瑟,一种古乐器;柱,瑟上调音的短木。
用胶把柱粘住,音就不能调整。
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二、庄子名言赏析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四、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五、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学案1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5d7b918bd64783e09122ba3.png)
《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重点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字词、成语及句式、句子意思理解(至少两句),形式为习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归纳其中的字词、成语及句式,教师就布置句子意思理解为作业)1.明确字音:鲲()鹏抟()齐谐()坳()堂迁徙()北冥()夭阏()沮()丧知()效一官榆枋()斥鴳()晦朔()决()起而飞蓬蒿()翱()翔恶()乎待哉穷发()之北泠()然舂()米蜩()数数()然蟪()2.成语:扶摇直上3.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5)奚以知其然也?()(6)彼且奚适也?()(7)彼且恶乎待哉?()4.句子释义:(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二、阅读引导(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注重整体的感知和文本重点内容的初步理解,形式注重文章的表现方式或表达技巧;形式为任务驱动(即以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完成以达到对文本阅读的引导))问题1: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字词典,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2:试分析本文的结构。
明确结构:第1段第2段第3段问题3: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拔高部分。
将学生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以批注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并能产生内容和形式方面的问题)质疑1:庄子是怎样一个人?质疑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质疑3:怎样看待逍遥境界?【探究案】探究一:(活动)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探究二: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什么境界?探究三: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什么看法?【训练案】一、课内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新编资料)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新编资料)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b4b0c1355f0e7cd1842536c6.png)
6.《逍遥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达到这方面的学习目的可分三步走:读。
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宇词意思和读音,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
找。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理,找出文中的寓言和比喻。
理。
理清材料(寓言、比喻等)与说理的关系;理清3个自然段说理的层次关系。
2.通过比较,归纳庄子散文的特点。
如与同样善于用比的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作比较。
可以看出,共同点是用比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形象生动,又加强了说服力。
但庄子取象更大胆夸张。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蝉、斑鸠、燕雀会嘲笑别人。
这比其他诸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形象化。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
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楚威王的重金礼聘。
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
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
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 学案
![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3d67b1d1f34693daef3eeb.png)
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三课时【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知识链接】1、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2、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投影: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2、《庄子》简介《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b3f0f523240c844768eaee83.png)
王兴业【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标记到原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
2.自主阅读“助读资料包”勾画出重要信息,并补充到课本上。
3.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规定内容,再做本预习案。
)4.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小组长在上课之前必须组织大家相互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与大家一起对课文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5.重点掌握的知识有文学常识、文言知识,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诵读”。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重点积累“置”“志”“名”“息”“其”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质疑、讨论明白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了解庄子与《庄子》,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第一步:自主阅读并翻译全文,遇到不了解的字词可以运用实词推断的方法进行推断,并用铅笔标注,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第二步:精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结合“资料包”和课下注释正音、释义。
要求落实到字、词、句上,并用红笔对第一遍理解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第三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走进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1.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将重点的字音、字形在教材上圈点出来,保证默写的正确性)2.在完成第二遍阅读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①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注意其字形: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蓬蒿()蜩蝉()舂粮()蟪蛄()大椿()斥。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6课《逍遥游》学案.docx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6课《逍遥游》学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b5e4bd4581b6bd97e19ea97.png)
《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3.熟读成诵,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和方法反复体味文屮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鹿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积累文言常用词;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定向:1> 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二、自学指导:(一)作品逍遥游一词出自《庄子》,乃是全本三十三篇之第一篇。
英开篇语:“北冥有鱼,其名为鲍.・・.・.” 流传久远,妇揣皆知。
《逍遥游》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 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攵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屮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二)、作者及背景: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巻11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丈堂窒,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红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3c3a7c7bd64783e08122b4a.png)
《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重点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字词、成语及句式、句子意思理解(至少两句),形式为习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归纳其中的字词、成语及句式,教师就布置句子意思理解为作业)1明确字音:鲲()鹏抟()齐谐()坳()堂迁徙()北冥()夭阏()沮()丧知()效一官榆枋()斥鴳()晦朔()决()起而飞蓬蒿()翱()翔恶()乎待哉穷发()之北泠()然舂()米蜩()数数()然蟪()2成语:扶摇直上3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5)奚以知其然也()(6)彼且奚适也()(7)彼且恶乎待哉()4.句子释义:(1)鹏之徙于íòhuì 2成语:扶摇直上(略)3文言句式(1)判断句(2)判断句(3)宾语前置(4)宾语前置(5)宾语前置(6)宾语前置(7)宾语前置)4.句子释义:略。
二、阅读引导明确结构:第1段写不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虽有大小的区别,但都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不是真正的逍遥。
第2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
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
第3段,指出不论是德才兼备的一般贤人还是更高境界的宋荣子和列子,都还是有所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遥,并最终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问题3: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比喻与举例。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庄子是怎样一个人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
庄子思想极为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
《逍遥游》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2f5aa799c850ad02df8041cb.png)
《逍遥游》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的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其人生哲学。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本节课内容的重点】1.读准字音,熟读课文2.疏通、研习第一、二自然段,掌握重要文言现象。
【本节课内容的难点】疏通、研习第一、二自然段,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文言现象:(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文言特殊句式【知识链接】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
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2.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
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意义。
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
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
中国古代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
只有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
虽然如此,但中国古代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学案学生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18c296cfc789eb172dc8d0.png)
编写:姜宗华审订:高玉强【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其人生哲学。
2.归纳掌握重点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等。
3、体会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2、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课前预习】1、背景材料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2、《庄子》《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这是很精当的评论。
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
3、畅读全文,通过查工具书和阅读注释,读准字音,断明句读。
(1)注音北冥( ) 鲲( ) 鹏坳( ) 堂抟( ) 扶摇而上齐谐( ) 迁徙( )夭阏( ) 沮( ) 丧榆( ) 枋( ) 舂( ) 米晦( ) 朔( ) 泠( ) 然蓬蒿( ) 翱( )翔恶( ) 乎待哉穷发( ) 之北知( )效一官决( )起而飞未数( ) 数然斥( ) 鴳( ) 蟪( ) 蛄蜩( )(2)积累通假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三餐而反()小知不及大知()而征一国者()旬有五日而后反()此小大之辩也()御六气之辩()【课堂探究】1. 第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2、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3、第二段可分几层?4、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5、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课时测评】1、解释重点虚词、实词怒而飞()志怪者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则风斯在下矣()莫之夭阏者()之九万里()之二虫()众人匹之()彼且奚适()是鸟也()抟扶摇()置杯焉则胶()而后乃今陪风()而后乃今将图南()适百里()以久特闻()穷发之北()恶乎待哉()2、指出文言句式的特点并翻译《齐谐》者,志怪者也。
2015年高二语文预习学案第6课《逍遥游》(新人教版必修5)
![2015年高二语文预习学案第6课《逍遥游》(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495c8171227916888486d7eb.png)
人教必修5第6课《逍遥游》教学资料二、文本知识1.《庄子》《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2.背景资料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
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庄子创作了《逍遥游》。
三、字词归纳1、字音辨认鲲.鹏( ) 坳.堂( ) 齐谐.( )抟.扶摇( ) 夭阏.( ) 榆枋.( )泠.然( ) 蓬蒿.( ) 数.数然( )翱.翔( ) 晦朔.( ) 恶.乎待哉( )2、通假字(1)北冥.有鱼(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4)汤之问棘也是已. (5)此小大之辩.也 (6)而.征一国者 (7)而御六气之辩. (8)旬有.五日而后反 3、 古今异义: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古义: 今义:发怒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 今义: 春天和秋天 (5)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转折关系连词 (6)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义: 今义:没有功劳 (7)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今义: ①指农历腊月是小月的年份;②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 学案 (1)
![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 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6578c932bd64783e09122bf0.png)
参考答案二1读准字音北冥(míng)鲲鹏(kūn)舂粮(chōng)泠然(líng)蟪蛄(huìgū)斥鴳(yàn)翱翔(áo)蜩(tiáo)蓬蒿(pãng hāo)坳堂(ào)夭阏(â)抢地(qiāng)榆枋(fāng)抟扶摇(tuán)数数然(shuî)决起而飞(xuâ)恶乎待(wū)2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文言知识梳理。
北冥(通“溟”,海)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助词,的)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连词,表承接,不译)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而(连词,表承接,不译)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这)鸟也,海运则(就)将徙于(到)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击(拍打)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连词,表承接,不译)上(名词作状语,向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助词,不译)已矣(罢了)。
且夫(况且)水之(助词,取独,不译)积也(助词,不译)不厚,则其负(负载)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兼词,于之,在它上面)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则民,就)在下矣,而后乃(才)今培(凭)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6《逍遥游》预习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6《逍遥游》预习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bc5fce009581b6bd9eb46.png)
《逍遥游》预习案编号:018【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相关知识。
2.准确翻译文本,总结文言文常用知识。
【学习重点】通过本文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学会读老庄的书;【学习难点】反复阅读文本,体悟庄子超越时空、追求自由的人生观。
【学习方法】自学法诵读法归纳法【预习内容】(40分钟)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并牢固识记)★庄子思想(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养生主》(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庄子寓言《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庄子有个好朋友叫惠施,人称惠子。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听到这件事后,就直接去见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古指凤凰一类的鸟) ,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它就是这样一只圣洁的鸟)。
有一次,一只猫头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鶵刚巧从空中飞过,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鶵,大喊一声:‘吓’!慧子啊,你怎么兴师动众地找我,是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有关庄子的文段◆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
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
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1)
![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1)](https://img.taocdn.com/s3/m/6ba00b2648d7c1c709a14501.png)
《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5、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相关基础字词。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家有没有背过李商隐的《锦瑟》?我们一起来复习背一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亭玉暖日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里有一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大家还记得吗?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歌唱。
但当他醒来之后,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呢?如果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呢?于是他就跑过去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
以明道之为一。
”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
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
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预习学案:逍遥游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预习学案:逍遥游](https://img.taocdn.com/s3/m/f85c3d3855270722192ef78c.png)
逍遥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句,积累掌握文言词句知识,培养积累整合、推断词义、准确翻译等能力。
文言实词:志、抟、息、斯、覆、置、负、培、图、决起、抢、控、适、晦朔、特、匹、辩、效、比、劝、数数然、泠然、恶;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文言虚词:若、则、乃、而。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了解“逍遥游”的含义),训练分析理解能力。
3.赏析作者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刻道理的方法。
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的特点。
训练培养鉴赏能力。
4.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通过理解识记、提示点拨、考查等方式把握落实词句。
2.质疑讨论、小组探究,诵读思考,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文中“逍遥游”含义,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握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他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
3.积累整合、翻译、分析、鉴赏等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及高考明确要求的能力。
4、《逍遥游》是高考必背64篇章之一。
逍遥游(一)预习任务一、资料补充庄子及《庄子》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6逍遥游186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6逍遥游1869](https://img.taocdn.com/s3/m/bd6926febceb19e8b9f6ba32.png)
2.6 《逍遥游》学案(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方法】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CAI课件(朗诵视频、PowerPoint课件)【学习过程】【预习导航及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补充):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2.《庄子》和《逍遥游》:《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6逍遥游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6逍遥游新](https://img.taocdn.com/s3/m/7d89c868c281e53a5902ff4b.png)
《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写作思路、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5、理解庄子“逍遥之游”的境界。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2、资料链接名句积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句,积累掌握文言词句知识,培养积累整合、推断词义、准确翻译等能力。
文言实词:志、抟、息、斯、覆、置、负、培、图、决起、抢、控、适、晦朔、特、匹、辩、效、比、劝、数数然、泠然、恶;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文言虚词:若、则、乃、而。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了解“逍遥游”的含义),训练分析理解能力。
3.赏析作者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刻道理的方法。
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的特点。
训练培养鉴赏能力。
4.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通过理解识记、提示点拨、考查等方式把握落实词句。
2.质疑讨论、小组探究,诵读思考,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文中“逍遥游”含义,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握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他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
3.积累整合、翻译、分析、鉴赏等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及高考明确要求的能力。
4、《逍遥游》是高考必背64篇章之一。
逍遥游(一)
预习任务
一、资料补充
庄子及《庄子》
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3.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4.《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标注疑问,积累归纳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旬有五日而后反
5.而御六气之辩
6.此小大之辩也
7.而征一国 8.知效一官
(二)关键词语:教材研讨与练习二
(三)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今多用于虽然……但是……
(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7)而征一国者古义:取信。
今义:远行或用武力制裁。
(8)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
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9)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10)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11)神人无功古义:无功利。
今义:无功劳。
(四)词类活用
(1)时则不至
(2)而后乃今将图南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彼于致福者
自主检测
判断
..下列文言句式。
..并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翻译: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句式:翻译:
(3)去以六月息者也
句式:翻译: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句式:翻译: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句式:翻译:
(6)而莫之夭阏者
句式:翻译:
(7)之二虫又何知
句式:翻译:
(8)奚以知其然也
句式:翻译:
(9)此小大之辩也
句式:翻译:
(10)彼且恶乎待哉
句式:翻译:
问题意见
逍遥游(二)
预习任务
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二、作者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怎样的?
自主检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B.不过数仞而.下旬有五日而.后反
C.彼且.奚适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问题意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