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word版本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长春版七上《破阵子》word学案1
第六单元《破阵子》教学案学习目标:1.领悟诗词表达的主题思想;2.品味精练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诗词的写作手法;3.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品味精练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诗词的写作手法(重点);2.领悟诗词表达的主题思想(难点);导学案教法与学法设计一、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二)揭示学习目标(三)课前预习1.抄写下列字词,每词一遍:赋麾炙赢霹雳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这首词的上阙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的场面,下阙写的是英勇杀敌、乘胜追击的场面。
二、解疑助学:(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理清词人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男女生分组朗读,男第一句,女第二句,交替读,“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两句齐读。
注意朗读节奏,读出词人的英雄之气。
2.理解词意。
轻声读作品,参考注解部分,了解词中内容。
典故解释:“八百里” 、“五十弦”、“ 的卢”3.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4.词的下阙写了什么?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场面。
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辛弃疾破阵子》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创作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学生,旨在通过教授《辛弃疾破阵子》一词,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辛弃疾破阵子》词曲分析、文本解读、情感表达教学重点:通过词曲分析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呈现一幅艺术画作或播放一段与《辛弃疾破阵子》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词曲分析:a.请学生阅读《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询问学生对于词曲的第一印象,并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展开讨论。
b.引导学生分析词曲的特点,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通过分析,使学生对辛弃疾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文本解读: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解读《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通过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b.让学生运用词语、句法等语言要素分析辛弃疾破阵子的豪迈和激昂之处。
4.情感表达: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表演、朗诵等形式将《辛弃疾破阵子》词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演绎和传达。
b.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a.针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通过学生的朗诵、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a.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词作,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b.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研究资料,了解辛弃疾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词曲分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文本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12词四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注释,反复吟诵,理解词的大意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剑"立骨,通过读“剑”赏词人形象、析词人叹息、悟词人精神,感受词中意境与情思,体悟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
文化传承与理解:借助材料,知人论世,体悟辛弃疾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体察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反复吟诵,理解词的大意2.以“剑"立骨,通过读“剑”赏词人形象、析词人叹息、悟词人精神,感受词中意境与情思,体悟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
教学难点体悟辛弃疾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体察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树立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理想。
教学过程一、以“剑"导入,引出壮词诗句填空:停杯投箸不能食,报君黄金台上意,___,直为斩楼兰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三句诗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物?大家说说是什么?“剑”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剑"的意象不得不提。
从诗仙李白的仗剑江湖到王昌龄的边塞烽烟,古代文人一路霸气不止,剑啸长虹。
今天我们学习的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出现这一个意象,现在我们来读读辛弃疾的剑。
二、读“剑”,明壮词意旨(一)读“剑",明词意1.析题,知背景1)齐读诗题,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题屏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词牌名,“破阵子”又名“十拍子",来源于唐代乐曲《破阵乐》,是用来描写战争的乐曲。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目。
“赋”即“写作",“寄”即“给",“壮词”即雄壮的词,“陈同甫"即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
整个标题的意思我为陈同甫写下雄壮的词来送给他。
2)辛弃疾为何要给陈同甫写这首壮烈的词呢?我们来看背景链接。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
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
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词意,领会全词内容。
2、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3、进一步理解诗人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词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悲愤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教时五、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查找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识尽愁滋味的辛弃疾来到了江西上饶,如今他已经49岁,年少时的他曾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士。
二十多岁他就在济南起义,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
一天夜里他喝醉了酒写下了这首[U2]《破阵子》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词的内容。
整首词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看看这幅图,感受辛弃疾的形象,结合注释读。
拿起笔注音放在词上,值得注意的词义加点解释。
(参考提示:豪放,有气势,雄壮,悲凉)请个别同学朗读全词。
3、小组诵读。
三、诵读品析全词问题:以你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贯穿全词讲解,师生互动品析全词。
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
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
“吹角”:号角声苍凉雄浑。
联系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连”: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气势宏伟。
酒入愁肠,词人挑亮了灯,端详着宝剑,首句一醉一梦。
“梦回”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
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朗读指导:读出词人豪情在心难以熄灭,对梦的憧憬,读完这句可稍稍停顿,留下遐想。
朗读,个人读,小组读,点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营地中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壮士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情。
沙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场,战士誓不回头。
秋天正是肃杀之时,秋天正是秋高马壮之时,军营里军容严整,战士们士气高昂,等待着将军点兵出征。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水平。
4、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词中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用典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字词、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激昂的古战场音乐,营造氛围。
提问学生: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出课题《破阵子》。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初读诗词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理解词义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教师对重点字词、词句进行讲解,如“醉里挑灯看剑”中的“挑”字,“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等。
小组讨论,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5、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
教师总结:这首词通过描写战争的场景和作者的理想抱负,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6、分析艺术特色提问学生:这首词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艺术特色包括:用典恰当,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对比鲜明,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可怜白发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等。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破阵子》教学设计(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破阵子》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
(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
有点评)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1、上阕:⑴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⑵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对偶。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⑶“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2、下阕:⑴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⑵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破阵子》和《江城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两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较,看看他们在内容上,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六、尝试背诵两首词七、课后作业把《破阵子》或者《江城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语文版语文九下《破阵子》word教案
十一辛弃疾词二首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沈丽凤【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词的含义,体会词人的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词作豪放开阔、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说明:课文选录的两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稼轩词豪放的独特词风,要引导学生在不断诵读中理解作品内容,品味词的深远意境,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表现的画面。
2.难点:体会同所蕴含的深远意境,从而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明:中学生正处于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是学习本课的良好条件,但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和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会更大一些,因此课前掌握与了解词人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就十分重要了;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主要利用同学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想象的画面理解词意,有助于学生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辛弃疾词二首》中所选的两首词,是辛词中的代表作。
除了以难度最大、最具豪放风格的《破阵子》为突破口,也可以概括辛弃痪一生的经历,反映词人爱国情感的《丑奴儿》为突破口。
抓住词中“愁”字,理解词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悟及感慨。
初步体会词人“愁”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体会词人“愁”的真正内容,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感。
【练习举隅】1.比较陆游的《诉衷情》与《破阵子》在表现的场景、抒发的情感、表现的形式、词的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2.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请你找出能体现豪放的词句反复诵读积累,感受词的深远意境。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西江月》、《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鹏鸪天·代人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破阵子》word教案1
《破阵子》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积累本课的这首词,积累传统习俗中形成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揣摩词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语言,培养语言感受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词的意韵之美,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的喜爱。
【学习重点】1.以读带品,以写带品,以品促读。
2.以想象为基础设计活动,深入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以品读的方式破译背景。
【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麾下炙()()霹雳()()2、解释词语:麾下:炙:翻:沙场:了却:八百里:五十弦:3.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大词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词作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浑。
有《稼轩长短句》。
4.有关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与世长辞。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5.写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
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
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1188年,两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
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完整word版)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教学重点.难点: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
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
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把难写的字用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5、全班齐读本词。
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内容解析本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教学中,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特点。
要坚持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熟悉课文,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1.理解词意,体会情感,明确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感悟悲凉的心境。
2.体会词中的“壮”,感受特有的浓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诗词、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怀,体悟诗人的抱负。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梦境与现实,感悟悲凉的心境与与无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诵音频、配乐《十面埋伏》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辛弃疾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词人,人称“文人当中最能打的,武将当中最能写的,写诗作词是副业,上阵杀敌是主业”。
但就是这样一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英雄,却称自己为江南游子,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之心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或许我们能从本词中破解作者的心声密码。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词意。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明内容1. 请大家自读三遍。
等一下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要求是“文从字顺,字正腔圆”。
2. 指名2人朗读:点评。
关注学生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词语语意的完整性。
注意字形及字音:挑、塞;弦、麾、炙预设:假如学生对句子的朗读有分歧,就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的停顿的依据是什么。
关注词语语意的完整性,看看课下注释。
注意停顿: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慢且低沉)。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昂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急促)了却~/君王/天~下~事,(缓)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作者,理解诗词大意,能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词主旨。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和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辛弃疾,18岁就考中进士的他,一心要继承岳飞遗志——北却金兵,恢复中原。
曾经,他横刀立马带50人突击小分队夜袭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大营绑走叛贼,并千里奔驰赶回当时的首都临安,当众将叛徒斩首示众。
真正是“百万军中取敌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啊!如此剽悍勇猛,吓得只想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连忙将其召回,委以文职,让他闲居江南二十多年。
公元1188年的一天,他在居所迎来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促膝长谈,彻夜不眠,甚是尽兴。
友人走后,心绪难平的辛弃疾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二、诵读体悟1、观看微课动画,了解作者并给词句划分节奏。
节奏划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研读赏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找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破阵子、同甫、赋和壮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主旨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解释。
2. 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进行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破阵子”这个词语吗?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结合课后习题,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诗歌理解测试,通过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
教案主讲人:XXXXXX教学目标:1.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准确理解并默写其中的名句。
3.培养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收到启迪。
教法指导:采用“阅读——感知——赏析”的方法,自主研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XXX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走进作者,导入本课。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作者的闲适心情。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XXX是南宋词人,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XXX并称“XXX”。
他的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
XXX与XXX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解题破阵子》是XXX赠给他的好友XXX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XXX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四、整体感知1.这首词的风格是豪放雄壮的,其中“壮”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2.XXX的抱负没有实现,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等诗句中可以读出来。
五、赏析文章整篇文章按照“醉态—梦境—现实”顺序进行布局,结构清晰有序。
在梦境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包括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等多方面情形。
这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作者运笔自如、章法严谨的特点。
此外,这首词的结构也十分奇特巧妙。
一般来说,词的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但是,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
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破阵子》word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达到背默(重点)2、通过小组活动,整体感知该词内容;3、赏析这首词;(重难点)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祖国诗词的感情。
学习思路:1、检查预习,朗读背默,初步感知2、研读该词,关注内容,再次感知3、掌握方法,赏析词句,加深理解4、知识链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及相关设备。
预习指导1、读《破阵子》,解决生字生词2、搜集作者情况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
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
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
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示课题)学习过程一.自学指导一(检查预习,朗读背默,初步感知)请我们根据自己的预习,回答1、2、3题。
1、如果你是辛弃疾纪念馆的一名导游,请根据你的预习,用30—50字介绍辛弃疾。
(生介绍。
师总结要点:南宋爱国豪放)2、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
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
陈同甫麾下炙五十弦的卢霹雳(一读安排:师生齐读)3、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
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
(二读安排:一齐重读易错字)让我们完成4、5题4、读背的第三要求是:读懂内容。
请结合课下注释,译出该词大意,不懂的和同学老师商量。
注意“八百里”、“五十弦”、“塞外声”、“的卢”的含义。
(生质疑,师生解疑。
学生说出该词大意。
)(三读安排:重复读每句最后几个字)5、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
请小组讨论该词中(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
(四读安排:单个读)6、读背的第五要求是:讲究技巧和方法。
请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更欢迎用自己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该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让学生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通过诗词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必做作业:
(1)背诵《破阵子》,并准确书写生僻字、词;
(2)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诗人的家国情怀;
(3)分析诗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翻译、赏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作业: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破阵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破阵子》这首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学生对诗人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入;最后,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破阵子”、“沙场”等;二是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及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三是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和运用。
2.教学难点:一是诗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二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个性化解读;三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第一篇:《破阵子》教学设计《破阵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关键字词,领会词的内容与意境。
2、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表现的画面。
2、难点: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学习疏通《破阵子》字词,理解内容。
四、学习过程1、导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检查预习,指导诵读⑴请同学朗读《破阵子》,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⑵请同学说出朗读这首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
3、研读宋词,理解情感⑴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词人笔下的场景,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品味。
⑵体会“可怜白发生!”蕴含的深沉情感。
4、学生品味成诵,教师点拨总结总结:《破阵子》生动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远大理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拓展延伸温故并补充古代爱国诗人、词人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2、根据词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一处场景。
执教者:丁凤教学反思:深入阅读,感悟情感词是非常凝练的,又富有深情。
这次的教学虽然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面对相对于平时比较沉闷的课堂,我觉得遗憾,所以主要写下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与自己的问题设计、功底有关,希望引以为戒。
1.教师语言缺乏指导性。
导入部分,赵同学把词的题目的读音与停顿读错了,这里应该多让其他学生一起朗读,从而体会壮词的的意思。
应该纠正学生说的“豪言壮语”。
研读词的时候,学生一直说第一段,第二段,这其实都是错误的,应该纠正“上阕”、“下阕”。
同时,我的语速也过快,在这样的语速下,会造成学生紧张,无法静心下来沉浸文本。
2.在品读上阕时,学生只是简单的对词进行了字面上的翻译,而我也只是肯定这样的做法,但是忽略了追问他们场面有什么特点。
破阵子.的教案完整版doc
《破阵子》教学设计
——毕节地区金沙县岩孔中学何非
一、教学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设计思想
根据学生对词的认识,让学生对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阅读诗词,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通过创造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地表现和自我发展,使学生能用旧知识更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词运用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方法,体会词的意境3、情感与态度:
学习作者报国的热情,努力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背读,体味词的意境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彩色粉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实(醉态) 看剑:醉里 挑灯
宴饮
娱乐 阅兵:五十弦、 梦寐以求 虚(梦境) 秋点兵 杀敌报国
作战:的卢飞快、
霹雳弦惊
抱负:了却君王事
生前身后名
实(现实) 感叹:可怜白发生 理想气概。
《破阵子》教学设计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以及回答问题的质量,以此评 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 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
《破阵子》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 《破阵子》相关资料推荐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 词风。
理解词中运用的典故 和修辞手法。
掌握《破阵子》的创 作背景和主题。
能力目标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 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针对性指导 励与激励 促进交流与合作
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测试与考试后,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 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诵读、欣赏和感悟词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 词。
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词的能力 。
情感目标
感受《破阵子》所表达的壮志豪 情和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引起学生对《破阵子》的 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
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
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把难写的字用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齐读本词。
三、品读诗词,重点点拨。
1、思考:你从词中的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壮词”?(提示:可从人物形象、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一:出征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风发,秋高马壮,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八百里”“五十弦”典故讲解,“秋”字点明了季节。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势?怎样把它读出来?
预设二:战斗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旌旗招展。
)
(1)补充资料:(课件五: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奔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呈报和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起义军已溃散。
辛弃疾立即率领50名轻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抵建康,将叛徒移交南宋朝廷处置。
)
预设三:战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4、词人要建功立业赢得美名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的动作点出了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后仍然不能平静,便又“挑灯”,又看剑。
看来看去,总算睡着了,可刚一入睡,刚才所想的,又幻为梦境。
)
5、难怪古人要说“但愿长醉不复醒”啊!同学们,醉的也不仅仅是辛弃疾,还有人跟他一起醉。
(课件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6、词读到现在,你还觉得这首词雄壮吗?()“追往事,叹今吾。
”岁月匆匆,中年的辛弃疾,在经历了人世间的危机和宦海沉浮,他已经无法点兵沙场,只能扶剑长叹“可怜白发生”!当时的辛弃疾是不是已经很老呢?(补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结:辛弃疾在题目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
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
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感情极为复杂。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在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同时,让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
一位清代文学评论家蒋世焜“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课件七出示:)辛弃疾没有在战场上实现抱负,却在词的世界中留下不朽的身影,他一生写下600首词。
最后让我们用情、用心再次朗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全班配乐朗读。
8、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被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深深感动,
作者运用了一些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情感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课件八:虚实结合,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剑、角、五十弦等多个意象群营造了豪迈、雄壮又苍凉悲愤的意境。
)
四、总结,拓展延伸。
1206年,宋金再度交战,辛弃疾却在大病中与世长辞,临终最后一句话还
是“杀贼,杀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后人再次凝望,辛弃疾依旧散发着无尽的人格魅力和风采。
为了更好走近辛弃疾,大家课外可以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作品。
老师推荐几部作品给大家。
(课件九:)七:附板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挑灯看剑
军营生活
梦战斗场面雄壮
功成名就
实可怜白发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