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高收视率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2019.04
|
视听解读
讲责任”背道而驰。《经典咏流传》
节目选取的诗词都是具有主流价值的作品,“家国情怀”“忠贞爱情”“
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等主题令经典的二次创作与传播成为可能。主流价值观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愿景和梦想,
体现一个国家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⑥节目通过对主流价值的传达,
传递正能量,对受众的精神世界与文化自信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
义。比如,王俊凯传唱的《明日歌》
激励年轻一代珍惜时光、奋发向上。黄绮珊一首《定风波》
向大家展示出了历尽千帆的豁达人生,顺逆成败皆以平常心对待。年近九旬的音乐人巫漪
丽作为《梁祝》伴奏谱的创作者和首演人,
用一架钢琴为观众再次演绎《梁祝》,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定打动人心。
(三)吟咏经典诗歌,促进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青少年从小学习优秀文化,
在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诸多益处。
《经典咏流传》寓教于乐,用“诗歌+音乐”的方式普及经典,
具有趣味性与创新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
习兴趣。贵州支教老师梁俊将部分诗词谱曲,
带领学生传唱,让书本上的文字化为动听的乐曲,
不仅教会学生诗词,同时也教会他们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让文化的记忆更为持久。《新学堂歌》成为了儿歌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
想教材。节目中的一些诗歌走进校园,
以课间操配乐或者文化竞赛的形式,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体现着“用诗歌来传承经典,
用情感来开启教育”。三、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是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根和魂,对国民精神世界的建构发挥着巨大作用。电视综艺节
目的创作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立足当下社会,塑造文化自信。一档节目要想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不仅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创新
性,同时要抓住社会大众对情感渴望的心理需求,
借助情感因素达到传播意图。《经典咏流传》
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一方面是以“和诗以歌”的创新形式给受众带来感官体验与美
的享受,另一方面是在节目中穿插情感因素,
通过情感叙事,将诗人、传唱人以及现场嘉宾的情感进行贯通,
传达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该节目在坚持服
务大众的基础上引导受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借鉴。注释:
①[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M].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
②崔莉.媒介之媒介:论电视情感传播的工具性价值[J].现代传播,2010(09):143-144.
③董天策,窦心悦.央视公益节目《等着我》的情感叙事解析[J].当代传播,2018(03):45-49.
④[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⑤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6.⑥丁薇.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价值传播[J].新闻战线,2018(09):121-122.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生)
接受美学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文学家汉斯·罗伯特
·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等人创立,强调“研究文学与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
的接受过程”①
,实现了文学艺术研究的重点由文本向读者
或接受者的历史性转移。真人秀节目同样是艺术作品,
而观众就是该作品的接受者,正是由于观众的欣赏与接受才
使得节目持续拍摄播出,促进第四季节目的再生产。
因此,有关该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研究视野与接受美学理论是基本重合的,姚斯的经典观点恰好适用于解析该节目高收视率的成因。
一、“期待视野”中的剧情式综艺
在接受美学中,受众的期待视野指艺术观赏之前以及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先期形成一种心理期待,强调的是在艺术活动中受众的积极
参与和主体性显现。姚斯认为,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在于“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
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②
。每个时代的接
受者都有一定的期待水平,观赏作品前有一定的
“期待视野”,观赏后如果受众的感受与其期待视野一致,
便感到缺乏新意而失望;如果不一致甚至冲突,
则产生“审美距离”即对熟悉经验的否定或把新经验提高到意识层次,
造成欣赏视野的变化,进而建立新的审美标准。当受众收看节目时,按照个人的价值观、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期待去欣赏作
品,假如节目中没有出现与其文化素养相符合的内容,
没有传达其情感需求,观众便很难产生认同感,因此节目要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真人秀节目
《极限挑战》高收视率成因
□杨艺莹
贾宝谦
摘要: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每期围绕特定主题,通过剧情化手法、
游戏竞争以及人物之间的结盟形成鲜明特色。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笔者运用该理论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等原理解读节目收获高收视率
的原因。该节目通过字幕营造“空白”,给受众制造悬念再进行“否定”呈现,选用受众容易接受的“极限男人帮”担任固定成
员,为其创造收视佳绩提供可能。
关键词:接受美学;《极限挑战》;期待视野;水平接受53
|RADIO &TV JOURNAL
2019.04
视听解读
尽可能地满足、提升观众的期待视野。《极限挑战》通过分析成员的个人特质制作适合其表现的剧情情境,剧情化的节目模式将嘉宾融入导演设置的情境中,实现了节目在真实与表演之间的平衡。在真人秀节目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在满屏秀明星、窥隐私的综艺中,该节目以剧情化故事走向推动情节的发展,牢牢地抓住观众眼球,将熟悉的影视作品以情景重置的方式设置每期主题,符合观众群体对新鲜故事的期待,使观众更快地进入节目节奏,更容易产生喜爱和认同。该真人秀节目分别在“异次元特工”“职场宫心计”主题中借鉴《潜伏》《杜拉拉升职记》这类知名度较高的影视作品,并加入大量有趣、创新的元素另辟蹊径呈现一番新面貌。观众收看时,将节目新内容与原先对该影视作品的认知进行比对,发掘创新之处并获得出乎意料的感受,超出期待视野,产生“审美距离”,激发起继续观看的兴趣并逐渐调整原先的经验和欣赏视界,接受审美视界的改变。影视作品作为新的文本走入受众的期待视野,激发起他们对先前作品形成的印象以及对新节目产生期待,急切希望在该期真人秀节目的接受过程中实现与先前影视作品的视界融合,以便进一步提升审美价值。在受众强烈的期待心理影响下,《极限挑战》节目的收视率可想而知。二、召唤结构中的“否定”
建构和“空白”呈现接受美学理论的另一位创始人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文本中存在着“否定”和空白等概念,并指出“文学文本不断唤起读者既有视域的阅读期待,但唤起它是为了打破它使读者获得新的视域。如此唤起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的文本结构,即‘文本的召唤结构’”③。受众在节目播放之初会被旧有的规范所约束,这种规范在过程中经常被文本打破即“否定”,由于前期的节目形式以及预告,受众在观看之前心中已有对节目的预设,观看时会根据内容的发展分析节目组留下的疑问并进行自我猜想。节目组对关键信息设以悬念勾起观众的观赏欲望,等故事发展到某阶段时揭晓答案,通过构建“否定”来打破观众的原有观点,再构建新的疑问。在悬念被构建—否定—再构建的文本召唤过程中,节目否定受众的原有判断并使其塑造新的认知,有效地激发观众的欣赏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节目的情节发展。所谓“空白”即“文本句子结构和意向性关联物的非连续性”④,节目组在后期剪辑中配以特效花字的方式为节目留下“空白”,反映成员未说出的话或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吸引着观众主动不断发散思维、进行想象以填充这些空白,
否则观看活动就无法进行,不能完成对节目的审美欣赏⑤。《极限挑战》在后期制作中通过设置悬念、画面停顿等为观众留下许多不确定因素,构建“否定”打破观众对先前节目的预设,营造新的观赏体验,需要受众主动参与、剖析节目组的设置意图,完成对节目的进一步认识。观众的感受通过人际关系、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传播给更多的潜在接受者,吸引更多受众观看,从而推高节目的收视率。三、受众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接受状况
研究真人秀节目高收视率的成因,还需要分析观众的接受状况。接受美学理论通过
“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分析文艺作品在差异化背景下的受众中的接受情况,
“垂直接受”即不同时代的读者从同一作品中发掘出新的意义;
“水平接受”即同一时代的个体因政治经济地位、
教育水平的不同,对同一部艺术作品的接受情况存在差异⑥。因此,
要获得较高的收视率,除了节目组的精心制作,
还需准确把握受众的接受心理,真人秀的固定成员以及节目传达的
价值观也要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需要。
人物性格的塑造、命运的走向等成为吸引观众持续收
看的动力。《极限挑战》中没有夫妻恋人、
星爸萌娃,而是选择了各年龄段受众都熟悉的、靠实力奋斗的六位男性成
员:作为影帝、视帝级演员的黄渤和孙红雷,
其综艺首秀成为热点;好先生、好爸爸的模范黄磊,
吸引众多粉丝;“亚洲舞王”罗志祥,是唱歌、跳舞、
搞笑担当;王迅以抠门、呆萌的“松鼠”形象成为人气王;90后人气偶像张艺兴,
歌手兼舞者。这六个人代表不同性格、
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方便把握与自己同年龄段的受众的接受心理,
符合文化差异背景下的受众的审美。节目通过对人物关系的多元化建构,
塑造了男人帮鲜明的人物形象:“神算子”黄磊、青岛“贵妇”黄渤、“小绵羊”张艺兴等,
个性迥异的角色定位和多元的身份相互碰撞,迅速俘获各年龄段观众的眼球,
这是该真人秀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又一原因。通过游戏与观众讨论人生和命运是该节目设置的原
则。每期节目围绕社会热点或时代背景开展,
向观众传递一种态度、精神,触碰到其内心柔软的情感地带,
如“唤醒城市的人”是男人帮体验各种职业,
带领观众致敬、理解和尊重为城市注入活力的劳动者;“大时代”主题中,男人帮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开展环城记,向观众们呈现香港
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第四季的节目以“向美好生活出发”为主题,描绘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图景,致敬改革
开放40周年。观众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将节目传达的价值观
与自我主张进行交流,从节目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中寻找认
同和情感共鸣。
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真人秀节目研究,适应电视市场
化运作对受众接受心理研究的需要,成为电视受众研究的
实用性理论工具。但仍需意识到收视率仅是节目创作成功
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把握受众的需求心理和接受
心理的同时,超越受众的期待水平,
不断创新满足其好奇欲,给观众带去新鲜感和正能量。在这个真人秀节目过度
泛滥的时代,电视从业者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成果,要将展现本土节目、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
营造积极健康的市场秩序作为个人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注释院
①[德]姚斯.试论接受美学[M].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
1982:31.
②③④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5:65-295.⑤徐慧媛.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研究
[D].安徽大学,2016.
⑥冯国翼.2015年暑期档国产影片票房神话解析———
接受美学视阈中的《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1):97-104.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