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
(3)、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
(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至赵矣(间jiàn:名作状,从小路)
(6)、卒廷见相如(廷: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使……回去)
(8)、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
(6)、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三、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成求璧,赵国君臣深感“矛”或“勿予”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
1、一词多义
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6、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3)、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4)、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4、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
(2)讨论: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
四、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4-16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欲与王为好(为好:结好。) (2)廉颇、蔺相如计(计:商议。)
(3)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诀:辞别,告别。)
(4)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估计)
(5)秦御史前书(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2、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四、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明确]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6)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7) 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
(8)左右皆靡(靡:倒退,吓倒)
(9)于是秦王不怿(怿:高兴)
(10)秦王为赵王击缶(为:替、给)
(1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以:用 ; 为:替、给;寿:名词作动词,向人敬酒或献礼)
三、句式归纳
1、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驽( )刎( ) 倨( )佯狂( ) 列观( )奉璧往使( )
缪贤舍人( )从者衣褐( )引车避匿( ) 臣等不肖( )卒相与欢( )
学法指导:语音重在平时积累,遇到生僻字要勤查词典,在记忆时要音﹑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读熟文章,并在每段前标注一个数字序号,课文共21段。
(2)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
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14-16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请同学们自我完成以下题目,老师检查。
①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廉颇为赵将(为:担任)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介词;闻:闻名,动词)
为赵宦者令繆贤舍人。(为:是)
②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4)、请同学们再来读这两段,并通过刚才的学习加深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
(3)、本文第7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提示: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国反欺骗斗争的胜利,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敢;再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了下一步会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2)思考: 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明确:完璧归赵(2-13)渑池之会(14-16)负荆请罪(17-21)
三、具体学习课文第1-2段
(1)请同学们先一起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
(2)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赵王几近优伶,顔面丢尽!“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记载了上起__黄帝_____,下至汉武帝时当代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 )袒( )瑕( )睨( )镬( )渑( )缶( )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用时】:4课时
(9)、相如奉西入秦(西:名作状,向西)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11)、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yì:名作动,穿上)
(13)、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5、古今异义的词
(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
(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至赵矣(间jiàn:名作状,从小路)
(6)、卒廷见相如(廷: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使……回去)
(8)、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
(6)、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三、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成求璧,赵国君臣深感“矛”或“勿予”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
1、一词多义
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6、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3)、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4)、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4、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
(2)讨论: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
四、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4-16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欲与王为好(为好:结好。) (2)廉颇、蔺相如计(计:商议。)
(3)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诀:辞别,告别。)
(4)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估计)
(5)秦御史前书(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2、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四、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明确]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6)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7) 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
(8)左右皆靡(靡:倒退,吓倒)
(9)于是秦王不怿(怿:高兴)
(10)秦王为赵王击缶(为:替、给)
(1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以:用 ; 为:替、给;寿:名词作动词,向人敬酒或献礼)
三、句式归纳
1、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驽( )刎( ) 倨( )佯狂( ) 列观( )奉璧往使( )
缪贤舍人( )从者衣褐( )引车避匿( ) 臣等不肖( )卒相与欢( )
学法指导:语音重在平时积累,遇到生僻字要勤查词典,在记忆时要音﹑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读熟文章,并在每段前标注一个数字序号,课文共21段。
(2)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
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14-16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请同学们自我完成以下题目,老师检查。
①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廉颇为赵将(为:担任)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介词;闻:闻名,动词)
为赵宦者令繆贤舍人。(为:是)
②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4)、请同学们再来读这两段,并通过刚才的学习加深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
(3)、本文第7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提示: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国反欺骗斗争的胜利,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敢;再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了下一步会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2)思考: 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明确:完璧归赵(2-13)渑池之会(14-16)负荆请罪(17-21)
三、具体学习课文第1-2段
(1)请同学们先一起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
(2)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赵王几近优伶,顔面丢尽!“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记载了上起__黄帝_____,下至汉武帝时当代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 )袒( )瑕( )睨( )镬( )渑( )缶( )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用时】:4课时
(9)、相如奉西入秦(西:名作状,向西)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11)、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yì:名作动,穿上)
(13)、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5、古今异义的词
(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