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基础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气血津液关系示意图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化气 血能载气
气 血
津液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津能化气
津血同源
17
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
父母生殖之精
先天 禀赋
形态结构
中医 体质
生理功能 心理状态
后天 获得
精神情志、饮食习 惯、生活起居以及 疾病和药物影响
自然环境:外感风、 寒、暑、 湿、 燥、火六气 社会环境:人际关系、 社会地位等
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6
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
五行:
木、火、土、金、水,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各种演化 过程、功能及自然现象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7
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
起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考古发现: 砭石、骨针、竹针、艾条等。 神话传说: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关于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 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五脏一体、形神一体、天人一体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确定证。 证(证候)--- 疾病当前阶段的病理概括。 论治 --- 针对证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木——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

火——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
水 肾 火
土——生长、承载、化生、长养的特性
肺 金 脾 土
金——肃杀、下降、洁净的特性 水——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
五行相生相克
8
人体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 骨
4
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 阴阳
☆阴阳是中医对世界上一切事物最基本属性的概括。 ☆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
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
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 制的,都属于“阴”。
5
阴阳学说用于疾病防治
12
中医生理常识——经络
腧shù穴(穴位)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
★穴位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
腧穴---经脉---脏腑
—磁疗贴
14
五经不通引发的症状
15
中医常识——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
★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 ★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 属于阴。 ★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怒伤肝” 伤脾” “悲伤肺”
“喜伤心” “恐伤肾”
“思
22
养生的主要方法
一、顺时摄生 二、调神养生 三、惜精养生 四、饮食养生 五、传统健身术 六、药物养生 七、推拿针灸养生
23
谢谢!
24
18
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
体质可分
1种 平和

8 种
气虚 湿热 血瘀 特禀
气郁 阴虚
痰湿 阳虚
体病相关
偏 颇
易感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饮食
体质可调 偏 颇
起居
平 和
精神
运动
19
中医对病因的分类
《内经》: 病生于阳---风、雨、寒、暑 病生于阴---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宋· 陈无择: 外所因---六淫 内所因---七情 不内外因---饮食、外伤等 分类特点:以病的致病途径为主要依据

五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变动 握 忧 哕 咳 栗
9
五行学说用于疾病防治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难经》:“见肝(木)之病,则知肝(木)当传之 于脾(土) ,故当先实其脾(土)气。”木克土 2、确定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关系:“补母泻子” 《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2)根据相克关系: “抑强扶弱”
20
六淫外感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
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六淫产生的因素: 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 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
21
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正常的情志活动。 七情内伤——当七情太过强烈或持久刺激,超 越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因而导致疾病 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
10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气血津液
经络
藏象
中医体质
11
中医生理常识——经络 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将人体脏腑器官联结成有机整体,并借此行气血、 营阴阳,使人体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中医养生基础理论概述
1
什么是中医?
中医产生于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经过数千年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防治思想为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现在说的中医,一般是相对西医而言。 ★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之前, 中医基本不叫中医:
歧黄、青囊、杏林、 悬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