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的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反思1. 问题背景在大班下学期数学课程中,教师在教授大小关系时,常常会使用“大于”和“小于”这两个符号,以表示数值的大小关系。
然而,有一些学生却常常会混淆这两个符号的含义,从而导致其理解能力受到影响,无法正确判断数值的大小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中有关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2. 问题分析2.1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和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是比较运算符号,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其中,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值比右边的数值更大;小于号则表示左边的数值比右边的数值更小。
当等于号“=”与大于号或小于号搭配使用时,则表示数值的大小相等。
例如,2>1表示2比1大,3<4表示3比4小,5=5表示5等于5。
2.2 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尽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较为简单,但一些学生仍然容易混淆它们的使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区分大小之间的关系;•对符号的运用不熟练,常常将大于号与小于号混淆;•容易在反写大于号或小于号时出现错误。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影响,也会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困难。
因此,对学生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的教学必须十分重视。
3. 教案反思与建议3.1 反思在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中,通常会通过示例形式和练习习题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示例的难度过高,让学生难以理解;•练习习题的数量不够,难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教师讲解不清晰,难以让学生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3.2 建议从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以下建议:•增加示例的数量,并逐渐提高示例的难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增加练习习题的数量,通过不同形式的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提高教师讲解的清晰度和可懂性,避免讲解过程中存在专业术语难以理解以及解释不明确等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幼儿园大班(4-5岁)所设计,主要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学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以便他们能初步了解数字的大小,更好地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数字的大小;3.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进行数值比较。
三、教学准备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或图片;2.数字数量少于10的卡片或图片。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装有数字的卡片或图片,并让孩子们分辨其数值大小。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10分钟)教师拿出卡片或图片上的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向孩子们解释其含义:当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时,我们会用大于号“>”表示;而当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时,我们则会用小于号“<”表示。
接着,教师再拿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对这些数字进行比较,使用卡片或图片上的符号表达出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
3. 端午节主题活动(10分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我们引入一个端午节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模仿蒲公英和红花粽子的形状,并根据数字大小比较来进行分组。
例如,比数字1大的孩子分在蒲公英组,比数字1小的孩子分在红花粽子组。
4. 回顾大于号和小于号(5分钟)教师再次提起大于号和小于号,与孩子们讨论数值的大小关系,让孩子们巩固相关概念,并做出一些示例展示。
5. 练习(25分钟)教师设置练习,让孩子们使用刚刚学过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符号进行数值比较,比较完后,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检查答案,并进行讲解和纠错。
6. 结束语(5分钟)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概括今天学到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知识,鼓励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学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
他们非常热情地参与到这个数学游戏中来,乐于发现数字之间的差别,并且很快地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正确读出和写出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符号,初步了解数的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正确读出和写出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符号。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比较大小,并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差别。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数字间大小关系,并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两个符号的存在意义。
2. 讲授新知识针对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两个符号的概念和用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例如讲解法、图示法、实物比较法等。
3. 操作引导讲解完新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数的比较大小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4. 课堂练习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来提高自己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用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5. 知识检测通过自主思考、板书作答等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的比较大小的基本思路是否有所掌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初步了解数的比较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如引导思考、操作引导、课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其理解和应用。
不过在本次授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我没有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除此之外,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数的比较大小的基本思路还不够坚实,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加强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运算与比较。
综上所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初步了解数的比较大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其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儿歌是用来引导孩子用身体感知大于和小于的比较意象的特征。
2.通过表演游戏,儿童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述出积木的大小关系。
活动准备:1、图片4张,从图一到图四的图案分别是8只小兔、6只小鸭、4朵花和9个娃娃;水果2盘;玩具2盒。
2、数字卡片7张(数字分别是8、6、5、7、4、3、10);">"、"<"、"="卡片若干。
数字花头饰、一套录音机、磁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一、以《动画城》的金龟子姐姐请小朋友到聪明屋做客为引子,放《火车开来了》的音乐,导入课题。
二、认识">"。
(1)展示两张图片(图1,图2)。
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数字。
老师挂上相应的数字卡(8和6),引导孩子对比这两个数字,告诉他们8大6小。
(2)、教师:我们可以在8和6之间放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我们以前学过"=",能放"="吗?引导幼儿认识">"。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边的数字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的含义,说出"8大于6"。
(3)、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7和5),启发、引导幼儿说出"7大于5"。
三、认识"<" 。
(1)、出示两幅图片(图三、图四),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4和9),引出"<",重点观察"<"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给小数瞧,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9"。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能够运用大于小于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情、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熟悉活动预案、教案和相关课件;•准备用于比较的各种对象(球、笔、纸片、牛奶盒等)。
2.学生准备•提醒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了解大于小于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活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贴图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数学和大于小于的理解、认知程度。
(2)活动2:大比拼展示各种对象,分成两组,双方比拼大小,学生根据大小比较判断谁的队伍赢。
2.探究(1)活动3:大于小于的涵义学生根据比较中“大于”“小于”的实际意义去归纳总结,进而尝试发现符号的规律。
(2)活动4:符号的用法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总结符号的用法,分别填写“大于”“小于”的符号名称、图形和意义。
3.展示(1)活动5:小组展示小组内部展示一张展板,介绍自己对“大于”“小于”的学习过程和所获得的成果。
(2)活动6:语言表述比较以问题为导向,轮流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讨论,将比较的结果供大众观看。
4.实践(1)活动7:小组活动同学们以教师给出的题目为基础,以自己兴趣爱好为理由,小组内部成员展开小型的比较活动,然后汇报成果。
(2)活动8:教师引导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学生遵循数学规律,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符号。
5. 活动总结(1)活动9:操作练习以现实生活中常见事物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再次巩固大于小于符号的使用。
(2)活动10:教学反思教师简单总结活动过程,提出存在的问题,评价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表现突出的同学分享感想和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
3.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
4.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
5.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符号表示。
2. 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结构以及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个符号的读写方法。
3. 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数字大小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帮助学生在数字中准确识别两个符号。
4. 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教师通过练习示范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5.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和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实际运用,如购物、交通等。
三、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复习之前所学的数字大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数字大小的意义。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用黑板或投影仪上的符号,与学生一同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3. 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在黑板上写出对应的读音,让学生跟着读。
然后让学生听音配符,熟悉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方法。
4. 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出示数字,让学生分辨大小,并在数字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如:5 < 6 和 8 > 3。
5. 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教师用多个数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并理解其意义。
如:8 > 5、4 < 6、10 > 9、3 < 7。
6.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购物、交通等,让学生了解并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2.能够准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互动和探究精神。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2. 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2.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
2.2 教学难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理解和运用;2.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规律。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现在进入课堂,可以看到黑板上有一些数字,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数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学生观察数字,思考一会儿)学生:哦,我发现了,这些数字好像有大小之分。
教师:对,很好,这是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内容。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大于号和小于号?(学生回答)教师:那么,我们来看看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是什么?3.2 新知讲解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的符号,用来表示“大于”和“小于”的含义。
我们可以用“>”(大于号)表示“大于”,用“<”(小于号)表示“小于”。
举例:• 2 > 1 表示“2大于1”;• 4 < 5 表示“4小于5”。
教师:那么,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 5 > 3 表示“5大于3”,两个数之间有明确的大小关系;• 3 < 5 表示“3小于5”,反过来,两个数之间还是有大小关系。
(教师复述,引导学生理解大小关系的概念)教师:那么,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呢?我们可以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
举例:• 5 > 3 表示“5大于3”,5比3大;• 3 < 5 表示“3小于5”,3比5小。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解释;2.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运用方法;3.示例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0分钟)1.引入本节学习的主题: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让学生自己想想大于号和小于号应该分别表示什么。
讲解环节(20分钟)1.解释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大于号(>)表示“比……大”;小于号(<)表示“比……小”。
2.通过比较数字大小的方式,进一步举例说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3.教师呈现大于号和小于号在数学公式中的运用方法,例如“4 > 3”意为“4比3大”。
实践环节(30分钟)1.让学生通过老师出示的示例,练习正确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
2.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让他们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因为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发展。
总结反思环节(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梳理大于号和小于号在数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2.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实际意义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
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导入、讲解、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多个环节,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我还通过要求学生通过向全班汇报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积极主动,根据课堂练习的情况,他们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理解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们对数字大小的概念认识并不全面。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总之,这节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我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能够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更好的教与学效果。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8篇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8篇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1反思三: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一、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学网络,所以引入新课时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不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为此我设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科学规范的书写方法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谁比谁大,谁比谁少,知道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往往在读符号时会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只会写不会读等等。
所以,我用一首儿歌“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让学生加深了对“>”“<”记忆。
三、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拔河比赛为什么还没开始,比较水果和小动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
四、不足之处在本节课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课堂练习比较少,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比身高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
整节课我按照情境引入图片感知数字抽象生活实际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和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大小的能力;3.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和运用;2.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符号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感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话题,例如:•你们班有哪些同学身高比你高?•你们在比赛中谁的成绩最好?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大小,并将注意力引向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
2. 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物品进行比较,比如两把尺子,两个不同大小的球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
然后,教师可以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例如:•大于号:表示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更大,如:4 > 2;•小于号:表示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更小,如:2 < 6;3. 练习巩固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1.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字,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例如:5 __ 7,3 __ 2。
2.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学生。
例如,组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抽到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谁的数字大就给谁的组拿到一分。
这样的活动可以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小关系符号的使用,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排列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4. 教学反思1.辅助工具使用过多。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种辅助工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例如,教师使用了实际物品来进行比较,设计了游戏来让学生感性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等等。
不过,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辅助工具的使用不能过多。
如果太依赖辅助工具,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真正的知识点逐渐模糊,进而无法掌握知识。
2.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和运用。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及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数的大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及含义。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卡片(含有数字和大于号、小于号)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比较吗?比如,谁跑得快,谁跳得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特殊的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数的大小。
你们猜猜它是什么?2.教学大于号(>)师:这个符号叫大于号,它的形状像一个开口朝右的“鸟”。
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比如,5>3,表示5比3大。
(1)展示实物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大小。
(2)引导学生用大于号表示数的大小。
3.教学小于号(<)师: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的形状像一个开口朝左的“鸟”。
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比如,2<4,表示2比4小。
(1)展示实物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大小。
(2)引导学生用小于号表示数的大小。
4.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5.拓展活动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
(2)教师出示一个数,学生用大于号或小于号与教师出示的数进行比较。
(3)比较正确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卡片、练习题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在练习环节,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学背景实验小学一年级大班学生,平均年龄7岁。
学生已经学过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基本概念。
但在学习大于号小于号时,学生存在不理解的现象。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需要掌握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大于号小于号。
教学目标1.让学生清楚认知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能通过观察、比较物品、数字,自主判断大小关系。
3.熟悉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解决基础数学计算题目。
教学过程1. 通过观察和比较物品来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师带领学生分别取出校内的红蓝球、长短点钞票等物品并放在黑板上。
请学生们观察、比较物品,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笔来圈出大的和小的物品。
引导学生观察:“我们为了判断物品大小,可以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来比较。
那么,怎样【判断】这些物品的大小呢?”反思后的记录:观察和比较物品的大小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大小的概念,并为掌握数学符号打下基础。
2. 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意义情境教学:假设班里有两位同学Lily和Tom,Lily的身高比Tom高一些,那么我们该怎么描述这个情况呢?引导学生思考:“L ily的身高比Tom高。
这个‘比’字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答案逐渐明晰:“我们可以用一组拐弯的符号‘>’来表示比‘比’更大的意思。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如果Tom比Lily更胖一些,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回答:“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组平直的符号‘<’来表示比‘比’更小的意思。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相应的算式,让学生模拟解决一些实例问题。
反思后的记录:情境演绎是个生动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应用它的乐趣,同时学习游戏化教学也是最具效率的。
3. 学生分享大于号小于号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来举一个例子,并说一下它的大小关系,再将两个数写在板上,让大家分析比较。
对于学生们不同的回答,老师进行统一点评和引导,认同正确的回答,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让学生自己经过感性认知重新理解正确的概念。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熟练地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大于号和小于号卡片。
2.学具:数字卡片、大于号和小于号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吗?”(二)探究大于号和小于号1.老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如“3”和“5”,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2.老师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3.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大于号的开口方向指向较大的数字,小于号的开口方向指向较小的数字。
4.学生举例说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系列数字卡片,让学生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比较大小。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一人出示数字卡片,另一人判断大小并说出比较结果。
3.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道数学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谁的水果多?请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
”3.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可以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的事物。
(五)课堂小结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了吗?”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并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部分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记忆不深刻,容易混淆。
2.部分学生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容易忽略比较符号的使用。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及符号的使用。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大小,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值的比较。
3.情感目标:让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及符号的使用。
2.难点:让学生正确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值的大小。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大于号和小于号概念的讲解。
2.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
2. 教学方法1.案例讲解:通过案例演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并讲解符号的含义。
2.互动提问: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理解和运用。
3.练习演练:通过练习演练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及运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案及教学讲义。
2.准备好案例,并制定相应的练习题目。
3.准备好展示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讲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并做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第二步:理论讲解1.讲师通过展示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及含义并演示使用方法。
2.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第三步:练习演练1.讲师将练习题目分发给学生,在讲解练习题目前,让学生看一遍题目,认真阅读题目,想一想,然后再一起解答。
2.在讲解练习题目时,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且练习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值大小。
第四步:课堂总结1.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概括,并强调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及运用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讲解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及运用技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与小于号》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红萝卜、绿萝卜、胡萝卜、白菜、蘑菇,布置场地。
音乐,数字卡及大于号、小于号卡片,篮子,题卡若干。
体育器材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活动难点: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活动过程:1、儿歌《小动物储冬粮》引出兔妈妈请小朋友帮助收秋菜。
幼儿说出小兔喜欢吃的菜名。
2、教师带领幼儿去菜园(走过布置好的路程)3、幼儿按要求帮助兔妈妈收秋菜,并放到指定篮子4、点数每种菜的数量,并用相应数字表示出来。
5、学习认识大于号与小于号。
例:8与6谁大谁小?你们是怎么知道他们大小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是不一样的?“可以在两个数之间放一个符号,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大”。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出大于号,重点观察大于号张着大嘴对着大数笑。
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
说出“8大于6”。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小于号,理解小于号的含义:尖嘴巴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小。
6、游戏:《开汽车》布置两个停车场,幼儿随音乐玩开汽车游戏,音乐停,汽车自选进停车场一、停车场二,大家数停车场的车辆,说出数量并比较大小。
7、兔妈妈感谢小朋友,请小朋友看动画电影老师出示入场票,可是遇到难题:要求看动画电影的小朋友必须答对票上的小题方可入场。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数学中的大于号和小于号,认识数值大小的比较关系。
2.能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
3.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2.小于号和大于号的卡片。
3.数字卡片(1~10)。
三、教学过程1. 热身1.老师和幼儿用手指、脚趾等进行趣味数值大小比较,并引导幼儿讲述比较结果。
2. 认识小于号和大于号1.老师将小于号和大于号的卡片分别拿出来,让幼儿观察并介绍。
2.然后老师用白板或黑板列出几个数字,并让幼儿用对应的卡片比较数值大小。
3.接着,老师让幼儿用手指、脚趾等进行比较,并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表示出来。
3. 活动环节1.环节一:数数比大小。
–老师向幼儿出示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数出该数字卡片的数量,并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进行比较。
2.环节二:观察比大小。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并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大小,同时使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表示出来。
3.环节三:小组比拼。
–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
然后老师向代表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要求代表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进行比较,看哪个组的代表先比出大小,比较正确。
4. 总结1.老师统一总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2.让幼儿再次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馈。
3.教师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大班数学活动,幼儿们充分认识到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及用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更喜欢在活动中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同时,幼儿们在小组比拼环节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比较能力。
当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幼儿操作不够规范,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及教学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该教案适用于大班下学期数学学科,本次教学主要内容是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学生正处于数学初步认知期,对于数学符号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本次教学将从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两个基础符号入手,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使用这两个符号。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能够简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特征;2.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简单的数字大小比较。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知和使用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拿出两张大小明显不同的卡片,一张写有大于号“>”,一张写有小于号“<”,同时在黑板上也写上这两个符号,让学生感知和观察这两个符号的形状特征,引导学生从形状上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接下来,教师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师先说出一组数字,然后让学生根据数字大小,分别拿起大于号或小于号卡片。
例如,教师说“3比2大,请问应该拿什么符号?”让学生拿起大于号,再根据教师的提示,做一个小游戏。
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使用方法,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小组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选出两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比较数字大小,然后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进行标注,并对标注的结果进行对比。
在小组内竞赛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数字大小比较的乐趣,并且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
4. 课堂合影教学过程结束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在教学目标展示板前合影,留下美好的回忆。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游戏、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数字比较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基础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时间刚好,如果能够再多留出些时间,让学生多演练一些题目,可能会更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大小关系;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4.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成功地让学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让学生成功地理解和运用大小关系。
三、教学策略1.采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平等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游戏中,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3.鼓励学生尝试,提高对学生的支持度;4.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用口胡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简单讲解符号的含义。
2. 活动1:大小比较将一些水果或者蔬菜放在桌子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让学生比较大小。
老师可以示范一下,让学生跟着做。
3. 活动2:数字比大小老师出一些数字,然后让学生用纸写下数字,并比较大小。
学生写出了比较结果后,老师可以点头表示“是”的意思,或者摇头表示“不是”的意思。
老师还可以用白板或者黑板记录学生写的数字。
4. 活动3:数学小游戏为了让学生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例如让学生做数学狼人杀、数学预言家、数学寻宝等等。
通过点评、评分、证明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
5.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互相分享,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老师也可以发散式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给出肯定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这次大班数学活动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很有趣。
尤其是在活动1和活动2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到游戏中,并鼓励他们尝试,克服恐惧,提高对学生的支持度。
游戏的方式切实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活动3中,学生们玩得很高兴。
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发挥实在。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背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字和符号,并初步了解数学运算符号的含义。
而大于号和小于号作为常见的数学符号,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们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图形,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和意义;2.能够初步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3.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大小。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及含义;2.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大小。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做好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导入工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导入:1.介绍食物大小的概念,通过对比,引导孩子们思考大小之间的差异;2.展示有趣的图片和卡通形象,在图片中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突出显示,引导孩子们自行发现。
第二步:呈现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呈现会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应用场景。
本次教学呈现的教育资源如下:1.数字和符号卡片;2.大于号和小于号对比图。
第三步:讲解含义和形状1.使用数字卡片,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字及其含义;2.使用符号卡片,引导孩子们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和含义。
第四步:运用情境通过情境设计来巩固孩子们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理解。
例如:1.展示一组不同数字的糖果,引导孩子们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2.将一块巧克力折成两半,让孩子们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两个部分的大小差异。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教学完成后,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练习和巩固:1.电子游戏;2.数字填充练习单。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对符号的认识难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情境设计,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符号的不同含义。
此外,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一、动手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学网络,所以引入新课时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不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为此设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科学规范的书写方法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谁比谁大,谁比谁少,知道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往往在读符号时会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只会写不会读等等。
所以,用一首儿歌“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让学生加深了对“>”“<”记忆。
三、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拔河比赛为什么还没开始,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圆片,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四、不足之处
1.在布置问题的时候问题意思表达不清楚,说的不够细致。
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导致学生很茫然,不懂老师的问题。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让孩子思考,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
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请同学们静静思考一分钟;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看;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
2.学生操作的环节有误,应该在一开始拔河比赛图片出现之后,引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动手摆一摆,比一比,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
3.教孩子用学具。
用学具的课很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老师在让孩子动手的时候应该把问题描述的很清楚,告诉孩子们我们用一个圆片来表示一个小朋友,红色代表左边,绿色代表右边,比一比,看谁摆的最清楚。
要学会组织孩子,在学具用完的时候及时要求把学具收起来,及时有效地组织好课堂。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 ,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就让它珍藏在灵魂深处吧
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段特别美好的时光,或儿时爸爸妈妈的疼爱,或一起成长的童年伙伴,或纯真的校园时光,或情投意合的哥们姐妹淘,或让你心动的喜欢的他,或甜蜜难忘的初恋时光……那段美好时光,总能触动你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你无数次地追忆……
时光慢慢流走,再也不回头,你我已不断成长,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多种无形的压力会让你疲惫不堪,每每这时,就会特别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想念曾经陪你一起走过的那些人,那时的心很纯,情很真,似孩子般单纯,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我们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心事,学会享受孤独,学会故作坚强,而我们常常迷失自己,找不到自我,有时,在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时,会很陌生,这还是当初那个有着纯真笑容的自己吗?什么时候,自己已开始改变?还是真的随波逐流?我们越来越不懂自己,不懂坚持当初的梦想,不懂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懂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说的往往不是自己心里想的,做的却又不是心甘情愿的,很无奈,很苦恼,却又不得不去做,我想,这就是生活,生活给予我们的未必就是自己想要的,而我们又不得不接受,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是坚强,乐观,积极,还是逃避,悲观,消沉?心态,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心态,决定你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拥有淡定平和的心态,才能静下心来,感受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它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就看你是否发现它?幸福,是来自心灵深处一种感觉,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孩子为什么会很快乐?那是因为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很简单,思想很简单,一颗棒棒糖,一个小玩具,都能让他们满足,感到快乐。
长大了,懂得多了,想得多了,心里装了太多负面的东西,不甘心,抱怨,消极,就会觉得幸福很难,离自己越来越远!所以,当压力迎面扑来时,要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将心里所有的压力及负面情绪清理掉,腾出空间,让幸福住进来……
“在你看风景的时候,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
”当你仰望别人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在仰望你的幸福。
常常眼里只看得见别人的幸福,却看不见自己的幸福,夜深人静时,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整理心情,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有为此努力吗?当朝阳再次升起的时候,努力向自己的目标目标迈进,不为什么,只为自己那颗向往幸福的心……
幸福,到底是什么模样?每个人的心中的幸福皆不相同,儿时,吃到一颗爸爸妈妈买的棒棒糖,过年穿上新裙子,生日吃上一枚鸡蛋,是幸福;校园里,三五知己相伴,挥洒青春,让欢声笑语洒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是幸福;第一次,喜欢上了一个人,凝视他的身影,看着他的笑容,日记本中写下关于他的文字,是幸福;毕业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开始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是幸福;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携手共渡风雨,步入婚姻的殿堂,建立温馨的小家庭,拥有爱的结晶,共同培育宝宝成长,是幸福;孩子茁状成长,两人相濡以沫,父母身体健康,是幸福……
幸福,只有心灵上得到满足的人才能体会,俗话说“知足常乐。
”如果对生活状态不满足的人,只会被无穷无尽的欲望迷蒙了双眼,得到了这样,还想得到那样,永远不会满足,一生都在不停地追逐,哪有时间停下来感受幸福?欲望像是无形的鞭子,督促你不停奔跑,永不停歇,直到累到无力奔跑,最美好的风景已经错过了,剩下的只有满心的疲惫,与无法
到达最高点的遗憾,更别说体会幸福了……
当觉得生活不幸福时,就会特别怀念以前美好的那段时光,有时,会想要重拾那段美好时光,但,时光一去不复返,失去的已经失去了,不可能再回头……某年某月某天,突然,你们重逢了,惊喜,激动,问候之后,发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感觉了,经过岁月的洗礼,你们都已不再是曾经的你们,终于明白,曾经的那段美好时光,只能停留在曾经,停留在记忆里,适合偶尔回味……
曾经的美好,就让它珍藏在灵魂深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