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评课稿-《当仁不让于师》

合集下载

精研细读学《论语》——《当仁,不让于师》教学实录及评析

精研细读学《论语》——《当仁,不让于师》教学实录及评析

精研细读学《论语》—《当仁,不让于师》教学实录及评析 ◎刘伟刘伟,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教师。

【教学设想】《当仁,不让于师》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部分的第 二节,涉及《论语•子张》等十三则内容,从不同 角度呈现了孔门师生的关系,刻画了孔子及子 贡、颜渊等弟子的不同形象,其中第1~3则重在表现孔子的伟岸形象,第4~8则重在记述孔子的不同言论,第9~13则重在传达孔子的真情实感。

全课教学设计有意打破十三则内容的课本顺序,选择第1*3则、第9则和第11~13则按师生关系”的内容 第一课时的学习,第4-8则、第10则作为第二课时孔子 情 的学 内容 本课 第 课 ,在结合具体语境感受《论语》的思想力和语言 ,现 教学 语文课师生 等 的 序,关系 和思的学习体高二 学生在 学 中和高中三t《论语》的部分 和子,且 在高中 中的学中先秦I 诸子 的文现象也有了。

,《当仁,不让于师》一课的学习重点可学生 学 ,课文 ,文意 ,从 的材 中孔子及其弟子的人 、等 ,的述学 重 ,课 教学当 于 弟 子心中的孔子”“弟子 的孔子”同一关系中的两类人物形象的分析,选择朗读感受《论语》选文的语言 ,另一方面通过追问式探寻《论语》选文的思想力,在逐步还原话情境的程中尽可能逼近真实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

【教学实录】一、弟子心中的孔子(一)子贡的辩护师:大家好!中国古代关于师徒之间关系有 许多表述,大能吗?生1日师,终生为父。

生2:师傅领门,修在个人。

生3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生4:韩愈《师.》里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情况,使 有受教育的机会。

那么,他与学生间的关系是否如以上四位同学 的呢?请大朗读《当仁,不让于师》中的第1~3则。

(学生自由朗读)师 叔孙武叔对孔子的诽镑,孔子的哪位弟子给予了有力的回击?生5:子贡。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案题目: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和内涵。

2. 掌握相应的词汇和句型。

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语境交流和写作。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描述《当仁,不让于师》的寓意。

2. 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语境交流。

2. 理解和表达《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相关教材和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 导入新课 (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画或视频以及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步骤二: 学习新知 (15分钟)1. 分享《当仁,不让于师》的背景和意义。

2. 教授相关词汇和句型,如当仁不让, 于师, 让步等。

3.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法和运用。

步骤三: 合作探究 (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当仁,不让于师》展开讨论。

2. 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结论并进行展示。

3. 整个班级共享各小组的发现和见解。

步骤四: 拓展应用 (15分钟)1. 学生通过表演、写作、绘画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步骤五: 总结反思 (5分钟)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问题和意见。

步骤六: 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任务,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相关教材和资料。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互动
课堂氛围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 活跃度,判断课堂氛围是否积 极、有序。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和回答环节,了解学 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
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 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 力。
学生反馈
80%
作业完成情况
分析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 ,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
重点与难点处理
对于《当仁,不让于师》中的重点和难点,我是如何处理的?是否 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学科知识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否注意了学科知识的更新和补充?பைடு நூலகம்否将最新 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了教学中?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反馈
学生对于我的教学评价如何?他 们是否认为我在教学中给予了足
够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效果评估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成功人士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 活和工作。”
深入探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 值。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
PPT、相关文献资料。
小组讨论
“你们认为《论语》中的哪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 指导意义?”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现代社会问题,探讨如何运用《论语 》中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
提供一些与孔子思想相关的网络资源 ,如学术网站、在线课程等,方便学 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学术著作
推荐一些研究孔子的学术著作,如《 论语译注》、《孔子研究》等,以帮 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体 系。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教学方法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当仁,不让于师导语: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特别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

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

……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找!”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志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峻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指责自己的恩师的错误。

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教学目标1、驾驭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学问,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实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看法、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看法、深厚感情。

三.学习方法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洁分类。

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化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特性魅力。

归类后,会更简洁把握课文内容。

2.在学习中,可以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学问,再探讨、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果,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会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

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旧把“礼”放在首位。

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四.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尊重师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师长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尊重师长的内涵,并将其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采用故事导入法,讲述一个关于尊敬师长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师长?2. 讲授新课:(1)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强调尊重师长的传统美德。

(2)分析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待师、尊重师教、积极参与等。

3. 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关于尊敬师长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尊敬师长的经历,激发情感共鸣。

(2)引导学生向尊敬师长的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1.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尊敬师长的行动计划,为期一个月。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尊敬师长方面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阐述“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展示出尊敬师长的具体行为,如礼貌待师、尊重师教等。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尊敬师长的方法与技巧。

5. 学生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坚持执行尊敬师长的行动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成果。

《当仁,不让于师》 说课稿

《当仁,不让于师》 说课稿

《当仁,不让于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仁,不让于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当仁,不让于师”这一内容出自《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强调了在追求仁德的道路上,应当积极主动,不逊于师长。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儒家的道德观念,培养尊师重道的品质,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在道德实践中的勇气和担当。

在教材的编排上,这一内容处于特定的单元,与前后章节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儒家学说的核心观点。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然而,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理解起来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抽象思维和深度理解方面还有待提高。

他们对于道德观念的认识往往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引导,来提升对道德内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尊师重道与追求仁德的关系,培养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勇敢担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内涵,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当仁,不让于师”的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在道德抉择中勇于担当的品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当仁不让于师》这篇文章。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和评价。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负责任的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论语·颜渊》。

2. 教学重点:(1)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3.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论语》的学习,对孔子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应有的品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加以解释。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小组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对自己的启示。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文章的内容和所学到的价值观。

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价值观,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

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

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2023高中语文评课稿1针对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不足,平时也很少有意识的加强相关知识特别是外国小说的积累,本着与大纲接轨,课内外融合,丰富阅读面的原则,两位老师选择高三教材中的《桥边的老人》这篇__可谓匠心独具。

她们事先认真解读文本,找到了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难点,教学中深入浅出,层层启发,提出的问题符合中学生发展心理,其精彩丰富的言语、深厚的文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本堂课上得到充分体现,给了我们兄弟学校老师很多感悟。

下面我们主要从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教学事件,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评课。

学生对于小说还是有较浓兴趣的,相比于古文课堂,应该更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桥边的老人》这篇__有一定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会出现难点,作品淡化了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情节,打破学生看小说只看情节的误区,而是从叙述角度和故事入手,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揭示小说主题。

蒋老师一开始用课前准备好的战争音乐和图片帮助引入,以自己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去感悟战争这一话题,从而引发感情上的共鸣,教师重在点拔、启发。

把离高中生相对较远的问题变得具体可感,真正做到了深文浅教,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可以说是获益匪浅。

比如在使学生掌握叙述的视角即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时,蒋老师通过与另外一个片段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的区别及如何转换。

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清晰,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立足文本,抓住关键人物和关键语段,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旨,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自主意识;掌握小说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及区别,冰山理论的写作特色;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生命的可贵,和平的可贵,战争的残酷性)。

可以说这两堂课老师很好的完成了这些教学目标,文本解读的好坏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两位老师不求面面俱到,通过分角色朗读找关键字句来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如在分析老人时,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中,理解到造成老人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在于战争。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当仁不让于师优质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当仁不让于师优质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当仁不让于师优质教案》摘要:(如像这样或不译,(《论语·述而73》5子曰“当仁不让师,南先生认“否”是“批判”“否定”而“”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人”全句如是我所反对、批判人上天定会厌弃他教学目标、掌握节重要词和其他相关言知识进步提升学生言能力、了孔子作万事师表风、人格魅力3、了孔门弟子对老师态、孔子弟子心地位教学重、积累重要词丰富身语库、孔子与弟子相态、深厚感情教学难对孔子道德、学问诸境界概括、评价教学设想可以把教材3容作简单分类体说容有三是孔门弟子对孔子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教导及孔子生活体现出性魅力归类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容教学可以采取先疏通3语录障碍、积累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化涵方法;也可以通归类对每类语录上述两问题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当享有较高声誉他对孔子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以使学生更地理孔子学生心地位高体味子贡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传人颜回死对孔子打击很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首位这部分《论语·先进》有记也可以补充下《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课安排—3课课教学程、通全3把这些容作简单分类明确)、学生对老师评价和推崇类课、、3二)、孔子对弟子评价和感情类课9、0、、、3三)、孔子对学生教导及孔子生活体现出性魅力课、5、6、7、8二、学习部分“学生对老师评价和推崇类”)、则结合释己疏通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绝其何伤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9》)陈子禽谓子贡曰“子恭也仲尼岂贤子乎?”子贡曰“君子言以知言以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得邦者所谓立斯立道斯行绥斯动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95》)教师明确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虚词及若干句式翻译无以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就不必释了)仲尼岂贤子乎(比)如何其可及也(如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3语略说则是子贡捍卫孔子言有两方面是把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方式说明孔子高明、伟是常人不可及;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量、无知子贡“日月”比把孔子推向了高处把孔子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评价思路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子贡回答子贡先说人言语是体现着人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说话要慎重;然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上天;接下再说孔子什么高不可及如孔子有邦或封则孔子就可以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日与人共存今日世则是吾人日光荣”所谓“生得伟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子贡对老师态和评价是以贯下面再补充几则①叔孙武叔语夫朝曰“子贡贤仲尼”子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宫墙赐墙也及肩窥见室夫子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美官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93》)②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武道坠地人贤者识其者不贤者识其者莫不有武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有?” (《论语·子张9》)略说①叔孙武叔可能是真佩、推崇子贡他可能不场合都表达这样见估计上“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独子贡辩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手法说明世人什么会认己比老师高明己高有限外人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所以才有如见人把收弟子称“列入门墙”即②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5子贡道德学问下面这句话里可见斑子贡曰“君子也如日月食焉也人皆见;更也人皆仰” (《论语·子张9》)——这说明子贡人所重良有以也)三则己疏通3颜渊喟然叹曰“仰弥高钻弥坚;瞻前忽焉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9》教师明确几熟语理并积累应用仰弥高钻弥坚瞻前忽焉循循善诱“博我以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动补句式3这则容有三高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导己;叹息己与老师差距二课教学程温习上节课容语录理理思路二学习二部分“孔子对弟子评价和感情类”9—3则学生结合释疏通0则略不看9子曰“贤哉回也箪食瓢饮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6》0略伯牛有疾子问牖执其手曰“亡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60》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9》)3颜渊死子哭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恸而谁” (《论语·先进0》)教师明确这几则里面有几世常用惯用语积累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非夫人恸而谁”这特殊句式理两“”都是介词ì3语略说①9则孔子对颜回评价着眼颜回“安贫乐道”世有成就者唯安贫乐道者能但安平乐道说易行难②则“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是非常伤痛语所谓悲不胜难以言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庇护竟有疾所谓“人无报”③则表现是颜回死对孔子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伯牛死所带痛感伯牛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孔子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很多理想对颜回孔子视己道德、思想和学问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化④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伤痛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这样人哀恸什么人哀恸呢?世王戎丧子悲不胜山简谓“孩抱物何至?”王戎答“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所锺,正吾辈”有类这说明孔子并不是教条主义者甚至是性情人孔子对颜回感还因颜回学比如季康子问“弟子孰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7》)孔子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感受而言现没有学人可见颜回孔子心堪印象5但孔子毕竟是重“礼”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礼”制约如①颜渊死颜路请子车以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椁以吾从夫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8》)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子曰“不可”门人厚葬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论语·先进》)这两则说明孔子清醒和理智——不愿着世俗热闹虚荣而违背“礼”三、学习三部分“孔子对学生教导及孔子生活体现出性魅力”学生朗疏通-8则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73》5子曰“当仁不让师” (《论语·卫灵公536》6子曰“二三子以我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7子武城闻弦歌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言是也前言戏耳” (《论语·阳货7》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曰“予所否者天厌天厌” (《论语·雍也68》教师明确理以下词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笑子路不说矢语略说① 则是体现孔子谦逊但伟寓平凡“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也更是般人难以踵从②5则有两是仁义所可以反对老师;二是孔子教育非专制教育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辙③6则里孔子是说己行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从上下语看这里像是学生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容有所失望孔子己作简单辩护末句我表白己人格、学问是体现日常言行、举动④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谓“如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理性态、师生平等关系⑤“子见南子”般认有两值得是子路对老师仍然持率真态不因是老师就对己不满事三缄其口;是孔子面对弟子不满取信弟子连连发誓窘态说明孔子不是直正襟危坐道貌岸然长者生活他有着常人样平常性格但南怀瑾先生持异他认南子貌美是事实行不检也是事实子路不高兴老师见她也是事实甚至孔子发誓也是事实但孔子是要澄清弟子们对南子认识南子没有做罪恶极事这么对待南子有失公正必须明白“予所否者”“否”是对什么而言以及“天厌”“”指代什么容南先生认“否”是“批判”“否定”而“”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人”全句如是我所反对、批判人上天定会厌弃他而我没有“否”则其人尚无恶当然如如南先生所言则孔子何要“矢”恐也难以人。

高中语文评课稿

高中语文评课稿

高中语文评课稿高中语文评课稿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评课稿1日前,下班级听了东老师的《巴尔扎克葬词》、蔡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两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可以这样说,这是两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

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两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两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东老师的激情创境,蔡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东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两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两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蔡老师充分“多媒体”教学,东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征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

从这两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蔡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东老师的“葬词、演讲稿、散文的特点”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老师沟通。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2. 如何引导学生尊敬老师。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尊敬老师的理解和体会。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出处,引出尊敬老师的主题。

2. 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分析尊敬老师的意义。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尊敬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到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5. 总结讲解:强调尊敬老师的表现,提出要求。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尊敬老师,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体会。

2. 分析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尊敬老师的实践情况。

3. 收集学生对教案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荣誉室,了解学校历史和老师们的贡献,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 邀请优秀老师分享他们的教育故事和教学经验,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学习尊敬老师的品质。

3. 开展“尊敬老师,从我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深化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良好习惯。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当仁不让于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观念,也是人们在教育领域中一种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古代,师者,如亲人也。

师者,教也。

所以,古人对待师长,尤为敬重。

这种观念与现代教育思想中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也是一致的。

在教案中,当仁不让于师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仁不让于师意味着师者,是有睿智与慧能的人,更具有指导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教案编写中,师教案是师者对于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的总结与归纳,是教师经过深入研究、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与指导,成果的体现。

在教案的编写上,教师应力求科学、详细、全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具、教学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反思等等。

师教案是老师的心血结晶,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当仁不让于师也是强调了学生对待师长的态度需保持尊重与感恩。

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师长的教学,遵循师长的教导,努力学习,尊重师长的辛勤努力。

学生应该尊重教学的过程,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做到课堂听讲、问题积极提问、态度端正。

同时,学生也应该珍惜师长为自己所做的付出,并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再次,当仁不让于师还体现了学生对待师长的态度需持有感恩之心,并将其付诸于行动。

感恩之心是人类的一种高尚情感,能够使人关怀父母、敬爱师长。

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不仅要感激师长辛勤的工作付出,更应该理解师长辅导与教学的艰辛,感激师长的关怀与教导。

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时间,而学生能够感激与珍惜师教案,是对教师的尊重与感恩的体现。

在教育中,当仁不让于师的理念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它要求师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既要尊重师长的智慧与经验,又要求师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教案编写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学生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案既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又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在教学中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

明师育人,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明师育人,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明师育人,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育是灵魂工程,教师是灵魂工程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教育不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育人的过程。

而在这个育人的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志士仁人也;师者,道德楷模也。

当今时代,新的教育形态不断涌现,但始终不能忽视“明师育人”的重要性,而“当仁不让于师教案”的理念也应始终贯穿其中。

明师,是指具有丰富教育经验、有深厚学科功底、有崇高师德高度的教师。

教育工作者应以“明师育人”为己任,这既是自身修养的追求,也是培养优秀学生的责任。

明师有很多优秀品质,比如德、智、体、美等,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得以展现。

明师需有高尚的师德。

教育工作者是社会的腹心人物,支撑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拥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和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德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够更好地育德治学,为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师需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除了掌握独到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外,还应当具备极高的教育素养,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人类文化的宏观视野。

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关爱和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明师应当有高超的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素质。

它影响着教育效果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明师的教学技巧要高超,不仅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还应当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的个体差异的认知和应对,因人而异,精准教育。

这只是明师育人中的一小部分。

明师的品质文化底蕴,离不开广泛的学习和思考,更离不开朴实无华的工作。

师者,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学无止境,教育工作者永远在路上。

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挖掘自身潜能,不断提升自我,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备领先者的眼光和思维,才能够引导年轻学子迈入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习惯。

(3)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阐述自己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担当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对“当仁不让于师”深刻内涵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仁不让于师”的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实例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当仁不让于师》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教学案例及素材4. 作业本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当仁不让于师”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老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当仁不让于师》,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教师举例说明“当仁不让于师”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围绕“如何做到当仁不让于师”展开讨论。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做到“当仁不让于师”的。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适用年级:高中学科:语文课时:5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文言文内容及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和思考。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文言文翻译和理解。

2. 儒家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2. 对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解读文本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文本《当仁不让于师》。

2. 相关参考资料:儒家思想的相关著作和论文。

3. 投影仪和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老师?2. 文本讲解(15分钟)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解读文本内容。

重点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和儒家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案例分析(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读后感,谈谈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儒家思想的主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深入了解。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

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

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

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课时安排:2—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

二、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有意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做得出色时,他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经验,使学生获益良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 师生互动: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只有当教学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特点,才能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目标。

3. 学习效果提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以便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能够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

2. 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个别交流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4. 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托,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课本、多媒体、实验设备等,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5. 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评课稿-《当仁不让于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中语文评课稿——《当仁,不让于师》
一、如沐春风,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再次听XX老师授课,真有如沐春风之感,这种感觉不是学生时代能有的。

在20年前,作为X老师的学生,听她的课,最享受的是老师悦耳的声音,和蔼的教态,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对老师充满崇敬。

今天,当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认识,对文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解读后,再次聆听X老师的教诲,被深深感动了。

老师的声音依然那么甜美,教态依然那么和蔼,更重要的是教学形式与内容如此巧妙的融合,正是种融合,让人沉醉其中。

教学内容是“从孔子师生关系的角度解读论语,走近孔子”。

孔子的弟子往往比孔子小数十岁:子贡比孔子小31岁;颜渊比孔子小30岁;公西华比孔子小41岁。

但年龄无法造成鸿沟,孔子和学生间的平等、相知、互敬,是极其明显且难能可贵的。

而X老师的课堂我也能感受到同样的教学氛围。

老师语调温和,面带笑容,眼神中饱含着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

老师没有用扩音器,声音不大,但表
述得十分清楚,语言干净利落,且富于文化色彩,作为同行和听课学生,我深深地敬佩老师的语文功底。

而那些X老师课堂上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自由举手发言。

整个课堂的氛围如此轻松,师生关系融洽。

在这样的氛围中,你能感受到学生的思想被激活了,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了。

为此,我深感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是多么重要。

回想前两天教学《种树郭橐驼传》,有无限遗憾和苦恼。

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种树和养民均需顺应天性,便可发展其天性。

由于缺少精心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激情没能得到激发,只是被动地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谈不上对文本进行赏析。

此种情况下教学的内容与课堂的学习氛围是相违背的。

一方面,强调顺应物之天性,令一方面在违背人的天性,内容与形式自相矛盾。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此,我无比汗颜,有愧于自己的老师和学生。

二、巧妙设计,搭建对话平台
课堂和谐的学习氛围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师生地位的平等,但这些教育理念都内化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

好的教学设计是在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师生对话搭建一个平台。

在通常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基础是教师设置的问题。

我相信所有
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但情况并非都能如愿以尝。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肯发言,原因不外乎两方面:其一,问题不明确;其二,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愿望。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那么教师的提问一定具备两个条件:提问明确;提问有探究和表达的价值,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便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

在XX老师的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促成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和主动表述。

整堂课,主问题只有三个:颜回死,夫子悲痛,如何理解子哭之恸?子贡为什么把仲尼比作日月?夫子见南子,子路为什么不悦?仲尼为什么发誓?归结起来,她的教学提问是对教材整体设计的结晶。

1、整合概括性
标题是《当仁,不让于师》意思为:面对仁,“弟子”不必谦让、推让于老师。

强调面对仁时,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可见孔子把“仁”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个问题的提出正是基于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也正好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剖析孔子所强调的“任”。

应当说,三个问题巧妙地化解了编者所列的标题,而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整合内容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让教学内容
主动贴近学生避免了把学生硬往所学内容上拉。

概括性极强的提问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提问只是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指导,指导学生去按图索骥去发现隐藏在文字之下的信息,并进行理解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提问给学生的理解留有空间,让学生在文中寻找信息的基础上有话可说。

2、整合是对现有内容的删补调整
打通单元、打通课内外
选文共13则,篇幅教长,而标题所涉及的“仁”一概念学生还未学习。

集中学习理解孔子思想“仁”的内容当在本书第四专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在有限的一节刻中完成一个相对集中,有明确主题的教学不得不进行内容的删减和增补。

因此,精选怎样的内容和补充什么样的内容全由教学的核心内容来确定。

在本节棵课中当由标题所定。

因此,整合也当打破单元界限,把第四专题的相关内容选入其中。

如在孔子和颜回关系的探讨中可以加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也,不可以长处乐。

”所孔子之所以把特别的爱给予颜回,正因为文中所说“贤哉,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于穷困中处乐,正应了孔子所说的“仁”的含义:长处乐,仁如此轻易达到。

仁,融在生活的细节
中。

3、有效点评,促进对话
在学生发言,教师的点评是决定对话得否延续和深入的关键。

XX老师的点评简明富于启发性,是我努力的方向。

只要在场,注意听,学生对某个问题都会一定想法。

但要把心中所想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这本身是困难的,而语文课的所谓听说训练也就内化在这些方面。

鼓励学生只要有所感就积极发言,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的表达能力肯定会有提高。

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对话中,学生的发言往往表意不够明确,条理不够清楚,教师有必要使之明确化,条理化。

因此,教师的点评不宜够多,但应当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概括学生的话语,使之明确;二是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其思维走向更深更远。

当然,前提是紧扣学习内容。

如果学生的回答超出学习内容,那就是应及时拉回。

如在探讨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的发言散乱,教师加以概括:处于困境而能坚守,坚守的执着,淡褪了流派与时代,成为人性的闪光点。

三、对选修课专题设计的一点思考
选修教材在编写上均以专题为单位。

《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按某一主题选编内容非常有必要,且编
的很好。

“当仁,不让于师”是其中一则内容容。

而当这句话作为一个专题的主题时,它就成为了所有内容的中心,也是教学的中心。

它可以串联教学设计中的三组对话。

颜回与孔子对话一组,孔子为颜回的死而过度哀伤,似乎破坏了他所提倡的“礼”,正是因为孔子看中颜回的“仁”,可以说是为知己的死而痛哭。

而孔子和子路对话一组,孔子见南子,子路不悦。

这种对老师的态度极为反常,正是因为子路认为孔子的行为有悖“仁”,老师不合乎“仁”弟子有权不满,这也正应了孔子所提倡的“当仁,不让于师”。

意思是,面对“仁”时弟子不必和老师谦让。

因此,在选修课的教学中,琢磨专题主题,把握编者意图,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