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痢传播途径

合集下载

细菌性痢疾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细菌性痢疾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细菌性痢疾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细菌性痢疾概述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

英文名称:bacillary dysentery其它名称:菌痢相关中医疾病:痢疾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肠常见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主要病因:因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感染引起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X 线检查重要提醒:细菌性痢疾具有传染性,且部分患者病情危急,甚至出现败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细菌性痢疾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可以分为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重型和中毒性菌痢。

2、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医生者,即为慢性菌痢。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二、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点三、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因总述: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因志贺菌感染引起。

志贺菌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疲劳、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可能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基本病因: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荚膜及鞭毛,多数有菌毛,属兼性厌氧菌。

1、抗原结构根据生化反应和 O 抗原的不同,可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包括痢疾志贺菌(A 群)、福氏志贺菌(B 群)、鲍氏志贺菌(C 群)、宋内志贺菌(D 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细菌性痢疾(菌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细菌性痢疾(菌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细菌性痢疾(菌痢)一、病原学痢疾杆菌4群为: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 群宋内志贺菌。

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真题库】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A.福氏痢疾杆菌B.宋内氏痢疾杆菌C.鲍氏痢疾杆菌D.舒氏痢疾杆菌E.志贺氏痢疾杆菌答案:A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

三、发病机制及主要病变部位(一)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力,即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引起发病。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后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引起肠粘膜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使肠粘膜出现炎症、坏死和溃疡(溃疡表浅呈地图状),而发生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二)主要病变部位: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及回肠下段。

(1~2题共用题干)男性,18岁,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 5~10个/HP【真题库】该患者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理为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害B.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C.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答案:B【真题库】该病例用抗生素治疗3天,症状好转即停药,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B.发生肠出血C.转为慢性菌痢D.发生癌变E.合并败血症答案:C解析: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理为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是急性化脓性炎症。

急性期未有效根治时可转为慢性。

幼儿园大班菌痢教案

幼儿园大班菌痢教案

幼儿园大班菌痢教案背景介绍菌痢是一种由肠道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婴幼儿对菌痢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对于幼儿园大班的教师来说,菌痢的预防和防控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针对大班幼儿菌痢预防的教案。

目标与内容目标通过教学,使大班幼儿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菌痢的基本概念和症状;2.菌痢的传播途径;3.预防菌痢的措施。

内容1.菌痢的基本概念和症状–菌痢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等。

2.菌痢的传播途径–菌痢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如不洗手、食用不干净的食品、饮用不干净的水等途径。

3.预防菌痢的措施–讲解手卫生的重要性,教育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教室、餐厅、卫生间等地进行清洁消毒;–合理安排饮食,坚持食品安全原则。

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小组活动教学法。

教学步骤1.讲解菌痢的基本概念和症状。

教师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菌痢的基本概念和症状,引导幼儿认识菌痢的危害性。

2.小组讨论菌痢的传播途径。

教师将幼儿分为小组,在幼儿的调查和讨论中引导他们了解不洗手、食用不干净的食品、饮用不干净的水等途径传播菌痢的情况。

3.小组讨论预防菌痢的措施。

教师获得幼儿的提议,重点强调手卫生和环境卫生。

4.观看防疫动画片。

教师将幼儿带到电视机前,放映专门介绍手卫生和健康饮食的动画片,引导幼儿了解基础的预防感冒的知识。

5.小组进行互动。

教师指导幼儿就学到的知识讨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问答和游戏等方式实现。

总结预防并控制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菌痢疾病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影响到他们的安全,在预防方面,应该对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具备健康的生活习惯。

这也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上课。

这份教案可以作为教师们在幼儿园中预防幼儿菌痢的参考资料。

通过提高幼儿的健康常识,促进幼儿的卫生行为,从而保障幼儿的健康。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性休克防范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 等,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补充血容量
对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 输出量。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
03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液体补充与电解质平衡
1 2 3
口服补液
对于轻度和中度脱水患者,可通过口服含有适量 电解质的溶液来补充液体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的患者,应立即通 过静脉给予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以迅速补充血容 量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监测电解质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 如钠、钾、氯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 方案。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03-19
CONTENTS
• 细菌性痢疾概述 • 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 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细菌性痢疾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 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 传染病。
在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期间,患者应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 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治疗过程中,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B族维生 素、钾、钙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注意蛋白质摄入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

探究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探究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探究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作为一名从事医学研究的工作者,我一直在关注细菌性痢疾这一疾病。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这种疾病在我国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其传染性和致病性都非常强。

1. 粪口传播这是细菌性痢疾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将含有志贺菌的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这些粪便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就会污染周围环境、水源、食物等,进而导致其他人感染。

因此,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对于预防细菌性痢疾具有重要意义。

2. 食物传播食物可以成为细菌性痢疾的传播媒介。

如果食物在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受到志贺菌的污染,那么食用这些食物的人就有可能感染细菌性痢疾。

例如,未经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等,都可能成为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3.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携带者,从而导致细菌性痢疾的传播。

例如,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或者接触到被患者粪便污染的物品,都可能导致感染。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4. 水传播水传播是细菌性痢疾的另一种传播途径。

如果水源被志贺菌污染,那么通过饮用这种水的人就可能感染细菌性痢疾。

因此,保护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对于预防细菌性痢疾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

2. 改善卫生条件,加强粪便、水源、食物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志贺菌的传播途径。

3.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疫情。

4. 提高医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减少误诊、漏诊现象。

5. 开展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44
鉴别诊断
45
1.急性细菌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散发,起病慢,全身中 毒症状轻,无里急后重果酱样大便, 镜检 红细胞多,确诊溶组织阿米巴 * 霍乱:先泻后吐,无腹痛、里急后重 米泔水样便,培养见霍乱弧菌

46
•3.慢性菌痢
直肠癌与结肠癌: 对慢性腹泻者,应作肛门指检和乙状 结肠镜检查 疑有高位肿瘤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35
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 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 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不等圆,或 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 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 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
36
(3)混合型

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 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 (90%以上)。
11
病例分析

化验:血Hb:109g/L, WBC: 23.4×109/L, 中性杆状8%,中性分叶 70 %,淋巴22%,plt:110×109/L, 便常规:黄色粘液便,WBC:30-40/高 倍,RBC:3-8/高倍视野
12
病例分析—诊断
诊断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13
病例分析—诊断依据
1.起病急,高热,起病20小时才出 现腹泻、脓血便 2.惊厥一次,抽搐后一直昏睡,神 志不清,深浅反射未引出,双巴氏征 (+),肢端凉,发绀,心率快,血压低 (休克型表现) 3.大便常规WBC30-40/HP,血WBC增 高伴核左移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2)脑型(呼吸衰竭型)
(3)混合型
32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较为多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夏秋季节,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短则数小时,长则7天。

根据临床症状,细菌性痢疾可分为典型痢疾和非典型痢疾。

典型痢疾可分为三个阶段:1. 初期: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症状,体温可达39℃左右。

此阶段症状较轻,易被忽视。

2. 发作期:患者出现典型的痢疾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隐痛或绞痛。

腹泻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带有黏液和脓血。

里急后重感明显,患者总感觉有粪便排在肛门附近,但每次排便量不多。

此阶段患者痛苦不堪,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 恢复期:症状逐渐缓解,体温正常,粪便逐渐恢复正常。

但部分患者可出现迁延性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1. 轻型痢疾:患者出现轻微的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无明显脓血便,病程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周。

2. 中型痢疾:症状介于典型和非典型之间,患者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粪便中有黏液和少量脓血,病程约12周。

3. 重型痢疾:症状较重,患者出现高热、寒战、严重腹痛、频繁呕吐、腹泻等症状,粪便中带有大量脓血,甚至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

病程较长,可达数周。

细菌性痢疾还可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症状典型,病程较短,治疗及时可痊愈。

慢性菌痢症状较轻,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并非绝对,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如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深入探讨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提供一个详尽且系统的描述,以帮助理解这种疾病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

我要明确的是,细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这一属包括了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和宋内菌等。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以肠出血为主, 先为鲜红色,后为暗红色,伴剧烈腹痛 和休克。 (3)肠套叠:儿童多发,腹痛为主,有肠 型,可触及肿块,大便血样,不含粪质。 (4)急性阿米巴痢疾:见表
病原 流行病学 潜伏期 全身症状
胃肠道
压痛部位 大便检查
结肠镜检
急性菌痢 志贺菌 散发性、可流行 数小时至7天 重,多有发热 毒血症状明显 腹痛重,里急后重 腹泻数十次 左下腹多见 量少,粘液脓血便 镜检大量红白细胞 可见吞噬细胞 培养有志贺菌 弥漫充血、水肿及 浅表溃疡,直肠乙状 结肠
(二)慢性菌痢: 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2个月。 两方面因素: 1.人体因素: ① 轻型病例未治,一般病例治疗不彻底或 不及时; ②原有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或肠道 分泌性IgA↓。 2.细菌因素: ①福氏易导致慢性;②菌株耐药,虽经正 规治疗,但仍转为慢性。
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 愈,时轻时重。轻重不等的痢疾症状,伴贫 血、维生素缺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劳动 力减退。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症状比急 性轻,疗效不如急性好。 3.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菌痢病史,近期 (2个月以上)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但 乙状结肠镜检有肠粘膜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大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
3.病原治疗(包括抗生素及化学制剂): (1)喹诺酮类:
(2)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 (3)其他:庆大、卡那、氨苄青、利福 平头孢、灭滴灵、痢特灵……。
(二)慢性菌痢 1.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注意饮食。 2.病原治疗: a.2~3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重复2~3个疗程。 b.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起 杀菌和刺激新生肉芽的作用。 N-S 50ml 痢特灵 0.4 地米 5mg 莨宕片 8mg

传染病学练习题+答案

传染病学练习题+答案

传染病学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确诊霍乱的依据是A、大便悬滴发现,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B、大便涂片染色发现,革兰阴性鱼群状排列弧菌C、荧光抗体检查发现阳性弧菌D、大便培养出霍乱弧菌E、流行季节,出现典型腹泻、呕吐正确答案:D2、菌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粪-口传播B、血液传播C、虫媒传播D、性传播E、母婴传播正确答案:A3、钩体病脑膜脑炎型脑脊液检查,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脑脊液IgG抗体检测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断B、脑脊液压力基本正常C、白细胞多 500x 10%/LD、约半数病例脑脊液可分离到构体E、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正确答案:D4、患者,男, 60岁。

于8月6日早上开始发热,体温41°C ,傍晚时开始持续抽搐并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化验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目前诊断应属于下列哪一一型A、轻型B、极重型C、非典型D、重型E、普通型正确答案:B5、对各种疟原虫的滋养体与裂殖体均有强而快的杀灭作用,首先应选用A、乙胺嘧啶B、磺胺类药C、环氨胍D、氨喹E、伯氨喹正确答案:D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各症A、腮腺炎病毒B、。

普氏立克次体C、登革热病毒D、EB病毒E、B溶血性链球菌正确答案:D7、患者,男,20岁。

昨日进食海产品,今日开始较频繁腹泻,水样便,继之呕吐,但无腹痛,不发热,口渴,腓肠肌疼痛。

查体: T36°C , BP60/40mmHg ,脱水,呼吸平稳,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四肢微凉。

血象: WBC20.0x109/L ,粪便镜检: WBC0~ 2/HP。

抢救该患者,最紧急措施是A、给升压药B、大量补液C、抗生素D、给止泻药E、始氢化可的松静滴正确答案:B8、患儿,男, 14岁。

发热,腹痛、腹泻,胃纳减退,尿少色黄,排黏液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精神疲倦3天。

查体发现脐周压痛,肠呜音亢进,粪便镜检发现每个高倍视野内有白细胞15 ~ 18个。

菌痢

菌痢
混合型: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很高达90%以 上
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超过2个月未愈者,发生下列因素: (1)诊治不及时 (2)耐药菌株 (3)免疫力低下或有原发慢性病
慢性菌痢分型
➢ 慢性迁延型:
常见。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粘 液或脓血便。营养 不良及贫血。
➢ 慢性发作型:
有生冷食物、劳累受凉诱因引起的上述症状。
12~24h。
循环衰竭的治疗
(1)解除微血管痉挛:成人为山莨菪碱 20~60mg/次静注,每5~
15min 1次至面色转红、四肢转暖、血压回升后,减量并逐渐延长给药间 歇时间,维持24h。
(2)补充血容量:常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2:1等渗含钠,亦可同时 滴注5%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情况好转后可继续滴注葡萄糖生理盐 水。
➢ 慢性隐匿型:
少见。1年内有急性菌痢病史无症 状但便培养痢疾杆菌 阳性,乙状镜检见肠粘膜有炎症溃疡。
实验室检查(1)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菌痢WBC↑,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2、便常规: 外观黏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大于15/HPF)、脓细胞以及少数
发病机制3
• 细菌侵入后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 • 肠粘膜的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
肠粘膜出现炎症、坏死、溃疡 • 发生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 内毒素引起发热及毒血症症状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理
产生强烈的内毒素及机体对之敏感而产生强烈的 过敏反应有关。 内毒素→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增加→急性微循 环障碍→DIC及血栓形成→重要内脏功能衰竭 →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及脑疝表现。
治疗1
急性菌痢: ➢ 一般冶疗 少渣易消化食物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 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抗生素首选。孕妇、儿童、哺乳女不宜用 SMZ-TMP 庆大、丁胺卡那 阿奇霉素 头孢三代。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菌痢 假膜 性炎 假膜
假膜 被胆 汁染 成黄 绿色
假膜
浅表 溃疡
滤 泡 性 炎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l一3d 数小时至7d , 病情严重程度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
一 急性菌痢
普通型 典型
轻型 非典型
重型
中毒型 儿童多见
1 休克型 周围循环衰竭型 2 脑型 呼吸衰竭型 3 混合型
普通型 典型 菌痢
高热,寒战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粘液脓血便 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轻型 非典型 菌痢
毒血症状轻,低热或不发热 肠道症状轻,腹泻次数少,无脓血 轻度腹痛,无明显里急后重
重型
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 腹泻每天30次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 部分病例出现中毒性休克
夏秋季常见 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表现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
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 性休克和 或 中毒性脑病, 可急性期即愈,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 作,
二.病原学
病原体 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 杆菌,无鞭毛
分 型 目前分为4群及43个血清型 痢疾志贺菌 A 病情最重 福氏志贺菌 B 我国主要,易转慢性 鲍氏志贺菌 C 我国较少 宋内志贺菌 D 病情最轻
实验室检查
慢性菌痢
病人有急性菌痢史 病程超过2个月而病情未愈,
中毒型
儿童多见,以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 或 中毒性脑 病为主要表现
胃肠道症状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 应及时取便送检 粪便镜检确诊培养痢疾杆菌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
急性阿米巴痢疾 食物中毒 其它肠道感染 肠套叠,急性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人口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1、食物传播痢疾杆菌可以在食物中存活并繁殖。

如果食物被痢疾杆菌污染,而人们在食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加热处理,就很容易感染细菌性痢疾。

例如,被污染的水果、蔬菜、肉类、乳制品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源。

特别是在一些街头小吃摊、不正规的餐馆,卫生条件难以保障,食物更容易受到污染。

2、水传播水是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

饮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生水,或者使用被污染的水清洗食物、餐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在一些农村地区或偏远地区,水源容易受到污染,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品(如毛巾、玩具等)也可能传播细菌性痢疾。

如果患者在便后没有洗手,或者接触了患者的排泄物后没有及时清洁双手,再去接触食物、餐具等,就可能将病菌传播给他人。

此外,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果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也可能成为传播源。

4、苍蝇传播苍蝇在细菌传播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苍蝇身上携带大量的细菌,它们在接触了痢疾患者的排泄物后,又飞到食物上,就会将病菌传播给其他人。

在夏季,苍蝇活动频繁,更需要加强防范。

二、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1、注意饮食卫生(1)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不吃变质、腐烂的食物。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和包装是否完好。

(2)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的农药。

可以使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3)食物要充分加热煮熟,尤其是肉类、蛋类、海鲜等。

高温可以杀死痢疾杆菌等病菌,确保食物的安全。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2、加强水源管理(1)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卫生,饮用经过消毒处理的自来水或者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

细菌性痢疾(菌痢)

细菌性痢疾(菌痢)

痢疾杆菌为本病病原体。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

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目前本菌分为4群和47个血清型,即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

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菌群,其次为D 群宋内贺志菌,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少数地区有A群痢疾志贺菌流行。

各种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亦可经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三、发病机制及主要病变部位(一)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力,即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引起发病。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引起肠黏膜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使肠黏膜出现炎症、坏死和溃疡,而发生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二)主要病变部位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及回肠下段。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1~2日(数小时至7日)。

(一)急性普通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变为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可病程迁延转为慢性。

(二)慢性迁延型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为慢性菌痢。

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可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三)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

传染病:痢疾科普文章

传染病:痢疾科普文章

痢疾:不容忽视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一、什么是痢疾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也可由阿米巴原虫等引起。

主要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和直肠。

二、传播途径(一)粪-口传播:这是痢疾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中含有痢疾杆菌,通过污染手、食物、水源等,经口进入他人消化道而感染。

(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品、玩具等也可能被感染。

三、症状表现(一)急性痢疾1. 轻型: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有腹泻、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大便每日3 - 5 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

2. 普通型:起病急,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初为稀便,1 - 2 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 余次至数十次。

3. 重型:病情严重,高热、寒战,伴有剧烈的腹痛、腹泻,大便频繁,甚至失禁,为脓血便,常伴有呕吐、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二)慢性痢疾1. 慢性迁延型:急性痢疾发作后,长期迁延不愈,常有不同程度的腹部隐痛、腹胀、腹泻,大便间歇或经常有黏液或脓血。

2. 慢性隐匿型:有菌痢史,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大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

3. 慢性急性发作型:有慢性痢疾病史,因某种诱因如饮食不当、受凉等引起急性发作,出现急性痢疾的症状。

四、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来诊断痢疾。

实验室检查包括大便常规、细菌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等。

五、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抗菌治疗: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三)对症治疗:对于高热、腹痛、腹泻等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退热、止痛、止泻等。

六、预防措施(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煮透。

(二)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随病人粪便排除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经口 感染。如食物或饮用水被污染,则可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爆发 流行。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 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 短,不同菌群及血清型间无交叉 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终年散发,有明 显季节性,一般从5月开始 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 以后逐渐减少。
b、脑型(呼吸衰竭型):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 型,病死率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其主要临 床表现。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 导致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甚至脑疝。早期可有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伴嗜睡或烦躁等不同程 度意识障碍,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 表现。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呼吸 节律不齐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不等 圆,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意识障碍明显加深, 直至昏迷。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 2.轻型 3.重型 4.中毒型
1、普通型
A、起病急,高热伴发冷寒战 B、明显肠道症状 C、大便量少,迅速变为粘液脓血便 D、多于1周左右痊愈,少数转为慢性
2、轻型
A、全身毒血症状轻 B、肠道症状轻 C、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D、病程短3-7日痊愈,可转为慢性
3、重型
A、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者 B、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 稀水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 C、后期可中毒性肠麻痹,严重者周 围循环衰竭,部分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4、中毒型
(1)、儿童多见 (2)、临床表现: a、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势凶险 b、高热达40。C以上 c、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症状 d、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 e、肠道症状较轻
(3)分型
a、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较常见,以感 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①面色苍白,口唇或甲 紫绀;四肢湿冷,②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 20mmHg。③脉搏细数,心率快,心音弱。④ 尿少或无尿。⑤出现心肾功能不全及意识障碍。

细菌性痢疾的表现及防治

细菌性痢疾的表现及防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

全世界每年死于志贺氏菌感染的人数约为60万。

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志贺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志贺菌普遍易感。

二、临床表现:志贺菌属主要引起细菌性痢疾,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典型、非典型及中毒型三种。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腹泻日10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

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

腹痛较轻,腹泻1日3~5次。

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

左下腹可有压痛。

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

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以上。

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惶恐、谵妄和惊厥等。

少数患儿可表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

小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惊厥。

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

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

(二) 慢性细菌性痢疾:可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或迁延未愈,或开始症状较轻而逐渐发展起来,且病情迁延达两个月以上者。

细菌性痢疾的带菌者有三种类型,即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后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炊事员和保育员中的带菌者,危险性更大。

三、治疗原则(一) 预防原则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加强对传染源管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对重点人群、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预防暴发或流行。

(二) 治疗原则1.一般对症治疗:进易消化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给口服补液盐(ORS),必要时ORS和静脉输液同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痢传播途径
菌痢传播途径有哪些?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

那菌痢传播途径大家了解吗?
文章目录
菌痢传播途径
1、菌痢传播途径
菌痢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大多数是卫生清洁的问题,比如食用了不干净的瓜果蔬菜或是生冷的肉类。

如果痢疾杆菌污染水源,会导致大规模人群感染。

扶手、门把、桌椅上如果存在细菌,人体接触后又立即拿取食物,就会引发菌痢。

另外,苍蝇也是痢疾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粪便、食物等苍蝇都会接触,非常容易污染食物。

2、菌痢的治疗
菌痢的患者会大量腹泻,从而导致人体严重缺水以及营养物质的缺失,所以应该及时补充水分、葡萄糖和电解质等,需要大量饮水或者饮用苹果汁、胡萝卜汁等,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补液盐。

如果腹泻不太严重,一般两天内会缓解,不需要服药治疗,因为腹泻是人体快速排毒的一种方式。

这个期间,要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面包、豆类等。

3、菌痢的发病机理
痢疾杆菌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吸附和侵袭作用,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结肠典型病变,而
对上皮细胞无侵袭力的菌株并不引起病变。

胃酸、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过氧化氢以及大肠杆菌素等,对痢疾杆菌有杀灭或拮抗作用。

人体肠粘膜产生的分泌型IgA等特异性抗体,对痢疾杆菌有重要排斥作用。

某些足以降低人体全身和胃肠道局部防御功能的因素,如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则有利于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而致病。

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和因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肠粘膜的炎症反应,固有层呈现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充血,并有细胞及血浆的渗出与浸润、甚至可致固有层小血管循环衰竭,从而引起上皮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坏死的上皮细胞脱落后可形成小而浅表的溃疡,因而产生腹痛、腹泻、脓血便。

直肠括约肌受刺激而有里急后重感,内毒素可致全身发热。

菌痢的并发症
1、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最早出现结膜炎,持续时间较短,常为双侧,可为球结膜也可为睑结膜受累,严重者影响全结膜,伴有结膜水肿,眶周肿胀,偶有角膜炎和虹膜炎。

2、关节炎为痢疾后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以踝膝关节为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疼痛,常对称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重者出现关节腔内积液和肢体活动受限。

3、尿道炎,尿急,尿频,尿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尿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伴发膀胱炎,前列腺炎,但尿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都是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

4、痢疾后并发症还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发热,体湿
可达39℃,婴幼儿出现高热惊厥,多无寒战,伴有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头痛头晕等,可持续2~3周,重者并发胸膜炎,心内膜炎。

菌痢的饮食禁忌
1、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

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

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

而且菌痢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2、忌粗纤维、胀气食物。

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

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3、忌刺激类食物。

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4、忌污染食物。

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这些既带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并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5、忌性寒滑肠食物。

如荸荠、甲鱼、生梨、花生等物,性寒伤脾胃,易滑肠致泻,故忌用。

6、忌辛热刺激食物。

韭菜、羊肉、辣椒、鲜辣椒粉和浓茶、酒、各种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致血管痉挛收缩,
使粘膜充血、水肿、破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