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参考.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全册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全册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语: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回答: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教师提问: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三、例题讲解【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角.,图(2))(2)如图,若∠AOD=90°,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如何?【答案】1.都不存在对顶角.2.(1)对顶角,邻补角.对顶角:∠AOC和∠BOD,∠AOD和∠BOC.邻补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2)垂直.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类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1.2垂线(1)1.了解垂直的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难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性质和画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思考: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这些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并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有关的问题: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并能引导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α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角α是直角是特殊情况.教师补充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角α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给出垂直的定义及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找学生上黑板画出直线l的垂线.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直线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师: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生:在直线l上方取一点A,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动手画出图形)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将所得的两个结论合并成一个,并板书: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1.过点P画射线AM的垂线,Q为垂足.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的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AB的延长线于Q点.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纳: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四、巩固练习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答案】上述说法中的两条直线均互相垂直.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的一个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1.2垂线(2)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2.学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学生看图、思考.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连线的数学问题.学生说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有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的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教师引导学生画图操作:学生看图总结,得出结论:(1)画出直线l及l外的一点P;(2)过P点作PO⊥l,垂足为O;(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的长短.教师请同学们与组内的同学进行充分的配合,讨论相应的结论,并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个性质.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关于垂线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结合课本图形(图5.1-9),深入认识垂线段PO: PO⊥l,∠POA1=90°,O为垂足,垂线段PO与其他线段PA1、PA2……相比,长度是最短的.教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PA1、PA2……的长度都不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四、提升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订正.(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2)如图,线段AE的长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3)如图,线段CD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答案】(1)错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正确;(3)错误,线段CD的长是点D到直线BC的距离.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对于垂线段的理解有没有什么收获?是不是学会了如何作出垂线段?你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呢?大部分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并且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但是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好.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了解其命名的含义.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难点各对角之间关系的辨认以及复杂图形的辨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学生能由教师的叙述认真地观察风筝的图形并能抽象出以下图形.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如图:直线a1、a2被直线a3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以下活动: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同侧,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a2的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分别在第三条直线a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a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a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下各对角的关系:∠1与∠5;∠2与∠6;∠2与∠5;∠2与∠8;∠3与∠5;∠3与∠7;∠3与∠8;∠4与∠8.教师总结:同位角:∠1和∠5,∠2和∠6,∠3和∠7,∠4和∠8.内错角:∠2和∠8,∠3和∠5.同旁内角:∠2和∠5,∠3和∠8.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在下面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说说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四边所在的直线正好是前提中的三线,并且有两条边所在的直线是同一条直线.四、巩固练习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答案】∠1、∠3是同位角,∠2、∠3是内错角,∠1、∠2是同旁内角.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你都掌握了吗?适当地强调有关的知识点.如何确定“三线”构成的“八角”(注意“一个前提”)?如何根据“关系角”确定“三线”(注意找“前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量有点大,学生认识角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般,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并能在各类图形中找出各类角.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两条直线相交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有其他的位置关系吗?学生思考回答:不相交的情况.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演示教具: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达成共识.学生思考:把a,b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的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不相交的情况?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使它与直线a没有交点.学生结合演示的结论,与教师共同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教师板书: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第二,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2.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并在充分交流后,归纳平行公理.(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师生共同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直线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的.(2)从直线b、c作图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的方法验证b∥c.(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b∥a,c∥a,那么b∥c.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并学习了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的内容并能在实际问题中予以正确的运用,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要加以引导与教育.5.2.2平行线的判定(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有关的几个问题,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AB.3.反思: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讲出是为画∠PHF,使所画的角与∠BGF相等.教师指出:既然两个角相等与两条直线平行能联系起来,那么这两个角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了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之一.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1.根据上图,分析问题.(1)让学生先描述∠1、∠2的方位.(2)教师指出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AB的下方,又在直线EF的右侧,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同位角,并标记出它们,要求正确而又不遗漏.2.归纳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学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的活动,叙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如果∠1=∠2,那么AB∥CD.教师强调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这两个角是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意思是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3)简单应用教师表演木工用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让学生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结合课本图5. 2-7).教师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因为∠DCB与∠FEB是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而成的同位角,而且∠DCB=∠FEB,即同位角相等,根据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从而得CD ∥EF.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1.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其他方法:(1)演示教具,使学生体会当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2)师生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学生思考:为什么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来说明吗?学生猜想、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理.2.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思考、讨论:同旁内角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1)因为∠4+∠2=180°,而∠4+∠3 =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3=∠2,即内错角相等,从而a∥b.(2)因为∠4+∠2=180°,而∠4+∠1=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2=∠1,即同位角相等,从而a∥b.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4+∠2=180°,那么a∥b.3.师生归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提升练习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b,可以用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1+∠2=180°,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180°,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五、课堂小结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有哪些困惑呢?能谈一谈你的想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例引导及提问思考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并运用新知识.5.2.2平行线的判定(2)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难点选取适当的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先考虑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题中的条件与某种判定方法的条件是否相同?学生先口述判断的理由,教师纠正,并规范板书两步推理的过程:如图.因为b⊥a,c⊥a,所以∠1=∠2=90°,从而b∥c.教师说明:这个说理过程有两个因为……,所以……,第一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垂直的定义,第二个只写出“所以”的内容b∥c,中间省略一个“因为”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第一个“所以”中的∠1=∠2.这样处理是使说理表达更简练,第二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例题讲解后,师提问: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吗?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本方法用图(1)内错角相等的方法写出理由,用图(2)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写出理由.如果∠1、∠2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3),教师启发学生用化归思想将它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并且有条理地陈述理由:如图(3),因为a⊥b,c⊥a,所以∠1=90°,∠2=90°.因为∠3=∠1=90°,所以∠3=∠2.从而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提升练习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 =180°,那么直线a与b平行吗?为什么?【答案】a∥b,理由略.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对于平行的判定是否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针对不同的情况,学生应该选取适当的定理进行平行的判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类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对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练的应用.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元一次方程组(提高)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元一次方程组(提高)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三元一次方程组(提高)知识讲解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三元一次方程(或组)的含义;2.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 会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三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如x+y-z=1,2a-3b+4c=5等都是三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1)三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含有三个未知数,③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1次.(2) 三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z+d=0,其中a、b、c不为零.2.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一般地,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要点诠释:(1) 三个方程中不一定每一个方程中都含有三个未知数,只要三个方程共含有三个未知量即可.(2)在实际问题中含有三个未知数,当这三个未知数同时满足三个相等关系时,可以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要点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一个方程与另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两组中的同一个未知数,得到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最后一个未知数的值;(5)将求得的三个未知数的值用“{”合写在一起.要点诠释:(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消元,把“三元”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思想方法是:(2)有些特殊的方程组可用特殊的消元法,解题时要根据各方程特点寻求其较简单的解法.要点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如x,y,z)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或三个)未知数;2.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3.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4.解这个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应该舍去.(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应注意单位是否统一.(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典型例题】类型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下列方程组不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是().A.12236x yy zy+=⎧⎪+=-⎨⎪=⎩B.24013xy xxy z⎧-=⎪+=⎨⎪-=-⎩C.2231xyx z=⎧⎪=-⎨⎪-=⎩D.1321y xx zy z-=-⎧⎪+=⎨⎪-=⎩【思路点拨】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来求解,对A、B、C、D四个选项进行一一验证.【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知,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A、满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故A选项错误;B、x2-4=0,未知量x的次数为2次,∴不是三元一次方程,故B选项正确;C、满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故C选项错误;D、满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故D选项错误;故选B.【总结升华】三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方程不一定都是三元一次方程,并且有时需对方程化简后再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进行判断.类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2015春•苏州校级期末)若x:y:z=2:7:5,x﹣2y+3z=6,求的值.【思路点拨】根据x:y:z=2:7:5,设x=2k,y=7k,z=5k,代入x﹣2y+3z=6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出x、y、z的值,最后代入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x:y:z=2:7:5,∴设x=2k,y=7k,z=5k,代入x﹣2y+3z=6得:2k﹣14k+15k=6,解得:k=2,∴x=4,y=14,z=10,∴==0.18.【总结升华】若某一方程是比例形式,则先引入参数,后消元. 举一反三:【变式】解方程组:2:3,:4:5,2329x y y z x y z =⎧⎪=⎨⎪-+=⎩①②③【答案】解:由①,得3x =2y ,即23x y =, ④ 由②,得5y =4z ,即54z y =,⑤把④、⑤代入③,得21522934y y y -+=.解得y =12.⑥把⑥代入④,得x =8,把⑥代入⑤,得z =1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8,12,15.x y z =⎧⎪=⎨⎪=⎩【:三元一次方程组 409145 例3】3.已知方程组354x y a y z a z x a +=⎧⎪+=⎨⎪+=⎩①②③的解使得代数式x-2y+3z 的值等于-10,求a 的值.【思路点拨】由题意可知,此方程组中的a 是已知数,x 、y 、z 是未知数,先解方程组,求出x ,y ,z(含有a 的代数式),然后把求得的x 、y 、z 代入等式x-2y+3z =-10,可得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a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法一: ②-①,得z-x =2a ④③+④,得2z =6a ,z =3a把z =3a 分别代入②和③,得y =2a ,x =a .∴ 23x a y a z a =⎧⎪=⎨⎪=⎩.把x =a ,y =2a ,z =3a 代入x-2y+3z =10得 a-2×2a+3×3a =-10. 解得53a =-. 解法二:①+②+③,得2(x+y+z)=12a .即x+y+z=6a ④④-①,得z =3a ,④-②,得x =a ,④-③,得y =2a .∴ 23x a y a z a =⎧⎪=⎨⎪=⎩,把x =a ,y =2a ,z =3a 代入x-2y+3z =10得 a-2×2a+3×3a =-10. 解得53a =-. 【总结升华】当方程组中三个方程的未知数的系数都相同时,可以运用此题解法2中的技巧解这类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409145 例4】 举一反三:【变式】若 303340x y z x y z -+=⎧⎨--=⎩①② ,则x :y :z = .【答案】15:7:6类型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4.(2016春•洛江区期末)小明到某服装商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到该商场为了激励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月总收入=基本工资+计件奖金”的方法,并获得如下信息: 营业员A :月销售件数200件,月总收入2400元; 营业员B :月销售件数300件,月总收入2700元;假设营业员的月基本工资为x 元,销售每件服装奖励y 元. (1)求x 、y 的值;(2)若某营业员的月总收入不低于3100元,那么他当月至少要卖服装多少件?(3)商场为了多销售服装,对顾客推荐一种购买方式:如果购买甲3件,乙2件,丙1件共需350元;如果购买甲1件,乙2件,丙3件共需370元.某顾客想购买甲、乙、丙各一件共需多少元?【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可以得到x 、y 的值; (2)由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从而可以得到某营业员至少需要卖出服装的件数; (3)由题意可得相应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变形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答案与解析】 解:(1)由题意,得,解得即x 的值为1800,y 的值为3;(2)设某营业员当月卖服装m 件,由题意得,1800+3m ≥3100,解得,,∵m 只能为正整数, ∴m 最小为434,即某营业员当月至少要卖434件;(3)设一件甲为a元,一件乙为b元,一件丙为c元,则,将两等式相加得,4a+4b+4c=720,则a+b+c=180,即购买一件甲、一件乙、一件丙共需180元.【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组或不等式.举一反三:【变式】(2015•黄冈中学自主招生)有铅笔、练习本、圆珠笔三种学习用品,若购铅笔3支,练习本7本,圆珠笔1支共需3.15元;若购铅笔4支,练习本8本,圆珠笔2支共需4.2元,那么,购铅笔、练习本、圆珠笔各1件共需()A.1.2元B.1.05元C.0.95元D.0.9元【答案】B.解:设购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支圆珠笔分别需要x,y,z元,根据题意得,②﹣①得x+y+z=1.05(元).初中奥数题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如果a,b都代表有理数,并且a+b=0,那么 ( )A.a,b都是0 B.a,b之一是0C.a,b互为相反数 D.a,b互为倒数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单项式B.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C.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D.整式与整式的和是整式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自然数 B.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D.没有最大的非负数4.如果a,b代表有理数,并且a+b的值大于a-b的值,那么 ( )A.a,b同号 B.a,b异号 C.a>0 D.b>05.大于-π并且不是自然数的整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6.有四种说法:甲.正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乙.正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丙.负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丁.负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基础)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基础)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基础)知识讲解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以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和检验结果”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数学模型;2. 熟练掌握用方程组解决和差倍分,配套,工程等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常见的一些等量关系(一) 1.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总量=倍数×倍量. 2.产品配套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加工总量成比例.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部分劳动量之和=总量.4.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00% 利润利润率进价.要点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换成“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出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①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②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③方程两边的数要相等.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设:用两个字母表示问题中的两个未知数;列:列出方程组(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 答:写出答案. 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问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解应该舍去; (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该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典型例题】类型一、和差倍分问题1.(2016•长春二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购已悄然进入千家万户.李阿姨在淘宝网上花220元买了1个茶壶和10个茶杯,已知茶壶的单价比茶杯的单价的4倍还多10元.请问茶壶和茶杯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思路点拨】设茶壶的单价为x 元,茶杯的单价为y 元,根据题意可得,1个茶壶和10个茶杯共花去220元,茶壶的单价比茶杯的单价的4倍还多10元,据此列方程组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设茶壶的单价为x 元,茶杯的单价为y 元,由题意得,,解得:.答:茶壶的单价为70元,茶杯的单价为15元.【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举一反三: 【变式】(2015•茂名模拟)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可知一个热水瓶的价格是( )A .7元B .35元C .45元D .50元 【答案】C .解:设水壶单价为x 元,杯子单价为y 元, 则有 ,解得.答:一个热水瓶的价格是45元. 类型二、配套问题2. 某服装厂生产一批某种款式的秋装,已知每2米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的衣身3个或衣袖5只. 现计划用132米这种布料生产这批秋装(不考虑布料的损耗),应分别用多少布料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思路点拨】本题的第一个相等关系比较容易得出:衣身、衣袖所用布料的和为132米;第二个相等关系的得出要弄清一整件衣服是怎么样配套的,即衣袖的数量等于衣身的数量的2倍(注意:别把2倍的关系写反了).【答案与解析】解:设用x 米布料做衣身,用y 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y x y x 25223132解方程组得⎩⎨⎧==7260y x答:用60米布料做衣身,用72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总结升华】生产中的配套问题很多,如螺钉和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桌面与桌腿的配套、衣身与衣袖的配套等. 各种配套都有数量比例,依次设未知数,用未知数可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从而得到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确定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409143 例2】 举一反三:【变式】某家具厂生产一种方桌,设计时13m 的木材可做50个桌面或300条桌腿.现有103m 的木材,怎样分配桌面和桌腿使用的木材,才能使桌面和桌腿刚好配套,并指出可生产多少张方桌?(提示:一张方桌有一个桌面,4条桌腿). 【答案】解:设有3xm 的木材生产桌面,3ym 的木材生产桌腿,由题意得,10300504x y y x +=⎧⎪⎨=⎪⎩ , 64x y =⎧∴⎨=⎩.∴方桌有50x =300(张).答:有63m 的木材生产桌面,43m 的木材生产桌腿,可生产出300张方桌. 类型三、工程问题3.一批机器零件共840个,如果甲先做4天,乙加入合做,那么再做8天才能完成;如果乙先做4天,甲加入合做,那么再做9天才能完成,问: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思路点拨】本例由分析知,有两个相等关系:(1)甲4天的工作量+甲乙合做8天的工作量=工作总量;(2)乙4天的工作量+甲、乙合做9天的工作量=工作总量,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可列方程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设甲每天做x 个机器零件,乙每天做y 个机器零件.根据题意,得(48)88409(49)840x y x y ++=⎧⎨++=⎩,解之,得5030x y =⎧⎨=⎩.答:甲、乙两人每天做机器零件分别为50个、30个.【总结升华】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程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工程问题,一类是工作总量为1的工程问题. 类型四、利润问题4. (2015•曲靖)某商场投入13800元资金购进甲、乙两种矿泉水共500箱,矿泉水的成本价和销售价如表所示: 类别/单价 成本价 销售价(元/箱) 甲 24 36 乙 33 48(1)该商场购进甲、乙两种矿泉水各多少箱?(2)全部售完500箱矿泉水,该商场共获得利润多少元? 【思路点拨】(1)设商场购进甲种矿泉水x 箱,购进乙种矿泉水y 箱,根据投入13800元资金购进甲、乙两种矿泉水共500箱,列出方程组解答即可; (2)总利润=甲的利润+乙的利润. 【答案与解析】 解:(1)设商场购进甲种矿泉水x 箱,购进乙种矿泉水y 箱,由题意得,解得:.答:商场购进甲种矿泉水300箱,购进乙种矿泉水200箱. (2)300×(36﹣24)+200×(48﹣33) =3600+3000 =6600(元).答:该商场共获得利润6600元.【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409143 例6】举一反三:【变式】王师傅下岗后开了一家小商店,上周他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50件,甲种商品的进价是每件35元,利润率是20%,乙种商品的进价是每件20元,利润率是15%,共获利278元,你知道王师傅分别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各多少件吗? 【答案】解:设王师傅分别购进甲、乙两种商品x 件和y 件,则503520%2015%278x y x y +=⎧⎨⨯+⨯=⎩ 解得:3218x y =⎧⎨=⎩答:王师傅分别购进甲乙两种商品32件与18件.初中奥数题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如果a,b都代表有理数,并且a+b=0,那么 ( )A.a,b都是0 B.a,b之一是0C.a,b互为相反数 D.a,b互为倒数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单项式B.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C.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D.整式与整式的和是整式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自然数 B.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D.没有最大的非负数4.如果a,b代表有理数,并且a+b的值大于a-b的值,那么 ( )A.a,b同号 B.a,b异号 C.a>0 D.b>05.大于-π并且不是自然数的整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6.有四种说法:甲.正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乙.正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丙.负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丁.负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课题:8.1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目标】: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含义,并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意义.【学习难点】:弄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含有()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中“元”是指()“次”是指()2.使一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写出一个—元一次方程(),并指出它的解是()。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3-94页回答下列问题1.含有()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方程中“元”是指()“次”是指()2.使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并指出它的解是()。

4.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x+y=222x+y=40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5. ( )叫二一次方程组的解。

【课堂练习】1.课本95页1 ;22、x +y =2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3.若13x y =-⎧⎨=-⎩是方程3x-ay=3的一个解,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__。

4.下列各式中是二元一次方程是( )(A) 6x-y=7; (B) x 2 =3x+y ; (C)y=5;(D) x 1y=35. 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141y x x y ⎧+=⎪⎨⎪-=⎩B .43624x y x y +=⎧⎨+=⎩C .44x y x y +=⎧⎨-=⎩D .35251025x y x y +=⎧⎨+=⎩6.方程组327413x y x y +=⎧⎨-=⎩的解是( ) A .13x y =-⎧⎨=⎩ B .31x y =⎧⎨=-⎩ C .31x y =-⎧⎨=-⎩ D .13x y =-⎧⎨=-⎩【要点归纳】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拓展训练】1. 349x y +=中,如果2y = 6,那么x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附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附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附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知识讲解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确定点,以及由点求出坐标,掌握点的坐标的特征.3.由数轴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要点梳理】要点一、有序数对定义: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要点诠释:有序,即两个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a,b)与(b,a)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如电影院的座位是6排7号,可以写成(6,7)的形式,而(7,6)则表示7排6号.要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概念1.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就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要点诠释: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的.2. 点的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 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记作:P(a,b),如图2.要点诠释:(1)表示点的坐标时,约定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中间用“,”隔开.(2)点P(a,b)中,|a|表示点到y轴的距离;|b|表示点到x轴的距离.(3)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数对(x,y)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对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要点三、坐标平面1. 象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如图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如下图.要点诠释:(1)坐标轴x轴与y轴上的点(包括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按方位来说:第一象限在坐标平面的右上方,第二象限在左上方,第三象限在左下方,第四象限在右下方.2. 坐标平面的结构坐标平面内的点可以划分为六个区域:x轴,y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这六个区域中,除了x轴与y轴有一个公共点(原点)外,其他区域之间均没有公共点.要点四、点坐标的特征1.各个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规律要点诠释:(1)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个点,不在这四个象限内,就在坐标轴上.(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3)根据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可以判断点在坐标平面上的大概位置;反之,根据点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也可以判断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3.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4.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典型例题】类型一、有序数对1.如果将一张“13排10号”的电影票简记为(13,10),那么(10,13)表示的电影票是排号.【思路点拨】在平面上,一个数据不能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须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答案】10,13.【解析】由条件可知:前面的数表示排数,后面的数表示号数.【总结升华】在表示时,先要“约定”顺序,一旦顺序“约定”,两个数的位置就不能随意交换,(a,b)与(b,a)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类型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概念2.如图,写出点A、B、C、D各点的坐标.【思路点拨】要确定点的坐标,要先确定点所在的象限,再看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答案与解析】解:由点A向x轴作垂线,得A点的横坐标是2,再由点A向y轴作垂线,得A点的纵坐标是3,则点A的坐标是(2,3),同理可得点B、C、D的坐标.所以,各点的坐标:A(2,3),B(3,2),C(-2,1),D(-1,-2).【总结升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点到x轴的距离是这点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这点横坐标的绝对值.举一反三:【变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A既在x轴的上方,又在y轴的左边,且距离x轴,y轴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那么点A的坐标为( ).A.(5,-4) B.(4,-5) C.(-5,4) D.(-4,5)【答案】D.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3),B(-2,3),C(-4,1),D(2,-2).【答案与解析】解:因为点A的坐标是(4,3),所以先在x轴上找到坐标是4的点M,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是3的点N.然后由点M作x轴的垂线,由点N作y轴的垂线,过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点A,同理可描出点B、C、D.所以,点A、B、C、D在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总结升华】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数对和它对应;对于任意一对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举一反三:【变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3,2),B(5,0),则△AOB的面积为.【答案】5.类型三、坐标平面及点的特征4.(2014春•夏津县校级期中)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设M(a,b)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1)当a>0,b<0时,点M位于第几象限?(2)当ab>0时,点M位于第几象限?(3)当a为任意实数,且b<0时,点M位于何处?【思路点拨】(1)利用第四象限点的坐标性质得出答案;(2)利用第二、四象限点的坐标性质得出答案;(3)利用第三、四象限和纵轴点的坐标性质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M(a,b)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1)当a>0,b<0时,点M位于第四象限;(2)当ab>0时,即a,b同号,故点M位于第一、三象限;(3)当a为任意实数,且b<0时,点M位于第三、四象限和纵轴的负半轴.【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确定,正确掌握各象限对应坐标的符号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威海)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解:由A(a+1,b﹣2)在第二象限,得a+1<0,b﹣2>0.解得a<﹣1,b>2.由不等式的性质,得﹣a>1,b+1>3,点B(﹣a,b+1)在第一象限,故选:A.5.(2016春•宜阳县期中)已知点P(2m+4,m﹣1).试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P的坐标.(1)点P的纵坐标比横坐标大3;(2)点P在过A(2,﹣3)点,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思路点拨】(1)根据横纵坐标的大小关系得出m﹣1﹣(2m+4)=3,即可得出m的值,进而得出P点坐标;(2)根据平行于x轴点的坐标性质得出m﹣1=﹣3,进而得出m的值,进而得出P点坐标.【答案与解析】解:(1)∵点P(2m+4,m﹣1),点P的纵坐标比横坐标大3,∴m﹣1﹣(2m+4)=3,解得:m=﹣8,∴2m+4=﹣12,m﹣1=﹣9,∴点P的坐标为:(﹣12,﹣9);(2)∵点P在过A(2,﹣3)点,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m﹣1=﹣3,解得:m=﹣2,∴2m+4=0,∴P点坐标为:(0,﹣3).【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关于m的等式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第一讲平面直角坐标系1 369934练习4(5)】【变式】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x,y)在第二象限且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2,5,则P 的坐标是_________;若去掉点P在第二象限这个条件,那么P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5,2);(5,2),(-5,2),(5,-2),(-5,-2).初中奥数题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如果a,b都代表有理数,并且a+b=0,那么 ( )A.a,b都是0 B.a,b之一是0C.a,b互为相反数 D.a,b互为倒数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单项式B.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C.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D.整式与整式的和是整式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自然数 B.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D.没有最大的非负数4.如果a,b代表有理数,并且a+b的值大于a-b的值,那么 ( )A.a,b同号 B.a,b异号 C.a>0 D.b>05.大于-π并且不是自然数的整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6.有四种说法:甲.正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乙.正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丙.负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丁.负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元一次方程组(基础)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元一次方程组(基础)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三元一次方程组(基础)知识讲解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三元一次方程(或组)的含义;2.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 会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三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如x+y-z=1,2a-3b+4c=5等都是三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1)三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含有三个未知数,③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1次.(2) 三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z+d=0,其中a、b、c不为零.2.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一般地,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要点诠释:(1) 三个方程中不一定每一个方程中都含有三个未知数,只要三个方程共含有三个未知量即可.(2)在实际问题中含有三个未知数,当这三个未知数同时满足三个相等关系时,可以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要点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一个方程与另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两组中的同一个未知数,得到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最后一个未知数的值;(5)将求得的三个未知数的值用“{”合写在一起.要点诠释:(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消元,把“三元”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思想方法是:(2)有些特殊的方程组可用特殊的消元法,解题时要根据各方程特点寻求其较简单的解法.要点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如x,y,z)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或三个)未知数;2.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3.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这个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应该舍去. (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应注意单位是否统一. (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下列方程组中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2102x y y z xz ⎧-=⎪+=⎨⎪=⎩ B .111216y x z yx z⎧+=⎪⎪⎪+=⎨⎪⎪+=⎪⎩ C .123a b c d a c b d +++=⎧⎪-=⎨⎪-=⎩ D .18120m n n t t m +=⎧⎪+=⎨⎪+=⎩【答案】D【解析】A 选项中21x y -=与2xz =中未知数项的次数为2次,故A 选项不是;B 选项中1x,1y ,1z不是整式,故B 选项不是;C 选项中有四个未知数,故C 选项不是;D 项符合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总结升华】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1)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2)一般地,如果三个一次方程合起来共有三个未知数,它们就能组成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类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2016春•枣阳市期末)在等式y=ax 2+bx+c 中,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60.求a ,b ,c 的值.【思路点拨】由“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60”即可得出关于a 、b 、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与解析】解:根据题意,得,②﹣①,得a+b=1④; ③﹣①,得4a+b=10 ⑤.④与⑤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把代入①,得c=﹣5.因此,即a ,b ,c 的值分别为3,﹣2,﹣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得出关于a 、b 、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三元一次方程组 409145 例1】举一反三:【变式】解方程组:【答案】解:①+②得:5311x y +=④①×2+③得:53x y -=⑤由此可得方程组:531153x y x y +=⎧⎨-=⎩④⑤④-⑤得:48y =,2y =将2y =代入⑤知:1x =将1x =,2y =代入①得:3z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123x y z =⎧⎪=⎨⎪=⎩【:三元一次方程组409145 例2(2)】3. 解方程组23520x y zx y z ⎧==⎪⎨⎪++=⎩①②【答案与解析】解法一:原方程可化为:253520x zy zx y z ⎧=⎪⎪⎪=⎨⎪⎪++=⎪⎩①②③2334823x y z x y z x y z -+=⎧⎪+-=⎨⎪+-=-⎩①②③由①③得:25x z =,35y z = ④ 将④代入②得:232055z z z ++=,得:10z = ⑤将⑤代入④中两式,得:2210455x z ==⨯=,3310655y z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4610x y z =⎧⎪=⎨⎪=⎩解法二:设235x y zt ===,则2,3,5x t y t z t ===③ 将③代入②得:23520t t t ++=,2t =将2t =代入③得:2224x t ==⨯=,3326,55210y t z t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4610x y z =⎧⎪=⎨⎪=⎩【总结升华】对于这类特殊的方程组,可根据其方程组中方程的特点,采用一些特殊的解法(如设比例系数等)来解. 举一反三:【变式】(2015秋•德州校级月考)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ax+2y+z=0,则a 的值为( ) A .1 B .0 C .﹣2 D .4【答案】B .解:,①+②+③得:x+y+z=1④, 把①代入④得:z=﹣4, 把②代入④得:y=2, 把③代入④得:x=3,把x=3,y=2,z=﹣4代入方程得:3a+4﹣4=0, 解得:a=0.类型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4. (2015春•黄陂区校级月考)购买铅笔7支,作业本3本,圆珠笔1支共需3元;购买铅笔10支,作业本4本,圆珠笔1支共需4元,则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圆珠笔2支共需 元.【思路点拨】首先假设铅笔的单价是x 元,作业本的单价是y 元,圆珠笔的单价是z 元.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圆珠笔2支共需a元.根据题目说明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的值,即为所求结果.【答案】5.【解析】解:设铅笔的单价是x元,作业本的单价是y元,圆珠笔的单价是z元.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圆珠笔2支共需a元.则由题意得:,由②﹣①得3x+y=1,④由②+①得17x+7y+2z=7,⑤由⑤﹣④×2﹣③得0=5﹣a,解得:a=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列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若未知量较多,要考虑设三个未知数,但同时应注意,设几个未知数,就要找到几个等量关系列几个方程.举一反三:【变式】现有面值为2元、1元和5角的人民币共24张,币值共计29元,其中面值为2元的比1元的少6张,求三种人民币各多少张?【答案】解:设面值为2元、1元和5角的人民币分别为x张、y张和z张.依题意,得24122926x y zx y zx y++=⎧⎪⎪++=⎨⎪⎪+=⎩①②③把③分别代入①和②,得21813232x zx z+=⎧⎪⎨+=⎪⎩④⑤⑤×2,得6x+z=46 ⑥⑥-④,得4x=28,x=7.把x=7代入③,得y=13.把x=7,y=13代入①,得z=4.∴方程组的解是7134xyz=⎧⎪=⎨⎪=⎩.答:面值为2元、l元和5角的人民币分别为7张、13张和4张.初中奥数题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如果a,b都代表有理数,并且a+b=0,那么 ( )A.a,b都是0 B.a,b之一是0C.a,b互为相反数 D.a,b互为倒数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单项式B.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C.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D.整式与整式的和是整式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自然数 B.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D.没有最大的非负数4.如果a,b代表有理数,并且a+b的值大于a-b的值,那么 ( )A.a,b同号 B.a,b异号 C.a>0 D.b>05.大于-π并且不是自然数的整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6.有四种说法:甲.正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乙.正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丙.负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丁.负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08°,则此多边形是°,则此多边形是 ()七边形 (D)八边形八边形六边形 (C)七边形五边形 (B)六边形(A)五边形2.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 ()(A)4 (B)5 (C)9 (D)13 4.在下列各图的△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6°,那么∠2等于等于 ()(A)56°(B)68°(C)62°(D)66°6.a、b、c、d四根竹签的长分别为2cm、3cm、4cm、6cm.从中任意选取三根首尾依次相接围成不同的三角形,则围成的三角形共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三角形的外部一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任意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D) 任意三角形8.若一个多边形每一个外角都与它的相邻的内角相等,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若一个多边形每一个外角都与它的相邻的内角相等,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6 (B)5 (C)4 (D)3 9.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 (A)90°(B)135°(C)270°(D)315°10.如图,AB∥CD,且∠ACB=90°,则与∠CAB互余的角有(互余的角有( )个)个(A) 1个(B) 2个(C) 3个(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座落在扬州市区(A点)南偏西15°方向上的润扬大桥(B点)已经正式通车,则扬方向上。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提高)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提高)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提高)知识讲解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的数量关系,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熟悉常见一些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常见的一些等量关系 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部分劳动量之和=总量3.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00%⨯利润利润率进价4.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5.银行存贷款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6.数字问题:多位数的表示方法:例如:32101010abcd a b c d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409415 小结:】 要点二、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通常也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至少”、“不超过”、“超过”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所列的不等式;(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要点诠释:(1)列不等式的关键在于确定不等关系;(2)求得不等关系的解集后,应根据题意,把实际问题的解求出来; (3)构建不等关系解应用题的流程如图所示.(4)用不等式解决应用问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设未知数时,表示不等关系的文字如“至少”不能出现,即应给出肯定的未知数的设法,然后在最后写答案时,应把表示不等关系的文字补上.如下面例1中 “设还需要B 型车x 辆 ”,而在答中 “至少需要11台B 型车 ”.这一点要应十分注意. 【典型例题】类型一、简单应用题1.蓝天运输公司要将300吨物资运往某地,现有A、B两种型号的汽车可供调用.已知A型汽车每辆最多可装该物资20吨,B型汽车每辆最多可装该物资15吨.在每辆车不超载的条件下,要把这300吨物资一次性装运完.问:在已确定调用7辆A型车的前提下至少还需调用B型车多少辆?【思路点拨】本题的数量关系是:7辆A型汽车装载货物的吨数+B型汽车装货物的吨数≥300吨,由此可得出不等式,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找出符合条件的值.【答案与解析】解:设需调用B型车x辆,由题意得:72015300x⨯+≥,解得:2103x≥,又因为x取整数,所以x最小取11.答:在已确定调用7辆A型车的前提下至少还需调用B型车11辆.【总结升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进而找到所求的量的不等量关系.举一反三:【变式】(2015•香坊区二模)某商场共用2200元同时购进A、B两种型号的背包各40个,且购进A型号背包2个比购进B型号背包1个多用20元.(1)求A、B两种型号背包的进货单价各为多少元?(2)若该商场把A、B两种型号背包均按每个50元的价格进行零售,同时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场拿出一部分背包按零售价的7折进行让利销售.商场在这批背包全部销售完后,若总获利不低于1350元,求商场用于让利销售的背包数量最多为多少个?【答案】解:(1)设A型背包每个为x元,B型背包每个为y元,由题意得,解得:.答:A、B两种型号背包的进货单价各为25元、30元;(2)设商场用于让利销售的背包数量为a个,由题意得,50×70a%+50(40×2﹣a)﹣2200≥1350,解得:a≤30.所以,商场用于让利销售的背包数数量最多为30个.答:商场用于让利销售的背包数数量最多为30个.类型二、阅读理解型2. 用甲、乙两种原料配制成某种饮料,已知这两种原料的维生素C含量及购买这两种原料的价格如下表:甲种原料乙种原料维生素C含量(单位•千克)600 100原料价格(元•千克)8 4现配制这种饮料10kg,要求至少含有4200单位的维生素C,若所需甲种原料的质量为xkg,则x应满足的不等式为()A.600x+100(10-x)≥4200 B.8x+4(100-x)≤4200C.600x+100(10-x)≤4200 D.8x+4(100-x)≥4200【思路点拨】首先由甲种原料所需的质量和饮料的总质量,表示出乙种原料的质量,再结合表格中的数据,根据“至少含有4200单位的维生素C”这一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答案】A【解析】解:若所需甲种原料的质量为xkg,则需乙种原料(10-x)kg.根据题意,得600x+100(10-x)≥4200.【总结升华】能够读懂表格,会把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变式】(2015春•西城区期末)为了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促进水资源节约,某地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收费标准如下表:(1)小明家5月份用水量为14立方米,在这个月,小明家需缴纳的水费为元;(2)小明家6月份缴纳水费110元,在这个月,小明家缴纳第二阶梯水价的用水量为立方米;(3)随着夏天的到来,用水量将会有所增加,为了节省开支,小明家计划7月份的水费不超过180元,在这个月,小明家最多能用水多少立方米?【答案】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得:0≤x≤15时,水价为:5元/立方米,故小明家5月份用水量为14立方米,在这个月,小明家需缴纳的水费为:14×5=70(元);(2)∵15×5=75<110,75+6×7=117>110,∴小明家6月份使用水量超过15立方米但小于21立方米,设小明家6月份使用水量为x立方米,∴75+(x﹣15)×7=110,解得:x=20,故小明家缴纳第二阶梯水价的用水量为:20﹣15=5(立方米),故答案为:5;(3)设小明家能用水a立方米,根据题意可得:117+(a﹣21)×9≤180,解得:a≤28.答:小明家计划7月份的水费不超过180元,在这个月,小明家最多能用水28立方米.类型三、方案选择型3.(2015•龙岩)某公交公司有A,B型两种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下表:A B载客量(人/辆)45 30租金(元/辆)400 280红星中学根据实际情况,计划租用A,B型客车共5辆,同时送七年级师生到基地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租用A型客车x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x的式子填写下表:车辆数(辆)载客量租金(元)A x 45x 400xB 5﹣x __________ ___________(2)若要保证租车费用不超过1900元,求x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若七年级师生共有195人,写出所有可能的租车方案,并确定最省钱的租车方案.【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载客量=汽车辆数×单车载客量,租金=汽车辆数×单车租金,列出代数表达式即可;(2)根据题意,表示出租车总费用,列出不等式即可解决;(3)由(2)得出x的取值范围,一一列举计算,排除不合题意方案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载客量=汽车辆数×单车载客量,租金=汽车辆数×单车租金,∴B型客车载客量=30(5﹣x);B型客车租金=280(5﹣x);故填:30(5﹣x);280(5﹣x).(2)根据题意,400x+280(5﹣x)≤1900,解得:x≤4,∴x的最大值为4;(3)由(2)可知,x≤4,故x可能取值为0、1、2、3、4,①A型0辆,B型5辆,租车费用为400×0+280×5=1400元,但载客量为45×0+30×5=150<195,故不合题意舍去;②A型1辆,B型4辆,租车费用为400×1+280×4=1520元,但载客量为45×1+30×4=165<195,故不合题意舍去;③A型2辆,B型3辆,租车费用为400×2+280×3=1640元,但载客量为45×2+30×3=180<195,故不合题意舍去;④A型3辆,B型2辆,租车费用为400×3+280×2=1760元,但载客量为45×3+30×2=195=195,符合题意;⑤A型4辆,B型1辆,租车费用为400×4+280×1=1880元,但载客量为45×4+30×1=210,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方案有④⑤两种,最省钱的方案是A型3辆,B型2辆.【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由题意得出租用x辆甲种客车与总租金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黄冈某地“杜鹃节”期间,某公司70名职工组团前往参观欣赏,旅游景点规定:①门票每人60元,无优惠;②上山游玩可坐景点观光车,观光车有四座和十一座车,四座车每辆60元,十一座车每人10元.公司职工正好坐满每辆车且总费用不超过5000元,问公司租用的四座车和十一座车各多少辆?【答案】解:设四座车租x辆,则十一座车租70411x-辆.依题意 70×60+60x+(70-4x)×10≤5000,将不等式左边化简后得:20x+4900≤5000,不等式两边减去3500得 20x≤100,不等式两边除以20得 x≤5,又∵70411x-是整数,∴1x=,704611x-=.答:公司租用四座车l辆,十一座车6辆.4.响应“家电下乡”的惠农政策,某商场决定从厂家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型号的电冰箱80台,其中甲种电冰箱的台数是乙种电冰箱台数的2倍,购买三种电冰箱的总金额不超过132 000元.已知甲、乙、丙三种电冰箱的出厂价格分别为:1200元/台、1600元/台、2000元/台.(1)至少购进乙种电冰箱多少台?(2)若要求甲种电冰箱的台数不超过丙种电冰箱的台数,则有哪些购买方案?【思路点拨】(1)关系式为:甲种电冰箱用款+乙种电冰箱用款+丙种电冰箱用款≤132000,根据此不等关系列不等式即可求解;(2)关系式为:甲种电冰箱的台数≤丙种电冰箱的台数,以及(1)中得到的关系式联合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设购买乙种电冰箱x台,则购买甲种电冰箱2x台,丙种电冰箱(80-3x)台,根据题意得1200×2x+1600x+(80-3x)×2000≤132000解这个不等式得x≥14∴至少购进乙种电冰箱14台;(2)根据题意得2x≤80-3x解这个不等式得x≤16由(1)知x≥14∴14≤x≤16又∵x为正整数∴x=14,15,16.所以,有三种购买方案方案一:甲种电冰箱为28台,乙种电冰箱为14台,丙种电冰箱为38台.方案二:甲种电冰箱为30台,乙种电冰箱为15台,丙种电冰箱为35台.方案三:甲种电冰箱为32台,乙种电冰箱为16台,丙种电冰箱为32台.【总结升华】探求不等关系时,要注意捕捉“大于”、“超过”、“不少于”、“不足”、“至多”等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直接找到不等关系.初中奥数题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如果a,b都代表有理数,并且a+b=0,那么 ( )A.a,b都是0 B.a,b之一是0C.a,b互为相反数 D.a,b互为倒数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单项式B.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C.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D.整式与整式的和是整式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自然数 B.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D.没有最大的非负数4.如果a,b代表有理数,并且a+b的值大于a-b的值,那么 ( )A.a,b同号 B.a,b异号 C.a>0 D.b>05.大于-π并且不是自然数的整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6.有四种说法:甲.正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乙.正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丙.负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丁.负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

2019-2020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全册同步练习答案.doc

2019-2020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全册同步练习答案.doc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1.公共,反向延长线.2.公共,反向延长线.3.对顶角相等.4.略.5.(1)∠BOC,∠AOD;(2)∠AOE;(3)∠AOC,∠BOD;(4)137°43′,90°,47°43′.6.A.7.D.8.B.9.D.10.×,11.×,12.×,13.√,14.√,15.×.16.∠2=60°.17.∠4=43°.18.120°.提示:设∠DOE=x°,由∠AOB=∠AOD+∠DOB=6x=180°,可得x=30°,∠AOF =4x=120°.19.只要延长BO(或AO)至C,测出∠AOB的邻补角∠AOC(或∠BOC)的大小后,就可知道∠AOB的度数.20.∠AOC与∠BOD是对顶角,说理提示:只要说明A,O,B三点共线.证明:∵射线OA的端点在直线CD上,∴∠AOC与∠AOD互为邻补角,即∠AOC+∠AOD=180°,又∵∠BOD=∠AOC,从而∠BOD+∠AOD=180°,∴∠AOB是平角,从而A,O,B三点共线.∴∠AOC与∠BOD是对顶角.21.(1)有6对对顶角,12对邻补角.(2)有12对对顶角,24对邻补角.(3)有m(m-1)对对顶角,2m(m-1)对邻补角.21.互相垂直,垂,垂足.2.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有线段,垂线段.3.垂线段的长度.4.AB⊥CD;AB⊥CD,垂足是O(或简写成AB⊥CD于O);P;CD;线段MO的长度.5~8.略.9.√,10.√,11.×,12.√,13.√,14.√,15.×,16.√.17.B.18.B.19.D.20.C.21.D.22.30°或150°.23.55°.24.如图所示,不同的垂足为三个或两个或一个.这是因为:(1)当A,B,C三点中任何两点的连线都不与直线m垂直时,则分别过A,B,C三点作直线m的垂线时,有三个不同的垂足.(2)当A,B,C三点中有且只有两点的连线与直线m垂直时,则分别过A,B,C三点作直线m的垂线时,有两个不同的垂足.(3)当A,B,C三点共线,且该线与直线m垂直时,则只有一个垂足.25.以点M为圆心,以R=1.5cm长为半径画圆M,在圆M上任取四点A,B,C,D,依次连接AM,BM,CM,DM,再分别过A,B,C,D点作半径AM,BM,CM,DM的垂线l1,l2,l3,l4,则这四条直线为所求.26.相等或互补.27.提示:如图,,9073,9075 ⨯=∠⨯=∠FOC AOE.90710,9072 ⨯=∠⨯=∠∴BOC AOB .90712⨯=∠+∠∴BOC AOB∴是712倍. 31.(1)邻补角,(2)对顶角,(3)同位角,(4)内错角, (5)同旁内角,(6)同位角,(7)内错角,(8)同旁内角, (9)同位角,(10)同位角.2.同位角有:∠3与∠7、∠4与∠6、∠2与∠8;内错角有:∠1与∠4、∠3与∠5、∠2与∠6、∠4与∠8; 同旁内角有:∠2与∠4、∠2与∠5、∠4与∠5、∠3与∠6. 3.(1)BD ,同位. (2)AB ,CE ,AC ,内错.4.(1)ED ,BC ,AB ,同位;(2)ED ,BC ,BD ,内错;(3)ED ,BC ,AC ,同旁内. 5.C . 6.D . 7.B . 8.D .9.6对对顶角,12对邻补角,12对同位角,6对内错角,6对同旁内角.41.不相交,a ∥b . 2.相交、平行.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第三条直线平行,互相平行,a ∥c . 5.略.6.(1)EF ∥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AB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AB ∥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AB ∥D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AD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1)A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C,E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E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AB,E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8.略.9.略.10.略.1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略.13.略.14.略.51.(1)两条平行线,相等,平行,相等.(2)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垂直于,线段的长度.3.(1)∠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1)已知,∠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已知,∠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已知,∠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12.略.13.30°.14.(1)(2)均是相等或互补.15.95°.16.提示:这是一道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由于E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可引起对E点不同位置的分类讨论.本题可分为AB,CD之间或之外.如:结论:①∠AEC=∠A+∠C②∠AEC+∠A+∠C=360°③∠AEC=∠C-∠A④∠AEC=∠A-∠C⑤∠AEC=∠A-∠C⑥∠AEC=∠C-∠A.61.判断、语句.2.题设,结论,已知事项,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3.题设,结论.4.一定成立,总是成立.5.题设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6.题设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条直线平行.7.题设是两条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8.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9.如果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个角是直角.10.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零,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11.如果有几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12.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13.是,14.是,15.不是,16.不是,17.不是,18.是.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正确的命题例如:(1)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D,BC∥AD,那么∠A=∠C.(2)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D,BC∥AD,那么AD=BC(3)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D∥BC,∠A=∠C,那么AB∥DC.32.已知: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交于M,N,MQ平分∠AMN,NH平分∠END.求证:MQ∥NH.证明:略.71.LM,KJ,HI.2.(1)某一方向,相等,AB∥A1B1∥A2B2∥A3B3或在一条直线上,AB=A1B1=A2B2=A3B3.(2)平行或共线,相等.3.(1)某一方向,形状、大小.(2)相等,平行或共线.4~7.略.8.B9.利用图形平移的性质及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知:AC+CD+DB=(ED+DB)+CD=EB+CD.而CD的长度又是平行线PQ与MN之间的距离,所以AC+CD+DB最短.10.提示:正方形③的面积=正方形①的面积+正方形②的面积.AB2=AC2+BC2.第六章实数6.11、算术平方根a根号a被开方数2、2.23613、0.54、0或15、B6、两个,互为相反数,0,没有平方根7、±0.6,平方根8、算术,负的 9、±2 10、C11、312、0.25 413、x=2.14、∵4=16,∴15 < 4∵25>22>1,∴215-=2125->1-0.5>0.5 , ∴215->0.5 15、22.361500071.750 2361.25 7071.05.0====(2)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10倍 16、90.424≈ 60.19490.4=⨯ 周长大约是19.60厘米 17、(1)12 (2)410 (3)6 (4)151118、B 19、计算;①=±=±91697134±②=-=--81404122-9 ③0.4220、解方程:① x=±43 ② x=217-± ③()25142=+x ④()()223324-=+x125251425)1(2-±=±=+=+x x x 3232233249)32(2-±=±=+=+x x x X=-3.5或1.5 2x=-1.5或-4.5 X=-0.75或-2.2521、解:x=±11,因为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算术平方根大于等于零,所以y-2=0,y=2 故xy=±2222、解;因为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所以(2a-3)+(4-a )=0,得a=-1,即2a-3=-5故这个数的负的平方根是-523、解:由题意得⎩⎨⎧=-+=-1613912b a a ,解得⎩⎨⎧==25b a ,所以392252==⨯+=+b a24、①25x 052-≥≥+即x ②3-2x ≥0且2x-3≥0,解得x=1.5③5+x ≥0且x+2≠0,解得x ≥-5且x ≠-2 6.21.D 2.D 3.C 4.C1. B 6. B 7. B 8.D 9.C 10. A11.8± 4 12.27 9 13.3m 14.-6 -0.008 15.-3 133 16. ±517.-1. 518. ⑴ -2 ⑵ 0.4 ⑶ 25- ⑷ 9⑴0.01 0.1 1 10 100⑵被开方数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三位,它的立方根的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一位. ⑶ ① 14.42 0.144221、解析:正方体 113=, 球体1 4313433<⇒=⇒=R R R ππ,所以甲不符合要求,乙符合要求。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数学综合训练题姓名1.8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11.解下列方程组: 12.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表示: ??2x+5y=25,?2x-3<6-x,??4x+3y=15.?1-4x≤5x-2.2.如果1<x<2,化简│x-1│+│x-2│=________.3.在△ABC中,已知两条边a=3,b=4,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_______.5.已知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一边等于5cm,另一边等于11cm,则周长是________.13.若A(2x-5,6-2x)在第四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6.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P到x轴的距离是()A.a B.bC.│a│ D.│b│AFGCHDB7.已知a<b,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bA.a+5>b+5B.3a>3b;C.-5a>-5bD.>338.如图,不能作为判断AB∥CD的条件是()A.∠FEB=∠ECDB.∠AEC=∠ECD;C.∠BEC+∠ECD=180°D.∠AEG=∠DCH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4.作图题: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① 作BC边上的高B.两条直线相交,任意两个角都是对顶角② 作AC边上的中线。

C.两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两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10.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3333± B.; C.±±844415.有两块试验田,原来可产花生470千克,改用良种后共产花生532千克,已知第一块田的产量比原来增加16%,第二块田的产量比原来增加10%,问这两块试验田改用良种后,18.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F交AC于E,∠A=35°, ∠D=42°,求∠ACD 的度数.(8分)各增产花生多少千克?16.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17.填空、已知∠1 =∠2,∠B =∠C,可推得AB∥C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直方图知识讲解责编:康红梅【学习目标】1. 会制作频数分布表,理解频数分布表的意义和作用;2. 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要点梳理】要点一、组距、频数与频数分布表的概念1.组距: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2.频数:落在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3.频数分布表:把各个类别及其对应的频数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得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要点诠释:(1)求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2)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3)频数分布表能清楚、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大小分布情况,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在分组时,要灵活确定组距,使所分组数合适,一般组数为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的整数部分+1.要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1.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三部分组成.(1)横轴:直方图的横轴表示分组的情况(数据分组);(2)纵轴:直方图的纵轴表示频数;(3)条形图:直方图的主体部分是条形图,每一条是立于横轴之上的一个长方形、底边长是这个组的组距,高为频数.2.作直方图的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要点诠释:(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2)频数分布直方图用小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对于等距分组的数据,可以用小长方形的高直接表示频数的分布.【:数据的描述 369923 直方图和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3.直方图和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它们都是用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当矩形的宽度相等时,都是用矩形的高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2)区别: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中各矩形是分开排列,中间有一定的间隔;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而条形图是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要点三、频数分布折线图频数分布折线图的制作一般都是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得到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再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直方图最左及最右两边各取一个,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最后再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频数分布折线图.【典型例题】类型一、组距、频数与频数分布表的概念1. (1)对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90~99分的人数有10名,这一分数段的频数为_____.(2)有60个数据,其中最小值为140,最大值为186,若取组距为5,则应该分的组数是________.【答案】(1)10 (2)10.【解析】解:(1)利用频数的定义进行分析;(2)利用组数的计算方法求解.【总结升华】组数的确定方法是,设数据总数目为n,一般地,当n≤50时,则分为5~8组;当50≤n<100.则分为8~12组较为合适,组数等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除以组距所得商的整数部分加1.举一反三:【变式】(2015•大庆模拟)将100个数据分成①~⑧组,如下表所示:组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频数 4 8 12 24 18 7 3那么第④组的频率为()A.24 B.26 C.0.24 D.0.26【答案】C.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第④组的频数为100﹣(4+8+12+24+18+7+3)=24,其频率为24:100=0.24.类型二、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2.(2015•黄石)九年级(3)班共有50名同学,如图是该班一次体育模拟测试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3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不低于23分的成绩评为合格,则该班此次成绩达到合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思路点拨】利用合格的人数即50﹣4=46人,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答案】92%.【解析】解:该班此次成绩达到合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100%=92%.故答案是:9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数据的描述369923 例1】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是某校九年级部分男生做俯卧撑的成绩(次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25,0.30,第五小组的频数为25,若合格成绩为20,那么此次统计的样本容量和本次测试的合格率分别是().A.100,55% B.100,80% C.75,55% D.75,80%【答案】B.类型三、频数分布折线图3.抽样检查40个工件的长度,收集到如下一组数据(单位:cm):23.26 23.27 23.52 23.51 23.43 23.42 23.54 23.55 23.6623.67 23.31 23.30 23.27 23.28 23.41 23.40 23.55 23.5623.44 23.43 23.38 23.39 23.63 23.64 23.54 23.56 23.4623.44 23.48 23.46 23.50 23.53 23.55 23.46 23.44 23.4523.47 23.49 23.50 23.46试列出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圈.【思路点拨】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画频数折线图时,折线图的两个端点要与横轴相交,其方法是在直方图的左右两边各延伸一个假想组,并将频数折线两端连接到轴两端假想组的组中点,就形成了频数折线图.【答案与解析】解:列频数分布表如下: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连接各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及横轴上距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的两个频数为0的点得到频数折线图(如图所示).【总结升华】本例分组采用了“每组端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即第一组的起点比数据的最小值再小一点的方法.体会这种分组方法的优势,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类型四、综合应用4. 低碳发展是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理念,近期,某区与某技术支持单位合作,组织策划了该区“低碳先锋行动”,开展低碳测量和排行活动,根据调查数据制作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均含最小值,不含有最大值)和扇形统计图,下图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的高度之比为2:8:9:7:3:1.(1)已知碳排放值5≤x<7(千克/平方米·月)的单位有16个,则此次行动共调查了________个单位;(2)在图②中,碳排放值5≤x<7(千克/平方米·月)部分的圆心角为_________度;(3)小明把图①中碳排放值1≤x<2的都看成1.5,碳排放值2≤x<3的都看成2.5,依此类推,若每个被检查单位的建筑面积均为10000平方米,则按小明的办法,可估算碳排放值x≥4(千克/平方米·月)的被检单位一个月的碳排放总值约为________吨.【思路点拨】(1)先算出碳排放值在5≤x<7范围内所对应的比例,再求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单位;(2)由碳排放值在5≤x<7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可计算出圆心角度数;(3)先计算碳排放值4≤x<5的单位、碳排放值5≤x<6的单位,碳排放值6≤x<7的单位个数,再算出碳排放值x≥4(千克/平方米·月)的被检单位一个月的碳排放总值.【答案与解析】解:(1)16÷430=120(个),故填120;(2)4÷30×360°=48°,故填48;(3)碳排放值x≥4(千克/平方米·月)的被检单位是第4,5,6组,分别有28个、12个、4个单位,10000×(28×4.5+12×5.5+4×6.5)÷1000=10×(126+66+26)=2180(吨).所以,碳排放值x≥4(千克/平方米·月)的被检单位一个月的碳排放总值约为2180吨.【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转化为频数分布表.这种“转化”过程对解题大有帮助,值得学习和借鉴.举一反三:【变式】 (山东德州)2011年5月9日至14日,德州市订共有35000余名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测试,为了了解九年级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从某校随机抽取了5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他们的得分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分别用A、B、C、D表示)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绘制成下面的扇形图和统计表:请你根据以上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m=________,n=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2)在扇形图中,C等级所对应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3)如果该校九年级共有500名男生参加了立定跳远测试,那么请你估计这些男生成绩等级达到优秀和良好的共有多少人?【答案】解:(1)20,8,0.4,0.16; (2)57.6;(3)由上表可知达到优秀和良好的共有19+20=39(人),500×3939050(人).初中奥数题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如果a,b都代表有理数,并且a+b=0,那么 ( )A.a,b都是0 B.a,b之一是0C.a,b互为相反数 D.a,b互为倒数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单项式B.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C.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D.整式与整式的和是整式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自然数 B.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D.没有最大的非负数4.如果a,b代表有理数,并且a+b的值大于a-b的值,那么 ( )A.a,b同号 B.a,b异号 C.a>0 D.b>05.大于-π并且不是自然数的整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6.有四种说法:甲.正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乙.正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丙.负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丁.负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元一次方程组(基础)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元一次方程组(基础)  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三元一次方程组(基础)知识讲解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三元一次方程(或组)的含义;2.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 会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三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如x+y-z=1,2a-3b+4c=5等都是三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1)三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含有三个未知数,③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1次.(2) 三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z+d=0,其中a、b、c不为零.2.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一般地,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要点诠释:(1) 三个方程中不一定每一个方程中都含有三个未知数,只要三个方程共含有三个未知量即可.(2)在实际问题中含有三个未知数,当这三个未知数同时满足三个相等关系时,可以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要点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一个方程与另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两组中的同一个未知数,得到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最后一个未知数的值;(5)将求得的三个未知数的值用“{”合写在一起.要点诠释:(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消元,把“三元”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思想方法是:(2)有些特殊的方程组可用特殊的消元法,解题时要根据各方程特点寻求其较简单的解法.要点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如x,y,z)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或三个)未知数;2.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3.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这个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应该舍去. (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应注意单位是否统一. (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下列方程组中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2102x y y z xz ⎧-=⎪+=⎨⎪=⎩ B .111216y x z yx z⎧+=⎪⎪⎪+=⎨⎪⎪+=⎪⎩ C .123a b c d a c b d +++=⎧⎪-=⎨⎪-=⎩ D .18120m n n t t m +=⎧⎪+=⎨⎪+=⎩【答案】D【解析】A 选项中21x y -=与2xz =中未知数项的次数为2次,故A 选项不是;B 选项中1x,1y ,1z不是整式,故B 选项不是;C 选项中有四个未知数,故C 选项不是;D 项符合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总结升华】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1)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2)一般地,如果三个一次方程合起来共有三个未知数,它们就能组成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类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2016春•枣阳市期末)在等式y=ax 2+bx+c 中,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60.求a ,b ,c 的值.【思路点拨】由“当x=﹣1时,y=0;当x=2时,y=3;当x=5时,y=60”即可得出关于a 、b 、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与解析】解:根据题意,得,②﹣①,得a+b=1④; ③﹣①,得4a+b=10 ⑤.④与⑤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把代入①,得c=﹣5.因此,即a ,b ,c 的值分别为3,﹣2,﹣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得出关于a 、b 、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三元一次方程组 409145 例1】举一反三:【变式】解方程组:【答案】解:①+②得:5311x y +=④①×2+③得:53x y -=⑤由此可得方程组:531153x y x y +=⎧⎨-=⎩④⑤④-⑤得:48y =,2y =将2y =代入⑤知:1x =将1x =,2y =代入①得:3z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123x y z =⎧⎪=⎨⎪=⎩【:三元一次方程组409145 例2(2)】3. 解方程组23520x y zx y z ⎧==⎪⎨⎪++=⎩①②【答案与解析】解法一:原方程可化为:253520x zy zx y z ⎧=⎪⎪⎪=⎨⎪⎪++=⎪⎩①②③2334823x y z x y z x y z -+=⎧⎪+-=⎨⎪+-=-⎩①②③由①③得:25x z =,35y z = ④ 将④代入②得:232055z z z ++=,得:10z = ⑤将⑤代入④中两式,得:2210455x z ==⨯=,3310655y z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4610x y z =⎧⎪=⎨⎪=⎩解法二:设235x y zt ===,则2,3,5x t y t z t ===③ 将③代入②得:23520t t t ++=,2t =将2t =代入③得:2224x t ==⨯=,3326,55210y t z t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4610x y z =⎧⎪=⎨⎪=⎩【总结升华】对于这类特殊的方程组,可根据其方程组中方程的特点,采用一些特殊的解法(如设比例系数等)来解. 举一反三:【变式】(2015秋•德州校级月考)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ax+2y+z=0,则a 的值为( ) A .1 B .0 C .﹣2 D .4【答案】B .解:,①+②+③得:x+y+z=1④, 把①代入④得:z=﹣4, 把②代入④得:y=2, 把③代入④得:x=3,把x=3,y=2,z=﹣4代入方程得:3a+4﹣4=0, 解得:a=0.类型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4. (2015春•黄陂区校级月考)购买铅笔7支,作业本3本,圆珠笔1支共需3元;购买铅笔10支,作业本4本,圆珠笔1支共需4元,则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圆珠笔2支共需 元.【思路点拨】首先假设铅笔的单价是x 元,作业本的单价是y 元,圆珠笔的单价是z 元.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圆珠笔2支共需a元.根据题目说明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的值,即为所求结果.【答案】5.【解析】解:设铅笔的单价是x元,作业本的单价是y元,圆珠笔的单价是z元.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圆珠笔2支共需a元.则由题意得:,由②﹣①得3x+y=1,④由②+①得17x+7y+2z=7,⑤由⑤﹣④×2﹣③得0=5﹣a,解得:a=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列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若未知量较多,要考虑设三个未知数,但同时应注意,设几个未知数,就要找到几个等量关系列几个方程.举一反三:【变式】现有面值为2元、1元和5角的人民币共24张,币值共计29元,其中面值为2元的比1元的少6张,求三种人民币各多少张?【答案】解:设面值为2元、1元和5角的人民币分别为x张、y张和z张.依题意,得24122926x y zx y zx y++=⎧⎪⎪++=⎨⎪⎪+=⎩①②③把③分别代入①和②,得21813232x zx z+=⎧⎪⎨+=⎪⎩④⑤⑤×2,得6x+z=46 ⑥⑥-④,得4x=28,x=7.把x=7代入③,得y=13.把x=7,y=13代入①,得z=4.∴方程组的解是7134xyz=⎧⎪=⎨⎪=⎩.答:面值为2元、l元和5角的人民币分别为7张、13张和4张.初中奥数题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如果a,b都代表有理数,并且a+b=0,那么 ( )A.a,b都是0 B.a,b之一是0C.a,b互为相反数 D.a,b互为倒数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单项式B.单项式与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C.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D.整式与整式的和是整式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自然数 B.没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没有最大的负整数 D.没有最大的非负数4.如果a,b代表有理数,并且a+b的值大于a-b的值,那么 ( )A.a,b同号 B.a,b异号 C.a>0 D.b>05.大于-π并且不是自然数的整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6.有四种说法:甲.正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乙.正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丙.负数的平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丁.负数的立方不一定大于它本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00页探究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00页探究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00页探究三答案1. 邻补角是() [单选题] *A.和为180°的两个角B.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C.有一条公共边相等的两个角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正确答案)2. 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为__________.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 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错误的有() [单选题] *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D、4个4. 下列条件中能得到平行线的是()①邻补角的角平分线②平行线内错角的角平分线③平行线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 [单选题] *A、①②B、②③C、②(正确答案)D、③5. (3分)下列作图能表示点A到BC的距离的是() [单选题] *A.B.(正确答案)C.D.6. (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一个角的补角必是钝角C.同位角相等D.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正确答案)7. (3分)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单选题] *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答案)D.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8.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单选题] *A.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正确答案)9. 下列四个图形中,已知∠1=∠2,能判定AB∥CD的是() [单选题] *ABCD(正确答案)10. 如果∠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α比∠β的3倍少36°,则∠α的度数是() [单选题] *A)18°B)126°C)18°/126°(正确答案)D)以上都不对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五章A1:一、1。

360,1440; 2。

∠BOD,∠BOC; 3。

相交、平行;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

垂线段最短;6。

1100;7。

AB∥CD;8。

90; 9。

620; 10。

∠FAC,AC,BC,FB;二、11B 12C 13A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D 三、21。

略;22 略;23。

∠2=720,∠3=180,∠BOE=1620; 24。

因为AB∥CD,所以∠D+∠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D∥BC,所以∠B+∠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B=∠D ;25 。

AB>BC>CD 垂线段最短第五章A2:一、1A 2A 3A 4C 5C 6C 7B 二、8。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

∠BOC,∠AOD;∠BOC;500,1300,;10。

∥,⊥,⊥,∥;11。

540,1260,540; 12。

两个角是相同角,余角相等;13。

∠COD,∠BOE,120; 14。

略三、 15。

略;16。

略; 17。

1150;180。

18 。

①18,②平行,AB∥CD ;19。

略; 20。

略。

第五章B1一、BDBCBCBD 二、9。

145; 10。

144; 11。

35,145; 12。

45,135;13。

3; 14。

略;15。

略;四、16。

60; 17。

已知:a∥b,b∥c结论a∥c 已知:b∥c,a ⊥b,结论a⊥c已知:a∥b,a∥c,结论b∥c。

已知:b∥c,a∥c结论a∥b。

已知:b∥c,a⊥c,结论a⊥b。

已知:a⊥b,a⊥c结论b⊥c。

第五章B2 1C 2C 3C 4B 5D 6C 7C 8C 9C 10D 二、11。

1150,650; 12。

770; 13. (2n-1)1800 ; 14. 520; 15.略;四、17。

600; 18。

平行, 19 略; 20。

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A 卷:1 B,2 B,3 C,4 D,5 D,6 C,7 A )4( B(3)C(0)D(5)E(-2);8略;9四、三、二、一、x轴、y轴;10(0,0),纵,横。

2020年最新版初一数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年最新版初一数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1第2题答案(1)0.08m表示水面高于标准水位0.08m;-0.2m表示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2m(2)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1m,记作-0.1m;高于标准水位0.23m,记作+0.23m(或0.23m)习题1.1第3题答案不对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习题1.1第4题答案表示向前移动5m,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为Om,即回到了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习题1.1第5题答案这七次测量的平均值为(79.4+80.6+80.8+79.1+80+79.6+80.5)/7=80(m)以平均值为标准,七次测量的数据用正数、负数表示分别为:-0.6m,+0.6m,+0.8m,-0.9m,Om,-0.4m十0.5m习题1.1第6题答案氢原子中的原子核所带电荷可以用+1表示,氢原子中的电子所带电荷以用-1表示习题1.1第7题答案由题意得7-4-4=-1(℃)习题1.1第8题答案中国、意大利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服务出日额减少了;意大利增长率最高;日本增长率最低习题1.2第1题答案正数:{15,0.15,22/5,+20,…)负数:{-3/8,-30,-12.8,-60,…}习题1.2第2题答案如下图所示:习题1.2第3题答案当沿数轴正方向移动4个单位长时,点B表示的数是1当沿数轴反方向移动4个单位长时,点B表示的数是-7习题1.2第4题答案各数的相反数分别为4,-2,1.5,0,-1/3,9/4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所示:习题1.2第5题答案丨-125丨=125,丨+23丨=23,丨-3.5丨=3.5,丨0丨=0,丨2/3丨=2/3,丨-3/2丨=3/2,丨-0.05丨=0.05-125的绝对值最大,0的绝对值最小习题1.2第6题答案-3/2<-2/3<-1/2<-0.25<-0.15<0<0.05<+2.3习题1.2第7题答案各城市某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13.1;3.8;2.4;-4.6;-19.4习题1.2第8题答案因为丨+5丨=5,丨-3.5丨=3.5,丨+0.7丨=0.7,丨-2.5丨=2.5,丨-0.6丨=0.6所以从左向右数,第五个排球的质量最接近标准习题1.2第9题答案-9.6%最小;增幅是负数说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下降习题1.2第10题答案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2和4的点的距离相等,都是3习题1.2第11题答案(1)有;如-0.1,-0.12,-0.57,…有;如-0.15,-0.42,-0.48,…(2)有,-2;-1,0,1(3)没有(4)如:-101,-102,-102.5习题1.2第12题答案不一定,x还可能是-2;x=0;x=0习题1.3第1题答案(1)-4(2)8(3)-12(4)-3(5)-3.6(6)-1/5(7)1/15(8)-41/3(1)3(2)0(3)1.9(4)-1/5习题1.3第3题答案(1)-16(2)0(3)16(4)0(5)-6(6)6(7)-31(8)102(9)-10.8(10)0.2(1)1(2)1/5(3)1/6(4)-5/6(5)-1/2(6)3/4(7)-8/3(8)-8习题1.3第5题答案(1)3.1(2)3/4(3)8(4)0.1(5)-63/4(6)0两处高度相差:8844.43-(-415)=9259.43(m)习题1.3第7题答案半夜的气温为:-7+11-9=-5(℃)习题1.3第8题答案解:132-12.5-10.5+127-87+136.5+98=383.5(元)答:一周总的盈亏情况是盈利383.5元习题1.3第9题答案解:25×8+1.5-3+2-0.5+1-2-2-2.5=200-5.5=194.5(kg)答:这8筐白菜一共194.5kg习题1.3第10题答案解:各天的温差如下:星期一:10-2=8(℃)星期二:12-1=11(℃)星期三:11-0=11(℃)星期四:9-(-1)=10(℃)星期五:7-(-4)=11(℃)星期六:5-(-5)=10(℃)星期日:7-(-5)=12(℃)答:星期日的温差最大,星期一的温差最小习题1.3第11题答案(1)16(2)(-3)(3)18(4)(-12)(5)(-7)(6)7习题1.3第12题答案解:(-2)+(-2)=-4(-2)+(-2)+(-2)=-6(-2)+(-2)+(-2)+(-2)=-8(-2)+(-2)+(-2)+(-2)+(-2)=-10(-2)×2=4,(-2)×3=-6(-2)×4=8,(-2)×5=-10法则:负数乘正数积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两个数的绝对值的积习题1.3第13题答案解:第一天:0.3-(-0.2)=0.5(元)第二天:0.2-(-0.1)=0.3(元)第三天:0-(-0.13)=0.13(元)平均值:(0.5+0.3+0.13)÷3=0.31(元)题1.4第1题答案(1)(-8)×(-7)=56(2)12×(-5)=-60(3)2.9×(-0.4)=-1.16(4)-30.5×0.2=-6.1(5)100×(-0.001)=-0.1(6)-4.8×(-1.25)=6习题1.4第2题答案(1)1/4×(-8/9)=-2/9(2)(-5/6)×(-3/10)=1/4(3)-34/15×25=-170/3(4)(-0.3)×(-10/7)=3/7习题1.4第3题答案(1)-1/15(2)-9/5(3)-4(4)100/17(5)4/17(6)-5/27习题1.4第4题答案(1)-91÷13=-7(2)-56÷(-14)=4(3)16÷(-3)=-16/3(4)(-48)÷(-16)=3(5)4/5÷(-1)=-4/5(6)-0.25÷3/8=-2/3习题1.4第5题答案-5,-1/5,-4,6,5,1/5,-6,4习题1.4第6题答案(1)(-21)/7=-3(2)3/(-36)=-1/12(3)(-54)/(-8)=27/4(4)(-6)/(-0.3)=20习题1.4第7题答案(1)-2×3×(-4)=2×3×4=24(2)-6×(-5)×(-7)=-6×5×7=-210(3)(-8/25)×1.25×(-8)=8/25×8×5/4=16/5(4)0.1÷(-0.001)÷(-1)=1/10×1000×1=100(5)(-3/4)×(-11/2)÷(-21/4)=-3/4×3/2×4/9=-1/2(6)-6×(-0.25)×11/14=6×1/4×11/14=33/28(7)(7)×(-56)×0÷(-13)=0(8)-9×(-11)÷3÷(-3)=-9×11×1/3×1/3=-11习题1.4第8题答案(1)23×(-5)-(-3)÷3/128=-115+3×128/3=-115+128=13(2)-7×(-3)×(-0.5)+(-12)×(-2.6)=-7×3×0.5+12×2.6=-10.5+31.2=20.7(3)(13/4-7/8-7/12)÷(-7/8)+(-7/8)÷(13/4-7/8-7/12)=(7/4-7/8-7/12)×(-8/7)+(-7/8)÷7/24=7/24×(-8/7)-3=-31/3(4)-丨-2/3丨-丨-1/2×2/3丨-丨1/3-1/4丨-丨-3丨=-2/3-1/3-1/12-3=-49/12习题1.4第9题答案(1)(-36)×128÷(-74)≈62.27(2)-6.23÷(-0.25)×940=23424.80(3)-4.325×(-0.012)-2.31÷(-5.315)≈0.49(4)180.65-(-32)×47.8÷(-15.5)≈81.97习题1.4第10题答案(1)7500(2)-140(3)200习题1.4第11题答案解:450+20×60-12×120=210(m)答:这时直升机所在高度是210m习题1.4第12题答案(1)<,<(2)<,<(3)>,>(4)=,=习题1.4第13题答案2,1,-2,-1一个非0有理数不一定小于它的2倍,因为一个负数比它的2倍大习题1.4第14题答案(-2+3)a习题1.4第15题答案(1)(2)均成立,从它们可以总结出:分子、分母以及分数这三者的符号,改变其中两个,分教的值不变复习题1第1题答案如下图所示:-3.5<-2<-1.6<-1/3<0<0.5<2<3.5复习题1第2题答案将整数x的值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所示:复习题1第3题答案a=-2的绝对值、相反数和倒数分别为:2,2,-1/2b=-2/3的绝对值、相反数和倒数分别为:2/3,2/3,-3/2c=5.5的绝对值、相反数和倒数分别为:5.5、-5.5,2/11复习题1第4题答案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是0;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积是1复习题1第5题答案(1)100(2)-38(3)-70(4)-11(5)96(6)-9(7)-1/2(8)75/2(9)(-0.02)×(-20)×(-5)×4.5=-0.02×4.5×20×5=-0.09×100=-9(10)(-6.5)×(-2)÷(-1/3)÷(-5)=6.5×2×3×1/5=7.8(11)6+(-1/5)-2-(-1.5)=6-0.2-2+1.5=5.3(12)-66×4-(-2.5)÷(-0.1)=-264-25=-289(13)(-2)2×5-(-2)3÷4=4×5-(-8)÷4=20-(-2)=22(14)-(3-5)+32×(1-3)=-(-2)+9×(-2)=2+(-18)=-16复习题1第6题答案(1)245.635≈245.6(2)175.65≈176(3)12.004≈12.00(4)6.5378≈6.54复习题1第7题答案(1)100000000=1×108(2)-4500000=-4.5×106(3)692400000000=6.924×1011复习题1第8题答案(1)-2-丨-3丨=-2-3=-5(2)丨-2-(-3)丨=丨-2+3丨=1复习题1第9题答案(82+83+78+66+95+75+56+93+82+81)÷10=791÷10=79.1复习题1第10题答案C复习题1第11题答案解:星期六的收入情况表示为:458-[-27.8+(-70.3)+200+138.1+(-8)+188]=458-420=38因为38>0所以星期六是盈余的,盈佘了38元复习题1第12题答案解:(60-15)×0.002=0.09(mm)(5-60)×0.002=-0.11(mm)0.09-0.11=-0.02(mm)答:金属丝的长度先伸长了0.09mm,又缩短了0.11mm,最后的长度比原长度伸长了-0.02mm复习题1第13题答案解:1.4960亿km=1.4960×108km答:1个天文单位是1.4960×108km复习题1第14题答案(1)当a=1/2时,a的平方为1/4,a的立方为1/8,所以a大于a的平方大于a的立方,即a>a2>a3(0<a<1)(2)当b=-1/2时,b的平方为1/4,b的立方为-1/8,所以b的平方大于b的立方大于b,即b2>b3>b(-1<b<o)复习题1第15题答案特例归纳略(1)错,如:0的相反数是0(2)对,因为任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同—偶数次方符号相同,绝对值相等(3)错,对于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来说,正数大于负数,正数的倒数仍大于这个负数的倒数,如2和-3,2>-3,1/2>-1/3复习题1第16题答案1;121;12321;1234321(1)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积的结果各数位上的数字从左到右由1开始依次增大1,当增大到乘式中一个乘数中1的个数后,再依次减小1,直到1(2)12345678987654321习题2.1第2题答案(1)(t+5)℃(2)3(x-y)km或(3x-3y)km(3)(100-5x)(4)(πR2a-πr2a)cm3习题2.1第3题答案习题2.1第4题答案(1)年数每增加一年,树高增加5cm (2)(100+5n)cm习题2.1第5题答案第2排有(a+1)个座位第3排有(a+2)个座位第n排的座位数为(a+n-1)20+19-1=38(个)习题2.1第6题答案解:V=(1/2a2-πr2)h(cm3)当a=6cm,r=0.5cm,h=0.2cm时V≈(1/2×62-3×0.52)×0.2=3.45(cm3)习题2.1第7题答案(1)2n(2)2n+1或(2n-1)习题2.1第8题答案3个球队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3(3-1)]/2=34个球队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4(4-1)]/2=65个球队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5(5-1)]/2=10n个球队比赛,总的比赛场数是[n(n-1)]/2习题2.1第9题答案密码L dp d jlou,破译它的“钥匙”x-3密码的意思是“I am a girl”(注:此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习题2.2第1题答案(1)2x-10.3x=(2-10.3)x=-8.3x(2)3x-x-5x=(3-1-5)x=-3x(3)-b+0.6b-2.6b=(-1+0.6-2.6)b=-3b(4)m-n2+m-n2=(1+1)m+(-1-1)n2=2m-2n2习题2.2第2题答案(1)2(4x-0.5)=8x-1(2)-3(1-1/6x)=-3+1/2x(3)-x+(2x-2)-(3x+5)=-x+2x-2-3x-5=-2x-7(4)3a2+a2-(2a2-2a)+(3a-a2)=3a2+a2-2a2+2a+3a-a2=a2+5a 习题2.2第3题答案(1)原式=5a+4c+7b+5c-3b-6a=-a+4b+9c(2)原式=8xy-x2+y2-x2+y2-8xy=-2x2+2y2(3)原式=2x2-1/2+3x-4x+4x2-2=6x2-x-5/2(4)原式=3x2-(7x-4x+3-2x2)=3x2-7x+4x-3+2x2=5x2-3x-3习题2.2第4题答案(-x2+5+4x)+(5x-4+2x2)=-x2+5+4x+5x-4+2x2=x2+9x+1当x=-2时,原式=(-2)2+9×(-2)+1=4-18+1=-13(1)比a的5倍大4的数为5a+4,比a的2倍小3的数是2a-3(5a+4)+(2a-3)=5a+4+2a-3=7a+1(2)比x的7倍大3的数为7x+3,比x的6倍小5的数是6x-5(7x+3)-(6x-5)=7x+3-6x+5=x+8习题2.2第6题答案解:水稻种植面积为3ah m2,玉米种植面积为(a-5)h m23a-(a-5)=3a-a+5=(2a+5)(h m2)习题2.2第7题答案(1)πa2/2+4a2=(π+8)/2a2(cm2)(2)πa+2a×3=πa+6a=(π+6)a(cm)习题2.2第8题答案3(a+y)+1.5(a-y)=3a+3y+1.5a-1.5y=4.5a+1.5y17a,20a,…,(3n+2)a习题2.2第10题答案S=3+3(n-2)=3n-3当n=5时,S=3×5-3=12当n=7时,S=3×7-3=18当n=11时,S=3×11-3=30习题2.2第11题答案(1)10b+a(2)10(10b+a)(3)10b+a+10(10b+a)=11(10b+a)这个和是11的倍数,因为它含有11这个因数习题2.2第12题答案36a2;cm2复习题2第1题答案(1)(t+15)°C(2)nc元,(100-nc)元(3)0.8b元,(0.8b-10)元(4)a/30m,1500m,(a/30-1500)m 复习题2第2题答案复习题2第3题答案(1)-2x2y(2)10.5y2(3)0(4)-1/12mn+7(5)8ab2+4(6)3x3-2x2复习题2第4题答案(1)原式=4a3b-10b3-3a2b2+10b3=4a3b-3a22b2(2)原式=4x2y-5xy2-3x2y+4xy2=x2y-xy2(3)原式=5a2-(a2+5a2-2a-2a2+6a)=5a2-a2-5a2+2a+2a2-6a=a2-4a(4)原式=15+3-3a-1+a+a2+1-a+a2-a3=18-3a+2a2-a3(5)原式=4a2b-3ab-5a2b+2ab=a2b-ab(6)原式=6m2-4m-3+2m2-4m+1=8m2-8m-2(7)原式=5a2+2a-1-12+32a-8a2=-3a2+34a-13(8)原式=3x2-(5x-1/2x+3+2x2)=3x2-5x+1/2x-3-2x2=x2-9/2x-3复习题2第5题答案解:原式=(5-3-2)x2+(-5+6)x-1=x-1当x=-3时原式=-3-1=-4复习题2第6题答案(1)5/2(2)(x+y)/10复习题2第7题答案(h+20)m(h-30)m(h+20)-(h-30)=h+20-h+30=50(m)复习题2第8题答案S长方形=2x×4=8x(cm2)S梯形=1/2(x+3x)×5=10x(cm2)S梯形>S长方形S梯形-S长方形=10x-8x-2x(cm2)复习题2第9题答案解:2πr×2-(2πr+2π×r/2+2π×r/6+2π×r/3)=0因此所需材料一样多复习题2第10题答案解:a×(1+22%)=1.22a(元)1.22a×85%=1.037a(元)1.037a-a=0.037a(元)答:按成本增加22%定出价格,每件售价1.22a元;按原价的85%出售,现售价1.037a元;每件还能盈利0.037a元复习题2第11题答案解:10a+b;10b+a;(10b+a)+(10a+b)=11(a+b)答:这个数能被11整除复习题2第12题答案(1)原式=(4+2-1)(0+6)=5(a+b)=5a+5b(2)原式=(3+8)(z+y)2+(-7+6)·(x+y)=11(x+y)2-(x+y)习题3.1第1题答案(1)a+5=8(2)1/3b=9(3)2x+10=18(4)1/3x-y=6(5)3a+5=4a(6)1/2b-7=a+b习题3.1第2题答案(1)a+b=b+a(2)a·b=b·a(3)a·(b+c)=a.b+a·c(4)(a+b)+c=a+(b+c)习题3.1第3题答案x=3是方程(3)3x-2=4+x的解x=0是方程(1)5x+7=7-2x的解x=-2是方程(2)6x-8=8x-4的解习题3.1第4题答案(1)x=33(2)x=8(3)x=1(4)x=1习题3.1第5题答案解:设七年级1班有男生x人,有女生(4/5x+3)人,则x+(4/5x+3)=48习题3.1第6题答案解: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x人,则200x+50(22-x)=1400习题3.1第7题答案解:设去年同期这项收入为x元,则x·(1+8.3%)=5109习题3.1第8题答案解:设x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km,则12000+800x=20800习题3.1第9题答案解:设内沿小圆的半径为x cm,则102π-πx2=200习题3.1第10题答案解:设每班有x人,则10x=428+2210x+1-(10+x)=18,x=3习题3.2第1题答案(1)x=2(2)x=3(3)y=-1(4)b=18/5习题3.2第2题答案例如:解方程5x+3=2x,把2x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左边,同时把3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右边,即5x-2x=-3,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习题3.2第3题答案(1)合并同类项,得4x=-16.系数化为1,得x=-4(2)合并同类项,得6y=5.系数化为1,得y=5/6(3)移项,得3x-4x=1-5.合并同类项,得-x=-4.系数化为1,得x=4(4)移项,得-3y-5y=5-9.合并同类项,得-8y=-4.系数化为1,得y=1/2(1)根据题意,可列方程5x+2=3x-4.移项,得5x-3x=-4-2.合并同类项,得2x=-6.系数化为1,得x=-3(2)根据题意,可列方程-5y=y+5.移项,得-5y-y=5.合并同类项,得-6y=5.系数化为1,得y=-5/6习题3.2第5题答案解:设现在小新的年龄为x.根据题意,得:3x=28+x移项,得2x=28系数化为1,得x=14答:现在小新的年龄是14习题3.2第6题答案解:设计划生产I型洗衣机x台,则计划生产Ⅱ型洗衣机2x台,计划生产Ⅲ型洗衣机14x台.根据题意得:x+2x+14x=25500合并同类项,得17x=25500系数化为1,得x=1500因此2x=3000,14x=21000答:这三种型号洗衣机计划分别生产1500台、3000台、21000台习题3.2第7题答案解:设宽为xm,则长为1.5xm根据题意,得2x+2×1.5x=60合并同类项,得5x=60系数化为1,得x=12所以1.5x=18答:长是18m,宽是12m习题3.2第8题答案(1)设第一块实验田用水xt,则第二块实验田用水25%xt,第三块实验田用水15%xt(2)根据(1),并由题意得:x+25%x+15%x=420合并同类项,得1.4x=420系数化为1,得x=300.所以25%x=75,15%x=45答:第一块实验田用水300t,第二块实验田用水75t,第三块实验田用水45t 习题3.2第9题答案解:设它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xt,则去年10月生产再生纸(2x+150)t.根据题意得:2x+150=20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1900系数化为1,得x=950答:它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950t习题3.2第10题答案在距一端35cm处锯开习题3.2第11题答案解:设参与种树的人数是x.根据题意得:10x+6=12x-6移项,得10x-12x=-6-6合并同类项,得-2x=-12系数化为1,得x=6答:参与种树的人数是6习题3.2第12题答案解:设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分别为x-7,x,x+7根据题意,假设三个日期数之和能为30,则(x-7)+x+(x+7)=30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3x=30系数化为1,得x=10x=10符合题意,假设成立x-7=10-7=3,x+7=10+7=17所以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之和能为30.这三个数分别是3,10,17习题3.2第13题答案方法1: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为x,则十位上的数为(3x+1),这个两位数为:10(3x+1)+x根据题意,得x+(3x+1)=9解这个方程,得x=23x+1=3×2+1=7这个两位数为10(3x+1)+x=10×7+2=72答:这个两位数是72方法2: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为x,则十位上的数为(9-x),这个两位数为10(9-x)+x根据题意,得3x+1=9-x解这个方程,得x=2这个两位数为10(9-x)+x=10×(9-2)+2=72答:这个两位数是72习题3.3第1题答案(1)a=-2(2)b-1(3)x=2(4)y=-12习题3.3第2题答案(1)去括号,得2x+16=3x-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9.系数化为1,得x=19(2)去括号,得8x=-2x-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0x=-8.系数化为1,得x=-4/5(3)去括号,得2x-2/3x-2=-x+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7/3x=5.系数化为1,得x=15/7(4)去括号,得20-y=-1.5y-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0.5y=-22.系数化为1,得y=-44习题3.3第3题答案(1)去分母,得3(3x+5)=2(2x-1).去括号,得9x+15=4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17.系数化为1,得x=-17/5.(2)去分母,得-3(x-3)=3x+4.去括号,得-3x+9=3x+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5.系数化为1,得x=5/6.(3)去分母,得3(3y-1)-12=2(5y-7).去括号,得9y-3-12=10y-1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y=-1.(4)去分母,得4(5y+4)+3(y-1)=24-(5y-5).去括号,得20y+16+3y-3=24-5y+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8y=16.系数化为1,得y=4/7习题3.3第4题答案(1)根据题意得:1.2(x+4)=3.6(x-14)去括号得:1.2x+4.8=3.6x-50.4移项,得1.2x-3.6x=-50.4-4.8合并同类项,得-2.4x=-55.2系数化为1,得x=23(2)根据题意得:1/2(3y+1.5)=1/4(y-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4)得:2(3y+1.5)=y-1去括号,得6y+3=y-1移项,得6y-y=-1-3合并同类项,得5y=-4系数化为1,得y=-4/5习题3.3第5题答案解:设张华登山用了x min,则李明登山所用时间为(x-30)min 根据题意得:10x=15(x-30)解得x=90山高10x=10×90=900(m)答:这座山高为900m习题3.3第6题答案解:设乙车的速度为xkm/h,甲车的速度为(x+20)km/h根据题意得:1/2x+1/2(x+20)=84解得x=74x+20=74+20=94答:甲车的速度是94km/h,乙车的速度是74km/h习题3.3第7题答案(1)解:设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x km/h,则这架飞机顺风时的航速为(x+24)km/h,这架飞机逆风时的航速为(x-24)km/h根据题意,得2.8(x+24)=3(x-24)解这个方程,得x=696(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为2.8(x+24)km或3(x-24)km所以3(x-24)=3×(696-24)=2016(km)答: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696km/h两机场之间的航程是2 016km习题3.3第8题答案蓝布料买了75m,黑布料买了63m习题3.3第9题答案解:设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为x m2,则(8x-50)/3=(10x+40)/5+10,解得x=52答:每个房间需要刷粉的墙面面积为52m2习题3.3第10题答案解:从10时到12时王力、陈平两人共行驶36+36=72(km),用时2h,所以从8时到10时王力、陈平用时2h也行驶72km,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z km,则x-72=36,得x=108答:A,B两地间的路程为108km解:设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上午10时,两人走的路程为(x-36)km,速度和为(x-36)/2km/h,中午12时,两人走的路程为(x+36)km,速度和为(x+36)/4km/h,根据速度和相等列方程,得(x-36)/2=(x+36)/4,得x=108答: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8km习题3.3第11题答案(1)设火车的长度为xm,从车头经过灯下到车尾经过灯下火车所走的路程为xm,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为x/10m/s(2)设火车的长度为xm,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火车所走的路程为(300+x)m,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为((300+x)/20)m/s(3)在这个问题中火车的平均速度没有发生变化(4)根据题意,可列x/10=(300+x)/20,解得x=300,所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300m 习题3.4第1题答案略习题3.4第2题答案解:设计划用x m3的木材制作桌面,(12-x)m3的木材制作桌腿,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根据题意得:4×20x=400(12-x)解得x=10,12–x=12-10=2答:计划用10m3的木材制作桌面,2m3的木材制作桌腿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习题3.4第3题答案解:设甲种零件应制作x天,乙种零件应削作(30-x)天根据题意得:500x=250(30-x)解得x=10,30-x=30-10=20答:甲种零件应制作10天,乙种零件应制作20天习题3.4第4题答案解:设共需要x h完成,则(1/7.5+1/5)+1/5(x-1)=1解得x=13/3,13/3h=4h20min答:如果让七、八年级学生一起工作1h,再由八年级学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共需4h20min习题3.4第5题答案解:设先由x人做2h,则x/80×2+(x+5)/80×8=3/4解得x=2,x+5=7(人)答:先安排2人做2h,再由7人做8h,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3/4习题3.4第6题答案解:设这件衣服值x枚银币,则(x+10)/12=(x+2)/7,解得x=9.2答:这件衣服值9.2枚银币习题3.4第7题答案解法1:设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x个产品,则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x+1)个产品根据题意,得(5(x+1)-4)/8=(7x-1)/11,解得x=19,因此(7×19-1)/11=12(个)答:每箱装12个产品解法2:设每箱装x个产品,根据“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的产品=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的产品+1”根据题意列方程,得(8x+4)/5=(11x+1)/7+1.解得x=12答:每箱装12个产品习题3.4第8题答案(1)由题意知时间增加5min,温度升高15℃,所以每增加1min,温度升高3℃,则21min时的温度为10+21X3=73(℃)(2)设时间为x min,列方程3x+10=34,解得x=8习题3.4第9题答案解:设制作大月饼用x kg面粉,制作小月饼用(4500-x)kg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根据题意得:(x/0.05)/2=((4500-x)/0.02)/4化简,得8x=10(4500-x)解得x=25004500-x=4500-2500=2000答:制作大月饼应用2500kg面粉,制作小月饼用2000kg面粉,才能生产最的盒装月饼习题3.4第10题答案解:设相遇时小强行进的路程为x km,小刚行进的路程为(x+24)km,小强行进的速度为x/2km/h,小刚行进的速度为(x+24)/2km/h根据题意得:(x+24)/2×0.5=x解得x=8所以x/2=8/2=4,(x+24)/2=(8+24)/2=16相遇后小强到达A地所用的时间为:(x+24)/4=(8+24)/4=8答:小强行进的速度为4km/h.小刚行进的速度为16km/h.相遇后经过8h小强到达A地习题3.4第11题答案解:设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x%.根据题意得:(1-20%)(1+x%)=1解得x=25答: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25%习题3.4第12题答案(1)设此月人均定额是x件,则(4x+20)/4=(6x-20)/5,解得x=45答:此月人均定额是45件(2)设此月人均定额为y件,则(4y+20)/4=(6y-20)/5+2,解得y=35答:此月人均定额是35件(3)设此月人均定额为z件,则(4z+20)/4=(6z-20)/5-2,解得z=55.答:此月人均定额是55件习题3.4第13题答案(1)设丢番图的寿命为x岁,则1/6x+1/12x+1/7x+5+1/2x+4=x,解得x=84所以丢番图的寿命为84岁(2)1/6x+1/12x+1/7x+5=38(岁),所以丢番图开始当爸爸时的年龄为38岁(3)x-4=80,所以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为80岁复习题3第1题答案(1)t-2/3t=10(2)(n-110)/n×100%=45%或(1-45%)n=110(3)1.1a-10=210(4)60/5-x/5=2复习题3第2题答案(1)移项,得-8x+11/2x=3-4/3.合并同类项,-5/2x=5/3.系数化为1,得x=-2/3(2)移项,得0.5x+1.3x=6.5+0.7.合并同类项,得1.8x=7.2.系数化为1,得x=4(3)去括号,得1/2x-1=2/5x-3.移项,得1/2x-2/5x=-3+1.合并同类项,得1/10x=-2.系数化为1,得x=-20(4)去分母,得7(1-2x)=3(3x+1)-63.去括号,得7-14x=9x+3-6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3x=-67.系数化为1,得x=67/23复习题3第3题答案(1)根据题意得:x-(x-1)/3=7+(x+3)/5去分母得:15x-5(x-1)=105-3(x+3)去括号得:15x-5x+5=105-3x-9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3x=91系数化为1,得x=7∴当x=7时,x-(x-1)/3的值与7-(x+3)/5的值相等(2)根据题意得:2/5x+(-1)/2=(3(x-1))/2-8/5x,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10)得:4x+5(x-1)=15(x-1)-16x去括号得:4x+5x-5=15x-15-16x移项得:4x+5x-15x+16x=-15+5合并同类项,得10x=-10系数化为1,得x=-1复习题3第4题答案解:梯形面积公式s=1/2(n+6)h(1)当S=30,a=6,h=4时,30=1/2(6+b)×4去括号,得12十2b=3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b=18系数化为1,得b=9(2)当S=60,b=4,h=12时,60=1/2(a+4)×12,去括号,得6a+24=6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a=36系数化为1,得a=6(3)当S=50,a=6,b=5/3a时,b=5/3a=5/3×6=10.50=1/2(6+10)×h去括号,得8h=50系数化为1,得h=25/4复习题3第5题答案解:设快马x天可以追上慢马,根据题意得:240x=150(12+x),解得x=2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第一章算式一、算式算式是表示数学运算的式子,由数、运算符和符号组成。

如:8 + 5 = 13这是一个算式,其中8和5是数,+是运算符,=是符号。

二、算式的性质1. 交换律a +b = b + a例: 4 + 5 = 5 + 42.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例:(3 + 4) + 5 = 3 + (4 + 5)3. 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例:2 × (3 + 4) = 2 × 3 + 2 × 4三、算式的简化简化一个算式,就是把它化为最简形式。

如:6 + 0 = 6这个算式可以简化为6。

四、算式的推广给定一个规律,可以用代数式来表示。

如:用代数式表示第n项。

an = 2n + 1表示第n项为2n + 1。

五、练一练1. 化简下列算式:(1)8 + 0 = 8(2)4a + 3a = 7a(3)(8 + 5) + 3 = 162. 填写空缺项:(1)7 + ____ = 15答案:8(2)9 × ____ = 81答案:9(3)(8 − 5) × 4 = ____答案:12(4)____ × 5 + 7 × 5 = 60答案:8(5)36 − ____ = 15答案:21(6)____ ÷ 8 = 7答案:56第二章整数一、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比0大的正整数,用符号N表示。

如:0,1,2,3,4,5,……二、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组成整数,用符号Z表示。

如:……,-3,-2,-1,0,1,2,3,……三、整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整数大小时,将它们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左侧为负数,右侧为正数,0处于中间。

如:-2比-3大,但比-1小。

四、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就是把正整数和负整数混合在一起进行运算,运算规则如下:1. 两个正整数相加、相减,把它们的和(差)表示为正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参考
,,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
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
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xx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猜你感兴趣: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x,,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做七年级数学课本习题使人增长才干。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猜你感兴趣:
1.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
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答案参考
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
4.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答案
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本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