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
后非典时代中国公共危机防御体系的四个层次
后非典时代中国公共危机防御体系的四个层次非典疫情在最为严重的北京也趋于平静,而对非典危机的深刻反思正在展开。
其中构建中国的危机防御体系备受关注。
这个体系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次: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社会安全应急机制,高效的行政系统,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亡羊补牢,首先是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这次非典危机,暴露中国医疗卫生方面的窘迫。
在有些比世界很多国家都要大得多的省市里,竟然没有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许多医院缺乏隔离病房和抢救设备,号称人才聚集的北京也缺乏足够的合格医务人员。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报告,中国公共卫生支出所占的财政比例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4位。
医疗卫生是社会公共产品,中国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加大投入。
中国人口多,家禽牲畜多,生活环境局促,卫生习惯和条件很不理想,各种病毒总会不断出现,必须落实以防为主的政策。
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尤其要加强流行病最容易暴发而防御能力非常薄弱的农村,以及难度很大但影响很大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这些地方正是“木桶理论”中最短那块木板。
中国政府应该对各地区部门的疾病控制体系进行重新规划,合理调配资源,有效分享信息,在出现疫情时做到早防备、早控制,依法处理相关事务。
未雨绸缪,第二道防御是建立和健全社会应急机制,应对各种可能的重大突发危机事件。
现代社会是高风险性的社会。
人口和经济高度聚集,随之而来的地震灾害、瘟疫危害的程度、危险系数明显增高。
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产生危机的因素复杂而且巨多。
这次非典疫情检验出中国处理危机的诸多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非典不仅敲响公共卫生的警钟,而且要求中国对包括重大灾害乃至地区冲突等各类突发事件保持警惕。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副总统及时转移到最安全的地方,总统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讲话,五角大楼立即发出了安全防范及对嫌疑犯的通牒,显得有条不紊。
在“911”当日傍晚,美国总统宣布纽约曼哈顿地区由联邦紧急管理署接管,依照联邦紧急应变计划,协调所有联邦、军方与地方单位,处理后续紧急救灾事项,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公共行政应急实验。
从非典到汶川地震看政府危机公关
从非典到汶川地震看政府危机公关首先来了解下非典和汶川地震时期的相关信息一,非典初期政府由于缺乏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在处理危机时,显得措手不及,一些政府官员不愿面对危机,采取了信息封锁的态度,使危机不断扩大,应对危机的办法还是运用了传统的做法,只在内部“消化处理”,对外秘而不宣,致使流言盛行,政府公信力下降,造成了社会恐慌心理。
为了稳定人心,卫生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信誓旦旦,不惜瞒报,掩盖真相。
甚至对前来北京的世卫组织人员也进行隐瞒,骗取其取消SARS疫区。
但不久真相被北京301 医院军医蒋彦永的署名信在国外媒体所披露,国际舆论哗然,损坏了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上良好形象。
一度造成了极其被动的局面。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及时果断调整了策略,此后中央政府开始以一个公开负责的政府形象出现,公开信息,如实发布疫情,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及时公布危机的真实情况,化解流言。
随后处理了一批工作不力的政府官员,督促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动员各种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恢复民众信心。
积极拯救受害者,采取防护与救援措施。
控制SARS病人的管理,分别接诊SARS 病人,安全转移SARS 病人,分类进行隔离,集中医疗治理,保护医护工作人员,尽可能地降低死亡率。
开展SARS 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在各种公共场合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减少大型活动和人员流动,建立隔离检查制度。
与国际社会及时沟通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疾病灾害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
最终遏制了疫情扩大的事态,扭转了局势,化解了这场危机,新一届政府赢得了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在国际上塑造了一个负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汶川地震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投入应急处理,国家领导、武警和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各兵种部队、各救援队、医疗队等,均在第一时间到达地震灾区,快速及时的行动使无灾群众得以脱险,也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是应急管理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
CPA评论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王乐夫 马 骏 郭正林 从2002年11月16日到现在,非典型肺炎对中国各级政府的公共管理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尽管经过多方努力,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存在的弊端。
由于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事件只是政府面对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中的一种,所以,非常有必要从政府危机管理的角度来反思这次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
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运用这个框架,我们分析和总结了这次非典型肺炎中暴露出来的我国公共管理体制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 我们运用危机管理理论、组织新经济学和组织能力理论,探讨一种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这种危机管理体制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及时地收集和处理各种关于潜在的危机的信息,争取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将政府各个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从而使得政府整体能够快速和高质量地对危机事件做出反应。
(3)建立有效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和国家间合作机制,减少危机事件负的外部效应。
(4)发展专业化的组织能力,有效地处理各种危机事件。
(5)建立某种社会支持系统,吸收公民和社区的参与,建立“共同生产”的机制,鼓励与支持公民对政府的危机管理政策采取合作态度。
1、预警机制要进行危机管理,政府部门必须首先能够识别出危机的最初状态,确认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并且能够准确地估计和衡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为此,政府必须能够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收集各种可能会导致危机的事件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和高效率地处理这些信息。
政府部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决定政府部门对于危机的预警能力。
政府部门收集信息的能力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政府部门的危机意识。
如果政府部门没有危机意识,那么,它根本就不会去收集与危机有关的信息。
(2)政府官员。
如果既有的行政体制倾向于鼓励政府官员隐藏各种“坏”消息,那么,各种关于危机的信息就很难传送到政府的最高决策层,从而就会使得政府失去在危机的早期控制危机事件继续发展的机会。
从SARS 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
从SARS 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摘.. .. .. 要: 针对我国在SARS 防治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如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律主体缺位、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缺乏法律依据、非职权性行政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等, 提出了制定..公共危机管理基本法.. , 健全公共机管理法律体系, 依法确立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主体, 制定..政务信息公开法.. , 明确非职权性行政主体法律地位等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对策。
关.. 键.. 词: 公共危机; 危机管理; 法制建设中图分类号: DF 3 .. .. .. 文献标识码: ASARS 在我国的发生和蔓延, 给我国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也检验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
SARS 危机发生后, 我国政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采取了有效的紧急应对和补救措施, 成功地控制了SARS 疫情, 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肯定。
但是, 理性地反思SARS 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 不难发现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方面, 特别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方面, 尚存在着很多急需完善的地方。
本文对在SARS 危机过程中暴露出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 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在SARS 危机爆发后, 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但在危机初期个别地区出现的混乱却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是指调整公共危机状态下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规定社会和国家的紧急状态及其权限[ 1]。
它由不同的立法主体依照不同的程序制定的、效力等级不同的规范性文件共同构成, 包括宪法、基本法、一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
从SARS看企业公共危机管理
从SARS看企业公共危机管理伴随着现代商品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发生的危机的可能性。
危机指会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等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的事件。
企业危机按性质分类包括经营决策危机、形象危机、信誉危机、媒介危机、公共危机等。
公共危机是指自然灾害、战争、经济危机等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社会公共事件危机。
如年初的SARS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影响销售的企业比重高达61.6%,50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有亏损企业近100户,亏损额近百亿元。
在这场危机中我们的企业暴露出危机防范意识不强,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等问题。
因此SARS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新要求——企业危机管理。
所谓企业危机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而就危机预防、危机识别、危机处理等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从危机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把危机管理分为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三部分:危机防范虽然像SARS这样的危机是企业事前所不可预测的,但企业应该认识在变化万千的现代社会,危机随时可能发生,而且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它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等待危机发生时再面对就会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
因此,企业对危机防范工作是必须的。
要想在危机来临时做到镇定从容,就必须在企业内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系统,如强化内部危机意识,寻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设想危机可能;设立应付危机的常设机构,如企业内部危机管理小组,不断分析危机情境,重点分析危机信号、把握危机先兆;预先制定危机策略,并适时地进行危机管理的定期模拟训练,提高危机管理水平等。
危机处理当危机发生以后,危机防范已不再有用,企业面临的即是如何随机应变。
以最快的速度来应变并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注重长远利益,更多地关注危机中员工、消费者、社会的利益,这样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从SARS危机来看:在危机时期如何管理员工、调整员工的情绪,如何实行不同于平常的管理和经营措施,将SARS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使企业在”非典”环境中生存发展,这就是危机处理所要做的事情。
从SARS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
及演出体育等。 其中国内国际及港澳民航客运量, 具有较高的素质和非凡的决策能力,比如协调能
1 月 份 比 第 一 季 度 分 别 下 降 0*3,4 、 01354 和 餐饮业除黑龙江、 青海及贵州销售额 5 月 003+4 ; 其余省份均为下降, 实际减 份比 1 月份略增长外,
少收入约 )+* 亿元。 旅游减少 /** 亿元。 !-.! 对
种趋势, 要求对全球经济加强国际协调, 外部力量的冲击。发达国家虽然抗冲击
识, 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心理, 有效的粉碎 了谣言传播,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及经济 发展。
因此, 有针对性地加强地震、 火灾、 洪灾、 安全事故、 恐怖活动等突发性危机 事件进行危机反应演习或教育,能够提 高民众在危机中心理素质和反应处理能 北京有些大学 力。在这次 %&’% 危机中, 生就表现不佳。在隔离期间不顾公共道 德,私自离京返家,完全不顾是否把
678 影响将是 +354 左右。
这次危机事件影响范围之广、 人数之多、 心灵 震撼之深是建国以来所少有的。 因此, 不管我们是 否愿意,危机事件已成为我们时代生活中的一部 分。 长期以来, 我们没有勇气直面危机, 当突发事 件发生后,组织的管理者往往受传统思维和认识 盲区的束缚,过于相信组织抵御各类危机事件的 能力, 未能做到居安思危, 防患于未然, 结果是原 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或缩小 危机灾难, 而没有做到。 这次 !-.! 危机影响这样 大,就充分说明政府有关部门在危机管理前期过 程中的粗心大意,过于自信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 果。 危机事件的处理显然是对政府组织的管理能 力及效率的全面考察与综合鉴定,因此作为政府 及其组织乃至个人都必须直面危机,学习危机处 理。 二、 我国危机管理现状分析 没有防患于未然的准备 +9 对危机认识不足, 危机管理实质就是非常规的决策。长期以来 我们的政府官员是习惯于常规的决策,缺乏居安 思危的意识, 甚至隐藏真相。 而当危机来临又显得 惊慌失措, 甚至不能从以往危机中吸取教训, 这次
非典的政府公关
背景
2002年11月,突如其来的“非典” 疫病降临中国大地,广州,香港, 北京,台湾……几乎所有中国省 份都出现了病例或疑似患者, 在 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损害生命安 全受到威胁时,我们政府在危机公 关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案例分析 首先,政府对“非典”危机的基本特点的分析:
从危机公关角度来看此次危机处理的五点不足
有关职能部门没能及时通报疫情,延误 了时机。 疫情发生后,反应不够迅速 信息沟通不够通畅 发挥媒体作用也有欠缺 危机管理意识较差,防范机制不够
危机公关是中国危机处理 中的全新课题,我们必须 吸长补短,进一步研讨, 并在今后实践中改进完善。
“非典”危机具有突发性 “非典”危机具有危害性 “非典”危机具有连续性 “非典”危机具有复杂性和聚焦性
其次,政府运用危机公关的原则处理、解决危机
立即反应原则 控制损失原则 深入现场,积极主动原则 规范传播媒体管理原则。 沟通协调,信息反馈原则。 组织力量,有效行动的原则。 人道主义,人文关怀原则。
从SARS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
规定作出的 !& 突发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条例 ’也在短短的 !" 天内出台 ! 创 下建国以来单项 法 规 出 台 最 快 的 记 录 !为政府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了法律 依据 #
! "#$%&’(
政府改革走向以人为本
政府的改革是从以管为本走向 以人 为 本 ! 我 的 意 思 是 以 人 为 本 的 真正 的 含 义 是 把 人 当 做 目 的 ! 我 们 以人 道 的 方 式 来 进 行 管 理 ! 以 管 为 本的意思是把管理本身当做目标! 把管 理 的 简 便 % 把 管 理 首 要 实 现 的 目标 ! 往 往 可 能 是 牺 牲 了 以 人 为 目 的! 以人的权利为牺牲的代价去实 现管 理 的 目 的 # 政 府 全 方 位 的 指 导 方面 有 几 个 方 面 ! 一 个 是 从 过 去 什 么事 情 都 管 的 无 限 的 政 府 ! 转 向 专 心致 力 于 公 共 事 物 解 决 % 公 共 事 物 管理的有限的政府 # 我个人觉得 ! 我 们现 在 所 有 的 方 面 还 在 以 社 会 为 中 心 ! 协调发 展 也 是 一 个 方 面 ! 我 们 看 一下法律和好多政策所有的方面! 基本 上 还 是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我 们说 如 何 走 向 公 共 事 物 管 理 的 有 限 的管 理 ! 还 需 要 有 更 长 的 路 走 # 第 二! 从过去的人治的政府转向法治 的政府 # 第三 ! 从过去管理的政府走 向服 务 的 政 府 ! 就 是 从 我 们 过 去 高
减灾论坛
中外灾害事故管理体制的比较
近年来 ! 许多发达国家都由中 央统一规 划 建 立 了 特 种 消 防 救 援 部 队" 法国的民用安全总局就设有 ! 个 直 属 行 动 支 队 # 包 括 "# 个 扫 雷 排 爆 单 位 $" 个 航 空 基 地 和 $% 个 直 升 机 基 地 %! 负 责 重 点 区 域 的 森 林 保 护 $ 全国 范 围 的 排 爆 和 爆 炸 物 销 毁 以及支援 国 内 国 外 的 重 大 灾 害 事 故 救 援 " 美 国 从 "&&’ 年 起 ! 在 全 美 各 地 建 立 了 () 支 机 动 救 援 队 ! 每 队 建 立时由联 邦 财 政 一 次 性 补 贴 装 备 费 经形成在 全 国 统 一 立 法 规 划 和 指 导 下 ! 以地方自治 为 主 ! 实 行 中 央 与 地 方相结合的体制 ! 比 较 成 熟 完 备 ! 适 应现代灾 害 事 故 管 理 的 特 点 和 发 展 规律 " 我国建立了一些统一指挥部 门 ! 如减 灾 委 员 会 ! 但 缺 乏 统 一 指 挥 $机 动$常 备 的 专 业 救 援 力 量 !因 而体制尚待完备 " 目前 ! 打破单项 管 理 模 式 ! 建 立 统一指挥 的 综 合 管 理 部 门 ! 并 组 建 由其调动的常备的专业救援力量! 是体制完备的可靠途径 " 其实 ! 中 国 在 灾 害 事 故 管 理 方 面也有很 成 功 的 地 方 ! 如 消 防 兵 役 制 ! 很好保持了 队 伍 的 年 轻 援 北 京 市 非 典 防 治工作! 全军各大单位火速抽调
从“非典”中看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
从“非典”中看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一、工业部门公共卫生管理现状第一是欧美国家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
作为管理对象的国民的公共卫生知识薄弱甚至缺乏,明白例如对一些疾病的致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不太清楚,大多数人遇到遇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知怎样有效地配合中央政府和医疗单位处理,甚至产生排斥和鄙视扩大事态的情况。
还有对食品安全法律国际法知识淡薄,组装大量不健康的食品,使用大量不符合规定添加的添加剂,盲目追求利益,无视他人的生命健康等等。
第二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者自身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发起者,例如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公共卫生管理规定执行,执行力不够,甚至存在以权谋私。
再者执法监督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不够,一些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现象依旧存在。
国家就是还有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和针对他们公共卫生特色管理不够多。
二、“非典”给政府在相关方面管理带来管控的影响和转变第一是第六观念上能的影响和转变。
“人的安全”的概念和观念获致真正的概念重视和关注,人的地位、身份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显得没有区别,人人的生命关键性健康都是那么的重要和关键。
人们对公共卫生惨剧事件的可怕性、突发性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对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国家认识到了是不是不应该盲目地追求GDP,而忽视人民的生命身心健康,是否应该加大对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的投入,是否不要形成国家的畸形发展发展中国家等等问题。
第二是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和制定措施、完善措施、增设部门机构的影响和转变。
“非典”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欧美中国加速建成应急管理体制。
中国的应急建立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以及预案》,我国政府确立了国家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它包括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专家组。
三、如何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1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仍存在医疗浪费、药品回扣及收受红包现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制定一般性的市场调控政策,切实加强行政干预和管理,制定避免浪费及处罚政策,改善就医环境。
“非典”十年:公共治理体系变革
我国公共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深水区,进一步的改革必将涉及方方面面的权力结构与切身利益。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性公共治理难题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给公共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更多任务与挑战。
首先,必须下大气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互结合的新时期公共治理体系。2013年,我国第7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首次在“政府—市场—社会”这样一个更加宏观的国家公共治理层面来考虑政府的职能转变,把政府的行政职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仅仅是围绕着政府自身来谈政府改革。这种整体设计的思路符合国际公共管理改革的大趋势,也符合中国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社会的定位及其互动关系,推动政府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发展型政府到规制型政府、从权力政府到责任政府的转变。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一、本文概述《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2002年至2003年间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疫情对中国危机管理体系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中所展现出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首先回顾了SARS疫情的爆发和全球蔓延情况,分析了该疫情对中国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严重冲击。
随后,文章详细剖析了中国在SARS疫情中暴露出的危机管理问题,如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SARS疫情之后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提升中国危机管理能力的积极影响。
文章总结了中国在SARS疫情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并对未来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SARS疫情对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二、SARS事件概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事件,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次爆发于2002年,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在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期间,SARS迅速传播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中国作为疫情的重灾区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SARS疫情的爆发暴露出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诸多不足。
疫情初期,由于信息不透明、防控措施不到位、医疗资源紧张等原因,导致疫情迅速蔓延。
随着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恐慌情绪逐渐升温,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包括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社区防控等。
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最终在2003年夏季成功控制了SARS疫情的传播,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SARS事件的爆发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为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非典”带给我们的思考---危机管理教案.
职业培训讲师、管理顾问:徐剑主讲: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邮箱:docentxu@2003年.五一.于北京(企业版)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直面生活,关爱人生,决战非典当今世界不可预料的因素太多。
比如人们一夜醒来,听到的是美国世贸大厦轰然倒塌,数千生灵遭受灭顶之灾;伊拉克硝烟未散,人们的视线还未从中东收回,“非典”突然便成街头巷尾人人谈论的热点,满大街流动着的白色口罩罩住了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面孔……面对“非典”,企业该有哪些思索?非典正在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非典既可防又可治,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认真正确对待,不至于到恐慌的地步。
“非典”不应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我们每个人应对“非典”,除了用科学的方法正确预防和治疗外,那就是沉着应对,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
不要让比“非典”更具传染性的谣言和恐惧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
作为企业,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从“非典”中应该有哪些思考呢?对于“非典”,我们要正确对待,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只要我们尽快消除疫情,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局面很快就会改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优良的传统,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走势依然很强劲!中国经济遭遇“非典”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9.9%的高位增长让世界为之击掌,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却将中国人从收获的幸福中拉了出来。
不仅如此,至今仍在蔓延的SARS病毒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中国经济的健康肌体,高速行驶的中国经济列车也因此在春天遭遇到了些许寒流。
面对“非典”,中国经济依然会有奇迹!现在看来,面对肆行的非典疫情,认为非典感染不了中国经济的观点低估了疫情的杀伤力。
我国今年首季的经济增长率达到9.9%,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3个百分点,但非典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从三月中下旬起已逐渐显现,而且在防治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之前可能还会对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已经给我国旅游、贸易、对外交往和社会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从“非典”中看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实用版
YF-ED-J7735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从“非典”中看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从“非典”中看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实用版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现状第一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
作为管理对象的国民的公共卫生知识薄弱甚至缺乏,例如对一些疾病的致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不太清楚,大多数人遇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知怎样有效地配合政府和医疗单位处理,甚至产生排斥和扩大事态的情况。
还有对食品安全法律知识淡薄,制造大量不健康的食品,使用大量不符合规定的添加剂,盲目追求利益,无视他人的生命健康等等。
第二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者自身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发起者,例如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公共卫生管理规定执行,执行力不够,甚至存在腐败现象。
再者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不够,一些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现象依旧存在。
还有就是国家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和针对对方公共卫生特色管理不够多。
二、“非典”给政府在相关方面管理带来的影响和转变第一是观念上的影响和转变。
“人的安全”的概念和观念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关注,人的地位、身份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显得没有区别,人人的生命健康都是那么的重要和关键。
人们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可怕性、突发性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对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从管理的四个方面看非典中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的四个方面看非典中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摘要:针对中国公共管理部门在非典中的表现,从管理学四个方面内涵分析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与提升空间。
关键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
作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本土面临的最大危机,非典作为世纪之初的最大灾难虽然已经过去,但这次公共危机,损失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却仍让我们心有余悸。
这当然主要归咎于灾难的不可预知性与巨大的破坏性,但在传染病可控制范围之内,中国公共管理部门并没有有效发挥自身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伤亡与损失。
在非典时期的公共管理,是否在管理学的理论范畴内做到了有效管理,这一点是本篇论文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待这次公共管理应对危机是否做到有效管理,就应当先明确“管理”的四大核心要素或是步骤,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方面。
以下论述将以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逐个分析。
•计划:我们在非典事件发生过程中即便发生问题,往往会首先想到公共管理部门应急能力不足、相关人员应急水平不够等原因,事实上这样看问题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是一种逃脱责任的思维。
首先能力水平本身是循序渐进提高的,这也就意味着因能力水平不足而造成的过失,在主观上错误不大,可以原谅,这使得相关部门为自己的失职找到了借口。
然而事实却是,表面上能力水平的不足,其背后是一个机制、系统的缺失问题,这涉及到在危机发生之时,相关公共管理部门是否有紧急预案可供采纳、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人员迅速到位,而这一切,实际上都有赖于计划的制定。
在非典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的预防控制、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机制、公共事业财政拨款机制、公共管理危机法律体系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没有计划,在应对非典危机的时候手忙脚乱,这也就造成了非典传染开始之初全国的慌乱状况,而这些状况通过提前计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组织:管理学上的组织包含名词与动词两种解释,它既指基于某一共同目标、围绕某一核心使命任务、由多个功能相关的个体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责权关系有机组合而构成的系统,又指通过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在于以下几个名词:目标、规章、协调。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的策略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的策略〔摘要〕危机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但危机有其规律性,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采取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的策略,建立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和善后评估机制,变危机为机遇。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同各种危机斗争中成长的历史。
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如果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并且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这次“非典”,让人们意识到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是如何的重要。
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控制与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危机处理的能力,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有序地管理起来,使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无疑是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处理危机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的职责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从基本动因的角度,危机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由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前者如水灾、地震、台风、干旱,后者如核泄漏、火灾、质量事故。
其二是由社会中对抗的统一体引发社会冲突行为而导致的社会失衡和混乱,该类危机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诸如战争、暴力对抗、恐怖主义事件。
[1 ] (7) 无论哪种危机的爆发对社会生活的危害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由突发性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危机常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心理造成较大的破坏性影响,社会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人民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
而现代社会中,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一个国家都可能遇到不同的危机挑战。
因此如何面对这些危机,能否迅速地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政府的能力的重要标准。
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秩序,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也就必然要承担危机管理的职责。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
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从SARS到甲流看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从SARS到甲流看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非典”危机事件,到2004年春季的“禽流感”疫情,2008年南方遭遇风雨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等,对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验,政府在这些突发事件中的反应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国家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每一次公共危机的发生和处理都是对政府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完善和创新的不断推动。
为了减轻公共危机对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不利影响,做到处变不惊、审慎应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
如何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水平:1、信息的公开透明非常重要,经过SARS以后,中国的信息透明化已经做的越来越好了,但还进一步提高。
社会在变化,传媒也在变化,只有让国民得到更完整的信息,才能使他们更成熟,才能做出更好更正确的选择。
2、加强各国协作,关注国际形势,做好防御工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注意做好收集国际信息,做好国内检测。
各国的协作机制显得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应该要求各国,把住出境的关,强调各国要注重国际责任,只有各国的行动协调一致,才能有利于整个疫情的防控。
3、强化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
政府在危机预防管理中一方面要警钟长鸣,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同时不忘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
政府应大力开展对医务人员以及老百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让老百姓注意自身防御,同时一定要相信科学、相信政府。
努力获取公众的支持,使人们积极配合政府的行动,接受检测与隔离。
2009年4月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始发于墨西哥和美国,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截至北京时间六月二日二十三时三十分,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六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一万七千四百一十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一百一十五例。
精选范文--从“非典”中看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
从“非典”中看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一、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现状第一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
作为管理对象的国民的公共卫生知识薄弱甚至缺乏,例如对一些疾病的致病原理和传播途径不太清楚,大多数人遇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知怎样有效地配合政府和医疗单位处理,甚至产生排斥和扩大事态的情况。
还有对食品安全法律知识淡薄,制造大量不健康的食品,使用大量不符合规定的添加剂,盲目追求利益,无视他人的生命健康等等。
第二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者自身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发起者,例如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公共卫生管理规定执行,执行力不够,甚至存在腐败现象。
再者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不够,一些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现象依旧存在。
还有就是国家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和针对对方公共卫生特色管理不够多。
二、“非典”给政府在相关方面管理带来的影响和转变第一是观念上的影响和转变。
“人的安全”的概念和观念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关注,人的地位、身份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显得没有区别,人人的生命健康都是那么的重要和关键。
人们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可怕性、突发性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对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国家认识到了是不是不应该盲目地追求GDP,而忽视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否应该加大对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的投入,是否不要形成国家的畸形发展等等问题。
第二是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制定措施、完善措施、增设部门机构的影响和转变。
“非典”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国加速建成应急管理体制。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以及预案》,我国政府确立了国家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它包括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专家组。
三、如何完善我国医疗体系建设1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仍存在医疗资源浪费、药品回扣及收受红包现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市场调控政策,加强行政干预和管理,制定严格监督及处罚政策,改善就医环境。
企业危机管理——非典带给我们的思考
企业危机管理——非典带给我们的思考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在面临突发危机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措施和应对方法,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非典疫情作为全球传染病突发事件,在2003年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企业危机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首先,非典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在非典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因为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面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而那些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企业,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还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运营。
这表明,危机管理对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非典疫情也使我们认识到危机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对于非典疫情来说,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任何一名员工的不慎导致的被感染,都有可能对整个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企业在危机管理中,需要将每一位员工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共同应对和克服危机。
进一步来看,在非典疫情期间,那些具备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危机管理中表现出色。
在病毒的传播阶段,一些企业主动减少员工集聚的活动,采用远程办公等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疫情爆发的地区,一些企业积极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这种积极应对的表现不仅能够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利益,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在非典疫情中,透明度也成为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
许多企业因为隐瞒、掩盖疫情信息而遭到舆论抨击,甚至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尽管在面对危机时,企业有可能会担心信息的透明度会导致恐慌和不良影响,但实际上,及时、真实、透明的信息披露才能帮助企业在危机中获得信任和支持,有效应对危机。
此外,非典疫情还引发了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关注。
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因为供应链中的环节中断而无法正常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就提醒企业在危机管理中需要加强对供应链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多样化、弹性化的供应链,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
最后,非典疫情让我们了解到危机管理需要定期演练和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非典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
2003年,一场“非典”突然袭来,震惊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
这一突发性的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责任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令每个炎黄子孙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同时,“非典”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去反省和总结,尤其是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而2003年的非典危机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也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存在的欠缺,我们要正视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不足,不断改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以提升我国政府应对危机,处理危机的能力。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这次“非典”疫情的扩大,除了受卫生技术条件的制约外,在初发时对“非典”的传染性和可控性认识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及普通民众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信息公开力度不大。
在我国政府刚涉及非典危机时,信息透明度不够,导致决策层和公众对于危机严重性及其危害性的误判,不仅延误了战机,而且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3.反应能力较为迟钝。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当危机爆发时,对于一些重大事项谁负责、对谁负责的问题是难以明确的,许多事项往往要由中央政府统一下令才能协调一致,导致了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大打折扣。
4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尚未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权威性的应急法律保障不足,无法满足危机管理的法律化及制度化要求。
二.提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增强政府危机风险意识
对于公共危机管理,我们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的观念。
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广泛树立危机风险意识,努力提高发现、捕捉、判断危机信息的能力,将对各种潜在风险的随时评估纳入危机管理的日常工作中。
其次,必须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和监控系统,使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时刻做好防范危机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二.建立公共信息公开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向社会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
随着政府推行政策转向依靠其公信力,信息公开将成为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利器。
应改变某些传统管制方法,允许有关新闻媒体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及评论,并全面开放;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有关危机事件方面的知识,让公众能够迅速掌握、了解真实情况,提高公众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对政府控制危机的信心,防止出现因为信息闭塞而导致危机的失控和无谓的恐慌。
三.提高政府危机应变能力
我国政府危机应变能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行政效率
低下所致。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政令统一、职责明确、协调一致,以提高政府应变能力。
首先,要加强统一指挥和控制,通过缩减不必要的组织层次,适当扩大相应管理幅度,提高行政组织的纵向沟通速度。
其次,要加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根据事权的性质来恰当分配职能关系,避免各自为政、部门封锁。
最后,要改变权力过于集中于上层的状况,把一部分决策权(如公共安全事务)下放到以块为主的地方政府手中,让它们能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处理。
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在处理“非典”危机中,政府从采取隔离措施,到追究失职官员的责任,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作出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也在短短的20天内出台,创下建国以来单项法规出台最快的记录,为政府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种转变,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进步。
危机的危害在于其巨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应当尽快启动《危机事态法》的制定,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克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这样一个危机频发的时代,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应对能力,构建起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将是中国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所必须履行的一个历史使命,也是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项战略任务。
我国政府应当逐步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提高应对危机,处理危机的能力,使整个社会都能有效发挥应对危机事件的作用,减少危机事件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损失,为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