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英文)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二)戒断反应 1、单纯性戒断反应 2、震颤谵妄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近记忆缺损、 遗忘、虚构和错构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2、酒精性妄想症 3、人格改变
四、治疗
(一)戒酒 (二)对症治疗 (三)支持疗法 (四)心理治疗 (五)预防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 临床上主要有两大类: •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 •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 大麻吸食者往往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 大麻的药理作用: • 开始:陶醉状态,欣快、人格解体和视 觉敏锐 • 然后:全身松弛,可有时间和空间知觉 的歪曲
• 大麻中毒时的表现:
• 大麻中毒时有两个生理特征:脉搏加快 和结膜变红。 • 血压可能降低、也可能出现肌无力、震 颤等。 • 可导致一些精神和躯体症状。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 质所致 精神障碍
目的要求
• 1.掌握药物依赖、耐药性、精神依赖、躯体 依赖的概念; • 2.熟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抗焦虑药物与吗 啡类依赖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原则; • 3.了解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表 现。
第一节
概述
• 一、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 • 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 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 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 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非成瘾药物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 1、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 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有此引 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 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 变等。 • 2、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 3、病程标准:除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障碍之 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 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 4、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 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dueto-浙江大学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dueto-浙江大学

躯体依赖
毒瘾发作的时候,浑身上下冷嗖嗖,接着是 奇痒难忍,然后就是疼痛,那种疼痛是常人难以 想象的,像蚂蚁在噬你的骨头,使骨头像劈开一 样,骨头茬子从里向外一点点的穿透肌肉和皮肤 ,牙齿也像裂开了,脑袋像爆炸般的痛,五脏六 腑也像被什么东西撕扯着-所以一个上了瘾的人 ,为了避免那样的疼痛,就没有不敢做的事了。 什么廉耻、伦理、道德、法律,统统会忘得一干 二净。 -一个吸毒女如此描述毒瘾发作时的感受
•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 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 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 为与使用药物相反的症状。
10

• 人格、家庭环境

– 性格、品行障碍,如逃学或违纪;家庭矛盾,家庭成员交流 差,或童年有不愉快经历,或家庭成员有物质滥用者。
有害使用(harmful use)
• 相当于滥用(abuse),是指不恰当地使用不必要的药物 导致明显不良后果。 • 据美国的标准,滥用的诊断至少应符合下列的一项: –因重复服用该物质或药物,而影响其社会功能 –即使身处危境仍不断服用物质 –因重复服用物质而受到法律制裁 –知道服用该物质或药物产生持久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问题,还是不顾一切 • 有害使用/滥用强调的是不良后果。
14
致依赖性物质分类及特性
药物 中枢作用 耐受性 精神 酒精,巴比妥类 阿片类 苯丙胺类 抑制 抑制 兴奋 + + + + + + + + + + + + + + + + + 依赖性 躯体 + + + + + +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PPT课件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PPT课件
心理依赖是指使用者对精神活性物质强烈的渴求, 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
3
基本概念
滥用(abuse)或称有害使用(harmful use)是指一 种不适当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方式,且反复使用 导致明显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 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如欲得到与初期使用相同 的效应,必须加大剂量
阿片类:海洛因、吗啡、美沙酮、度冷丁 挥发性溶剂:丙酮、甲苯 烟草
5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alcohol
6
概述
酒依赖及其相关问题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肿瘤而位居第三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疾病负担前10位中精神疾病占5位其中 一位就是酗酒
美国酒精滥用和依赖在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 为13.5% ,国内没有完整的资料
年龄:青壮年为主(18-34岁为高峰) 男性远多于女性
7
酒精的吸收与代谢
酒的化学成分乙醇,摄入后由十二指肠和空 肠吸收,进入血液,分布全身
2-10%以原形经呼气、排尿、出汗排泄 90%在肝脏大多经乙醇脱氢酶(ADH)转变
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LADH)转变为 乙酸,最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其中乙醛脱氢酶是酒精代谢的限速酶,个体 乙醛脱氢酶及同工酶的活性形式与嗜酒有关
8
一个标准饮酒单位大约相当于10g酒精 适量饮酒是指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个标准饮酒
单位(男性)或1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 安全饮酒量为男性每星期不超过168g酒精,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PPT课件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PPT课件
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受体拮抗剂 后所出现的、令人痛苦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不同药物的戒断综合征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 用药物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和体征 强度与品种\剂量\使用时间\途径\停药速度等有关 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 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 反跳(rebound)
15
药物类型不同、 其精神、躯体依赖性和耐受性不同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王新友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
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认知、情感、 行为和意识状态),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毒品
是社会学概念,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 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药物类型
吗啡型
精神依赖 躯体依赖 耐受性



酒和巴比妥型 较强
强Leabharlann 较强种类阿片、吗啡、海洛因、度冷丁、 可待因、美沙酮、镇痛新 酒类、巴比妥、BZD
可卡因型

不明显 不明显 COCA叶、可卡因
大麻型
较强
不明显 不明显 北美印度大麻、四氢大麻酚
苯丙胺型

(ATS)
致幻剂型

次强
较强
不明显 较强
麻黄素、(甲基)苯丙胺、 MDMA、芬氟拉明、利他林
意识障碍(10.XX1) 幻觉症(10.XX2) 妄想症(10.XX3) 抑郁综合征(10.XX4) 躁狂综合征(10.XX5) 病理性中毒(10.XX6) 病理性重现(10.XX7)
8
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酒的化学成分乙醇,摄入后由十二 指肠和空肠吸收,进入血液,分布全身, 空腹饮酒60-90%在半小时吸收,2-3小 时吸收100%,如果边饮边食者吸收较慢。
进入体内在脑、肝、肾形成平衡, 饮酒10分钟,入大脑与卵磷酯结合可长 达1/2月-1个月,产生持久性毒性作用。
少量饮酒不产生毒性。 少量饮酒的界限:Turner 提出一个标 准0.8g/kg,而日量50°的酒不超过100ml, 12°的葡萄酒400ml 西方又采用另一标准,称危险饮酒 (Hazardous Drinking)病理性饮酒,指平 均每日摄入100°乙醇80g肯定对身体有害。
兴奋剂(kg) 20900.0 7431.1 2451.4 不含MDMA(%) 55.4 19.7 6.5
1030.6 2.7 989.8 2.6
加拿大 荷兰 中国 奥地利 哥伦比亚
致幻剂(kg) 764.7 MDMA (%)
34.6 632.0 28.6 200.0 9.1 163.0 7.4 83.0 3.8
初吸阿片类物质
2、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头昏、无力、 视物不清、焦虑
不适减少 快感增加 快感传至全身,皮肤温度1分 钟 似睡非睡 松弛 “Hi” 0.52h 2-4h精神振奋
停止
3-6小时需重复
依赖形成
基于上述不断重复形成
① 心 理 依 赖 或 精 神 依 赖 (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对药物强烈的渴求,因为未及时获 得则可发生断药之苦。 ②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 海洛因使肌体处于一种适应状态, 如果中断则出现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ndrome)。
5、HA系统
受体
b(+) 6、垂体-性腺系统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演示文稿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演示文稿
• 阿片类药物以非脂溶性形式存在于 血中,很难透过血脑屏障,但吗啡被乙 酰化为海洛因后,就很易通过血脑屏障。 而且能影响到胎儿。
• 阿片类药物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平均代 谢时间是4~5小时。
•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能抑制呼吸、咳嗽中枢及胃蠕动,同时 能兴奋呕吐中枢和缩瞳作用。作用于中 脑边缘系统可产生强烈的快感。
温血压偏低、肌松弛,下腭松弛、舌后坠堵塞气道、
肺水肿少尿或无尿,严重缺氧可使瞳孔散大,无对光
反应。
• 药物所致遗忘综合征和药物所致病呆
• 阿片制剂主要引起主动性与创造性降低, 一般不引起痴呆。
• 人格改变:
• 病人可处于白日梦状态。
• 多药联用
• 阿片成危者多联用镇静催眠药、酒精、大 麻、可卡因等o
• 阿片类药物滥用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 生和社会问题。在我国,
• 1990年吸毒人数约为7万 • 1993年吸毒人数约为25万 • 1994年吸毒人数约为38万 • 1995年吸毒人数约为52万 • 2000年吸毒人数约为86万
• 二、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 1973年以来,发现脑和脊髓内存在 阿片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 绪和行为相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脑室 周围灰质、腹侧被盖系统、中脑边缘系 统和脊髓罗氏胶质区等区域。
• 美沙酮停药后1~3天出现,极期3~8 天,持续数周。
• 药物也有交叉成瘾性。
• 慢性戒断综合征在急性戒断综合征 之后,长时间感到全身疼痛,胃肠道不 适,明显内感性不适、乏力、情感脆
• 弱、焦虑、抑郁、易激惹、难以忍受挫 折与打击、食欲不振、顽固性失眠,这 些症状常常是重又用药的原因。
• 并发症:
• 阿片所致戒断综合征:
• 精神症状主要为明显内感性不适、 情绪恶劣、焦虑、烦燥、嗜睡,但又不 能人睡。严重者有精神运功性兴奋或明 显抑制。

精神病学第四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第四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称中毒性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intoxication)或中毒性精神病(toxic psy-chosis)。

系指摄⼊各种能明显影响精神活动的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国内资料:占精神科住院病⼈的0.3~0.9%.临床上较常见的有农药中毒、医⽤药物中毒、重⾦属中毒、嗜好物中毒及⾷品中毒等引起的精神障碍。

[病因与发病机理] ⼀、易致精神障碍的物质:较常见的有:铅、汞、锰、⼀氧化碳、⼆硫化碳、苯等⼯业毒物;有机磷,有机汞等常⽤农药;有毒类、⾁毒杆菌污染的⾷物、臭⽶⾯等⾷品;医⽤药物如激素、阿托品、罗芙⽊制剂、抗结核药、巴⽐妥类、溴剂等;酒及其它嗜好物等。

⼆、研究各种毒物作⽤于机体时,⾸先引起⼤脑⽪质主动性抑郁过程的削弱,出现兴奋性增⾼,以后出现弥散性超限抑制和保护性抑制是出现意识障碍和运动兴奋的机理。

三、毒物的性质、剂量、进⼊机体的途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以及个体敏感性,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与精神障碍的发⽣及表现形式有关。

四、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细胞的损害,以及能引起脑循环障碍、脑⽔肿、脑缺氧等病理变化均对精神障碍的发⽣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不同毒物引起精神障碍有⼀定的特性,其临床相或精神症状也具有某些共同表现。

⼀、急性中毒:系由短期内有较⼤剂量的毒物进⼊机体所致。

轻者表现为脑衰弱综合征、重时则以意识障碍为多见,可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谵妄、错乱、昏睡或昏迷等状态。

在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过程中(过渡期)可出现幻觉妄想状态、躁狂或抑郁状态、⽊僵或抑制状态、兴奋或抑郁状态、⽊僵或抑制状态、兴奋或紧张综合征等。

⼆、慢性中毒:由长期、⼩量毒物进⼊机体引起,发病缓慢,临床症状较持久。

早期可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病程中也可出现各种感知觉、情感和思维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

复杂性醉酒



指患者在脑器质性损害或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基础 上,由于对酒精的耐受量下降而出现的急性酒精 中毒反应。 表现为明显的意识障碍,常伴有错觉、幻觉或片 断的妄想,并可见情绪兴奋、易激惹,攻击和破 坏行为。 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缓解后患者对发作 经过部分或全部遗忘。
慢性酒中毒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概述
是指来自体外的且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各种 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以个体产生耐受、依赖和 戒断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依赖和躯体 依赖,有的精神活性物质以引起躯体依赖为主, 有的以精神依赖为主,也有的两者并存。 1993年7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药物依赖的终生患病率为0.47 ‰,略高于1982 年12个地区的流调结果(0.39‰)。
诊断

饮酒史 有充分的理由断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直接由饮酒或 戒断引起 需与某些脑器质性疾病急性发作、脑血管意外、 躯体疾病引起的谵妄状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 致精神障碍等相鉴别。
治疗



停止或减少饮酒 心理治疗:厌恶反射 药物治疗:①盐酸纳曲酮。②乙酰高牛黄酸钙 (calcium bisacetylhomoturinate) ③其它丁螺环 酮及SSRI类对酒依赖也有一定效果,目前正处 在临床验证阶段。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震颤谵妄



是指长期饮酒后, 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 快产生短暂的意识障碍。 可出现短时的生动幻觉或错觉,明显的震颤,植 物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震颤谵妄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为3~5天 恢复后患者对病情经过部分或全部遗忘。
酒中毒性幻觉症


是一种因长期饮酒引起的幻觉状态。 患者在突然减少或停止饮酒后1~2天内出现大 量丰富鲜明的幻觉,以幻视为主。常见原始性幻 视、评论性和命令性幻听等。 亦可出现片断妄想以及相应的紧张、恐惧或抑郁 发病期间,患者意识清晰。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
乙酰美沙酮、丙氧酚等 -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卡因、克赖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 - 大麻类药物 -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巴比妥类、非巴比妥类、抗焦虑药、酒精 - 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烷基色胺类、北美仙人球毒碱、麦
斯卡林、甲基苯丙胺、苯环己哌定(PCP) - 挥发性有机溶剂:醇类、汽油、樟脑油、苯、甲苯、丙酮、四氯化碳、

3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走
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 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
胺不满 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 累计计算。
物质滥用的现状
2002年联合国禁毒署统计数字显示
依赖机理
阿片受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神经核和神经回路的研究
蓝斑、中脑边缘系统、腹侧被盖区、伏膈 核、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等。 非阿片系统神经递质的研究 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多巴胺、组织胺 NMDA 、5-HT 、GABA 、兴奋性氨基酸等 奖赏效应、奖赏系统、奖赏机制
依赖机理
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急性中毒、中毒性谵妄、痴呆、 遗忘、精神病性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
中 戒 中毒性 戒断性 痴 遗 精神病 情绪 焦虑 性功能 睡眠 毒 断 谵 妄 谵 妄 呆 忘 性障碍 障碍 障碍 障 碍 障碍
酒精
+++
+
+++
+++
+
苯丙胺类 + + +
+
+++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

PPT学习交流
13
• 阿片所致戒断综合征:
• 精神症状主要为明显内感性不适、情绪恶 劣、焦虑、烦燥、嗜睡,但又不能人睡。严重 者有精神运功性兴奋或明显抑制。
• 躯体症状为阿欠、流眼泊鼻涕、喷嚏、出汗、 瞳孔扩大、寒战、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全身 疼痛、厌食、恶心、呕吐。严重者腹痛、腹泻、 震颤、抽搐。
PPT学习交流
14
• 吗啡、海洛因在停药后8~12小时出现,极期在 编人员8~72小时,持续7~8天。
• 美沙酮停药后1~3天出现,极期3~8天,持 续数周。
• 药物也有交叉成瘾性。
• 慢性戒断综合征在急性戒断综合征之后, 长时间感到全身疼痛,胃肠道不适,明显内感 性不适、乏力、情感脆
• 弱、焦虑、抑郁、易激惹、难以忍受挫折与打 击、食欲不振、顽固性失眠,这些症状常常是 重又用药的原因。
• 给药途径可有口服、注射和吸入口服大部 分在肠道吸收,因吸收不完全,口服量要比注 射量要大。
PPT学习交流
12
• 三、戒断反应
• 应用阿片类物质很易成瘾,吗啡30mg肌注 连用2周,便可成瘾。停用阿片必然出现戒断症 状,恢复应用则症状迅速消失。病人会不择手 段觅药。他们的日常生活明显改变,昼夜节奏 常颠倒,夜间用药,白天睡觉,饮食减少,不 见太阳、不工作、不运动,身体日渐虚弱。虽 经常后悔,也有戒毒愿望,但不能自拔。对阿 片的耐受性往往增高,成瘾者每次用量可达 500mg以上。
PPT学习交流
16
• 药物所致遗忘综合征和药物所致病呆
• 阿片制剂主要引起主动性与创造性降低,一般不 引起痴呆。
• 人格改变:
• 病人可处于白日梦状态。
• 多药联用
• 阿片成危者多联用镇静催眠药、酒精、大麻、可 卡因等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llicit drugs are defined as a group of substances controlled by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laws, used for non-medical purpose, including opiate, cocaine, amphetamine type stimulants (ATSs), cannabis, hallucinogens, etc.
Substance is a group of chemicals that can alter human mind and behaviors. The word “substance” is generally preferable to the word “drug”. In DSM-III-R system, “drug” is also called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but the DSM-IV refers to them simply as “substance” .
Addiction
The term addiction describes a brain disorder, with progressive, chronic, relaps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generally involves the compulsion, loss of control, and continued use substance, despite adverse consequences.
Abuse
A maladaptive pattern of substance use leading to significant adverse consequences, such as impairment or distress. There may be repeated failure to fulfill major role obligations, repeated use in situations in which it is physically hazardous, multiple legal problems, and recurrent social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s
Dependence
Basically, two concepts have been invoked regarding the definition of dependence: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craving, compulsively substance-seeking activities and related evidence of pathological use patterns. Physical dependence: tolerance or withdrawal.
There are 2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died from smoking related diseases each year.
The Revenue from Tobacco Industries in China (YMB Billion)
120 100 90 80 60 40 28 20 0 30.5 41 55 83 71 95 98.9 105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1994)
The male, female and total drinking rates were 84.1%,
29.3% and 59.5%, respectively


More than half of male drinkers and 90.0% of female drinkers used alcohol once a week or less. More than 16.1% of male drinkers and 2.5% of female drinkers drank once a day or more.
精神病学
Psychoactive Substance Related Disorders
Wei Hao, MD., Ph.D.
Terminology
substance, drug addiction dependence abuse tolerance withdrawal syndrome
Substances
Ecstasy
Marijuana
Crack Cocaine
Ketamine
Drug Abuse Status in China
Cigarette Alcohol Illicit Drug
Smoking in China
China is number one cigarette producer, the output of cigarette account for 1/3 in the world, is 3 times larger than in US; Approximately 10% of revenue come from tobacco industries in China; The smoking rates in China are 60 %~70% for males and 7 % ~15% for females, there are 1.1 billion smokers in the world, 3200 million in China; The content of nicotine and tar in cigarette in China is much higher tha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nnual consumption of pure alcohol for each
respondent was 3.60 liters;

Males consumed 18.6 times more alcohol than females
The Number of Recorded Illicit Drug Users in China (in 10000)
Tolerance
After repeated exposure to drug, individuals require a larger dose to produce intoxication of the magnitude that was experienced when the drug was first administered. A need for markedly increased amounts of the substances to achieve intoxication or desired effect; Markedly diminished effect with continued use of the same amount of the substance.
Major Classes of Substances
Class Alcohol Amphetamine type stimulants (ATSs) Caffeine Cocaine Cannabis Hallucinogens Nicotine Opiates Common examples Beer, wine, whiskey, vodka, gin, spirits Amphetamine, methamphetamine, diet pills, ecstasy Coffee, tea, Coca leaves or paste, cocaine alkaloid (crack) Marijuana, hashish, THC LSD, mescaline Cigarettes, cigar Heroin, morphine, codeine, buprenorphine, methadone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000
The Amount of Cigarette Produced and Sold in China (Billion)
1750 1700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Output Sold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0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7.7 11.2 14.3 25 38 52 54 68.1 92 86 1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9 2000 2001 2002
Life-time Prevalence Rates of Drug Use in 1993 and 1996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5 3.3 2.7 1.7 3.6 0.2 26.4 83.4
Morphine Opium Heroin DHE Methodone Buprenorphine Dilantin Cocaine Cannabis ATS
0.6
Withdrawal Syndrome
A substance-specific syndrome occurred upon discontinuation or reduction of chronic administration of any substance (or administration of a specific antagonist); The syndrome is characterized by a spectrum of signs and symptoms that are generally opposite to thos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e substance-specific syndrome cause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 or impairment in social, occupational,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functio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