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斯_韦伯_契约社会_思想的解读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评M韦伯社会学的价值思想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评M韦伯社会学的价值思想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社会学的价值思想,特别是他关于价值关联(value-relevance)与价值中立(value-neutrality)的观点。
韦伯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与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韦伯的学术背景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贡献,然后详细介绍他对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思想对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在概述韦伯的学术背景时,我们将关注他的教育经历、主要著作及其对社会学的独特贡献。
作为一位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学术圈中崭露头角,他的著作如《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为后来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韦伯关于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观点。
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研究者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研究问题的选择、理论构建以及解释和分析等方面。
但韦伯也强调,为了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研究者应当尽量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研究对象相分离,实现价值中立。
这种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平衡,对于确保社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韦伯的价值思想进行评价,分析其对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韦伯的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学研究过程中价值观念作用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和方法。
这一思想也提醒我们,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应当关注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努力实现价值中立,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价值关联:韦伯社会学中的价值取向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作为社会学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体系中深刻地体现了价值关联的特点。
韦伯明确主张,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判断。
他坚信,任何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都会受到研究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
浅谈对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
浅谈对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以其宗教社会学思想为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学专业 曹象梅)要】对于许多社会学家来说,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是一位伟大的导师。
作为社【摘 要会学界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及其著作也成为人们研究评论的焦点。
正如柯林斯所说:“没有争议也就没有韦伯。
”[1]他系统的阐述了一个理论上包罗万象,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体系。
本文以其宗教社会学思想为例,简单阐述出笔者对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解。
】理解社会学,社会行为,宗教社会学关键词】【关键词一、社会学方法论简述(一)学术渊源学术渊源韦伯的学说阐述了一系列对立的主题,如目标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职责伦理与信念伦理、文明进步与文化演进的悲观主义等等。
但由于受到其父母的不同影响,韦伯试图在政治与学术、行动与反思、现实与道德、享乐与禁欲等两极端求解决,他那多重取向的智力工作便是这种冲突的结果。
另外,他还有一些志同道合,学有所成的好朋友,他的许多观点也深受他许多同仁的影响。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韦伯的思想及其学术旨趣与现代德国的历史主义(狄尔泰)、新康德主义(李凯尔特,齐美尔)及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这几大思潮有甚深的关系。
首先,他的社会科学代表了一种以历史主义观点超克实证论者的自然主义的努力。
在他看来社会科学是典型的历史科学,他也强调他的努力旨在获取社会事实之历史方面的知识。
其次,韦伯接受了新康德主义的一些重要的观点,尤其是接受了典型的李凯尔特与齐美尔的问题:选择历史材料,并将之组织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它并非简单的反映事实,而是认识主体的一种创造,并且认识主体须采用适当的认识工具及精确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韦伯思想的第三个来源。
在韦伯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一切有关现代社会的理论都必须考虑马克思的成就。
韦伯在对古代世界经济史的最初研究时,他既利用了马克思在个别问题上的假设,又讨论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契约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契约的观点和理论。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来建立社会政
治秩序和组织。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契约的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契约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欺骗手段。
马克思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私有制和阶级斗争使得社会契约无法真正实现公平和正义,而只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资产阶级借助社会契约的名义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实际上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不平等,使工人阶级成为被剥削和压迫的对象。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契约应当是以社会共产主义为目标的。
马克思主义
强调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为社会贡献。
在这个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契约将不再是为了维护任何特定阶级的统治地位,而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幸福。
第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契约的本质是历史的产物和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认为,社会契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取决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状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加剧,社会契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反对把社会契约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法则,而应当把它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来理解。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契约应当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
和幸福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某个特定阶级的私利。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契约观点在探讨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和发展方向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一、本文概述1、介绍马克斯·韦伯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法学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其学说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韦伯的学术生涯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他对于社会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对权威、官僚制、理性化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入研究。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两部主要作品《经济与社会》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
他提出的“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和“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两个概念,不仅在社会学领域,而且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工具理性强调行动的效率与手段,而价值理性则关注行动本身所承载的价值。
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工具理性的过度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社会的失范。
韦伯对于权威类型的划分也极具启发性。
他区分了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这一分类框架至今仍是理解和分析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工具。
韦伯对官僚制的研究也颇具洞见,他认为官僚制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固有的弊端,如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等。
在宗教与社会关系方面,韦伯提出了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认为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观点对理解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深刻而广泛,他的理论框架和观点为后世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无论是在理论构建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韦伯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2、阐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及其在韦伯社会学思想中的地位韦伯,作为德国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社会学思想深受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影响。
国外社会学理论第五章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对后世的影响: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 借鉴,但也提醒我们要注意社会学的价值判断和伦理考量。
启示:我们应该在研究社会学时,既要注重实证研究,也要注重价 值判断和伦理考量,以实现社会学的全面发展。
马克斯韦伯和帕森斯的理论背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帕 森斯是美国社会学家,他们的理 论背景有所不同。
研究方法:马克斯韦伯采用历史 分析法,而帕森斯则采用结构功 能分析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论观点:马克斯韦伯强调社会 行动的理性和目的性,而帕森斯 则强调社会行动的结构和功能。
学术贡献:马克 斯韦伯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 一,他的理论对 现代社会学、政 治学、经济学等 领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学术影响:他的 学术思想被广泛 传播和应用,对 后世学者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创立了理解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强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提出了“价值中立”的原则,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斯韦伯与马克思在历史唯 物主义方面的比较
添加项标题
研究方法:马克斯韦伯注重个体行动,涂尔干注重社会结构
添加项标题
研究领域:马克斯韦伯关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涂尔干关 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
添加项标题
研究观点:马克斯韦伯强调个体自由和责任,涂尔干强调社会规 范和集体意识
添加项标题
研究影响: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 响,涂尔干对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第一节马克斯•韦伯的生平马克斯•韦伯是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世界公认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尔富特市。
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
1869年他携眷迁居柏林。
后来成为柏林市议会议员。
他的母亲海伦妮.法伦斯坦-韦伯是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
她在1919年去世。
她对她的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1882年,18岁的马克思•韦伯考入海德堡大学,在法学院注册,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他同时攻读历史、经济、哲学和神学,并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辩论会。
19岁在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三个学期之后,韦伯在斯特拉斯堡服了一年兵役,先是普通士兵,后来晋升为军官。
他为曾经担任过帝国军队的军官一直引以为荣。
1884年进入柏林大学和格丁根大学继续深造。
1886年通过高等学校法学考试。
1887-1888年多次参加在阿尔萨斯和东普鲁士举行的军事演习,成为由关心社会问题、具有种种不同倾向的大学生组织的“社会政治联盟”的成员。
该组织是施穆勒于1872年创建的,受“社会主义者讲坛”领导。
1889年在柏林获法学博士学位。
论文题目是《中世纪商业企业史》。
同年,开始学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登记为开业律师。
1890年再次参加法学考试。
应“社会政治联盟”的要求开始调查东普鲁士农民的境况。
1892年提出关于东德意志农业劳动者境况的报告。
1893年与玛丽安妮.施尼特格尔结婚。
1891年《罗马农业史及其对公法和私法的意义》发表。
这篇论文以及他和莫姆森教授进行的答辩使他获得了教授资格,在柏林大学谋得了一个教席。
从此,韦伯开始他的大学教授生涯。
1894年担任弗里堡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发表论文《东德意志农业劳动者境况演变的趋势》。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第七章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理想类型的含义与作用●社会行动的含义与类型●理性的含义、类型与作用●权威的三种类型●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方法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理性化;科层制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著名的古典社会学三大家之一,被许多学者视为现代社会学最重要的奠基者,有资产阶级的卡尔.马克思的称号。
他对社会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在社会学众多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包括: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基础理论、社会行动理论、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组组社会学、宗教社会学、音乐社会学等。
本章将简略介绍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论、理性化理论、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的主要思想。
第一节生平简介(a Biographical sketch)P120-122马克斯.韦伯1864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爱尔福特市。
韦伯的父亲是一个法学博士,做过议员,是一名活跃的政治活动家。
韦伯韵母亲出身在一个教育世家,对宗教具有虔诚的信仰。
韦伯是家中的长子(他有多个弟妹,其中一个弟弟后来也成为著名的社会学家),虽然早熟,但体弱多病、孤僻、羞怯。
他成长予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家庭,家中的常客包括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的高谈阔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韦伯对历史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4岁生日之前,他已写出两篇历史论文。
1882年他进入海德堡大学,主要钻研法学,同时学习经济学、历史学、哲学和神学等方面的知识。
1884年在服了一年兵役后,韦伯返回父母家中,并到柏林大学就读。
他越来越能理解并认同母亲讲求禁欲的宗教价值观,而对追求享乐主义的专横父亲越来越憎恨。
1889年韦伯获得博士学位,1891年又以重要论文《罗马农业史》通过教师资格论文答辩,并于次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的讲师,同时还兼任正式律师。
马克斯·韦伯关于契约的经济思想
华北 电力 大 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o t C i lc o e nv i ( o i l ce c s o r a o h hn Ee t c P w U ie s y S ca in e ) N r a r i r rt S
No .1
Fe ua y 2 br r 011
● 经 济 与 管 理
马克 斯 ・ 伯 关 于契 约 的经 济 思 想 韦
古 华 琼
( 南 师范大 学 经济 与 管理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0 0 ) 华 1 0 6
摘
要 : 内学 术 界 对 马 克 斯 ・ 国 韦伯 研 究 集 中在 社 会 学 、 教 学 、 治 学 领 域 , 他 的契 约思 想 研 究 很 少 。 宗 政 对
著 名法律史学家梅 因在 1 9世 纪 中期 指 出 : “ 我们 今 日的社 会 和 以前 历 代 社 会 之 间 所 存 在 的 主要 不 同之 点 , 于 契约 在 社 会 中所 占范 围 的 大 在
神 , 当予 以全 面地理 性地 研究 。[3 应 ,25 ,3 马 克斯 ・ 伯是 现代 社会 思想史 中经常被 提 韦 到 的名 字 。韦伯 ~ 生 博 览 群 书 , 许 多领 域 都 作 在 出了原创 性 的贡 献 , 中关 于 宗 教 和 资本 主 义 兴 其 起 的著 作使 他获得 了世界性 的声誉 。 目前 国内学 术界 对 韦伯 思想 的研 究 主 要集 中在 其 社 会 学 、 宗 教学、 政治 学 领 域 , 韦 伯 的契 约 思想 着 墨 不 多 , 对 但是 他 的关 于契约 的研 究成 果蕴 含丰 富 的经济 思 想 , 当下发 展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的 中 国具 有 重 对 要 的现实 意 义 。基 于 此 种 情况 , 文尝 试 从 法 律 本 与经 济 的角度 解 读 韦 伯 的 契约 思 想 , 为学 术 界 更 深入 的研 究做 一铺 垫 。在简 要 梳理 了韦伯 之前 的
韦伯思想读后感
韦伯思想读后感马克斯·韦伯,这个名字在思想的星空中就像一颗超亮的巨星,当我开始涉足他的思想领域时,就像是一个小探险家走进了一片神秘而又充满宝藏的森林。
首先得说说他的“理想型”概念。
这玩意儿就像是给社会现象画了一幅超级简化又特别抓重点的漫画。
比如说官僚制的理想型,哇塞,他把那些繁文缛节、层级分明的官僚体系的特点一下子全拎出来了,就像把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按照最典型的样子拼好了给你看。
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给那些在官僚体系里晕头转向的人一个清晰的地图嘛。
不过呢,现实中的官僚制可不会像这个理想型那么完美,就像你照着菜谱做菜,总会这儿少点盐,那儿多点醋的。
这让我意识到,理想型只是个参考,是用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弯弯绕绕的社会现象的。
再说说他的宗教社会学。
他讲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的时候,我一开始是有点懵的。
新教的那些教义怎么就和赚钱、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了呢?后来慢慢理解了,就觉得这简直是一个超级有趣的思想魔术。
新教强调勤劳、节俭、禁欲,这些教徒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工作、攒钱,可又不随便乱花。
这不就正好符合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拼命积累资本的需求嘛。
就好像新教伦理是给资本主义这个大机器加了一桶高性能的燃油,让它呼呼地往前跑。
这让我明白,原来文化、宗教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东西,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居然有着这么接地气的作用。
还有他关于权力和统治类型的论述。
传统型统治就像是一个古老家族里的老规矩,爷爷这么做,爸爸这么做,儿子也得这么做,大家都遵循着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惯例,没人去想为啥。
魅力型统治呢,那就是跟着一个超级有魅力的老大,他说啥大家都觉得对,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法理型统治就比较现代了,一切都按照法律和规则来,就像一个精密的时钟,每个齿轮都按照设计好的规则转动。
我觉得这三种类型在我们生活里都能找到影子。
比如说一些家族企业可能就有点传统型统治的味道,那些创业成功的大佬,在公司初创阶段可能就靠着自己的魅力型统治带着团队往前冲,而现代的大公司、大国家基本上都是法理型统治为主导啦。
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总结
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总结韦伯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社会互动思想对于社会学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韦伯的思想中,社会互动被视为社会现象的核心,他通过对社会行动的分析和解释,揭示了社会互动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以1000字的篇幅对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韦伯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行动者,他们在社会中通过相互交往和互动来达到目标。
韦伯将人的行为分为两类: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和无意识的行为。
而社会互动即是一种包含目的有意识行为的行为,即个体通过与他人进行互动来达到某种目标。
他认为,社会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表面现象,更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能够改变和影响参与社会互动的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其次,韦伯提出社会互动具有多种多样的动机和意义。
不同的个体参与社会互动可能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如争取资源、获得地位、建立关系等。
他认为,社会互动是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现象的基础组成部分。
通过对社会互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社会行动的动机、意义以及背后的社会结构和规则。
此外,韦伯还强调了社会互动的动态性。
他指出,社会互动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个体在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个体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韦伯关注互动中的权力和权威问题,他认为社会互动中的个体之间存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有些个体具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可以对其他个体施加影响。
这种权力和权威不仅可以通过物质资源来体现,还可以通过认可、控制和规范来实现。
韦伯还强调了社会互动的群体性。
他认为,社会互动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的关系中,也存在于群体之间的关系中。
群体是由一组个体组成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和互动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群体的规模和结构对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不同规模和结构的群体内部的互动方式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对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和方法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韦伯认为,社会现象的研究应该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关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是20世纪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者之一。
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之一。
因此,本文将会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阐述,并对其思想的影响和局限做出评价。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最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新型的社会科学方法——“理解型社会科学”。
理解型社会科学是一种从人文视角解释人类行为的方法。
它基于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而不仅是纯粹的观察和描述。
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努力了解人们的想法、信仰、价值观和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
此外,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一种将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
他认为,定量方法可以用于衡量人类行为的某些方面,例如人类行为的频率、分布和规律,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即它无法完全解释人类行为的复杂和多样性。
相反,定量方法更适合研究简单和相对一致的行为,例如市场行为和政治投票行为。
马克斯韦伯认为,定性方法更适合研究人类行为的深层结构和多样性。
通过定性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信仰和动机。
另外,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认为,历史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
这种方法被称为“历史实证主义”,它是一种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和历史演变过程。
对马克斯韦伯思想的评价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之一,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研究方法强调了对人类行为的深层理解,以及对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这些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历史实证主义方法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化和准确。
然而,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的方法强调了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但对于大规模的社会研究,这种方法难以实现。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1)
韦伯及其理解社会学●第六章2007年6月14日是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逝世80周年纪念日●德国国内举行许多纪念活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纪念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当韦伯的遗体在1920年6月17日被安葬在慕尼黑东郊墓地时,只有为数不多的亲友、学生和同事参加了其简短的葬礼。
这当中没有人会想到,80年后的今天,韦伯会享有如此高的世界性的声誉。
●韦伯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并称为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个德国人,“重新发现和重视”韦伯的过程●1964年在海德堡召开的国际社会学大会,。
来自世界各国的一些著名社会学家,如哈佛的帕森斯(TalcottParsons),巴黎的阿隆(RaymondAron)、伯克利的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等人一致认为,韦伯的地位应仅次于马克思、迪尔凯姆之后,是社会学理所当然的“经典作家”。
在海德堡大会之后,一个“经典作家”韦伯的形象已经形成。
●帕森斯的介绍,使得韦伯被英语世界的读者广泛了解,并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韦伯研究热。
帕森斯翻译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也许是韦伯的广为人们阅读的著作。
也许帕森斯的翻译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也许通过他的所谓“结构功能”学说,把韦伯“帕森斯化”了。
但没有帕森斯的工作,韦伯就不可能被德国学者们“重新发现”。
正是韦伯的“出口转内销”,使得他在德国学术界被重新发现并受到重视。
韦伯(1864-1920)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1882年,18岁,考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84年,20岁,转入柏林大学.1889年,25岁,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律师证. 1892年,28岁,获得柏林大学教师职位.开始学术研究.1894年,30岁,到弗莱堡大学任教.开始展示其才华.1897年,33岁,回到海德堡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897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898年,34岁,韦伯脱离教职.以私人学者的身份做研究.通过学者沙龙进行交流.●1902年后,(38岁后),韦伯开始潜心研究社会学.●1904-1905年,发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9年,韦伯和滕尼斯齐美尔等创建了德国社会学学会1912年,离开学会.1918年,韦伯到维也纳大学,重上讲台讲课.1919年,韦伯到慕尼黑大学讲课.1920年,56岁,韦伯患肺炎逝世代表作:<宗教社会学论文集>(1920)<经济与社会>(1921-1922)<社会科学方法论>(1903-191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思想●一方法论的核心概念---”理解地解释”●(一)通则与具体的划分,同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划分不是对应关系●(二)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似之处●1,进行解释,发现通则;2,科学语言3,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1)价值中立性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马克斯·韦伯“契约社会”思想的解读
20 . 0 93(下 )
{ 占▲ I 毒会 } I
, 的解读 思想 对 马克斯 ・ 韦伯 “ 契约社 ,
张 为志
摘 要 契约思想在西方由来已久, 本文拟就以马克斯 ・ 韦伯在《 法律社会学 出的“ 提 契约社会 为主线, 并将其置于西方
马克斯 ・ 韦伯在《 法律社会学》 的第二章所 阐述的是标题是: 主观 具有梅因这样热诚地 归功于它的那种科学的均称性或道德的一致性 。
权利 的设定的各种形式。 然后分成五小节 , 中契约 占了五分之三的 而在 自然状态下的“ 其 契约论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应 时之作, 其要 旨在
篇幅 , 就 足 以看 出契 约 在 他心 中不 言 而 喻 的 分量 。 这
神 义论 传统 的语境 之 中 , 其进行 初 步的探 究 , 对 并提 出相 关见解 。 关键词 现 代性 契约 社会 中 图分类 号 :9 2 C 1
一
、
韦伯 之 前 的西 方 思 想 家 对契 约 的界 定
在西方的语境里 , 从基督教勃兴以来的所有学术议题都必须要有 神学的思考维度, 否则将无法进入问题意 识。追根溯源 , 契约论肇始
的地 位 确 实 一 点儿 也 不 小 。 为 所有 官 吏 的任 命 无 不 依 契 约 而 行 , 因 并
语境中背离其内核的的社会契约论。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在《 论公民》 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 两个和两个 以上 的人相互转让他们权利 的行为就叫契约0 。接着 , 霍布斯又解释 道: 在每一个契约中, 或者是双方立刻按照他们立约规定的那样去做, 了信任 ; 或者谁也没有履约。因为合理的担心只能在于 , 从另一方的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观点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观点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观点对现代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
1. 价值中立原则:韦伯主张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即研究者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入研究中,以免影响研究的客观性。
他认为,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评价或改变它们。
2. 理想类型: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用于构建社会现象的理论模型。
理想类型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化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和比较不同的社会现象。
3. 因果解释:韦伯强调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因果关系,即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他认为,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因此需要采用多元因果分析的方法。
4. 理解社会学:韦伯主张采用“理解”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他认为,人类行为是有意义的,因此需要通过理解行动者的主观意图和动机来解释他们的行为。
5. 比较研究:韦伯提倡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总之,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观点强调了价值中立、理想类型、因果解释、理解社会学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这些观点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简介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科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对社会的认识与社会学方法论的构建一、社会行动和社会学定义韦伯认为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的个人行动被称为社会行动。
而只有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
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率的规律。
由此,韦伯给出了他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二、理解韦伯认为,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那么研究社会学的方法就不能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而只能是理解和说明。
理解的确定性基础:1,理性的理解方法(如根据已接受的思维模式推出逻辑序列),具有高度的确定性。
2,重新体验的方法,人们通过同情的参与能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对别人的行动和动机进行有效的把握。
(如移情和艺术欣赏)理解的操作类型:1,对主管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
即理解行为“是什么”或“干什么”,以及理解逻辑命题。
2,解释性理解,即通过理解理解行动者的动机(“为什么”)来把握行动意义的理性理解过程。
三、价值中立与理想类型(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问题)1,价值中立的概念价值判断是价值中立的对立面,应理解为是从伦理、文化和哲学观点中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
假如在研究过程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就没有客观性,并且科学研究也无法解决价值判断的问题。
所以,价值中立就是要在研究过程中不作任何价值判断。
2,理想类型的概念理想类型是主观构建出的一个超越感觉并远离现实的、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完备性,旨在为研究假设的构造提供指导;为对现时的描述提供明确的表达手段。
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范 契 约 活 动 的基 础 上 , 新社 会 整 合 机 制, 和 因市 场 竞 争 而 弓 发 创 缓 l 的 人 与 自然 、 与人 以及 人 与 自身 之 间 的 紧 张关 系; 人 在建 立 和 完 善 契 约 机 制 的 基础 上 . 大 对社 会 特 殊 群 体 的 关 注 和 照 顾; 建 设 契 加 在 约 文化 的 同 时,重 视 和 发挥 包 括 传 统 文 化 在 内 的 精 神价 值 系 统 对 人 的关 怀作 用 , 建立 一 种 契 约 理 性 与 和谐 文化 兼 容 、 追求 效 率 与 维 护 公 正 均衡 的符 合 中 国实 际 的 发展 模 式 ,推 进 社 会 的 良性 有 序 发 展 , 最终 实现 人 的 自由而 全 面 的 发展 创 造 有 利条 件 。 为
参考丈献 :
『1 l马克 思 恩格 斯 选 集『 ] 1 北 京: 民出版 社 19 M. 第 卷, 人 9 5年 版 f1 霍 布 斯: 维 坦『 】 思 复 、 廷 弼译 , 昌裕校 , 京: 2『 英1 利 M. 黎 黎 杨 北 商 务 印书 馆 1 8 9 5年版 『1 洛 克: 府 论『 . 3f 英1 政 J 下篇 , 启 芳 、 菊 农 译, 京: 务 印书 1 叶 瞿 北 商 馆 20 0 4年 版 11 卢 梭: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l . 常 山译 , 京: 4f 法1 论 J李 】 北 商 务 印书馆 1 6 9 2年 版 ( 任编辑: 兰) 责 段
21 0 0 ̄ 9
I
一
2 I 2 N 5
,
§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在将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以及两者的异同点比较、应用和影响。
在将总结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现实意义,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韦伯、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异同点比较、应用、影响、现实意义、进一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简介韦伯与马克思是两位重要的社会学家,他们对社会分层理论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韦伯强调了社会的多元性,认为社会分层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如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等。
他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社会阶层:贵族阶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而马克思则着重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认为社会的分层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即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他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预言了无产阶级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尽管韦伯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都对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今世界,社会分层问题依然严峻,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和借鉴这两位社会学家的思想,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发展路径。
2. 正文2.1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包括三大类:财产阶级、身份阶级和政治权力阶级。
财产阶级是指那些依靠财富和资产积累而形成的社会上层阶级,他们通常享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阶级是指那些通过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而形成的阶级,包括行业、职业、教育等因素。
政治权力阶级是指那些通过政治力量和权力手段控制社会资源和生产关系的阶级。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不同的社会资源、权力和地位决定的。
马克斯·韦伯法社会学思想研究
马克斯·韦伯法社会学思想研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学术贡献被广泛认为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以其理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闻名于世。
韦伯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权威性、社会行动意义和社会历史分析。
在权威性方面,韦伯提出了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合法和魅力。
他认为这些权威类型是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在社会行动意义方面,韦伯强调了个人和集体行动的意义以及行动的目的和动机。
他认为,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重要关键。
在社会历史分析方面,韦伯关注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他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用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韦伯的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框架为后来的社会学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例如,他的权威性理论为研究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的社会行动意义理论使社会学家更加关注个体和群体行动的目的和动机。
他的社会历史分析理论为研究社会变迁和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韦伯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权威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和演变。
他的社会行动意义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和社会行动的意义。
他的社会历史分析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背景。
总之,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是现代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理论框架为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借鉴。
他的权威性理论、社会行动意义理论和社会历史分析理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韦伯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社会变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韦伯的思想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世界公认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社会学领域中与卡尔·马克思、迪尔凯姆并驾齐驱。
他涉及的领域特别多,哲学、社会学、历史、宗教。
所以很多专业都不能饶过他,所以你们作为马原应该好好了解他,不仅仅听课,要找两本专著看一下。
与父亲终生隔阂的韦伯韦伯出生在德国的一个有广泛社会和政治联系的富裕家庭。
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福特,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一名知名的政治家和公务员。
父亲的职业使家里充满了政治的气氛,许多突出的学者和公众人物都经常造访家中。
受到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年轻的韦伯表现出他对研究社会科学的强烈兴趣。
在1882年韦伯进入了海德堡大学的法律系就读。
如同他父亲一样,韦伯选择以法律作为主要学习领域,并且也加入了他父亲就读大学时的同样社团。
除了法律的学习外,年轻的韦伯也学习了经济学、中世纪历史、神学。
他也在斯特拉斯堡加入德国国防军服役了一小段时间。
在1884年的秋天,韦伯回到老家以就读柏林大学,在接下来8年里除了曾至哥廷根大学就读一个学期并且又服了短期的兵役外,韦伯都一直待在柏林研究深造。
两年后,韦伯写下了一本名为“罗马的农业历史和其对公共法及私法的重要性”的书,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测验(Habilitation),韦伯也因此成为正式的大学教授。
这造就了一种智识性刺激的氛围,对韦伯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
父亲老马科斯·韦伯出身西法利亚一个纺织业为主的工商业家族。
到韦伯出生时,父亲已经是一名法官。
韦伯的母亲出身于教育世家,关注并研究宗教和社会问题。
老韦伯在政治上倾向于立宪派,由于关心政治,他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德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忙碌热衷于当代政治问题,“沉溺于美食、自我满足式的自由放任主义”(沃尔夫冈·莫姆森语)。
老韦伯虽然是新教徒,但具有享乐主义倾向,这样一种精神境界使得夫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家庭失去和睦。
母亲在小韦伯心目中的地位重过父亲,所以逐渐对父亲产生抵触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教育文化・
2 009. 3(下)
对马克斯・韦伯 “契约社会” 思想的解读
张为志
摘 要 契会学》 提出的 “契约社会” 为主线, 并将其置于西方 现代性 契约 社会 神义论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9)03-304-01
作者简介: 张为志, 西南政法大学 2006 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 [英] 霍布斯. 应星, 冯克利译. 论公民. 贵州人民出版社. 第 2003 年版. 18 - 19 页. ② [英] 梅因. 沈景一译. 古代法. 商务印书馆. 第 1959 年版. 97 页. 参考文献: [1] [德] 马克斯・韦伯. 康乐, 简惠美译. 法律社会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2] [德] 黑格尔. 范扬, 张企泰译. 法哲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 [3] 林国基. 神义论语境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 三联书店. 2005 年版. [4] 刘小枫.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 三联书店. 1998 年版.
所谓 Status, 指属于 hitherto been a movement from Status to Contract) 家族所有的权力和特权, 包括古罗马的家父权奴隶制以及后来的农奴 制和等级制等; 契约主要是指雇佣契约。 因此, 从身份到契约, 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指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最后发展为资本主义制的历史过程。 马克斯・韦伯在《法律社会学》中提出“契约社会(Kontraktgesell” schaft) 当然有其与亨利・梅因爵士同样深刻的洞见。
② 运动” (we may say that the movement of the progressive societies has
神义论传统的语境之中, 对其进行初步的探究, 并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C912
一、 韦伯之前的西方思想家对契约的界定 在西方的语境里, 从基督教勃兴以来的所有学术议题都必须要有 神学的思考维度, 否则将无法进入问题意识。追根溯源, 契约论肇始 于 《圣经》 中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立约, 然而本文将不专注于发生学上 的镜考源流, 而是意图澄清契约论背后的神义论, 否弃所谓的人义论 语境中背离其内核的的社会契约论。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在 《论公民》 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 两个和两个 以上的人相互转让他们权利的行为就叫契约①。接着, 霍布斯又解释 道: 在每一个契约中, 或者是双方立刻按照他们立约规定的那样去做, 以至于谁也没有对谁给予信任; 或者是一方履约了, 而另一方被给予 了信任; 或者谁也没有履约。因为合理的担心只能在于, 从另一方的 某些行动和其他表示来看, 有某种新的理由担心他不打算履约。 而某 个理由若不构成达成协议的障碍, 则不可能构成履约的障碍。 社会契 约论作为一个传统肇始于霍布斯和洛克, 中经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最后在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康德那里获得形而上学的 “赋义” 。近代 以来, 社会契约论又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而勃兴, 成为了对国家对 政治的一种崭新的理解, 并开启了革命的潘多拉魔盒, 例如卢梭的 《社 会契约论》 就被指责以暴力理论武装了雅各宾派, 最终点燃了法国大 革命这场熊熊烈焰 。 二、 韦伯契约思想的阐述 马克斯・韦伯在 《法律社会学》 的第二章所阐述的是标题是: 主观 权利的设定的各种形式。 然后分成五小节, 其中契约占了五分之三的 篇幅, 这就足以看出契约在他心中不言而喻的分量。 马克斯・韦伯首先从法学的角度出发, 主张现代法律是由 “法命 题” 所构成的, 所谓法命题即以一定的事态将招来一定的法律后果为 其内容的抽象规范。韦伯认为, 任何主观权利都是一种权力的来源, 此种权力可以借着某一法命题的存在, 而于个别情况下赋予原本若无 此法命题即毫无权力者。 仅就此而言, 法命题即成为共同体行动内部 产生出全新状况的泉源。 广泛的 “契约自由” 在现今是普遍的状态, 但 绝非历史惯常所见。并且, 即使有了契约自由的存在, 也并非一直都 是在其现今具有支配性的领域里发展。昔日出现过的契约自由绝大 部分毋宁是在现今已不再具有支配性或支配程度大不如前的领域里 获得发展。 紧接着, 韦伯描绘了这样的发展阶段: 和昔日的法律相比较起来, 现代的法律生活, 特别是私法方面, 最基本的实质特性究属法律行为、 特别是契约显著增长的意义——因为其作为法律强制所保障的请求 权之泉源。 这一点在私法的领域里表现得独具特色, 我们甚至可以直 接——只要涉及私法的领域——将今天这种共同体关系称之为 “契约 社会” 。这句话可被视为是韦伯 《法律社会学》 “契约社会” 思想的灵 魂, 甚至也可以说是全书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