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李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作品说明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粉碎了吕不韦、嫪毐反 革命武装政变后,大量清除他们的反动门客。 这时,秦国代表奴隶主复辟势力的一小撮宗室 大臣乘机制造混乱,以“客卿危害秦国”为借 口,煽动“一切逐客”,企图把辅助秦始皇的 法家客卿统统赶走。为了揭露这一阴谋,李斯 给秦始皇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 丕豹:晋国大臣丕郑的儿子。因他的父亲被晋惠公所杀, 逃到秦国,穆公任他为将军,于公元前645年率军攻晋, 生俘晋惠公,并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八个城镇。 • 遂:于是,因而。
•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 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民:民众,这里主要指新兴地主阶级。 以:因此。 殷盛: 丰裕兴盛。 • 乐用:愿意效力。 • 举:攻取。
• 则是:那么。
•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 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 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 《韶》、《虞》、《武》、《象》者,异 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 《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 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 篇末李斯又着眼未来,用比喻和“五帝、三王”激 励渴望称帝的秦王实现统一大业需要广纳人才, 并直言逐客之危害“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 通篇围绕逐客害国、纳客利国来论证,句句表现 出李斯赤胆忠心,又句句触动秦王野心。君臣道 合,说服秦王收回成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谏逐客书
——李斯
一、题解
•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
• 本文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题目是后人加的。 • 谏:古代规劝帝王或尊长改正过失为谏。 • 客:各诸侯国的外来人士,其中被授予高级官职 的称“客卿”。这里指的是主张革新的法家“客卿”和 “宾客”。
二、李斯简介
李斯(?——公元前208年),楚国上蔡(今 河南上蔡县)人,著名法家荀况的学生,新兴地 主阶级政治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于 公元前247年来到当时变法比较彻底的秦国,后 来得到秦始皇的重用,曾任长史、廷尉、丞相等 职。
性、强制性,一经颁布,任何人都要绝对服从。李斯此时 上书,难免有抗命之嫌。但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表达自 己的鲜明立场,同时避实击虚,将“逐客令”降格为“吏议逐 客” 。 • 《荀子· 荣辱》所言:“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 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二)、高屋建瓴,反客为主
• 韩非子《说难》云:“凡说之难:在知所说 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游说、进言难在体 察揣摩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 适应他。
•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 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 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 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 拔:攻占。 包:包括,这里含有“占有”的意思。 膏腴: 肥沃。 事:侍奉。
•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 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 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 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 名也。
• 负:辜负,对不起。 却:拒绝,推辞。
(二)、现实对比
•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 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 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 服:佩带。 树:建立。
•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 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 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 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 开篇用一个时空序词“昔”引出秦国历史,历述秦 国穆公、孝公、惠王、昭王重用客卿而兴邦致强 的事实,阐明在秦国由弱变强历史进程中,客卿 的作用不可小觑。谈过历史,用一个时空序词“今” 回到现实,指明秦王纳物不纳客,本末倒置,“此 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直击秦王想统一 天下的要害。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夹击下,“逐客” 之论土崩瓦解。
•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 而愿忠者众。 •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 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五、修辞策略
(一)
避实击虚,开门见山 高屋建瓴,反客为主
(二)
(三)
以美为刺,刚Baidu Nhomakorabea兼济
(一)、避实击虚,开门见山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李斯上书劝谏时,秦王已经颁发“逐客令”,“令”具有权威
(三)以美为刺,刚柔兼济
• 在论证逐客之非时,李斯选用秦王最熟悉、最有 兴趣的事例,并运用了许多称颂之词,以消解秦 王的抵触情绪,使其欣然接受。 • 李斯还紧紧抓住秦王的爱好,用铺陈的手法、名 牌效应渲染秦宫的富丽奇珍,突显秦王身份尊贵。 进而以物射人,秦王“逐客”论难以立足。 • 将秦王集纳六国宝物满足私欲与不问曲直驱逐贤 能形成对比,直指秦王重物轻人,会丧失人心, 必将影响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史记· 李斯列传》:“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 甚于穷困”。
四、文义梳理
(一) 史实对比
(二)
现实对比
(三)
理论阐述
(一)、史实对比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 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 二十,遂霸西戎。
•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 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 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 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 勇。 •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 能明其德。
•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 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李斯借歌颂之辞,行讽刺之实,文章铺陈排比、 句式多变、气势充沛,有力地破出了秦王“客负于 秦”、“非秦者去”的错误观念,并反复剖明利害关 系,激发秦王不断反省深思、权衡利弊。
• 篇末李斯还引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进一步劝 谏秦王不分国别,广纳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