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
历史原创模拟卷
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 徐复观先生说:“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
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可以说,这是史学以上的使命,所以它是经而不是史。”
作者意在说明()
A.孔子编订史书的史学记载价值
B. 《春秋》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C. 儒学影响古代司法审判的执行
D. 《春秋》发挥历史的教化功能
2.《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3.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 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 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5.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
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6..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
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
材料体现了宋代()
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
7.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
约
8.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9.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
10.下图是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 B.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11.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C.近代变局推动民族国家意识的重构 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12. 英国某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该记者的看法
A .揭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B. 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人民民主性
C. 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D. 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13.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
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
献大
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
以改变
14. 1985年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
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此观点主要基于当时的中国
A.国企改革缺乏政策保障 B.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城市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15. 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