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与营销管理
佛学在管理中的启发
佛学在管理中的启发
佛学在管理中的启发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心态、行为和意志。
首先,佛学在管理中提倡全面静心,引导管理者从内心调整天南
地北、安和谐、放宽心态去处理事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气氛。
这
样的管理方式,是能够从灵魂深处看清问题的最宝贵的技能之一,能
够帮助管理者们正确处理复杂的事务,从而取得更加优秀的管理成果。
其次,佛学在管理中还强调管理者以宽容的心去看待自然、员工
及客户,并使用温和的手段来引导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不是去迫
使别人来达到自己的想法,以达到促进公司发展的目的。
最后,佛学在管理中也提倡意志力,去把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
每一个环节,避免采取暴力的方式,而是以安抚的心减少攻击性和冲突,从而达到和谐的目的。
总之,佛教在管理中可以提供启发,引导管理者们以智性、宽容、温柔来处理事务,以达到良好的管理和发展效果。
佛教管理注重用智
慧和温和的心去理解所有参与到管理中的人,以及处理环境中出现的
复杂问题,通过理解与宽容去处理事物,同时保持意志力,来达到最
佳的发展状况。
佛家与管理
佛家与管理第一篇:佛家与管理佛家与管理管理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商场如战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优秀的管理水平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
佛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智慧海洋,佛教文化中有无数指导人生的智慧,佛家文化中有许多精髓可以引入到企业文化中来管理企业。
值得企业家们好好学习与应用。
我对企业缺乏研究,对管理也不精通,所以我我只能在看过一些管理与佛家的资料以及在听课时对佛家的一些了解后得出了一些浅见。
企业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载体,而若要企业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营并持续地创造价值,就需要一系列的以人为本的计划、组织、领导、实施、沟通等管理过程的有效组合。
而关于如何有效地管理,研究者及研究成果也是推陈出新,各有所长。
但是,更多的管理思想大都基于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延伸而来,总是难以达到企业文化思想层面上的高度统一,这就导致了国内众多的本土企业在管理的实践运用时感到迷惘。
如很多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不如领导的一句言辞、一个行为等等。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正在被管理者们逐渐发现,即在一个颇具人情味的感性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中,企业并非赚钱的机器和动物,如果不能超越利润之上建立更高的价值追求与感性文化相融,企业不可能基业常青。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
有资料显示,我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平均寿命2.9年。
我国每年近100万家企业倒闭。
为什么有千年的寺庙,却无千年的企业?为什么有打不走的和尚,却有留不住的员工?千年佛学带给现今管理有哪些借鉴与帮助呢?中国,能做到百年的企业本来就凤毛麟角,这其中还包括有些“借尸还魂”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但是我国的许多宗教圣地历千年而不朽、传千年而不坠,依然香火鼎盛、信众日昌!《天下无贼》里的黎叔一方面在感叹:“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另一方面又在叹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因为,进入企业的员工常常是“有组织,无纪律!”管理中经常遇到的局面是:员工与上层管理者离心离德、管理层成员之间相互倾轧;领导者夜以继日地工作却没有业绩;管理者竭尽了全力,员工却仍然拂袖而去。
用佛学来管理
⽤佛学来管理⽤佛学来管理 ⾸先,我们讲⼀讲为什么要向佛教学习管理?可以说,提到管理,佛教很早就有⼀套独特的管理学。
佛教⾃释迦牟尼佛创教以来,僧团的发展,早已具备管理的制度,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僧团统领⼤众的管理学也与时俱进,相当⾼明。
从《华严经》⾥,佛陀说三皈依:“⾃皈依僧,当愿众⽣,统理⼤众,⼀切⽆碍。
”即可知道佛教僧团是最善于管理⼤众的组织。
很多⼈以为佛法是消极的,是出世的宗教,倘若引⽤到企业管理中来,必然导致企业⾛向衰败。
这是⼀种谬见,中国可以有儒商,也就可以有佛商,佛商的价值绝不亚于儒商。
当儒商成为中国企业家追逐的时概念之后,我认为佛商这⼀概念也到了应该被确认并得到发扬的时候了。
对佛学与管理的感悟真是“运⽤之妙,存乎⼀⼼”。
相信⼀万个⼈会有⼀万种不同的解读,其实很简单——利润不是祸⽔,⾦钱不是罪恶,关键看⼈如何运⽤。
⽤来⾃度、度⼈都是天⼤的好事。
⽤佛⼼来做⽣意,就能功德圆满。
佛门与商界,看似远,实相近;佛理与商道,看似异,实相通。
感悟佛法精神,⽣菩提⼼,饮智慧泉。
思考和解决在事业、命运和企业管理实践当中遇到的诸多困惑和⽭盾,提⾼哲学思维能⼒,以求戒定慧的⼤境界。
我们说,“管理学”是现代最时的⼀门学科,学者有学者的论点,专家⼜有⼀套说法,佛教对管理的观点⼜是如何?管理别⼈之前,先要学习给⼈管、管理别⼈之前,要先管好⾃⼰,管理要重视尊重、平等、沟通,以⿎励替代命令,受管理者⾃然⼼悦⾂服。
⼈最难管理,管⼈不够,要管⾃⼰!管理不能⾼⾼在上,要彼此尊重!现代的管理讲阶级,由董事长、总经理到主任,⼀层⼀层的往下,阶级太多,管理应该要平等,有平等的沟通,才会协调。
看看国内的出版界,我们会发现,有⼆类书卖得最⽕:⼀是营销类,⼆是国学类。
这不奇怪,从营销的'⾓度讲,这恰好满⾜了⼈们的⼆⼤需求。
⼀是需要剑,需要⽣存和发展;⼆是需要禅,需要信念与修炼。
当你⾛上禅道,拥有⾜够的智慧时,就能很⾃然地懂得该怎样管理,⼀切都能运⽤⾃如,没有什么可以难得住你。
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佛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体系,具有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将佛教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提升员工的内心修养,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慈悲和善意佛教强调慈悲和善意,将这种情感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可以促进员工间的和谐与团结。
在企业中,领导者和员工之间常常存在着权力和利益的冲突,而慈悲和善意可以帮助双方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
例如,领导者可以通过倾听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尊重和关爱每个员工,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二、无我和均等观念佛教主张无我和均等观念,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对待,不分高低贵贱。
在企业管理中,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领导者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员工,不偏袒任何一个人;而员工之间也应该相互尊重,不推诿责任,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努力。
通过无我和均等观念的应用,企业可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正直和诚信佛教教导人们要坚持正直和诚信的原则。
在企业管理中,正直和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文化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应该做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员工也应该遵守诚信原则,忠于企业,履行承诺。
正直和诚信的应用可以建立一个诚信度高、效率高的组织文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缘起和依存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有缘起和依存的关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个体。
在企业管理中,缘起和依存的思想可以提醒领导者和员工要关注整体利益、协同合作。
领导者应该意识到与员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要重视员工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员工也应该明白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整个企业会产生深远影响,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
通过缘起和依存的应用,企业可以形成团结协作、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创造更大的价值。
然而,尽管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种种优势,但其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佛教思想与管理
20102010-9-27
6
2.佛教主要教义 2.佛教主要教义
四谛 十二因缘 八正Biblioteka BACK2010-9-27
7
A)四谛 A)四谛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 四谛,又作四圣谛。 意为真理或实在。
(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 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 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 (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 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 痴等造成种种业因, 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 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 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 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 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 才处于贪、 恶见等等烦恼之中, 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 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 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 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 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 灭谛:指痛苦的寂灭。 (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 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 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 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 (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 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BACK
2010-9-27
1
佛教思想中的管理
——新西游取经 新西游取经
演讲人:宋晔 演讲人: 组员:丁宗云, 组员:丁宗云,陈磊 李越,张颖 李越,
禅悟营销的真谛 管理资料
禅悟营销的真谛管理资料我们常把“营销人员”比喻成陀螺,要想进步就需要不停的转下去,停下来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停滞,这自然要求营销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行业知识,西方学和市场营销学已经把营销的含义讲解的非常清楚:市场营销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有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效劳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配合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在加上SWOT自我诊断的法那么等等先进的工具,并没有让更多的营销人员功成名就,也没有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走出泥潭,到底原因何在?我个人认为就是方法太多,工具太多,以致于大局部销售人员忘记了“营销”的真谛,在营销的热浪中迷失了方向!“营销=生意=买卖=买+卖”,“买”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购置的意思,那就意味着我们要了解目标受众的喜爱,就需要我们提炼产品的消费诉求点或者是产品卖点。
一般消费者购置商品的区隔到底在什么地方呢?1、产品的内外包装2、产品的内在性价比,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过硬。
3、消费者购置特点:不买贵的,不买廉价的,只买占廉价的商品。
4、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本人认为品牌是否能够唤醒消费者的记忆?)5、能否通过促销较长的时期内刺激消费者的持续性购置。
最终通过对消费者的分析,一定要将所制定的营销方案和消费者紧密的结合:找到消费者初次购置商品的方法,并能够形成对产品持续性购置。
要围绕“买”做好市场的营销方案,这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通路的“回货”,增加了通路成员经营产品的信心。
半年前笔者为山西一家酒厂做效劳,属于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产品没有品牌的积累,当然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展开陆海空的媒体运作,通过走访市场,笔者对产品做了以下几个调整1、产品定位:根据酒气清香醇正,口味甘爽绵甜等清香酒的特色,以及传统消费者对酒的消费概念,而定位一款“光瓶盒装酒”。
让消费者在享受盒装酒质量的同时,而支付的是光瓶酒的价格,从而充分的感受“物美价廉”的真正含义,满足了消费受众的心里需求。
佛祖营销方案
佛祖营销方案1. 引言佛祖营销方案是一种基于佛教思想和哲学的创新市场推广策略,旨在通过传播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念,以达到产品或品牌的宣传和营销目的。
本文将介绍佛祖营销方案的重要性、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2. 佛祖营销方案的重要性佛祖营销方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与当代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相契合,能够触动消费者的内心,并建立起与品牌或产品的情感联系。
以下是佛祖营销方案的几个重要优势:•与时代潮流相适应: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灵成长、和谐、平衡等领域。
佛教的理念与这些价值观完美契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建立品牌形象:佛祖营销方案能够帮助品牌或产品树立积极向上、尊重生命的形象,使消费者认同并信赖品牌。
•形成粉丝群体:通过佛祖营销方案传播品牌或产品的理念,吸引粉丝群体的加入和传播,从而扩大影响力。
3. 实施步骤3.1 了解目标受众在制定佛祖营销方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
这有助于我们明确传播的重点和策略。
3.2 结合佛教思想设计宣传内容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佛教思想,设计相应的宣传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是正能量、积极向上,并能够引起共鸣。
3.3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
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线下宣传活动等方式传播佛祖营销的信息。
3.4 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渠道,回应他们的关注和提问。
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强品牌或产品的亲和力。
3.5 持续迭代和改进根据市场反馈和效果评估,持续迭代和改进佛祖营销方案。
优化宣传内容、传播渠道和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以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4. 预期效果佛祖营销方案的预期效果如下:•树立品牌形象:通过佛教思想的传播,树立品牌积极向上、关爱自然和生命的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
•吸引目标受众:通过传播佛教价值观,吸引具有相似价值观的目标受众,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
•增加市场份额:通过佛祖营销方案,提高品牌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市场份额。
试谈佛学对销售的启示
试谈佛学对销售的启示销售作为一门商业活动,旨在促使产品或服务的购买。
销售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销售人员的技巧和策略。
然而,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常常面临着挑战和压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佛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哲学思想,对销售人员有着深远的启示。
首先,佛学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客户可能会拒绝购买,或者对产品持怀疑态度。
这时候,销售人员要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佛学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无常的,成功与失败都只是暂时的现象,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于执着于结果。
其次,佛学告诉我们要关注他人的需求。
销售的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销售人员需要倾听客户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并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佛学强调慈悲和利他的精神,销售人员应该从客户的角度思考,考虑如何能够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第三,佛学告诉我们要保持专注与意识。
销售工作需要不断地与客户互动和沟通。
销售人员需要保持专注,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使客户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佛学强调正念和觉知,销售人员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最后,佛学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销售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佛学强调修行和追求智慧,销售人员应该锐意进取,积极学习销售技巧和市场趋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总之,佛学为销售人员提供了深远的启示。
销售人员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关注客户的需求,保持专注与意识,并不断学习和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销售的成功,并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佛学对销售的启示有许多方面,下面我们来继续探讨。
首先,佛学告诉我们要以忍耐和耐心的心态面对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在销售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客户的拒绝或质疑,需要不断面对压力和困难。
佛学强调忍耐和耐心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浅谈
“
一
粒 种 子 的成 长需 要 条 件 , 一 个 人 事业 的成 功 亦需 要
当中。 关键 词 : 佛教 文化 ; 企业 管理 ; 联系 。
合 于 诸法 ” , 就必 须首 先 进 入 “ 无我” , 管理 企 业 , 是管理组织 , 是 管 理 人 的 组 织 。管 理 行 为 , 一 佛 教 强调 要 达 到 “
切企业行为, 是 人 的行 为 。 企 业 的最 大 资 源是 人 才 资 源 。管 因为 “ 无我 ” 而 “ 法现”, 因为 “ 有 我 ”则 “ 蔽法 ” 。也 就 理 活动 , 是 人 类 特 有 的 心 智 活 动 。在 企 业 内 , 人 既是 执 行 管 是说 , 心 中破 了 “ 我相 ” , 方 能治 理 国事 、世 事 , 要 知 道 自己 理 的主 体 又 是被 管理 的 客 体 。 任 何 有 效 管 理 都 要 通 过 人 才 是 否 达 到 “ 无 我 ” 的境 地 , 就要 看 自 己的所 作所 为 是否 符 合
者得天下 , 可 见 古 人对 人 的 高 度 重 视 。 人 的 一 切 全 在 于 心 , 念, 才 能有 空杯 心 态 , 学 会倾 听 才 能 有 所得 到 。在 沟 通 中体
一
念起, 万水 千 山 皆有情 , 一念灭 , 沧 海 桑 田 已无 心 。 人 的最 现 众 生 平等 , 要 以感 恩 的 平 等 的心对 待 每 一个 消 费 者 、每 一
佛教与人为善对现代企业管理启示
佛教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于世的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大约于公元初传入中国。
随着与传统本土文化的深层次的交融,逐渐产生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学说,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佛教思想中蕴涵积极的内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人生的本质、人生的价值、人生真谛的理解,特别是它对人的完善与人生幸福,培养理想的人格的积极思考,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佛教与人为善的思想本质佛教对善的内涵规定是“顺益”。
也就是指符合佛教义理,符合宇宙真实,符合人的本性,有益于世,利乐众生,就是善。
佛教中与人为善就是要做到:1、尊重他人。
即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产生自负高傲之心,要谦下、虚心,克服骄傲自大之心,吸纳他人的善德。
此外,尊重他人还要“常行于敬,自修身是功,自修心是德。
”〔1〕2、忍让他人。
让是对他人的宽容,这反映了一个人的博大的胸襟。
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面对他人加诸于己的一切烦恼,始终保持心怀坦荡。
这样就能缓解人际关系的矛盾与紧张。
但是忍让并非一味退让,不能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应与恶行败德进行坚决斗争。
“其无争也,可辱而不可轻;其无怨也,可同而不可损。
”〔2〕3、不说人非。
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查找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过错。
遇到事情应当多检点自己,而不是对他人求全责备。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维持成功。
因为不说人非,自然能减少矛盾争执,使人际关系融洽。
4、奉献社会。
佛教认为一切应以众生利益为前提,把个人的力量献给大众的利益,而达到自他两利,应有尊卑长幼、有次序的社会人生。
要有诚信,使社会能精诚团结,向上发达,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
一切众生都做到人生道德最高尚美妙完善的菩萨行为,方是最完善最美好的人生。
〔3〕二、佛教的人本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中国佛教与人为善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表现在管理者要自我管理好,以自我为榜样带动员工,并尊重员工,努力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
(管理知识)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佛教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长久以来,佛教之于我,始终是个迷。
也许是有缘吧,不久前有幸参加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资格培训,包胜勇先生有关佛教与企业管理的讲座终于让我与佛有了机缘,使我与佛教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这次学习我初步领略了佛教的历史、佛教的基本目的、佛教的理念及其精髓以及佛教的组织与管理等等陌生的领域,让我认识到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巨大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确思想精深,内蕴丰富。
在学习过程当中,我感到佛教的很多理念和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是很有借鉴作用的,在此斗胆把我对佛教的粗浅认识加阐释。
一、佛教建立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佛教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了生死,求智慧”,从它的出发点上就把其定位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上,它从解决人的现世之苦(生、老、病、死四大苦)出发,为人们设立了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即达到涅槃的境界),实现无生无灭的目的。
佛教通过对人之佛性的精细分析,把能否成佛和如何成佛又完全归于人的自身,归于人的自我努力和内心的自我净化上,提出“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明确修行的目标就是明心。
在这里,佛教把人及人心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从而确立了人及其思维的中心地位。
在这点上,现代企业管理同样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强调经营人心,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上,强调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强调企业在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等环节上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根据每名员工的能力、性格特点,选拔、培养适合的人,并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并针对每人、每岗的特征,选择适合的激励手段,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从而实现双赢。
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市场运营管理上,同样要善于经营客户与消费者之心。
企业的经营也要象佛教以对心的修炼为住,强调并重视人及人心。
正如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博士在给《蒙牛内幕》作序中所期望的,“归根结底,蒙牛的成功在于善于‘经营人心’:在企业内部,注重向下经营人心,以聚揽人才,激发其工作热情;在市场上,善于经营客户之心,消费者之心,善于抢占其心智资源,建立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
佛系营销策划方案
佛系营销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销售业绩,需要采用创新的营销策略。
佛系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通过传递佛教的中庸思想,以更加平和、冷静的态度引导消费者,实现营销目标。
本文将针对某企业进行佛系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
二、目标定位1. 定位目标市场: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该企业主要的目标消费群体。
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在18-35岁之间,注重心灵和身体健康的人群。
2. 定位产品:该企业的产品主要为健康食品和生活用品。
通过产品的功能特点,将其与佛教中的健康理念相结合,强调产品对于身心灵健康的积极影响。
3. 定位营销策略:以佛教的中庸思想为核心,营造平静、宁静的购物环境和氛围,倡导消费者“悟道自然”、“顺其自然”,引导消费者以更加冷静平和的心态对待购物和生活。
三、策略制定1. 品牌建设(1)品牌理念:以“悟道自然,与自己和谐共生”为品牌理念,传递平和、宁静的生活方式。
(2)品牌形象:打造轻松、舒适的门店环境,采用佛教艺术元素进行装饰,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3)品牌口号:制定简洁、容易记忆的品牌口号,如“悠然自然,舒适享受”等,以此概括产品的核心卖点和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2. 产品营销(1)产品定位:将产品与佛教的养生理念相结合,突出产品对身心灵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健康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打产品。
(2)产品包装:采用简约、素雅的包装设计,强调产品的纯净、质朴,符合佛教的中庸美学。
(3)产品推广: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产品推广活动,如线下举办健康生活讲座、线上展示产品的制作过程等。
3. 渠道建设(1)线下渠道:选择高人流量的商圈或购物中心作为门店位置,通过装修和宣传展示,营造一种平和宁静的购物环境。
与共享经济平台合作,将产品引入社区超市等分销渠道。
(2)线上渠道:建立企业官网和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
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增加品牌知名度。
佛学与管理
佛学与管理:人格是衡量企业家素质高低的首要因素,有多大人格,办多大事情。
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商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诚实的态度和公正的行为,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慈悲心怀的基础上。
普通民众与企业家是世界这个大的生物链中的一部分,普通民众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造就了社会的种种需求,企业家首先要满足普通民众的种种需求,从佛教的观点来说,这就是“与人方便”,就是做功德。
佛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企业家也就因此赚到钱了。
市场营销的基本法则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说白了就是“与消费者方便”。
成功的企业家,就是洞察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给了消费者更大、更多的方便,自然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经济发展的二十多年中,民生用品的三大件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现在的“房子、汽车、旅游”,民众生活品质有了巨大的提高,这就是企业家的功德。
做企业就是做大善事,为什么这样讲呢?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夫妻档还是员工数十万的大集团,背后都有同样数量的家庭在依靠企业生活。
企业干得好,这些家庭生活就有保证,就能够安居乐业。
这远比什么烧香拜佛要来得大、来得多,人要修行,佛有慧眼,经营一个企业确实就是行大善事。
中国双星集团的总裁汪海就把禅文化用在了企业管理中。
“干好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行善积德”。
汪海就是这样向双星的员工灌输他的质量理念,让员工从心里认识到“质量等于人品,质量等于道德,质量等于良心”,并自觉地管好自己,自觉地行善积德,凭良心道德做好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正是把做企业当成做功德,青岛双星集团资产总额由最初的不足一千万元增加到四十八亿元,增长了四百八十多倍;全年出口创汇首次突破一亿美元大关,达到一亿二千五百万亿美元。
身为“终身总裁”的汪海曾经戏言,自己要活到九十九岁,干到八十八岁,留十年时间自己喝喝清茶。
禅意十足。
所以,企业家要将做企业当成是做功德,要努力实现利益的增长和企业的壮大。
佛教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佛教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思想精深,内蕴丰富。
佛教的很多理念和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借鉴作用。
佛教思想中强调因缘、业报、与人为善,具有着积极的精神内核,反映了追求善良、和谐的价值观。
因缘,指的就是关系或条件,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
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皆是如此,因此要种善根,创善缘,才能得善果,取得好的福报。
有益于世,利乐众生,才能渡人渡己。
因此,佛教思想中,也宣扬要尊重他人、忍让他人、自我牺牲、奉献社会。
这些佛教思想对现代企业有着积极的启示。
主要表现为:管理者要自我管理好,提高自身修养,以自我为榜样带动员工,并尊重员工,努力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企业应注重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缔结合作、和谐的善缘,共同发展,造福社会。
一、自我修养管理者首先要自我管理,提高自身修养,强调自我克制达到空灵,去除私欲。
以领导者为榜样,以“身教”的力量和道德感召力动和团结全体群众,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这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通过这种自我激励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带动企业的其他员工,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二、尊重员工佛教故事中,地藏王菩萨曾发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
就现代企业来说,就是应该尊重所有员工,关心员工的一切问题,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做出反应,让每个员工都感觉到自己受到公司的尊重。
要确保管理层是与员工站在一起的,员工和企业的利益一致,员工将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形成精诚合作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重视合作根据佛教缘起的说法,任何个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各种条件而独立存在,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强调合作思想,提倡互利互惠,互助合作。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弘扬合作的思想,树立合作的观念,显得尤其重要。
管理案例分享之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
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关键字: 佛学管理企业管理佛学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莫不融合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的结晶。
因此中国人的企业更加注重具有中国文化式的管理方法,如何在中国文化中去除糟粕,发掘精华,并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佛家、道家和儒家文化。
因此分析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也要从这三者进行分析。
本文先从佛家文化的一些特点来分析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一、佛家组织结构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佛家或者说佛教与一般的宗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没有真正的教宗或者说宗教统治者。
佛家讲求每一个人皆有佛性,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佛,大家都是平等的。
而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属于一神教,而且所有的人都要听神的旨意,不可违抗。
普通的教众只有听命令的资格没有成为神的希望。
因此佛教更多的会给人以希望,以帮助,故而佛教组织结构中都是学生和老师的身份,并没有上下级的权力之分。
而且在佛教的级别里,越能悟透众生无我的人的层次越高,而这样的人就越不会自私自利,从而越高层的人越无私。
而现代企业虽然不可能按照佛教的组织结构来运作,但是可以借鉴很多东西。
比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佛教的高层次的人都不反对低层次的超过他,甚至超过他时还会感到很高兴,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而在企业管理中上级为了不让下级超过自己反而选择压制下级的发展,从而影响这个企业。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当上级所培养的下级发展很好,甚至超过上级时,也会给上级以奖励,从而促使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还有,企业要给每一个员工职业发展和成长的希望,就像佛教中告诉每一个人都能成佛,因此人们修行便有了目标和希望。
企业也应建立一种机制,每一个员工只要努力的工作,有了业绩就会得到晋升或者得到奖励,员工就有了工作的动力。
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讲,是最有冲劲的年龄段,如果他们觉得怎样努力也无法在职位上不断晋升,他们就会选择跳槽。
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
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指的是在商业领域融入佛教智慧的经营与管理理念。
这种管理学的出现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商业管理方法可能不能完全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强调平衡、智慧、同理心和持续创新,以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和谐共荣。
佛商觉者的核心理念在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中,有几个核心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平衡佛商觉者认为,平衡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在商业领域,平衡意味着平衡利润与道德、平衡经济与环境、平衡个人与团队等。
只有实现平衡,企业才能持续稳健地发展。
智慧佛教强调智慧的重要性,佛商觉者认为管理者和员工需要具备智慧,能够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善于决策。
智慧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佛商觉者主张以同理心对待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理解他人,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愿望,这种同理心将带来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持续创新佛商觉者认为,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实践在实践中,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还包括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冥想与冥思:管理者可以通过冥想和冥思来冷静思考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善待员工:尊重员工的需求和意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铭记众生:管理者应该铭记众生,不只是关注企业利润,还应考虑员工的精神生活和幸福感。
•建立信任:建立员工之间和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信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在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也将不断演变和完善。
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采纳这种综合了佛教智慧的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员工幸福感的平衡。
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从总体上提倡人与环境的和谐平衡,注重个体的内在成长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佛商觉者的经营管理学是一个融合了佛教智慧和商业管理实践的新型管理方式,它强调平衡、智慧、同理心和持续创新,帮助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
佛教思想在管理中的借鉴
佛教思想在管理中的借鉴持戒布施无常无我圆融精进持戒对佛门的弟子,坚持“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思想,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有严格和详尽的规定。
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业准则,来规范和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寻、有的放矢,并以此建立责任心和自我反省能力,促进有质量的工作成果,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布施布施要求人们有慈悲的胸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企业的生存依靠市场,利润来源于消费者的回报,所以我们对客户和消费者应心存感激,失去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个人也失去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企业应占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满足其需求,为其创造的价值,并最大可能的回报社会。
用我们的心去奉献,以布施的心态去面对客户。
欲强之,必先与之;欲取之,必先与之。
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很强调一个观念: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可口可乐提供了解渴消暑的饮料同时,也提供了尽情尽畅的感觉和活力。
人寿保险提供了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保障。
中国移动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和沟通的无极限。
宝马车,一种身份的象征和自尊的需要无常佛曰:“诸行无常是一切有为法。
”皆生灭变异,不可常住。
“诸行”讲的是范围,意思是“一切”;“无常”才是这句话的中心,“无常”的意思,讲的是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每一刹那都处在生灭变异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常存不变的,相反,它们都是瞬息化、流变无止境的。
对于企业来讲,要将这种“诸行无常”的发展变化观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在时刻变化着,市场需求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经济环境在变化、宏观政策在变化、世界格局在变化。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变量,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能够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放松。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每天我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佛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
佛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缘起:随着目前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在实际运作中遇到各种管理问题。
佛教的世间智慧的思想对企业管理是大有裨益的,只是很多人不太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佛学思想的粗浅的对比介绍,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佛学思想作为人类文化的巨大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思想精深,内蕴丰富。
随着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其理论研究也日渐深入和多角度化。
管理学家们对佛教的管理思想的发掘与应用也深感兴趣,这在世界各国都有所体现,尤其在一些亚洲国家对佛教管理学尤其是经济管理思想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发展与实践。
此外,国际上一些学者更是把佛教管理学思想的具体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
并得到大利益。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智慧的艺术。
“企业”是社会现代化的名词,更是强调企业内外部的有机管理。
为了更成功的经营企业,企业的精神首重在理念的实践,透过痛苦的艰苦的经营,以达到一定的成功并分享利润和喜悦。
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历来被管理者最重视,也最伤神,尤其现代企业,对管理者的管理智慧要求越来越严格,管理的难题也越来越大。
佛教很早就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学,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教以来,僧团的发展,早已具备管理的制度,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僧团统领大众的管理学也与时俱进,从《华严经》里,佛陀说三皈依:“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即可知道佛教僧团是最善于管理大众的组织。
佛教僧团的管理方法“六和敬”之中,即见和同解、法制平等,戒和同遵、利和同均等为管理要点。
另外,更重要的是净化身心的管理,这在佛陀成道的过程,便已做了最好的管理示范。
佛教里常有一句话说:“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
用佛教来教育服务营销团队
用佛教来教育服务营销团队本刊记者:鲍总您好,知道您在烟台市场做的非常不错,而且在团队管理中应用了佛教的理念,那么您是怎么理解佛教的?鲍总:我们很多人对佛教不了解,其实我认为佛教就是一种教育,他并不神秘。
佛不是神仙,他就是一个人,历史上的真人,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
他从30岁开始觉悟,他觉悟什么呢?他主要觉悟的问题就是生老病死,就是失去的东西他能不能不失去!他是在菩提树下觉悟的,觉悟之后呢,剩下的49年里他不做别的事情,把这些道理去传播。
释迦摩尼他一生说白了就是一个老师,他和孔子一样,孔子他一生也是在搞教育。
其实我们做保健品服务营销的也都是在搞教育,我们在做健康教育!顾客不明白健康大于财富,他是不会你购买的产品。
还有我们队员工的管理,原来过去我也搞过很多样的管理,很多制度不好用,你上有政策,员工下有对策,你越管!员工和你越对抗。
现在很多管理都是如何看着员工如何防着员工,说白了就是视员工为敌人!他就没把员工当一家人,但佛教讲世界没有坏人,只有没受过教育的人,只要人受过教育个个都能成佛,什么是佛?佛就是觉悟了的人!我把这套弄到我们公司,现在每天基本都不太管企业,全都是搞佛教教育,佛教讲人本性善良,人个个本性都是佛。
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成佛呢,因为有妄想和执着迷惑我们,障碍了我们一些对事物本质的看法。
本刊记者:鲍总那么具体的操作你是怎么来做的?鲍总:具体的操作就是每天要讲半小时的佛教,每天晚会都讲,就讲《认识佛教》这本书,我都已经讲了三遍了!本刊记者:那大家会不会听烦呢?鲍总:他们不会听烦的,佛教有些人听一辈子都不会烦,只要你用心去读《认识佛教》这本书,每个阶段的认识都不一样,比如我们说学佛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学佛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呢此山非彼山此水非彼水。
本刊记者:那鲍总你是怎么想到用佛教来管理团队呢?鲍总:也是因缘所致,我原来也没想到用佛教管理,后来有一次,我看我的员工,我发现我的员工不在状态,站没个站相,坐没个坐像!我觉得这些员工来公司就是为了挣钱,得到钱后,什么也没得到,最关键的困惑就是:我教他们的东西真的是对的吗,这些员工奔奔波波为了钱!我的团队也出了一些问题,一是老员工离职,把老顾客带走做其他产品去了,第二件事就是员工之间经常抢顾客,第三个就是个别员工对公司弄虚作假,对顾客连蒙带骗。
佛教思想与营销管理
佛教思想与营销管理字体大小:大中小来源:美途教育网发布日期: 03-10 关注: 221 次一位占卦先生曾说我面相与八字和佛有缘,并且名字中带有“梵”字,但本人对佛学的博大奥妙却知之甚少,每当看到虔诚的信徒在佛像前顶礼膜拜,虽然对佛祖不由滋生敬仰之情,但常感困惑。
前年,有幸在一家山中寺庙中得到一本未公开发行的书,名为《让智者了解佛学》,记得临行时老者语重心长几句话:一切随缘吧!心不要太高在营销职场上混迹多年,转眼已而立之年,难得静下心来读一下书,回忆过去,体会人生,一点点地发现佛祖的伟大,并对世界与人生有一些认识。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佛教的一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当今市场环境中对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有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持戒对佛门的弟子,坚持“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思想,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有严格和详尽的规定。
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业准则,来规范和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寻、有的放矢,并以此建立责任心和自我反省能力,促进有质量的工作成果,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布施布施要求人们有慈悲的胸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企业的生存依靠市场,利润来源于消费者的回报,所以我们对客户和消费者应心存感激,失去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个人也失去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企业应占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满足其需求,为其创造的价值,并最大可能的回报社会。
用我们的心去奉献,以布施的心态去面对客户。
欲强之,必先与之;欲取之,必先与之。
如: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很强调一个观念: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可口可乐提供了解渴消暑的饮料同时,也提供了尽情尽畅的感觉和活力。
人寿保险提供了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保障。
中国移动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和沟通的无极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思想与营销管理
字体大小:大中小来源:美途教育网发布日期: 03-10 关注: 221 次
一位占卦先生曾说我面相与八字和佛有缘,并且名字中带有“梵”字,但本人对佛学的博大奥妙却知之甚少,每当看到虔诚的信徒在佛像前顶礼膜拜,虽然对佛祖不由滋生敬仰之情,但常感困惑。
前年,有幸在一家山中寺庙中得到一本未公开发行的书,名为《让智者了解佛学》,记得临行时老者语重心长几句话:一切随缘吧!心不要太高
在营销职场上混迹多年,转眼已而立之年,难得静下心来读一下书,回忆过去,体会人生,一点点地发现佛祖的伟大,并对世界与人生有一些认识。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佛教的一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当今市场环境中对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有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持戒
对佛门的弟子,坚持“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思想,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有严格和详尽的规定。
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业准则,来规范和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寻、有的放矢,并以此建立责任心和自我反省能力,促进有质量的工作成果,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布施
布施要求人们有慈悲的胸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企业的生存依靠市场,利润来源于消费者的回报,所以我们对客户和消费者应心存感激,失去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个人也失去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企业应占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满足其需求,为其创造的价值,并最大可能的回报社会。
用我们的心去奉献,以布施的心态去面对客户。
欲强之,必先与之;欲取之,必先与之。
如: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很强调一个观念: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会用什么样的
态度对待你。
可口可乐提供了解渴消暑的饮料同时,也提供了尽情尽畅的感觉和活力。
人寿保险提供了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保障。
中国移动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和沟通的无极限。
宝马车,一种身份的象征和自尊的需要
------------
无常
“诸行无常“说的是一切有为法,皆生灭变异,不可常住。
“诸行”讲的是范围,意思是“一切”;“无常”才是这句话的中心,“无常”的意思,讲的是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每一刹那都处在生灭变异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常存不变的,相反,它们都是瞬息化、流变无止境的。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企业来讲,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在时刻变化,市场需求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经济环境在变化;宏观政策在变化---。
我们就应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每天我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无我
佛教里讲‘诸法无我’,“诸法无我”原来讲的是天地宇宙包罗万象的一切东西,其演化与运行遵循着自有的诸多大法。
这些法有的至深至奥,有的至简至明,有的亘古不变,有的应运生灭;。
我们现在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平时被用来专指治安领域,其实这句话作为佛学格言,原本含意还要广阔,指的是万物都不可能脱离大法。
要达到“合于诸法”就必须首先进入“无我”——这是从第二个方面来看待“诸法无我”——因为“无我”而“法现”,因为“有我”则“蔽法”。
佛法又讲“无我利他。
普济众生”。
实际‘无我’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和大智慧,我们不去深究,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从三个方面给予启迪:
1)现实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应探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从而设定我们的战略方法和战术手段,而不能主观的臆断和盲目决策。
营销理念中4P向4C转变正是‘无我’思想的一种体现。
2)在与客户和消费者的各种形式的沟通中,应以对方为中心。
在现实生活中,调查证明
2/3的人在处理和判断问题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只有“无我”的心态,才有‘利他’的结果,才能使客户接受我们产品的同时,接受我们和我们的公司。
3)在企业内部,我们以‘无我’的精神,对待企业、工作和同仁,就能形成积极进取、团
结敬业的氛围。
古人说“由无我,方能经世;由利生,方见无我”。
这句话的前半句意思是,心中破了“我相”,方能治理国事、世事(世事中当然包着商务经营)。
这句话的后半句意思是:怎样才知道已经“无我”了呢?看看他所作所为是否已经利益众生和他人(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了价值)便知。
圆融
圆融是学佛人的一种境界----功德圆满,成就人生;一种处世态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贯通。
圆融并非奸诈狡猾,而是提倡“方而不怪,圆而不滑”处世原则。
在企业运营中,圆融包含两个重要思想:
1)在公司政策方针确定之后,重要的是我们的执行,但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创造性执行,不能僵化,需要适度的灵活。
2)在团队内部建立一种团结合作的思想,一个圆融的团队才是真正有执行力又不乏温情的团队。
精进
不少人认为佛教提倡与世无争、不思进取思想,其实不然。
学佛不是求神,是学一种思想和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有限的人生里使生命更有意义。
不懈精进,是佛教中对人们的一种要求,精进人生才是精彩人生。
无论在企业的经营中,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不懈精进永远是我们行动的动力,成功的保障、激情的源泉。
几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和世界广为流传,其理论和观点博大精深,他是人文化的巨大财富。
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一门哲学,有些思想和观点不是三言两语表述清楚的,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挖掘,去感悟。
‘观自在菩萨’,你就是佛,佛就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