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PPT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PPT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 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 比的各部分名称。 3.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 单的生活问题。
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
B
3
2 8
12
12
D C
长方形 长 A B
6 3 8 12 12 3
3 :4 4 :3
比值可以是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24︰50
12 : 3 9:3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谁?它表示什么 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 还用到了比?
E
8
2
宽 长是宽的几倍
4 2 3 8 2 1.5 1.5
8 3
宽是长的几分之 几
2 3 3 8 2 3 1 6
2
C
D E
1.5 6
谁快?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小刚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40 45
2 3
20 15
路程÷时间=速度
15 9 12
哪个摊位上的 苹果最便宜 ? 3 5
2 3 4.5 4
总价÷数量=单价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 4
写作
6∶ 4
读作6比4
前比 后 项号 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6 6 ∶ 4 = 6÷4 = = 1.5 4
… … …
比值
填空
)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 比,比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前项 ),比号 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 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比值 )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然而,对于比的性质的讲解,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掌握。我考虑在讲解时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实物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性质。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对比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但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偏离主题,讨论与比的应用无关的内容。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需要在今后加强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运算,它在分数、除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比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个水果店老板需要将8斤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如何按比例分配?通过这个案例,展示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章“分数与除法”的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深化对比的概念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使用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通过实例,学会解决比的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等;4.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比例计算、简化比等。本节课将围绕这些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比的应用。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家积极参与,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需要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设计一些有趣的复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比的应用知识。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教材分析引言《生活中的比》是一本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材。

本文将对《生活中的比》这本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价其优点和局限性。

教材内容分析《生活中的比》围绕比的概念展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比的定义:教材首先介绍了比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比的应用:接着,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比的计算:教材详细介绍了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比的化简、比的扩大和缩小等,帮助学生掌握比的运算技巧。

4.比的应用拓展:最后,教材通过一些拓展题目,扩展了比的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比》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1.情境引入法: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循序渐进法:教材按照一定的难易程度和学习步骤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由简入繁,逐步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材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来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材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题目,帮助学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优点分析《生活中的比》教材具有以下优点:1.知识贴近生活:教材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引导学生思考:教材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结构清晰:教材内容安排有序,循序渐进,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示例,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

4.实际运用广泛:教材通过各种实际问题和拓展题目,拓宽了比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局限性分析《生活中的比》教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缺乏足够的练习:教材中的习题数量相对较少,学生在巩固和应用比的知识时存在一定的不足。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精选
课堂教学说课稿3篇《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
情境3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怎样才能比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总价和它相对应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使学生体会不同类量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力。
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的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重要性。
情境二:比速度。
孩子们,看看谁快?引导学生思考:要比谁快,比什么呢?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经过计算,学生惊讶的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学生体会到: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个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情境三:比价格。
在购物的情境中,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体会到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这个比值就是单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P69-7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可是这位朋友没时间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上,让老师带来几张照片,我们一起看看。

2.看到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问的?生说3.师: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呢?学完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秘密。

4.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二、探究新知,理解意义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图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1,然后小组汇报结果。

3.建立模型,理解意义(1)学生自学教材69页“认一认”,完成学习任务2和任务3.并汇报结果。

(2)小组讨论比的意义: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

举例说明并板书(3)师介绍比号的来历。

(在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的比号。

)4.师:现在同学们对比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有很多与比的知识密切相关。

用你智慧的眼睛观察身边,能找到比吗?说一说,屏幕出示5.屏幕出示算式,讨论: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完成任务四6.讨论:比的后项是否可以为0,为什么?完成任务五,汇报结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1)PPT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1)PPT课件
(2)写出几个比。
12
3
4
8
8∶6
16
4∶3
12∶16
(答案不唯一)
9
8
6
3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小明有3支铅笔,小亮有4支铅笔,
小明和小亮的铅笔数量的比是3∶4。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
20∶30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_,这个比
20比30
B
A
C
D
E
上面这些图片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利用附页中的
图2一起来研究一下。
3 B
6
A
B
2
12
D
12 E
D
8
2
E
A
4
3
C
C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长方形
A
B
C
D
E
长(小格) 6
数出每个长方形的
长和宽占几小格。
宽(小格) 4
3
3
12 12
2
8
8
2
3 B
6
A
2
12
D
12 E
8
2
4
3
C
8
12÷6=2
8÷4=2
我发现D的长和宽分别
读作_________,比的前项是___,比的后项是___,
20
30

比值是_____。

20+30=50
20∶50
(2)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______,这个比读
作_________,比的前项是____,比的后项是_____,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2课时《生活中的比》(2)PPT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2课时《生活中的比》(2)PPT课件

(2)面粉和干酵母的质量比是1000 ∶ 10。
面粉和白糖的质量比是1000 ∶ 10。
(答案不唯一)
你有什么发现?
4.如图,工人师傅用两块同样长的木板搭了两个斜坡。
斜坡A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
发现:斜坡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值越
1
小,坡度越平缓,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峭。
的比是 1∶3,比值是 3 。
速度、单价的认识。
填一填,说一说。
(1)谁快?
路程÷时间=速度
先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
再求比值。
速度
路程
路程与
时间
时间的比
马拉松
40km
选手
2时
骑车人 45km
3时
40∶2
速度
填一填,说一说。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非同类量
的比,它们的比值就是速度,
要加单位。
(1)谁快?
路程
路程与
时间
时间的比
马拉松
选手
40km
数量的比
9∶2
15∶3
12∶3
单价
4.5元
5元
4元 ✔
5元>4.5元>4元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
举例子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
1.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一说

a∶b

a÷ b






比比比
的号的
前 后
项 项
除法
被除 除
除号 数

分数

a … 分子
这两列火车行驶的路程比是多少?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4《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4《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4《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0页。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他们可能已经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未必能准确地表达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与除法的关系。

2.学生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比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小时能走多远?让学生认识到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的概念,解释比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同时,给出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例子,求出比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比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课件(共26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课件(共26张PPT)
7.列表格表示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作业1:完成教材P71练一练5、6题。 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项

知识提炼
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
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 3.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
数就是比值。
小试牛刀 判断对错
(1)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可以记作2∶0,所以比的后项可
以是0。
( ×)
(2)16 既可以看成一个分数,又可以看成一个比,还可
1.小兰的身高是1 m,爸爸的身高是170 cm。能 不能说爸爸和小兰身高的比是170:1?为什么?
答:不能。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比,应该化 成相同单位再比。
2.看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这些图形的 长、宽有什么关系? (2)写出几个比。
8∶5 8∶3 4∶3 (答案不唯一)
图片见教材P70
4.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例:上周天气晴天天数和阴天天数的比是3∶4。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 读写比,会求比值,体会认识比的重要性。
(重点)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
观察上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A 像?右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例题分析
为了找出图B与图A形状相同的原因,可以将 这些长方形画到格子中,如图所示。
以看成一个比值。
(√)
(3)最小的质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的比值是1。 ( ×)
小试牛刀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选自教材P71练一练第3题)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120∶2 。
付的钱数与买的米数的比是 72∶4 。
(1)谁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针对《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中《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展开。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难点是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和比的应用等内容。

2. 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比的读写和比的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4. 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七、作业设计实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答案:苹果和香蕉的比是3:2。

实例:小华有20元钱,他买了3个糖果,每个糖果的价格是4元。

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华还剩下8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比的读写和计算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比的应用,并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孔城镇中心小学刘定春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数学情境和“比速度”、“比单价”等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三)重点、难点与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准确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说教法。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
《生活中的比》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

“比”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而《生活中的比》又是整个章节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几节课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

杨老师的教学设计紧贴学习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流程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

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参与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

杨老师在这一节课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遵循“导问题——思问题——解问题”这一基本框架设计每一个问题,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表达的欲望强烈,能联系实际,及时迁移并运用比的有关知识。

同时,课件制作精美,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辅助学习目标的达成。

美中也有遗憾,在教学中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建议当“比的意义“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模型后,继续延伸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用比表示。

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

生活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例(教学设计)北京昌平昌盛园小学崔静教学目标: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为辅,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进行远程讨论、学习,最终掌握按比例解决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灵活解题方法,多种解法。

教学设计思想: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参与的活动开始创设情景,首先让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解题思路有一个了解,然后利用网络选择的形式着重分析多种解法。

再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分三个不同的层次),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比例分配的多种解题思路,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让学生能从中有更多的感受与收获。

教学准备:flash网络课件一份。

课件分成“基本技巧、解法公司、生活中的比例”三个栏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美丽的树林,情景导入)昌师附小6(3)班和6(4)班的同学去参加植树活动,共植树180棵,六(3)班有40人6(4)班有45人,你认为怎样分配最合理,6(3)班和6(4)班各植树多少棵?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思路是:(1)先求总份数: (2)再求6(3)班植树的棵数(3)求6(4)班植树的棵数。

(4)验算:验算表明,结果是符合题意的,说明列式计算是正确的。

小结: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思路,是先求总份数,知道了总份数,再求出每部分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求出每部分的量,另外,验算是保证解答正确的保证,也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

二、解法公司。

(多种解法)我们知道按比分配比较合理的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经常要把一个数量分成几部分。

步骤:1、请同学们先看一看,试一试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

2、同学互相交流不同的做法。

3、浏览网页,看不同的解法。

“解法公司”考职员“解法公司”顾名思义,是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公司。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比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来解决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知识。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比的概念和应用。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比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案例,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精编版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精编版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执笔:范启木听了范伟梅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一课,对六年级数学教学有了不同的认识,从中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验。

这节课的教学,范老师能从生活照片引入,并围绕对淘气四张照片的“像”与“不像”展开探索,让学生明白数学缘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整节课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评价语言巧妙,问题设计恰当。

以下是我对范老师这节课的几点评价: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节课教学中范老师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

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

教学本课时,范老师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范老师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这节课,范老师们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而是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篇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比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节课体会比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要用足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需要我们对这些素材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做一些教学法的加工。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作了以下变动:1、游戏导入:让学生双手同时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同桌比比谁画得二个长方形更像。

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是不能提供实际依据,只能根据目测来判断。

因此给学生一个悬念:我将如何证明我画得更像呢?激起学生兴趣。

同时也为课堂内几幅图像或不像可能根图形的什么有关(长和宽)埋下伏笔。

2、以图片的像或不像为主要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长与宽的关系,进而引入比的概念。

这也是在同类量相比的情况下感悟比的概念。

3、以“骑车速度与水果价格”这一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不同类量之间的比。

在每个情境中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次我们也对进行了前测: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什么是比?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而得出比的概念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生活中的比》评课

《生活中的比》评课

《生活中的比》评课曾经我听了校级公开课徐老师《比的认识》一节课,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和不足:先说说好的方面吧,这堂课徐老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例如:从照片是否像出发,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只有长和宽按一定比例照片才能像,又如:马拉松比赛谁的速度快;到哪买东西便宜等等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数相除。

以前我们在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时经常会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者一个量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今天换了一种表示方法,实际上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因此让学生理解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

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认识比。

在教学比值时,也是通过两个量相除得到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比值就是商,以及怎样求比值的方法。

在学生对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充分去总结“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最后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结束后,我补充了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因为课本中没有说明,我觉得很有必要,就是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法不同,因为后面的比例教学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知道这种表示方法。

比如1:2可以写成。

这种表示方法既可以说成是比值,也可以说成是比。

再说说不足的方面,徐老师重点把握不明确很致命。

本堂课比的名称和求比值其实很简单,学生几乎自学都能明白,关键还在于明白比的含义,或者说比的意义。

感觉上课时这部分内容还不是渗透的很深,学生还是不明白比。

说的再直白一点,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比,学了这个比有什么用。

我们知道,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的内容从生活中来,最后也要能应用到生活中去。

课后我询问了几个学生,他们表示还是不太能理解比,只是知道根据书中的说法,只要能用除法表示的就能用比表示。

可见对教材解读的还不够深,不够透。

希望徐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克服这些不足,继续保持好的方面,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再上新台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0.25。

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写出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千克大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整体提高你会算吗?(1)小明的爸爸想给快成熟的柑桔打药水,农药说明书是这样写的:此药配制时,请将药与水按1:100的浓度配制。

根据需要,他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买药粉多少千克?(2)为了保持校园整洁,学校政教处决定把840平方米的校园按面积划分给各班,其具体分配如下:三、四、五、六各年级所负责面积比为:1:2: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溶液
1:1 1:2 1:3

液晶电视机有4:3的宽屏幕(长宽的比)
地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71:29
24︰50
12 : 3 9:3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学交流,把表格填写完整。
名称
比 除法 分数 前项
相应关系
︰ 比号 后项 比值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学交流,把表格填写完整。
名称
比 除法 分数 前项 被除数 分子
相应关系
︰ 比号 ÷ 除号 - 分数线 后项 除数 分母 比值 商 分数值
本课小结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 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 分名称。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40 45
2 3
20 15
哪个摊位(A、B或C)上的苹果最便宜?
哪个摊位(A、B或C)上的苹果最便宜?
15 9 12
3 2 3
5 4.5 4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40 45
2 3
20 15
哪个摊位(A、B或C)上的苹果最便宜?
15 9 12
3 2 3
5 4.5 4
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并求出比值:
20︰10 = 3︰9 = 0.5︰1 =
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并求出比值:
20︰10 = 2 1 3︰9 = 3 0.5︰1 = 0.5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比 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 比的各部分名称。 3.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 单的生活问题。
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