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 学重点

经济地理 学重点

第一章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经济地理学学科属性:地域性和.综合性3,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a, 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又称系统经济地理学或者普通经济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概论、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经济区划与区域规划等分支。

b.专论的经济地理学,又叫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以特定的地域单位——大洲、大洋、国家或国家内的特定地区为对象,进行系统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比如亚洲经济地理、太平洋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北区经济地理、松花江流域经济地理等等。

即任何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都可以进行区域经济地理研究。

5,地域生产综合体:是指能有效地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

第二章 6.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次产业(primary)、第二次产业(secondary)和第三次产业文(tertiary)。

1)、依据——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是这一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

2)、分类标准——第一次产业: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

第二次产业: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

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次产业: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

即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

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3.)优点第一,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具体表现在:①此种分类方法同人类的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演进的一种趋势,即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二(次)产业的一定发展为基础的;反过来,又从更为广阔的领域为第一、二(次)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也使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趋于更加丰富。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 经 济 地 理 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概念:1. 城市区位型工业及其特点概念: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但收益回报很高的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

特点:其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

2连结度:表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β越大,说明交通网络越发达。

= 边的数量/顶点的数量(β表示交通网连结度)3.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A i i 点到其他点的距离的总和,越大,说明不同顶点间移动更难。

(比较的是网络内部的顶点)(D ij 为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j=1改为i=1) 4.分散指数: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D 表示各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比较的是不同的网络间的通达性)5.供应园商: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指围绕某一使多种原材料的组装企业而形成的为该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商的聚集区。

供应商园的出现表明: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P406.能源的分类:VE =β∑==n j ij i D A 17、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交通网(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8、交通运输发生的前提(美.乌尔曼):互补性、干扰性(可介入性)、可运输性。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杜能圈形成机制
地租曲线: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观点: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追求最大的地租
收入为目标——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 物进行种植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27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核心思想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既定假设条件下,依据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益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端点经济区位理论: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送达价格:是生产费和运费之和,可用从生产地向 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32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区位理论
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小结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 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即市场区形状是蜂窝状的正 六边形“面”状市场。 ▲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
➢规模经济:也称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生产部
门(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大,其单位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收益递增的一 种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14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三个基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成本:因运输方式不同
因定价制度不同——距离比例运价; 区段运价;远距离递减运价;均一运价。( 图 )
交通便捷程度:连结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
达指数和分散指数)
完善的交通网提高了区域地理可进入性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分布与经济活动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第三章: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城市规划与管理第四章:产业布局与经济增长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演变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重组第五章:交通与物流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模式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贸易政策与区域经济合作第七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活动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扩张与城市边界城市功能区划与经济活动布局第八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环境保护政策与应对措施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规划和决策的支持第十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展望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新挑战新技术对经济地理研究的影响结语: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经济地理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参考文献:1. Adams, W. M., Aveling, R., Brockington, D., & Danks, F. (2004).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Science, 306(5699), 1146-1149.2. Castells, M. (2010).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John Wiley & Sons.3.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4. Krugman, P. (1991). Geography and trade. MIT press.5. Storper, M., & Venables, A. J. (2004). Buzz: 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urban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4(4), 351-370.。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角度一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①研究经济活动区位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相结合的规律A 经济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中是怎样分布的?为什么这样分布?B各要素在空间中是怎样关联的(结构关系)?C 经济过程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D 经济活动该怎样再分布,依据是什么?研究目的是:指导社会实践,更好地协调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②研究经济活动区位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静态、动态)角度二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学科。

包括组织的原理、过程、方式等。

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关系等具体四个方面内容:(见P4-6)二、经济地理学的特性(一)地域性体现在:各种经济活动、经济现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上,即地域性,离开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就失去了地理性!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各地区存在差异、存在分工协作(二)系统性 1.集中体现在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环境性、状态性、过程性)2.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大系统与外界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3.该系统是一个可调节改变其状态的可控系统可随其中某子系统或某要素的改变而改变第二章经济活动一、经济活动的概念经济活动是与经济有关的各种人类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包括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活动。

1、微观经济活动----以个体价格、市场为约束,以特定资源具体利用为特征的经济活动。

研究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2、宏观经济活动----是国民收入、总资源利用和总价格指数决定(决策)构成的过程。

研究区域经济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二、经济活动过程经济活动过程由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四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经济循环传统经济活动过程:资源-----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活动过程:资源-----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再生资源三、经济活动特征1、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的特征。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总结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前些年关于经济地理最有影响力的书籍是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经济地理学这个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①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区位理论→对区域经济整体的研究→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研究)②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客体企业组织→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的研究)③研究思维方式的变化(规范性分析→行为主义对行为差异的考虑→解构主义地理学→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定义: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经济活动的内容②经济活动区位③经济活动空间组织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①通论经济地理学②区域经济地理学③部门经济地理学④公司地理学。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6、区位:主要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7、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区位条件:某一场所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

8、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而经济因子又分为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同时成本因子又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

9、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①土地因子:任何经济或都以一定的空间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影响。

②原材料因子: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以影响。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美国大公司R&D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型式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1、后者研究供求关系规律
研究如何使 用有限的资源 分配生产各种 商品等
2、前者研究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规律,
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2)国内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 区域规划 (3)国内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 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 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
二、学科体系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3、交通运输地理学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微观的企业区
位与环境,中观尺度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宏观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二、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1、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 系的一般原理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 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
4、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科体系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1、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的条件、因素、特 点和发展预测 2、全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评价,新 开发地区的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 3、已开发地区的综合发展问题, 4、骨干工业项目或综合体方案的论证
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作用
3、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知识总结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1、时期:17世纪以前2、特点:(1)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3)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中国:①《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②《禹贡》(《尚书·禹贡》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论述了夏朝各类土地的区别,贡赋的等级,进贡物品的名称,以及进贡的路线等。

将九州的田地按肥沃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

)③《史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④《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斯特拉波r(S t ab o),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

约公元前64或前63年生于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约公元23年去世。

受过良好教育。

后移居罗马,游历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等地,曾在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任职。

著有《历史学》(43卷)和《地理学》(17卷)。

西方古代地理学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商业地理研究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1)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2)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德国地理学家瓦伦纽斯,1650年写成《普通地理学》(又译《通论地理》),把地理学分为两部分:普通(或通论)地理学、特殊(或专门)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1)

经济地理学(1)
经济地理学(1)
(2)ITNET中国热点:医疗制度、环境保护、社会保 障、腐败、食品安全、教育、社会治安、住房、道 德诚信、社会分配、能源资源、三农问题、下岗与 就业、城乡地区贫富差距等。
(3)“十一五”规划:新兴工业化道路、开放型经济、 区域整合和自我发展、特色城市化道路、就业与收 入分配政策、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二分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 分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技术学)
经济地理学(1)
经济地理学(1)
(2)与经济学关系 ①经济学:研究经济效率、资源配置。 ②区域经济学:接近经济地理学。 ③政治经济学: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
经济地理学(1)
第一章 绪论
讲授内容
知识点:经济地理学说简史,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重点:研究对象、特征、学科属性、任务 难点:研究对象、特征、任务
经济地理学(1)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和方法,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发展简史、 社会经济作用,以及学习经济地理学应该注意的问 题。
经济地理学(1)
①微观:从单企业-多企业-跨国公司进行区位及空 间组织分析(第二章-第六章)
②中观:研究区域(内、间)经济活动结构组织(第 七章-第九章)
③宏观: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第十章-第十二章) ④经济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第十三章-第十四
章)
经济地理学(1)
经济活动微观分析 区位分析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1)
§5 经济地理学研究思路
1、指导思想 (1)以理论与研究方法为重点 (2)以可适用理论为主 (3)反映中国经济地理特色 (4)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2)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 K. Feegen)和康斯坦丁
诺夫(O. A. 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
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强化了政府的 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资料来源:李小建,2015.
(三)经济地理学 1. 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 F. Lomonosov)在他
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2. 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W. Götz)在《柏林地理
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 时期:17世纪以前 2. 特点 (1)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 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 关于经济地理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的观点
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 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
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来揭示经济地理学研 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日本学者的观点被引入 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葡萄牙的航海船队首先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并开辟 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通过新航路,垄断了 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西班牙也极力支 持海外扩张,支持哥伦布的海上航行,最终发现新大陆(即 美洲),成为继葡萄牙后的又一海上强国。新航路的开辟又 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 开始建立。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精选-经济地理学复习

精选-经济地理学复习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1.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区位研究为重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二战后,区域研究为重点,侧重于区域内企业间协调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关注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近20年来,注重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对象由单部门企业向多分部企业和跨国企业、全球企业转移.(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文化转向2.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什么是区位,区位因子区位的主要指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2.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土地通过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3.原材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原料配合比例以及原料本身的价格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

那些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越来越显示出其区位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活动,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与此形成了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供应商园4.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劳动力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空间差异,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

经济地理学总结

经济地理学总结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区位研究,区域研究,全球化研究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单个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二、研究对象(1)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第四次产业。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名词解释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3、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4、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5、社会可进入性: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6、制度可进入性: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7、经济可进入性: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8、地理可进入性: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

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10、通达性: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计算。

二、简答论述1、区位因子类型2、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

第( 1) 章 经济地理学绪论--1

第( 1) 章 经济地理学绪论--1

(3)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

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 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 中期以来);

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学 科 完 善 程 度
规律
分析
(过程、成因) (前提、边界记)
图1.3
地理学学科划分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一)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三大基本经济问 题)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 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 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 因此,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 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置也具有重要意 义。
全球分工与合作(1990年代之后); 。
图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尺度演变示意图
微观
(企业区位, 二战前)
中观
(区域经济, 50-70年代)
宏观
(全球分工与合作, 90年代后)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研究客体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 象转向以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 全球性经营发展为研究对象。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 地理学学科体系
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可划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和地理技术学科。这三个分支学科各又包 括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一)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序论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彼此关系的学科。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进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转变。

从偏重于对区域内的单体企业(农场、工厂、商业点)的微观分析,转变到对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和谐进展的分析。

50年代以后研究区域尺度再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研究区域之间的进展问题。

最后再进展到研究经济活动的全世界化。

(2)研究企业组织的转变。

战后以来,作为经济地理学要紧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世界性经营进展。

(3)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

标准性分析:从某一大体命题动身演绎推理出结果到实证分分: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式探讨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到行为主义分析: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到结构主义分析: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阻碍经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在区别4.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有哪些?(1)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会议发表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在经济进展中人们加倍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人们对进展经济和爱惜资源环境的关系的熟悉,已从本世纪上半叶的“环境决定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加”以爱惜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转移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进展上来。

(2)全世界与地址关系的理论研究(3)区域经济进展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①效率至上②威廉逊的倒“U”型曲线论③胡鞍钢主张二者兼顾但偏向于公平。

(4)企业与区域经济进展的关系直接阻碍(技术、治理、产业关联)间接阻碍企业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并非完全重合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阻碍因素6.区位:要紧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现代区位理论把区位概念为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7.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其大体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主体:指区位中占有其场所的事物。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讲义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1.1 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任务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

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

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

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

研究任务(续)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3)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1。

2 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彖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索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屮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9、试述半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除了教材上讲解之外,还有哪些?为什么?)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经济地理学重难点

经济地理学重难点

经济地理学重难点第一章绪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造成经济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动力是自然环境本身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

新经济地理学强调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在区位决策中作用的空间经济分析方法。

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在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活动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依据。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本身的增长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产业关联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研究;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的研究;环境与治理研究;区域发展研究;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研究;社会问题的经济地理研究。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区,又有位,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占据区位的事物)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通达性: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

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与比较。

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计算公式为B=E/V。

地理可进入性: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内部联系
(管理学)
(经济学)
社会科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通论经济地理学
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一般原理,既讨论 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也探讨区域整体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还包括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 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发展 趋势等。 1.企业(公司)地理学:它着重研究企业增长与空 间扩张、企业经济活动体系与空间结构、企业区位 选择和区域企业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等问题。 2.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经济活动体 系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地理学:以明确的区域整体为单位,研 究其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活动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 侧重于区域内外的分工与协作、区域经济结构、地 域生产综合体(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和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等方面。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 相结合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
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 态①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 结合;②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 环境相结合。 3)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 态、特征),也研究其形成、变化、发展过程 (方式、动态、特征)的 。
从空间信息角度来看,经济地理学实质上是研究 根据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空间)的数量、质量、 空间、时间特征(信息特征),将经济活动与地理 环境相结合或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的 决策过程。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3.3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得到地理学家和经济 学家的关注。在一些地理学家企图弄清经济学空间 含义的同时,经济学家关注空间现象的经济意义。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2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2.系统性 (1)系统的本质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 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组分(元素)、结构、状 态、过程称为系统构成的四要素。元素是构成系 统的最小部分或基本单元。
元素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叫做系统的 结构。系统持续运行中表现出来的状况或态势, 称为系统的状态。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系 统的总和,称为该系统的环境。系统在内部联系 和外部联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称为系统 的性能。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能引起环境中某些 事物有益变化的作用,是系统的特殊性能。系统 的元素、结构和环境三者共同决定系统的功能。
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 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 方式:①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②一定区域 (整体)经济活动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 3)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形式、特 征),以及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方式/ 关系)及变化发展规律。 4)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和不同尺度的地理空 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 间的组织;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 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区域系 统内部、同等级区域系统间,以及不同等级区域系 统间的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1.2特性
指的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对 象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质。
1.地域性(区域性)
地域指的是地表空间。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 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 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 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 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 的规律性现象。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2)经济地理学的系统性
经济地理学的系统性集中表现为研究对象的 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环境性、状 态性及过程性的集成。
经济活动及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自然系统 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发生相互的联系,结合为一 个整体——自然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这是由各 种关系将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的地域经济整体, 表现为具有自然一社会一经济技术相结合的多元 性、相关性和统一性,地域经济整体组分、子系 统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空间关系等的总 和构成了这个整体的结构。
1.3.2经济地理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科学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以地球空间系统为对象,研 究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存储、处 理、分析、显示、表达及传输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传统的测绘技术,包括大地测 量、摄影测量和地图制图等技术与3S新技术,包括 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的集成和融合,它能系统地揭示地球空间信息的数 量、质量、空间和时间特征。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
企业(经济)地理学 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







运业地ຫໍສະໝຸດ 地输地理


















……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图4: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示意图
自然科学
经济活动空间单元 (地理学)
技术科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表1—1 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主要观点
学者及出处
1.集中研究生产、批发和消费活动的分布。 惠勒和马勒,《经济地理学》第二版(1986)
2.是关于人类生存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利 用和再生产的学科,它强调人类生存的环 境和技术条件的产生和利用。
3.专门研究经济系统的空间方面。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3.4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
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的地理 空间组织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某些经济活动,如 农业、采掘业是直接利用一定的自然物来进行的, 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 是不言而喻的。运用相关自然科学,包括自然资 源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生态学、土壤 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把握经济活动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和谐相宜地将经济活动 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李(R.Lee),《人文地理学辞典》第二版 (1986)
史密斯《产业区位:经济地理分析》第二版1981
4.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 迪肯(P.Dicken)和劳埃德(P.Lloyd),
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 《空间区位:经济地理的理论透视》第三版
以及经济过程的空间影响如何?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规律
科 完 善 程
分析 (前提、边界记)
(过程、成因)

描述
(多视角、全面)
游记
(经历、日记)
发展阶段
日常生活需要
生产建设需要
思维能力需要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图2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也包括以下4方面: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2020/12/12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第1章 绪论
1.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
1.1.1研究对象 1.1.2特性
1.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1.3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1.1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 变化发展规律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 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3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3.1地理学科体系中的经济地理学 1.3.2经济地理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科学 1.3.3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 1.3.4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 1.3.5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3.1地理学科体系中的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990)
5.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 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 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
6.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系统的 空间组织及其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 的利用和滥用。
哈特向和亚历山大(J.W.Alexander),《经 济地理学》第三版(1988)
贝里(B.Berry)、康克林和雷,《全球经济: 资源利用、区位选择和国际贸易》(原《经济地 理学》第三版)(1993)
地理环境指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 圈等4个圈层的地球表面或地球外壳。人类活动: 生产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商 业与消费活动、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分布的疏 密,民族的立生、融合与消亡等。
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自 然)地理环境,它是研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自然 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人 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经 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 为研究对象,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4)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和商 业网点布局及商品分布、商业流和居民购物的空间行 为等方面。
5)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旅 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旅游点、旅游区的布局, 居民旅游消费的空间行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等。
6)城市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的地域条件和 城镇的体系、结构与布局的一门学科。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1)
1.3.5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
技术条件是影响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最 积极活跃的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经济活动布 局演变的直接动力之一。经济地理工作者必须掌 握这些相关技术领域知识,把握经济活动对地理 环境的要求.以及对地理环境利用方式、强度等 的变化,更好地把握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