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一课 过万重山漫想
刘 征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新词。
2、通读全文,认知过度句、段及文中丰富的联想,从而理清作者的“漫想”思路。
3、结合思路,深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4、学习我们祖先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思路,提高文章贯通、语言连贯的能力
2、理解文章中意义含蓄的句子。
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
讲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时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郦道元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阴天蔽日”,李白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作家刘征过三峡时又有什么新的感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过万重山漫想》。
【知识技能】
一、给画线的字注音
夔ku í门m én 耸s ǒn ɡ峙zh ì黯àn 然r án 失sh ī色s è船chu án 舷xi án 唠l áo 叨d ɑo 圭ɡu ī舵du ò师sh ī长ch án ɡ篙ɡāo 拄zh ǔ礁ji āo 石sh í敧q ī侧c è嘁q ī嘁q ī喳ch ā喳ch ā顷q ǐn ɡ刻k è啃k ěn 噬sh ì摧cu ī山sh ān 坼ch è地d ì渺mi ǎo 小xi ǎo 坐zu ò骑q í抟tu án 端du ān 倪n í栖q ī落lu ò翎l ín ɡ毛m áo 燧su ì木m ù迂y ū回hu í酣h ān 睡shu ì彷p án ɡ徨hu án ɡ脊j ǐ梁li án ɡ眺ti ào 望w àn ɡ泯m ǐn 灭mi è
夔门 耸峙 黯然失色 船舷 唠叨 圭 舵师 长篙 拄 礁石 敧侧 嘁嘁喳喳 顷刻 啃噬 摧山坼地 渺小 坐骑 抟 端倪 栖落 翎毛 燧木 迂回 酣睡 彷徨 脊梁 眺望 泯灭
二、给多音字注音
万w àn 顷q ǐn ɡ倾q īn ɡ倒d ǎo 栖q ī身sh ēn 栖x ī遑hu án ɡ
(1)倾:万顷 倾倒 (2)栖:栖身 栖遑
三、识记字形
礁ji āo 石sh í瞧qi áo 热r è闹n ào 樵qi áo 夫f ū堕du ò落lu ò坠zhu ì毁hu ǐ追zhu ī溯s ù塑s ù造z ào 朔shu ò方f ān ɡ渺mi ǎo 茫m án ɡ缥pi āo 缈mi ǎo
(1)ji āo ( )石 qi áo ( )热闹 qi áo ( )夫
(2)du ò( )落 zhu ì( )毁
(3)追s ù( ) s ù( )造 shu ò( )方
(4)mi ǎo ( )茫 缥mi ǎo ( )
四、词语释义
黯然失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以敝帚画西施:用破旧的扫帚画西施画像,比喻承担难以完成的任务。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嘁嘁喳喳:形容人声杂乱。
不盈不溢:不多出来,不往外淌。
摧山坼地:摧塌山脉,裂开大地。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作者简介】
刘征即刘国正,1926年出生,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工作。
【文学常识】 西施: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和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美女。
《禹贡》:保存了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资料,是较早的地理文献,作于战国时代,作者不详。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语出庄子《逍遥游》,意思是,大鹏在书面上拍击而行三千里,又盘旋天空飞翔了九万里。作者借此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范围高远。
鲧:传说是禹的父亲。
【教学过程】 1、从课题来看,本文时一篇散文,谁能解释一下“漫想”呢?
【明确】“漫想”从字面上理解时“不受约束地想”“随便地想”之意,但是从课题来看,它不等于“乱想”“瞎想”。它受着“过万重山”的限制,是作者过万重山时,超越时空的遐想。 2、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四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至2段)描写三峡奇险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3至9段)漫想的起点——由三峡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第10至13段)漫想之二——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远古,想到人类历史。
第四部分(第14至15段)漫想的终点——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3、作者第1段中说:“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
作者为什么强调“第一次穿过三峡”呢?
【明确】一方面为写过万重山时的一连串疑问铺垫;另一方面为引出“第一个”设伏笔,使联想得意自然展开。
4、阅读第3段,思考“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这个念头当真是“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跳出来的吗?
【明确】不是。这是作者构思的奇妙之处。他知道若要像前人一样用“华丽辞藻”去描写三峡奇景自会“黯然失色”,便另辟蹊径以免落下“笑柄”。当然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现写三峡文章之多,为自己另起思路理出头绪。
5、通读全文,画出“漫想”内容,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全文思路紧扣课题,以船出夔门为起点,由万重山(三峡)的奇险,先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再“延展”到“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然后再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甚至他会“想些什么呢?”;接着“思想向着更遥远空间和时间飞去”,想到历史上的无数第一个;再接着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最后以穿过三峡为思路终点,落在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上,结束了“漫想”。
6、速读6至9段。作者想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之间有什么联系?可否将内容打乱?为什么?
【明确】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难。第一是物质方面,先推断第一次穿过三峡的时间,由此推断所用的交通工具,只能是原始的简陋的独木舟。第二是舆论方面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形形色色的舆论阻力。第三是知识方面,由于认识的局限,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因而带有极大的冒险性。这几个问题之间,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关系,顺序不可调换。这样安排更能体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不畏艰险,奋然前行的执着意念。
7、如何理解第9段中的“他不知道,也没有想”?
【明确】“不知道”是因为“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不知道”不是说他对面前的艰险一无所知,而只是在强调他知道那接踵而来的艰险是难以预料的。“也没有想”,更不可片面理解为他只凭意气去瞎闯、蛮干,“没有想”只是意在强调他明知有险阻,却义无反顾,置之度外,决不为困难所吓倒,决不会畏首畏尾,顾虑重重。
8、读第10段中的一组问句,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
【明确】“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这两个句子说明了自然的神秘与伟大,而“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跨下坐骑么?”一句则说明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无穷力量。这样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将要“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漫想”到11段人类历史无数个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9、怎样理解第11段中的两个“三峡”。
【明确】本段中的“三峡”都加上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含义。表明此处的“三峡”不是实际中的长江三峡,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历史发展中的那种“阻碍”,是人们已经跨越各个领域的高峰,“三峡”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的“漫想”从实在的三峡跳到了抽象的三峡,意境由此变得开阔、深邃。
10、课文结尾,作者表明“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这里指的各是什么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