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静夜思》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古诗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1.《静夜思》- 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通过描写明月照床的情景,自然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疑是地上霜”的错觉,更增添了夜晚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而“举头”“低头”的动作,将诗人思乡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赏析: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强调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直接道出了在节日时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后两句通过想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3.《泊船瓜洲》- 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虽与家乡相隔不远,但却有重重山峦阻隔。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时“绿”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4.《秋思》- 张籍- 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赏析:首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从而产生了写家书的念头。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想说的话很多。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写家书时的反复斟酌和不放心。
5.《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赏析:词的上阕通过“山一程,水一程”的重复,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遥远。
“夜深千帐灯”则展现了夜晚宿营时的壮观景象,但也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下阕的“风一更,雪一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聒碎乡心梦不成”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痛苦,“故园无此声”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宁静生活的怀念。
《静夜思》原文注释及简析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
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1。
静夜思古诗_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古诗_静夜思李白导语: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
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
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思:思念。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
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
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
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
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
古诗《静夜思》解析(精选5篇)
古诗《静夜思》解析(精选5篇)古诗《静夜思》解析(精选5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静夜思》解析,欢迎阅读。
古诗《静夜思》解析篇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译文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与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与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与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与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非常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非常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古诗鉴赏-静夜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句注释⑴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⑵床:此字意思多有异议,今传五种说法。
一说指井台;一说指井栏;一说是“窗”的通假字;一说坐卧的器具,此为本义;一说指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银霜。
抬头看天窗外一轮明月,低头思念我远方的家乡。
创作背景关于《静夜思》的作年及作地,过去人们多未涉及,后来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著的《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日文版原名《汉诗的注释及鉴赏辞典》)、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李白选集》中才涉及到这些问题。
这三家学者提出了三种不同观点。
其一,作于李白“东涉溟海”“散金三十万”之后的贫困之时。
郁贤皓《李白选集》云:“按此诗乃客久而思乡之辞,疑作于‘东涉溟海’‘散金三十万’之后的贫困之时。
”作地未定。
其二,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二十七岁,作地或在安陆寿山。
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云:“此诗思乡之情略似上年(指开元十四年)《秋夕旅怀》,其作时当相去不远;又诗中有‘山月’一语,当系山居所见,则其作地或在安陆寿山。
”该书将这首诗系于开元十五年(727),李白时年二十七岁。
安陆,唐时属淮南道安州(安陆郡),即今湖北安陆。
寿山,在安陆西北。
其三,作于开元十九年(731),李白三十一岁,作地在安陆小寿山。
日本前野直彬、名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云:“这是李白三十一岁寓居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小寿山时所作,描写由静静的月光引起的思乡之念。
”张一民、王彩琴认为,李白《静夜思》一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秋天作者卧病期间,李白二十六岁,时在扬州。
孙宏亮则认为《静夜思》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至天宝八载(749)游金陵时所作,其作地即在金陵长干里附近。
秋天的夜晚,月明星稀,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静夜思》。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the bed, I suspect it i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view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missing my hometown.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I wish to see farther, I must ascend a higher level of the tower.3.《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Translation:Sunlight shines on the incense burner, creating a purple smoke. From afar, I see the waterfall hanging over the front stream.The flowing water falls straight down for three thousand feet, as if the Milky Way is descending from the ninth heaven.4.《登飞来峰》 - 李白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Translation:Ascending the Feilai Peak, I see a thousand layers of pagodas. It is said that one can hear chicken crowing and see the sunrise.I am not afraid of floating clouds obscuring my view, as I am situated in the highest level.5.《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静夜思》理解性默写
《静夜思》理解性默写
【静夜思】理解性默写
窗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写景抒情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形象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通过对该诗的理解性默写,加深对该诗的理解。
第一句:窗前明月光,
“窗前”:宋代以前家庭中窗户很少封闭,有的甚至没有窗户。
窗前是一个靠窗户的地方。
“明月光”:指的是月光的明亮。
意思:窗外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似地上霜。
“疑似”:表示怀疑的口气。
“地上霜”:指的是秋天夜晚露水一冷所致的霜。
意思:月光和地上霜形成了对比,使读者产生联想,加深诗句的形象感。
第三句:举头望明月,
“举头”:抬起头来。
“望”:看。
意思:向上看,看到了明亮的月光。
第四句:低头思故乡。
“低头”:垂下头来。
“思故乡”:思念故乡。
意思:思念故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友人。
总体来说,李白通过诗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景色,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思考。
该诗变化换代,至今依然备受推崇,是我国古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静夜思古诗意思
静夜思古诗意思《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在晚上做到“低头思故乡”的呢?唐朝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极大发展,就连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娱乐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你知道古代的人是如何消遣娱乐的吗?对了,打麻将!你可别小看打麻将哦!打麻将可是当时风靡的一种游戏,但要有技巧,不然打麻将可能会输得倾家荡产!说到打麻将,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麻将中的“和”,“和”指的是和牌,“和”不同于“碰”和“杠”。
它是胡牌的必备条件之一,而且“和”还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水浒传》中林冲一次性连续两次“和”,不仅他自己赢了钱,还帮助朋友高俅赢了赌局。
俗话说“十赌九诈”,那么在麻将桌上就更是如此,所以没有一点技巧,根本玩不转。
那么诗人是如何在这一夜做到的呢?原来是因为太饿了,不管了,先吃饭再说。
诗人从床上坐起来,解开自己的衣带,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去捕鱼。
一会儿,鱼儿就被诗人抓住了,真是一夜满载而归啊!诗人没有一丝的懈怠,反而拿着桶提着鱼回到船上,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往船舱走去,好不快活!第二天一大早,诗人便又拿着他的鱼网准备出发。
这个时候,月亮已经升起来了,照在水面上,使水看上去变成了银色,真是一轮美丽的银月啊!“白色的月光照在江面上”,这句话也把月亮比作了白色的布,因为用词非常恰当。
这句话不仅描写出了月光的颜色,也烘托出了月光的柔和美丽。
诗人想,我可不能辜负了这美丽的月光啊!于是又摘了一朵莲花戴在自己的头上,接着又拿起书细细品读起来。
诗人整理了自己的衣服,上了岸,继续赶路。
一边走,诗人一边欣赏着周围的景色,顺便想想今天的任务,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美不胜收。
一阵风吹过,荷花微微摇曳,沙沙作响,湖水也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偶尔还会听见几声青蛙的叫声,像是在为他伴奏,可真美妙啊!诗人睡了一个小时后,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把他唤醒,诗人缓缓睁开眼睛,抬头望向窗外。
儿童必背古诗《静夜思》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
儿童必背古诗《静夜思》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今年小一年级新生就会用上新教材了,新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期间,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习古诗文了,下面分享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词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静夜思
李白
chu ng qi n m ng yu guāng
床前明月光,
y sh d sh ng shuāng
疑是地上霜。
jǔ t u w ng m ng yu
举头望明月,
dī t u sī g _iāng
低头思故乡。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
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
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相关链接:
____小升初备考:古诗积累天天练(更新)。
《静夜思》一年级下册语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举 头 望 明 月,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霜
疑:好
像
明月光 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同学们再见!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 (下册)
静夜思
静夜思 静静夜夜思思
jìngyè 静夜思 安静 夜晚
jìng yè sī
静夜思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yè chuáng guāng jǔ
夜床光 举
wàng dī gù xiāng
望 低故乡
jìng yè sī
静夜思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李白《静夜思》赏析
李白《静夜思》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静夜思诗人:李白朝代: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赏析【注释】①床:指井台。
(对于床的解释有争议,见下)②疑:怀疑,以为。
③举头:抬头。
④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赏析】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
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关于“床”的释义:1)指井台。
参考资料:《新课堂作文》。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退休教师重解李白“床前明月光”,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2)魏明伦表示,《静夜思》家喻户晓,但研究者对这首诗却一直争论不休,焦点就集中在“床前明月光”的“床”上。
有的认为“床”应作坐具解释,有的认为“床”应作睡眠之床,学者认为“床”应作井栏解。
其实,《静夜思》中的“床”确为井栏,而且“井”这一民俗意象是全诗的核心意象。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3)“床”即“窗”的通假字4)驳以上观点床之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古诗赏析【唐】李白《静夜思》
古诗赏析【唐】李白《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古诗文《静夜思》赏析
古诗文《静夜思》赏析静夜思唐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静夜思》古诗解析
《静夜思》古诗解析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被广泛传诵、家喻户晓的古代诗歌。
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里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面对《静夜思》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
《静夜思》共4个句子,每句5个字,字数简洁明了。
全诗以“床前明月光”作为开篇,接着是“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三句,最后一句以思乡之情作为结尾。
整首诗串联起来,流畅自然。
诗的首句“床前明月光”是一个自然景物描写,以简单的几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月色皎洁的夜晚,给人以平静、安详之感。
接下来的“疑是地上霜”则使用了虚词“疑”,表明作者对眼前景物的怀疑心态,曲折地表达出作者为故乡遥远而感到困惑。
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巧妙地将作者的思念与夜晚的宁静联系在一起。
紧接着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则是以动作来表达情感,揭示了作者宿外的情绪。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动态姿势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露无遗。
众所周知,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乡,而举头望着明月,无形中使人产生了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低头思故乡更是直接、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琴瑟之思。
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在于“思故乡”这一概念。
通过床前明月的自然景物描写,作者深情的揭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充满了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故土、故地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道尽了人们在异乡漂泊时的无限思念之情,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情感的表达,诗歌的语言也是该诗的亮点之一。
《静夜思》的语言简练明了,每个字每句都显得异常精确,给人一种形象浑厚的感受。
例如“床前明月光”,字字有力,形象鲜明。
整首诗以直率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没有浮夸华丽之词,却迎合了读者对于真挚、简约的感受需求。
总结一下,《静夜思》以其简约、明快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造就了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夜晚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读者对于作者内心世界的感受愈发深刻。
静夜思古诗
静夜思古诗
作者: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
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
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思:思念。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静夜思》古诗原文
《静夜思》古诗原文《静夜思》古诗原文《静夜思》是唐代作者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作者于屋内抬头望月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静夜思》古诗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静夜思》古诗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注释:1、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2、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今传五种说法。
①指井台。
②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③“窗”的通假字。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静夜思》创作背景: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赏析:《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静夜思》赏析(精选7篇)
•••••••••••••••••《静夜思》赏析《静夜思》赏析(精选7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静夜思》赏析(精选7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静夜思》赏析篇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静夜思》赏析篇2[案例描述](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静,安静。
夜,夜晚。
思,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
)板书:明月光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4.理解第三行诗句: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
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
板书:举头望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
(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
)抬头望的明月。
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
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
读第四行诗。
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说说重点字、词的意思。
疑举头思故乡(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这里我是选用一个环节来进行说明,这个月来,我的点点感悟。
静夜思-小学古诗赏析
词语解析
01
02
明月
月亮,这里指明亮的月光。
疑
怀疑,这里指误以为。
03
举头
抬头,这里指仰望。
04
低头
低头,这里指回想。
诗文背景
•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表达了作 者在异乡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思乡之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 恋和无尽的思念。
出生地与家庭
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 时迁至蜀中江油县。其父李客, 母亲出自凉武昭王九世孙窦氏一
族。
教育与游历
李白自幼聪颖,十岁诵六甲,二 十岁游历名山大川。他先后游历 了蜀中、长江中下游、北方边疆 等地,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
富的素材。
诗人作品
作品概述
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其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名句解读
解读一
此句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 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读二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床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名句意境
意境一
通过明亮的月光和静谧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 然之美的赞美。
意境二
月光洒在床前,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柔和的光线,仿佛是家乡的温暖和亲切,表 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02 主题思想
主题概括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以及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中的感 受和思考。
具体描述
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写 ,表达了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和思 考,以及对人生和宇和感 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静夜思》原文及译文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思乡之情,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的明月,引发了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床前的月光明亮如霜,让人误以为地上铺满了霜。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在异乡的夜晚,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唤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而“低头思故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广为传颂的名篇。
罗美美古诗
罗美美古诗原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床”在这里不是指睡觉的床,有的说是“井栏”的意思。
“疑”表示好像。
二、赏析:这首诗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游子在寂静的月夜,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那洒在床前的皎白月光,恍惚中让人以为是地上的秋霜。
抬头仰望明月,不禁低下头来,沉浸在对故乡的思念之中。
它的美妙就在于那种自然流露的真情,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触动人心。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游历四方,心怀壮志,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就像那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四、运用片段: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每逢月圆之夜,我总会想起李白的《静夜思》,那月光仿佛也照进了我的心里,让我和千年前的诗人一样,满心都是对家乡的眷恋。
难道你在远离家乡的时候,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吗?原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衍生注释:“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啼鸟”就是鸟儿的啼叫声。
二、赏析:这诗短短几句,就把春天早晨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写得生动有趣。
春天里睡得多香啊,都不知道天已经亮了,到处都是鸟儿欢快的叫声。
想起昨晚的风雨声,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
这诗多有画面感啊,就像一幅清新的春日画卷在眼前展开。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诗大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清新自然,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他就像一位隐居在山林间的雅士,用诗意记录着生活的点滴。
四、运用片段: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我迷迷糊糊地醒来,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孟浩然的《春晓》。
这不就是诗里的情景吗?鸟儿欢叫,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难道你不觉得这场景很美妙吗?原文:《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衍生注释:“绝”是绝迹、没有的意思。
“径”指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