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皎然诗中看湖州茶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皎然诗中看湖州茶文化

关键字:皎然陆羽茶诗湖州茶文化

摘要: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陆羽于公元757年于皎然相交当时陆羽是一个24岁的青年,两人一见如故,开创了四十年的“佛俗情缘”的莫逆之交,陆羽《茶经》也同样受到了皎然的启发与指导,如过说陆羽是中国的茶学茶业之祖的话,那么皎然则可称为中国的茶道之祖。

湖州是中国绿茶的重要产区,茶叶品种很多。据考证,三国时期,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消费还局限于上层社会,唐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国古代贡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地方官员选送,称为土贡;另一种是由朝廷指定生产,称贡焙。湖州,就是唐朝廷设立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采制宫廷用茶的贡焙院所在地,可见当时湖州茶叶的品质和名气。

在唐代,湖州进贡的茶叶主要是紫笋茶,紫笋茶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因为茶圣陆羽品尝了阳羡(宜兴)紫笋茶后向宫廷推荐,因此称为贡茶。会昌元年,湖州顾渚山贡茶已进入全盛时期,据嘉泰《吴兴志》、《湖州府志》载:湖州“每岁进奉顾渚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会昌中(843—845)上贡湖州紫笋茶一万八千四百斤。”足见湖州当时茶事兴盛。

皎然生卒年代不见文献记载,据现代学者李壮鹰教授的考证,皎然

的生年应是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卒年大约是在贞元末年(公元800年),皎然出生于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产地—长兴,自小耳濡目染,嗜茶亦善烹茶,加上皎然在应举求仕失败后便遁入空门,至德至贞元中,皎然基本上定居老家湖州,从此便坐禅念经,专研茶道,好不自在。期间在公元757年皎然遇到了前来拜访的陆羽,两人一见如故,陆羽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也住进了妙喜寺,同皎然、灵澈等朝夕相处。一起出游,一起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尝试了一种新的客居寺院的处士生活。在此期间皎然帮助陆羽开始撰写《茶经》,两人在茶道上相互交流切磋,直至后来陆羽隐居苕溪、寓居江苏等地,仍与皎然多有往访。二人自结谊至相继辞世,凡四十余年,友谊一直不变,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皎然在此期间也创作了数量颇多的茶诗,对于湖州的茶文化有巨大的影响。

说道皎然的茶诗,最应该被提及的当属他的《三饮诗》,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如,世人饮酒多自欺。

在皎然心目中,茶乃人间极品,其地位,远在于天下美酒之上—美酒三杯落肚,酒鬼顶多是糊涂成仙而已;而佳茗三饮之后,爱茶人就会怡然自得其真谛,而三饮诗也成为了茶诗中的上品,这也是皎然留给湖州的非常著名的一首茶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皎然对于茶的推崇。另外在诗中,诗人提到了一饮、再饮、三饮,也就是当中诗人提

及了茶道,这首诗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饮茶需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干而尽就好,这与饮酒有本质的区别,饮酒讲究的是豪放,而饮茶则需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其中的味道,三饮得道也是这首诗在茶文化上的巨大贡献。

皎然是茶道的提倡者,对于湖州茶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他在茶诗方面的成就,还是他在茶本身上的造诣都是很高的。他追忆湖州古代的文学家沈约、吴均及前溪的春歌,赞扬安吉的桃花石、长兴的紫笋茶、洞庭山的橘和湖州人爱吃的构祀。他的《顾诸行寄裘方舟》诗,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茶姑娘形象,详细地记叙了紫笋茶的生长、采摘情况。他写了白孩洲的“水月”、“溪云”、“虚舟”、“寒山”、“寒竹”,吟咏了诸多山水的春雨、夏雾、秋红、冬阳,触景生情,寓意于景,表达了“隐于禅”的思想。正是他的禅学思想一直指导他,他在茶道上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湖州的山水景观和风物风貌成了他内心情感的一种凭藉和寄托,吟咏描写成了他向往世俗,宣泄情感,表达对友人生离死别的一种方式和心愿。皎然写出的大量诗文,现在成了湖州的珍贵文化遗产,这当中也不乏一些经典的茶诗。

在皎然纵多诗作中《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一句“谁解助茶香”,诗人不同于世人的处世态度隐然其后。又是重阳,满世界恐怕都是登高者的酒香吧,谁又知道世外古刹内的袅袅茶香呢?一句话点明了诗人与众不同的高洁,这是茶赋予的,茶与懂茶的人一起,放出圣洁的光辉,让人惶然不敢仰视。而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陆羽于肃宗上无初在吴

兴苕溪结庐隐居时,同皎然结成生死之交。而对于只知道饮酒之人,皎然在此毫不掩饰的嘲讽了一番,这不仅说明了皎然爱茶之深,也显示他对佛门的虔诚。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类似这般亲切地会见,无拘无束地切搓,必然对陆羽所从事的茶事研究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皎然在重阳同陆羽品茶、赏菊、赋诗,开创了以茶代酒,移风易俗之新风,这在一方面见证了皎然和陆羽两人之间高尚而深厚的友谊,同时说明饮茶之时若有黄菊相伴则更佳。

佛教禅宗强调以坐禅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茶。皎然出身于茶的产地湖州长兴,抑或由于与陆羽的交往,不仅爱茶、知茶、识茶趣,更常与茶圣陆羽以诗文酬赠唱和,成为莫逆,共同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湖州甚至是唐代茶文化的发展都有莫大的贡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茶诗极多,然而皎然茶诗的数量并不亚于白居易。他作有大量茶诗传世,是这一时期茶文学创作的能手,歌咏僧人生活中的茶的内容占了大部分。皎然的茶诗、茶赋鲜明地反映出当时茶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咏茶文学创作的趋向,对唐代中晚期的咏茶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对于湖州地区的茶风以及推广茶道都起了积极作用。

皎然亦与陆羽一样关心着茶事。他居湖州抒山妙喜寺时,常结伴游顾清山,其实他牵挂的都是紫笋茶,诗人对山中茶讯的确了如指掌。如《顾诸行寄裴方舟》云:

我有云泉邻诸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趋妈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远近,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刻胃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冷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诗中详细描述了山僧摘茶的情形,记下了茶树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和方法、茶叶品质与气候的关系,层层相扣,是研究当时湖州茶事的史料。从诗中可以看出皎然将茶看得比仙药之类的玉食、金液更为珍贵。诗人对于茶的喜爱表现在诗中,顾渚山是当时紫笋茶的场地,对于山中茶事,诗人是非常的关心的,诗人会经常进入山中去拜访取得第一手资料,这也准确的记录了当时湖州茶事活动已经非常兴盛。

皎然是一个注重茶道的饮茶者,对于如何饮茶,在何处饮茶,皎然都是非常有见地的,中国的茶道注重的是环境的清幽,茶于水的品质,当然还有泡茶的器具的讲究。湖州长兴也有非常精美的紫砂茶具,饮茶的环境,茶具,茶水,以及好茶还有泡茶的方法都是一种讲究。品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品茶之时应配之以琴韵花香和诗草,这样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