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

合集下载

中医如何从望闻问切诊断经络问题

中医如何从望闻问切诊断经络问题

中医如何从望闻问切诊断经络问题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源远流长,其中望闻问切是最为经典且常用的手段。

经络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是否存在问题,也能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判断。

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在诊断经络问题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体型、皮肤状况等。

比如,如果心经有问题,可能面色发红,心其华在面;肝经有问题,可能面色发青。

此外,还会观察患者的体态,比如胆经不畅,可能出现走路姿势的异常。

皮肤的状态也能提供线索,若经络气血瘀滞,可能在相应的经络循行部位出现皮肤粗糙、干燥、斑点等。

比如肺经不畅,可能在手臂内侧的肺经循行路线上出现皮肤问题。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对于经络问题的诊断,声音可以反映出脏腑经络的盛衰。

比如,说话声音洪亮有力,可能是阳气充足,经络通畅;而声音低微、气短懒言,可能是经络气血不足。

通过嗅患者身上的气味,也能辅助诊断。

比如口臭,可能与胃火炽盛、胃经失调有关。

问诊在诊断经络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生活习惯等。

比如,询问是否有头痛,若头痛位于巅顶,可能与肝经有关;若头痛在后头部,可能与膀胱经相关。

再如,询问睡眠情况,若经常失眠多梦,可能心经有热;若睡眠容易惊醒,可能与胆经有关。

此外,还会问患者的饮食偏好,比如喜欢吃辛辣食物,可能导致胃火旺盛,影响胃经。

对于女性,会询问月经情况,月经不调、痛经等可能与冲任二脉以及肝经、脾经等有关。

切诊包含切脉和按诊。

切脉是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不同的脉象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经络问题。

比如,弦脉常见于肝胆疾病,可能提示肝经、胆经有问题;细脉多为气血两虚,可能与多条经络的气血不足有关。

按诊则是通过按压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判断经络是否有疼痛、结节、肿块等异常。

比如,按压足三里穴,如果有疼痛或酸胀感,可能提示胃经有问题;按压膻中穴出现疼痛,可能与任脉相关。

以常见的肩周炎为例,从中医经络的角度来看,肩部主要与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有关。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一、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职业:[职业]就诊日期:[具体日期]二、望诊。

1. 整体望诊。

刚一见到这位患者,就觉得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点萎靡不振,就像霜打的茄子似的。

往那椅子上一坐,背还有点驼,缺乏那种年轻人该有的挺拔劲儿。

皮肤呢,有点发黄,不是那种健康的小麦色,倒有点像老照片的那种黄,透着一种虚弱的感觉。

2. 局部望诊。

面色:仔细瞧他的脸,面色萎黄中还带着点淡淡的青灰色,尤其是眼眶周围,就像被人轻轻打了一拳后的那种乌青,只不过颜色浅很多。

这面色在中医里可能暗示着气血不足,还有点寒邪内侵的迹象呢。

舌象:让患者伸出舌头,好家伙,舌头一伸出来,就像一幅“地图”。

舌苔厚腻,颜色白中泛黄,就像在舌面上铺了一层没搅匀的奶油,中间还有点剥脱,像被调皮的孩子挖走了一块。

舌尖有点红,这可能是心肺有热的表现,而舌苔厚腻呢,多半是脾胃运化不好,体内有湿气的信号。

三、闻诊。

1. 听声音。

患者说话声音比较低,有气无力的,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累得够呛似的。

而且声音有点沙哑,不是那种清亮的嗓音,听起来就感觉喉咙里像卡了一口痰,吐又吐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

这种声音在中医看来,可能是肺气不足,再加上体内有痰湿阻滞气道的缘故。

2. 嗅气味。

靠近患者的时候,能闻到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异味,不是那种汗臭味,而是一种有点像食物在胃里没消化好发酵的气味。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他的脾胃可能不太好,食物积滞在体内,不能正常运化,才产生了这种奇怪的气味。

四、问诊。

1. 问寒热。

我就问他呀:“您觉得自己是怕冷呢,还是怕热啊?”患者回答说:“大夫,我特别怕冷,大夏天的别人都穿短袖,我还得穿个薄外套,稍微有点风就觉得冷得不行。

”这怕冷在中医里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就像体内的小火炉火力不够,所以抵御不了外界的寒气。

2. 问汗。

又问他出汗的情况,他说:“我平时不怎么出汗,就算运动后也只是出一点点汗,而且汗是凉凉的。

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方法

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方法

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方法标题,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包括四个方面,望、闻、问、切。

望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闻指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声等;问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饮食、精神状态等;切指按摩病人的穴位、检查脉象等。

这种诊断方法在中医中被视为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的原理在于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都会在外部表现出来,比如面色、舌苔、脉象等都能反映病人的病情。

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医生可以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找出病因,辨别病机,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强调了对病人的全面观察和深入了解,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望闻问切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中医医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

在望方面,医生需要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底等,这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在闻方面,医生需要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声等,这需要敏锐的听觉和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在问方面,医生需要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饮食、精神状态等,这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切方面,医生需要按摩病人的穴位、检查脉象等,这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灵敏的手感。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能,医生才能准确地进行望闻问切,为病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全面观察、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帮助医生确定病因、辨别病机,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医生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听辨、问诊和切诊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望闻问切这一古老而又经典的诊断方法。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望闻问切


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2.望姿态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 ,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
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
• 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
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
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较重,预后不好。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
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
晦暗,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 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 其略作修改补充为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华佗精心问“病”情
•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
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
异常,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
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
,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
毛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
这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
人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
半,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
人服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
•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 认为“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望闻问切

证 正气未衰 正气已伤 虚寒 气虚 血虚 阴虚火旺 虚阳上越 脾胃虚弱 湿热黄疸 寒湿黄疸 血瘀、寒证、痛证 肝风内动 寒重、血瘀 肾虚 正气充盛 气虚、痰湿较盛 阴虚 风邪外袭,水湿内停 脾虚水肿 多为风动,舌即肝风 血虚或阳虚 寒证、寒湿证 实热证或阴虚火旺 实热证 虚热证 心火上炎 肝胆热盛 血热、热毒极盛 瘀血证 久病血瘀 阴寒证 毒热证 津液亏耗、热盛伤阴 脾气虚、阳虚 胃气虚弱、胃阴不足 多属寒证 外感风寒、里虚寒证 痰湿 多属热证、黄色愈深,其热愈重 表邪初入 里热加重 热盛伤阴 湿热内蕴、肠胃实热积滞 阳虚寒盛 热炽津枯 温热之邪入于营血之征 湿郁热盛、汗出不彻,津液耗伤 属实、属热 属虚、属寒 气虚 实证、热证 虚证、寒证 风寒、痰火 肺虚 气虚 肺肾两虚、中气不足 肺热、里实 外感风寒 肺气不足 肺热 新病-燥邪郁肺,久病-肺肾阴伤 痰湿或寒痰其热愈重Βιβλιοθήκη 津液耗伤-肺肾阴伤
其病在肺 其病在脾 实证、热证 虚证 胃气衰败之象 实热:食滞、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肝胃不和 肺胃有热 停食 肺热 肠中积热 虚寒 膀胱湿热证 湿热 虚寒 癌证 外感风热 外感风寒 急性热病 半表半里证 里实热证 阴虚发热 阳气不足 表虚 表实 气虚、阳虚 阴虚 脾胃湿热郁蒸,实热,阴虚阳亢 正邪相争,病热转折 邪去病退 正不胜邪 阳气虚脱,见休克危重 胃肠有滞、胃气虚弱 胃强脾弱 胃有实火 脾胃虚弱 内有积滞、气滞血瘀 胃气上逆 胃有停滞 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胃寒停饮 脾胃虚寒 胃有实热 里热 脾虚湿盛 阴虚虚热 脾虚 肝胆有热,心经有热 脾有湿热 伤食,消化不良 湿困脾胃 实证、热证 津亏血少或气虚 脾胃虚寒 肾阳不足 湿热泻 内有瘀血 血热 脾不统血 湿热下痢 实热证 膀胱湿热证 虚寒
67 咳而痰少,以咳为主 68 咳少痰多,以痰为主 69 呃逆(打呃) 声高有力 70 声弱断续 71 忽见呃逆 72 嗳气 嗳气酸腐 73 嗳气频频无味 74 气味 口气臭秽 75 口气酸臭 76 痰味腥臭 77 大便酸臭 78 大便腥臭稀溏 79 小便混浊臭秽 80 带下臭秽粘稠发黄 81 带下清稀带腥臭 82 带下恶臭,色灰白带血 83 问 寒热 发热发寒 表证发热,热重寒轻,口干咽痛 84 发热发寒 寒重热轻,无汗身痛 85 发热发寒 突然寒战发热,头剧痛,呕吐 86 发热发寒 阵冷阵热,胸胁满闷,口苦咽干 87 发热不恶寒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 88 发热不恶寒 久病潮热,午后尤甚,颧红苔干,手足发热,盗汗 89 恶寒不发热 经常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胱白 90 汗 有汗而发热恶寒 91 无汗而汗出极少兼恶寒发热 92 清醒时经常出汗:自汗 93 睡中出汗,醒后汗止:盗汗 94 手足心出汗 95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96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97 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后:战汗 汗出烦燥不宁,脉大 98 额部出冷汗如珠如油,四肢厥冷:绝汗 99 饮食 食欲减退 100 能食而食后腹胀满 101 多食易饥,形体反瘦 102 食后胃痛减轻 103 食后疼痛加重 104 呕吐 105 呕吐 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 106 呕吐 呕吐酸水 107 呕吐 呕吐清水 108 呕吐 妇女停经而见呕恶 109 饮食喜热 110 饮食喜冷 111 口渴引饮 112 口干不欲饮 113 口干咽燥饮水不多 114 口淡无味 115 口苦 116 口甜或粘腻 117 口酸 118 口粘 119 便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120 大便秘结,干燥难解 久病、老人、产妇大便困难 121 大便稀溏 122 大便稀溏 黎明即泻,5更天 123 大便稀溏 水泻为湿重、泻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 124 大便色黑 125 便血鲜红,肛门肿痛 126 便血暗红,面黄乏力 127 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赤痢多热,白痢多寒 128 小便黄而少 129 黄赤混浊,尿流不畅或尿痛 130 小便清白

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中,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方法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依次介绍中医的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一项,也是最直观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望诊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脉象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人体的面部、舌苔以及眼底等部位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的状况。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舌苔黄腻可能与湿热内蕴有关。

通过望诊,中医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机,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闻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二项,它主要通过医师的听诊来获取疾病的信息。

听诊包括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腹部肠鸣音等,以及医师通过敲击患者身体表面来获取共鸣音。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呼吸声或肠鸣音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脏腑功能状态,从而帮助医师做出诊断。

比如,根据肺部的呼吸音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而腹部的肠鸣音则可以反映患者的消化功能是否健康。

问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三项,意在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了解其病情。

问诊的内容一般包括主诉、病史、症状特点、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

通过详细的问诊,医师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的变化规律以及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进而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此外,问诊还可以通过医师的观察和记录来获取一些难以望诊或闻诊得到的信息,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切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最后一项,也是最具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诊断方法。

切诊主要通过医师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来了解其体质和脏腑功能状态。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脉搏的形态、强弱、速度等特点与脏腑功能紧密相关。

通过切诊,医师可以辨别患者的脏腑虚实、气血状况等,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切诊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触诊技巧,对患者体表穴位的刺激要求准确而有力。

综上所述,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医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望法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望法

外阴肿大.阴肿
前阴
肛痈 肛裂 肛门齿线以内 肛门齿线以外 肛瘘 脱肛
湿热或外感毒邪
裂痕小溃疡 血热肠燥
紫红色柔软肿块
内痔
外痔
混合 痔
肛痈溃后久不敛口,形成瘘管
肛门红肿疼痛
体强 体弱 粗大、胸廓宽厚 细小、胸廓狭窄 肌肉充实 肌肉瘦削 皮肤润泽 皮肤枯槁 精力充沛 精神不振 食欲好 食少 气血旺 气血少,功能低下
望色
⑴白色主病: 虚证: 血虚、失血——淡白无华 阳虚 —— 白 阳气暴脱 ——苍白 实证: 寒证——苍白
五色主病
黄色主病: 虚证: 脾胃气虚——萎黄 脾虚湿盛——黄胖 实证: 黄疸 黄而鲜明——湿热 黄而晦暗——寒湿
舌色偏淡
虚证、寒证
意义
特征
红绛舌
较正常颜色深
实热、虚热
青紫舌
全舌呈青紫
气血运行不畅
淡青紫
阳虚阴盛
绛紫
营血热盛
瘀血内阻
瘀斑瘀点
淡红舌
淡白舌
红绛舌
青紫舌
内容 特征 意义 荣 舌质滋润.红活鲜明 病轻预后好 枯 舌质干燥.色泽晦暗 病重预后差 老 坚敛苍老.粗糙色暗 实证 嫩 浮胖娇嫩.细腻舌淡 虚证 胖 胖大齿痕 阳虚水停 肿胀 里热盛 瘦 淡.瘦小而薄 气血两虚 红绛瘦薄 阴虚火旺
苔 色
白苔 黄苔 灰黑苔
刺 颗粒高起形成芒刺 邪热亢盛
多少不等 舌淡裂.血虚
舌红裂.阴虚
01
02
03
04
05
06
点 裂纹
内容 特征 意义 痿软 软.不能随意而动 绛.阴虚火旺 淡.气血虚衰 强硬 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红.热入心包 风痰阻络 中风先兆 歪斜 舌体偏向一边 风痰阻络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名称】望闻问切【拼音】wàng wén w èn qiē(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4声)【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事例】~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叫做四诊。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中医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编辑本段望诊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

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疾病的方法源远流长,其中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手段,通过这四种方法,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望诊,是医生用眼睛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以获取疾病信息的方法。

首先是观察患者的神态。

如果一个人精神饱满、目光明亮、反应灵敏,通常说明其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若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则可能正气虚衰,病情较重。

面色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面色苍白多为气血不足或阳虚;面色潮红可能是实热证或阴虚火旺;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者是黄疸;面色青紫多为血瘀、寒证或惊风。

观察患者的形体也能提供诊断线索。

身体肥胖者多痰湿,容易患中风、消渴等病;身体消瘦者多阴虚、血虚,可能易患痨嗽等病。

舌象在望诊中占据重要地位。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

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都能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

比如,舌苔白厚腻多为寒湿;舌苔黄厚腻多为湿热;舌苔少或无苔多为阴虚。

舌头的颜色和形态也有意义,舌红绛多为热证,舌淡多为气血不足,舌有瘀斑多为血瘀。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可以了解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情况。

比如,说话声音高亢有力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寒证。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弱多为肺气不足。

嗅气味方面,口臭多为胃火炽盛或消化不良;口气酸臭多为食积;排泄物有恶臭气味多为热证;排泄物有腥臭味多为寒证。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等。

问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比如,询问患者的寒热情况,发热恶寒多为外感表证;但热不寒多为里热证;但寒不热多为里寒证。

询问出汗情况,自汗多为气虚、阳虚;盗汗多为阴虚。

询问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等,能帮助判断疾病的病位和病性。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望闻问切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望闻问切

2024/4/2
1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 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称为四诊。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 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
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语言流畅, 反应灵 敏;无神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滞, 反应迟钝, 语无伦次。局部的 望诊,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 望舌包括望 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024/4/2
8
望诊的内容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
①望形体。
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 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 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 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 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 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 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
2024/4/2
3
什么是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
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
质和舌苔。例如,龙病的病人,舌质红,舌苔干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黄而厚;
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 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 耳为肾之窍。

感悟中医——望闻问切

感悟中医——望闻问切

感悟中医——望闻问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其中,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基本技术,被誉为“四诊合参”,对于中医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这四个方面去感悟中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医文化。

望,即中医的望诊技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表象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强调“望色”,即观察人的面色、舌苔、眼神等,从而了解人体内在的病理变化。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舌苔厚腻可能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

通过望诊,中医能够发现人体的问题所在,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闻,即中医的闻诊技术,通过嗅闻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强调“闻气味”,即通过嗅闻人体气味的变化来了解人体的病理变化。

例如,口气异味可能是消化系统有问题,汗液有臭味可能是体内湿气重等。

通过闻诊,中医能够察觉到人体的异常状况,从而及早发现疾病,进行相应的调理。

问,即中医的问诊技术,通过询问患者病情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强调“问病情”,即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感等,从而了解人体的病理变化。

例如,问患者是否有头痛、胃痛等症状,能够帮助中医判断病情的轻重和病因。

通过问诊,中医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切,即中医的切诊技术,通过触诊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强调“切脉搏”,即通过触摸人体脉搏的变化来了解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脉搏是人体阴阳气血运行的反映,通过切诊可以判断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情况。

通过切诊,中医能够了解人体的体质和脏腑功能,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基本技术,对于中医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这四个方面去感悟中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医的智慧和经验。

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让中医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人类的健康。

中医望闻问切

中医望闻问切

功效——切记)晚上吃为好。
以大米为主食的,当黄豆的蛋白质和米饭一起,
• 2.养心最好的食物:红色食品,特别是红豆,可以是红豆 就是绝佳的蛋白质。什么时候吃都好。
豆沙包、红豆粥、红豆豆浆。早上吃好。
• 4.养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别是大白萝卜,白萝
• 3.养脾最好的食物:黄色食品,特别是黄豆,可以 卜只有生吃才能养肺,切记。什么时候吃都好。
第十四页,共22页。
华佗精心问“病”情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异常,病人
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
几天,眉毛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这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人腹
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半,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人服用“麻沸散”
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 纹等五项叙述。
•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 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第六页,共22页。
2020/12/13 6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 。表示正气尚足,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 3.甘养脾,甜味的食品养脾,比如各式各样的水果。 • 4.辛伤肺,辛辣的食品少吃,如果离不开辣椒,则需要控制在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次。 • 5.咸养肾,盐是养肾的,但是过咸则伤肾,每天吃盐控制在6g以内就好。
2020/12/13
2211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2020/12/13
2222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49
2.食欲及食量︰了解脾胃功能 食少纳呆→脾胃气虚,内伤食滞,湿邪困脾 消谷善饥易饥饿→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胃病,胃液少。 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思饮食,多
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回光返照。
50
3.口味; 口苦→肝胆湿热 胃火 口甜→脾胃湿热 口淡→脾胃虚寒 口臭→胃火炽盛 口有尿味→尿毒症
53
1.大便 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实 便秘

实热︰腹胀痛,拒按, 实寒︰腹痛拒按,苔白身冷 气虚、津亏、见于久病老人、孕妇、产妇
54
❖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是水样,便次增多,。 ❖溏泄︰大便稀软不成形,如鸭屎→脾失健运 ❖五更泄︰腹痛泄泻必在黎明,泄后则安→命门火衰 ❖温热泄泻︰暴发泄泻,泻黄色稀臭稀水样便。 ❖寒湿泄泻︰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带腥臭。 ❖大便脓血︰下利赤白→痢疾 ❖腹痛泄泻与情况有关,每当情志因郁怒而不舒则腹痛泄
11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阳气充足,气血上荣,所以面色红润,故气血
不荣则出现白色。 阳气虚衰,气血营运无力 寒凝经脉,气血不畅 失血耗气,气血不充盈血脉 面色白而浮肿→阳虚 面色淡而消瘦→营血亏虚 面色无华而略带黄色→气血俱虚 暴病面色苍白→阳气暴脱 里寒症、腹痛剧烈→面色苍白
12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及惊风 青为气血不通,经脉阻滞所致 寒则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气滞则血瘀 小孩鼻柱、眉间、口唇四周青紫→惊风
15
(三)望形态
指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状态进行诊断的 一种方法。 1.形体︰一般来说,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
,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外形也衰弱。 体胖─痰湿之体;干瘦─虚火之体。 2.形态︰病患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书写范文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二、望诊。

# (一)整体望诊。

1. 神。

一进门,就感觉这位患者精神状态还可以。

眼睛比较有神,不像那种病恹恹、没精打采的样子。

不过呢,眼神里还是透着一丝疲惫,可能是身体有点小毛病折腾的。

2. 色。

面色有点发黄,不是那种健康的红润色。

就像秋天的树叶,少了点生机。

这黄呢,有点暗黄,不是那种鲜明的黄,初步感觉可能和脾胃有点关系,脾胃不好,气血生化不足,脸色就容易发黄。

再看嘴唇,颜色也比较淡,这也提示气血可能不太充足。

就像花朵没有浇足水,颜色不够鲜艳。

# (二)局部望诊。

1. 头面五官。

头发有点干枯,没有光泽,就像干草一样。

中医说“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状态能反映出气血的情况,这头发干枯,说明气血滋养不够啊。

眼睛呢,白睛有点微微发黄,这可不能忽视。

虽然不是特别黄,但也得考虑是不是有湿热的情况。

眼睛周围还有点淡淡的黑眼圈,看来最近休息得不是很好。

鼻子看起来倒是正常,没有红肿或者歪斜之类的。

不过鼻唇沟那有点油,可能是体内有湿气,湿气往上泛,就容易在这些部位表现出来。

耳朵呢,大小还算正常,但是耳廓的颜色有点偏白,气血不太充盈的表现。

中医认为耳朵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耳朵上有很多穴位对应着身体的各个部位,这耳廓颜色白,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身体整体的气血状态。

再看舌头,舌头一伸出来,嚯!舌苔有点厚腻,颜色偏白,中间还有点微黄。

这厚腻的舌苔就像地上长了一层苔藓,说明体内有湿气,而且有点化热的趋势。

舌头本身呢,有点胖大,边缘还有齿痕,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

就像一块海绵,吸了太多的水,变得肿肿的,还被旁边的牙齿挤压出了痕迹。

2. 躯体四肢。

患者体型有点偏胖,肚子圆滚滚的,这肚子大啊,在中医里往往和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有关。

就像一个装东西的袋子,脾胃运化不好,垃圾就都堆在里面了。

四肢看起来有点沉重的感觉,肌肉也不是很紧实。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询问大便次数和频率
了解患者大便次数和频率是否正常 。
询问大便性状
了解患者大便的形状、颜色、质地 等是否正常。
询问小便次数和频率
了解患者小便次数和频率是否正常 。
询问小便颜色和性状
了解患者小便的颜色、质地等是否 正常。
04
切诊
脉诊
部位
切脉应在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 动脉处,即桡动脉。
方法
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脉 ,以指腹轻轻触按,通过触觉感 知脉搏的部位、大小、强弱、节 律等。
方法
推拿手法多种多样,包括 揉法、推法、拿法、按法 等,可根据不同病症选用 不同的手法。
注意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生进 行,非专业人士切勿尝试 。
其他切诊手法
耳诊
舌诊
通过观察耳廓形态、色泽等变化,了解相应 脏腑病变。
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等变化,了解相应脏腑 病变。
皮肤诊
胸诊
通过观察皮肤色泽、纹理等变化,了解相应 脏腑病变。
注意事项
需要患者配合,避免光线干扰,注意保持自然状态。同时医生需 要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和判断能力。
02
闻诊
听声音
声音洪亮
声音宏亮,气息长,多属实证、热 证。
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喉咙疼痛,多属实证热 症。
喜高音
喜高音调,多属虚证。
声音低微
声音低沉微弱,多属虚证或寒证。
嗅气味
芳香
所嗅之气体芬芳,多属实证,热证。
望色
定义
01
望色是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色泽等,判断患者气
血盈亏、寒热虚实等情况。
内容
02
包括观察患者面色、皮肤、黏膜等部位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望诊
• 望诊,即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征象以 及排出物等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望 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以自然光线为佳。
•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 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 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 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 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
精品课件
• 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 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 息 、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 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 寒热虚实。
中医----望闻问切
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 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 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 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 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向的表现判

2.望姿态
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 ,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
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
• 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 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 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 肺实气逆等
精品课件
• 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阳经循行交
会之处,足厥阴肝经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
内,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所
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故心之华在
面。
望头面
• 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
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
(即望头面颈项) 足,青少年白发为肾虚、血虚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2、赤色主热证。
望 面
3、黄色主虚证、湿证。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精品课件

1.望形体
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 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 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 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 平衡。
精品课件











切敏


120130116

听 气
症 状
摸 脉
精品课件


•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四大诊法--
-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 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 著。
•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认 为“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 注于目
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
望五官(目、耳 、鼻、口、舌) 与五脏气血盛 衰有关,望五 官神色形态变 化,可直接诊 察脏腑病变。
分布结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观察耳廓 色泽、形态及分泌物状况。 ③望鼻。鼻为肺之窍,属脾经,与足阳 明胃经有联系。 ④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 ⑤望舌。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 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 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
较重,预后不好。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声 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晦暗, 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这是由于精气衰弱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暴露 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因此称为“假神”,俗称 “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提示病情恶化,脏 腑精气将绝,使临终前的前兆。
•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 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 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 法。
精品课件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尚足, 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望 神
精品课件
2、无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记载曰:“越人(扁鹊之名 )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言病之所在 。” 这四种诊法结合运用 就能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 断,对症下药。在“四诊”中,扁鹊特别擅长望诊和 切诊。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 扁精鹊品课也件 。”
精品课件
•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 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 (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 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 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 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 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 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 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 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 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 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 为针法
• 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 面肿,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 红肿热痛,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 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内动所致,以实证为 主。头项软弱,属小儿五软(头软、项软、手 软、脚软、肌肉软)范畴,为先天不足、肾精 亏损所致。精品课件
⑥望齿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
阳明经脉络于齿龈。
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要道, 与肺、胃有关。
精品课件
• 一次,华佗走进盐渎(今盐城)的一 家酒店,看见严昕正和朋友饮酒。华 佗仔细观察了严昕的脸色,问他说: “你身体不舒服吧?”严昕听了,很 惊讶,说:“我身体很好呀!”华佗 说:“你脸上已显示出严重的病状, 恐怕要患中风病吧。你可千万别喝酒 了!”严昕听后置若罔闻,继续饮酒 。回家途中,严昕乘车走了几里路, 就从车上晕倒在地。第二天,他就死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