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天花板效应。

学习遍数与5个新单词之间的关系。

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低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地板效应。

学习遍数与50个新单词之间的关系。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额外变量的控制(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的含义)、内部效度

(1)额外变量是指研究中除自变量外所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由于额外变量会影响因变量,所以它们会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即不知道因变量的变化到底是由自变量还是额外变量引起的。因此需要对额外变量进行识别和控制。

(2)额外变量的识别一般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研究工作的经验来进行的。而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a消除法

实验者采用某些措施把影响因变量的额外变量消除掉,使它不在出现在实验过程之中。

心理实验在暗室、隔音室进行,就是为了消除作为额外变量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

b恒定法

研究者采取措施使额外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这样因变量的变化就不能归因为这些已经保持恒定的变量。

实验常常要在同一时间,同一房间里进行,要使用同一型号的实验仪器;房间的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尽量保持一定;主试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指导语的标准化等等。也就是说尽量使被试实验环境中的各种条件保持恒定。

c平衡法

很多时候额外变量不能够消除或保持恒定,那么就该使用平衡法。即额外变量的效应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保持总体的平衡或相等。

对于不同的实验安排或设计,额外变量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不同的平衡方法。

小样本设计(单被试设计)

只特定选取一个或几个被试。

大样本设计(群体设计)

从总体里随机抽取一部分被试(即样本),用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