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概念为具体概念掌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核心概念为具体概念掌舵

——对小学科学教学过程设计的认识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一小林彩仑

【摘要】浙江省教研员喻伯军在今年的小学科学名师培训会上提出:“一节课必须要有核心概念,而且要确立一个最为核心的概念。”引起了广大老师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一线课堂存在的缺乏核心概念的现象,明确一节课中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的涵义来指导教师备课。

【关键词】核心概念具体概念支架活动

在小学科学概念关系图中,科学概念中包含24个核心概念,在小学阶段,通过142个(不定值)具体概念分别支撑着这24个核心概念的建构,一个核心概念的建构所需的具体概念是不一定的,它往往左右着对核心概念的丰富程度。

一、关于本文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的解释

本文的核心概念不是指课程里的24个核心概念,而是以一堂课为视角,把本课所要建立的知识作为目标概念,其中知识目标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作为核心概念,除核心概念之外的其他知识目标看作是相关概念,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都需要通过具体概念来支撑,才能实现目标概念的达成。

以《运动后会怎么样(一)》为例,本课的目标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核心概念:呼吸前后气体的变化

运动后的呼吸次数比运动前快

呼吸加快是需要更多的气体

人的呼吸系统和气体旅行路线

呼的是CO2,吸的是氧气02

科学家的数据:P71表格

具体概念1

具体概念2

具体概念3

具体概念4

具体概念5

我们可以提炼出课的核心概念(即重点):呼吸前后气体的变化。运动只是研究问题的一个载体,考虑核心概念的支撑点,而设计了五个具体概念进行支撑。

(如下图)第二个知识目标成了支撑核心概念的一个具体概念,第三个知识目标是核心概念的拓展知识。

从核心概念到具体概念,是根据学问逻辑产生的支架结构,从而以概念引领着探究活动(不是只有探究)。

二、当前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缺乏核心概念引领的表现

(1)活动与活动之间无结构

过程设计其实是一个支架结构,包括支撑的几个点和共同支撑起的几个点。脱离了中心和重心,就称不上是支架结构,盲目地整合网络教案,因为没有核心概念而显得具体活动的独立、零散。关于“教学重点”,每个一线老师都有关于此的前概念,据了解,教师普遍把教学重点理解为一个环节,然后在这个认为是重点的环节做足工夫,提升为特色内容,想出各种体验活动和问题设计。比如某片区开展《磁铁有磁性》的“同课异构,连环跟进”研讨会,三位教师就在教学重点的定位上下功夫,A老师把“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品”作为重点,B老师把“用磁铁来检验硬币”作为重点,C老师把“磁铁能隔着物品吸东西”作为重点,活动后,教研员还大力夸奖三位老师的不同想法。

(2)具体活动的设计经不起推敲

活动的设计总是要表达一个具体概念,而具体概念又是支撑起本堂课的核心概念和其他相关概念,但是我们一线的很多课堂教学中,花大量时间投入的活动缺并非是支架活动,而是独立的,不支持任何概念。像《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教学的重点是体验小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力的概念,最终建构的是重力概念。在安装小缆车环节总要做足功夫,怎么安装——安装时要注意什么——再让学生安装,10来分钟的投入,教师为的是体现学科的可操作性。如《冰融

化了》一课,教师在目标定位上总是喜欢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冰的特性,但是对于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思维发展无多大作用。

(3)搜集优秀设计,模仿名师

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碰到教研活动、课堂教学评比需要课堂展示的时候,老师总喜欢从网上拉几个教案看一下,并进行整合,努力记住教学过程,然后进行实施。可能课堂效果也是蛮好的,包括学生的兴趣、三维目标的达成和自主探究的体现,但是课的逻辑体系自己并不了解,假如再追问具体备课过程,背后的故事便出来了:10来篇教学方案整合,这里取开头,那里取材料样本,这里取研讨方式,那里取活动的组织。再如喜欢模仿名师的“自主合作”、“充裕探究”的形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4)认识不到教本的作用

教参和教材总是教师最先拿到手的,但总是被扔在一旁不用的而用电子备课,很多时候是向网络“学习”,经常是第一天上课就有了一个学期的教案,教材和教参没有解读和参考的价值。

三、让核心概念帮助建立具体概念

以《骨骼、关节和肌肉》为例谈谈如何着手建立核心概念,从而确立具体概念箭头,再寻找具体概念中的重点概念。

1.在解读教本过程中建立核心概念

教材背景和目标: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向学生们介绍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学生将会有机会体验上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动作的。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基于背景和科学概念的解读,把这节课的核心概念定为:肢体活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2.确认核心概念所需要的具体支撑概念

在顺着概念箭头下来所设计的具体概念,具体概念之间有了链式衔接,加上核心概念的引领,概念与概念啊之间又是协调组合。建构“肢体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所需要的支撑内容起码有以下四个:“运动时需要骨骼、

关节和肌肉的参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特点及功能”、“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和“肌肉在肢体运动中提供力”。

3.根据核心概念设计具体概念的箭头

在核心概念的引领下设计概念箭头:①建立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②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有机组合的→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会变化→④科学资料:肌肉是肢体运动的力源。通过这四个具体概念来支撑起核心概念,并随着概念箭头的推进而逐步完善核心概念。

首先从肢体运动中,整理学生的前概念,建立“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建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特点及相应功能,在了解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解释“手臂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如何工作”的模型,虽然解释可能是错误的,学生很难从感性上认识到身体内部的构造,以至于科学概念难以有所发展,所以再通过可视性的资料进行深化,进一步完善核心概念。

相关的科学概念“不同的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不同组合”,是建立在核心概念基础上,通过解释更多的肢体运动和类似事物来帮助建构,是建立在本体性知识上的理解性知识。

4.通过活动设计建立具体概念

确定了本堂课的具体概念,活动的设计就有了目的性,而活动的组织又了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往往带来不同的课堂效应。

(1)平板式

具体概念4

肌肉是肢体运动的力源

核心概念:肢体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支架活动1

交流骨骼的作用和运动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组织参与。

支架活动2

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功能。

支架活动3

观察和记录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解释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支架活动4

展示手臂运动中肌肉作用的具体资料,谈谈新的认识。

具体概念1

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