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PPT(18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0~ 500
支路 ≤ 30 150~ 250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 入计算。一般δ路=5~8 km/km2。
4.道路网规划指标
列入计算。
城市道路网密度δ 路:
城市道路总厂长度
δ 路=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城市干路网密度δ干为城市干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 积之比。
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a)城市干道网密度δ干
δ干
城市干道总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4.道路网规划指标
4.3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 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 隔带四部分。
确wk.baidu.com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 路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 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表
红 线 宽 度 (米 )
快速路 60~ 100
主干路 40~ 70
次干路 30~ 50
支路 20~ 30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4.道路网规划指标 5.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7.交通需求预测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多种功能。 交通功能- 通(通行) 达(进入)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 -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 -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 -防火带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 扰,避免机非干扰。
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 交通性车辆的干扰,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 要求有一定的景观要求。
城市各级道路(包括公路)的衔接原则 从交通功能来看,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
5.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城市地理区位(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外部交通和市内交通联
系)。
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在城市道 路系统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 级体系,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
(1)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 带,两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
(2)主干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 车流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 驶,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要求 方便联系,合理划分用地,组织城市的景观,具有良
城市快速道路网(机动车专用道路)是高速公路与城 市交通道路间的中介系统,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 对快速、畅通和交通分流的要求。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共用的道路网和步行、 自行车专用路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 加以有机组织。
城市道路网又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 (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
4.道路网规划指标
4.1 交叉口间距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可按下表的推荐值选用。 表: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道路类型 设 计 车 速 ( km/小 时 )
交 叉 口 间 距 (米 )
城市快速路 ≥ 80
1500~ 2500
城市主干路 40~ 60
700~ 1200
城市次干路 40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2 现代城市
道路分级体系主要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即通达性能 和承担交通量的大小来划分。
“居住环境区”和分散道路体系模式(1963年布卡南 报告):干线道路设置在居住环境区外围,在区域内 只布置为本区服务的道路。
道路分级体系: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干线 道路注重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 全和交通流的顺畅。
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城市基本的路网形式有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 混合式四种。
方格网道路系统又称棋盘式,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灵活性大,行车路线的选择相对自由,有利于分散交 通流。
环形放射路系统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于加 强中心区与外围各区以及外围各区之间的联系。
(3)次干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 主,其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 车场、出租车服务站等。
(4)支路: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 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 连。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 网。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1 古代城市
强大的集权规划的影响:路网规划主要体现社会宗礼 制度、战争防卫的性质和规模、美学的理性认识、对 宏伟和仪典的追求等方面的影响
“经纬涂”制:我国古代王城道路主要采用,“匠人 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自由式道路系统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 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非直线系数较 大。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混合式道路系统: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 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 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
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重要的是使交通运输网络与城 市形态和用地布局更好地结合,而不在于追求或拘泥 于某一特定的形式。
支路 ≤ 30 150~ 250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 入计算。一般δ路=5~8 km/km2。
4.道路网规划指标
列入计算。
城市道路网密度δ 路:
城市道路总厂长度
δ 路=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城市干路网密度δ干为城市干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 积之比。
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a)城市干道网密度δ干
δ干
城市干道总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4.道路网规划指标
4.3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 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 隔带四部分。
确wk.baidu.com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 路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 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表
红 线 宽 度 (米 )
快速路 60~ 100
主干路 40~ 70
次干路 30~ 50
支路 20~ 30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4.道路网规划指标 5.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7.交通需求预测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多种功能。 交通功能- 通(通行) 达(进入)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 -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 -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 -防火带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 扰,避免机非干扰。
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 交通性车辆的干扰,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 要求有一定的景观要求。
城市各级道路(包括公路)的衔接原则 从交通功能来看,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
5.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城市地理区位(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外部交通和市内交通联
系)。
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在城市道 路系统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 级体系,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
(1)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 带,两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
(2)主干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 车流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 驶,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要求 方便联系,合理划分用地,组织城市的景观,具有良
城市快速道路网(机动车专用道路)是高速公路与城 市交通道路间的中介系统,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 对快速、畅通和交通分流的要求。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共用的道路网和步行、 自行车专用路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 加以有机组织。
城市道路网又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 (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
4.道路网规划指标
4.1 交叉口间距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可按下表的推荐值选用。 表: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道路类型 设 计 车 速 ( km/小 时 )
交 叉 口 间 距 (米 )
城市快速路 ≥ 80
1500~ 2500
城市主干路 40~ 60
700~ 1200
城市次干路 40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2 现代城市
道路分级体系主要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即通达性能 和承担交通量的大小来划分。
“居住环境区”和分散道路体系模式(1963年布卡南 报告):干线道路设置在居住环境区外围,在区域内 只布置为本区服务的道路。
道路分级体系: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干线 道路注重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 全和交通流的顺畅。
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城市基本的路网形式有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 混合式四种。
方格网道路系统又称棋盘式,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灵活性大,行车路线的选择相对自由,有利于分散交 通流。
环形放射路系统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于加 强中心区与外围各区以及外围各区之间的联系。
(3)次干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 主,其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 车场、出租车服务站等。
(4)支路: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 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 连。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 网。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1 古代城市
强大的集权规划的影响:路网规划主要体现社会宗礼 制度、战争防卫的性质和规模、美学的理性认识、对 宏伟和仪典的追求等方面的影响
“经纬涂”制:我国古代王城道路主要采用,“匠人 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自由式道路系统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 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非直线系数较 大。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混合式道路系统: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 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 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
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重要的是使交通运输网络与城 市形态和用地布局更好地结合,而不在于追求或拘泥 于某一特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