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系统规划PPT(18张)
合集下载
《道路网络分析》课件
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际数 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实 践能力。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促 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02 道路网络基础知识
道路网络定义
道路网络是由节点(交叉路口)和边 (道路段)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连 接不同的地点和区域,以实现交通流 动和运输。
道路网络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
道路网络组成
节点
交叉路口、交通枢纽等, 是连接不同路段的关键点 。
边
道路段,连接节点,形成 交通路径。
属性
包括道路等级、宽度、长 度、通行能力等。
道路网络分类
按功能分类
01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等。
按等级分类
02
高速公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道路网络分析》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道路网络基础知识 • 道路网络分析方法 • 道路网络优化设计 • 道路网络评价与决策 • 道路网络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介绍道路网络分析在交通工程、物流 、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背景和重要 性。
课程目的
阐述本课程的目标,即帮助学生掌握 道路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 能。
绿色化发展
低碳出行
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 家车出行,降低碳排放。
新能源车辆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的数量,降低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
生态道路建设
采用生态友好的道路设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提高道 路的景观效果。
综合化发展
01
多模式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解读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km/小时) 交叉口间距(米) 城市快速路 ≥80 1500~2500 城市主干路 40~60 700~1200 城市次干路 40 350~500 支路 ≤30 150~250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设计
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 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道路 上交通量的分配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 预测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 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为: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 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 50000)、1:10000(或1:5000),一般还有1:1000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
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设计
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 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道路 上交通量的分配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 预测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 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为: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 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 50000)、1:10000(或1:5000),一般还有1:1000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
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完整版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2)旧区道路: A、两侧建筑物按照红线逐渐改建,逐步形成; B、近期一次拓宽到红线宽度(目前少用)。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红线定位的方法:
1)尽量与原有道路平行 2)规划红线根据少拆迁原则,以一侧拓宽为宜 3)原有的道路中线不动,两侧拓宽
红线宽度较大,分期两侧拓宽; 两侧都有永久性建筑物,做骑楼式人行道
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 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 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项 级 设计车速 双向机动车 机动车 分隔带 道路断面形式
目 类别
别 (km/h) 道数(条) 道宽 设置 (m)
快速路 \
80
≥4
3.75 必须设 二、四幅路
Ⅰ 60,50
≥4
3.75 应设 一、二、三、四
作用:控制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不允许侵入红线规划的道路 用地范围(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二)红线规划内容
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也即路幅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机 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各种用地 宽度的总和,包括远期发展用地。 考虑因素:①交通功能所需宽度②绿化所需宽度③通风、日照所需
宽度④防震⑤市政设施所需宽度⑥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建筑物高:红线宽度=1:2 原则: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道路红线宽度推荐值
城市快速路 城市主干路
红线宽 度m
60-100
40-70
城市次干路 支路
30-50
20-30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依赖于道路中线的定位。
1)新区道路: 先定红线,两侧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
城市主干路
设计车速: 40~60km/h 行车道: 4条以上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红线定位的方法:
1)尽量与原有道路平行 2)规划红线根据少拆迁原则,以一侧拓宽为宜 3)原有的道路中线不动,两侧拓宽
红线宽度较大,分期两侧拓宽; 两侧都有永久性建筑物,做骑楼式人行道
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 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 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项 级 设计车速 双向机动车 机动车 分隔带 道路断面形式
目 类别
别 (km/h) 道数(条) 道宽 设置 (m)
快速路 \
80
≥4
3.75 必须设 二、四幅路
Ⅰ 60,50
≥4
3.75 应设 一、二、三、四
作用:控制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不允许侵入红线规划的道路 用地范围(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二)红线规划内容
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也即路幅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机 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各种用地 宽度的总和,包括远期发展用地。 考虑因素:①交通功能所需宽度②绿化所需宽度③通风、日照所需
宽度④防震⑤市政设施所需宽度⑥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建筑物高:红线宽度=1:2 原则: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道路红线宽度推荐值
城市快速路 城市主干路
红线宽 度m
60-100
40-70
城市次干路 支路
30-50
20-30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依赖于道路中线的定位。
1)新区道路: 先定红线,两侧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
城市主干路
设计车速: 40~60km/h 行车道: 4条以上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
第十二章 公路网规划参考课件
(或距离)表示如下:
n
tij
n
dij
Ti
j
n
或 Di
j
n
整个路网的可达性,则用路网总的平均出行时间或距离来表示,即
n
注:以上四项要求,要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并且与区域内的实际条
件密切相关。
4
山
• 3. 公路网规划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
•
公路网规划是在进一步剖析评价现有的公路状况,客货流分布特
点,经济发展趋势、交通量增长的情况下,采用“选择路网节点法”
和“总量控制法”相结合。
• (1)选择路网节点法
•
首先对规划区域内的路网节点进行选择(节点主要是省、市区、
2. 全国拥有国道70条,约12万公里 国道中又规划有国道主干线。
3. 交通部1990年制订的国道主干线规划 • 1990~2020年,总长3.5万公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公路全部
建成高速公路。
• 2007年底已经全部建成通车,比规划提前了13年。
7
山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示意图
道路勘测设计
8
山
2.公路网络合理建设规模确定
方法:国土系数模型,认为区域公路网的合理长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及国土面积有关 。
公路网合理长度: L K P A
式中:L——公路网合理长度,km;
K——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
P——人口,1000人;
A——国土面积,1000km2。
18
山
12.5 公路网络方案设计与效益综合评价
列出分期实施的序列。
5
山
12.1.2 公路网的基本图式
三角形 并列形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五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PPT
2、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处理好区域、城 市与交通的发展关系,以体现城市特色和符合实现城 市发展目标为根本; 坚持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树立交 通先导的理念,体现交通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 关系,创造与城市特色相匹配的交通系统,满足城市 发展定位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结构,创造人性化城 市交通环境,体现以人为本。
(3)类比法
该方法是参考其它性质、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等较 为相似城市的总体客流量预测值,再根据两城市建成区 人口之比值按正比例近似估算 。
Q1 = P1 Q2 P 2
(5-2)
式中:Pi——城市 i 建成人口(万人),i=1,2; Qi——城市 i 总流量(万人次/d),i=1,2。
2)、城市货流总量的预测方法
总目标
表 5-2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与指标建议表
子目标 (1)满足客货运输能力需求
指标
路网规模、密度、面积率和结构指标、公交线网规 模、站点、车辆指标、各类交通服务水平指标
战略目 标的选择要 体现战略的
(2)满足客货运输效率要求 1.支持和促进经 济与社会发展
(3)满足客货运输成本要求
平均出行时间、旅行速度、服务准点率 交通投资、运价、平均出行成本
第三节 城市中长期交通体系规划
一、中长期交通体系规划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 停车规划、物流与货运交通规划等。
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以解决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为导向,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交通体系作出中长期的引导性规划, 保证城市交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第6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二、城市道路网布局影响因素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 (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三、城市道路网布局结构
(一)干道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干道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
由式、混合式 1、方格网式(棋盘式)
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 别;交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 地组织交通。
4、混合式
是三种干道网形式的混合,如使用得当, 既可以发挥它们的优点,又可避免它们的缺点。
5、线形或带形道路网
是以一条主干道为轴,沿线两侧布置工 业与居用建筑,从干道分出一些支路联系每侧 的建筑群。
6、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中心区为方格形,向四周呈环形放射式发 展。我国城市多采用这种形式。
7、手指状(巴掌式)道路网
第二节 各级城市道路规划
(5)变速车道 是加速车道与减速车道的总称。有直接式和平行式 两种,加速车道一般多用直接式,有的也用平行式; 减速车道原则上用直接式。车道宽度一般为3.5m。 (6)匝道 是起连接两条相交道路作用的道路。有三个相关的 几何因素:匝道与快速路的连接点、匝道车行道、匝 道与道路的连接点。 (7)匝道连接点 是驶入及驶出匝道与快速路的连接点。是一个紊流 区。
3.道路网系统性分析
(1)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之间的 协调关系;
(2)城市道路网与对外交通设施的配合衔 接关系;
(3)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分工及结构的合 理性。
4.道路网布局的检验与调整
检验的标准是拟订的道路网是否能满足道路 交通需求和环境质量要求。规划方案的调整分为 两个层次。
城市总体交通结构
优点:可以减少车流对沿街地区的干扰和噪声, 横向道路可以跨越,有利于交通控制。
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课件
掌握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第一节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三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第四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思考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1雅典宪章的启示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 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2)运行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 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3)组织形式-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 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地铁、轻轨、轮渡、市内航运、出租汽车等。
4)输送对象-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所以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城市的 用地布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首先要变革规划思想,从 “治本”的角度考虑。
• (1)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总体上形成多中心的组团式 布局,布局要综合考虑,组团内要做到功能基本完善。
• (2)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 • (3)要有交通分流和功能分工的思想,形成道路交通
第22页/共25页
居民OD出行调查
●对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以及暂住、流动人口。 ●内容——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目的、方式、平 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方式——抽样调查(抽样率4%~20%),建议采用专 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生产活动越频繁,生活水平越高,居民日平均出行 次数就越多。
第1页/共25页
思考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
1、雅典宪章的启示:
• 城市静态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三大活动从位置和数量关系上表
现为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 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2)运行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 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3)组织形式-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 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地铁、轻轨、轮渡、市内航运、出租汽车等。
4)输送对象-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所以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城市的 用地布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首先要变革规划思想,从 “治本”的角度考虑。
• (1)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总体上形成多中心的组团式 布局,布局要综合考虑,组团内要做到功能基本完善。
• (2)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 • (3)要有交通分流和功能分工的思想,形成道路交通
第22页/共25页
居民OD出行调查
●对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以及暂住、流动人口。 ●内容——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目的、方式、平 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方式——抽样调查(抽样率4%~20%),建议采用专 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生产活动越频繁,生活水平越高,居民日平均出行 次数就越多。
第1页/共25页
思考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
1、雅典宪章的启示:
• 城市静态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三大活动从位置和数量关系上表
现为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不进城,则应该“离而不远,大进大出”,火
车站不能象机场一样远离市区,应该靠近市区边缘, 同时要提高便捷快速、强有力的集输运交通能力。
2019/11/17
50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1.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2019/11/17
31
分割城市
2019/11/17
32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城市位于枢纽某一象限
2019/11/17
33
城市被铁路枢纽分割为两部分,受较大干扰
2019/11/17
34
城市跨铁路枢纽三个象限发展,受到严重干 扰
2019/11/17
35
(3)顺列式枢纽,带状城市常用的方式
(1)路网性编组站 (2)区域性编组站 (3)地区性编组站
2019/11/17
29
2019/11/17
30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节约土方,少占 良田。
5、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 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叫铁路枢纽。
(1)一站枢纽
与城市关系简单,但也要防止分割城 市
2.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2019/11/17
8
3、对外交通方式的基本原则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 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 运输体系(综合利用、共同发展、互相协助、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
车站不能象机场一样远离市区,应该靠近市区边缘, 同时要提高便捷快速、强有力的集输运交通能力。
2019/11/17
50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1.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2019/11/17
31
分割城市
2019/11/17
32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城市位于枢纽某一象限
2019/11/17
33
城市被铁路枢纽分割为两部分,受较大干扰
2019/11/17
34
城市跨铁路枢纽三个象限发展,受到严重干 扰
2019/11/17
35
(3)顺列式枢纽,带状城市常用的方式
(1)路网性编组站 (2)区域性编组站 (3)地区性编组站
2019/11/17
29
2019/11/17
30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节约土方,少占 良田。
5、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 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叫铁路枢纽。
(1)一站枢纽
与城市关系简单,但也要防止分割城 市
2.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2019/11/17
8
3、对外交通方式的基本原则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 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 运输体系(综合利用、共同发展、互相协助、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
第10章 公路网规划ppt课件
26
由于布局规划的区域、层次和要求的不同, 具体布局规划方案中的干线公路是个相对 的概念。例如在进行国道主干线布局规划 时,干线公路是指连接特别重要的结点的 公路,基本上是在国道范围内选择规划对 象。相对而言,尽管存在对省域而言比较 重要的公路,但也只能考虑到其对国道主 干线的影响,而不作为研究的主体;而对 于一个县域公路网的布局规划,尽管可能 整个地区只有县道和乡道,但这些公路中 仍存在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的区分。
20
1、重要度法
(1)结点重要度
区域内各结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条件 的差异,它们在交通网络中所表现出的功能是有 差异的。功能表现强的结点,说明其所处的地位 重要,反之则说明其地位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将 反映规划区域内各结点功能强弱的特征量或特征 参数,称为结点的重要度。它是对结点社会经济 活动的度量,是描述规划区域内结点在交通网络 中所处地位、重要程度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的指标。 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受政策、经济、文化、国防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9
10
11
12
13
14
第三 公路网结点的选择
公路网结点的选择是公路网布局规划的基 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结点选择的范围直 接关系到公路网布局规划层次的深度、路 网布局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工作的繁杂程 度。 合理确定结点选择的范围,确保公路 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布局精度
一、结点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影响因素
33
(5)人们的出行绝大部分分布于相邻乡(镇)及乡(镇) 与县城之间;
23
a 计算各节点的重要度 b 根据结点重要度排定结点的顺序 c 对于中间层次划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判 断 各层次内结点鉴别 不同层次间相邻结点的鉴别 (作用或目的:初次划分过程中凭借经验划 分,存在不合理性,有些结点是属于其他 层次比较合理,)
由于布局规划的区域、层次和要求的不同, 具体布局规划方案中的干线公路是个相对 的概念。例如在进行国道主干线布局规划 时,干线公路是指连接特别重要的结点的 公路,基本上是在国道范围内选择规划对 象。相对而言,尽管存在对省域而言比较 重要的公路,但也只能考虑到其对国道主 干线的影响,而不作为研究的主体;而对 于一个县域公路网的布局规划,尽管可能 整个地区只有县道和乡道,但这些公路中 仍存在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的区分。
20
1、重要度法
(1)结点重要度
区域内各结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条件 的差异,它们在交通网络中所表现出的功能是有 差异的。功能表现强的结点,说明其所处的地位 重要,反之则说明其地位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将 反映规划区域内各结点功能强弱的特征量或特征 参数,称为结点的重要度。它是对结点社会经济 活动的度量,是描述规划区域内结点在交通网络 中所处地位、重要程度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的指标。 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受政策、经济、文化、国防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9
10
11
12
13
14
第三 公路网结点的选择
公路网结点的选择是公路网布局规划的基 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结点选择的范围直 接关系到公路网布局规划层次的深度、路 网布局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工作的繁杂程 度。 合理确定结点选择的范围,确保公路 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布局精度
一、结点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影响因素
33
(5)人们的出行绝大部分分布于相邻乡(镇)及乡(镇) 与县城之间;
23
a 计算各节点的重要度 b 根据结点重要度排定结点的顺序 c 对于中间层次划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判 断 各层次内结点鉴别 不同层次间相邻结点的鉴别 (作用或目的:初次划分过程中凭借经验划 分,存在不合理性,有些结点是属于其他 层次比较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 级体系,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
(1)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 带,两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
(2)主干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 车流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 驶,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城市基本的路网形式有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 混合式四种。
方格网道路系统又称棋盘式,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灵活性大,行车路线的选择相对自由,有利于分散交 通流。
环形放射路系统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于加 强中心区与外围各区以及外围各区之间的联系。
δ 路=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城市干路网密度δ干为城市干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 积之比。
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a)城市干道网密度δ干
δ干
城市干道总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4.道路网规划指标
4.3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 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自由式道路系统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 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非直线系数较 大。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混合式道路系统: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 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 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
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重要的是使交通运输网络与城 市形态和用地布局更好地结合,而不在于追求或拘泥 于某一特定的形式。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要求 方便联系,合理划分用地,组织城市的景观,具有良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2 现代城市
道路分级体系主要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即通达性能 和承担交通量的大小来划分。
“居住环境区”和分散道路体系模式(1963年布卡南 报告):干线道路设置在居住环境区外围,在区域内 只布置为本区服务的道路。
道路分级体系: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干线 道路注重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 全和交通流的顺畅。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1 古代城市
强大的集权规划的影响:路网规划主要体现社会宗礼 制度、战争防卫的性质和规模、美学的理性认识、对 宏伟和仪典的追求等方面的影响
“经纬涂”制:我国古代王城道路主要采用,“匠人 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3)次干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 主,其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 车场、出租车服务站等。
(4)支路: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 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 连。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 网。
350~ 500
支路 ≤ 30 150~ 250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 入计算。一般δ路=5~8 km/km2。
4.道路网规划指标
列入计算。
城市道路网密度δ 路:
城市道路总厂长度
பைடு நூலகம்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 扰,避免机非干扰。
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 交通性车辆的干扰,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 要求有一定的景观要求。
城市各级道路(包括公路)的衔接原则 从交通功能来看,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4.道路网规划指标 5.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7.交通需求预测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多种功能。 交通功能- 通(通行) 达(进入)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 -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 -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 -防火带
4.道路网规划指标
4.1 交叉口间距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可按下表的推荐值选用。 表: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道路类型 设 计 车 速 ( km/小 时 )
交 叉 口 间 距 (米 )
城市快速路 ≥ 80
1500~ 2500
城市主干路 40~ 60
700~ 1200
城市次干路 40
城市快速道路网(机动车专用道路)是高速公路与城 市交通道路间的中介系统,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 对快速、畅通和交通分流的要求。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共用的道路网和步行、 自行车专用路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 加以有机组织。
城市道路网又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 (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 隔带四部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 路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 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表
红 线 宽 度 (米 )
快速路 60~ 100
主干路 40~ 70
次干路 30~ 50
支路 20~ 30
5.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城市地理区位(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外部交通和市内交通联
系)。
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在城市道 路系统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