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圆的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圆的性质说课稿教案

圆的性质说课稿教案

《圆的有关性质》教案课题:圆的有关性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三几何授课教师:王叶(拉萨市第三中学)教学目的: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圆的定义的理解教学关键:理解两点:①在圆上的点,都满足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②满足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在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上。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角平分线及中垂线的定义(用集合的观点解释)2、在一张透明纸上画半径分别1cm,2cm,的圆,同桌的两个同学将所画的圆的大小分别进行比较(分别对应重合)。

并回答:这些圆为什么能够分别重合?并体会圆是怎样形成的?二、讲授新课: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木条照课本演示圆的形成,用圆规再次演示圆的形成。

分析归纳圆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固定的端点叫做圆心,线段叫做半径。

注意:“在平面内”不能忽略,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2、进一步观察,体会圆的形成,结合园的定义,分析得出: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上。

由此得出圆的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例如,到平面上一点O距离为的点的集合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的一个圆。

3、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体会到圆内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内。

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同样有: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初步掌握圆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⑴已知图形,找点的集合例如,如图,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则是以点O为圆心,2cm长为半径的点的集合;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的内部是到圆心O的距离小于2cm的所有点的集合;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的外部是到圆心O的距离大于2cm的点的集合。

24.1圆说课稿

24.1圆说课稿

课题:24.1圆的性质说课稿赵俊教材分析1.内容出处:新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上第24章第一单元。

2.地位与作用:圆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到既熟悉而又神秘的曲线型几何图形。

《圆》这一章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是学生对所学几何知识的再一次综合与提升;是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的保证,而对“圆的性质”的学习,是学生学好《圆》有关知识的前提基础。

复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圆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使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复习重点1.垂径定理及推论;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3.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4.与性质相关的计算复习难点1.垂径定理及推论;2.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圆周角的相关性质;3.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4.与性质相关的综合计算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它们对人的成长、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必须要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手脑结合,充分掌握圆的性质;2、通过习题回顾,试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拓展思维,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延伸,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有一个教全面的回顾;2.通过自主学习,巩固与圆有关的基本技能;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三)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的方程、圆的切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轴对称性质。

这些内容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等高级性质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教学难点:圆的切线和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数学软件和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主要讲述圆的性质。

本章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对圆的认知的重要阶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圆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其他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纠正和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学生能够发现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圆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圆的性质的兴趣。

2.讲解:讲解圆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4.拓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的证明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圆的性质的关键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方面进行。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性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1.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性质和圆的方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

这部分内容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中的线段、角度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性质和方程的推导对students 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和方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的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探索。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和方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2.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圆的定义。

3.圆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推导出圆的性质。

4.圆的方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5.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相关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培养程度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程度。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以及圆的一般方程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机械制造、地图绘制等领域都需要运用到圆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由于圆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的掌握。

2.难点:圆的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从而引出圆的定义。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3.知识拓展:讲解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重要性质和方程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圆的定义: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4章圆的有关性质(说课)

24章圆的有关性质(说课)

圆的有关性质复习课说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有关性质”。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说明这几个方面来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是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的曲线图形。

圆作为一种常见的图形,圆的有关性质定理是进一步学好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2、目标及目标解析: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②理解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③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3、重难点:①垂径定理及推论;②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③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二、教法、学法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从图形中观察分析出比较隐蔽的数量关系的方法较弱。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和获取的知识基础上,结合这些特点,本节课用以下方法:1、合作学习。

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变式探讨,层层递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细化和方法的掌握。

2、引导启发。

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巧妙点拔,引导学生发现找到问题的办法,并在思维受阻时适当引导。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梳理分类;在合作交流中,诊断归纳;在探究探索中,类比提炼;在参与交流中,迸现出思维的火花;在沟通中,形成知识本质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分析1、用全章知识结构图导入,学生对全章的整体感知2、学生自主学习圆的有关性质(1)分小组读复习的知识点,回顾圆的有关性质的内容。

(2)、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完成基础知识题目①下列命题:(1)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FED CABO(3)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弦所对的弧相等;(4)90°的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 A .0 B. 1 C .2 D .3 ②如图,矩形ABCD 与⊙O 交于点A 、B 、F 、E ,EF=3,DE=1.则AB= 。

2024《圆》说课稿范文

2024《圆》说课稿范文

2024《圆》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圆》这个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6课时。

学生在学习了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圆的计算问题和应用。

教学目标方面,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认知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相关计算方法;其次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应用圆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在教法学法方面,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们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和动画来直观呈现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进行思维导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然后展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圆的特点和性质。

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最后,进行实际应用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认识。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授的《-圆》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安排。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能够在本节课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理解和掌握圆的知识和技巧,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圆的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圆的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圆的性质说课稿人教版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圆的性质”这一章节。

本章节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圆形这一基本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等关键知识点,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述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等定理的内容,并能在具体题目中运用这些定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

2.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操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性质和定理,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圆的性质和定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进而引出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并通过小组讨论,共同验证这些定理的正确性。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如何运用圆的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应突出重点和难点,清晰展示圆的性质和定理,以及解题步骤。

24.1.1《圆》的说课稿

24.1.1《圆》的说课稿

24.1.1《圆》的说课稿发布时间:2021-07-23T15:08:58.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作者:彭志平[导读]彭志平四川省南充市五星中学四川南充 6370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65-01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本文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内容及内容分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分析、目标检测设计、课后反思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内容及内容分析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也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圆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运动的观点,是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特确定如下目标:目标一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去理解圆的定义,熟练掌握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概念。

目标二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利用课堂探究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目标三渗透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验“先猜想后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圆、半径、弦、直径、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与圆有关的问题.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逐渐攀升.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圆,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圆的理解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节课学生如何理清弦、直径、弧、等弧、等圆、同圆等易混淆的概念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24.1圆的有关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配教案和幻灯片)

24.1圆的有关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配教案和幻灯片)

24.1圆的有关性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的有关性质》第一课时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圆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具有独特的对称性,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圆都具有同一形状。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下面我将从设计思想、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圆的有关性质进行说明。

一、设计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

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之美。

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

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符合《课标》精神。

二、背景分析:“圆的有关性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圆”这一章,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

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圆形的基本知识和面积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使用水平较熟练,对于课件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已适应。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圆的画法及其圆的定义;2.理解确定圆的条件及其与圆相关的概念.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1.理解圆、弧、等弧、弦、等圆、半圆、直径等有关概念.2.能初步应用“同圆的半径相等”及“圆心是任一直径的中点”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情感态度: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中华古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设计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应该是一节课或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它应该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它应该与具体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教师好把握,学生好掌握,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这是学生学习圆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精确的数学定义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圆的数学定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圆的性质。

2.难点:圆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数学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圆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加深对圆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圆的性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知识。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1说课稿
2.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圆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平面几何中已学的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圆的定义: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查阅学生的练习和作业,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2.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3.对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反思和改进措施: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1.平面几何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点、线、面的基本关系。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圆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空间想象力不足,难以理解圆的动态性质。
3.部分学生对几何证明过程感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1.圆的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圆的符号表示:圆心用大写字母表示,半径用小写字母表示。
3.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半径相等;圆是轴对称图形等。
4.圆的判定方法: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在圆上;圆的半径垂直于切线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符号表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风格,布局合理,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是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图形。

它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考中分值占有一定比例,与其它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圆这一章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

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课时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理解圆的定义,理解弦、弧、直径、等圆、等弧等相关概念;并通过对“草坪问题”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取课件与导学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课程标准,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圆的两种定义和圆的有关概念的学习。

2.能够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问题。

难点:圆的第二种定义。

为了突破难点,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及观看老师演示等方法,最后辅之以相关练习题,使学生得以巩固。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圆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初步体会到圆在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均广泛存在,这对进一步探究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圆的相关性质掌握较少,对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所以重在要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24.1.1圆(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24.1.1圆(教案)
首先,对于圆的方程部分,我可能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明白方程背后的几何意义。例如,可以拿一个圆形的物体,如硬币或圆盘,通过测量半径和直径,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方程。这样,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方程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讲解切线和割线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区分,我计划在下节课中增加一些图示和实物操作,比如用绳子模拟切线和割线,让学生亲自感受两者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几何关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圆的方程和切线割线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
我还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主题不够吸引他们或者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讨论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和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另外,实践活动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圆的理解,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关注了操作本身,却忽略了背后的数学原理。因此,我计划在下次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思考这些操作与圆的性质和公式之间的联系。
-圆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掌握面积和周长的公式,是实际应用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举例:圆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建立圆的方程。
2.教学难点
-圆的方程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方程背后的几何意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的有关性质》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九年级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方程、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基本的掌握。

但是,对于圆的性质和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由于圆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方程、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方程、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圆的性质的推导和证明,以及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通过展示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入圆的基本性质的学习。

2.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圆的性质,并进行证明和推导。

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24.1.1圆的有关性质——圆_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24.1.1圆的有关性质——圆_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24.1.1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2、过程与方法: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重点难点:重点: 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难点: 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圆的历史: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做出第一个圆的呢?18000 年前的山顶洞人用一种尖状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这样以同一个半径和圆心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到了陶器时代,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我国古代,半坡人就已经会造圆形的房顶了.大约在同一时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轮.很早之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这样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2 000 多年前,墨子给出圆的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的定义要早很多年.2.生活中的圆出示一组含有圆生活图片,让学生感知图片主要部分形状,在寻找圆共同特点引入圆定义。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同时将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圆的概念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是如何画出来的吗?圆的概念: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注意:“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平面”.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画圆,观察画圆的过程学生观察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圆的性质说课稿

圆的性质说课稿

圆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什么是圆,并能正确地描述圆的性质;2.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弦、弧等基本概念;3.理解和应用圆的性质,解决与圆相关的简单几何问题;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圆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圆的性质与几何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圆圆的定义:在平面上,离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圆的要素:圆心、半径。

2.圆的性质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直线,它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且等于两倍的半径。

弦: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

弧:圆上两个点之间的一段弧线。

弧度: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量单位。

弧长:弧上的一段长度。

垂直弧:在圆上的两个弦所对的弧,若这两个弦垂直,则这两个弦所对的弧也互相垂直。

圆周角: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其对应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该角的两倍。

圆内角:圆的内部任意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其对应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该角的一半。

3.圆的应用圆的切线:通过圆上一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

切点:切线与圆的交点。

弧缺:切线与圆的交点所对的弧。

切割圆圆的证明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概念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入圆的概念,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2.讲解与练相结合:通过讲解圆的性质,并带领学生做相关的练题,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和掌握。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圆的性质和应用,加深他们对圆的理解。

5.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练完成度:检查学生对圆的性质的掌握情况,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简单问题的解决能力。

3.思维能力: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导入、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2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 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2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 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新人教版

24.1.3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的有关性质,它是在学习了垂径定理后进而要学习的圆的又一个重要性质。

主要研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教材中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出性质,再进行证明,体现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证明的有机结合。

在证明圆的许多重要性质时都运用了圆的旋转不变性。

同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定理在后继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圆的旋转不变性.2、结合图形让学生了解圆心角的概念,学会辨别圆心角.3、引导学生发现圆心角、弦、弧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教法分析:1.学情:由于圆的知识是轴对称及旋转知识的后续学习,学生有一定圆的相关概念,计算的知识储备,因此学习本节难度不是太大。

由于学生对圆的旋转不变性不甚了解,所以在探讨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能感到困难,另外对等对等的理解可能不透彻,我会做直观的示范;初始阶段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等有关问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会走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老路,这时我会有意识引导,针对性训练,构建学生头脑中新的知识网络。

2.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达成,需优选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情,本节课在探究圆心角,弦,弧之间的相等关系我采用发现模式,基本程序是:观察实践——概括归纳——重点研讨——推理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例题教学时采用讲授模式,一方面通过新知识的讲解练习,及时反馈,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有意的。

在最后小结时运用自学模式。

3.教学手段:学生动手,现场板演,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看一看、思考(1)多媒体动态演示:平行四边形绕对角线交点旋转180度后,你发现了什么?(2)多媒体动态演示:圆绕圆心O旋转180度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设置是让学生感性认识,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圆旋转180度后都能与自生重合,是中心对称图形。

24.1圆的有关性质(第1课时)

24.1圆的有关性质(第1课时)

1.阅读材料 引入新知
我国古代,半坡人就已经会造圆形的房顶了.大约 在同一时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 子——圆的木轮.很早之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 架上,这样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2 000 多年前,墨子给 出圆的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 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古希腊数学家欧几 里得给圆下的定义要早很多年.
B
O
A
C
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 A、B 为端点的弧记作 AB,读作“圆弧 AB”或“弧 AB”.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 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B
O
A
C
劣弧与优弧
小于半圆的弧(如图中的 AC)叫做劣弧. 大于半圆的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中的 ABC) 叫做优弧.
5、如图所示,圆中弦的条数有( A )
A、2 B、3 C、4
D、5 D
B
EO A
C
广东省怀集县马宁镇初级中学
徐志才
5.归纳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是否明确圆的两种定义、弦、 弧等概念?
6.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 81 页 练习 第 1,2 题.
∴A,B,C,D四点在以点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ABC中,∠C=90º,求证:A,B,C三点在同 一个圆上.
证明: 作AB中点D,连接CD
∵在△ABC中,∠C=90度
∴△ABC是直角三角形
∴CD=
1 2 AB=AD=BD
∴A、B、C在同一圆上
知识点三 与圆有关的概念
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 AC.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中的 AB.
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 一是圆心, 二是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4.1圆的性质说课稿赵俊教材分析1.内容出处:新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上第24章第一单元。

2.地位与作用:圆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到既熟悉而又神秘的曲线型几何图形。

《圆》这一章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是学生对所学几何知识的再一次综合与提升;是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的保证,而对“圆的性质”的学习,是学生学好《圆》有关知识的前提基础。

复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圆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使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复习重点1.垂径定理及推论;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3.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4.与性质相关的计算复习难点1.垂径定理及推论;2.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圆周角的相关性质;3.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4.与性质相关的综合计算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它们对人的成长、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必须要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手脑结合,充分掌握圆的性质;2、通过习题回顾,试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拓展思维,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延伸,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有一个教全面的回顾;2.通过自主学习,巩固与圆有关的基本技能;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三)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法分析与教学设计充分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师生合作的精神,实现民主教学。

为此我采用了“互动式探究教学法”。

通过课前延伸、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回顾和技能的训练过程,进一步经历和体会数学的“问题与解”这一本质特征,强化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间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并相互评价。

基本流程:课前延伸——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训练——收获与感悟——复习反思——课后延伸。

过程分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延伸运用多媒体小试卷的形式:展示一组习题: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叫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2.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_______;经过圆心的弦叫______;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_______;大于半圆的弧叫_______;小于半圆的弧叫_______.3.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外心,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__,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__,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___________。

4.圆是一个特殊的图形,它既是一个____对称图形,又是一个____对称图形。

5.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6.推论:(1)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4)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相等;8.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两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9.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10.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3)如果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参与习题的解答使学生对说学的圆的性质有一个较系统的回顾。

(二)自主学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下列命题:(1)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3)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弦所对的弧相等;(4)90°的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 .0 B. 1 C .2 D .31.如图,矩形ABCD与⊙O交于点A、B、F、E,EF=3,DE=1.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完成对技让学生在对圆的感知基础上积极思考,为后面的习则AB= 。

3.如图,在⊙O中,弦AB= AD= CD,弦AB、DC的延长线交于点P.若∠ABD=55°,则∠AOD= ,∠P= 。

4.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CD是直径,∠B=40°,则∠ACD的度数是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D是BC边上的高。

已知BD=8,能的训练。

学习提高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并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品质。

(四)有效训练1.已知⊙O的直径是4cm,弦AB=___cm,则∠AOB= ,若点P是⊙O上异于A、B两点外的一点,则∠APB= .2.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OM的长的取值范围是……()A .3≤OM≤5 B.4≤OM≤5C.3<OM<5D.4<OM<53.如图,A(3,0),B(0,-4),点M是x轴上的一点,以M为圆心且过点A的圆记为⊙M,N为⊙M上的一点,若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则点M的坐标是,点N的坐标是。

4.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与AB、BC分别交于点D、E,求BD的长。

通过对学生的较高强度的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并掌握圆的相关性质与定理,充分感受定理在几何学习中的意义及价值。

使学生在知识及能力方面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得以MBAONMBAOyx5.如图,AB是⊙O的直径,且AB⊥弦CD于点E。

①若AE:BE=4:1,且CD的长是8,则⊙O的半径是_____。

②若CD的长是6cm,BE的长是1cm ,则⊙O的半径是_____。

6.已知∠MAN=30°,O为边AN上一点,以O为圆心、2为半径的作⊙O,交AN于D、E两点,交AM于B、C两点.问AD为何值时,∠BOC=90°.升华。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五)收获与感悟.半径是圆中重要的线段,恰当地添加好这条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在圆中有关弦、弦心距、半径的问题常作的辅助线是连半径或作弦心距,常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解题.利用方程思想解,是解决圆中有关计算最有效的方法.3、求圆中与弦有关的线段长的基本方法:(1)作弦心距,构造Rt△;(2)寻求图形之间的相似或全等,确定等量关系,建立方程.4.角的转化途径:弧的度数⇔圆心角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5.线段的转化途径:同圆的半径相等.认真思考、理解习题的解答推理过程。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交流、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学以致用的同时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课堂小结(3′) 提出问题: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2、你们有什么收获?3、对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何感想?学生小组内讨论、总结,推荐小组代表进行及时梳理所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反思过程,能较好地反应思维的本ED BACBCMNEODAN MB A 发言。

质,提升思维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2′) 1. (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AB 是圆O 的直径,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C 是圆O 的切线,C 是切点,连结AC ,若30CAB ∠=°,则BD 的长为( ) A .2R B .3R C .R D .32R 1. (2011广东湛江)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点,30BAC ︒∠=,则BOC ∠= 度. A C B O O O A BB C 图 2 图 3 C 图42.(2011福建福州)如图2,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切小圆于点C ,若120AOB ∠= ,则大圆半径R 与小圆半径r 之间满足( )A .3R r =B .3R r =C .2R r =D .22R r =3.(2011山东泰安)如图3,⊙O 的弦AB 垂直平分半径OC ,若AB =6,则⊙O 的半径为( )A. 2B.2 2C.22D.624.(2011四川南充市)在圆柱形油槽内装有一些油。

截面如图4,油面宽AB 为6分米,如果再注入一些油 后,油面AB 上升1分米,油面宽变为8分米,圆柱形油槽直径MN 为( )(A )6分米 (B )8分米 (C )10分米 (D )12分米5.如图14,AB 、AC 都是圆O 的弦,OM ⊥AB ,ON ⊥AC ,垂足分别为M 、N ,如果MN =3,y x O A B D C (图15) NMO CB A 图14A那么BC =_________.6.如图15,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交x 轴 于点A 、B 两点,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D 为第一象限内⊙O 上的一点,若∠DAB = 20° ,则∠OCD = 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