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
P2
2.《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P7
4.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
P7
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P15
6.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
P16
7.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
P17
8.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
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
P29
9.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14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
P21
10.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
P23
11.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
的阶段;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12.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
P31
1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P36
2.《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定义,即“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P35
3.《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旨在保护地球永恒的活力和整体性。
4.1996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可持续社区联合中心。
5.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主要流派:生态学方面的、经济学方面的、社会学方面的、系统学方面的和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方面的。
P39
6.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p43
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是基础地位)。
物资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
人口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
环境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
地位与作用
(1)阐述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2)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根源;
(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4)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5)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理论基础。
环境生产环节是人口生产环节和物质生产环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在本质上依靠环境生产所产出自然资源作为加工的原料,人口生产则是这个世界系统运动的原动力。
7.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原动力)。
P48重点
8.美国学者菲力浦科特勒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将整个社会组织划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企业,第二部门是政府,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
P48
9.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阶段p49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阶段
第三阶段:管理丛林阶段
10.环境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作用于环境”的行为。
P53
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从上至下: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
P59
12.霍桑实验理论: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3.社交需求包括:社交欲、归属感。
P59
14.尊重的需求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
P59
15.研究群体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群体分类理论、群体竞争理论和群体冲突理论等。
P61
16.人与环境的和谐大致可以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五个方面的内容。
P61
17.三生共赢原理提出了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是三种生产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方向。
P69
18.三生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
规则是协调冲突,达到共赢保障,技术和资金在体现共赢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
的、历史的、观念的、技术相关的等外部条件。
19.物质生产、环境生产和人口生产两两之间的界面及三者共同界面?重点
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自然资源
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环境质量
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面——商品
三者之间的界面——废弃物
20.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文明历程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P44
2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自然环境能够承载和支撑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强度和总量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环境将不能自行恢复。
P68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1.环境行测方法分类: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激励性和自愿型。
命令型和控制型环境政策方法的强制性程度最高,经济型和激励型次之,鼓励型和自愿型最小。
P75
2.中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p81
(1)宪法;(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5)环境标准;(6)中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公约、国际公约。
3.行政手段的主要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规范性p83
4.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具有经济效率高、行政成本低、激励强度大、多样性丰富、灵活性高、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长期效果明显等优点。
P86
5.在中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p88
(1)排污收费制度
(2)减免税制度
(3)补贴政策
(4)贷款优惠制度
6.经济手段的主要作用
(1)污染者可以选择最佳的方法达到规定的环境标准,或者是环境治理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污收费水平从而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
(2)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刺激作用,使污染水平控制在规定的环境标准以内。
(3)可以为政府及污染者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灵活性。
(4)可以为政府增加一定的财政收入这些财源即可以直接用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也可以纳入财政预算。
P90
7.环境信息公开的意义和内容: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子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行为等。
P97
8.企业掌握的环境信息分为两种类型:(1)企业根据政府要求依法公开的信息;(2)企业自愿公开的信息。
P99
9.环境绩效:是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取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P101
10.根据14031标准,指标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指标(包括管理绩效指标及操作绩效指标)和组织周边的环境状态指标。
P105 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方法
1.环境监测大致可以分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对环境质量的监测。
P113
2.环境监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三个特点。
P114
3.环境监测通常分为常规监测和特殊目的监测两大类。
常规监测
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
特殊目的监测包括研究性监
测、事故监测和仲裁监测。
4.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内容有三个方面p115
一是采样的质量控制;二是样品运送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三是
数据处理方面的质量控制。
5.中国的环境标准按内容可分三大类六小类,即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标准;按等级可分为国家
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级;按执行力度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
推荐性标准。
P115
6.环境统计的范围包括土地、自然资源、能源、人类居住区和环
境污染五个方面。
P118
7.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包括:实验、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无干
扰文本分析、案例研究等。
P121
8.环境管理实验三步骤: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结果分析。
P123
9.问卷调查方法有三个基本特征:p128 (1)问卷调查要求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2)
对问卷的收集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3)通过调查
问卷所得到的是数量巨大的定量化资料,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才能得到研究结论。
10.环境管理领域应用问卷调查方法开展的工作主要有:环境现状调查、环境问题调查、环境公众参与、环境民意调查、环境价值评估。
11.问卷调查方法的主要三步骤:一是正确设计问卷;二是正确开展调查过程;三是正确处理调查数据。
P129
12.问卷的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
13.开展问卷调查工作的方法有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两种。
P132
14.实地调查方法主要步骤:(1)选择实地(2)获准进入(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4)记录(5)资料分析和总结p135 15.对实地调查方法的调查者身份,可分为“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和“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1.城市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与地球物理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
P164
2.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p164
(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2)城市水环境污染
(3)城市固体废物
3.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P166
4.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p167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
(二)制定城市环境规划
(三)城市环境质量管理
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括:排污申报、总量审核、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许可证。
(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1)环境质量(2)污染控制(3)环境建设(4)环境管理
(五)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5.农村环境问题p172
(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
6.农村环境问题几个明显特点p174
(1)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
(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3)不易监测性
7.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p175(1)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缺失
(2)污染治理资金不够
(3)政策扶持措施不力
(4)缺乏合适的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
8.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p178
(一)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设
(二)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
(三)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
(四)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五)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乡镇
9.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1)环境质量(2)环境污染防治(3)生态保护与建设p180
10.流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流域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洪水灾害等。
P181
11.流域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p182
(1)流域水量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等问题
(2)流域水量过少导致的干旱和生态缺水等问题
(3)流域水质污染问题
12.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p183
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流域水体功能、流域行政单元和流域自然单元三个方面的冲突协同、边界控制和共同发展。
13.制定流域环境管理方案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为“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
14.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p185重点
(一)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二)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
(三)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四)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
(五)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15.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重大区域开发行为的科学决策
(二)开展战略环境评价
(三)制定环境规划
(四)开展环境监测和预警及监察和审计工作
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
1.废弃物按人类排放的活动或部门分为工业环境废弃物、农业环境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废弃物等按废弃物的性态可分为气体废弃物、液
体废弃物和固体废弃物等;按照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要素的种类,可以分为空气环境废弃物、水体环境废弃物、土壤环境废弃物等。
2.废弃物特征:末端性和无用性;有害性和污染性;治理比较困难。
3.按人类社会的活动功能,大气污染物人为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四类;按污染源的运动状态,也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两类;按污染源形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和面污染源三类。
4.中国目前的气体废弃物管理体系,是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主,结合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气体废弃物实行管理。
5.根据《大气污染治法》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的规定主要管理内容有
(1)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排污申报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制度(5)大气污染排放限制制度(6)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7)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制度(8)大气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工艺淘汰等企业管理制度(9)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管理制度10)大气污染监测制度(11)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公报制度(12)大气污染防治的经济激励和奖励制度
6.水体废弃物的特征:(1)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排放量大(2)危害性大、处理难度大,并与水资源、水灾害等的关联性高。
7.引起水华的原因:温度的升高、日照的增强、水体流动性和水位的降低,营养物质浓度的上升。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的规定,主要管理内容有(1)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2)重点水污染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3)排污许可证制度(4)排污申报制度(5)重点排污单位监测制度
(6)排污收费制度(7)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
度(8)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制度(9)现场检查制度(10)跨区域水污染纠纷协商解决制度
9.水污染防治措施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还病原体的废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11.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
旧“三化”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排序)
新“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2.主要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包括
(1)分类管理制度
(2)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进口废物审批制度
(7)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8)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
(9)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13.控制危险废物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
14.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第七章企业环境管理
1.微观管理是以作为产业活动基本单元的企业为对象进行的管理,
宏观管理是对从事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进行的管理。
2.政府对产业的环境管理有三个特征,具有强制性和引导性、综合性以及针对性。
3.政府对企业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的核心是物质资源利用和消耗,生产的工艺流程,废弃物产生和排放三个环节。
4.企业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保护环境的主力军。
5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二类是不自觉地环境管理行为;三类是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
6.在14000系列标准中,14001是唯一能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
7.14001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环境方针、环境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1.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最严重的一个界面。
2.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主要有:
(1)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2)土地占有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3)山地多,平原少,土地生产力低
(4)可利用土地比重小,分布不平衡
(5)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2)土地沙化、盐渍化、石漠化(3)土壤肥力下降(4)土壤污染
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
6.中国根据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和自然遗迹类。
7.自然保护区有: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
(1)环境保护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2)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