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第6章 进入壁垒[精]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 第6章 进入壁垒[精]

产业经济学 第6章 进入壁垒[精]
4
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 点。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 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异、网络 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5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市场容量OM的大小; 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一个产业的 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 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 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产量小于 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 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1984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和司法部了结了针对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反 托拉斯案,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同意将自己分解成几个公司。有一个公司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提供长途电信服务,而其他的公司则提供地方电话 服务。司法部的律师们明显感到,同时提供地方电信服务和长途电信服 务的垂直一体化的电话公司,在生产效率方面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 解体能够带来与之相抵消的其他收益。根据司法部的说法,一个公司的 垂直结构给其他长途电信服务供应商提供了一个不公平的竞争机会。例 如,通过收取较高的地方电信服务费率,或者向其他长途电信服务(长途 电信需要地方电信服务的配合)供应商提供低质量的地方电信服务,美国 电报电话公司可以损害联网的竞争者。司法部还注意到,很难对美国电 报电话公司在管制业务(电话)和相对未受管制业务(例如电话机和其他设 备的制造)之间展开的成本转移活动进行监管。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解体 被认为可以减轻司法部的这些担忧。
第六章 进入和退出
第一节 进入壁垒 第二节 策略性行为
1
第一节 进入壁垒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 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 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1。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3。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4。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5。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6.企业规模是否越大越经济,效率越高?企业规模扩大会增加有效管理的难度,增加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因此,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是有限度的。

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为“不经济”。

7.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济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8.垂直一体化 (vertical integration)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其实质就是把原来由不同企业承担的供、产、销职能不断集中于单个企业的过程,也就是把供、产、销活动由原来的市场协调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过程9.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

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混合一体化就是企业经营多元化(diversification)。

产业组织11。

市场结构是指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与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与特征12.市场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市场关系:(1)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2)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3)买卖双方的关系;(4)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精品课件 (6)

产业经济学精品课件 (6)

二、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1、退出,指的是一个厂商从原来的业务 领域中出来,即放弃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 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 • 退出的程度 • 退出的速度 • 退出率与净退出率 • 退出的三种方式:全部退出、逐步退出、 同一产业中企业间的横向兼并。
2、退出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 商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而决定退出时所负 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还未收回的 那部分投资在退出时依然还不能收回,即 沉淀成本。 •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 -经济因素 -政府干预 -法律法规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沉没成本与进入退出壁垒 (一)沉没成本(沉淀成本) • 一旦投入、承诺了专用用途就不能收回的成本。 • 专用性资产的存在。 • 沉没成本与固定成本。 • 沉没成本、进入壁垒、进退无障碍理论之间的关系。
2、同质产品情形下沉没成本的作用及影响。 两阶段博弈:在第一阶段,每个潜在进入者选择是否进入;在第二
争效应(产品数量一定,价格变化)。 市场将更加集中。
• 成本方面的特性。沉淀成本的分摊,厂商倾向于多样化经营, • 策略的非对称性。先动者凭借先动优势通过生产范围足够宽广
的产品抢先占领市场,以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
一旦存在水平的产品差异,厂商生产多种产品,均衡结果如 何就取决于特定的市场结构。
第四节 产品差异化
3、进入的阶段。 • 准备期:市场考察,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以及与
银行金融机构接触。秘密进行。 • 进入期:进入者投资以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继 续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等以外,筹建销售力量、 组建工厂。 • 持续期:进入者的战略由进入转向企业长期目标、着 手战略发展的时期。广告宣传,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质 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服务等。 • 后进入期:维持或防守已占领的市场位置。保持企业 盈利的持续增长。

产业经济学精品课程课件4进入与退出壁垒

产业经济学精品课程课件4进入与退出壁垒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精品课程课件4进入与退 出壁垒
第一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已故的 芝加哥大学教授,“信息经 济学”和“管制经济学” 的创始人,第十四届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济学精品课程课件4进入与退 出壁垒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精品课程课件4进入与退 出壁垒
第四节 退出壁垒
• 四、信息壁垒
• 由于企业多项业务之间共用资产和内部定价的大 量存在,使得一项业务的失败可以被其它业务的成功 所掩盖,一旦某项业务退出,则失败的信息被提供, 因此经理们明知从经济上退出是合理的,却不愿退出。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精品课程课件4进入与退 出壁垒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三、 影响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 在寡占市场上,市场上总是存在企业难以准确 观察或预测的变量,而这些信息在原有企业和潜在进 入企业之间的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在这些信 息的基础上对进入后市场竞争的态势、进入后的利润 做出预期,进而决定是否进入市场。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一、 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
• 原有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 对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 于成本劣势,利用这种成本上的不对称,原有企业发 动的价格战很容易使进入者遭受亏损,当进入者预期 到原有企业的价格战是可信威胁时,就不会进入。 • (一)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 (二)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第四节 退出壁垒
• 二、退出的固定成本
• 企业退出现处行业时通常要支付给律师、会计 师、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员高额费用,要向职工支付 安置费用,要向毁约的一方支付违约金,要承担宣布 决定后客户退货、供应商取消优惠、职工生产率下降 等损失。

最新产业经济学第六章

最新产业经济学第六章
从狭义上说,流动壁垒是指同一产业中的厂 商从某一细分市场转向另一细分市场时遇到的 障碍。
第四节 进退无障碍理论与潜在竞争
一、进退无障碍理论 (Contestability Theory)
所谓进退无障碍理论是指厂商可以自 由地、无任何损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这实际上是完全竞争概念的推广和具体化。 鲍莫尔等人认为,进退无障碍理论是分析 资源有效配置的最好基础,是产业组织理 论的新研究领域,对制定公共政策很有帮 助。
三、进入退出壁垒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四、制度性进入退出壁垒与国有企业亏损
第三节 流动壁垒
Barriers to Mobility
从广义上说,流动壁垒是指那些阻碍厂商进 入或退出某一产业、从某一产业的某一细分市 场转向另一细分市场的所有因素。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流动壁垒是包括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和在同一产业内转移壁垒的总称。
一定的沉淀成本可以由不同的产品分摊, 即存在范围经济时,厂商更倾向于进行多样 化经营,这也会使市场更加集中。
3、策略的非对称性
如果某些厂商享有策略优势(在序贯进入中 就是先动优势),市场也更可能出现集中的 趋势。
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一旦存在水平的产品 两个要素:一是退出的程度; 另一个是退出的速度。可以用退出率或 净退出率来表示。
退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全部退出 2、逐步退出 3、同一产业中的企业间的兼并,使该 产业的厂商数量减少
二、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
退出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 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亏损)决定退出 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还 未收回的那部分投资在退出时依然还不 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产业经济学第六章
第一节 进入、进入壁垒及其影响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第六章 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6.1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学派及其理论内容 6.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6.3Outline: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6.1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罗宾逊(Robbison) 《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Chamberlin) 马歇尔冲突马歇尔(Marshall)《国富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梅森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并在1939年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和一批关于产业集中度的资料梅森(E·S· Mason )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对市场竞争过程,组织结构、竞争行为竞争结果进行研究克拉克(J·M·Clark )发表了《论有效竞争的概念》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有效竞争的基本概念和标准1938年1939年1940年二 20世纪三十年代——七十年代三、70年代以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哈佛学派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代表主流学派即哈佛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等;•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6.2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理论内容Market structureMarket conductMarket performance一 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 Harvard School 1、SCP 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出版社)[40页]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出版社)[40页]

aLj=Lj/Xj (j=1,2…,n)
各类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第六章 第二节
7.完全消耗系数
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其经济
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
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用公式表示:
n
bij=aij+
bik akj
(i,j=1,2…,n)
k 1
式中:bij—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
二、 产业关联类型
(一)根据产业之间依托方式的分类
1.产品、劳务联系 2.生产技术联系
3.价格联系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
(二)根据产业间供给与需求之间联系的分类
1.前向关联;
2.后向关联
第六章 第一节
二、 产业关联类型
(三)根据产业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的分类 1. 单向联系 2.双向联系 3. 环向联系
第六章 第一节
单向联系
是指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 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例如:棉花→棉纱→棉布→服装
第六章 第一节
双向联系
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为对方提供产品。
石油开 采业
双向
电力工 业
环向联系
第六章 第一节
是指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 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 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和间接消耗i 产品数量之和 (i=1,2…,n);aij—直接消耗系
数; n bik akj
—间接消耗系数,其中k为中间产品部门,表
示通过k 1k种中间产品而形成的生产单位 j产品对 i产品的全部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各种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市场竞争的规律。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及其影响。

壁垒的定义与种类壁垒是指在特定领域中,阻碍其他参与者进入的障碍或限制。

在产业经济学中,壁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市场壁垒和技术壁垒。

市场壁垒是指已有公司在市场上建立的优势地位,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品牌认知度、渠道和客户关系等因素来实现。

技术壁垒是指特定技术或专有知识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技术或专利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原因第一原因:资金需求进入某个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市场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以及生产设备等。

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

第二原因:技术专利很多行业都需要依靠特定的技术或专利来保持竞争优势。

这些技术专利不仅可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第三原因:品牌认知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知名品牌的认知度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已有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和品牌建设来确保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壁垒。

第四原因:政府管制政府的管制政策也可能形成进入壁垒。

某些行业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或资质才能进入市场,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壁垒的影响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对于市场竞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首先,壁垒可以导致市场上的垄断现象增加。

已有企业通过建立壁垒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由此形成市场垄断。

这种垄断现象导致了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利益受损。

其次,壁垒可能导致创新和技术进步受阻。

已有企业由于拥有独特的技术或专利,他们可能没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技术改进。

这种创新壁垒阻碍了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从而限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壁垒还使得市场竞争缺乏活力。

已有企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缺乏竞争的压力,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服务水平下降。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案例1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案例适用:进入壁垒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后引用。

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个大市场。

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大家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1988年以后,扬州灯泡集团兴办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

从1991年到1993年,产量连续三年翻番,到1993年底,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 1111万元。

截至2003年,资本收益率已经连续10年达到100%。

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氖灯销售的“单打冠军”。

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

集团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有50%以上直接出口,销往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指示用或电路元件用。

扬州灯泡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氖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实属不易。

扬州灯泡集团的做大做强,虽说部分得益于市场容量的迅速膨胀,但更主要的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所成功构筑的一道行业进入壁垒。

灯泡生产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初始投资规模小,少量投入即可新建生产线。

氖灯生产与灯泡生产类似。

因此,扬州灯泡集团不仅面临着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等地原有灯泡生产厂家的强有力竞争,更重要的是它还需顶住新进入企业的步步紧逼。

扬州灯泡集团很懂得一哄而起,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厉害。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进入退出壁垒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进入退出壁垒

第一节 进入退出壁垒概述
第一节
进入壁垒概述 退出壁垒概述
进入壁垒概述
进入壁垒的定义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 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 ——20世纪40年代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人 :进入壁垒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在位企业拥 有的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在位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 本以上,而又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进入壁垒是新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高 于已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 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 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 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的进入壁 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既包 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 。


规模经济壁垒
成 本
C
D
需求D
LRAC
O
A
B
M
图6-1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产量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①市场容量OM的大小; ②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 ③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
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 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最新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最新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面临的修正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造成产业结构的长期滞
后;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面临跨国公司的挑战;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面临贸易自由化的冲击。
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 穆勒标准 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
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 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不 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 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 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巴斯塔布尔标准
我国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 1.我国产业转移将延续结构高度化的趋势。
• 2.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将成为我国产业转移 的新热点。
• 3.我国产业转移出现了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 。
•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投 资方式多样化。
结束语
谢谢大
•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二节 主导产业的特征及选择 • 第三节 支柱产业的特征及选择 • 第四节 幼稚产业的特征及选择
产业结构优化
以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 赛尔奎因和钱纳里在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时所使用的,以产值结构
为指标的“标准结构”,被称之为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 以劳动力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
⑴ 在国民经济中承担主要责任。 ⑵ 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⑶ 具备相对成熟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⑷ 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适用 性。
支柱产业的振兴途径
• 1、促进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之及时向 支柱产业转移;
• 2、增强本身的及时开发能力,延长支柱产 业的生命周期;
• 3、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目的地培育 新兴支柱产业;
①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 够成长自立;②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 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 然受到的损失。

产业经济学6章 非合作性策略

产业经济学6章 非合作性策略

这种模型,有两类可能的均衡:
(1)分离均衡。在第一阶段,在位企业是低成本时的 定价和它是高成本时的定价是不同的,因此,第一阶 段的定价就向潜在进入者显示了完全的成本信息。
(2)混同均衡。在第一阶段的定价是独立于成本的,因 而潜在进入者无法从第一阶段的定价中推断出在位者 的成本信息。
1,分离均衡
行业需求
P
AC P0
进入者的剩余需求
0
Qe Qi
Q
贝恩模型
这个模型中的限制进入策略是: 企业1选择产量Qi,使进入者进入后的产量为Qe,
当企业2生产该产量时利润为0. 即:两厂商产量之和Qi+Qe决定的市场价格刚
好等于进入者的平均成本。其进入是无利可图 的。
该限制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要使进入者相信在 第2阶段进入者进入后在位者会选择Qi产量。 如果进入者知道在位者与自己成本函数相同, 则该策略一定是不可行的。因为此时Qi不是在 位者的理性选择,理性选择是按古诺产量生产。
1 11 12 (1 k1)k1 (1 k1 k2*)k1
3 2
k1 (1
k1 )
f .o.c. k1
3 2
(1
2k1
)
0
k1*
1 2
所以k 2*
1 4
, 11*
1 4
, 12 *
1 8
,1*
3 8
,2*
1 16
2,当f>0时
企业2需要承担进入成本。此时,只有当
2 *(k1, k2 )
因此,在斯搭克尔伯格模型中,进入壁垒的大 小由固定成本f的大小决定。在固定成本投资要 求很低的行业,市场的进入壁垒也低,在位企 业难以通过任何策略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

产业经济学第三篇第六章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三篇第六章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9
• 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引起它周围 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主 导部门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城 市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服务,甚至促进 各种制度的变革。这样,新主导部门的出 现常常改变了它所在的整个地区。
精选PPT课件
30
罗斯托经济增长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主导产业是农业。 2.为“起飞”准备阶段:这阶段主要有食品、饮料、
烟草、水泥等工业部门。 3.起飞阶段:起飞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
现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质的飞跃。非耐用 消费品,纺织业等工业部门发展较快,实现替代进 口。 4.向成熟推进阶段:工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重型工 业和制造业体系较为完善,如钢铁。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社会已经从供应方面转到需求 方面,从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福利问题,这时 耐用消费品有关部门,如汽车工业体系较为完善, 发展较快。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经济主导部门由工业转变为服 务业和建筑业。
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即配第一克拉 克定律。
精选PPT课件
24
中国GDP的三次产业结构图,1952—2001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60 50 40
30 20 10
0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精选PPT课件
19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 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 方向发展的。
精选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第四章
进入壁垒
防御绝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 成的盾牌! ——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
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进入壁垒概述 结构性进入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3
第一节 进入壁垒概述
进入壁垒的概念
进入壁垒的分类
4
进入壁垒的概念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 MES 的企业的
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14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 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策法律制度等。 规模经济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必要资本量 网络效应 产品差别化 政策法律制度
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业很难通过策略
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一个产业中长期存在高 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中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7
第一节 进入壁垒概述
进入壁垒的分类
不同学者把进入壁垒按各自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色罗普:把进入壁垒分为“无意的”进入壁垒和“策略性的” 进入壁垒。 冯·威泽克:把进入壁垒划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 入壁垒。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的进入壁
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既包 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 。
10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 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策法律制度等。 规模经济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必要资本量 网络效应 产品差别化 政策法律制度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1)进入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是能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产业内持续地存在超额利润,并能保持产业高集中度的因素。

(2)进入壁垒的分类根据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和在位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性,进入壁垒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和法规政策等。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又可分为三类: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答: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一方面可以保护产业中的在位企业,另一方面成为想要进入企业的首要阻碍。

将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作为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的原因有两点:①存在超额利润,产业外的企业才有进入动机。

②如果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没有经济利润,则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也很难形成进入壁垒。

如果产业中长期存在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答:(1)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进入壁垒,使潜在企业预期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在位企业进行进入阻挠,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

在位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①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企业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②这种投资能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③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收回或不可逆的。

(2)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三种类型。

①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成本劣势,利用这种成本上的不对称,在位企业发动的价格战很容易使进入者遭受亏损,当进入者预期到在位企业的价格战是可信威胁时,就不会进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生产许可证制度、矿产开发特许、物资 购销特许、专卖特许,某些产品的高税 率、高关税、进口配额、供给配额等。
16
进入壁垒与社会福利
进入壁垒与垄断力量相联系 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阻止低效率的原子型小企业进入市场,获取 规模经济
进入和退出过程需要增加额外成本
17
第二节 策略性行为
4
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 点。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 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异、网络 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5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市场容量OM的大小; 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一个产业的 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 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 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产量小于 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 MES的企业的生产成进入壁垒
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 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 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
即进入阻止,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策略性 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影 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从而改 变竞争环境的行为。
进入阻止 掠夺
18
一、进入阻止
进入阻止是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障碍, 进入和进入阻止是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博弈过程。
1、限制性定价 2、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3、干中学 4、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5、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
11
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 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 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 卡茨和夏皮罗(Katz and Shapiro)网络效应分为两种:“直接的网 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 “直接的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 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就属于“直接的网络外部性”。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 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 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承诺
22
扩展形式的限制性定价博弈图
在位厂商
固定技术
进入 (1000,-100) 新厂商 ×
不进入 (2000,0)
10
必要资本量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 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 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在 位企业高的原因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和 风险 。
8
绝对成本优势
绝对成本优势: 在位企业在任 一产量水平下 的平均成本都 低于潜在进入 者
9
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 (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 产工艺; (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 供应渠道; (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 长的人才; (5)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 的资金成本。
14
政策法律制度
自由进入可能导致市场的进入过剩。新进入者的利润又 有一部分是从在位厂商手中夺过来的。从在位厂商手中 夺取利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经营偷窃效应”。 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 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 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一般来说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 生变量,所以由此导致的进入壁垒是结构性进入壁垒。
12
产品差异化
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品设计方面 的有效控制权。 在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在定价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所树 立的良好声誉。 在位企业通过以往的广告宣传而建立的消费者忠诚以及对 销售渠道的控制。 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对消费者存在 着不对称性。
13
第六章 进入和退出
第一节 进入壁垒 第二节 策略性行为
1
第一节 进入壁垒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 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 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2
把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作为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 :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 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重要经济因素。 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就意味 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业 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业很 难通过策略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一个产 业中长期存在高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中必然存 在进入壁垒。
19
1、限制性定价
如果一家在位企业将其价格和产出定在某一 水平,以至新企业进入市场后发现所剩下来 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盈利,那么在位企业就运 用了限制性定价策略。
20
实力相当企业的限制性定价模型
价格 行业需求
P*
p'
AC
进入者的剩余需求曲线
qe
qi
产出
21
为使限制进入定价可信和有效,在位厂商必须遵循一种 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在位厂商在进入发生后在限制进入 价格p'水平上生产qi单位产品是最优的。如果两家厂商的 平均成本曲线相同,那么在新厂商的大规模进入发生时, 在位厂商将保持其产量不变的声称是不可信的。使阻止进 入定价可信的关键在于,在位厂商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纵 市场环境,这样当进入发生时,在位厂商具有生产qi单位 产品的动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