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 PPT

合集下载

PD-1-PD-L1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PD-1-PD-L1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 细胞表面。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PD-L1,可与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 的功能及细胞分子的释放,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抵 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2
随着对该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现象中所起作用的深入研 究,该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逐渐被了解。通过阻 断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 白的结合,从而激发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潜力,对肿 瘤细胞发起攻击的治疗方法。现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PD-1或PDL-1抗体治疗肿瘤其特应性、安全性更高。
19
不同剂量患者的PD-1受体占有率
20
结果PDL1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分析了42位患者(18例黑色素瘤,10例非小 细胞肺癌、7例结直肠癌、5例肾细胞癌、2例前列腺癌、) 肿瘤细胞表面。
其中25例PDL-1阳性,在这25例中9例有客观反应,客观 反应率达36%。17例PDL-1阴性患者均无客观反应。
2.在94例在黑色素瘤患者(0.1-10mg/Kg)剂量中有26例有 客观反应,客观反应率28%,其中3.0mg/Kg体重,客观有 有效率达41%,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6%(6/94),24周 生存率40%。
12
13
3. 在76例肺癌患者中14例有客观反应,的客观应答率为 18%,鳞状细胞肿瘤应答率为33%,而对非鳞状细胞肿瘤 的应答率为12%。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7%(6/94),24 周生存率26%。
7
8
方法
BMS-936558是2012年6月百时美推出的一种PD-1单克隆 抗体,可阻断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PD-1受体。 通过抑制PD-1和PD-L1通路可挽救耗竭的T细胞,增强抗 肿瘤免疫力。

抗体药物 PPT课件

抗体药物 PPT课件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Ig抗原的特异性
各类Ig都具有可用血清学方法检出的抗原 特异性,它们表现出不同的血清学类型。 同种型特异性:同一种属所有个体共同具有的抗原特异性。 人的Ig可分为5大类(IgM、IgG、IgA、IgD、IgE)、两个型(λ 型和κ型)、以及若干亚类、亚型、群和亚群等。但是,抗体 和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与抗体的类、亚类、型别等无关;
Company Logo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每种B淋巴细胞只能按其固有的遗传信息接受一种抗原决定簇或 表位的刺激,大量增殖形成一个具有相同遗传特性的克隆细胞群, 产生一种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在结构上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的特异 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因此,进入机体的每一种抗原能被针对 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各种抗体所识别,而每一种抗原决定簇又可 由1000~8000种不同的抗体所识别。这就使免疫动物出现极 不均一的多样性的抗体。不同种系动物产生抗体混合物不同,不 同个体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反应也不同,甚至在不同时间的反应 也不尽相同。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的常规血清,实际上是由多 种多样的单克隆抗体混合而成的多克隆抗体。
抗原(antigen )是能与抗体结合的
物质,可分为蛋白抗原 和非蛋白抗原。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之后分泌出来的免疫球蛋白。抗体还可解释为: 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
Company Logo
抗体 (antibody)
Company Logo
抗原(antigen)
作用机理:
蛋白抗原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内化加工,形成小肽与 MHCⅡ类分子形成复合物,向T细胞提呈,T细胞通过膜相关的分子接触 识别及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分泌抗体。B淋巴 细胞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是抗体的生成细胞。在前B淋 巴细胞阶段,胞浆中合成μ链,在非成熟B淋巴细胞阶段合成κ和λ轻链, 与μ链组装形成IgM,表达于细胞表面,形成特异的抗原受体,并与Igα 和Igβ形成复合物。在成熟B淋巴细胞阶段,表达IgM和IgD,μ链和δ链 具有相同V区。成熟B淋巴细胞离开骨髓,进入血液循环和周围淋巴组织。 抗原经血或淋巴进入周围淋巴组织,与成熟的B淋巴细胞相遇,B淋巴细 胞表达lgM和IgD,可作为特异抗原的受体。抗原和膜型IgM和IgD结合, 立即启动B淋巴细胞的活化,使其增殖并分化成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细 胞即浆细胞,分泌型Ig增多,膜型Ig减少,最终分泌抗体。每一个B淋 巴细胞仅表达对其某一个抗原决定簇专一的Ig具有等位基因排斥和轻链 同种型排斥性。

信迪利单抗ppt课件

信迪利单抗ppt课件
审批流程
药品审批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临 床试验审批、生产许可申请、药 品注册审批等,需经过国家药品 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和批准。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监控
信迪利单抗的生产过程需严格按照 GMP标准进行,确保生产环境的洁 净度和生产流程的规范性。
质量检验与控制
生产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 控制,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药品 标准。
药品上市后监管
药品安全监测
信迪利单抗上市后需进行药品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和安全 性问题。
定期审计与检查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会对信迪利单抗的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检查,以确保 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可控。
06
CHAPTER
信迪利单抗的市场前景
市场现状
信迪利单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 PD-1抑制剂,自2018年获批上市以 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 疗。
THANKS
谢谢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增强免疫应答
信迪利单抗通过增强免疫应答,提高 机体的抗迪利单抗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从而控制肿瘤 的生长和扩散。
药动学特点
01
02
03
04
吸收
信迪利单抗在给药后迅速进入 体内,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分布
信迪利单抗广泛分布于体内各 组织器官,包括肿瘤组织。
代谢
信迪利单抗在体内经过代谢后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消除
信迪利单抗的消除半衰期大约 为14天,在给药后约2个月内
达到稳态浓度。
药物安全性
不良反应
信迪利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发热、皮疹、疲乏等,多数为轻 度至中度,且可自行缓解或通过
药物治疗缓解。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ppt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ppt

——张世俊. 他克莫司的临床应用评
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4
主要内容
结构特点、性质 药物发展史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研究 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概述
15
药代动力学—吸收
脂溶性,经胃肠道吸收;空腹时吸收速率和 程度最大,高脂饮食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但 胆汁不会影响其吸收; 用药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26
总结
他克莫司临床应用广泛,但治疗窗窄、 个体差异大、药物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明确其药理作用和疗效、药物相 互作用、不良反应,实行治疗药物监测及时 调整剂量,实现临床安全、有效、个体化用 药
27
28
10
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方法:检索 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 刊 全文数据库 (2000-2013年) 的他克莫司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 患者性别年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 表现处 置及转归进行汇总最后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进 行分析和 讨论
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37篇涉及病例59例主要包括:药物性肝 损伤、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高钾血症、高血糖、贫血等23 种不良反应类型,涉及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血药浓度偏高、药物相 互作用、机体病理生理状态、不同治疗阶段个体化差异等,其 中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过高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血液系统常见: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
减少、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分析异常;
神经系统常见: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感觉
异常和迟钝、外周神经病变、眩晕、书写障碍、 神经系统失调 。
18
药代动力学—代谢与排泄
他克莫司口服吸收无明显规律, 主要经由肝脏代谢,少量经由肠 肝循环代谢,经肠代谢途径可能 的吸收部位是空肠和回肠,其中 97%的代谢物随胆汁排出,其余 以药物原型从尿或粪中排泄。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中重度复发者,抗-TNF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
[EL1a, RG B]


频繁复发者,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的方案
抗-TNF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前,部分病人可考虑
手术治疗 [EL5, RG D]
小肠广泛性活动性克罗恩病
• 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加巯基嘌呤或MTX [EL5, RG D]


中重度复发者,抗-TNF制剂和(或)AZA [EL5, RG D]
Early
Infliximab
5-ASAs
AZA/6-MP
Oral steroids
Late
Data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Crohn’s disease only
?
Therapeutic Pyramid for Active UC
Severe Surgery Cyclosporine Infliximab Infliximab Systemic Corticosteriods Oral Steroids Topical Steroids AZA/6-MP
•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
•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
• 新型
• 环孢素(cycloporine,CsA) • 他可莫司(Tacrolimus)
•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
硫代嘌呤
• 6-巯嘌呤(6-MP) • 硫唑嘌呤(AZA) • 起效缓慢,多需2-3个月以上 • 往往合用激素和生物制剂 • 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过强的T细胞免疫反应
• 对肿瘤发生的影响:长期服用有潜在的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危险

抗体制药最新PPT课件

抗体制药最新PPT课件

第三节 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一、免疫B淋巴细胞的制备
1. 抗原 凡是能具有抗原性质的物质均可制备单 克隆抗体,抗原可以是全病毒、亚单位 或纯化分子,也可以是蛋白质、多糖、 脂类等
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在理论上讲, 纯度要求就可以不高,也可以使混合抗 原
2. 免疫
动物的选择 目 前 常 用 的 骨 髓 瘤 细 胞 系 来 自 BALB/c 小 鼠和Lou大鼠 免疫方法 A. 体内免疫法 B. 脾内免疫法 C. 体外免疫法
所有抗体混合
31 2 4
BA LB /c
1234
脾脏 淋巴結 B 細胞
31 2 4
二、杂交瘤及杂交瘤技术
细胞杂交的含义包括同一细胞的自融合 或是在诱导物的作用下不同细胞间的融 合 淋巴细胞通过融合剂的作用和肿瘤细胞 形成融合的杂交细胞称杂交瘤细胞 通过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融合,用于 某些细胞特性的研究和生产所期望的免 疫分子,称为杂交瘤技术
二、 骨髓瘤细胞的选择
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中,主要是用多 发性骨髓瘤细胞作为亲本细胞,这种细 胞是来自骨髓造血细胞的一种肿瘤,分 泌单一抗体的浆细胞,并且衰变成不表 达自身抗体或部分表达 常见的骨髓瘤亲本细胞系有Sp2/0,NS-1, Y3,YB2
三、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经免疫的BABL/c小鼠或Lou大鼠,摘眼 球、断颈等方法处死后,无菌摘取脾脏, 研磨制取B淋巴细胞悬液,经氯化铵破碎 红细胞后,洗涤并调整到(1~5)X107 个/ml浓度备用
六、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和建株
1.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2. 杂交瘤细胞系建株
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 动物体内诱生法
2. 体外培养法
八、单克隆抗体生产的一般流程

抗体偶联药物 ppt课件

抗体偶联药物 ppt课件
抗体偶联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
定义 原理 对Ag、Ab、连接子和药物分子的要求 抗体的突变 几种ADC定点偶联方法的比较 连接方式 ADC偶联比的测定方法 上市的药品 前景 挑战
精品资料
抗体偶联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
三、对抗体、药物、连接子、靶标和抗原的要求
抗体偶联药 物
溶 药物
解 度
分子
抗体偶联药物
⑤ADCs药物特殊 靶点的寻找
抗体偶联药物
①抗原大量特异性的表 达在靶细胞表面在正常 组织或细胞表面不表达 或少表达
③一定的内吞 速率
②抗原应尽量不分泌,因为 分泌型抗原可与血液循环中 抗体结合,从而导致与肿瘤 细胞结合的抗体减少
要求
④有合适的内吞转运
途径
抗体偶联药物
靶向功能,能够有效地将 细胞毒分子输送到靶细胞;
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 具有合适的连接位点,偶
抗体偶联药物
ADCs产业化制备工艺复杂,包括重组抗体制备、化学药 物与抗体的偶联反应、ADCs的制剂与质控等环节,任一环 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体与药物 Βιβλιοθήκη 偶联比不确 定,影响药物 的疗效挑战
ADCs中连接臂、抗 体和药物三者的连接 效率和稳定性
④开发不同作用机 制的新型细胞毒素
抗体偶联药物
溶 药物
解 度
分子
药物的分子量较小,从而减少发生免疫原性的 风险;抗体的分子量也要很小,IgG抗体的分 子量约为150kD,毛细管内皮层和细胞外间隙 难以透过如此巨大的抗体或偶联分子,抗体的 分子量太小,会影响其在体内的半衰期。
抗体偶联药物
• 应在水性缓冲溶液中具有适 当的溶解度,以便于偶联抗 体
抗体偶联药物 - Description of the sub contents 1.在血浆中稳定,避免细胞毒素提前释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TDF)
阿普蒂夫斯
替拉那韦 (TPV)
小分子 小分子
2006
依非韦伦
(EFV)/恩
阿特里普拉
曲他滨(FTC) /富马酸替诺
福韦二吡呋
酯(TDF)
小分子
2006 2007 2007 2008
普雷齐斯塔
达芦那韦乙 醇酸盐
伊森特雷斯 拉特拉韦钾
塞尔茨特里
马拉维洛克 (MVC)
智能
依曲韦林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辛图扎
达芦那韦 (DRV)/ 考比司他 (COBI)/ 恩曲他滨 (FTC)/替 诺福韦艾
拉酚胺 (TAF)
小分子
2018 2019
Ibalizumab特罗加佐 uiyk (IBA

蛋白
多瓦托
多替拉韦 (DTG)/ 拉米夫定 (3TC)
小分子
组合
蛋白酶 /CYP3Ab/
RT/RT
单药 宿主 CD4 T 细胞+b
组合
整合酶/逆 转录酶
针对人类病毒感染的药物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由线性,正性,单链RNA基因组组成。HCV属于黄病毒科,分为1种主要基因型,其中基 因型2和44在感染人群中最为普遍。 HCV利用丝氨酸蛋白酶处理前体多蛋白。HCV蛋白酶抑制剂:格列卡普韦、格拉唑匹韦、瓦尼匹韦、阿舒那匹韦、帕立匹韦、西 美匹韦、波普瑞韦、特拉匹韦和沃昔拉匹韦,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 2013年1月,一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获准治疗HCV基因型2、3、4和48的感染。 Epclusa(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联合片剂获批(2017年)用于治疗所有52种丙型肝炎基因型,包括肝硬化患者。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PPT课件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PPT课件
解决方案
灵长目源抗体也是 一类嵌合抗体,通过免 疫短尾猿猴产生。由于 其抗体的可变区与人可 变区无差异,不至于发 生抗体反应。
鼠源抗体
嵌合抗体
2024/1/27
2.CDR移植抗体(CDR grafted antibody)
真正意义上的抗体人源化。抗体中除了3个互补决定区 (CDR)是鼠源的外,其余全部是人源结构,人源化程度可 达到95%以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毒性。
核糖体展示技术由于在体外无细胞翻译体系中进行, 用mRNA的可复制性,使靶基因(蛋白)得到有效富集,且能够增加表达的蛋白质的溶 解度。
2024/1/27
4.2.转基因小鼠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使小鼠自身的基因失活,并导 入新基因,创造出携带人抗体重轻基因簇的转基因小 鼠。这种人抗体基因小鼠所携带的人DNA片段具有完善 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同型转换和亲和力成熟。任 何靶抗原均可被用来免疫该小鼠,使其产生高亲和力 的人抗体。 案例:
人源抗体在这种转基因小鼠的产量还比较低。
4.4.其他方法
XTL生物制药公司使用一种类似于人骨髓移植的方法, 用放射线破坏动物骨髓,然后注入人抗体生成细胞。该公 司已用此法生产出一种全人单抗。
人源化抗体的临床应用
• 近年来 ,人源化抗体和人抗体的出现为临床应 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前正处于临床研究的多 种抗体中 , 嵌合抗体和 人 源 化 抗 体 所 占 比 例 大 于70 %。目前的人源化抗体 ,主要用于肿 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以 及抗移植排斥反应和抗病毒感染等方面。
(2) 鼠源性单抗在人体内生物活性降低力于人源性抗体的研究。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构建的基本思路
鼠抗体人源化就是通过基因改造,使其和人体内的抗体 分子具有极其相似的轮廓,从而逃避人免疫系统的识别,避 免诱导HAMA(人抗鼠抗体)反应。

《抗体药物》课件

《抗体药物》课件
抗体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体药物的研发过程
抗体药物的研发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技术的发展。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
1
20世纪70年代
首次成功制备单克隆抗体,奠定了抗体药物的基。
2
21 世纪初
重组抗体技术的突破,使得抗体药物的研发更加快速和高效。
3
当前
抗体药物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选择,迅速发展。
2 生物相容性
抗体以天然产物为基础,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 安全性。
3 成本和制备技术
抗体药物的制备技术复杂, 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1
新的治疗靶点
不断发现和研究新的抗原,拓展抗体药
个体化治疗
2
物的应用领域。
针对患者的基因和生物信息,定制抗体
药物治疗方案。
3
新的技术突破
不断发展的基因工程和化学合成技术, 推动抗体药物的创新。
抗体药物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癌症、 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 不同的抗原,具有更多的临床应 用前景。
抗体药物复合物
抗体药物复合物结合了抗体的靶 向性和药物的疗效,可用于治疗 肿瘤等疾病。
抗体药物的优势和局限性
1 靶向性
抗体药物可以具体靶向疾 病相关的抗原,减少对正 常细胞的损害。
抗体药物
抗体药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本课件将介绍抗体 药物的定义、发展历程、种类和应用领域、优势和局限性,以及研究进展和 前景。
研究背景
课件将从研究背景开始介绍抗体药物,探讨抗体药物研发的起因和动机。
抗体药物的定义

抗体药物简介演示

抗体药物简介演示

感染性疾病治疗
其他领域
抗体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流感、艾滋病等,通过与病原体结合, 抑制其复制和扩散。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抗体药物还可以用 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 领域。
02
抗体药物的制备与生产
抗体药物的制备方法
01
02
03
杂交瘤技术
通过杂交瘤细胞培养制备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 性、高纯度、高稳定性等 优点。
抗体药物简介演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抗体药物概述 • 抗体药物的制备与生产 • 抗体药物的特性与优势 • 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抗体药物的研发前景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抗体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抗体药物的定义
抗体药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或细胞工程技术制备的,能够与 体内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生物 学效应的蛋白质药物。
等。
抗体药物的优势
疗效显著
抗体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靶抗原,具有较高的疗 效和较低的副作用。
安全性好
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评估,抗体药物的 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适应症广泛
抗体药物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抗体药物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与小分子药物比较
小分子药物是传统药物研发的主要形式,但往往存在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抗 体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副作用,同时可以克服耐药性问题。
状和体征。
免疫调节
02
抗体药物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从而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靶向治疗
03
针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抗体药物,可以更精确地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特异性识别HER2调控的细胞表面 蛋白,抑制其介导 信号转导,而治疗 肿瘤; 2)HER-2过表达的 乳腺癌化疗联用显 著提高完全缓解率。
04 抗体药物类型与应用
抗体药物的类型
抗体药物类型——多克隆抗体药物
※也称常规抗体 ※1890年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等发现了白喉抗毒素, 并建立了血清治疗法,开始了第一代抗体药物,如破 伤风抗毒素血清,仍然在使用。 ※由于多克隆抗体不均一,在使用中经常发生非特异 性交叉反应而导致假阳性结果,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Y”字形对称结构,经二硫键共价结合
抗体药物的特点——特异性
特异性结合相关抗原
选择性杀伤 肿瘤靶细胞
动物体内 靶向性分布
抗体药物 特异性
临床使用疗 效确切
特定肿瘤疗效更佳
抗体药物的特点——多样性
抗体药物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抗体药物的特点——制备定向性
抗 体 药 物 的 重 要 特 点 之 一 是 可 以 定 向 制 造 ( tailored making),可以根据需要,制备具有不同治疗作用的抗体 药物。
全相同且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的特异抗体。 ※多克隆抗体
由异源抗原(大分子抗原、半抗原偶联物)刺激机体产生 免疫反应,有机体浆细胞分泌的一组免疫球蛋白,是多种抗 体的混合物。可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可引起沉淀反应,制备 时间短,成本低的原因而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诊断方面。
概述——基本概念
概述——基本概念
抗 原 ( antigen ) —— 是 任何可诱发免疫反 应的物质。
概述——基本概念
※抗体的种类
存在于体液内和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和免疫 功能的球蛋白,是抗体的物质基础。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 为五大类。
概述——基本概念
五类免疫球蛋白结构示意图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概述—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概念
※单克隆抗体 一种B淋巴细胞在特定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化学结构完
抗体药物类型——单克隆抗体药物
※分类 ①治疗肿瘤的单抗药剂 ②抗肿瘤单抗偶联物【由单抗与有治疗作用的物质 (放射性核素、毒素和药物等)两部分构成】 ③治疗其他疾病的单抗 ※靶点 细胞表面与疾病相关的抗原或特定的受体。
抗体药物类型——单克隆抗体药物
治疗肿瘤的单抗药剂
1
1)通过介导ADCC、 CDC和抗体与CD20特 异性结合引起的直 接效应杀死淋巴瘤 细胞; 2)可提高肿瘤细胞 对化疗的敏感性; 3)常与其他治疗药 物及治疗方式配合 使用。
抗体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
(3)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靶向EGFR(原癌基因erbB1的表达产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 一),用来治疗头颈癌和非小细胞癌等。 ※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乳腺癌。
抗体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
(4)中和外源分子
※帕利珠单抗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此类抗体药物,靶 向RSV病毒F蛋白。 ※瑞西巴库单抗、obiltoxaximab是FDA批准的另外 两个抗毒素抗体,均用于避免炭疽杆菌的感染。 ※2015年,FDA批准了Idarucizumab,用于中和达比 加群酯,主要用于逆转达比加群酯的抗凝作用,使 得后者的使用更有保险。
02 抗体药物的结构特性
抗体药物的结构特性
※具有功能和结构的双重性 ①数量巨大的结构多样性满足识别不同抗原; ②结构稳定性满足发挥体内效应。
※抗体结构对称,成“Y”字形结构。
抗体药物的结构特性
1)VH和VL共同组成抗原结合 部位,称为FV,在可变区内 有三个套环,称为互补性决 定去1、2、3(CDR); 2)CH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 型的遗传标志; 3)CH可与多种免疫细胞表 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生物 效应。
鼠源性抗体 人源化抗体 全人化抗体
人源化及全人抗体近年来发展迅速,以其低排斥反应等优点 成为抗体药物发展的主要趋势。
概述——基本概念
抗体 (antibody) ——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特 定功能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直接使抗原失活;使抗原被对应细胞吞噬破坏;弱化抗 原表面,从而易受补体破坏; ※抗体的组成复杂,由抗原或半抗原入侵刺激机体而产生; ※抗体具有双重性: 1)作为抗体能结合抗原; 2)作为大分子蛋白质能被其他抗体结合。 ※包括: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 基因工程抗体。
抗体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
(5)调节人自身免疫系统
※自身免疫疾病从抗体药物的发展中获益巨大,如 TNF-α抗体是迄今最为成功的药物靶点。 ※补体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特 应性皮炎等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 ※人自身抗体可能在某些疾病进展中起作用。奥马珠 单抗是第一个靶向自身抗体IgE的抗体药物,用于治 疗哮喘。
※与抗体结合的部位为抗原决定簇或表位。
※根据抗原性质分类: ①完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 能力; ② 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 性的物质。
概述——基本概念
抗原-抗体反应 ※是抗体的V区互补决定区形成的三维构象与抗原高级结构 表面的决定簇之间的反应,为非共价键结合,包括静电引力、 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等; ※包括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非特异性促凝聚两个阶段; ※反应特点:特异性(主要特征)、比例性、可逆性。
抗体药物 Antibody drug
目录
1 5
2 3
4
01 概述
抗体药物——研发现状与发展态势
抗体药物以细胞、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技术 进行制备,与靶抗原结合具有高特异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重大疾病,发展迅速,是 当前生物药中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一类药物。
抗体药物——研发现状与发展态势
※针对特定的靶分子定向制备抗体药物; ※根据需要选择抗体药物的“效应分子”。
03 抗体药物作用靶点与机制
抗体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
(1)细胞毒性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药物(细 胞毒素)偶联物)通过细胞毒素杀死细胞。
抗体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
(2)调节细胞激活和相互间作用
※阻止T细胞的激活,从而治疗自身免疫病或器官移 植后的排斥反应。 ※阻止细胞间相互作用,如狄诺塞麦阻断破骨细胞 的形成。 ※某些抗体药物应用阻止循环系统的细胞进入组织 中的策略,在治疗某些疾病中取得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